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第6节 中国的农业.docx

上传人:奥沙丽水 文档编号:427379 上传时间:2025-07-2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4.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4章 第6节 中国的农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第4章 第6节 中国的农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第4章 第6节 中国的农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第4章 第6节 中国的农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第4章 第6节 中国的农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六节中国的农业一、单项选择题下图为“我国2019年某经济作物年产量分布图”,读图完成12题。1 .该作物是()A.甘蔗B.甜菜C.棉花D.大豆2 .省区该作物单产高于省的优势气候条件是()A.光照B.热量C.水分D.风能下图是我国甲、乙两个省区农作物的播种面积(万公顷)柱状图,据此完成34题。3 .甲、乙两省区分别是()A.江苏、内蒙古B.湖北、吉林C.广西、黑龙江D.湖南、新疆4 .受粮食品种效益差别的影响,四大作物持续两年呈现“两增两减”格局,今年尤为 突出,即水稻、玉米增加,小麦、大豆减少。乙省区水稻的种植面积已经超过了小麦,其主 要原因是( )A.市场B. 土壤C.技术D.政策农业生

2、产受自然条件影响非常明显,该图为我国某种主要农作物不同省份的农时图,其 中时间为该农作物最迟的播种和收获时间,读图完成56题。5 .据图分析,与相近纬度相比,M省该农作物生长时间长短及影响因素正确的是()A.短、热量B.长、热量C.长、光照D.短、光照6 .在K省收获该农作物期内,N省最有可能遇到的气象灾害是()A.连续降水带来的洪涝B.台风肆虐C.寒潮频繁来袭D.受副高控制下的伏旱图I表示我国2019年三省(区)主要粮食作物产量结构,图表示中国三个区域的粮食 生产、消费、流通情况(箭头代表粮食流向,粗细表示流量大小,虚线、实线分别代表2019 年前和2019年后)。读图,回答78题。图I图7

3、 .下列关于甲、乙、丙三省(区)与主产区的组合,正确的是()A.甲、乙、丙8 .甲、乙、丙C.甲、乙、丙D.甲、乙、丙8 .下列有关中国粮食生产地区的表述,正确的是()A.主产区地商品率高,因自然条件优于其他两地B.制约主产区地粮食生产的主要因素是水资源不足C.主产区地流入多,是因人均耕地少,水热条件差D.箭头K以水运为主,主要是因为铁路、公路运力不足 读“我国北方某地区部分资料表”,回答910题。年份森林 覆盖 率()耕地面 积(k?)年降水 量(mm)气温 年较 差()河流含 沙量 (%)粮食平 均亩产 *(kg)19921933352038102052019104784504235135

4、9 .导致该地区20年来粮食平均亩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A.全球气候变暖,积温增加B. 土地退化,土壤肥力下降C.气候异常,出现水旱灾害D.生态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10 .下列有关该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A.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B.开发矿产,将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C.适当减少农业用地,做好水土保持工作D.治理风沙危害,发展绿洲农业我国粮食政策是“端自己碗,吃自己粮”。近年来我国粮食增产明显,2019年又增产1 236万吨,其中玉米主产区因降水增多等原因增长显著。读20192019年我国粮食产量与 进口量变化图。完成12题。.结合图表数据分析,正确的是()A.近年来

5、我国粮食产量波动增长B.我国粮食由净出口变为净进口C.我国粮食自给率日益提高D.粮食产量增长率低,进口量变化小12 .粮食增产贡献率大的产区应是()A.东北及内蒙古B.长三角省区C.青、藏、新、陇D.西南各省区二、综合题13 .读安徽省和河南省地图,结合相关材料,回答问题。甲乙材料一 安徽省是我国农业生产大省,2019年夏粮总产量达到260.3亿斤,比2019年 增产16.1亿斤,实现“九连增”。从自给不足到“中部粮仓”安徽粮食30年增产300 亿斤。材料二 河南是目前全国最大的肉类食品、速冻食品、方便面、饼干、调味品生产加工 基地,拥有“双汇” “思念” “三全”等众多知名品牌,其速冻食品更

6、占据了全国60%的 市场。随着食品加工技术的不断升级和产品更新,河南已从“中国粮仓”变成了 “国人厨 房”。(1)与河南相比,安徽粮食生产的优势条件主要有哪些?(2)分析河南省发展食品加工业的主要优势条件。(3)根据材料概括河南由农业大省转变为农业强省的措施。(4)安徽、河南两个农业主产省近年来受旱灾影响较大,试分析原因与对策。14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按照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9年我国将建成4亿亩高标准基本农田,2020年 力争全国建成8亿亩高标准基本农田,为国家粮食安全奠定坚实基础。材料二 我国商品粮基地分布图。材料三我国中长期粮食消费预测表。项目2019 年2020 年2

7、030 年人口(亿人)14.4215.4716.00粮食总消费量(亿千克)6 0566 8387 360人均粮食消费量(千克)420442460(1)与丙相比,甲商品粮基地发展农业的区位优势有哪些?(2)由材料三分析我国粮食消费的基本趋势,并分析出现这种趋势的原因。(3)目前我国粮食安全问题不容乐观,应采取什么措施保障粮食安全?答案1. C 2.A 第1题,由图可知,该作物主要分布在新疆和华北平原,可以判断是棉花, 甘蔗主要在我国南方,甜菜和大豆主要产于我国东北,故A、B、D三项错误。第2题,我 国新疆的棉花单产高于河南,主要是由于新疆的光照充足,有利于棉花生长。3. C 4.A 第3题,甲省

8、区甘蔗种植面积较大,应该为南方热带地区,乙省区有水稻 和甜菜种植,应该为东北地区,结合选择项可知。第4题,根据题目信息“受粮食品种效益 差别的影响,四大作物持续两年呈现两增两减格局”可知,市场影响价格,所以乙省区 种植面积变化原因是市场。5. B 6.D 根据图中的时间可知,N大概位于长江流域,月种植,越过冬季,第二 年夏季收割。所以是冬小麦。M位于我国青藏高原,海拔高,温度低,热量不足。所以农 作物生长周期长。根据图中时间可知,K省收获季节是7月中旬,此时N省(长江流域)受副 热带高压控制。形成伏旱现象。7. A 8.B 第7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地以生产小麦和玉米为主,地粮食输出的 多,输

9、入的少,因此甲对应的是。乙地以水稻种植业为主,商品率较低,因此对应的是。 丙地既有水稻种植业,又有大面积的商品谷物农业(玉米),因此对应的是。第8题,主产 区地商品率高,表明人少地多。地主要种植小麦和玉米,因此位于我国华北地区,制约 主产区地粮食生产主要的因素是水资源不足。主产区流入多,是因为人均耕地少,粮食 需求量大。但此地水热条件较好。箭头K应以铁路、公路为主,如果以水运为主,可能是 有京杭运河经过,且运量大,运费低。9. B 10.C 第9题,本题考查人类生产活动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意在考查学生获取 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根据表中数据可知,该地区河流含沙量大增,说明该地区水土流失严重, 导致土

10、壤肥力下降,粮食平均亩产量下降。第10题,该地区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是森林面 积减小,水土流失加剧,所以该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是适当减少农业用地,退耕还林, 做好水土保持工作;而开发矿产,将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不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11. B 12.A 第11题,从图中数据可知,近年来,我国粮食净进口量由负值转变成 正值,说明我国粮食由原来的净出口变成了现在的净进口,粮食自给率下降;由于粮食需求 量提高,使我国粮食进口量增长较快。第12题,从材料中可知:“其中玉米主产区因降水 增多等原因增长显著“。在我国玉米主产区主要位于东北平原,由此可知,粮食增产贡献率 大的产区应为东北及内蒙古。1

11、3 .解析:第题,河南位于淮河以北,安徽位于淮河以南,主要是气候和作物种类 的差异。第题,食品加工业是以农产品为加工对象的工业,河南是主要的小麦产区,原 料丰富;人口多,提供市场和劳动力;交通便利。第题,考查河南省农业的发展方向。 第题,两个省近年来受旱灾影响较大,原因一是全球气候异常;二是人为破坏生态,干 旱灾害加剧。应对措施要针对问题提出。答案:(1)纬度较低,水热条件好,农作物复种指数高;水稻播种面积大,单产较高。(2) 地处我国小麦主产区,原料充足;(京广、陇海)铁路干线连接南北、贯通东西,交通便利; 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市场广阔。(3)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产品加工转化增

12、值(延长产业链,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或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转变农业增长方式。(4)原因: 全球气候异常,导致季风区降水变率增大,降水较常年偏少,加之人为破坏生态,地表涵养 水源能力降低,干旱灾害加剧。对策:兴修水利;改善生态环境;科学调整种植业结构和产 业结构,合理布局;大力推广高效节水农业。14 .解析:第题,甲商品粮基地发展农业的区位优势可以从自然条件(降水丰富或水 热组合好;河网稠密,灌溉水源充足;土壤肥沃)和社会经济因素(经济发达,工业基础好; 交通便捷;接近市场)方面分析。第(2)题,根据表格可知,粮食消费既包括总消费量,也包 括人均消费量。人均消费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生活水平提高。第(3)题,粮食问题的解决应 立足国内,考虑耕地保护、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农业政策、科学技术等方面,同时,也可以 考虑部分进口。答案:(1)距海近,降水丰富(或水热组合好);河网稠密,灌溉水源充足;土壤肥沃;经 济发达,工业基础好;交通便捷;接近市场(2)趋势:粮食总消费量和人均消费量都上升 原 因:人口增加,粮食总消费量上升;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提高,人均消费量上升。(3)保护 耕地;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做好粮食储备工 作;拓宽粮食进口渠道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