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4年秋冬季传染病防控致家长的一封信尊敬的家长们:随着秋冬季节的到来,气温逐渐降低,各类传染病的发病率也显著上升。为了保障孩子们的健康与安全,我们特此致信,与您分享关于秋冬季常见传染病的防控知识,并希望家校携手,共同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成长环境。一、秋冬季常见传染病知识小科普(一)呼吸道传染病1 .新冠病毒感染。新型冠状病毒(C0VID19)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在封闭环境中,气溶胶也可能传播病毒。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同样可能导致感染。感染后,临床表现多为咽干、咽痛、咳嗽、发热等,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肌肉酸痛、嗅觉味觉减退、鼻塞、流涕、腹泻和结膜炎等。2 .肺炎支原体感染
2、肺炎支原体感染通过飞沫传播和直接接触传播,主要症状包括发热和咳嗽,咳嗽往往较为剧烈,退烧后咳嗽可能持续12周。及时就医和针对性的抗生素治疗是防控的关键。3 .百日咳。百日咳是由百日咳杆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特征为阵发性痉挛性咳嗽,伴随声嘶和呕吐。其主要传播途径为飞沫和接触,潜伏期约714天。接种百日咳疫苗能够有效预防该病。4 .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腮腺炎(流腮)是一种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症状是腮腺肿痛。病原体通过飞沫、直接接触和唾液传播,接触病人后23周内发病。疫苗接种是预防的有效措施。5 .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疾病,症状包括高热、畏寒、全身酸
3、痛、头痛等,易发生变异且传染性强。流感疫苗接种可有效降低感染风险。6 .肺结核。肺结核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传播。主要症状包括咳嗽、咳痰超过2周、咯血、胸闷、低热等。未治疗的肺结核可导致严重后果,及早诊断与治疗至关重要。(二)肠道传染病1 .诺如病毒感染诺如病毒是一种引起急性胃肠炎的病毒,传播途径包括人传人和通过受污染的食物及水。感染潜伏期为24-48小时,主要症状为腹泻和呕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是预防的关键。2 .手足口病手足口病由肠道病毒引起,常在夏秋季高发。主要症状为发热、口腔疱疹及手、足、臀部皮肤出疹。感染者在发病早期表现为疲倦和食欲下降,因此家长需密切关注
4、孩子的健康状况。二、秋冬季常见传染病防控提示为了有效防控秋冬季传染病,保障孩子们的健康,我们建议家长们采取以下措施:(一)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1 .勤洗手:饭前、便后以及外出归来一定要按规定程序洗手。使用肥皂和流水清洗至少20秒,或使用免洗洗手液。2 .咳嗽与打喷嚏时的礼仪:应使用纸巾或肘部遮掩口鼻,避免飞沫传播。使用后的纸巾应妥善处理。3 .个人用品不混用:如毛巾、餐具等,避免交叉感染。4 .注意眼部卫生:避免用手揉眼,勤洗手以防病毒进入眼睛。(二)饮食与饮水卫生1 .饮用开水:确保饮用水经过处理,尽量避免生水和不洁饮食。2 .饮食安全:食用熟食,避免生食,特别是海鲜和生蔬菜。确保食品来源
5、合法、卫生。3 .良好饮食习惯:鼓励孩子养成定时吃饭的习惯,均衡摄入营养,增强免疫力。(三)保持室内空气流通1 .定时通风:每天至少开窗通风2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减少室内病原体浓度。2 .保持环境清洁:定期对家庭环境进行清洁与消毒,特别是常接触的表面,如门把手、桌面等。(四)增强身体抵抗力1.合理膳食: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提高免疫力。3 .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促进身体恢复与免疫系统的正常运作。4 .积极锻炼:鼓励孩子参加适当的体育活动,增强体质,提升免疫能力。(五)避免人群聚集1 .尽量避免前往人多拥挤的场所,尤其在流行病高发期,出门时建议佩薮口罩。2 .注意
6、保持社交距离,尽量避免与病人密切接触,尤其是呼吸道疾病患者。(六)及时就医1 .注意身体不适:如果孩子出现发热、咳嗽、喉咙痛等症状,及时带他们去医院就诊。2 .遵循医嘱:遵循医生的建议,完成治疗和后续检查,确保病情得到有效控制。(七)定期筛查与疫苗接种1 .进行定期健康检杳:特别是针对肺结核等无明显症状的传染病,定期筛查可早期发现和治疗。2 .疫苗接种:确保孩子接种推荐的疫苗,如流感疫苗、百日咳疫苗等,以降低感染风险。亲爱的家长们,让我们共同努力,做好秋冬季传染病的防控工作,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您的支持与配合将是我们共同抗击传染病的重要力量。希望每位孩子都能在新学期里健康茁壮成长,享受快乐的学习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