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估算成为学生的习惯和需要 论文.docx

上传人:奥沙丽水 文档编号:427539 上传时间:2025-07-2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1.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让估算成为学生的习惯和需要 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让估算成为学生的习惯和需要 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让估算成为学生的习惯和需要 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让估算成为学生的习惯和需要 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让估算成为学生的习惯和需要 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让估算成为学生的习惯和需要摘要:估算是我们日常生活的需要,它是数学教学内容的一部分,更是学生应 该掌握的重要能力之一。我们要让它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需要和习惯。关键词:估算能力估算价值估算成为需要和习惯引言:我国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 “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 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并在每个学段都提 出明确的要求:第一学段要求小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 程。第二学段要求小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养成 估算习惯。至此,估算一词首次明确进入

2、我国数学课程,并成为数学课程标准中的 9个核心词汇之一。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估算并没有纳入为教学内容,只是在生活中被人们自觉 地运用。即使在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中,有些教师和学生对估算还存在着误区。在 教学中是为了教学估算而教学估算,学生也是为了估算而估算,学生大都本着这样 一个原则:只有题目明确要求估算才估算,而且有些同学常常是先精确计算,再进 行估算。这样就失去了估算的意义。所以,笔者认为:我们应该让估算成为学生的 习惯和需要。为此,本人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一、让学生感受估算的价值,觉得估算是自己的需要。1、让学生经历大数目估算过程,培养学生的数感如设计估算方案,让学生亲身经历估算的过程:

3、1)如果每人浪费1粒米,全 国每天就要浪费多少米?相当于多少?并写出心中的感受。(2)从你出生至今大概 用了父母多少钱?并写出自己的感受。(3) 一个家庭每天产生活垃圾多少,IOOO个 家庭,10年产生多少垃圾,并写出心中的感受。让学生在一步一步的估算中感悟大 数,培养数感。2、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能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简单的估算。如二年级数学教学内容学习长度单位。引导学生测量课桌,应选厘米作单位, 测量教室和操场应选米作单位培养学生的数量感,感受估算的价值。3、让学生在解题前估算,探究准确值的大致范围,感受估算的价值。在教学中,教师在学生解题前,要求学生估算,确定大致的范围。如:牛排每 千

4、克12.60元,小明买了 2千克,问一共要付多少元?我们可以先估算,牛排每千克 13元,2千克要26元;牛排每千克12元,2千克要24元。那么实际应付的款应在 24-26元之间。这样就避免了学生得出不合理的结果,让学生在估算中自觉地感受到估算的价 值。4、在精算与估算的对比中,感受估算的价值数学来源于生活,更广泛应用于生活,为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服务。如:学校 组织987名学生去公园游玩。公园的门票每张8元,带8000元钱够不够?有的学生 会精算:878=7896 (元)8000元,够了。也有的学生会用估算:987约为1000人, 即1000=8000 (元),够了。再如:小芳1分钟打49个字,

5、现在让她打一篇1525 个字的文章,她30分钟内能打完吗?我们只要估算就能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对比发现,说说哪种方法更容易,你更喜欢哪种方法?这样在精算与 估算的对比中,让学生感受估算的价值,明白生活中有些问题不需要精算就能解决, 而且估算比精算更简便有效。从而让学生爱上估算,估算成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需 要。二、把估算作为学生计算和解决问题的常规要求。1、教学新知识(有关计算方面的)时,让学生先估算,再精算。如:在教学两位数除法时,计算481212=?,学生在计算时容易漏掉商中间0, 如果先进行估算一下,480012=400,所以4812除以12的商肯定是400多,这样既 避免了计算的错误,又培

6、养了学生在计算前自觉进行估算的意识。2、日常数学练习中,要求学生先估算或计算后用估算方法检验结果。估算既可以在精算前进行,也可以在精算后进行。如果我们学生在计算前没有 进行估算,预测计算的结果,那么可以让学生用估算来进行验算,判断结果的准确 性。估算验算具有它独特的简便性。学生在不断地运用中会不自觉爱上它,逐渐成 为学生的需要和习惯。3、在生活中,要求学生根据实际问题合理运用估算。估算习惯的养成并非一蹴而就,不仅依赖教材中编排的估算内容,还需要教师 长时间、有计划、有步骤地渗透和训练。同时,教师还要把抽象的数据符号经过比 较、分析、综合、归纳,不断内化,让学生形成一种认知能力,将学到的估算知识

7、 和能力运用于日常生活。如学了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后,让学生估计教室和学校操 场的长、宽和面积,估算自家一月的开销三、教给学生灵活多样的估算方法,让学生爱上估算,内化为自身的需要。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教给一些基本的估算方法,让他们在实 际运用过程中感悟内化,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估算的方法灵活多样,我们可以根 据实际问题教给学生。1 .凑整估算这个方法在日常生活中是运用最广泛的,也是数学学习中最基本的估算方法。 即把加数、被减数、减数、因数、被除数、除数看成比较接近的整数或整十数整百 数整千数等等再计算。如估算71X19,可以取近似数70x20,即71xl970x20=1400.2

8、根据位数估算。计算多位数乘、除法时,积的位数等于两因数位数之和或比这个和少1,商的位 数等于被除数的位数减去除数的位数所得的差或比这个差多Io如学生估算 812423 了,被除数的最高位8比除数4大,可以商2,说明商的最高位在百位上, 应该是一个三位数且首位是2,于是可判断23”这个两位数是错误的。又如63x29的 积,肯定是四位数,学生如果对错了位或算错成三位数就错了。3 .根据尾数估算如201+232-365=67,只需算一下个位:1+2=3, 13-5=8,就可以知道得数是67 是错误的。又如59x64=3621,只需算一下:94=36,得数个位一定是6, 3621这个 得数是错误的。

9、4 .根据经验估算如三(1)班有男生25人,平均身高138厘米;女生有23人,平均身高134厘 米,全班平均身高是多少厘米?根据经验可知,全班平均身高应在134厘米至138 厘米之间如果有学生算出其他的答案,说明一定是错误的。5 .根据规律估算即根据数学中的有关规律进行估算。如计算整数、小数或分数乘法时,可根据 一个因数(0除外)小于1,积小于另一个因数;一个因数大于1,积大于另一个因 数进行估算;除法时除数大于1,商小于被除数;除数小于1,商大于被除数等规律 进行估算。四、加强估算的应用意识,让学生“善估算提高估算能力的关键是加强学生对估算的应用意识。引导学生课内、课外都能 自觉运用估算方法

10、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而实际教学中老师往往加强了估算方法的 指导,忽略了估算应用意识的培养。今天学估算,大家都用估算解决所有问题,明 天学精算,就把估算扔一边。学生为完成老师的任务而估算,完全忽视了估算的应 用价值,表现出了教学的“为了学而学”。因此教师要不断地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将估算教学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要增强学生的估算意识,老师首先要增 强估算意识。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为了培养严谨的作风,处处要求 学生按部就班,不知不觉中淡化了估算应用意识。其次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 实际,创设现实的生活情景,开展富有生活气息的实践活动,变估算“可有可无”到 ,无处不在,增强他们自觉运用估算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意识。估算是我们日常生活的需要,它是数学教学内容的一部分,更是学生应该掌握 的重要能力之一。估算能力的培养也不是一蹴而就能成的,需要一个长期训练累积 的过程。教师要把估算训练经常化,估算应用习惯化、估算策略合理化。我们要让它成 为学生学习、生活的需要和习惯。参考文献:1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On年版)2沈海燕,对小学生估算能力培养的思考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 > 管理论文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