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实施大单元教学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摘要:“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 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如何将核心素养要落实到课堂教学 中,这要求信息技术教师必须提升教学设计的站位,即从关注单一的章节知识点、 课时转变到大单元设计。本文从核心概念界定、问题分析及问题解决策略等方面, 探讨如何设计施实大单元教学,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项目学习,大单元教学引言:信息技术课程核心素养是由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 信息社会责任四个核心要素组成,是信息技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但通过教 研活动发现,信息技术教师对什么是学科核心
2、素养能够熟知,但对如何实施大单元 教学,落实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老师们普遍表现的非常茫然。一、核心概念界定1 .学科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 力。而学科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在特定学科(或学习领域)的具体化,是学生学习 一门学科(或特定学习领域)之后所形成的、具有学科特点的成就(包括必备品格 和关键能力),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因此,核心素养是指向过程的,是在 过程中养成的。2 .大单元教学大单元教学是指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学生发展与认知规律和学科知识逻辑体系 建构的最小学科教学单位,“大单元教学”体现在对学科教学单元内容进行的二次开发
3、和整体设计。大单元教学与课本教材内容单元有所不同,最大的差异在于划分单元 的依据不只是知识内容,而是立足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整合目标、任务、情境 与内容的教学单位。简言之,一个大单元就是一个指向素养的、相对独立的、体现 完整教学过程的课程细胞。3 .项目学习项目学习(简称PBL)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它要求学习者完成一项基 于真实情境的项目,激发学习者主动学习,并引导其运用高层次的思维能力。二、问题分析通过我市中小学信息技术联片教研活动及对教师进行更深入的调研和访谈,发 现教师对如何依据课程标准、教材来确定大单元,如何设计一个大单元的学习,如 何在大单元学习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出现了不
4、少困惑,主要原因如下:首先,虽然多数信息教师对于信息素养和学科核心素养有一定的概念认识,但 对其内涵和本质,在理解、应用、评价等层面上还有待提升。因为发展学生的学科 核心素养不仅仅是知识的灌输与堆积,而是不断地启迪与对话。信息技术学科核心 素养是学生在接受信息技术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关键能力和 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充分理解学科核 心素养的内涵,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抓住其具体表现,强化信息意识、启迪计 算思维、培养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赋予社会责任。其次,信息技术教师还局限于对于一节信息技术课或一个单元的教学目标的达 成,而对于学科核心素
5、养这种比较长远上位的目标以及如何实现它,就比较茫然。 由于学科核心素养是本学科对形成“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所应具备的核心素养的独特 贡献和特殊作用,是学科本质和学科教育价值的在学生成长中的集中反映。学科核 心素养是一个学科希望达成的终极教育目标。教师没能把自己熟悉的认知区域与学 科核心素养之间建立逻辑联系,对于如何在每节课中逐步形成学科核心素养比较困 扰,感觉没有抓手。在具体教学内容与学科核心素养之间建立不起联系。最后,由于多年传统的讲练结合和任务驱动等教学模式的惯性,很多教师对于 使用项目式学习法可以更好地达成素养目标心存疑虑。传统的讲练结合和任务驱动 等教学模式,很显然已经不符合信息技术教
6、学改革的需要。而项目式学习是一种聚 焦学习素养的学习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动机,它强调对信息技术学科大 概念的理解,在问题解决中逐渐形成计算思维,引发了跨情境的迁移,综合地培养 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因此,项目式学习符合当前信息技术素养导向教学改革的诉求,应成为当前信 息技术教学改革的主流教学模式。三、问题解决策略根据教师目前面临的问题和存在的困扰进行分析,可采取以下解决问题的策略。L转变教学理念,从教知识到核心素养培养大多数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往往只停留在知识点的传递上,把学生当作知识 的“容器”,而忽视了学生的主动发展和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把教书与育人割 裂开来。教学虽然离不开知识的传
7、授,但教学绝不是把储存在书本上的知识转移到 学生的头脑里再储存起来。只有教师、学生、知识紧密联系在一起,共同实现学生 的全面发展的过程,才是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和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只 有这样的教学,才是有意义有价值的教学。约翰杜威曾说过:好的教学必须唤起学 生的思维。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 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2 .改变教学方式,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要学习的知识主要由教师口传心授让学生习得知识, 其弊端是隔离了知识与现实的联系,学生难于理解知识产生的背景、也不能参与知 识提炼过程,难于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现实。使用项目教学方式可
8、以较好地解决这些 问题,因为学习中的项目来源于现实。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个人 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问题需求等,选择合适的项目及学习方式,通过这些项 目的学习,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主动参与意识,锻炼学生的沟通与 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提升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真正提升学生 的核心素养。3 .分解核心素养,降低落实难度对学科核心素养中蕴含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进行分解,是帮助教师在课堂教 学中落实形成素养的一个过渡性措施,也是降下其落实的难度和维度,追寻其本质, 再配合以适当的与之相适应的教学场景,就可以过渡性地帮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逐 步培养和形成学科核心素
9、养。如表1所示,对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分解情况如下。止匕外,分解出来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与教学实践活动需要逐步磨合,教师在 加深了对学科核心素养与教学方法的理解后,又会逐步走向一个从分解到融合的过 程。4 .设计大单元教学,让学科核心素养落地首先,大单元教学中倡导大观念、大项目、大任务与大问题的设计,其出发点 不是一个知识点或技能点,而是起统率作用的大的观念、项目、任务或问题,这要 求教师必须提升教学主设计站位,即从关注单一的知识点、课时转变为大单元设计。 只有这样才能改变知识点的碎片化教学,才能真正实现大单元设计与核心素养目标 的有效对接。因此,只有进行大单元设计,让教师像学科专家那样思考,
10、才有利于 教师理解学科育人的本质。二是针对现实中有许多教师只关注知识、技能、操作等, 而忽视学生能力、品格与观念的培养。信息技术大单元设计,有利于教师改变着眼 点过小过细,以致见书不见人”的习惯做法,明白”大处着眼易见人”的道理。三 是从时间维度来看,大单元设计与实施有利于教师正确理解时间与学习的关系,确 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观念。当前信息技术教学设计通常是以“课时”为单位,导致“时间决定学习”,而 不是“学习决定时间”。诚然,没有时间就没有课程,但课程不是以“下课为结束标 志的,而是以学生学会即目标达成为结束标志的。就信息技术教学而言,至少三分 之二的学生达成目标,课程才可以转换到新的内容。
11、其次,如何确定大单元需要通过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研读信息技术教材,特别 是教材的逻辑与内容结构、与教材内容对应的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按照规定的课 时,判断本学期教学内容大致可以划分为几个大单元。二是依据学科核心素养的相 关要求,厘清本学期的大单元逻辑以及单元命名,如到底是以大任务或大项目来统 率,还是以大观念或大问题来统率?三是一个单元至少要对接一个学科核心素养,依 据某个核心素养的要求,结合具体的教材,按某种大任务的逻辑,将相关知识或内 容结构化。最后,大单元评价需要介入“真实情境与任务”。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评价不能 局限于知识点的识记、理解、简单应用,而应该从在何种情境下能运用什么知识完 成什
12、么任务”,来评价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程度。即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表现 程度,需要通过在真实情境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并能完成某种任务来衡量,指向素养 的评价必须要有恰当的情境,离开真实情境或任务是无法很好地评价核心素养的。 这样,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评价就会倒逼教学,使得教学也需要介入真实的情境与 任务。因此,真实的情境与任务必须大单元的教学设计中体现。总之,通过以上问题解决策略分析,我们可以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认识更为深入, 对于学科的育人价值在站位上有所提升。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够立足大单元教学, 尝试以项目式学习的教学方式,结合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科核心素养在教学 中逐步落实。四、结束语信息技术课程改革不仅是一场教育观念的革命,更是一场课堂技术和教学行为 的革命。而我们正在这场轰轰烈烈的“革命中,用我们的智慧与汗水,努力落实学 生的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为学生的一生幸福夯实基础。参考文献四方其桂:核心素养视域下项目学习实施路径与方法研究2蒋健:在有意义的项目中成长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21(10)3王戈王岚: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M.北京教育杂志社,20214崔允洲如何开展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大单元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