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室护理论文16篇.docx

上传人:飞猪 文档编号:39790 上传时间:2025-07-09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51.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供应室护理论文16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供应室护理论文16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供应室护理论文16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供应室护理论文16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供应室护理论文16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供应室护理论文16篇供应室护理论文摘要:供应室在护理管理过程中,存在着多种风险,针对这些风险,一定要提高护理风险管理意义,强化护理人员保护意识,加强护理人员自我防范意识,做好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与细节管理。最大限度降低差错发生。只有客观认识供应室日常工作中,回收环节、消毒环节、包装环节、灭菌环节、储存环节以及发放环节等存在的风险,从人员配备、设备完善、管理制度、利益分配机制等各个方面加强管理,才能针对应对风险,提高供应室护理质量与护理效果。关键词 供应室护理论文 供应室护理 护理论文 护理 供应室护理论文:实施供应室护理质量管理对预防院内感染的作用探讨摘要:目的 分析实施供应室护理质量管理对预防院

2、内感染的作用。方法 收集本研究组2014年6月12月诊治的住院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平均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干预组采用改良后护理质量管理模式,观察两组院内感染发生率。结果 干预组中共发生院内感染2例次(2.0%),显著低于对照组6例次(6.0%),P关键词:院内感染;护理;质量;供应室;消毒管理;预防护理质量管理(Nursing quality management)是指按照客观实际情况和客观规律,对护理工作各要素质量进行计划、统筹、组织、改进、协调和控制,最终达到护理服务标准和满足病患合理需要的管理过程。医院供应室(Hospital supply room

3、是各临床科室所需无菌物品的供应中心,其主要任务为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包装和运送工作,是防范院内感染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为进一步验证实施供应室护理质量管理对预防院内感染的作用,进行此次临床实验,现将结果汇报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收集本研究组2014年6月12月诊治的住院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平均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100例。选择科室为:普外科、神经外科。干预组100例次,其中男性60例次,女性40例次,年龄1284岁,平均年龄(47.6917.23)岁,住院时间731d,平均住院时间(16.387.23)d。对照组100例次,其中男性57例次,女性43例次,年龄1283岁,

4、平均年龄(48.6118.26)岁,住院时间731d,平均住院时间(15.988.29)d。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方面数据相近,具有可比性,见表1。1.2方法1.2.1实验前准备:在供应室举行动员会,讲解实验目的和意义,认真解答疑问,确保每一名供应室护理人员均自愿参加此次临床实验。将供应室护理成员随机分为两组,任命2名技术专业能力强的主管护师分别担任干预组和对照组的工作负责人。全部供应室工作人员进行岗前培训,考核后上岗。两组独立运行,供应科室、供应室工作人员、供应室作业项目等互不干扰。实验期间另成立质控小组,定期检查两组工作质量。1.2.2对照组护理质量管理:采取常规、一般的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对工作

5、质量采用本地区卫生部门标准要求。1.2.3干预组护理质量管理: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改良后护理质量管理模式。主要包括:建立明确的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标准,制作作业手册,保证人手一本。提高思想认识,定期进行工作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培训。布局合理,整改危险因素,消除安全隐患和工作漏洞。改良供应流程,确保环环相扣,无死角,无盲区。职责分明,每个环节和任务都设置负责人,一旦出现问题及时汇报、分析、整改。人文关怀:强调护理人员价值,鼓励主动参与质量管理和整改中;尊重供应室护理人员主体性,定期倾听和接受其提出的合理诉求、建议和意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改进护理质量管理干预方法。关心供应室护理人员的安全需求,定期查找

6、安全隐患。1.3评价指标 记录研究期间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应医疗区发生院内感染的例次,进而计算出院内感染发生率,列表比较。同时记录供应室护理工作人员发生院内感染情况。1.4数据处理 所涉及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对比行2检验,组间差异的标准为P2结果2.1患者发生院内感染情况比较 实验期间,干预组患者中共发生院内感染2例次(2.0%),显著低于对照组6例次(6.0%),P2.2工作人员发生院内感染情况比较:实验期间干预组和对照组所有供应室护理人员均未发生院内感染。3讨论借鉴现代科学管理方法,医疗系统形成了很多卓有成效的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管理改革,护理质

7、量管理是其中重要环节之一。护理质量管理强调确立标准、依据标准、执行标准,进而形成护理工作改进、提高护理技术、降低护理成本和时间、提供优良服务。医院护理质量管理工作的目标是把握管理重点、确保质量提升,最终达到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轻病痛、提高病患满意度。官庆妮1等认为流程管理的应用可以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升护理工作效率和患者满意度、提升医院服务品质。黄玉桃2等发现应用控制理论的三个阶段进行护理质量管理后,患者满意度、护士满意度及护理质量提高。谢红艳3发现:护理管理中应用持续质量改进有利于护理质量、满意度、护士整体素质及病区管理质量的提高。院内感染,又称医院感染(nosocomial inf

8、ection),危害性主要表现在:增加患者病痛、造成疾病迁延不愈、使死亡率升高、给患者及社会增加经济负担、造成医疗矛盾、激化医患关系等。故防范、控制院内感染是各级医疗机构的中心任务之一。孙述霞4认为:防止院内感染的必要措施包括规范护理操作,强化各项操作流程,严格消毒隔离措施。陶喜玲5指出:加强护理管理、改善环境因素和治疗操作中易导致污染和感染的环节,可以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王颖6指出:护理措施的管理已成为控制和预防医源性感染的一个重要方面。综上所述,本研究证实:在供应室实施改良后护理质量管理有助于减少院内感染发生。但本研究存在时间短、样本量小、未能全医疗体系覆盖等不足之处,故有待进一步探索分析

9、供应室护理论文:供应室护理人员职业危险观察及防控方法 目的:观察和分析供应室护理人员职业危险和防控方法。方法:选取32例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发现119次职业危险,对其职业危险予以分类统计且予以相应防控方法。结果:119次职业危险包括物理性职业危险以锐器刺伤为主、化学性职业危险以皮肤过敏为主、生物性职业危险以体液与血液的溅射为主、社会心理职业危险以工作压力大为主(P 供应室; 护理; 职业; 危险; 防控 供应室承担着医院临床科室再生器械的回收、清洗、消毒、灭菌、储存以及发放等工作,导致科室护理人员往往会长期接触到被污染的医疗器械、化学消毒剂、噪音等,从而引起供应室护理人员职业危险,严重影响

10、了其身心健康1。本文对有关供应室护理人员职业危险进行归纳且予以相应防控方法,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13年3月-2014年6月在笔者所在医院供应室参与研究的32例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年龄2342岁,平均(35.202.00)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3例、中专15例、大专12例、本科2例,期间共发生职业危险119次,职业危害包活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以及社会心理性职业危险四类。1.2 研究方法回归性观察32例研究对象、119次职业危险情况,参考试验设计标准,结合笔者所在医院职业危险原因,设计供应室护理人员职业危险调查与防控效果观察表,且指定专人负责表中内容的记录、

11、填写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且对研究对象进行督促、指导;表中主要内容包括研究对象年龄、职称、工作年限等一般资料、职业危险原因、防控方法及其效果等;本次调查前对人员进行培训,统一标准和方法,本次发放32份调查问卷,回收32份,有效率100%。1.3 防控方法119次职业危险调查明确后,组织相关人员于24 h内及时分析,且由护理部人员总结问题、予以归类整理,明确原因、制定相应防控对策、改进护理计划等,包括:(1)树立安全观念、提升防护意识;(2)加强人员培训与管理;(3)改善供应室环境;(4)规范各种职业危险防控行为。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6.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

12、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检验标准定为=0.05,P2 结果2.1 119次职业危险统计结果给予四类职业危险统计,共发生119次职业危险,结果显示物理性职业危险以锐器刺伤为主(锐器刺伤包括穿刺或缝合针28次、发生率43.75%,刀片18次、发生率28.13%,剪刀9次、发生率14.06%,其他9次、发生率14.06%)、化学性职业危险以皮肤过敏为主,生物性职业危险以体液与血液的溅射为主、社会心理职业危险以工作压力大为主(P表1 119次职业危险统计结果项目 分类 人数(例) 次数(次) 构成比(%) P值物理性职业危险 锐器刺伤 17 64 53.13高温烫伤 9 21 28.13噪音损伤 8

13、 - 25.00粉尘损伤 1 5 3.13化学性职业危险 皮肤过敏 5 11 15.63眼睛不适 3 6 9.38呼吸系统损伤 2 3 6.25消毒剂泄漏 - 1 -生物性职业危险 体液、血液溅射 14 70 43.75消毒前锐器刺伤 11 50 34.38吸入冲洗水雾 5 16 15.63社会心理性职业危险 工作压力 26 - 81.25颈椎病 13 - 40.63腰椎病 4 - 12.50下肢静脉曲张 1 - 3.132.2 32例研究对象防控方法前后职业危险发生率对比32例研究对象防控方法前后职业危险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3 讨论护理人员职业危险是指护理人员在工作中皮肤或黏膜意

14、外被含有致病微生物的血液、体液所污染,或是被含有致病菌的血液、体液污染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造成可能感染的情况2。尤其是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安全意识的不断提高以及对自身防护的重视,加之艾滋病、乙型肝炎等传染病的流行,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日益升高,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目前供应室护理人员针刺感染艾滋病病毒发生率高达0.3%,感染HBV率在6%30%3。所以加强供应室护理职业危险因素分析,从而给予相应防控方法能有效保障护理人员安全、切断传播途径、降低院内感染率。鉴于此种情况,本文将供应室护理职业危险加以观察与统计,从表1结果可知,其职业危险包括四方面,即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社会心理性职业危险;其中

15、物理性职业危险以锐器刺伤为主,发生率达53.13%,因为供应室护理人员日常工作包括物品的回收、清洗、包装、摆放等,在此过程中易被针头、手术刀、剪子等锐器刺伤,一旦接触到污染的锐器,其感染概率显著增加,相关研究表明针刺伤时,0.04 ml带有乙肝病毒的血液即可造成刺伤者感染4。对于烫伤主要是触碰到蒸汽管道以及自机器中取物所致,高压蒸汽消毒锅温度高达136 、消毒清洗机以及烘干机温度在90 左右等5。噪音损伤则主要来自压力灭菌器、超声清洗机器械的碰撞等所引起。化学性职业危险,主要是因为供应室在工作中常应用含酶清洗剂、化学消毒剂等物品,尤其是化学消毒剂中的含氯消毒剂,具有挥发性、刺激性以及腐蚀性,一

16、旦被人体吸收或接触,常会引起呼吸系统损伤以及皮肤产生红肿等过敏反应,严重者出现溃烂。对于生物性职业危险是由于供应室自身性质所决定,因为供应室护理人员需对器械等物品加以处理,而器械上常会残存有一定的血液、体液或是患者分泌物,一旦防护措施不到位,极易引起针头或刀片刺伤,致使病原菌微生物经过受损皮肤与黏膜侵入机体造成自身感染。作为目前最为关注的社会心理职业危险来说,因为供应室是一个二线科室,环境差、护理人员待遇低,加上长期、高强度的供应室工作,以及需接触到大量污染物品等因素影响,常导致该科室护理人员社会认同度低、心理负担重。针对上述职业危险的观察和分析,本文及时根据科室问卷、信息反馈、供应室自查等途

17、径,提出针对性的防控方法以降低职业危险,且再次进行对比分析。从防控后数据结果可知,相比防控方法实施前,供应室护理人员职业危险发生率显著降低,例如锐器刺伤率由以前的53.13%降低至9.38%、皮肤过敏则由15.63%下降至3.13%等,说明本次防控方法有效可行。因为本次方法是在归纳总结供应室护理人员职业危险后,而采用的有针对性的防控方法,如:(1)树立安全观念、提升防护意识,定期组织科室人员学习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以及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以及观看宣传片、开展讲座等内容,不断提升其自我防护意识;(2)加强人员培训与管理,例如进行消毒隔离知识及技能培训,掌

18、握各种消毒液的正确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锐器刺伤时的处理程序等;规范护理人员操作、加强仪器及设备的管理、职业防护和质量控制过程中的记录与追溯管理等;(3)改善供应室环境,例如供应室内安装空调或排风扇,降低设备噪音,配备耳机、室内增加吸声板等隔音材料;(4)规范各种职业危险防控行为,其中对于物理性职业危险的防控,应严格遵守操作流程、熟练掌握锐器的操作技术以及紧急处理程序、方法,例如脱去手套、自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损伤部位、冲洗伤口、75%乙醇消毒包扎以及报告、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检查等;对于烫伤的防控,应定期对设备进行检修且在操作过程中严格遵守规程,例如开锅门时,人应处于门后,卸载物品时应待其冷却;化学

19、性职业危险,例如保持室内通风,严格掌握各种消毒剂的性能、配制方法、毒性以及紧急处理方法、注意事项,对于环氧乙烷的使用应严格按照说明进行等;对于生物性职业危险的防控,应要求护理人员正确佩戴手套、口罩、帽子、穿防护服等,防护用品污染后及时更换与清洗消毒,以实现最大化的自我防护;对于社会心理性职业危险的防控,应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以及工作氛围,同时及时掌握护理人员心理状态,根据其具体情况予以人性化的调整,且避免护理人员长期从事单一固定的工作;另外鼓励护理人员多参与社会活动,加强交流,宣泄内心压力、缓解心理疲劳。总而言之,供应室护理人员职业危险多且风险高,而及时发现问题,及时予以有效的防控方法,能最大程

20、度地降低职业危险,保证护理人员身心健康。供应室护理论文:细节护理干预用于医院消毒供应室效果评价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细节护理用于医院消毒供应室的效果,总结并评价。方法 取我院消毒供应室开展细节护理以来2013年8月2014年8月护理工作情况作为实验组,取未开展细节护理2012年8月2013年8月护理工作情况作为对照组,回顾分析在开展细节护理前后各科室的护理质量和对消毒供应室的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收回供给及时度、包装质量、服务态度、护理质量等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细节护理;消毒供应室消毒供应室主要负责各种医疗器械医用物品的消毒、灭菌,直接关系到各科室的护理效果和

21、患者的健康1。因此,消毒供应室的护理是医院各项工作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为保证消毒灭菌工作的安全,我院消毒供应室自2013年8月起开展细节护理干预,本研究将开展细节护理前后各科室的护理质量和对消毒供应室的满意度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细节护理的效果,以下是详细报道。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和分析对象为我院开展细节护理后2013 年8月2014年8月消毒供应室的护理工作情况,并将展开细节护理前我院消毒供应室在 2012年8月2013年8月的护理工作情况作为对照组,两组在人力资源、医疗设备等资料上,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1.2方法1.2.1回收 对于一般回收的物品进行基本

22、的清洗、消毒工作,而对于从传染科回收的物品首先给予高温高压消毒灭菌,再进行基本的消毒工作。如发现有污染的物品,做好标记,最后在特定的容器内处理。专门负责消毒液的工作人员应及时更换和测定消毒液的浓度,以确保消毒液达标有效。回收到的锐器物品在包装时应使用硅胶套管套好,以免划伤。1.2.2清洗 清洗是去污除菌的关键环节,因此,护理人员在洗涤的过程中应严格遵循预处理、去污、去洗涤剂、去热源、清洗这一流程,特别注意:要使用新鲜的过滤蒸馏水调节最后的 pH 值为中性2。1.2.3包装 包装过程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在工作前2 h对工作台及室内表面清洗消毒,再用紫外线消毒1 h。包装时注意包装布的清洁和尺度的规

23、范,金属器械要涂油,玻璃用品垫纱布垫,做好标记,标上负责人。1.2.4灭菌 灭菌时在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的基础上,保证物架与墙壁相距5 cm,与地面相距20 cm,与屋顶相距50 cm,记录消毒物品的灭菌时间、温度、压力等。最后一步灭菌时,包与包间相距2.5 cm,检查消毒灭菌是否合格,最后做好标记,标明物品名称、内容、灭菌日期及有效日期。1.2.5发放 合理规划布局消毒供应室,控制无菌室的人员出入。确保3M胶带达标,避免在存储过程中物品被污染,保证及时供应各科室用品。发放过程中,积极主动与临床护理人员沟通,耐心倾听和解答其提出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1.3评价方法 每月定期对消毒供应室的护

24、理工作进行评价评分,采用百分制。对各个科室问卷调查消毒供应室的护理工作情况,包括服务态度、回收及供应及时度、护理质量、物品包装质量合格度 4 项,采用十分制。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系统软件对所有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表示方法用均数标准差(xs),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2检验,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因素变量,P2结果经研究,结果显示:细节护理干预用于医院消毒供应室后,收回供给及时度、包装质量、服务态度、护理质量等均明显优于干预前,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3讨论消毒供应室的中心理念是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护理服务,对护理工作的要求极高3。消毒供应室担负

25、着医疗器械及用品的消毒灭菌,同时也聚集了各种病原微生物,其护理质量与医院感染率密切相关4。我院完善了消毒供应室各项规章制度后,又采用细节护理干预,使消毒供应室护理工作井井有条,而且细节护理干预过程中还加强了对护士的培训,培养其认真的工作态度,精细的工作技能,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生命重于一切的理念5-6。护理人员发放消毒物品的过程中,培养了与其他科室人员的交流能力,工作能力也有很大程度的提高。细节护理实施后,我院的消毒供应室护理质量、收回供给及时度、包装质量、服务态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综上所述,细节护理干预在消毒供应室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提高临床满意度和护理质量,应广泛推广应用。供应室护理论文:供

26、应室护理人员洗手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摘要:目的 调查分析供应室护理人员洗手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供应室的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平均分为两组,每组各20例,仅对观察组进行医院管理培训,观察记录两组护理人员洗手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实行具体的干预措施。结果 观察组护理人员经培训后,洗手依从性较对照组有明显优势,其统计结果P关键词:护理人员;洗手依从性;影响因素;干预措施据调查,我国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因此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发生感染的主要问题在于供应室,是为医院提供各种无菌器材的重要科室,这需要供应室护理人员及时规范的洗手、消毒等,从而有效预防感染,现我院对供应室护

27、理人员洗手依从性进行调查,并针对其影响因素采取干预措施,通过医院管理培训和科学的监测手段,提高洗手依从性从而降低感染发生率,保证患者的医疗安全,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果1,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5月2014年9月我院供应室的40名护理人员,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男女患者比例为7:13,年龄在2547岁,平均36岁,包括护士14名,工人6名;对照组中男女比例为11:9,年龄在2644岁,平均年龄35岁,其中护士15人,工人5人,两组护理人员在性别、年龄等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一定的可比性2。1.2方法3 均采用隐蔽性观察的方法

28、实验前先对观察组的护理人员进行专业医院管理培训,通过多种方式让护理人员意识到洗手预防感染的重要性,调查时由受过专业培训的观察人员进行隐蔽性的观察和记录,内容主要包括卸载灭菌物品时洗手的次数、洗手时间及正确洗手的步骤,发放无菌物品及一次性物品,消毒灭菌等。1.3 观察指标4 观察和记录两组供应室护理人员的洗手依从性,分析其影响因素并针对性的实施干预措施。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应用平均值标准差(xs),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2检验,P2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人员洗手依从性较对照组高,较对照

29、组有明显优势,差异显著(P3讨论预防感染的重要措施为保持手部清洁和严格的消毒,主要是通过洗手清除供应室护理人员手部的细菌,医院供应室为医疗器械发放及处理的重要场所,因此应格外注意护理人员手部的清洗及消毒,避免器械受到再次污染,从而降低感染的发生率,调查结果显示,我院供应室护理人员的洗手依从性较差,缺乏自觉规范洗手意识,现针对洗手依从性的影响因素,提出具体的干预措施,取得了良好的干预成果。影响供应室护理人员洗手依从性的因素主要有:缺乏洗手意识,对卫生认识不足,缺乏专业知识及对医院感染的认知,不能规范化洗手,思想上不够重视等。供应室人手短缺、工作量大等,护理人员不能及时规范的洗手,设备不足也是导致

30、依从性低的原因,设备过于简单,设备的短缺导致护理人员不能按规范化方法洗手,从而影响洗手质量,导致洗手依从性较差。没有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不规范的洗手方法,洗手积极性较低,供应室护理人员素质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导致护理人员的洗手依从性较差。洗手次数较多导致手部皮肤损伤,手部皮肤较干燥粗糙,严重者引起过敏症状,影响手部美观等导致洗手依从率降低。针对影响因素实习干预措施主要有5:进行医院管理培训,让护理人员意识到洗手的重要性,提高专业知识,对洗手思想上加以重视,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完善洗手设施,提高洗手依从性,建立完善的洗手系统。合理配置人力资源,补充人力及物力等,减轻工作负担,使得护理人员有充足的

31、时间按照规范化洗手的方法进行洗手。制定洗手依从性管理制度,加强监管力度,定期随机调查供应室护理人员的手部清洁状况,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并将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处理,制定相应的对策,从而提高供应室护理人员的洗手质量。供应室护理论文:供应室护理工作的质量监控方法分析摘要:随着人们对于医疗水平,尤其是供应室护理工作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提高其工作质量,建设完善的质量监控体系1,已经成为目前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就供应室的护理工作质量监督而言,在做好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负责质量监测的人员应该加强对供应室工作人员的培训,把握工作要点,提高其整体素质,适时制定和完善自我监控体系,严抓工作流程的标准化

32、执行,总之,要加强质量监控2,提高工作效率。为此,本文将结合我院供应室护理工作质量监控的实际情况,总结质量监控的方法和要点并对其作出详细分析,为以后院部及其他医院完善供应室护理工作的质量监控提供参考。关键词:供应室;护理工作;质量监控众所周知,供应室是医院向所有临床提供各种无菌器械、用品,控制感染的重要部门。为了加强供应室的科学管理,确保医疗的安全,适应医院文明建设的要求,我院应该从自我内部管理控制和外部控制等多个方面对其进行全面管理,具体方法如下:1供应室护理工作质量监督的基础是完善基础设施的建设。供应室有自己特殊规定的建设布局,同时避免交叉感染,供应室的布局应该合理。供应室严格按照国家规定

33、标准进行布局,流程顺畅,分工明确,将清洁物品与已经污染的物品严格分开,且拥有专门处理污染物的通道,派有运输无菌物品的专车。此外,供应室的消毒设施应该配备齐全。确保仪器清洁与安全,例如,配有最先进的全自动清洗消毒机,纯化水供应装置以及空气净化器等大型必须设备,并且在无菌物品的传输过程中配有专门的负责人员,随时监控供应室的湿度与温度,保证其能够正常工作。最后,我院供应室的工作人员配备齐全。这里的工作人员全部要求通过专业化的考试,并且定期进行操作考核,时刻警惕操作人员熟练操作技能,确保护理的安全。2供应室护理工作的质量监控的支柱是建立和完善自我监控体系。成立由护士长和责任心强工作成绩突出的护理人员组

34、成的质量监管小组,更直接更有效的管理供应室的工作,其中护士长担任监督员,护理人员担任质控组长3,每周,组长可以固定选取组中一员,跟随监控其工作状况,指出工作不足,要求其及时改正,对该月的工作作出详细分析,讲评检查结果,并做完整记录,制定出一条符合我院实际情况的操作程序,检查标准和整改措施。此外,还应加强管理体制,每月向各科室、抽查病房发放调查表来收集护理人员和患者的意见,主要包括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医用器械的清洁程度,进行无菌操作的严格程度,供应室工作流程是否合理,污染物的处理是否达标以及人员对于改进目前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以促进工作水平的提高,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最后,加强对人员的培训。供应科

35、应专门成立培训小组,制定完整的培训计划。该培训小组由护士长、质控组长和岗位组长组成4,定期对护士进行专科理论、应用技能的培训,保证其掌握各仪器设备的保养技巧,了解与供应室相关的微生物理论,熟练热力消毒的做法。培训的方式可以自由选择,一般包括集中上课,单个培训和模拟演练的三种方式,该资料需要建档存档,加以保管,使该培训正规化,体系化,最大发挥作用。必要时可以建立有效的考核机制,充分发挥竞争作用优胜劣汰,严格记录考核内容,给工作业绩突出的工作人员分发高薪和奖励,给出现工作失误的员工进行警告处理,分发低薪或扣除工资,对于根本不能胜任工作的人员可以采取解聘措施,一次来真正发挥考核机制的作用,给员工不断

36、提供动力,增加压力,提高工作效率。3供应室护理工作质量监管的重要之处是规范工作的流程。医院使用产生的污染物有标准的处理流程,包括分类回收,清洗包装、杀菌存放等,每一个环节都有章可循,都要做到细心操作严密监控,每一个流程都应科学执行,保证顺畅5,在这一方面,我院已出台标准规定,细致之处包括清洗剂的使用量,清洗过程的浸泡时间,洗手和物品包装的规范化等,每一个细节都做到有准可循,都要做到完整记录。每一个领域都需要与时俱进,适时作出调整,开展专项治理活动,规范各部门的工作流程、核定标准以及人力资源的管理程序等各方面。4供应室护理工作质量监控最根本的方法是提高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加强安全教育宣传工作,增

37、强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定期宣传法律,增强人员的法制观念,督促其认真规范的完成工作,从而按照标准认真执行工作流程,把安全隐患降到最小。5总结供应室对于医院和病患都是重要的,是不容出错的,本文通过对我院供应室的管理实际研究探讨,总结了供应室护理工作的要求和要点,就如何加强质量监管,提高工作效率从自身内部和外部监控等多方面提出多项具体方法,如能严格执行,落到实处,供应室的管理工作一定会更加规范化和正规化。供应室护理论文:护理人员健康状况对供应室工作质量的影响分析目的:探讨分析护理人员健康状况对供应室工作质量的影响。方法:以2013年引入健康管理教育改善健康状况的供应室护理人员10

38、例作为观察组,以2012年未进行健康管理教育的同样10例护理人员作为对照组,通过护理人员自我满意度、其他科室对供应室工作满意度及出错率三个方面对两年度供应室护理人员工作质量进行评定。结果:在进行健康管理的2013年,护理人员自我满意度明显高于2012年度,其中对自我很满意的比例高达66.7%,仅8.3%护理人员(2例)自我不满意,而2012年对自我很满意比例仅为37.5%,33.3%的护理人员感到自我不满意。其他科室对供应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也有明显的提高,总满意由2012年的66.0%增加到91.0%。出错率由2012年23.0%降至9.0%,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健康状况;中心供应室;护理

39、前言中心供应室是医院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科室,为整个医院提供无菌医疗器材,其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医院医护工作的顺利进行及患者的生命安危,特别在抢救危重患者中发挥重要作用,还与控制医院感染率,提高医疗质量息息相关1-2。因此,提高供应室工作质量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研究表明,多种因素可以影响供应室的工作质量,如工作区域化、制度规范化等等3。但护理人员主体的身心健康状况对供应室工作质量影响的研究很少。本研究旨在探讨分析护理人员健康状况对供应室工作质量的影响,从护理人员健康状况出发,为进一步提高供应室的工作质量提供依据。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选取中心供应室的护理人员10例,均为女性,平均年

40、龄(403.2)岁。其中8例工龄2.5年,2例工龄1.2 方法改善护理人员健康状况,主要内容包括:1)引入健康管理理念,2013年1月对10例护理人员进行健康管理教育,结合半年内全面体检结果进行健康状况分析,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健康管理方案;2)制定自我健康管理方案后,每3个人一组互相督促,每周进行一次总体动员督促。实行健康管理后,对10例护理人员2013年和2012年两年的工作质量进行评定。1.3 工作质量评定标准:1)其他科室对中心供应室工作满意度:通过问卷调查方式,主要包括很满意、满意和不满意3个指标。2)出错率:通过护士工作站记录两年度的工作差错事件,并进行统计。3)护理人员自我满意

41、度:通过问卷调查,主要从对工作热爱度、感觉工作劳累度、人际关系和谐度等方面综合评定。1.4 统计分析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6.0对数据进行分析,采用 2检验,以p2 结果2.1 两年度护理人员自我满意度比较经过健康管理教育,护理人员的工作满意度明显高于进行健康管理教育前,其中很满意比例明显增高,不满意比例明显降低,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表1 护理人员自我满意度比较 例(%)2.3 出差率比较通过护士站工作记录两年度的工作差错事件,并进行统计,2012年工作出错率为23.0%,而2013年工作出错率为9.0%,明显下降。3 讨论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医学模式的改变,对中心供应室护理人员的要求也

42、不断提高。供应室的护理工作主要是为整个医院提供无菌医疗器械及物品,是医院感染的主要控制环节,直接影响着患者的疗效。因此,供应室护理人员承受的工作压力大,也给身心健康带来了危害4-5。健康管理是对个人及人群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管理的过程,通过对健康危险因素的监测、评价、干预、再监测、再评价、再干预的不断循环过程阻断疾病的自然进程6-7。近年来,健康管理理念在我国医疗行业逐渐普及,通过有效的健康管理,可以改善人群的健康状况。本研究中,通过引入健康管理理念,供应室护理人员的健康状况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工作质量也得到了提高。在进行健康管理的2013年,护理人员自我满意度明显高于2012年度,其中对

43、自我很满意的比例高达66.7%,仅8.3%护理人员(2例)自我不满意,而2012年对自我很满意比例仅为37.5%,33.3%的护理人员感到自我不满意。其他科室对供应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也有明显的提高,总满意度由2012年的66.0%增加到91.0%。出错率由2012年23.0%降至9.0%,工作质量明显上了一个台阶,表明护理人员良好的健康状况能够有效提高供应室的工作质量。因此,在护理人员中开展健康管理,可以改善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状况,不断提升护理人员的身心承受力,在控制供应室工作质量方面有着积极的意义。在健康管理实行过程中,更要不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取得实效,不断提高供应室工作质量。供应室护理

44、论文: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中细节管理的分析摘要:目的 对细节管理在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 对我院消毒供应室管理实施细节管理,对其在实施前后护理质量和临床满意度以及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在实施细节管理后,消毒供应室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细节管理前,其临床服务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细节管理前,P关键词:细节管理;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消毒供应室是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关键环节,其护理管理水平直接关系着消毒供应室工作质量1,在护理管理过程中有许多细节需要进行管理,而在实际管理工作中这些细节常常被忽略,导致消毒供应室的管理工作质量下降。本文主要对细节管理在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并与实施前进行了比较,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消毒供应室管理资料作为研究对象,供应室共有护理人员12名,其中男5例,女7例,年龄2447岁,平均(34.24.6)岁。我院自2013年1月起开始在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中实施细节管理,对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间的管理质量进行研究,并与2012年1月2013年1月的管理质量进行比较,两者在护理人员数目、性别上没有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1.2管理方法 细节管理具体包括以下几点:成立质量监管小组,对消毒供应室工作进行监督管理,提高工作人员自身防范意识,不断完善质量监控体系,以有效减少安全隐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 > 管理论文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