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一3.7《铸剑》教案设计.doc

上传人:螺丝刀 文档编号:4321926 上传时间:2019-11-0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一3.7《铸剑》教案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精品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一3.7《铸剑》教案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精品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一3.7《铸剑》教案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精品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一3.7《铸剑》教案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精品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一3.7《铸剑》教案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精品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一3.7《铸剑》教案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一3.7《铸剑》教案设计.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最新资料最新资料最新资料最新资料最新资料【课堂新坐标】高中语文 3.7 铸剑教案 语文版必修1【教学设想】一、教学目标1理解人物在故事情节发展中展示出的性格。2学习作者独特的描写人物的方法。 3体会本文的艺术特色及作品的深刻含意。 二、教学重点1梳理情节。2理解眉间尺在故事情节发展过程中性格的变化以及黑色人的性格特征。3比较眉间尺和黑色人的性格。 三、教学难点眉间尺性格的转变。对黑色人身上“复仇”精神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预习1阅读搜神记三王冢故事,比较铸剑和三王冢的异同。2了解故事新编的写作方法。3梳理铸剑的小说情节,明确文章的结构安排。二、课堂教学(一)检查预习 1阅读搜神记三王冢故事

2、,比较铸剑和“三王冢”的异同。 【答案预设】铸剑要比“三王冢”的故事内容丰富,改编和添加了很多内容,例如: (1)将“赤鼻”改成了“眉间尺”,并丰富了他的人物性格。在鲁迅的笔下,他是一个刚满16 岁的优柔寡断的少年,经过母亲的教育刚强起来并终于完成报仇大业,其性格有一个发展变化及升华的过程。(2)将“客”改成了“黑色人”“宴之敖者”,并把他塑造成舍己为人、行侠仗义的古代侠士的形象。(3)将“楚王”改成了“王”,具有更大的普遍性和适应性,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了“王”暴戾、荒淫的性格。(4)增添了干瘪脸少年、众多妃子、王后、太监、老臣、武士、侏儒、围观群众等次要人物,使故事的内容更丰富,主题也更有意义

3、。(5)作者用近于荒诞的手法设计了一些具体生动的情节,例如,眉间尺父亲铸剑的过程,尤其是铸成之时的神奇景象;还有三头在鼎中啃咬一节更加惊心动魄,使这个故事更生动,人物更活灵活现。(6)为宴之敖者设计了四段“哈哈爱兮歌”,更加增强了小说的艺术感染力。 (7)增加结尾分辨头颅和王出殡的情节,更增强了小说的讽刺效果。 2教师讲解故事新编的写作方法。这种文章多数是在 “博考文献”的基础上,“取一点因由,随意点染”。即作品中的重要人物和重要事件都有文献可考,但又不受文献束缚,在把握古人古事精神的基础上,进行艺术想象和虚构。3铸剑的结构。 【板书】铸剑的结构 开端:戏鼠明仇,铸剑丢头。发展:寻仇遇阻,复仇

4、献头。高潮、结局:智取王命,鼎中啮头。尾声:三首俱葬,臣民祭头。(二)导入新课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鲁迅创作的小说铸剑。在这篇小说中,鲁迅沿用了中国古代有关眉间尺的故事框架,赋予了它鲜明的时代和个性特征,使之成为鲁迅短篇小说中的杰作。本文最初发表于1927年4月25日、5月10日莽原半月刊,原题为“眉间尺”。后收入小说集故事新编时改题为“铸剑”。(三)研习文本1人物形象分析(1) 眉间尺形象分析思考:请从文中找出刻画眉间尺性格的内容,并说说眉间尺有什么性格。【答案预设】他优柔寡断、怯懦脆弱。(从他“与老鼠的戏斗”可以看出。)他有强烈的复仇思想。(当他听到“母亲的埋怨”和“父亲被杀”事实后

5、,他“毛骨悚然”“全身烧着猛火”“毛发闪火星,拳捏得格格响”。这是他性格的第一次重大转变决定复仇。)他涉世不深、经验不足、能力有限。(杀王行为莽撞;干瘪脸纠缠,手足无措。)他成长迅速,抉择果敢。(他正确地选择黑色人帮他复仇,毅然交出自己的头和剑。这是他性格的第二次转变,表明他已经趋于成熟。)【板书】眉间尺形象分析:优柔寡断、怯懦脆弱。有强烈的复仇思想。涉世不深、经验不足、能力有限。成长迅速,抉择果敢。(2)黑色人(宴之敖者)形象分析思考:请从文中找出刻画黑色人的内容,并说说表现了他的什么性格。【答案预设】纯粹“复仇”,不图“回报”,体现出一种“原侠精神”。 (从“我一向认识你的父亲,也如一向认

6、识你一样。但我要报仇,却并不为此。聪明的孩子,告诉你罢。你还不知道么,我怎么地善于报仇。你的就是我的;他也就是我。我的魂灵上是有这么多的,人我所加的伤,我已经憎恶了我自己!”等描写看出他的出发点就是纯粹的“复仇”,而不是什么私心。)富有斗争经验。(从以下内容可以看出:阻止眉间尺莽撞刺王;携眉间尺的头和剑进入王宫;要王近观眉间尺的头在鼎中游动,伺机杀王。)与敌斗争坚决、彻底。(从黑色人“杀王自刎直奔咬王王死沉底”之行为看出。)【板书】黑色人(宴之敖者)的形象分析纯粹复仇,不图回报的“原侠精神”。富有斗争经验。与敌斗争坚决、彻底。(3)眉间尺与黑色人的性格比较【答案预设】二人最主要的是内在精神方面

7、的相似。 眉间尺与王有杀父之仇,但他作为一个涉世不深的幼稚青年,不知世道的险恶和敌人的残忍,性格怯懦脆弱。几度“可怜”为害甚多的落水老鼠。报仇之前紧张得睡不着觉,一有动静便“出了一身汗”。但他在复仇的道路上逐渐成熟起来,最终也成为了一个坚定的复仇者。黑色人与眉间尺并无私交,素无来往,但却有一个共同的大敌“王”。他富有斗争经验,他对敌人毫无幻想,具有坚定的信念和冷静的头脑,最重要的是他的复仇是那么彻底,他的复仇精神是那么强烈。(4)“看客”在文中的作用。眉间尺在进城准备刺杀大王的时候,与一个少年发生争执,这个少年及周围的人是一些什么样的人?【答案预设】这些人是一些无聊的看客、闲人,愿意欣赏别人的

8、难处与尴尬,以此排遣自己内心的空虚与无聊。(从“干瘪脸的少年还扭住了眉间尺的衣领,不肯放手,说被他压坏了贵重的丹田,必须保险,倘若不到八十岁便死掉了,就得抵命。闲人们又即刻围上来,呆看着,但谁也不开口;后来有人从旁笑骂了几句,却全是附和干瘪脸少年的。眉间尺遇到了这样的敌人,真是怒不得,笑不得,只觉得无聊,却又脱身不得。这样地经过了煮熟一锅小米的时光,眉间尺早已焦躁得浑身发火,看的人却仍不见减,还是津津有味似的”等描写可以看出。)在国王落葬的日子,城里的人民,都奔来瞻仰国王的“大出丧”,“百姓都跪下去,祭桌便一列一列地在人丛中出现。几个义民很忠愤,咽着泪,怕那两个大逆不道的逆贼的魂灵,此时也和王

9、一同享受祭礼”。他们与为“复仇”而献身的眉间尺和黑色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与强烈的反差。作者在这时写出这样一些人,有什么用意?【答案预设】通过描绘这样一些人表现出一种冷酷的社会现实:正是这些深受重压而至死不悟的闲人,不仅残害自己还束缚别人,使眉间尺一个只有十六岁就要去完成复仇大业的少年,感到孤独,无所用其力。本文的主题是十分冷峻与严肃的,但在文中却出现了这样一些滑稽的人和事,他们的出现与本文的主题是否矛盾?【答案预设】不矛盾。作者借此来表现作品的一个主题,那就是改造“国民性”的必要与艰巨。2分析文章主题思考:课文的“相关链接”(5960页)一、二,是著名文学评论家袁良骏、严家炎关于课文主题的针锋相

10、对的评论,链接的目的是启发同学们对作品进行多角度的思考和解读,培养发散思维的习惯和能力。请问:你同意哪一种?为什么?如果这两种你都不认同,请谈谈你的看法。【答案预设】(1)链接一:从铸剑的写作背景角度立论。铸剑表达了作者强烈的“复仇”精神。(2)链接二:从铸剑中黑色人的行为表现角度立论。铸剑是一篇武侠小说,体现出一种“原侠精神”。(3)从本文是神话或传说立论。表现了人民反抗专制暴君的斗争精神。同学们可各抒己见,因角度不同,结论可能不同,要求能自圆其说即可。【板书】文章的主题(1)表现出强烈的“复仇”精神(2)表现出一种“原侠精神”(3)表现出人民反抗专制暴君的斗争精神3分析描写人物的方法【答案

11、预设】(1)简洁的外貌描写例如:“前面的人圈子动摇了,挤进一个黑色的人来,黑须黑眼睛,瘦得如铁。他并不言语,只向眉间尺冷冷地一笑,一面举手轻轻地一拨干瘪脸少年的下巴,并且看定了他的脸。”这个句子写出了黑色人的特点,强调了他的“瘦”,给人一种坚毅、冷酷、严峻的印象。(2)精练的语言描写例如:“你不要悲哀。这是无法逃避的。眼泪决不能洗掉运命。我可是早已有准备在这里了!”眉间尺的父亲带着凛然与坚定在向自己的妻子冷静地交代后事,“眼泪决不能洗掉运命”一句,写出了人物的性格。(3)细腻的心理描写例如:“他看见他的母亲坐在灰白色的月影中,仿佛身体都在颤动;低微的声音里,含着无限的悲哀,使他冷得毛骨悚然,而

12、一转眼间,又觉得热血在全身中忽然腾沸。”写出了眉间尺面对母亲时的复杂心态,既有内心的愧疚,又有为父报仇的激动。(4)生动的细节描写例如:“一个最有谋略的老臣独又上前,伸手向鼎边一摸,然而浑身一抖,立刻缩了回来,伸出两个指头,放在口边吹个不住。”活化出老大臣的丑态,具有强烈的讽刺效果。(5)漫画式的笔法例如:“这时满城都议论着国王的游山,仪仗,威严,自己得见国王的荣耀,以及俯伏得有怎么低,应该采作国民的模范等等,很像蜜蜂的排衙。”(6)神话传说式的笔法例如:昨天还是优柔寡断的,今天怎么会变得这样果断,听了一个陌生人的话,就一点怀疑都没有,一下子就信任了他,就干净利落地把报仇的任务交给了他,特别是

13、把宝剑和自己的头交给了他。再如:砍了自己的头,应该流血啊,应该有血腥的描写,一点都没有。(7)杂文式的笔法例如:“干瘪脸的少年还扭住了眉间尺的衣领,不肯放手,说被他压坏了贵重的丹田,必须保险,倘若不到八十岁便死掉了,就得抵命。闲人们又即刻围上来,呆看着,但谁也不开口。”【板书】简洁的外貌描写精练的语言描写细腻的心理描写生动的细节描写漫画式的笔法神话传说式的笔法杂文式的笔法【期刊拔萃】铸剑人物形象分析玄情一、铸剑的写作背景铸剑这篇小说是鲁迅写于1926年,当时国内一片黑暗,那些假革命的反革命者,他们假借革命的名义,杀害无辜而天真的革命者。作者目睹辛亥革命实际上的失败和秋瑾的被杀、袁世凯的屠杀“革

14、命党人”“五卅惨案”“女师大事件”直至“三一八惨案”,以段祺瑞为首的北洋军阀血腥屠杀手无寸铁的请愿学生,这一幕幕的惨案压得鲁迅喘不过气来,激发了他反抗、复仇的怒火。于是他想用文学“振奋起人们的反抗力”,铸剑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写成的,表达了作者强烈的“复仇”精神。本文最初发表于1927年4月25日、5月10日莽原半月刊,原题为“眉间尺”。后收入小说集故事新编时改题为“铸剑”。在这篇小说中,鲁迅沿用了中国古代有关眉间尺的故事框架,赋予了它鲜明的时代和个性特征,使之成为鲁迅短篇小说中的杰作。二、眉间尺的人物形象(一)矛盾的内心。小说最初写到,眉间尺的母亲认为眉间尺不能为他的父亲报仇,缘于眉间尺的母亲

15、认为眉间尺的性情还是那样,不冷不热地,一点也不变。这一点,可以从以下几点来分析,在眉间尺的性情中,既有疾恶如仇的一面,又有软弱优柔的一面。作者在描写他与老鼠的那段中,把他矛盾的性情描写的淋漓尽致,作者写他憎恶老鼠,所以当听到老鼠落水的声音时,他心里非常高兴,而且抱着一种赏玩的态度在看落入水瓮中的老鼠,可是当他看到水中的老鼠快要被淹死的时候,却又忽然觉得老鼠可怜,于是伸出芦柴去救老鼠,但当他看见老鼠的全身,非常丑陋,又觉得老鼠是可恨可憎的,于是又用芦柴棍将老鼠压下去。可是当那老鼠在水上漂浮着,不能动弹的时候,眉间尺又觉得很可怜,随即折断芦柴将老鼠夹上了岸。当老鼠缓了过来,翻身准备逃走时,他却不觉

16、间提起了脚,将老鼠踩死了。眉间尺在对待老鼠的事情上表现出一系列心理的变化,这些变化可以看出他内心充满了矛盾,而且他还只是一个刚刚十六岁的少年,正因为如此,他的母亲才会感到忧虑,认为眉间尺不能帮父亲报仇。(二)坚定复仇信念。作者开始描写眉间尺矛盾的心理,使他的母亲觉得失望,但是随着情节的发展,眉间尺的性情也发生了大的转折,那么,是什么让他的性情产生了如此大的改变呢?通过作者对眉间尺的一系列心理活动的描写,可以看出,促使他产生如此变化的,有母亲对他优柔性情的失望,也有父亲被大王杀害的悲壮。母亲的失望使他内心受到煎熬,感到非常的恐惧,这是眉间尺为不能替母亲分忧而产生的自责。父亲被大王杀害时的凛然与慷

17、慨,更使眉间尺被深深地打动了,他觉得自己就像被烈火炽烤着一样,他的愤怒,使得他紧握的双手都发出格格的响声。这时的眉间尺,“复仇”二字已经在他的心中扎下了根。熊熊的怒火与仇恨之火燃烧着他的理智,这是眉间尺性格的一次重大转变。但是此时的眉间尺,仍然不足以担当为父亲复仇的重任,作者在这里描写的眉间尺,他觉得自己已经改变了优柔的性情;他决心让自己平静的休息一次,然后清晨醒来,带着仇恨,像以往一样,一心一意的去寻找自己的仇敌。但是他总是醒着,睡不着,翻来覆去的不安稳,总想要坐起来。作者借这段描写暗示:眉间尺虽然性情上有了改变,但仍有许多东西需要他去学习。以他现在的能力与实力,想要刺杀大王,是不可能的。(

18、三)将复仇重任交给黑色人。从后面的情节来看,当眉间尺在城里准备刺杀大王的时候,他虽然勇气十足,但显得有些莽撞,特别是当他与那些围观的闲人发生冲突的时候,眉间尺显得缺少与“看客”打交道的经验,有些手足无措。所以说,在为父亲报仇的道路上,眉间尺还显得过于稚嫩,缺少处理好各种关系的经验,缺乏冷静与智慧。但无论如何,眉间尺为父报仇的信念却越来越坚定。小说最后描写眉间尺相信了黑色人的话而自刎,并把复仇的重任交给了黑色人物,眉间尺与黑色人的对话,是眉间尺性情的又一次重大转变。他在对话中接受了黑色人的“复仇”理论,那就是坚决、彻底地“复仇”,是要对一切罪恶进行审判,而这样的复仇是不需要任何名义与借口的。所以

19、眉间尺相信了黑色人的话,然后自刎,而把复仇任务交给黑色人来完成。三、黑色人的形象在这里,又引申到另一个人物形象,那就是黑色人,那么,黑色人为什么要帮助眉间尺出谋划策,刺杀大王呢?表面上看黑色人为眉间尺出谋划策,是因为黑色人说认识眉间尺的父亲,就像认识眉间尺是一样的性质。但正如黑色人自己所说:“我要报仇,却并不为此。聪明的聪明的孩子,告诉你罢。你还不知道么,我怎么地善于报仇。你的就是我的;他也就是我。我的魂灵上是有这么多的,人我所加的伤,我已经憎恶了我自己!”他的出发点就是纯粹的“复仇”,而不是什么私心。后来,黑色人找眉间尺要他的头和剑,也表现出了他的精明与心思缜密,奉上眉间尺的头和剑,是为了让

20、大王相信他,放松对他的警惕,好让他借此找到机会,对大王下手。只有将一切都部署好,才能获得最终的成功,哪怕是需要牺牲。那么,黑色人在刺死大王之后,为什么也要自刎?黑色人的自刎并不是一种绝望的表现,而是为了更坚决、彻底地战斗。他对暴虐的大王做了毫不留情的殊死战斗,“他的头一入水,即刻直奔王头,一口咬住了王的鼻子,几乎要咬下来”,不但“不放”“还用全力上下一撕,撕得王头再也合不上嘴”,“离开王头,沿鼎壁游了一匝,看他可是装死还是真死。待到知道了王头确已断气”,才“微微一笑,随即合上眼睛,仰面向天,沉到水底里去了”。强烈的仇恨与战斗的决心,让黑色人物选择了以死亡来激起所有人的斗志,去反抗,去复仇。四、

21、眉间尺和黑色人性格上的差异眉间尺与黑色人之间的性格有很大的差异。眉间尺与王有杀父之仇,但他作为一个涉世不深的幼稚青年,不知世道的险恶和敌人的残忍,性格怯懦脆弱。几度“可怜”为害甚多的落水老鼠,报仇之前紧张地睡不着觉,一有动静便“出了一身汗”。但他经过了一番磨炼,最终也成为了一个坚定的复仇者。黑色人与眉间尺并无私交,素无来往,但却有一个共同的大敌“王”。他富有斗争经验,了解告密者和仇人的动向;他对敌人毫无幻想,他说:“仗义,同情,那些东西,先前曾经干净过,现在却都成了放鬼债的资本。我的心里全没有你所谓的那些。我只不过要给你报仇!”他绝望于专制统治下的黑暗世界,默默地但却坚定地向“王”复仇;他出发

22、时便胸有成竹,有与敌人同归于尽的决心;他善于斗争,一入鼎便给了“王”致命一击。可以说,眉间尺是一个现实中复仇者的形象,他有自身的性格弱点,但在复仇的道路上他逐渐成熟起来。黑色人则是作者塑造的一个理想化人物。他始终具有坚定的信念和冷静的头脑,最重要的是他的复仇是那么彻底,他的复仇精神是那么强烈。鲁迅所描绘的这样的人物形象在其他作品中并不少见。正是这些闲人,使“他走进无物之阵,所遇见的却是对他一式的点头。他知道这就是敌人的武器,是杀人不见血的武器,许多的战士都在此灭亡,中了炮弹一样,使猛士无所用其力”。那正是这些愚昧麻木的国民,深受重压而至死不悟。不仅残害自己还束缚别人;正是这些麻木的灵魂使眉间尺

23、掉进了“无物之阵”而无所用其力。文中写道,七天之后,是落葬的日期,全城很热闹,城里的人民,都奔来瞻仰国王的“大出丧”,“百姓都跪下去,祭桌便一列一列地在人丛中出现。几个义民很忠愤,咽着泪,怕那两个大逆不道的逆贼的魂灵,此时也和王一同享受祭礼,然而也无法可施”。这就是鲁迅曾在“幻灯片”中见到过的民众,是作者深爱着但又憎恶的“路人”。他们与为“复仇”而献身的眉间尺和黑色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与强烈的反差。作者借此来表现自己作品中多次出现的一个主题,那就是改造“国民性”的问题,在这里,我们又一次看到改造国民性的必要与艰巨。(选自北方文学,2011年11期)多重主题话铸剑李楠楠成长主题文章一开篇,就写了眉

24、间尺和老鼠的故事。他时而觉得老鼠可恶,要杀了它,时而觉得老鼠可怜,要放了它。老鼠死后,“他又觉得很可怜,仿佛自己做了大恶似的,非常难受。”足见那份善良优柔。如此善良的少年却有着惊天的血海深仇,仇人又是凶恶残暴、掌握着至高权力的王。用贾谊过秦论中的话,可以说是“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定矣”。而少年下定了决心,要改变优柔的性情,去挑战那残暴的国王。行文至此,有几分武侠小说的味道。第二部分前一半,文章的节奏慢了下来。眉间尺陷入了一群无聊人的纠缠,善良而又毫无社会经验的他无法脱身,“早已焦躁得浑身发火”。这时,黑色人上场了,他面容黑瘦,气质冷峻,只冷冷一笑,轻轻一拨,便替眉间尺解了围。奇怪的是,他说要替眉间

25、尺报仇,却要眉间尺交出自己的宝剑和头。相信任何一个樊於期之外的读者把自己带入文中,都会做出拔腿逃跑,远离这个诡异人物的决定。可是,这个连老鼠都不忍心杀的少年,却在一瞬间成熟到惊人的程度。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了黑色人。可以说,眉间尺的成长经历了两次飞跃。第一次是听母亲讲杀父之仇后,决心改变性情,勇敢复仇。第二次是偶遇黑色人后,迅速的相信了这个奇怪的陌生人,以自杀这种最极端最惨烈的方式,将自己的传家宝,自己的性命,自己的仇恨,还有最大的信任,完全交给了他。如果说开篇时这个少年还有着和同龄人一样的善良软弱,离场时的他已经成长为让我们仰视的侠义之士了。复仇主题眉间尺一家和黑色人共同构成了复仇者的谱系,他们

26、都有着冷峻的面容、骇人的声音、决绝的性格、刻骨的仇恨。复仇者就是他们的姓名。眉间尺的父亲说:“眼泪决不能洗掉运命”,眉间尺的母亲“在暗自的月影里,两眼发出闪闪的光芒”。黑暗中,他们那磷火般闪亮的目光恰如那瞬间便吃了眉间尺的饿狼。眉间尺如樊於期遇荆轲般的自杀,以性命和仇恨相托。黑色人也如荆轲般一去不返。不同的是,他完成了使命。他们宁可砍下自己的头颅也要复仇。这是怎样痛彻心底的仇恨啊!为了复仇,两个人完成了远古人民“与汝偕亡”的誓言。而且这一复仇不是死而后已,而是“死而不已”,连头颅都要继续战斗。鲁迅说:“会稽乃报仇雪耻之地,非忍辱含垢之乡”,从这篇文章或可看出一丝此种决绝的战斗精神。反专制主题让

27、复仇者们如此痛恨的王,又是个怎样的人物呢?眉间尺的父亲为他铸出了绝世好剑,他却要将其杀害,可见其凶残。而“画衣的胖子”“花白胡子”“小脑袋”这种漫画式的肖像描写,足以表明嘲讽的态度。王的荒淫凶残,使复仇超越了狭隘的私人恩怨的范畴,具有了反抗暴政的正义性和合理性,也使这篇披着武侠故事外衣的文章具有了鲁迅作品的一贯的反封建专制的可贵品格。国民性主题除了复仇者和暴君这两组对立的人物形象,文中还有两组群相。一组是王身边的王后、大臣、宦官等人。他们虽然地位不同,但在与王的关系上有着本质的共性。那就是一方面依附、巴结王,竭力讨好王,以求取和维持富贵的生活;另一方面,又畏惧和仇恨王,因为王是那么凶残和喜怒无

28、常,正所谓“伴君如伴虎”。且看王头将被咬死时的这段描写:“骇得凝结着的神色也应声活动起来,似乎感到暗无天日的悲哀,皮肤上都一粒一粒地起粟;然而又夹着秘密的欢喜,瞪了眼,像是等候着什么似的。”第一次读懂这段文字时,我不禁惊骇,继而便是赞叹鲁迅对人性的深刻剖析。另一则是体现了国民劣根性的“庸众”,他们正是鲁迅作品中最常见的一类形象。王出行时,他们拥挤着围观;有人争吵时,他们立刻围上来呆看着,不问是非的笑骂、附和。对残忍的王,他们只知服从,只会仰慕,从不思考自己的命运。眉间尺和黑色人舍弃性命为民除害,他们却为王的死去悲痛,视英雄为大逆不道的反贼。看到他们,我不禁想到药中愚昧的华老栓和茶客们。而眉间尺和黑色人不正是夏瑜那样的革命先驱吗?(选自青年科学,2010年3月)最新精品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