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教学研讨会讲座:新课程试题和阅卷看日常教学的缺憾.ppt

上传人:来看看 文档编号:3846601 上传时间:2019-09-29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963.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教学研讨会讲座:新课程试题和阅卷看日常教学的缺憾.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高三历史教学研讨会讲座:新课程试题和阅卷看日常教学的缺憾.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高三历史教学研讨会讲座:新课程试题和阅卷看日常教学的缺憾.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高三历史教学研讨会讲座:新课程试题和阅卷看日常教学的缺憾.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高三历史教学研讨会讲座:新课程试题和阅卷看日常教学的缺憾.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教学研讨会讲座:新课程试题和阅卷看日常教学的缺憾.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教学研讨会讲座:新课程试题和阅卷看日常教学的缺憾.ppt(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试卷剖析,直面对教学的追问与思考,分新课程试题和阅卷看日常教学的缺憾,一、部分新课程试题主流趋势简析,1、倡导基础知识的回归,基础知识是学好历史的第一步,能力是建立在基础之上。基础知识包括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基本线索、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制度和历史现象;既有规律性的认识,也有具体史实,是史论结合的。,(09浙江卷13)中国古代生产和科技在不断进步中,中外交流也十分频繁。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耕作技术大体经历了从“刀耕火种”到耦犁、一牛挽犁的发展过程 B纺织原料使用的先后顺序是麻和葛、家蚕丝、棉花 C指南针在明清时期经由海路传入阿拉伯 D印刷术经由波斯传到西方,(09年江苏卷1)下列文

2、献中,有较多反映西周时期平民社会生活内容的是: A 老子 B 甲骨卜辞 C 楚辞 D 诗经,2、倡导考查史学概念的内涵与外延,(09广东卷2)“封建社会”的概念是近代引入中国的。右图所示柳宗元的文章的主题可能是 A.王位继承制度 B.分封制度 C.三公九卿制度 D.郡县制度,(09浙江卷17)中俄尼布楚条约中说,“凡岭南一带土地及流入黑龙江大小诸川,应归中国管辖;其岭北一带土地及川流,应归俄国管辖”。对条约中的“中国”,理解正确的是 这里的中国指中原地区 清朝第一次使用了“中国”国号 清政府对外不再使用“大清”的朝号 表明清朝行使和维护的是中国的主权 A B. C. D. ,历史概念是历史学的

3、基本组成部分,它能够反映历史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本质属性,复习中要注意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概念包含史实概念和史论概念。史实概念: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文献、历史典章制度与历史物品、遗迹等。史论概念:政治学概念(如革命、国家、民族、国际关系等)经济学概念(如贸易、关税、生产力、技术等)文化概念(艺术、文学创作、艺术流派等)哲学概念(内因与外因、矛盾、必然性、量变与质变等)历史哲学概念(历史中的时间与空间、史料、史论等)等。,3、倡导创设新情景、新材料、新方法活用相关知识,(09山东11)右图是20世纪重庆商务总会的一副楹联,它体现了近代工商业者的 A重义轻利思想 B维新图强思想 C实业救国思想 D中

4、庸自保思想,(09浙江20)电影高考1977反映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考试。如果让你来设计这场考试的场景,可能出现的是 A背景音乐:反映粉碎“四人帮”的歌曲 B外景:考场门口悬挂着“改革开放送春风”的横幅 C内景:考场中张贴有“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标语 D特写:作文题目“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09广东26)下表是某中学研究性学习课上,三个研究小组展示的材料和所得的结论,试卷中创设了大量的历史图片、文献资料、史学著作、名人日记、统计图表、歌谣、诗歌、自编材料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且试题采用的材料理性而有深度,符合目前史学研究的大体趋向,并与现行教材相依托,学生读后,感觉有影又无形,

5、同时思维在冲突中获得认知的形成和升华。,4、倡导对史学新范式的渗透与运用,(09浙江18)一位现代学者在评论一部历史文献时说:“在这里,孔子已经换上了西装。”这一评论指的是 A.董仲舒笔下的孔子 B.李贽笔下的孔子 C.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笔下的孔子 D. 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笔下的孔子,(09安徽18)美国独立战争期间,托马斯潘恩在常识中告诫民众:“君主政体意味着我们自身的堕落和失势,同样地,被人当作权利来争夺的世袭,则是对我们子孙的侮辱和欺骗。”这一观点的理论依据是 A.人文主义 B民族主义C天赋人权说 D三权分立学说,5、倡导提高人文素养的学史价值取向,考题的设置上很好地体现三类价值观:一

6、是反映民生、人权、民主等基本价值观,如广东卷第4、6、10、17题;二是社会主义价值观,如广东卷第8、13、27题;三是爱国主义精神、全球意识、国际意识、多元意识、社会意识等重要价值观念,如江苏卷的 第20题,浙江卷的第38题等。历史教育的立足点不仅仅是给学生知识、经验、教训、规律和启示,更多的是给学生品性、情感、智慧、文化和精神。,(09山东29)环渤海地区包括辽宁、北京、天津、河北、山东等五省市。在近代,该地区是列强侵略的重点,也是中国人民抗争最激烈的地区之一。新中国成立后,尤其在改革开放以来,这一地区发生了历史性巨变。,(2)在近代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过程中,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各自走

7、了一条怎么样的道路?(3分)五四运动又为探索民族独立的道理做出了哪些新贡献?(4分),进一步展现了近代山东人民热爱祖国、勇于抗争、自尊自信、追求真理的精神面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养成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6、倡导历史与生活的结合,(09广东卷25)下列歌谣中,不能反映民国初年社会风尚的是 A .结婚证书当堂读,请个前辈来证婚 B .文明洋伞小包裹,长统洋袜短脚裤 C .辫线鞋拖三尺短,之乎者也说荒唐 D .改良的头,改良的花,改良的姑娘大脚丫,(09江苏卷22) (1)根据材料一、二,人们的婚姻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作为婚俗背景的经济

8、基础和家庭关系,从传统到近代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材料二中“我”的婚姻态度发生变化的社会条件是什么?(7分),以往历史关注的是“大人物”,社会史则提醒人们关注“小人物”。以往历史关注的是 “大的方面”,社会史则提醒我们不要忽略“小的方面”。尤其要注意饮食生活、服饰风俗、建筑与居住生活、行旅交通生活、婚姻生活、生老礼俗、卫生保健习尚、丧葬习俗、生产与行业生活、社交与节庆风尚、娱乐生活与风尚、信仰习俗等内容。,7、倡导关注史学理论与史学成果,从学者的观点推断到全面分析问题。例如江苏卷第20题则从另一个角度阐述了全球化对发达国家也有负面影响。史学理论是关于历史学的发展过程及其规律的理论概括。包括历史学的

9、特点,历史学的功能(包括社会功能、科学功能、教育功能),史学工作者的历史认识的特点,史学发展与历史发展的关系,历史文献和史学方法问题等。,(09广东卷25)约瑟夫奈教授2002年指出,当今国际力量的分布有如一盘三维空间的国际象棋:顶部的军事力量大致是单极的,中部的经济力量是多极的,底部包括众多的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体(恐怖分子、黑客等),力量非常分散。下列表述同奈教授的看法一致的是 A.同苏联时期相比,俄罗斯的经济实力下降,军事实力并未削弱 B.冷战结束后,美国的军事和经济实力都保持着异常明显的优势 C.国际力量分布十分复杂,可以说世界多极化的格局已接近形成 D.从某些维度看,“单极世界”和“多极

10、世界”都是比较准确的说法,(09江苏20)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一股反全球化的浪潮滚滚而来。这主要是因为全球化导致了 全球环境的恶化 南北差距的进一步拉大 发达国家就业机会的减少 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掠夺 A B C D,二、来自部分新课程阅卷现场的声音,(3)新情景、新材料,理解能力偏弱使得答题无从下手。,(1)基础知识不扎实,如:书法知识、两极格局与冷战混淆,公元前3世纪、20世纪60年代末模糊不清。,(2)获取和解读材料的信息能力较差,答题缺乏条理,书面表达能力欠缺。,(5)看问题视角过于单一,答题过于程序化,没有针对性,大话和空话多。,(4)关键细节灵活设置,死记硬背史实“上错花

11、轿嫁错郎”。,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现状: 记忆性知识:支离破碎 理解性知识:一知半解 表述性知识:辞不达意 逻辑性知识:杂乱无章,一个学生错是学生自己的错 一群学生错也许就是老师的错,追问之一:基础知识有效回归了吗?,做法:1、设计学案进行填空式训练 2、教学过程中对应书本进行勾画 3、进行听写或者默写,回归指的是原来已经有的再回头看,思考:1、对基础的理解: 知识类的 :文史常识、典型事件、典型人物及主张、地图插图等 认知类的:基本概念的甄别、基本原理的理解 逻辑类的:因果关系,2、解读教材:例如: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的观点,3、调动学生发现问题。例如:,4、瓶颈突破,需自己动手。例如学生对中外历

12、史的宏观把握存在问题。,追问之二:“哦”声之后深入反思了吗?,我的猜测:1、真正理解、彻底明白 2、再问难为情、不懂装懂 3、不满老师的讲解,没有耐心,思考:1、顺选项导题干,与原题干相对应。 2、以原题为蓝本,变换角度跟进训练,试图举一反三。,例如:1930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认为:“不特别注意城市工作,想以乡村包围城市是一种极错误的观念”。对这则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中国革命必须走中心城市武装暴动的道路 B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尚未被完全认可 C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仍处于高潮 D中共没有找到一条准确的革命道路,农村革命条件的不成熟以及敌人分布在城市里的特点,对比起来看,中国,追问之三:试

13、题研究我们高瞻远瞩了吗?,做法:1、对模拟和高考真题单纯的“拿来主义” 2、认真总结归纳出知识点的分布图 3、探寻高考试题的命题规律和特点,从而模拟命题。,立意: 主题近代以来中国人婚姻观念的变化 价值取向从社会生活的角度看社会的变革问题,对新的历史观反映,对史学成果的关注 取材: 内容小农经济、儒家思想、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新中国社会制度和思想解放运动 呈现方式著作、新闻报道 设问: 能力要求材料信息的理解和运用、历史事物关系的理解和归纳。,(09江苏卷22) (1)根据材料一、二,人们的婚姻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作为婚俗背景的经济基础和家庭关

14、系,从传统到近代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材料二中“我”的婚姻态度发生变化的社会条件是什么?(7分),追问之四:试卷讲评“润物无声”了吗?,做法:1、按顺序一讲到底,全方位灌输 2、讲而不评、评而不深、深而不活 3、不敢越参考答案“雷池”,甚至无法“自圆其说”,思考:,1、试卷讲评可以剖析知识内涵与外延,审题的角度,材料的解读,语言的运用,2、试卷讲评可以渗透解题方法与技巧,4、试卷讲评可以强调答题规范与评价标准: SOLO分类评价理论,3、试卷讲评可以渗透理解史学范式,追问之五:史学成果为我所用了吗?,例1:文明史观认为,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两种“趋势说”认为:近代

15、中国社会的发展实际上存在着两种趋向,一个向下沉沦的趋向,一个向上发展的趋向。 设题:请列举1840年以来显现“向上发展”和“向下沉沦”的典型历史事件。并分析由“沉沦”转为“向上”的原因。,例2:导致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除了众所周知因素以外,还能否有新的解释角度呢?,许倬云先生引用韦伯的观点就从资本主义精神信仰的角度全新视角阐述另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初期的资本家有一种强烈的使命感和宗教信仰的支撑,诚信成为自觉遵守的标准,随着世界联系的密切,全球化的推进,靠信仰所建立的诚信体系被法律监管所取代,全球化下的世界任何一个国家的法律都是鞭长莫及的,长期欺骗市场,虚假的信用造成了一系列的膨胀,造成了

16、这个大气球,大泡泡,等泡泡大的撑不住时就裂开了。,现象:1、人云亦云 2、不知所措 3、态度漠然,思考:1、平时多读书:学者论著,教学杂志:历史教学历史教学问题中学历史教学参考文史知识等等。 2、平时多听、多读、多写,用而后思、思而后悟。,直接抛开指导意见考试说明,凭经验上课 游走在新课与复习课之间 游走在僵化预设与漠视生成之间 ,“华山再高,顶有过路”,-2010年温家宝总理3月14日答中外记者问,敬请批评指正!,例如:世界博览会是工业革命的产物,1851年由英国创办首届博览会。关税与贸易协定1947年由美国发起创立,1995年成为世界贸易组织(WTO),既然两者都是老牌殖民主义与当代帝国主

17、义不平等国际经济旧秩序的产物,社会主义新中国为什么在2001年加入世贸易组织,并申办成功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看法。,中国社会的变化趋势: 1、领先到落后 2、封闭到开放 3、专制到民主 4、手工到机器 5、愚昧到理性 ,中国社会发展的原因: 1、内部因素 2、外部影响(西方文明的影响 是主要原因),西方社会的变化趋势: 1、落后到领先 2、人文精神的发展 3、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 4、现代民主政治的确立 ,纵向是发展,横向是联系,西方社会发展的原因: 1、内部因素(主要原因) 2、中国文化的影响,它是西方列强对华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的基地,是中国半殖民地化加深的明显标记;,它是中国工业基地、技术中心、商业中心和金融中心,对推动中国经济和社会现代化发挥带头作用;,它加强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使中国纳入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它是中国了解和学习西方近代化工业文明的窗口,也是中国传统农业文明最早开始走向近代工业文明的地方。,革命史观 现代化史观 整体史观 文明史观,用多元史观解读近代史上的通商口岸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