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谈考场作文语言如何“出采” .doc

上传人:爱问知识人 文档编号:3931855 上传时间:2019-10-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论文谈考场作文语言如何“出采”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教育论文谈考场作文语言如何“出采”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教育论文谈考场作文语言如何“出采”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教育论文谈考场作文语言如何“出采”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育论文谈考场作文语言如何“出采”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论文谈考场作文语言如何“出采” .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谈考场作文语言如何“出采” 谈考场作文语言如何“出采”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谈考场作文语言如何“出采”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谈考场作文语言如何“出采”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代写论文,以下是正文。 摘要优美的语言是考场作文得高分的一大要素。润饰语言的方法有:活用词语、借用古典、巧用辞格、整散结合、妙用“蒙太奇”等。关键词考场作文 语言 润饰我们看一篇文章,首先看到的是文章的语言,新

2、妙而有滋味的语言是考场作文得高分的一大要素。其实,要使文章语言“新妙而有滋味”的方法很多,下面列举几种润饰语言的方法,以供借鉴和参考。一、活用词语活用词语就是通过词语的仿用、调用、别用、叠用、缩用、拆用、巧用等,以求达到“用美词联就妙句”的效果。常见的有下面几种:1.褒贬互用褒义词贬用,贬义词褒用,赋予词语以特定的含义,有着其他语言表达方式不可替代的作用。例如:(1)火红的朝阳,挥舞着千万条金鞭,把轻纱般的晨雾赶得无影无踪。此刻的校园里,书声琅琅,同学们正在贪婪地吮吸着知识的琼浆。(2)在学校秋季运动会上,我班的跳高运动员最贪得无厌,总是得寸进尺。(3)一天下午,几位“抄袭王”被班主任请到办公

3、室去了。(4)我那些平时不努力,考时抱佛脚的同窗,都有一个聪明的脑瓜。考试时或采取“引进外资”的方式一切考题的答案全抄别人的;或采取“合资经营”的方式互相帮助,彼此抄袭。例(1)“贪婪”一词,形象地刻画了同学们如饥似渴、勤奋学习的情景,例(2)“贪得无厌”、“得寸进尺”描绘了跳高运动员顽强拼搏、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例(3)“请”并不表示恭恭敬敬地邀请对方的意思。例(4)“聪明”“互相帮助”并不是在颂扬与人为善、助人为乐的美德,它们都属于褒词贬用,能使语言表达诙谐有趣、超凡脱俗、机巧动人。2.大小相借将通常描写大的方面的词用于小的方面,将用于小的方面的词用于大的方面,凸现语言的新奇效果。例如:(

4、1)“且慢!”我连忙拦住妈妈,“看这些书放着挺好的,再说咱们约定过,这里是我的私人领地,纯属内政,请勿插手!”总算把“入侵者”赶出了领地。(2)唉,虽说咱们是兄弟,在家不敢忤逆老爸老妈。可在寝室里谁买谁的帐?“人民内部矛盾”此起彼伏,虽然最后总能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攘外必先安内”来解决,但难免芥蒂仍存。例(1)“领地”、“内政”、“入侵者”用于家庭中,很有调侃的味儿。例(2)“人民内部矛盾”“攘外必先安内”以幽默的语言揭示了人性的弱点,以上二例均属大词小用。3.活用词性有的词如果有意改变它的词性,看来好像不符合语法规范,但在特定的语境中能收到简洁生动、新颖别致、形象含蓄、幽默风趣的艺术效果,

5、从而达到美化语言的目的。例如:(1)送你一个吉祥,送你一个如意,送你一个幸福,送你一家甜蜜。(2)回家向爸爸伸手,爸爸说:“我们家早起刷牙,买不起牙粉,更买不起牙膏,哪有余钱去日月潭呢?”于是,全班在日月潭日月潭,我在家里日月潭。(2)他们就说我爱管闲事,喜出风头,比班主任还班主任,真后悔选我当班长。例(1)中的“吉祥”“如意”“幸福”“甜蜜”是形容词活用为名词,使句意具有可感性,生动活泼。例(2)中加点的“班主任”一词,本是名词,这儿活用为形容词,表示严厉、厉害的意思。如果说“比班主任还严厉”就比较平淡,不会让人进一步想象“比班主任还班主任”是啥个样子。4.巧用叠词运用叠词能使语言含有一种节

6、奏美、意境美,读起来琅琅上口,有一种悦耳栋听到美感,我们的祖先就非常善于使用叠词,如诗经•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依依”“霏霏”表现了杨柳柔曼、随风轻拂之态及显示了大雪纷舞的样子。这两个叠词就起了渲染气氛的作用。宋朝女词人李清照在声声慢中第一句便是“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开头一句一连用了七组叠词犹如重笔浓墨,一泻而出,为全词奠定了异常伤感的基调。二、借用古典根据自己文章的需要,恰当地引用古人有生命力的语言。例如人民日报上有一篇文章用了这样的标题:夕阳无限好,黄花晚节香记离休干部周超题中的“夕阳无限好”是唐代大诗人李商隐的诗句。而“黄花晚节

7、香”又出自宋代韩琦的“莫嫌香客淡,且看黄花晚节香。作者巧妙地引用了李商隐和韩琦的诗句,合二为一取作标题,别具一格,让人顿感诗意和文采,细细咀嚼,回味无穷。另外,还可以模拟句式,借其神韵。古人某些句式,有神韵、有气势,成为一种十分精美的语言表现形式。恰当地偶作模拟,也能造出颇有文采的新句子,三、巧用辞格修辞是人们联想、想象的结果,是一朵美丽的个体思维之花。同样是面对一湖绿水,冰心把它比作“一缸浓浓的绿酒”,塞万提斯把它想象成“水晶”,朱自清由它想到“温润的碧玉”,想到了“透明的鸡蛋清”。巧用辞格,可以使语言化平凡为奇崛,化陈旧为新颖,为文章敷设亮色。朱自清是用修辞高手,你看他的荷塘月色:曲曲折折

8、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那边去了。在这段文字中,运用了比喻、拟人、通感等修辞手法,从视觉、嗅觉、听觉等角度写出荷叶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动态美、洁净美、内在美。读这样的句子,就会感到一种轻柔舒缓的韵律美,洒脱精致的结合美。四、整散结合结构相同或相似,字数相等或大致相同,排列整齐的一组句子叫整句;结构不同、长短不齐的句子叫散句。整散结合

9、,使语言既活泼又严谨,既参差又工整,读来跌宕多姿,富有韵味。例如:斗转星移,光阴荏苒,日子像流水一样逝去,三年的初中生活就要划上一个句号了。每想至此,心里便久久不能平静。回首往事,有过节日晚会上的潇洒,有过慷慨助人的激动,有过考试作弊的紧张,有过考高分领奖状的自豪,有过毕业前夕留言簿上深深的依恋、美好的祝愿和影集里那挥不掉的形象这段文字浓缩和集中了初中生活极富表现力的场景和细节,句式优美,整散结合,节奏和谐,文采斐然。五、妙用“蒙太奇”句式的创新也可以借鉴影视剧的某些表现形式。如臧克家的名句:“孩子在土里洗澡,爸爸在土里流汗,爷爷在土里埋葬。”就借用了“蒙太奇”手法,组接起三个镜头,高度概括了

10、旧中国三代农民的命运。某同学在我的小天地中写道:“桌子上记录了刻苦攻读的专注,窗前留下了凝眸远望的身影,小床上酝酿了一个又一个甜美的梦。”镜头叠加,有“言有尽而意无穷”之妙。总之,润饰语言的方法还有很多,诸如锤炼语言、联想设问、凸现细节、虚实转换等,这里不再赘述。同时,各种方法之间不是互不关联,而是相得益彰,运用之妙存乎予心。愿同学们认真体会感悟,在考场中写出至美文章,取得理想分数。(作者单位:浙江天台平桥镇中学)其他参考文献Baker, Sheridan. The Practical Stylist. 6th ed. New York: Harper & Row, 1985.Flesch,

11、Rudolf. The Art of Plain Talk. New York: Harper & Brothers, 1946.Gowers, Ernest. The Complete Plain Words. London: Penguin Books, 1987.Snell-Hornby, Mary. Translation Studies: An Integrated Approach.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1987.Hu, Zhuanglin. 胡壮麟, 语言学教程 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Jespersen, Otto. The

12、Philosophy of Grammar. London: Routledge, 1951.Leech, Geoffrey, and Jan Svartvik. A Communicative Grammar of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4.Li, Qingxue, and Peng Jianwu. 李庆学、彭建武, 英汉翻译理论与技巧 M. 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9.Lian, Shuneng. 连淑能, 英汉对比研究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Ma, Huijuan, and Miao Ju. 马会娟、苗菊, 当代西方

13、翻译理论选读 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9.Newmark, Peter.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London: Pergmon P, 1981.Quirk, Randolph, et al. A Grammar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3.Wang, Li. 王力, 中国语法理论 M. 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84.Xu, Jianping. 许建平, 英汉互译实践与技巧 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Yan, Qigang. 严启刚, 英语翻译教程 M. 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1.Zandvoort, R. W. A Handbook of English Grammar. London: Longmans, 1957.Zhong, Shukong. 钟述孔, 英汉翻译手册 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3.Zhou, Zhipei. 周志培, 汉英对比与翻译中的转换 M. 上海: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