训诂学教学PPT.ppt

上传人:爱问知识人 文档编号:3842619 上传时间:2019-09-29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19.8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训诂学教学PPT.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训诂学教学PPT.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训诂学教学PPT.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训诂学教学PPT.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训诂学教学PPT.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训诂学教学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训诂学教学PPT.ppt(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训 诂 学,训诂名义 训诂体式 训诂条例 训诂源流,盐城师范学院文学院 汉语言文字学教研室,训诂名义 训诂体式 训诂条例 训诂源流,训诂名义,训、诂、训诂、训诂学 训诂实践 训诂理论 训诂学的相对独立性,训诂学 课件,训、诂、训诂、训诂学。,“訓詁”一詞最早見於揚雄與劉歆之間的書信。 劉歆與揚雄書:“歆先君數為孝成皇帝言,當使諸儒共集訓詁” 揚雄答劉歆書:“獨蜀人有嚴君平、臨邛林閭翁孺者,深好訓詁”。 漢書揚雄傳:“雄少而好學,不為章句,訓詁通而已。”訓詁並稱至少西漢末己經出現。,此前已有“訓故”、“故訓”,以及“故”等名稱。 如這些都是“訓詁”的別稱,那麼“訓詁”這個概念,更可追溯至西漢。如

2、西漢初年毛亨有毛詩故訓傳,又如漢書藝文志說:“漢興,魯申為詩訓故”。,.歷代“訓詁”二字之解釋(1),东汉許慎說文解字言部:訓,說教也。, 又:詁,訓故言也。 魏張揖雜字:詁者,古今之異語也。 晋郭璞爾雅釋詁注:(詁)此所釋古今之異言,通方俗之殊語。,歷代“訓詁”二字之解釋(2),隋陸德明經典釋文卷五毛詩音義上:(故訓傳第一)舊本多作故,今或作詁。音古,又音故。案詁、故皆是古義,所以兩行,然前儒多作詁解,而章句有故言。郭景純注爾雅,則作釋詁,樊、孫等爾雅本皆為釋故。今宜隨本,不煩改字。,歷代“訓詁”二字之解釋(3),唐孔穎達毛詩正義:詁訓傳者,注解之別名。毛以爾雅之作,多為釋詩,而篇有釋詁、釋

3、訓,故依爾雅訓而為詩立傳。傳者,傳通其義也.詁者,古也,古今異言,通之使人知也;訓者,道也,道物之貌以告人也毛傳云:古,故也,則故訓者,故昔典訓。,歷代“訓詁”二字之解釋(4),清馬瑞辰毛詩傳箋通釋毛詩詁訓傳名義考:蓋散言則故、訓、傳俱可通稱,對言則故、訓與傳異,連言故訓與分言故、訓者又異。蓋詁訓第就經文所言者,而詮釋之,傳則並經文所未言者,而引伸之。此與詁訓與傳之別也。,蓋詁訓本為故言,由今通古皆曰詁訓,亦曰訓詁;而單詞則為詁,重語則為訓;詁第就其字之義旨而證明之,訓則兼其言之比興而訓導之,此詁與訓之辨也。毛公傳詩多古文,其釋詩實兼詁、訓、傳之體,故名其書為詁訓傳,歷代“訓詁”二字之解釋(5

4、),清陳澧東塾讀書記卷十一小學:詁者,古也,古今異言通之使人知也。蓋時有古今,猶地有東西有南北,相隔遠則言語不通矣。地遠則有翻譯,時遠則有訓詁。有翻譯則能使別國如鄉鄰;有訓詁則能使古今如旦暮,所謂通之也。訓詁之功大矣哉,今人对“训诂”的解释(1):,胡樸安(18781947 )中國訓詁學史自序:訓詁學,是書本上的考古學。 黄侃(18861935) : 詁者故也,即本來之謂。訓者順也,即引申之謂。訓詁者,用語言解釋語言之謂。若以此地之語釋彼地之語,或以今時之語釋昔時之語,雖屬訓詁之所有事,而非構成之原理。眞正之訓詁學,即以語言解釋語言,初無時地之限域,且論其法式,明其義例,以求語言文字之系統與根

5、源是也。,今人对“训诂”的解释(2):,齊佩瑢(19111961) 訓詁學概論:訓詁學是研究我國古代語言和文字的意義的一種專門的學術。那麼,訓詁學既是探求古代語言的意義,研究語音與語義間的種種關係的唯一學科,它就應當是歷史語言學全體中的一環。這樣,訓詁學也可以叫做古語義學,該書又說:這種工作順釋故言的工作便叫做作訓故或訓詁。研究前人的注疏,歷代的訓詁,分析歸納,明其源流,辨其指歸,闡其樞要,述其方法,演為統系而條理之;更進而溫故知新,評其優劣,根據我國語文的特質提出研究古語的新方法、新途徑,這便是訓詁學。,今人对“训诂”的解释(3):,陸宗達(19051988)、王寧訓詁方法論:指中國古代的一

6、種詞義解釋的工作。即,用易懂的、眾所周知的語言來解釋難懂的或只有少數人能懂的語言,以當代語言解釋前代語言,以標準語解釋方言,以常用詞解釋生僻詞,都是訓詁的內容,周法高(1915 1994) 中國訓詁學發凡:過去研究中國文的,分字形、字音、字義三方面。訓詁就是研究字義之學,實際上現在我們說語義之學也許要妥當一些。又說:訓詁一詞,解作字義的訓釋,黄侃,语言文字学家,字季刚,湖北蕲春县人。 师从章太炎,章门大弟子。 乾嘉以来小学的集大成者 十三经注疏、大戴礼记、荀子、庄子、史记、汉书、 资治通鉴、通典。 韦编三绝今知命, 黄绢初成好著书。,返回,百足之虫,死而不僵。,鲍叔御公子小白僵。吕氏春秋贵卒。

7、注:“偃也。” 佯僵而弃酒。史记苏秦传。注:“仆也。” 即诈僵仆阳病。汉书梁平王襄传,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意。,诗大序: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 文选卷19张华励志:吉士思秋。 李善注:思,悲也。 淮南子缪称篇:春女思,秋士悲。,王念孙释“触龙”,太后明谓左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 左师触龙言愿见太后,太后盛气而揖之。入而徐趋,龙,龙,言,训诂体式,正文样式的训诂 随文释义的注疏 通释语义的专著 考订书中的训诂,训诂源流,萌芽时期先秦 兴盛时期两汉 沿袭时期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 变革时期宋代 衰落时期元明 复兴时期清代,兴盛时期两汉,興盛的原因 興盛的表現 漢代訓詁的特點

8、及其影響,汉代(前202 - 220年)分为“西汉”(前2028)与“东汉”(25220)两个历史时期,合称两汉。 汉儒政治哲学的三大理论: 大一统、尊王、绝对王权。,兴盛的原因,尊经重经,博士讲经。 拯救、整理古代典籍。 适应古今文字的变化。,五经十四博士,武帝立五经博士,每一经置若干博士,博士下又有弟子。博士与弟子传习经书,分成若干“师说”,也就是若干流派。 武帝时的五经博士共有七家。武帝以后经学日益兴盛,博士的数量也逐渐增加。到了东汉光武帝时期,确定了十四家博士。据后汉书儒林列传记载:“于是立五经博士,各以家法教授,易有施、孟、梁丘、京氏,尚书欧阳、大、小夏侯,诗,齐、鲁、韩,礼,大、小

9、戴,春秋严、颜,凡十四博士。”这十四家都属于今文经学,其官学地位一直保持到东汉末年。,大一统,春秋公羊传隐公元年云:元年,春,王正月。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春者何?岁之始也,王者孰谓?谓文王也。曷为先言王而后言正月?王正月也。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 董仲舒春秋繁露七卷第二十三:春秋曰王正月,传曰,王者孰谓,谓文王也,曷为先言王而后言正月,王正月也,何以谓之王正月,曰:“王者,必受命而后王,王者,必改正朔,易服色,制礼乐,一统于天下通以己受之于天也,王受命而王,制此月以应变,故作科以奉天地,故谓之王正月也。”,礼记,礼记成于宣帝时,是儒家关于礼的阐释。作(编)者分别为戴德、戴圣叔侄。前者之作称

10、大戴礼,85篇。后者之作称为小戴礼,并由郑玄作注。一般情况下是礼记专指小戴礼,49篇。 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礼记的作者不止一人,写作时间也有先有后,其中多数篇章可能是孔子的七十二名关门弟子及其学生们的作品,还兼收先秦的其它典籍。,礼记昏义第四十四,父亲醮子而命之迎,男先於女也。子承命以迎,主人筵几於庙,而拜迎于门外。壻执雁入,揖让升堂,再拜奠雁,盖亲受之於父母也。降出,御妇车,而壻授绥,御轮三周。先俟于门外,妇至,壻揖妇以入,共牢而食,合卺而酳,所以合体同尊卑,以亲之也。,郑注:酌而无酬酢曰醮。醮之礼,如冠醮与?其异者,於寝耳。 壻御妇车,轮三周,御者代之,壻自乘其车,先道之归也。 “共牢而食,合卺而酳”,成夫妇之义。,礼记昏义第四十四:,敬慎重正,而后亲之,礼之大体,而所以成男女之别,而立夫妇之义也。男女有别,而后夫妇有义;夫妇有义,而后父子有亲;父子有亲,而后君臣有正。故曰“昏礼者,礼之本也”。,郑注:言子受气性纯则孝,孝则忠也。,大小夏侯,汉今文尚书学者夏侯胜夏侯建。汉初伏生以尚书授济南张生及欧阳生。夏侯胜之先夏侯都尉从张生受尚书以传族子始昌始昌传胜。胜传从兄子建建又事欧阳高。由是尚书有大小夏侯之学。见汉书儒林传夏侯胜。汉书艺文志有大小夏侯章句各二十九卷大小夏侯解故二十九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