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生整本书阅读辅导之浅见摘要:一个孩子的语文素养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外阅读能力。要使学生 爱作文、会作文,就要让学生增加阅读的质和量。整本书阅读,可以使学生更加立 体地阅读经典、感知外部存在,也敏锐自己的情感,提升自己的语文和作文能力。 因此,老师要成为孩子阅读的点灯人,让阅读塑造学生的个性,改变学生的人生。关键词:整本书阅读,师生共读,读前激趣,读中督促,读后分享引言:我们读整本的书,是指以一部优秀文学作品或者一个优秀作家为轴线,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他们可能达成的语文素养和作文能力,对整本著作进行 深度的阅读。要想使学生会作文、爱作文,必须让学生多阅读。小学阶段是良好阅读习惯养
2、成的重要时期,教师要链接课内课外,引入整本阅读、开放阅读、海量阅读的理念,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一、为什么要开展整本书阅读2020年秋,本人有幸参加了六安市“六和公益阅读教学”培训活动,福建省福 鼎市桐南小学副校长、高级教师余老师对语文视野下的“整本书阅读的解读,我深有 感触。她还强调了语文教学不仅仅只是一本语文教材,教师还应该在教材之外,把更 多优秀的儿童文学引入语文课堂。单篇课文教学与整本书阅读互有弊益。单篇课文篇幅较短,事件单一,时空跨 度小,便于精致教学,但容量受限的单篇课文又导致人物形象塑造平面化,主题表 达方式相对单一。比如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名著选读”单元对四大名著各节
3、取一个章节: “景阳岗”、“红楼春趣、草船借箭,猴王出世。学生通过课本学习,可以了 解到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未雨绸缪、足智多谋,但对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尚情 操却无法深入了解,对三国时期的历史沿革和众多人物事迹也只有冰山一角的认知。与课文阅读、片断阅读、快餐阅读不同,整本书阅读篇幅较长,字数较多,故 事事件复杂,时空跨度大,人物形象塑造立体化,记叙、描写等多种写作方法并用。 比如,完成对三国演义整本书阅读,就能对东汉末到两晋的政治、经济、历史、 文化都能有一个全面深刻的了解,对其中众多个性鲜明的历史人物就能有更丰满更 形象的把握。让学生读整本书,可以使学生更加立体地阅读经典、感知外部存在,也敏
4、锐自 己的情感,提升自己的语文和作文能力。作为课文教学的必要补充,整本书阅读, 更能有效地引领学生走进文学的殿堂,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之路树起导航灯塔,助其 快乐远航。二、如何选择整本书阅读”阅读是通过文字与世界、作者进行的生命沟通。阅读整本书是如此重要,我 们应该让孩子们选择读什么样的书?在六安培训回来后的交流研讨活动中,县教研 室刘晓梅主任给我们作了很好地引导,她强调教师要课前进行研读,仔细斟酌,有 所侧重地引导。1 .依托教材,走进整本书阅读。(1)根据教材课文内容,引导整本书阅读。教材里的许多课文大都取自整本书 里的精彩篇章,以课本内容进行导读,有利于课内外阅读教学的有效衔接,激发孩 子们
5、阅读整本书的兴趣。在教学冰心的短诗三首时,让学生去阅读冰心奶奶的 诗集繁星、春水;在教学芦花鞋时,激发学生阅读曹文轩的草房 子、青铜葵花等,依据教材形成阅读雪球效应”。(2)利用教材中的“快乐读书吧”,引导整本书阅读。如,在上完五年级上册 “民间故事”这一单元后,我利用“快乐读书吧环节,推荐孩子去阅读中外民间故事。 我在课堂上讲述了一千零一夜中精彩的开篇,学生很想知道其中的动人故事。 在阅读课上,便争先恐后地去学校图书室借阅这本书。2 .立足儿童本位,推荐可供整本书阅读的经典。整本书阅读经典指的是被时间淘洗高度认可的读物。五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二单 元是四大名著阅读单元。在上到草船借箭这一课时,学
6、生们课下主动找到我, 要进行课本剧表演,道具、装扮全部由孩子们自己制作。课堂上,有人扮演诸葛亮, 有人扮演鲁肃,孩子们都积极参与,表演得惟妙惟肖。我灵机一动,以此为契机, 引导孩子对三国演义这整本书进行阅读。三、怎样进行整本书阅读在县教研室刘晓梅主任组织的“1+x”经典群文阅读课题研究的带动下,我也结 合本班学生实际开展了整本书阅读实践活动。如何有效地引导孩子进行整本书阅读, 笔者就以三国演义阅读为例,谈谈个人的一点肤浅认识:(一)师生共读在六安“六和公益”阅读培训中,江苏省特级教师丁筱青老师强调:“教师要 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必须要读书,做有榜样性的阅读者,将阅读与教学链 接起来,做最
7、适合人的教育。老师要成为孩子阅读的领头羊、人生道路的方向灯, 就要和孩子们一块参与者阅读,同频共振,一起成长。教师要科学地引领孩子们爱 上阅读,进而让他们自发投入经典名著的阅读。教师应做榜样性的阅读者和有能力 的引领者。”教师只有和孩子共读一本书,才能建立师生交流的桥梁,共同分享书 中的精彩,共同探讨书中的要点。如:书中哪一个人物你最佩服?三国中哪位武将 最厉害?哪位军师最有智谋?教师随时了解孩子的读书状况,就能有针对性地进一 步激发阅读兴趣,引导孩子一步步走进书中世界。(二)读前激趣整本书阅读对小学生来说,很容易产生懈惰情绪半途而废。老师要做的是持续 不断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一方面要强调整体
8、感知,引导学生对整本书的主旨和思 想内涵进行整体把握;另一方面也要关注学生的独特体验,通过细节的揣摩,帮助 学生步步深入,体会书中的精妙。我在推荐阅读三国演义时,就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作了如下引导:1、渲染气氛,引入精彩场面。播放歌曲滚滚长江东逝水,让学生脑补电视 剧中的精彩场面,激发学生对原著阅读的热情。2、观赏影片,迁移精彩文本。选择故事性强、有悬念的画面播放,比如曹操 献刀,影片中曹操一心想除掉董卓,从王允那借来七星宝刀,来到董府等待时机 刺杀他。董卓侧身而卧,曹操抽刀欲刺时曹操最终有没有除掉董卓?这让孩子 心生疑惑,并且对故事的结局产生浓厚的兴趣。3、出示成语,猜出相关人名。三国演义的内
9、容早已经浸染了我们的日常生 活,出示出自三国中的成语,学生猜人物。如、三顾茅庐、望梅止渴、刮目相看、 七步成诗、一身是胆、乐不思蜀等等。还有和三国有关的歇后语,让学生说出歇后语的下句。如:三个臭皮匠一一顶 个诸葛亮、周瑜打黄盖一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张飞穿针一一大眼瞪小眼等,用这些日 常生活中的妙语连珠,来诱导学生深入三国演义寻珍探宝。4、讲述故事,激发阅读欲望。没有不爱听故事的孩子,用精彩故事引领孩子走 进一本书,是最有效的方式。三国演义中人物计谋百出,有诈降计、苦肉计、 反间计等等,有的令人拍案叫绝,有的让人扼腕叹息。青梅煮酒论英雄、大意失荆 州、空城计这些故事情节非常吸引人,我通常只读其中的
10、一部分,当孩子听得津津 有味时,我便突然停了下来,给孩子们的阅读留下悬念,让孩子去想象去猜测,并 从书中寻找答案。5、运用绰号,感知人物性格。三国演义中人物形象鲜明,很多人物都有一 个与众不同的绰号。俗话说,只有取错的姓名,没有叫错的绰号。这些人物绰号要 么是根据人物性格特点,要么根据他们的特殊本领,还有的是根据人物身体特征来 取的。比如“猛张飞、锦马超、卧龙等等。因此我设计了“漫话三国环节,通 过绰号,来探讨人物的形象,以此来激发学生读三国的兴趣。6、结合图片,欣赏人物形象。许多孩子课余都在玩“王者荣耀”游戏,出示游 戏中的角色,如赵云、周瑜、曹操、吕布等卡通图片,引起孩子们的共鸣,让他们
11、在原著中追寻人物原型,体会这些人物的生死情仇,将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与自己心 目中的形象对比。总之,导读课需要教师不断变化形式,想方设法提升和延续孩子阅读的欲望, 将一个个章节串接起来,完成整本书阅读。(三)读中推进读中推进可以很好地了解孩子们的阅读状况,及时扫除孩子们的阅读障碍,共 同探讨作品主题,是带领孩子们深入理解文本的高效途径。在三国演义这本书 阅读推进时,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了解学生的读书进度和阅读实况。1、设计导读任务。如,在学生阅第五回至第七回,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读单: (1)在“温酒斩华雄”这一精彩片段中,你了解到关羽是一个什么样的英雄形象? (2)关羽出战前为什么热酒不饮,而是催马
12、出战?这杯酒有何意义? (3)简要概 括“三英战吕布情节,注意细节描写。(4)试着说说你心目中赵云的人物形象。2、三国武器攻略。三国时期,各方武将所使用的神兵武器也青史留名。如 关羽的青龙偃月刀、张飞的丈八点钢矛、刘备佩着双股剑、人中吕布最出名是他座 下赤兔马、手中方天戟等等。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认识这些武器的使用者,让学生在 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梳理出有哪些武器,对它们进行排名,并制作手抄报,画出它 们的样子。3、聚焦三国英雄。三国战火纷飞,豪杰并起,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这本书 中最难记住的就是三国纷乱的人物关系和众多的人物特点,学生在阅读中最头疼的 就是分辨诸多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为了学生能更好地
13、梳理这些人物关系,让学生 给蜀国的“五虎上将”和三国中前十名武将进行排序,按智力值给三国众多谋士排排 座椅,让学生给他们制作人物名片,加深对他们的印象。4、写写读书笔记。每天在按计划推进整本书阅读的同时,让孩子随手记录书中 读到的好词好句和精彩片断,并谈自己的读书感受和收获。(四)读后分享阅读就是一个获取的过程,读后的分享也是一个知识的整合、心得的提炼过程。 整本书的读后分享交流应是建立在阅读推进的基础上,回顾作品,感悟作品,思考 作品,强调孩子对整本书的感性认知,培养孩子深入作品探究作者著作为文真实意 图的能力。如,学生在读完三国后,我开展了阅读分享活动,流程如下:1、记一记好词好句;2、画
14、一画精彩情节;3、讲一讲有趣故事;4、说一说钟 爱人物;5、理一理名著主题。6、谈一谈体悟道理。学生在课堂上谈得欢畅,说得 开心,收获满满。阅读分享是一种无压力的轻松氛围,在语文学习上成绩参差不齐 的孩子都乐意参与,他们根据自己的阅读感悟和不同的认知层次,对作品发表自己 独到的理解和解读,他们确实在用心读这本书。分享过程对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 思维、阅读理解能力进行了有效延伸。孩子在交流与探讨中真正得到了自我满足, 感受了阅读的乐趣,在相互的分享中,孩子们碰撞出了思想的火花,也强化了阅读 习惯的养成。作为一线教师的我深切体会到,一个孩子的语文素养如何,主要源于课外阅读 的质与量。在语文教学路上,一定要重视孩子的课外阅读,并将整本书阅读作为重 中之重,让孩子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养成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锻炼孩子们的感性 认知和理性思维能力,让孩子们在无涯的书海中快乐遨游,享受阅读的乐趣,在书 香氤意中体悟阅读的魅力。参考文献: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2、马俊琦引导学生课外阅读策略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