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印发兰州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2014-2017年)的通 知兰教师2014365号各县区教育局、兰州新区教育科技文化局,市属各学校、各事业单位中小学、各市管民办学校:为了提升我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学科教学能力和专业自主发展能力,根据省教育厅关于组织实施甘肃省2014年“国培计划”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试点工作的通知(甘教师函201449号)的精神,我局制定了2014-2017年兰州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兰州市教育局 2014年11月24日兰州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实
2、施方案(2014-2017年)一、指导思想以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精神、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和教育厅关于组织实施甘肃省2014年“国培计划”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试点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及相关标准要求为指导,以提升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学科教学能力和专业自主发展能力为目标,全面提升我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促进教师转变教育教学方式,推动广大教师在课堂教学和日常工作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二、目标和任务1.总体目标。 20142017年,依据省教
3、育厅的总体部署,按年度分级、分类、分层、分岗实施我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以下简称“能力提升工程”)全员培训,全面提升中小学教师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实现专业发展的能力,完成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测评和认证等任务。至2017年底,完成不低于50学时、30学分的新一轮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全员培训。2.年度任务。20142015年,完成能力提升工程各项准备工作,明确实施思路,建立各级管理机构,打造管理团队。完成城关区、西固区、安宁区、兰州新区及市属学校1.55万名教师培训任务。20152016年,总结经验,完善管理机制,建设骨干教师队伍。完成其他县区及民
4、办学校、事业单位中小学的1.8万名教师培训任务。20162017年,总结提升,形成经验,全面推进能力提升工程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查漏补缺,实现全市所有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的全员培训。(各县区、学校各年度培训任务分配表见附件1)三、培训对象和内容1.培训对象:全市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教学人员、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均要参加“能力提升工程”的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2.培训内容及标准:按照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课程标准(试行)和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指南,由省教育厅确定培训机构进行培训和考核。3.培训效果评估:“能力提升工程”测评工作
5、由省教育厅统一领导。教师完成培训学习任务、并获得培训结业证书者,计30学分。成绩不合格者,不认定学分。学习完成后可到培训机构的学习和管理平台查看成绩。结业证书全省统一式样、统一印制、统一编号,由省工程办统一管理。四、管理和责任1.市教育局成立“能力提升工程”领导小组,负责全市“能力提升工程”的宏观指导,制定政策措施,搭建管理和组织实施体系,协调解决实施过程中的问题。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下:组 长:南战军 兰州市教育局副局长副组长:梁 琪 兰州市电教中心主任金光耀 师资管理处处长成 员:张笑春 基教一处处长沈 磊 基教二处处长魏小健 职教处处长彭 玲 成教处处长2.“能力提升工程”领导小组下设办公
6、室,由兰州市电教中心承担,负责“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推进的规划及方案,统一安排、组织、管理、指导、协调我市“能力提升工程”教师培训和测评的具体实施,配备专门管理人员,制定我市管理制度,组织培训我市管理者、骨干培训者、教研员和中小学校长(园长)等开展相关专题培训,督查我市教师培训和测评过程,向省工程办和市教育局报送项目备案材料,协调处理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有关问题等。办公室组成人员如下:主 任:张亚华 市电教中心副主任副主任:魏友松 市电教中心培训部部长成 员:黄 涛 市电教中心教研部部长刘 刚 市电教中心技术部副部长朱文浩 市电教中心资源部副部长刘 中 市电教中心培训部教师3.成立“能力提升工程”专
7、家组,主要负责组织优质培训资源;优化培训模式;指导培训过程;促进培训成果;评估培训效果等。专家组组成人员如下:组 长:魏友松 市电教中心培训部部长成 员:刘 中 市电教中心教师李保国 兰州四十六中教师 王晓燕 兰州五十二中教师 李 军 兰州理工中专教师 张 敏 市电教中心教师5.各县区教育行政部门要成立相应机构,负责组织和推进本辖区的“能力提升工程”工作,保证工程的有效实施。6.各级各类中小学校(幼儿园)是实施“能力提升工程”的主体,要组建领导小组和考核小组,负责组织本校参训教师开展网络研修、校本研修和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督促参训教师通过培训测评,实施课堂教学实践测评并上报测评数据。五、推进和实
8、施1.组织全体教师积极参加混合式培训,开展“网络研修+校本研修+课堂教学实践”式的整合培训,实现个人自学、网络研修与课堂教学实践相结合的混合式培训模式,建立以校为本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常态化培训机制,促进教师边学习、边实践、边应用、边提升。2.由培训机构负责组织实施网络研修(即线上课程学习和研修活动)。参训教师要依据诊断测评结果和自身需求,明确研修主题,选择课程模块,以任务驱动为主线,必修与选修相结合,着眼于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需要的理论与技术方面的问题,开展线上课程学习。3.由县区管理机构、培训机构与学校共同组织实施基于网络的校本研修,建立“个人空间-教师工作坊-研修社区”一体化网络研修体系。
9、设计系列校本研修活动,组织教师有效应用信息技术理论与技术手段开展教学实践,完成线下实践任务。4.由县区教育行政部门依托培训机构,由学区、学校负责组织实施课堂教学实践活动。通过组建覆盖各学科、各学段的一线学科骨干教师为主体、信息技术理论与技术专家为支撑的培训专家团队,结合学科案例教学,强化情境体验,帮助教师更新教学设计理念,掌握信息技术应用手段,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六、测评与应用1.组织开展测评工作。以培训机构为测评的实施主体,以县区为测评的基本单位。培训机构负责、县、区测评实施的推行机制,开展诊断测评和培训测评。2.课堂教学实践评价由各学区、学校负责组织实施本辖区和本校教师的测评工作。通过组
10、建覆盖各学科、各学段的一线学科骨干教师为主体的测评团队,结合学科案例教学和本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实际情况,完成测评工作。3.以应用评比活动为载体,开展优质课和示范课评选,教学课件制作、微课程、电子白板应用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技能比赛和优质课案例资源征集活动;表彰、奖励应用的先进地区、学校和教师,总结经验,积极推广能力提升工程培训、研修和实践中涌现的典型案例和先进经验。4.将能力提升工程培训纳入教师继续教育学分管理。5.教师参加培训并取得结业证书作为教师年度绩效考核、评优晋级、职务评聘、骨干教师培养、名优教师申报和教师资格定期注册的必备条件之一。6.将教师参加培训和教师完成培训任务纳入对学校的督
11、导评估内容。七、保障措施1.统一认识,加强领导。各县区、学校要充分认识实施“能力提升工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统一思想,加强领导,将“提升工程”纳入中小学教师培训规划中,研究制定本地、本校具体实施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能力提升工程”工作的开展。2.加强培训管理,提高质量和效益。各县区教育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进一步理顺教师培训管理体制,对教师培训进行规范管理,要以“二标准一指南”为依据,严把质量关。3.建立经费保障机制。教师专业发展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各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局要将教师“能力提升工程”的实施纳入当地新一轮教师培训和继续教育整体规划。4.各市属学校、事业办学单位中小学和民
12、办学校由市“能力提升工程”办公室统一组织。八、经费保障“能力提升工程”培训经费由省级统筹安排,纳入“国培计划”经费管理。教师培训不收取任何费用。九、工作要求(一)各县区教育局于12月20日前将领导、管理、专家三支团队信息汇总表(模板见附件2)报送至市“能力提升工程”办公室:1.各县区教育局分管领导组建“能力提升工程”领导团队;2.选派1-2名管理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教师培训工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本地“能力提升工程”主要负责人,组建管理团队;3.遴选培训经验丰富、信息技术素养较高的专家以及贴近一线教学实际的教研员、学科骨干优秀教师,组建专兼职结合的“提升工程”专家队伍。(二)各县区教育局、市属学校
13、将本地(校)“能力提升工程”的管理员、助学辅导教师和参训学员信息进行汇总、审核(模板见附件3),并于12月20日前报送至市“能力提升工程”办公室:1.遴选具有教师培训管理工作经验、工作认真负责的教师担任本地“能力提升工程”管理员;2.遴选工作积极负责的教研组长或骨干教师担任本地(校)“能力提升工程”助学辅导教师。(三)参训教师数据有变化的,由县区教育局或学校出具书面情况说明,并逐级报送至省“能力提升工程”办公室。参训教师如因特殊原因无法参加培训的,需本人向所在学校提出申请(申请表见附件4),经市“能力提升工程”办公室审核,报请省“能力提升工程”办公室审批同意后方可生效。十、联系方式 1.主管处
14、室:市教育局师资处联系人: 樊华联系电话:88584262.市“能力提升工程”办公室:市电教中心培训部联系人: 魏友松联系电话:13919173887QQ:470385054附件: 1.兰州市20142017年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计划2.县区“能力提升工程”团队信息汇总表3.县区、市属学校“能力提升工程”管理员、助学辅导教师、参训学员信息表4.“能力提升工程”参训学员请假申请表附件1兰州市20142017年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计划2014-2015年度(培训机构为研修网)序号县区培训人数备注1市属学校7354含职教、特教、幼教2安宁区90
15、03城关区46034西固区16325兰州新区1055合 计155442015-2016年度序号县区培训人数备注1七里河区2600含职教、特教、幼教2红古区18893永登县51654皋兰县21475榆中县40336民 办2216合 计18050附件2县区“能力提升工程”团队信息汇总表表1:领导团队信息表教育行政部门(盖章): 填表人: 联系电话:县(区)类别姓名性别职务工作单位手机电子信箱备注领导团队组长领导团队成员表2:管理团队信息表教育行政部门(盖章): 填表人: 联系电话:县(区)主管科室姓名性别职务工作单位手机电子信箱QQ号备注科室负责人工作人员1表3:专家团队信息表教育行政部门(盖章)
16、 填表人: 联系电话:县(区)类别姓名性别职务职称最高学历学科工作单位手机电子信箱奖励情况及主要成果(按时间填写)备注首席专家专家成员1附件3县区、市属等学校“能力提升工程”管理员、助学辅导教师、参训学员信息表表1:提升工程远程培训管理员信息表联系人:联系电话:QQ号码:序号县(区)/学校单位姓名性别身份证号联系电话QQ号码电子邮箱备注1表2:提升工程远程培训助学辅导教师信息表联系人:联系电话:QQ号码:序号县(区)学校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联系电话QQ号码电子邮箱任教学段及学科职务职称备注12345表3:提升工程远程培训参训学员信息表填表联系人:联系电话:QQ号码:序号培训机构市(州)县(区)学校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联系电话QQ号码电子邮箱任教学段及学科职务职称学校信息化环境备注12345注:填写学校信息化环境一项时,根据所在学校实际情况从简易多媒体环境、交互多媒体环境、网络教学环境、移动学习环境这四项中选择其中一项填入即可。附件4 “能力提升工程”参训教师请假申请表 申请人姓名电话工作单位培训院校参加培训项目 培训时间请假理由 本人签字 年 月 日校长意见 签字(盖章) 年 月 日县(区)教育局意见 签字(盖章) 年 月 日市(州)教育局意见 签字(盖章) 年 月 日备注:请将替补人员信息附后,按照各项目信息汇总表格式填写并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