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世界史综合复习:国际社会主义运动.ppt

上传人:爱问知识人 文档编号:3847215 上传时间:2019-09-29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934.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世界史综合复习:国际社会主义运动.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高考世界史综合复习:国际社会主义运动.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高考世界史综合复习:国际社会主义运动.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高考世界史综合复习:国际社会主义运动.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高考世界史综合复习:国际社会主义运动.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世界史综合复习:国际社会主义运动.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世界史综合复习:国际社会主义运动.ppt(5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高考世界史综合复习国际社会主义运动,主要内容分布:,必修一 专题八 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 专题九/三 “别了,雅尔塔” 专题三/三 新民主主义革命 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必修二 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必修三 专题三/三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专题四/二、三 毛泽东思想、建设有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选修三 第四单元/1、4 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 冷战的结束 选修四 第五单元 无产阶级革命家,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经历了:由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理想到现实、由一国到多国、由发展到挫折、由挫折到奋起的发展历程。,基本线索:,国际社会主

2、义运动,空想到科学-马克思主义诞生,理论到实践-巴黎公社,一国到多国-亚欧人民民主国家的建立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发展到挫折-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挫折到奋起-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到现实-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马 克 思 主 义 诞 生,实践基础:,条件,标志:,开创了新时代,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 国际工人运动蓬勃发展起来,形成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揭示资产阶级灭亡和无产阶级胜利的客观规律,阐明无 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指出无产阶级建立政党的必要性,规定无产阶级专政的 基本思想 批判种种流派,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反对主要敌人 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转化 号

3、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德国古典哲学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经济危机爆发,阶级矛盾日益尖锐,经济前提:,阶级基础:,思想基础:,法国里昂工人两次起义 英国宪章运动 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诞生,内容,意义,空想到科学-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工业革命,欧洲三大工人运动,三大理论来源,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积极努力,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思想体系,是无产阶级革命理论。她包括三大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它阐明了自然、社会和

4、思维的发展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固有矛盾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论证了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必然性。其中无产阶级专政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2006年全国卷)马克思主义是在汲取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基础上诞生的。这些成果中有( ) 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 亚当斯密的劳动价值论 圣西门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达尔文的进化论 A B C D,巩固提高,A,(2009高考广东文科基础)马克思指出:“资产阶级不仅锻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它还产生了将要运用这一武器的人-现代的工人,即无产者。”这里的武器是指( ) A.暴力革命 B.代议制民主 C.先进的生产力 D.科学社会主义,C,国际社会主义运

5、动,空想到科学-马克思主义诞生,理论到实践-巴黎公社,一国到多国-亚欧人民民主国家的建立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发展到挫折-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挫折到奋起-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到现实-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民族矛盾: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法国大败,民族矛盾尖锐 阶级矛盾:1870年9月4日,巴黎爆发革命,建立法兰西第三共 和国,资产阶级政府反动卖国,阶级矛盾激化 导火索:反动政府军偷袭蒙马特尔高地。,巴 黎 公 社,军队方面:废除资产阶级反动军队,代之以国民自卫军 政权建设:公社委员会是经普选产生的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制度建设:公职人员由选举产生,人民有监督和罢免权 待

6、遇方面:公职人员最高年薪不超一般技术工人的工资,背景,过程,爆发:1871年3月18日,巴黎人民发动起义 建立:3月28日,巴黎公社成立 失败:5月21日5月28日,“五月流血周”,巴黎公社失败,革命措施,根本原因:生产力水平未达到社会主义革命的程度 客观原因:敌人力量的强大,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主观原因:无产阶级不成熟。缺乏统一的革命政党领导和马克 思主义理论指导,没有争取到广大农民的支持,缺乏工农联盟,失败原因,意义,性质:是无产阶级专政的一次伟大尝试,丰富了马克思主义 作用: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的政权 影响:经验宝贵,教训深刻,原则永存,精神不朽,知识整理,理论到实践-巴黎公社

7、,材料一:法国整个资产阶级、所有的地主、工厂主、大大小小的盗贼,都联合起来反对公社,他们层层包围了半个巴黎(另一半被德军包围)。,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材料二:银行是全部资本主义生活的神经,而公社不愿给人留下强盗、小偷的印象,在斗争的中途停了下来,没有剥夺剥夺者(法兰西银行)。,没有割断敌人经济命脉,材料三:1872年的法国,全国平均每个企业雇佣工人只有2.9人,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水平远没有达到能够消灭资本主义制度的程度。列宁指出:“胜利的社会革命至少要有两个条件:生产力高度发展与无产阶级准备成熟。但是,1871年的法国尚不具备这些基本条件。”,根本原因:资本主义正处于上升时期,无产阶级较稚嫩,

8、阅读下列材料:,全面认识巴黎公社,1.革命爆发的偶然性: 2.失败的必然性: 3.意义的深远性: 4.教训的深刻性:,(2007宁夏文综)在一场革命爆发后,革命者宣告:“这是旧政权和教权制度的结束,是军国主义、官僚主义、剥削制度、投机、垄断和特权这一切使无产阶级遭受奴役,使祖国遭受灾难和痛苦的东西的结束。”这场革命是 ( ) A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B法国大革命 C巴黎公社起义 D俄国二月革命,C,巩固提高,(2009高考广东单科)下列关于巴黎公社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公社实行直接民主的政治制度 B公社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C人民有权罢免公社公职人员 D公社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C,国

9、际社会主义运动,空想到科学-马克思主义诞生,理论到实践-巴黎公社,一国到多国-亚欧人民民主国家的建立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发展到挫折-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挫折到奋起-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到现实-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理想到现实-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二月革命掘沙皇, 四月提纲指方向。 七月流血抛幻想, 十月革命现曙光。,直接原因:参加一战失败,激化了俄国社会矛盾。(催化剂),主观条件:无产阶级的强大和成熟,客观条件: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环节,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 列宁主义的指导 有革命同盟军农民支持,过程,二月革命: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形成两个政

10、权并存局面 四月提纲: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实现过渡 七月事件:革命的和平发展已不可能。 “六大”方针:布党六大,提出武装起义方针 十月决议:提出近期武装起义的决议,成立军事革命委员会 十月革命:1917年11月6日,列宁领导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条件,19世纪末20世纪初,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 俄国是各种矛盾最集中、最尖锐的国家,苏维埃二大:通过告工人、士兵和农 民书、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 成立工农苏维埃政府,结果:,意义,政治上: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经济上:为改造强国和实现现代化创造前提,冲破了世界帝国主义阵线 开辟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 为民族解放运动提供思想和实践,对世界,对俄国

11、:,建立社会主义国家,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比较,社会民主工党、 布尔什维克党,无产阶级及 布尔什维克党,资产阶级、工人、士兵,工人、士兵、农民,推翻沙皇专制统治,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出现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建立工农苏维埃政府和社会主义制度,解析:区分革命的性质最主要的是看革命任务、革命对象, 其次才是领导阶级和主要革命力量。 两者关系:二月革命是十月革命的必要准备,十月革命是二月 革命的必然结果。,由设想和平夺权到运用暴力夺权并取得胜利的形式。,俄国十月革命有什么特点?,从理论角度、革命道路、革命的阶段性、革命实现的方式等方面

12、考虑:,(1)从理论角度看:,列宁主义 - 一国胜利论,(2)从革命道路看:,城市中心道路,(3)从革命阶段性看:,(4)从革命实现方式看:,十月革命经历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紧密相联、急剧发展的不同性质的阶段。,思考,(2009高考浙江文综)下列关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马克思和恩格斯第一次合作的作品德意志意识形 态,批判了青年黑格尔派的唯心主义 B共产党宣言用剩余价值学说,论证资产阶级的 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同样不可避免 C十月革命的胜利推翻了统治俄国300多年的罗曼洛 夫王朝,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 D马克思和恩格斯发出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 来”的伟大号召

13、,D,巩固提高,(2009福建文综高考)1917年11月8日,中国驻俄记者刘镜人致电北京政府外交部:“广义派联合兵、工反抗政府,经新组之革命委员会下令,凡政府命令未经该会核准,不得施行。昨已起事,夺国库,占车站”电文中的“广义派”、“政府”分别指( ) A俄国共产党 沙皇政府 B俄国共产党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C布尔什维克党 沙皇政府 D布尔什维克党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D,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空想到科学-马克思主义诞生,理论到实践-巴黎公社,一国到多国-亚欧人民民主国家的建立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发展到挫折-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挫折到奋起-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到现实-俄国

14、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工业化 农业集体化,斯大林探索(“斯大林”模式),苏联改革,弊 端,赫鲁晓夫的改革 勃列日涅夫的改革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苏联解体(俄罗斯),列宁探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积极影响:适应了战时需要,把全国有限的人力物力高度集中起来,为战胜国内外敌人提供了保证 消极影响:实施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弊病,导致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严重,农民不满,工人罢工,水兵叛乱,知识整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背景,国际:帝国主义对俄国进行武装干涉 国内:被推翻的地主和资产阶级在各地发动叛乱,内容,农业:实行余粮收集制,将农民除口粮、种子粮以外的一切余粮收集到国家手中 工业:不论企业大小,一律国有,

15、实行高度集中管理政策 产品分配:国家取消了自由贸易,实行实物配给制 强制劳动:成年人劳动义务制,规定“不劳动者不得食”,评价,经济上:调动广大人民的生产积极性,经济走出困境,为实现工业化打 下基础 政治上:受到广大工人农民的欢迎,巩固了工农联盟和苏维埃政权,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背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不适应战争结束后的新情况 苏俄面临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提出:1921年,列宁在俄共(布) “十大”上提出,内容,农业: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工业:部分国有企业采取租让制和租借制形式,实行国家资本主义 商业:允许商品买卖,实行自由贸易 分配:废除平均主义实物配给制,实行按劳取酬工资制,作

16、用,是列宁总结战时共产主义的经验教训,找到的一条俄国向社会主义 过渡的正确途径 是列宁从俄国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实际情况出发,对俄国社会主义 建设进行的有益探索,成立:1922年12月,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一大”召开 法律确定:1924年1月,苏维埃“二大”通过了苏联第一部宪法,苏联的建立,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比较,从上面的内容比较两种政策的特点有什么不同?,利用商品货币关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在公有制的前提下,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高度集中,行政管理。,单一的公有制体制。,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在国家掌握主要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允许资本主义在一定范围和一定程度上恢复和发展,

17、进而使社会主义成胜战时资本主义成分,最终建设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新在何处?,(2009高考广东单科)列宁曾讲过:“我们用强攻办法,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这里的“尝试”是指( ) A十月革命 B斯大林模式 C新经济政策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D,巩固提高,【例题】“对发展经济来讲,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和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都是不成功的”。这主要是因为两者都 ( ) A没有把经济建设放在首位 B严重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 C过分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 D受到国内外环境的制约,B,(2007上海历史)列宁晚年在总结十月革命经验时说:“毫无出路的处境十倍地

18、增强了工农的力量,使我们能够用与西欧其他一切国家不同的办法来创造发展文明的根本条件。”这一“不同的办法”是( ) A进行全面的改革 B实行新经济政策 C优先发展重工业 D建立苏维埃政权,D,工业化 农业集体化,斯大林探索(“斯大林”模式),苏联改革,弊 端,赫鲁晓夫的改革 勃列日涅夫的改革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苏联解体(俄罗斯),列宁探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1937年二五计划提前完成,实现了国家工业化,形成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 国民经济结构发生了改变,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达774 1937年,已位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成为世界工业强国,斯大林工业化之路,原因,1924年1月,

19、列宁逝世,斯大林成为苏联主要领导人 1925年,苏联仍是只能输出农产品、输入机器装备的落后农业国 在资本主义包围下进行建设,为加强国防力量以维护民族独立,方针:1925年,联共(布)“十四大”提出实现工业化方针 特点:高速优先发展重工业,成就,弊端:存在着重工业过重、轻工业过轻、农业落后的不合理的经济结构,知识整理,经济上:是一种高度集中的国家指令性计划模式。国家占有绝大 部分生产资料,并对经济进行直接管理,使全国形成一个统 一的“大工厂”;采取排斥市场调节的指令性计划管理 政治上:国家权力高度集中于党,党的权力高度集中于中央,中 央权力又高度集中于总书记斯大林手中 思想上:形成高度集中的思想

20、文化体制,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 靠行政干预手段来管理思想问题和学术问题,斯 大 林 模 式,形成标志:1936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宪法的颁布,表现,影响,经济上:一度推动了苏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但优先发展重工 业,影响农业、轻工业的发展;指令性计划压抑地方和企业的 积极性,使经济发展缺乏活力 政治上:一方面保证了党对政权的领导,维系了政局稳定,但也 破坏了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 思想上:统一了全国人民的意志,但不利于思想文化的繁荣,(2009高考山东文综)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领导人曾在一次演讲时强调:“已经是布尔什维克自己成为专家的时候了技术决定一切。”这主要是着眼于( ) A推行战时共产

21、主义政策 B实施新经济政策 C发展农业集体经济 D进行工业化建设,D,巩固提高,(2009高考江苏单科)丘吉尔曾说过:“斯大林是一个世上无出其右的最大的独裁者,他接过俄国时,俄国只有木犁,而当他撒手人寰时,俄国已拥有核武器。”苏联之所以能取得如丘吉尔所说的这一重大成就,主要是因为 ( ) A充分调动了农民和工人的生产积极性 B适时纠正了经济政策中存在的弊端 C合理地吸收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建设经验 D开创并实行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D,工业化 农业集体化,斯大林探索(“斯大林”模式),苏联改革,弊 端,赫鲁晓夫的改革 勃列日涅夫的改革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苏联解体(俄罗斯),列宁探索,战时共产主

22、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工业方面:对工业管理体制进行了改革,扩大了地方权力, 但企业并没有独立自主的地位。 政治方面:批判斯大林的个人崇拜,进行大规模的平反 冤假错案活动,摇摆不定的赫鲁晓夫改革,背景,20世纪50年代,斯大林模式显示出更大的局限性 1953年斯大林逝世,为苏联体制改革提供了契机与可能,过程,农业方面,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 削减农业税,提高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 大规模开垦荒地和种植玉米,以提高粮食产量,积极:冲击了斯大林模式,打开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闸门, 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 消极:未能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模式的框架,改革后期,各种 矛盾日益突出。,评价,勃 列 日 涅

23、 夫 改 革,背景:1964年10月,勃列日涅夫上台 措施:重点放在工业上,推行“新经济政策”,以改进工业管理, 完善计划工作和加强工业生产的经济刺激,影响,积极性,对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作用, 使国民经济在一定程度上获得发展 军事实力和综合国力也大为增强,一跃成为与美国匹 敌的超级大国,改革没有改变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基本政策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经济发展呈现停滞和下降趋势, 苏联重新陷入了困境,局限性,戈尔巴乔夫改革,背景:1985年,戈尔巴乔夫当选为苏共总书记,内容,经济上:制定了“加速发展战略”,重视科技进步对经济的促 进作用,并试图以经济管理方法代替行政命令 政治上

24、:提出用“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思想代替“科学 社会主义” 思想上:推出“民主化”和“公开性”,纵容自由化思想 政党制:1990年,推行政治多元化,实行多党制,结果:收效甚微,使整个社会陷人失控状态,最终导致苏联解体,成为邦联:1991年8月,公布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 苏联变成了一个松散的邦联 性质变化:“八一九”事件后,苏联共产党被排挤出政权并瓦 解,国家性质发生质变 完全解体:1991年12月,俄罗斯等11国签署了阿拉木图宣 言,苏联完全解体,苏 联 解 体,原因,历史原因: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僵化,经济发展速度下 降,社会矛盾丛生 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失败,使整个社会陷

25、入失控状态 外部原因: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影响,经过,1.都是针对斯大林体制弊端; 2.结果成效都不显著,可以说是失败的改革。,1.“赫”侧重农业,“勃”侧重重工业,“戈”侧重 所有制和商品经济入手; 2.前两者都取得一定的成效,而后者未见成效转向政 治改革,导致苏联解体; 3.前两者失败是因为未改变原有体制,对斯大林体制 进行小修小补,后者进行根本性的变革,却背离了社 会主义的方向。,疑难突破,苏联三次改革的异同,相同点:,不同点:,(08广东单科)地名变更往往同当时的政治背景相关,苏联历史上曾经发生下列地名变更( ) 彼得格勒列宁格勒 沙皇村儿童村 勃列日涅夫卡马河畔切尔西 斯大林格

26、勒伏尔加格勒 A B C D,A,巩固提高,(2008江苏,23)(14分)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不同的国家,经济发展模式也不尽相同。以英、美为代表的“自由放任”模式和以苏联、中国为代表的“计划经济”模式,都可能使一个国家完成工业化,实现经济转型,但这两种模式走向极端和僵化后,也会造成严重弊病。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以英国和苏联为例,说明“自由放任”模式和“计划经济”模式产生的消极影响。(4分) 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生。 苏联:农业、轻工业、重工业比例失调,生产积极性受到压制。,(2)以美国罗斯福新政为起点,西方国家通过何种方式突破“自由放任”模式?这标志着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发生了怎样的

27、变化?(2分),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3)为修正“计划经济”模式的弊端,苏、中两国先后进行了改革。苏联的赫鲁晓夫改革以失败而告终,原因何在?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从思想和实践上全面突破“计划经济”模式,其表现是什么?(4分),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总体上的规划和科学实验(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缺乏科学认识),未能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1992年春邓小平南方谈话;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美、中两国对各自经济发展模式成功突破的手段有何共同之处?纵观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过程,你能得出什么启示?(4分),自由放任与国家干预相结合(市场与计划相结合)。,经济发展模式

28、必须因时而变。,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空想到科学-马克思主义诞生,理论到实践-巴黎公社,一国到多国-亚欧人民民主国家的建立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发展到挫折-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挫折到奋起-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到现实-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1、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曲折发展正好映证了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2、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只是斯大林模式的失败,而不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失败; 3、 社会主义国家的实践表明,社会主义还处在初创阶段,需要不断改革来完善; 4、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一定要探索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道路,从实际出发,坚持长期斗争。 ,社会主义运动曲折前进的历史给我们以重要启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经历了:由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理想到现实、由一国到多国、由发展到挫折、由挫折到奋起的发展历程。,基本线索:,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空想到科学-马克思主义诞生,理论到实践-巴黎公社,一国到多国-亚欧人民民主国家的建立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发展到挫折-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挫折到奋起-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到现实-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开放的舟中欢迎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