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阅卷对我们教学的启示.ppt

上传人:韩长文 文档编号:3847273 上传时间:2019-09-29 格式:PPT 页数:59 大小:528.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阅卷对我们教学的启示.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高考历史阅卷对我们教学的启示.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高考历史阅卷对我们教学的启示.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高考历史阅卷对我们教学的启示.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高考历史阅卷对我们教学的启示.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阅卷对我们教学的启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阅卷对我们教学的启示.ppt(5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志存高远,2,脚踏实地,高考历史阅卷对我们教学的启示,如何把辛勤劳动转化为教学效率(高分数),评卷指导思想,1、公平:在阅卷环节中体现为“给分有依据,扣分有理由”,即准确把握评分标准。 2、专业:考生答案五花八门,要以专业精神判定,并发挥评卷小组合议机制作用,力求公平合理。 省考试副院长刘宝剑讲话,插曲,6月11日下午,文综各组进入试评,本人参加历史第38题第(3)问的评分工作 6月15日下午开始,本人又被调去参加自选模块第10题“世界文化遗产荟萃”平遥古城的阅卷。,文综阅卷组组长陈君静,陈君一怒,风平浪静,一、阅卷感觉:取法乎上,仅得乎中 意思是说: 老师教的很认真、很辛苦,起点、目标定

2、的比较高,归纳知识要点很全,但从阅卷情况看,大部分学生仅仅达到中下水平,甚至最基本的知识也答错,最主要的是应该稳拿的基础分数未能得到,确实不能尽如人意。,(一) 阅卷组试评敲定的评分细则体现严谨与开放结合的原则: 严:凡属历史学科专业术语、基本概念方面的评分点,从严把握,人名、书名、专有名词写错别字、写错名称,一律不得分,如“康有维”、天眼论。 严谨体现史学求真精神。 宽:凡属主观理解性的问题,如“进化论”,若考生答出其具体内容都可得分。,为了实现命题组专家预设的分数目标,评卷专家组对各题平均分控制较严,网络评卷又为调控平均分提供了方便。历史各题(必修、自选)基本控制在一半上下。如6月14日必

3、修主观题平均分情况:,6月14日必修主观题平均分,38(26分)人类文明历经千百年的隔绝、碰撞、交融,不断走向新的“解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 主张改制的人,往往引证中国历史及孔子之言,以破中国不能维新之说。谓经书系孔子假古人言论,按自己的想法写成,证明孔子亦是一位维新派。倡导维新的人物,无一不受到西方的影响。真正了解西方文化,又能洞悉中国病源所在的为严复。 摘编自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材料三中“证明孔子亦是一位维新派”的思想家是谁?他在这方面的代表作是什么?概述严复在宣传维新理论上的贡献。(7分),答案:康有为。(1分) 孔子改制考。(2分) 翻译天演论;(2分) 宣传、提倡进化论、

4、成为维新派的理论武器。(2分),(二)答题过程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最主要基础知识点不熟悉。 学生答案五花八门,1、记不清。“我想不起来”张冠李戴,知识错误。,-严复引进西学,改善中日文化,-天演论 孔子的外衣、公车上书。 梁启超的老师宣传“弱内强食”的观点,有利于激发被迫人民反抗精神。 -梁启超 宣传维新思想,天眼论 孔子改制论、论孔子与维新变法、孔子代夷录、君主立宪制。 -李贽编写天演论0分。,2、语意不清,字迹潦草,论孔子改制考、孔子考制改 证明“孔子”是严复,代表作天演论。 动词重复,导致语意变化减分,发表天演论。翻译进化论 创作天演论,宣传了物种起源思想。主张君主立宪,提出适者生存。

5、严复在林则徐委托下写了天演论 字迹潦草不清按错别字论,语言表达缺乏学科特点。解答历史试题,必须运用历史学科语言,就是说尽量运用课本中的语言,这一点非常重要。学生的语言表达存在严重的缺乏学科特点的问题,总是习惯于一步一步的推理,过分追求完整,讲道理多,摆事实少,结果是空话太多,废话太多,言之无物,缺乏鲜活的历史史实,也就是抓不住得分点、关键词。或者是不是学生对课本不太熟悉,那就根本谈不上运用课本语言答题。语言不简练,东拉西扯,认为答得越多越好,即使答不对也能碰上一些。,3、说不请: 表述啰嗦重复,简单问题复杂化,在答卷中划表格语言、文字组织不来,文字表述能力差。 答案应该找准关键词语,“点”到即

6、可,忌啰嗦重复,冗长没完许多学生答案冗长,随意铺陈,答案概括性不强,没有得分点,既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又难以得分 概括:审题不得要领,材料不得关键,记忆含糊,表述重复,,4、描述语句平淡单一,,有助于 日升昌票号对反映明清以来我国晋商文化有特殊历史 金融业 商品品位 平遥古城兴衰,39(1)1、美国1分; 美利坚合众国2分 2、(略) 第一部宪法1分,(类似1分) 联邦制1分。(大小洲,中央地方关系) 三权分立1分(具体,1分) 保护民主1分(体现维护的1分) (经济利益等不给分,只管弊端1分) 3、法兰西第错字词(2分)法国,1分 法兰西共和国,2分 4、保皇派,共和国妥协(3分)妥协产物,1

7、分 总统,参议院权力很大,1分。共和体制确立,1分,1、严谨扎实:专有名词(人名、书名)必须字词落实,语句落实,概念落实。 严谨体现史学求真精神。 2、格式规范,要点明确 语言表述的逻辑严密,条理清晰。,对考生的学习要求:,二、反思原因:不是亲生孩子 意思是说: 答案不是来自学生对试题、材料、课文的理解和感悟,而更多的是机械记忆,照搬现成知识要点,对问题没感觉,对材料没感觉,对课文没感情(不熟悉、基础不落实),没有“神入”思考和领会材料内涵,答案不是他自己理解记忆、思维创新的成果。 背资料(答案)读材料(思考),陈君静:2011年阅卷评析 学生答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审题错误,概括能力不强抄材料

8、现象突出,历史感不强,习惯于空喊口号,历史思维能力差,人文学院,1、所谓历史感,无非是说,要把历史的现象,真正作为历史的,而不是眼前的现实的或超时空的永恒的现象来认识和研究。 历史感包含有两种含义:一是对历史本质的直觉性理解与洞察;二是对时间本质的想象性把握与体验。,什么是历史感?,2、历史感于美感有很多共同之处。至少,历史感不单纯是一种生活经历或历史经验的产物,在更为本质的意义上,历史感首先是一种生命体验的产物。如果更彻底一点说,历史感差不多就是生命体验本身,既是对生命的体验,也是体验中的生命。历史感只能是一种活人的感受,而非死人的观念。历史感同个体生命的历史在场性直接联系在一起。 雷戈,“

9、历史感”首先是一种对于“时间”的生存感受在特定历史时间中生活过的感受。这是指历史感的亲历性,一般情况下而非故意地失忆,每个人都会对自己的的历史有较强的历史感,历史的眷恋感,那是一种人生的记忆,那是一种生命的延续。个人要对待的历史不仅是过去,更是将来。对于过去,人们会有意的张扬或故意地失忆甚至修改,那正是有历史感的表现,,历史感同现实感和未来感一起是一个人素质的构成因素。“没有历史感的人,是无法理解历史的。如果我们获得了对于某个时代的历史感,那么,这个时代所发生的一切,在我们的理解中都会是题中应有之事,是理所当然的。否则,许多历史现象都令人不可思议。” 有了历史感这种特有的意境,当然就能更好地理

10、解和想象过去的历史,不仅中学生需要这个历史感,就是历史学家也需要这种历史感,或者说他们正是因为有了很强的历史感才得以更深刻地理解和洞察历史而成为历史学家。,历史感与现实感和未来感一脉相承。,3、李振宏先生的定义:“认识历史客体的历史性,最根本的问题在于对历史客体的历史环境的把握,要有一种巨大的历史感。”“历史感,是一个历史时代的整个社会风貌、心理习俗、意识形态、生存条件等汇成的时代气息,传送到史家头脑中的一个综合信息。它不是一种什么具体的意念,而是一种综合的、模糊的、但似乎又能触摸得到的东西,是历史学家从广泛的历史资料中获得的一种特有的意境。”,历史感的主体是每个普通人而并不一定是史家(历史学

11、家)主体,每个人都可能有历史感,当然也可能没有,每个人获得的历史感有强弱之分,更有厚重和浅薄之别。适用历史感的不仅是人,还可以是人的作品,人的作品包括历史上留下来的实物古迹或人们现时的文化艺术作品,就如人们所说的司马迁有历史感,北京的长城也有历史感,红楼梦也有历史感。当然,物或作品的历史感也是反映到人的视野里人才有的感受,终究说是人的历史感。 无论人、物还是作品,历史感都肯定与历史有关,要有历史味。,陈君静:2011年阅卷评析 学生答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对题意审读不够细心,回答问题时不能很好地依据提供的材料;不按题意要求作答,而是宽泛地分析苏联解体的原因;本题问中较多的失分表现在没有回答出

12、苏联在社会领域是如何因改革导致混乱的;“论从史出”的基本素养不够。 2、材料阅读和信息收集能力的薄弱;历史辩证法没有掌握,不能通过对材料的提供信息的理解作出辩证的说明,往往只表达一个方面的问题理解;不能结合所掌握的知识进行评析,说明部分学生对题意的理解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2012年38题(3)失分主要是基础知识未掌握。,学生历史学习面临六大问题 解决什么,1、审题不准、不透。不能准确把握题目主题、领会题目意图;不能准确把握答题的主干框架。 2、材料读不懂(语言文字不过关-古文、世界史资料;材料关键词句、主旨不理解)信息获取粗略浮浅,要点概括不全、不准。很大一部分同学处于照抄材料 阶段,对材料缺

13、乏进一步解读分析。材料解读?-不分层,要点不明,“左倾”- 太零碎无要点或“右倾”- 一点化,3、基础不扎实。学生未形成系统缜密的知识体系。面对试题,知识联系不上, (不往书上想,胡思乱想)答不全。 4、语言表述不够简明扼要,史实空泛不够落实全面,历史答题“议论化”=空话。 材料组织不够:缺乏整合归纳,材料分散,要点不明,缺乏条理。时间概念淡漠,时序、因果混乱。 逻辑不严密,史证意识不强,史论 结合不上。 5、不主动,重结果答案,轻过程方法总结,重复练习而能力提高不大,学习效率不高。低级错误、不该有的遗憾反复发生。 6、卷面格式不规范,字迹潦草。,几点建议,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了普通高中历史课

14、程是“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它实际上对历史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历史教师在具有扎实的历史专业知识基础之上 ,还要广泛涉猎其他各学科知识。,立足书本,延伸知识 多从经典著述入手 注重知识传授与更应关注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内容:史学的基本功能 材料:史学的基本技能,人文学院,三、应对策略:基础落实,格式规范 意思是说: 大部分学生对课文的基础知识并未掌握、理解,未落实,很浮躁,忙于做题,想走捷径。教师复习教学导向偏颇:难度太大,认为高考很难,材料太长,太多,问题太难;起点太高,忽视基础。 答题格式规范化、语言表述的学科化、准确

15、性不够。 以上问题的实质是对浙江高考历史试题的特点,评卷要求研究不够,领会不深。 教学难度应求适中,在知识落实中求能力。落实操作 讲求实效。,材料、观点、立意求新。但依据肯定来自教材,学生一定要有真功夫:教材基础知识记忆确切,会解释 (计教授讲课:新河、黄岩) 计:全面、系统的掌握知识。 (不仅关注主干知识及重点、难点,而且要关注“知识链接”、“学习思考”及“自我测评”、“材料阅读与思考”等不要留下盲点。),(一)认真分析浙江卷特点:,看材料,审题先想:书上讲过什么?其余少想!选项从无印象者排除。 不要想的太复杂。 考卷是给方方面面的人看的!,大量结论、材料出自教材,有助于减负。 参考答案应依

16、据教材,有争议的原则上不考。 要解读教材。很重要,深浅适度。 关键词记牢。 浙江卷命题很厚道。 论述题不要叫学生答什么点、什么话,而是引导归纳几点?背下来用处不大,得分不高。 材料必有用,抄下来10分可得6分,1、基础落实,不要好高骛远而使基础落空,难度不要太高。 2、讲课应将重点放在推理、引导,而不是要点的过细、全面;从高考答案来看,与我们罗列的知识要点有几分贴近?关键是方法和思维创新思维能力;语言平时答案语言的组织应力求规范吸收学术新成果,又有开放性。教学不仅要重复基础知识点,更要以此为基础培养学生的能力,坚持能力立意教学。,(二)教学设计深浅适度,3、减少满堂灌。高考中暴露的历史基础知识

17、严重薄弱的现象值得我们给予充分的重视。在时间总量一定的情况下,要给学生读书、消化的时间;减少做题时间来增加学生读书的时间,以使其形成相对系统的知识体系。 4、加强史料教学,提高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精选内涵丰富的史料,充分运用教材中已有的史料 恰当地补充课外史料,学会阅读材料,读懂读透材料,史料处理能力培养是高考制胜 的战略制高点, 历史学习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学会探究历史的方法,而要让学生学会探究历史的方法,就必须像历史学家一样,运用史料作为证据来进行历史的研究活动。英国历史教学法专家汤普森, 分析:要求考生从“以史导论,以史证论,史论结合”历史思维特点出发,根据试题提供的图文资料和答题

18、信息,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准确定位所学知识,对之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并进行恰当地加工处理以解决问题。这是促成历史形象思维、感性思考向历史抽象思维、理性哲思飞跃发展的重要途径.,请回答:,请回答: (1)上述各组的结论,哪些是从材料可以直接推导出来的?(1分) (2)上述各组的结论,哪些是不能从材料直接推导出来的?你认为应补充怎样的材料或者修改成怎样的结论,才能使结论与材料相符?(若修改结论,不得照抄材料)(5分) (3)本堂课的主题是“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请结合所学知识,紧扣主题,重新分析各组的材料,建立材料与主题的联系,说明中国传统主流思想在东汉、宋代、晚清三个时期的变化。

19、(8分),上题核心要求即是史料解读能力。关于史料的解读能力有几个方面需要掌握: 1、能找到或概括出史料中的有效信息或关键信息。 2、能区分开客观性表述与主观性认识,即能辨别历史事物和历史解释。 3、能提炼出史料的历史主题或核心观点。4、能比较出史料间的异同,并对异同做出简要分析。,史料阅读“五要”。,读史料是利用史料进行历史学习中最基本的阶段。史料可以增加历史的真实感和培养学生的历史感,使得学生更贴近历史去感受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气息。利用史料首先要读懂史料,了解材料所反映事件、背景,及材料中心主题、主旨,并与教材相关内容联系起来。,第一要先读设问,后读材料。设问是问题的立脚点和出发点,不同的

20、设问决定了不同的答题方向。通过读题目,明确材料主题,即读问题,明确要求,明确设问求答项(命题意图) 第二要联系材料“出处”和作者,作者的时代、国别、身份、政治倾向.它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材料的理解,判断材料的观点、立场。如关于抗日战争的问题,毛泽东、蒋介石的看法,日本侵略者的说法肯定大相径庭。 。,第三要联系教材相关背景知识。,例9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38题 材料三直至近百年来,才发生新的变化。皇帝和贵族的专制政权是被推翻了,代之而起的先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接着是地主阶级和大资产阶级联盟的专政伟大的近代和现代的中国革命,是在这些基本矛盾的基础之上发生和发展起来的

21、。(着重号为本试卷所加) 毛泽东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1939) (3)材料三中“新的变化”指什么?加着重号的文句分别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 出近代以来中国社会政治变革的历史趋势。(9分),第四要寻找材料关键信息、中心词句。,例10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38题 材料二 寓封建(注:即分封)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有司之官无肯为其民兴一日之利者,民乌得而不穷,国乌得而不羁?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其专在下”、“其专在上”各指什么。

22、材料中顾炎武提出了怎样的思想主张,并予以简要评价。(9分) 上述材料的关键信息是“封建(注:即分封)”、“郡县”,它告诉你材料内容讲中国古代两大制度比较,然后联系教材相关内容可以思考、说明材料二中“其专在下”、“其专在上”各指什么。,(1)、仔细阅读材料,获取最大限度的有效信息; (2)、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完成归纳、提炼、概括; (3)、材料和教材互相结合,组织答案。,材料分层法和材料编号法,保留关键信息和关键字词法,两材(材料和教材)结合意识,第五要重视材料中的重要提示:导语(提示中心或主题)、出处(可帮助提示和确定答题方向);分号(并列)、省略号(省略号前后是不能省略的部分,对解答往往有提

23、示作用);括号(解释)或破折号等。 读懂材料只是提取信息的前提,是基础,要想在解题时能准确地切入,还要学会正确地分析史料,提炼观点,从整体上把握材料。,(三)思考:考什么? 研究学术动态,吸收史学研究新成果,例一 计翔翔 近代化五次浪潮论 例二 袁伟时 中国近代史新论 例三 黄牧航 暑期读书札记 中国版的“光荣革命”,史学新研究领域的拓展:,中国史:家族史、区域史、城市史、移民史、社会生活变迁史;,世界史:生态环境史、科技史、妇女史、人口与家庭结构史、宗教史、人权史等;,命题专家对我国史学界 主要学术成果的认识与实践,认识: (1)理念上要向新课程标准及新教材接近; (2)要尝试把学术成果引入

24、高考中, 引导中学历史教学; (3)要逐渐地“脱教材”,高三历史复习的对策: 厘清学术走向,把握主干知识,1转变观念,主动顺应高考转型 2努力掌握史学界的主要学术成果,途径与方法,3重新界定“主干知识”,主干知识判断标准,历史知识点,在学科中的基本地位 在文明史中的地位 在学术界研究中的地位,(四)答题规范指导,框架指思考回答问题要先从大的政治、经济、文化或内外、积极消极,原因、背景、结果等方面考虑,力求有关因素考虑全面,防止片面。,1、框架、格式:严密规范,对回答问题涉及的史实材料要进行整合归类、集中,要点明确;描述和阐释事物的次序按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因果联系回答。,2、格式规范。解答

25、问题要严格对应试题的提问方式,做到“段落化、要点化、序号化”,以求层次清楚。与历史阅卷教师的一般思路保持一致,为老师顺利地阅读、评判试题创造出便利条件。 3、语言规范。必须使用历史学科语言 4、书写规范。文字书写规范,字迹要求清晰、工整,卷面整洁。,通过本次阅卷体验及交流思考,本人对今后高考复习得出以下几点感想:,1、认真领会新课程意图及历史学科精神。首先落实“双基”,理清基本概念,保证基础分,避免舍易就难,事倍功半。即一定要落实教材,吃透教材,基础分一分不丢。 2、针对专题体例下的史学体系,改变过去的通史体例下的复习模式,不必刻意追求“多轮”,构筑“通史”,只要吃透,适当拓展专题即可。化繁为

26、简。,3、高考历史题从知识载体看,主要是重大历史事件,重要概念,而隐含在其中的实质是历史学科的能力要求,历史学科的核心能力体现为材料阅读,获取信息的能力,及由此决定的分析比较,概念判断能力。 目前,历史选择题,问答题都以材料形式呈现,创设情况;材料阅读中的文言文阅读,西文史学材料,成为制约考试成绩的瓶颈。,4、学法指导要提升,指导学生准确审题,规范答题,减少技术性失分。 5、历史表述语言的训练要强化,历史语言最大特点是写实,即落实知识点,也即评分之得分点。空泛笼统,描述性语言是历史学科之大忌,严重制约得分。要培养学生简明、写实的表述历史观点,要点明确,点到即可,忌啰嗦赘述。 6、答案一定要要点化、语句简明、语言专业化,内容具体写实化,提高有效度。,敦煌进奏院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