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电子文档管理办法共15页.doc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38997 上传时间:2025-07-09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电子文档管理办法共15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企业电子文档管理办法共15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企业电子文档管理办法共15页.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企业电子文档管理办法共15页.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企业电子文档管理办法共15页.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电子文档管理办法1 总 则1.1 为了规范公司电子文件的归档与管理,建立真实、准确、完整、有效的公司电子档案管理体系,保障公司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的安全保管与有效利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国家档案局令第6号电子公文归档管理暂行办法、国标GB/T18894-2002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及行标CJJ/T117-2007建设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管理规范等有关法规,特制定本办法。1.2 本办法适用于全公司范围内的电子文档管理。1.3 公司电子文档管理除执行本办法外,尚应执行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 术 语2.1 电子文件:是指在数字设备及环

2、境中生成,以数码形式存储于磁带、磁盘、光盘等载体,依赖计算机数字设备阅读、处理,并可在通信网络上传送的文件。 2.2施工工程电子文件:在工程施工过程中通过数字设备及环境生成,以数码形式存储于磁带、磁盘或光盘等载体,依赖计算机等数字设备阅读、处理,并可在通信网络上传送的文件。施工工程电子文件主要包括工程准备阶段电子文件、监理电子文件、施工电子文件、竣工图电子文件和竣工验收电子文件。2.3 归档电子文件:是指在各项活动中产生并具有保存价值的电子文件(含电子公文)的形成、积累、鉴定、归档、保管、利用和统计的过程。2.4 电子文件的逻辑归档:指在计算机网络上进行,不改变原存储方式和位置而实现的将电子文

3、件的管理权限向档案部门移交的过程。2.5 电子文件的物理归档:指把电子文件集中下载到可脱机保存的载体上,向档案部门移交的过程。2.6 电子文件的真实性:指对电子文件的内容、结构和背景信息进行鉴定后,确认其与形成的原始状况一致。2.7 电子文件的完整性:指电子文件的内容、结构、背景信息和元数据等无缺损。2.8 电子文件的有效性:指电子文件应具备可理解性和可被利用性,包括信息的可识别性、存储系统的可靠性、载体的完好性和兼容性。2.9 背景信息:指描述生成电子文件的职能活动、电子文件的作用、办理过程、结果、上下文关系以及对其产生影响的历史环境等信息。2.10元数据:指描述电子文件数据属性的数据,包括

4、文件的格式、编排结构、硬件和软件环境、文件处理软件、字处理和图形工具软件、字符集等数据。2.11定稿电子文件:用计算机起草文件时形成的最后一稿电子文件,记录了文件的最后修改结果,有重要凭证、依据价值,收集时需落实必要的签字手续,明确公文拟稿、核稿、签发等环节的责任者。对特别重要文件的历次草稿需要保存时,每一稿应以不同标识加以区别。 2.12 正式电子文件:将修改、签发完的定稿电子文件正式制作完毕,能行使其文件的职能,其标识应以正式文件文号注明。 2.13 文本文件:用计算机文字处理技术形成的文字文件、表格文件等,收集时应注明文件存储格式、文字处理工具等,必要时同时保留文字处理工具软件。文字型电

5、子文件以XML、RTF、TXT、NSF为通用格式。2.14图像文件:用扫描仪、数码相机等外部设备获得的静态图像文件。对用扫描仪等设备获得的采用非通用格式的图像电子文件,收集时应将其转换为通用格式,如无法转换,则应将相关软件一并收集。扫描型电子文件以JPEG、TIFF为通用格式。 2.15 图形文件: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或绘图工具获得的静态图形文件,归档时应注意其设备依赖性、易修改性等问题,不要遗漏相关软件及各种数据信息。对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或绘图等设备获得的图形电子文件,收集时应注明其软硬件环境和相关数据。2.16影像文件:用数码摄像机、视频采集卡等视频设备获得的动态图像文件。对用视频或多媒体设备

6、获得的文件以及用超媒体链接技术制作的文件,应同时收集其非通用格式的压缩算法和相关软件。要归档的视频和多媒体电子文件以MPEG、AVI为通用格式。 2.17 声音文件:用音频设备获得并经计算机处理的文件,归档时应注意收集其属性标识和相关软件。音频电子文件以WAV、MP3为通用格式。2.18超媒体链接文件:用计算机超媒体链接技术制作的文件。2.19数据库文件:用计算机软硬件系统进行信息处理等过程中形成的各种管理数据、参数等。数据库文件以DBF、XLS文件为通用格式。 2.20 计算机程序:计算机使用的商用或自主开发的系统软件、应用软件等。3 电子文件管理体制和职责3.1电子文件归档管理归公司档案室

7、负责,解决实际问题,为电子档案的保管、查验、复制等提供支持。3.2电子文件的形成、承办、运转、整理与归档等工作,由承办部门负责,将电子文件的整理归档工作纳入电子文件承办人的岗位职责,确保电子文件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有效性。3.3建立由网络管理和技术人员负责审核的电子文件的有效性管理制度。3.4根据电子文件的类型和特点注明文件格式、时间、软硬件环境、格式等相关的数据及参数。保证归档电子文件的质量。归档电子文件同时存在相应的纸质或其他载体形式的文件时,应当在内容、相关说明及描述上保持一致。3.5对于加密电子文件,应当解密后再收集归档,确实需要以加密方式保存的,应当将其解密程序同时归档。3.6网管部门

8、每年四月对档案室备份的电子文件进行抽样读取检验,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并根据软硬件升级换代情况,适时对电子文件进行迁移作业。3.7归档电子文件与其他门类和载体的档案实行集中统一管理。档案管理人员要学习掌握计算机和电子文档管理的操作技能,利用归档的电子文档,积极开展档案编研和服务利用等工作。 4 电子文件收集、积累4.1 收集积累的范围4.1.1凡是在公司管理中反映主要职能活动,包括文书和业务工作在内的电子文件,以及相关的支持软件和数据等都属于电子文件的收集范围。4.1.2凡是记录与工程建设有关的重要活动,记载工程建设主要过程和现状的具有重要凭证、依据和参考价值的电子文件和相关数据等都应属于公司

9、建设工程电子文件的收集范围。各类建设工程电子文件的具体收集范围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GB/T50328的有关规定。4.1.3 公司电子文件的内容必须真实、准确。施工工程电子文件内容必须与工程实际相复核,且内容及其深度必须复核国家有关工程施工、监理、测量等方面的技术规范、标准和规程。4.1.4 记录重要文件的主要修改过程和办理情况,有查考价值的电子文件及其电子版本的定稿均应当保留。正式文件是纸质的,应将纸质文件与数字化后的电子文件一同保存。4.1.5 凡是属于收集积累范围的电子文件,收集积累时均应进行登记,填写电子文件登记表。4.1.6 在电子文件的形成和处理过程中,如需改动

10、应填写电子文件更换记录表。4.1.7 应定期(每季度)备份施工工程电子文件,并应存储与能够脱机保存的载体上。对于多年才能完成的项目,应实行分段积累,一年拷贝一次。4.1.8收集电子文件时,应该注明电子文件的存储格式及其软、硬件环境。公司档案室应当保留各种通用格式电子文件的处理软件、资料及其软、硬件环境。电子文件原则上要转换成通用格式的电子文件,如不能转换,收集时应当连同专用软件一并收集。4.1.9 计算机系统运行和信息处理等过程中涉及的,与电子文件处理有关的参数、管理数据等,应当与电子文件一同收集。4.1.10套用统一模板的电子文件,在保证能恢复原形态的情况下,其内容信息可脱离套用模板进行存

11、储,被套用模板作为电子文件的元数据保存。4.1.11电子文件在形成、接收时就要制作备份(一式三份)。4 .2收集积累的电子文件类型4.2.1电子文件稿本 电子文件按其稿本分为草稿、定稿和正式电子文件。 4.2.2 电子文件信息类型 要收集积累的电子文件类型有文本文件、图像文件、图形文件、影像文件、声音文件、多媒体文件、超媒体链结文件、程序文件和数据库文件。 对用专用软件产生的电子文件应转换成通用型电子文件,若不能转换,收集时则用连同专用软件一并收集归档。4.2.3电子文件载体类型目前主要有移动硬盘、U盘、光盘、磁盘、磁带等介质的载体类型。4.2.4 电子文件的登记1)每份电子文件均应当在电子文

12、件登记表2)电子文件登记表应当与电子文件同时保存。3)电子文件稿本代码:M草稿性电子文件;U定稿电子文件;F正式电子文件。4)电子文件类别代码:T文本文件;I图像文件;G图形文件;V影像文件;A声音文件;O超媒体链结文件;P程序文件;D数据文件。5 电子文件的归档5.1 电子文件鉴定5.1.1电子文件在归档前应当进行鉴定。鉴定内容:确定归档电子文件的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的鉴定及确定电子文件的密级、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5.1.2 集中归档的电子文件,归档前应当由文件形成部门按照规定的项目对电子文件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有效性进行检验,并由负责人签署审核意见,检验和审核结果填入归档电子文件移交、接收

13、检验登记表;5.1.3 电子文件保管期限和密级的划分,参照公司关于纸质文件材料密级和保管期限的有关规定执行。电子文件的背景信息和元数据的保管期限应当与纸质文件信息的保管期限一致。5.2 归档时间、方法及归档步骤5.2.1 电子文件按照纸质文件归档的相关规定进行归档。5.2.2 电子文件归档时,应当对归档电子文件的基本技术条件进行检测,检测内容包括:硬件环境的有效性,软件环境的有效性及其信息记录格式、有无病毒感染等。5.2.3 电子文件的归档,按照归档分类方案所设置的鉴定标识(归档分类代码)进行。 5.2.4 存储电子文件的载体或装具上应当贴有标签,注明载体序号、档号、密级、存入日期等内容,归档

14、后的电子文件的载体应当设置成禁止写操作的状态。5.2.5 特殊格式的电子文件,应当在存储载体中同时存有相应的查看软件。5.2.6 相应的电子文件机读目录、相关软件以及其他说明等应当同时归档,并将电子文件的档案号返登入电子文件登记表。5.2.7 对需要长期保存的电子文件,将机读目录与相应的电子文件存储同一载体中,同时载体中存储的归档文件名应当与机读目录名称一致。5.2.8 归档完毕,电子文件形成部门应当将存有归档前电子文件的载体保存1年。5.2.9电子文件的著录应当参照档案著录规则(DAT18)进行著录,同时按照保证其真实性、完整性和有效性的要求补充电子文件特有的著录项目和责任者、操作者、背景信

15、息、元数据等其他标识,并按归档文件整理规则(DAT 22)规定的格式打印纸质目录。5.2.10 归档步骤电子文件的归档可分为两步进行,对实时归档的电子文件先做逻辑归档,然后每隔半年完成物理归档。1)逻辑归档:具有稳定可靠的网络环境、有严密的安全管理措施以及对内容重要的电子文件制作了纸质版本的部门,可以直接向档案室实施逻辑归档,基本要求是:a.电子文件归档操作由具体经办人完成,办理完毕的电子文件要注明标识。b.档案室要会同各部门设定查询归档电子文件的权限。c.网络管理人员要把归档电子文件的物理地址存放于指定的计算机服务器上,服务器必须采取双机备份等可靠的备份措施。d.归档的电子文件要有该电子文件

16、产生及运行过程的背景信息及元数据。 e.局域网内部要有可靠的安全防范措施,系统设备更新、数据转换时,要确保数据准确无误并能在新系统中运行。f.电子文件归档后,档案人员要及时清理计算机或网络上重复的电子文件。g.各部门设备更新时要及时做好数据向新设备的转换工作,做好数据更新记录,将转换后的新数据向档案室移交归档。 2)物理归档:档案部门应在每年半年将已逻辑归档的电子文件分门别类地制作成光盘,并制作相应的归档电子文件登记表一式两份,待各归档部门确认无误后双方签署,以实现物理归档。物理归档的基本要求是: a.电子文件承办人应根据归档范围,在电子文件产生时就对应归档电子文件标注一定的标记(文件题名、形

17、成日期、编号等)。 b.公司及分公司相关部门办理完毕的电子文件,实时进行逻辑归档,凡在网络中予以逻辑归档的电子文件,每隔半年完成物理归档。物理归档的电子文件仍要在部门保留一年后方可销毁。 c.特殊格式的电子文件(非通用格式),归档时应在存储载体上同时备份相应查看软件。对用数据库管理系统生成的数据库文件,数据库结构字段名为非汉字的结构归档时应附数据库结构说明书,标明每个字段的汉字名称;如记录内容用代码表示的应全部转换为汉字表示,以确保数据库信息的可利用性。 推荐采用的载体,按优先顺序依次为:只读光盘、一次写光盘、磁带、可擦写光盘、硬磁盘等。不允许用软磁盘作为归档电子文件长期保存的载体。6 归档电

18、子文件的移交、接收、保管、利用与统计、分析6.1归档电子文件的移交电子文件的形成部门在每年三月底前将上年度办理完毕的属归档范围的电子文件向档案室移交归档,数据库文件按季度向档案室移交归档。6.2 接收检验档案室应对已归档的电子文件的每套载体及其技术环境进行检验,合格率必须达到100%。检验项目如下: 1)载体有无划痕,是否清洁; 2)有无病毒; 3)核实归档电子文件的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检验及审核手续; 4)核实登记表、软件、说明资料等是否齐全; 5)对特殊格式的电子文件,应核实其相关的软件、版本、操作手册等是否完整。6.3 移交手续和保管要求6.3.1 档案室验收合格,完成归档电子文件移交

19、接收检验登记表的填写、签字和盖章等环节。登记表一式2份,一份交电子文件形成部门,一份由档案室自存。6.3.2归档电子文件的保管除应当符合纸质档案的要求外,还应当符合下列条件:1)归档载体应当作防写处理。避免擦、划、触摸记录涂层。2)单片载体应当装盒,竖立存放,避免挤压。3)存放时应当远离强磁场、强热源,并与有害气体隔离。4)环境温度选定范围:1720;相对湿度选定范围:35%45%。6.4 有效性保证6.4.1设备环境更新时应当确认库存载体与新设备的兼容性;对于不兼容的,应当及时进行载体转换,原载体保留时间不少于3年。保留期满后,可擦写载体擦除后可以重复使用,不可清除内容的载体按保密要求处置

20、6.4.2 磁性载体每满2年、光盘每满4年进行一次抽样机读检验,抽样率不得低于10%,如发现问题应当及时采取恢复措施。6.4.3 对磁性载体上的归档电子文件,应当每4年转存一次。原载体同时保留时间不得少于4年。6.4.4 档案室应当在检验完成后将结果填入归档电子文件管理登记表。6.5 电子文件的迁移6.5.1系统设备更新、系统扩充、应用软件升级或者改变时,应当及时对归档电子文件进行迁移操作,并填写归档电子文件迁移登记表。6.5.2迁移之前必须做数据备份。6.5.3保持数据在迁移前后的一致性。6.6 电子文件的利用6.6.1归档电子文件的封存载体不外借。未经审批同意,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允许擅自

21、复制电子文件。6.6.2利用电子文件应当使用拷贝件。6.6.3具有保密要求的电子文件采用联网方式利用时,应当遵守国家或部门有关保密的规定。6.6.4利用电子文件不得超出纸质文件相应的权限规定范围。6.7 归档电子文件的鉴定销毁6.7.1归档电子文件的鉴定销毁,参照纸质档案鉴定销毁的规定执行,并且应当在办理审批手续后实施。6.7.2属于保密范围的归档电子文件,如存储在不可擦除载体上,应当连同存储载体一起销毁,并在网络中彻底清除;不属于保密范围的归档电子文件可进行逻辑删除。6.8 统计、分析6.8.1 档案室应当及时按年度对归档电子文件的接收、保管、利用和鉴定销毁情况进行统计。6.8.2电子档案管

22、理员提供对归档电子文件的数据分析和利用情况分析。7 附 则附录A(电子文件登记表)类别代码: 第 页 共 页序号文书登记号文件标题稿本代码档 号备 注(软、硬件环境)填表人: 填表日期: 审核人: 审核日期:附录B(归档电子文件移交、接收检验登记表)移交部门: 经办人:接收部门: 经办人:档号或文书登记号载体检验病毒检验真实性检验完整性检验有效性检验技术方法及相关软件说明、资料检验移交日期: 审核人: 审核日期:附录C(归档电子文件管理登记表)序号操作日期操作人设备检验载体检验兼容性检验读取检验转存填表人: 填表日期: 审核人: 审核日期:附录D(电子文件更改记录表)序号电子文件名更改单号更改者更改日期备注附录E(电子文件(档案)载体封面)载体编号:_ 类别:_ 档 号: _ 套别:_内 容:_地 址:_编制单位:_ 编制日期:_保管期限:_ 密 级:_文件格式:_软硬件平台说明:_附录F(归档电子文件迁移登记表)源系统情况硬件平台:软件平台:应用软件:数据库管理系统:存储载体:目标系统情况硬件平台:软件平台:应用软件:数据库管理系统:存储载体:被迁移归档电子文件情况被迁移归档电子文件的档号范围:记录数: 字节数:操作者: 迁移时间:填表人: 填表日期: 审核人: 审核日期:附录G(电子文档销毁登记表)序号文件名称文件字号归档日期页次销毁原因销毁人签字备注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人力资源 > 企业文档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