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信用与银行信用管理.ppt

上传人:椰子壳 文档编号:3844682 上传时间:2019-09-29 格式:PPT 页数:152 大小:1.6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银行信用与银行信用管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52页
银行信用与银行信用管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52页
银行信用与银行信用管理.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52页
银行信用与银行信用管理.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52页
银行信用与银行信用管理.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银行信用与银行信用管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银行信用与银行信用管理.ppt(15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信用管理学 Introduction to Credit Management 银行信用与银行信用管理,银行信用与银行信用管理 学习要点,1、银行信用的产生、含义和形式 2、银行信用在资金融通中的作用 3、银行信用的风险类型和成因 4、银行信用管理的含义、目标和管理方法,2019/9/29,2,银行信用与银行信用管理,第一章 银行信用的产生、形式及性质 第二章 银行信用的特征及其在社会资金融通中的地位 第三章 银行信用风险和信用危机 第四章 银行信用管理,2019/9/29,3,银行信用与银行信用管理 第一章 银行信用的产生、形式及性质,一、银行信用的含义 二、银行信用产生的客观必然性 三、

2、银行信用的形式 四、银行信用的性质,2019/9/29,4,第一章 银行信用的产生、形式及性质 一、银行信用的含义,(一)银行信用的概念 (二)银行信用和商业信用的比较,2019/9/29,5,第一章 银行信用的产生、形式及性质 一、银行信用的含义 (一)银行信用的概念,银行信用是指以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为媒介、以货币为对象向其他经济个体提供的信用,是在工商企业信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间接信用。 银行信用产生以后,在规模、范围、期限上都大大超过商业信用,成为现代经济中最基本的、占主导地位的信用形式。,2019/9/29,6,第一章 银行信用的产生、形式及性质 一、银行信用的含义 (一)银行信用的

3、概念,依据不同的标准,银行信用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 1、若按受信主体的不同,可分为银行企业信用和银行消费信用; 2、依据信用期限的不同,可分为银行短期信用和银行中长期信用; 3、依据银行是否直接为客户提供信用,可分为银行表内信用(如贷款、贴现)和银行表外信用(如保函、信用证)等。,2019/9/29,7,第一章 银行信用的产生、形式及性质 一、银行信用的含义 (二)银行信用和商业信用的比较,在现代信用制度中,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是两种最主要的信用形式。商业信用是基础,银行信用是主导,二者有紧密的联系。 银行信用是在商业信用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而银行信用的出现又使商业信用进一步得到完善。 当

4、对商业票据进行票据贴现时,商业信用就转化为银行信用。,2019/9/29,8,第一章 银行信用的产生、形式及性质 一、银行信用的含义 (二)银行信用和商业信用的比较,相对于商业信用,银行信用有以下优势: 第一,银行信用能把社会上各种闲置资金集中起来,形成巨额借贷资本,再放贷给职能资本家。因此,银行信用不受个别资本数量和资本回流的限制。 第二,银行信用的对象不是生产过程中的商品资本,而是从中游离出来的暂时闲置的货币资本,因此,银行信用不受商品使用价值和流转方向的限制。,2019/9/29,9,第一章 银行信用的产生、形式及性质 一、银行信用的含义 (二)银行信用和商业信用的比较,相对于商业信用,

5、银行信用有以下优势: 第三,银行信用可以由银行提供给任何一个职能资本家,而商业信用只能由商品的出卖者提供给购买者。 第四,银行信誉高,可提供更多的借贷资本,有更长的借贷期限,能在更大的程度上满足扩大再生产的需要。因此,随着经济的发展,银行信用越米越重要,成为现代信用制度的主导形式。,2019/9/29,10,第一章 银行信用的产生、形式及性质 一、银行信用的含义 (二)银行信用和商业信用的比较,但是,商业信用是企业在商品再生产过程中内在的信用形式,是企业再生产、从而也是社会再生产的客观要求。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商业信用的存在具有客观必然性,银行信用不能取代它,更不能消灭它。,2019/9/29,

6、11,第一章 银行信用的产生、形式及性质 二、银行信用产生的客观必然性,(一)商业信用的局限性促生了银行信用 (二)货币经营是银行信用的基础 (三)银行信用是适应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需要而产生的,2019/9/29,12,第一章 银行信用的产生、形式及性质 二、银行信用产生的客观必然性 (一)商业信用的局限性促生了银行信用,商业信用以商品资本为借贷的对象,其借贷的量受职能资本家拥有的商品资本多少的限制,即商品资本作为商品,其使用价值有特定的用途,因而其借贷关系的建立要受商品的使用价值的限制,银行信用因为能有效地避免和克服商业信用的上述局限而发展起来。,2019/9/29,13,第一章 银行信用的产

7、生、形式及性质 二、银行信用产生的客观必然性 (二)货币经营是银行信用的基础,信用制度是与货币经营业务相联系而发展起来的。货币经营业是经营货币的商业从事与货币流通有关的技术性的业务。例如,替实业家保管准备金、充当货币出纳、进行国际支出、兑换货币等。 由于货币经营业手中聚集着大量的货币,因而货币的借贷便在货币业中发展起来,成为它的一项特殊业务,当货币经营业以货币资本的实际贷出者和借入者之间的中介人的身份出现时,货币经营业便发展成为银行业。,2019/9/29,14,第一章 银行信用的产生、形式及性质 二、银行信用产生的客观必然性 (三)银行信用是适应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需要而产生的,在资本主义前期,

8、资本主义经营兴盛,对资金的需求增加,但资金借贷行为主要是高利贷信用方式,由于利率很高,不能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要使信用服务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需要相符合,就必须使利率降低,实施较低利息的新信用方式。因此,必须打破高利贷的垄断,降低利息,将一切闲置的货币资金集中起来投入市场,并以信用货币代替金属货币流通。可以说,银行业是在同高利贷信用的斗争中发展起来的。,2019/9/29,15,第一章 银行信用的产生、形式及性质 三、银行信用的形式,(一)存款 (二)信贷 (三)其它,2019/9/29,16,第一章 银行信用的产生、形式及性质 三、银行信用的形式 (一)存款,存款是顾客提供给专业银行的信

9、用方式,是构成信贷资金的重要来源。商业银行吸收存款虽是一种被动的负债业务,但仍然产生专业银行与顾客之间的信用关系。存款表示了银行对顾客的负债,更表明了顾客对银行的信任。一家银行在市场中的信用度越高,其存款在同等条件下就会越多。 顾客可以借助于对银行的债权抵消其债务,这种抵消通过银行信用方式来完成,同时也因银行本身的信用而被其之外的债权、债务人所认可和接受。,2019/9/29,17,第一章 银行信用的产生、形式及性质 三、银行信用的形式 (二)信贷,信贷即放款,是专业银行提供给顾客的信用方式。对顾客而言,取得信贷意味着获得信任,并能增强自己的信誉和实力。 在西方,能够向银行取得贷款的组织和个人

10、,一般都经过银行或其他有关部门检验,如信用评估等,符合贷款的信用要求和规定。因此,在通常的情况下,能不能向银行取得贷款,是衡量一个组织(如企业)或个人信用好坏、实力强弱的指示器。如果一个企业难以取得银行的“信用卡”,则不仅会给其经营带来不方便,而且还会招致经营伙伴的不信任。对银行而言,信贷是其保证存款信用(如偿付利息)的前提,也是发挥银行作用的根本要求。,2019/9/29,18,第一章 银行信用的产生、形式及性质 三、银行信用的形式 (三)其它,银行与顾客之间的信用方式不只是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还有信托、代理、承兑、保管等。 银行提供的信用形式也多种多样,包括开出汇票、支票,开立信用账户,发

11、行货币等。,2019/9/29,19,第一章 银行信用的产生、形式及性质 四、银行信用的性质,1、银行吸收存款、发放贷款,银行信用具有间接融通资金的性质。 2、通过银行间接融通资金银行信用又具有金融交易的性质。 3、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现代社会里银行已经不是简单的“金融媒介体”,它具有创造信用的能力和调节经济生活的作用。 所以,从整个银行体系来说,银行信用实质上是通过信用活动调节货币流通,促进经济发展,稳定金融和物价。,2019/9/29,20,银行信用与银行信用管理 第二章 银行信用的特征及其 在社会资金融通中的地位,一、银行信用的特征 二、银行信用在社会资金融通中的地位,2019/9/29

12、,21,第二章 银行信用的特征及其在社会资金融通中的地位 一、银行信用的特征,(一)广泛性 (二)间接性 (三)综合性,2019/9/29,22,第二章 银行信用的特征及其在社会资金融通中的地位 一、银行信用的特征 (一)广泛性,货币是银行信用的作用对象,它的来源与运用没有方向性。无论居民个人、企业还是政府,都可以广泛地参与到银行信用之中。银行信用将社会上分散的小额货币积聚成巨额资金,从而满足经济发展对大额资金的需求。 信用的灵活性可以使货币资金得到充分利用。由于银行信用是以银行为中介,而参与银行信用的主体具有广泛性,信用方式也是多样的,因此,银行信用的广泛性可以弥补商业信用的局限性。,201

13、9/9/29,23,第二章 银行信用的特征及其在社会资金融通中的地位 一、银行信用的特征 (二)间接性,在银行信用中,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作为媒介是信用活动的中间环节。从筹集资金的角度,银行是货币资金供给者的债务人;从贷放资金的角度,银行又是货币资金需求的债权人。 至于货币资金的所有者和货币资金的需求者,两者之间并不发生直接的债权债务关系。所以,这种资金筹集方式称为间接融资。,2019/9/29,24,第二章 银行信用的特征及其在社会资金融通中的地位 一、银行信用的特征 (三)银行信用的综合性,商业银行是一国金融体系中最重要的金融机构,是国民经济的中枢神经。银行基本的吸收存款业务,可以使银行聚集

14、社会游散资金,而其信贷业务,可以满足社会发展所带来的资金需求,也可以反映国民经济的运行情况。 银行信用的综合性使得银行对国民经济既具有反映和监督作用,又具有调节和管理作用。,2019/9/29,25,第二章 银行信用的特征及其在社会资金融通中的地位 二、银行信用在社会资金融通中的地位,首先,银行信用是诸多信用形式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信用形式,其本身具有规模大、成本低、风险小的优势;银行作为专门的信用中介机构,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来识别与防范风险;银行作为吸收存款、发放贷款的企业,不仅能够提供信用,而且能够创造信用。,2019/9/29,26,第二章 银行信用的特征及其在社会资金融通中的地位 二、银

15、行信用在社会资金融通中的地位,其次,在信用领域,银行信用无论在规模、范围以及期限灵活性上都大大超过其他信用形式,在信用领域中居于主导地位。 国家信用、商业信用、消费信用等均依赖于银行信用,商业信用、国债的贴现和发行往往都是通过银行来进行。在发达国家的社会信用结构中,银行信用是工商业外源融资的最重要渠道。,2019/9/29,27,第二章 银行信用的特征及其在社会资金融通中的地位 二、银行信用在社会资金融通中的地位,再次,在我国由于经济运行过程中的缺陷,限制了商业信用的发展,而银行信用的特征,使其在社会资金融通中具有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我国的经济体系中,银行信用一直是最基本的资金融通形式。在经

16、济体制改革之前,我国只允许通过银行信用来融通资金,禁止和取消了其他形式的资金融通方式。随着改革的深化,金融机构多元化,资金融通方式亦日益多样化。但是从目前来看,通过银行信用融通资金仍然是我国企业资金融通的最基本形式。,2019/9/29,28,第二章 银行信用的特征及其在社会资金融通中的地位 二、银行信用在社会资金融通中的地位,我国融资体制运行过程中的缺陷: 第一,商业信用在我国尚不完善。 第二,我国股票市场尚不完善,融资规模的扩大需要时间。 第三,我国企业债券市场规模有限,尚不能担负起为企业大量融资的重任。,2019/9/29,29,第二章 银行信用的特征及其在社会资金融通中的地位 二、银行

17、信用在社会资金融通中的地位,第一,商业信用在我国尚不完善。 过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行政命令和组织纪律是维系经济体系运行的基本规则,在公有产权形式之下,企业之间不存在偿还性的资金运动。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转变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商业信用逐渐被引入企业的经营活动之中,并逐步得到发展和完善。但是,产权制度改革的滞后造成国有企业产权边界模糊不清,同时商业信用的交易规则不完善,商业信用的发展受到制约。,2019/9/29,30,第二章 银行信用的特征及其在社会资金融通中的地位 二、银行信用在社会资金融通中的地位,第二,我国股票市场尚不完善,融资规模的扩大需要时间。 我国从1991年恢复股票市场以来,

18、股票市场规模发展迅速。但是从融资总量的角度来看,我国以股票市场为代表的直接融资还很弱,间接融资依然是企业最重要的融资渠道。,2019/9/29,31,第二章 银行信用的特征及其在社会资金融通中的地位 二、银行信用在社会资金融通中的地位,第三,我国企业债券市场规模有限,尚不能担负起为企业大量融资的重任。 我国企业债券的发行受到严格的管制,国家对企业债券的发行实行额度管理和审批制。企业发行债券的资金用途、发行金额、发行价格、发行费用以及投资主体也同样受到管制,这些因素使企业债券的发展受到很大限制。 在西方发达国家,公司债券的转让主要是在场外交易市场进行,而我国的有关法律规定,企业债券的转让只能在交

19、易所内进行。截至2004年11月底,企业通过股票市场筹资1273亿元,通过债券融资245亿元,企业债券融资仅为股票融资规模的15。,2019/9/29,32,第二章 银行信用的特征及其在社会资金融通中的地位 二、银行信用在社会资金融通中的地位,2009年8月底,境内资本市场累计为企业股票融资约2.5万亿元,债券融资2.9万亿元。 2010年我国A股公司的公司债总融资规模就将超过5000亿元,达到5221亿元。而去年全年只有有39家公司发行510.9亿元的公司债券。由此可见,公司债已经成为上市公司一条非常重要的融资途径。,2019/9/29,33,银行信用与银行信用管理 第三章 银行信用风险和信

20、用危机,一、银行信用风险概述 二、银行信用风险的成因 三、信用危机深化,2019/9/29,34,第三章 银行信用风险和信用危机 一、银行信用风险概述,(一)银行信用风险的含义 (二)银行信用风险的类型,2019/9/29,35,第三章 银行信用风险和信用危机 一、银行信用风险概述 (一)银行信用风险的含义,银行信用风险是指由于债务人未能按照与银行所签的合约条款履约或未按约定形式履约,而对银行借贷资产收益造成的风险。 银行信用风险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交易对手的财务状况和风险状况。 银行信用风险具有广泛性和不可灭失性。,2019/9/29,36,第三章 银行信用风险和信用危机 一、银行信用风险概述

21、(一)银行信用风险的含义,银行信用风险具有广泛性和不可灭失性。 因为银行面向全社会提供信用,银行信用受经济周期、国家政策、战争、灾难、行业发展、公司经营等因素影响很大,所以,银行信用风险广泛存在。银行信用所造成的损失难以对冲,所以银行信用风险具有不可灭失性。,2019/9/29,37,第三节 银行信用风险和信用危机 一、银行信用风险概述 (二)银行信用风险的类型,根据银行业务经营的性质,银行信用风险可分为以下五类。 1、工商贷款信用风险 2、消费者贷款信用风险 3、票据业务信用风险 4、结算信用风险 5、信用价差风险,2019/9/29,38,第三章 银行信用风险和信用危机 一、银行信用风险概

22、述 (二)银行信用风险的类型,1、工商贷款信用风险 工商贷款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最主要的信用风险。商业银行在接到贷款申请时,通常根据“6C”法对申请人的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进行综合分析,在此基础上,实行“审贷岗位分离”和贷款“三查”制度,对借款人的资信状况进行全程监控。 目前,由于我国行政性干预仍然存在,商业银行治理结构尚未健全,可以利用的外部评级信息十分缺乏,银行内部的数据资料还很不充分等原因,商业银行对信用风险的管理还比较落后,这也使得我国商业银行不良信贷资产比例长期居于较高的水平。,2019/9/29,39,第三章 银行信用风险和信用危机 一、银行信用风险概述 (二)银行信用风险的类型

23、,2、消费者贷款信用风险 消费者贷款主要包括房屋按揭贷款、汽车按揭贷款、助学贷款、投资贷款、信用卡贷款等。因为客户对象千差万别,而且个人和家庭的财务状况很容易因疾病、失业、灾害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而急剧改变,因此,消费者贷款的违约率通常较高。,2019/9/29,40,第三章 银行信用风险和信用危机 一、银行信用风险概述 (二)银行信用风险的类型,3、票据业务信用风险 票据业务面临的信用风险主要是由于票据的伪造、篡改和票据权利的缺失或由于票据行为(如贴现、承兑)不当而使银行蒙受损失的风险。票据业务信用风险主要是由于票据识别手段滞后、银行间信息不能互通互享、银行内控制度不严密而造成的。,2019/

24、9/29,41,第三章 银行信用风险和信用危机 一、银行信用风险概述 (二)银行信用风险的类型,4、结算信用风险 结算信用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在替客户办理转账或贸易结算过程当中,付款人没有履行其所应该承担的义务;也包括商业银行在买卖有价证券、外汇或从事债券回购及金融衍生产品的交易时,交易对手不能按期履约造成的风险。,2019/9/29,42,第三节 银行信用风险和信用危机 一、银行信用风险概述 (二)银行信用风险的类型,5、信用价差风险 银行持有大量的信用敏感性资产,在利率市场化的国家,这些资产的收益率(或价格)与资产的信用质量有密切的联系。由于信用敏感性资产的信用级别恶化而使其与无风险资产之间的

25、信用价差扩大,从而导致该资产价格下降,这种使商业银行蒙受损失的风险称为信用价差风险。 在发达国家,商业银行往往是通过利用信用衍生产品,比如买入信用价差看跌期权来管理此类风险。但在我国,由于利率还没有市场化,许多信用敏感性资产缺乏二级交易市场,因此,信用价差风险还处于隐蔽的状态,也无法利用信用衍生产品来加以管理。,2019/9/29,43,第三章 银行信用风险和信用危机 二、银行信用风险的成因,(一)外部因素 (二)内部因素,2019/9/29,44,第三章 银行信用风险和信用危机 二、银行信用风险的成因 (一)外部因素,1、体制是银行信用风险的根本原因 2、经济环境 3、信用制度和法律制度不健

26、全,产权制度不完善。,2019/9/29,45,二、银行信用风险的成因 (一)外部因素 1、体制是银行信用风险的根本原因,(1)我国银行体制不明晰。 首先,作为中央银行的中国人民银行没有完全的独立性,致使受其影响的商业银行在很大程度上是政策银行,很难从宏观上减小信用风险压力。,2019/9/29,46,二、银行信用风险的成因 (一)外部因素 1、体制是银行信用风险的根本原因,(1)我国银行体制不明晰。 其次,当前我国商业银行难以成为真正的公司制商业银行。 商业银行缺乏自主权,行为、利益不完全独立,经营目标和责任不很明确,责任不明确,无独立的法人财产权,因而没有承担经营效果和经营风险的责任;银行

27、所有者缺位,没有人真正对国有商业银行的资产保值、增值负责。所以,信贷活动的风险就难以规避和降低。,2019/9/29,47,二、银行信用风险的成因 (一)外部因素 1、体制是银行信用风险的根本原因,(1)我国银行体制不明晰。 最后,在当前经济转轨过程中,国有商业银行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出于宏观经济改革的需要,国有商业银行还必须继续对一些经营不善、效益下降、偿债能力较弱的国有企业进行信贷支持,商业银行不得不面临政策因素导致的经营风险。,2019/9/29,48,二、银行信用风险的成因 (一)外部因素 1、体制是银行信用风险的根本原因,(2)企业体制不健全。 我国企业仍以国有企业为主,但作为我国经

28、济主体的国有企业,由于产权关系界定不清,利益机制与约束机制不对称,加之企业信用观念淡薄,因而商业银行信贷活动就存在很大的被动性。 目前,我国企业融资主要依靠银行,企业占用了相当大部分的长期性的资金,在相关政策制约下,银行很难及时收回贷款,造成大量不良债务,这直接决定了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居高不下。,2019/9/29,49,二、银行信用风险的成因 (一)外部因素 1、体制是银行信用风险的根本原因,(3)资本市场不规范,增大了商业银行信用风险。 我国资本市场尚处于初创时期,直接融资发展缓慢,远不能解决企业资金需要,大多数企业的资金靠银行贷款。 于是,企业间大量的“三角债”货款拖欠和产品积压现象就

29、出现了。受此影响,企业间的信用危机波及银行的信用危机,使银行资金回流减慢,由此增大了信用风险。,2019/9/29,50,二、银行信用风险的成因 (一)外部因素 2、经济环境,(1)经济周期影响银行信用风险。 宏观经济的波动会带来银行信用风险的波动。当经济处于繁荣时期,供需两旺的经济环境使企业经营处于良性循环,企业资金周转迅速,社会信用体系完善,由此降低了银行信用风险;但若经济处于低迷时期,则使社会信用体系遭到破坏,增大了银行信用风险。,2019/9/29,51,二、银行信用风险的成因 (一)外部因素 2、经济环境,(2)经济发展影响银行信用风险。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风险通过对外经济而产生

30、的波及效应越来越大。也就是说,对外经济贸易是信用风险产生的又一原因。在引进外资过程中,商业银行为引进设备技术出具各类担保,使得银行自身承担很大的风险。商业银行在对外贸易中不但承担结算工作也同时提供大量的贸易融资。对外贸易的增加在提供给银行业务机会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此外,随着对外经济交流的发展和对外经济依存度的提高,国外信用风险也会对中国商业银行的运作产生传导作用。,2019/9/29,52,二、银行信用风险的成因 (一)外部因素 2、经济环境,(3)信息系统缺陷产生信用风险。 商业银行在进行信用评估时需要快速、准确、充分地了解相关行业信息和政策信息,而我国相关信息系统不健全,信息人才

31、缺乏,技术落后,综合信息系统不配套,虚假信息过多,银行获取的数据水分很大,导致银行信用评估系统失灵,加大了银行信用风险。,2019/9/29,53,第三章 银行信用风险和信用危机 二、银行信用风险的成因 (一)外部因素,3、此外,我国信用制度和法律制度不健全,产权制度不完善,也是造成银行信用风险的重要原因。,2019/9/29,54,第三章 银行信用风险和信用危机 二、银行信用风险的成因 (二)内部因素,1、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机制不健全,效率低下 2、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组织机构尚不健全 3、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落后,2019/9/29,55,二、银行信用风险的成因 (二)内部因素 1、商业银行经

32、营管理机制不健全,效率低下,我国国有商业银行长期以来处于垄断经营地位,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银行的许多决策直接由政府作出,银行本身经营管理能力没有经过市场的磨炼,垄断又导致了银行工作效率低下。 历史原因使得我国商业银行贷款集中度很高,直接贷款80左右集中在国有企业,但其创造的产值只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30。贷款集中度高,孕育着较大的风险,这意味着投入多产出少,贷款难以保证效益和及时收回。,2019/9/29,56,二、银行信用风险的成因 (二)内部因素 2、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组织机构尚不健全,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需要专门的技术和人才进行管理,所以,银行需要设立由既具有信用风险管

33、理专业知识和技能,又具有银行相关知识的专业人员组成的信用风险管理小组。 而目前,在我国商业银行中,负责信用风险管理的主要是信贷人员,这些信贷人员对风险管理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和经验。,2019/9/29,57,二、银行信用风险的成因 (二)内部因素 3、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落后,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不仅水平较低,而且也没有切实地贯彻到贷款政策的制定、贷款的定价以及信用分析、风险监控等方面的工作中,这也是银行信用风险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 我国商业银行捕捉信息不够主动,信息反应迟钝。银行内部缺乏完整的信息库,缺乏对各类信息进行分析的专家和内部机构。一些银行在贷款前对贷款申请人不进行信用分析,缺乏深

34、入细致的前期审查工作,风险意识淡薄,贷款利率不能反映出不同贷款风险的差异,贷款风险监控方法单一,不可避免地造成信贷风险居高不下。,2019/9/29,58,第三章 银行信用风险和信用危机 三、信用危机深化,银行信用风险具有广泛的关联性,易造成信用危机深化。 首先,银行信用风险会导致金融市场秩序的混乱,破坏社会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秩序,甚至使社会陷入恐慌,严重影响生产力的发展。,2019/9/29,59,第三章 银行信用风险和信用危机 三、信用危机深化,其次,银行信用风险会导致实际投资风险增大,收益水平降低,整个社会的投资水平下降。信用风险严重时,银行就会选择风险较低的资产组合或者减少贷款总额,这样

35、,技术不确定性的部门就很难获得资金支持,整个社会的投资水平就会下降。 最后,银行信用风险还会影响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2019/9/29,60,第三章 银行信用风险和信用危机 三、信用危机深化,银行信用作为社会信用的基本形态,银行信用风险会通过各种渠道传导到其他信用形式上,导致其他信用形式不能正常展开。银行信用风险会导致社会资金链条的中断,使得企业之间普遍的信用联系受损,强化社会信用危机。,2019/9/29,61,第三章 银行信用风险和信用危机 三、信用危机深化,商业银行是一种高负债运营的金融机构,过度的信用风险可能导致银行倒闭,从而对社会经济生活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加深信用危机的程度

36、,甚至可能引发经济危机。,2019/9/29,62,第三章 银行信用风险和信用危机 三、信用危机深化,【例1】海外银行信用问题不容忽视,2019/9/29,63,银行信用与银行信用管理 第四章 银行信用管理,一、银行信用管理概述 二、银行信用管理的目标 三、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基本要素 四、银行信用管理方法,2019/9/29,64,第四章 银行信用管理 一、银行信用管理概述,(一)银行信用管理的含义 (二)银行信用管理的特点,2019/9/29,65,第四章 银行信用管理 一、银行信用管理概述 (一)银行信用管理的含义,银行信用管理是指银行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对自身的授信活动进行规范、调

37、整和控制。 授予信用是银行盈利的手段,银行的主要收入就是通过授信而获取的利息。 但银行在授信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为其自身带来了大量的信用风险。为了保证利润的最大化,银行在提供授信时要考虑:对谁提供信用、提供多少信用、提供多长期限的信用。,2019/9/29,66,第四章 银行信用管理 一、银行信用管理概述 (二)银行信用管理的特点,1、相比市场风险管理,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技术尚落后 2、与工商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相比,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有其独特性,2019/9/29,67,第四章 银行信用管理 一、银行信用管理概述 (二)银行信用管理的特点,1、相比市场风险管理,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技术尚落后 市场风险

38、是指由于市场力量的作用而导致某项投资价值变动的可能性。市场风险一直影响着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经营安全,市场风险管理的技术已经历经革新,尽管在预测系统风险时间方面还存在缺陷,但这些革新已经使市场风险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一门科学。 与之相比,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技术还很落后。银行信用风险度量的一些指标,如违约时间、违约事件、挽回率等的建立还不完善。同时,对商业失败事件之前的金融、非金融参数以及此事件之后的债务挽回率等,都缺乏可靠的量化数据。,2019/9/29,68,第四章 银行信用管理 一、银行信用管理概述 (二)银行信用管理的特点,2、与工商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相比,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有其独特性 (1)银行

39、和工商企业的信用管理,在机构设置和管理职能上不同。 (2)银行在管理信用的方式方面与其他企业不同。 (3)银行和工商企业要求客户提供的信用担保形式不同。 (4)银行和工商企业对待问题客户的态度不同。,2019/9/29,69,(二)银行信用管理的特点 2、与工商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相比, 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有其独特性,(1)银行和工商企业的信用管理,在机构设置和管理职能上不同。 工商企业可以不设信用管理部门,把信用管理职能外包;但银行是专业信用经营机构,信用风险是其最为重要的风险,任何银行都必须设立自己的信用风险管理部门,吸收、培养信用管理专业人员。信用风险部门在银行经营中居于核心地位,信用风险管理

40、水平是银行经营的核心竞争力。与其他形式的企业相比,银行处理信用申请的频率更高、范围更广,因此,银行必须有一套固定的贷款申请的处理程序和体系。,2019/9/29,70,(二)银行信用管理的特点 2、与工商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相比, 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有其独特性,(2)银行在管理信用的方式方面与其他企业不同。 银行必须时刻关注客户现金账户的借方余额,以确定借款人能否及时归还借款,只有在涉及客户同其他银行的交易或客户账户中的余额不足时,才追查未付款人。 但一般工商企业为保证货款的及时收回,实施相应的监控程序,包括开具发票、回收账款、及时追查未付款人。,2019/9/29,71,(二)银行信用管理的特点

41、2、与工商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相比, 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有其独特性,(3)银行和工商企业要求客户提供的信用担保形式不同。 银行一般要求借款人将自身的财产作为借款担保,或要求第三方提供担保。即使有了借款担保,如果银行认为风险很大,也有权利收取较高的利息费用来弥补风险成本。 而工商企业为客户提供信用所要求的担保形式有所不同,供应商可采取保留货物所有权的条款、信用证、信用保险及代收账款等措施。,2019/9/29,72,(二)银行信用管理的特点 2、与工商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相比, 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有其独特性,(4)银行和工商企业对待问题客户的态度不同。 对于无法按既定条款偿还债款的借款人,银行可以给予继续支

42、持,尤其是在经济衰退时期。此外,银行还可以免除客户一定时期内的借款利息,或延长借款时间,甚至支持客户的再融资计划,即向客户提供足够的新债去偿还旧债的利息,这样可以保障客户的发展潜力,防止坏账的发生。 但工商企业对陷人财务困境的债务人往往采取避而远之的态度。,2019/9/29,73,第四章 银行信用管理 二、银行信用管理的目标,(一)风险的识别 (二)风险的衡量 (三)风险的监督 (四)风险的控制 (五)风险的调整,2019/9/29,74,第四章 银行信用管理 二、银行信用管理的目标 (一)风险的识别,风险识别是进行银行信用管理的第一步。风险的识别是指通过统一的标准分析确定可能导致风险因素的

43、行为。风险识别的目的就是要预见风险,在业务流程中找出可能产生风险的因素和产生风险的环节点,以达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 商业银行主要是通过客户的综合信息、财务信息、账户信息和授信信息等寻找和确定风险因素。,2019/9/29,75,第四章 银行信用管理 二、银行信用管理的目标 (二)风险的衡量,风险的衡量是指通过制定统一标准来测算及比较所有的授信风险,将风险的可能性进行量化,得到由于某些风险因素而导致的在给定收益情况下损失的数额或在给定损失的情况下收益的数额的行为。,2019/9/29,76,第四章 银行信用管理 二、银行信用管理的目标 (二)风险的衡量,风险的衡量是当今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难点之一

44、。随着金融工具的发展,信用风险管理技术有了很大改进。信用风险衡量研究要解决的问题包括制定什么样的标准和运用什么方法来量化风险,以及对风险因素和可能的损失与收益如何进行评价等内容。 最新公布的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在原1988年版协议规定的运用标准法衡量商业银行信贷资产风险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内部评级法,作为自2006年起在全球范围内衡量银行信用风险的统一方法,这为风险的衡量提供了理论基础。,2019/9/29,77,第四章 银行信用管理 二、银行信用管理的目标 (三)风险的监督,风险的监督贯穿于信用管理的始终,是指商业银行在授信业务的全流程中对风险因素进行全方位的检查、反映的行为过程。 风险防范的基本要

45、求就是要及时、准确、全面地监督、反映商业银行在日常经营中的各种情况,这也是及时发现风险和控制风险的必要手段。,2019/9/29,78,第四章 银行信用管理 二、银行信用管理的目标 (三)风险的监督,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与原协议的最大区别之一就是增加了三大支柱的内容。其中第二支柱“监管检查”和第三支柱“市场约束”所规定的内容,实质上都是从市场监管的角度要求商业银行对日常经营活动中可能产生风险的环节加强监督,充分、及时、全面、有效地反映和披露可能造成损失的风险。 商业银行对风险的监督在技术上是通过各类统计分析进行的。,2019/9/29,79,第四章 银行信用管理 二、银行信用管理的目标 (四)风险

46、的控制,风险控制的目的是为了寻求风险的平衡,即损失和收益的平衡。商业银行要利用定量方法衡量风险出现的可能性,而不能通过增加风险资本准备来防范风险。,2019/9/29,80,第四章 银行信用管理 二、银行信用管理的目标 (四)风险的控制,巴塞尔委员会对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比率和资本准备作了一定规定,这有助于银行主动地调节与配置信贷资产组合,获得风险资本的最佳配置。 风险资本的最佳配置要求商业银行根据董事会的风险偏好计算得出的风险资本和董事会要求的业务发展计划,针对银行现有信贷资产组合的收益、损失情况,找出风险资本在抵御损失和获得收益两个方向上的最佳合理配置方案。,2019/9/29,81,第四章

47、 银行信用管理 二、银行信用管理的目标 (四)风险的控制,其本质上是要求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组合管理要同时兼顾两个标准:一是商业银行风险资本抵御损失的能力;二是商业银行业务发展计划或称为利润计划要求。 商业银行应根据这两项标准将信贷资产配置在最佳的位置上,也就是配置在风险的最佳平衡点上。商业银行风险资本的最佳配置在银行层面主要是通过政策调整、业务流程管理和限额管制来实现的。,2019/9/29,82,第四章 银行信用管理 二、银行信用管理的目标 (五)风险的调整,风险的调整亦称风险调整收益,是指商业银行通过某种测量方法对银行不同部门、产品和客户间的收益情况进行科学的衡量。 风险调整收益就是要科学

48、地度量商业银行的经营收益。,2019/9/29,83,第四章 银行信用管理 二、银行信用管理的目标 (五)风险的调整,传统的商业银行对其经营情况的衡量都是用会计资料进行的,例如利差或股权收益率等。然而,由于商业银行经营产品的特殊性,任何业绩的取得都需要为一定的风险付出代价。因此,将可能的损失与收益结合起来衡量银行的经营业绩才有意义。 风险调整收益为商业银行提供了一种技术手段,使商业银行在取得收益的同时可以通过主观努力去寻求风险的平衡,达到最终控制风险的目的。,2019/9/29,84,第四章 银行信用管理 三、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基本要素,(一)客户授信整体风险 (二)信用风险平衡 (三)统一授

49、信管理,2019/9/29,85,第四章 银行信用管理 三、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基本要素 (一)客户授信整体风险,商业银行将所有客户汇总起来视为一个整体,而这个整体的所有经济行为所产生的合力对商业银行信贷资产或相关业务所带来的影响和风险被称为客户授信整体风险。 传统的商业银行是对单笔授信进行管理的,而现代商业银行的控制对象从单一客户转向客户所有关系组成的网络,对信用风险的研究是以客户的整体风险作为研究对象,以整个社会的经济成分和经济活动作为研究方向。,2019/9/29,86,第四章 银行信用管理 三、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基本要素 (一)客户授信整体风险,1、客户的整体评价 2、客户的风险域 3、信贷资产组合管理,2019/9/29,87,三、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基本要素 (一)客户授信整体风险 1、客户的整体评价,商业银行需要对客户进行资信和债务承受能力的考核和评估。一个客户或企业承受债务的能力是由许多因素决定的,一般而言,一个客户或企业所能承受债务的能力与其资信等级、经济实力有关,也与其所属的行业及当时的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有关。 具体决定一个客户或企业的债务承受能力或最高债务承受额的因素有资信等级、所有者权益、资产负债率、财务杠杆等。银行需要对客户或企业的各个因素进行综合评定和整体评价。,2019/9/29,88,三、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基本要素 (一)客户授信整体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