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5练习:第9课 说“木叶” 含解析.doc

上传人:流浪地球 文档编号:4343281 上传时间:2019-11-06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3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5练习:第9课 说“木叶” 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最新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5练习:第9课 说“木叶” 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最新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5练习:第9课 说“木叶” 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最新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5练习:第9课 说“木叶” 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最新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5练习:第9课 说“木叶” 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5练习:第9课 说“木叶” 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5练习:第9课 说“木叶” 含解析.doc(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精品学习资料整理精品学习资料整理精品学习资料整理第9课说“木叶”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袅袅(nio)江浦(b)褒贬(bo)B灼灼(zhu) 亭皋(go) 寒砧(zhn)C涔阳(chn) 言筌(qun) 润泽(rn)D窸窣(s) 迢远(tio) 翩翩(pin)解析:A项,“浦”应读“p”;B项,“砧”应读“zhn”;C项,“涔”应读“cn”。答案:D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准确的一项是()首先我们似乎应该研究一下,古代的诗人们都在什么_才用“木”字呢?因为叶子原不是属于木质的,“叶”因此常被_到“木”的疏朗的形象以外去。 “木”_让我们容易想起了树干,_还会带

2、来了“木”所暗示的颜色性。 A场所排斥虽然/但是B场合排斥不但/而且C场合排挤虽然/但是D场所排挤不但/而且解析:“场所”,活动的处所;“场合”,一定的时间、地点、情况。“排斥”,使别的人或事物离开自己这方面;“排挤”,利用势力或手段使不利于自己的人失去地位或利益。第句从“还”字可以看出前后两句是递进关系,所以用“不但/而且”。答案:B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它的鲜明的形象,影响了此后历代的诗人们,许多为人传诵的诗篇正是从这里得到了_。在这里我们乃看见“木叶”是那么突出地成为诗人们笔下_的形象。自从屈原吟唱出这动人的诗句,它的鲜明的形象,影响了此后历代的诗人们,许多为人

3、_的诗篇正是从这里得到了启发。A启示钟爱传颂B启发钟爱传诵C启发喜爱传诵D启示喜爱传颂解析:“启示”,启发指示,使有所领悟。“启发”,阐明事例,引起对方联想而有所领悟。“钟爱”比“喜爱”程度更深。“传诵”重在诵读;“传颂”重在颂扬。答案:B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两项是()A作为学者,林庚先生是出类拔萃的;作为老师,林庚先生是平易近人的;作为人,他用自己的平凡表现出他做人的崇高境界。B赵翼在论诗中提出了“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的主张,其大气与狂放由此可见一斑。C妈妈语重心长地对娜娜说:“你也老大不小了,别总是得鱼忘筌,丢三落四的,凡事多考虑

4、考虑,想得周全点。”D“木”与“树”在概念上原是相去无几的,然而到了艺术形象的领域,这里的差别就几乎是一字千里。E毕业后他的同学大都顺理成章地走上了音乐创作之路,而他却改换门庭,另有所爱,一头扎进中国古代文化研究中。解析:C项,“得鱼忘筌”比喻达到目的以后就忘了原来的凭借,不符合语境。E项,“改换门庭”改变门第出身,提高社会地位;投靠新的主人或势力,以图维持、发展。用在这里不合语境,可改为“改弦易辙”。A项,“出类拔萃”指才干、实力、能力等大大高出同类而拔尖。B项,“可见一斑”比喻见到事物的小部分就能推知事物的整体。D项,“相去无几”指二者距离不远或差别不大。答案:CE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

5、一句是()A这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不留心就不会察觉它的存在。B这篇文章的作者以深厚的学养与丰富的想象力,把“树”与“木”、“树叶”与“木叶”、“木叶”与“落叶”、“木叶”与“落木”所造成的诗的意境的差别,作出了极为精细的美学辨析。C古典诗歌的多重意义不仅表现在言内,还可以寄托在言外。所以,言外之意是诗人未尝言传,而读者可以意会的。D文学既然是语言的艺术,诗歌又是语言最精粹的一种文学体裁,那么,研究诗歌特别是研究诗歌艺术,自然离不开诗歌语言的研究,离不开语义的研究。解析:A.前后主语不一致。最后一句的主语应是“我们”。B.搭配不当,应把“把”改为“对”。C.不合逻辑。前后

6、没有因果关系。答案:D6填入下文空格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从概念上说,“木叶”就是“树叶”,原没有什么可以辩论之处;可是到了诗歌的形象思维之中,_像“无边落木萧萧下”这样大胆的发挥创造性,_而我们的诗人杜甫,却宁可冒这危险,创造出那千古流传、形象鲜明的诗句。A.B.C.D.解析:B、D两项均为陈述语气,且语意同文段主旨有悖,由此可排除这两项,据空后面阐述引文的意义,可推知应选A。答案:A7请从“竹”“旦”“月”三个字中任选一个,参照下面文字中画线句子的形式进行仿写。中国汉字有着无穷的魅力。其独特的形美和义美,随时都能勾起人们无限的联想和想象。例如:一个“马”字,让你仿佛看到了鬃毛飘扬

7、昂首长啸的骏马,孤独踯躅在寂寞的沙场。一个“雨”字,让你仿佛看到了漫天的小雨淅淅沥沥地洒落,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答:_答案:一个“竹”字,让你仿佛看到了翠绿秀颀的万竿斜竹,在阳光里筛下斑驳的影子,耳边竹风飒飒,地上竹影婆娑。(或:一个“旦”字,让你仿佛看到了一轮红彤彤的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云蒸霞蔚,气象万千。)阅读文本选段,完成811题。从“木叶”发展到“落木”,其中关键显然在“木”这一字,其与“树叶”或“落叶”的不同,也正在此。“树叶”可以不用多说,在古诗中很少见人用它;就是“落叶”,虽然常见,也不过是一般的形象。原来诗歌语言的精妙不同于一般的概念,差一点就会差得很多,而诗歌语言之不能单

8、凭借概念,也就由此可见。从概念上说,“木叶”就是“树叶”,原没有什么可以辩论之处。可是到了诗歌的形象思维之中,后者则无人过问,前者则不断发展。像“无边落木萧萧下”这样大胆的发挥创造性,难道不怕死心眼的人会误以为是木头自天而降吗?而我们的诗人杜甫,却宁可冒这危险,创造出那千古流传、形象鲜明的诗句。这冒险,这形象,其实又都在这一个“木”字上,然则这一字的来历岂不大可思索吗?在这里我们就不得不先来分析一下“木”字。首先我们似乎应该研究一下,古代的诗人们都在什么场合才用“木”字呢?也就是说都在什么场合“木”字才恰好能构成精妙的诗歌语言?事实上他们并不是随处都用的,要是那样,就成了“万应锭”了。而自屈原

9、开始把它准确地用在一个秋风叶落的季节之中,此后的诗人们无论谢庄、陆厥、柳恽、王褒、沈佺期、杜甫、黄庭坚,都以此在秋天的情景中取得鲜明的形象,这就不是偶然的了。例如吴均的答柳恽说:“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这里用“高树”是不是可以呢?当然也可以;曹植的野田黄雀行就说:“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这也是千古名句,可是这里的“高树多悲风”却并没有落叶的形象,而“寒风扫高木”则显然是落叶的景况了。前者正要借满树叶子的吹动,表达出像海潮一般深厚的不平,这里叶子越多,感情才越饱满;而后者却是一个叶子越来越少的局面,所谓“扫高木”者岂不正是“落木千山”的空阔吗?然则“高树”则饱满,“高木”则空阔,这就是“

10、木”与“树”相同而又不同的地方。“木”在这里要比“树”更显得单纯,所谓“枯桑知天风”这样的树,似乎才更近于“木”;它仿佛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这正是“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8根据上下文的有关内容,解说从“木叶”发展到“落木”的过程中“木”字的关键作用。答:_解析:本题实际是分析“木”字的意蕴。结合语境来看,选文第2段对此进行了集中阐述,因此,只要对第2段信息内容进行筛选和概括即可。参考答案:“木”含有落叶的因素,有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带来疏朗的秋天气息。“落木”比“木叶”更显得空阔。“木叶”的“叶”,有缠绵的一面,“木叶”是疏朗与绵密的交织,而“落木”就连“叶”这个字所保留下的一点绵密之

11、意也洗净了。9这段文字中画线的句子有怎样的作用?答:_解析:句子的作用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考虑。就本句来看,其位置在文章中间,所以考虑其是否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参考答案:画线的句子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由“木叶”和“落木”的不同,引出下文探究“木”字的来历。10下列对“寒风扫高木”中“高木”与“高树多悲风”中的“高树”的差异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高木”描写的是落叶的境况,而“高树”并没有落叶的形象。B“高树”能表达作者深厚的不平,且叶子越多,感情越饱满。C“高木”是叶子越来越少的局面,它所表现的感情越来越淡。D“高树”饱满而“高木”空阔,因为“木”含有落叶的因素。解析:C项,

12、原文中并没有说“高木”“所表现的感情越来越淡”,属于无中生有。答案:C11下列有关选段内容的分析和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木叶”与“树叶”或“落叶”的不同,关键在于“木”字。B在古诗中很少见人用“树叶”,甚至“落叶”也不常见。C诗歌语言的精妙不同于一般的概念,差一点就会差得很多。D在概念上,“木叶”与“树叶”相同,没有可辩论之处。解析:B项,“落叶”在古诗中常见,只是一般的形象。答案:B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班级_姓名_分数_语言运用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组是()商海沉浮,胜败乃兵家常事。可在商业世界的惊涛骇浪中,迷失自己航线的企业不计其数,而奇迹般地穿越风暴起死回生的,

13、却屈指可数。新生企业虽然缺乏管理经验,但可以向先进的企业学习,起初是邯郸学步,但只要不懈努力,终究会走出自己的路。改革换来经济的飞速发展,却让环境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如果有一天,人们司空见惯了绵延不散的雾霾,那我们还如何走出这令人窒息的污染围城?每次医改都会历经一个反复论证的过程。步子迈大了,要提防摔倒;步子迈小了,又体现不出改革的意义。这种患得患失的谨严态度也是为了更好地对患者负责。“镇水神兽被挖引发四川暴雨成灾”的言论在网上流传,记者就此事采访了相关专家,专家表示,这样的说法纯属不经之谈。在广东考察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带头严格执行中央政治局的“八项规定”,从深圳到广州,轻车简从,悄然而至,“不

14、封路、不清场、不扰民”。A BC D解析:本题考查成语意思和用法的辨析。首先把握成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起死回生,使死人复活,多形容医术或技术高明,也比喻把处于毁灭境地的事物挽救过来。符合语境。邯郸学步: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原来自己会的东西忘了,含贬义,感情色彩不当,且不合语境。司空见惯,指看惯了就不觉得奇怪。不能带宾语。患得患失,指对于个人的利害斤斤计较。句中是说“谨严的态度”,不合语境。不经之谈:荒诞无稽、没有根据的话。使用正确。轻车简从:行装简单,跟随的人少(多指有地位的人)。使用正确。答案:B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村庄改造在保护“原汁原味”的基础上,传统民俗、

15、民居得到了保护,农村传统文化得以传承,群众在潜移默化中传承传统、接受熏陶。B不管是植物学、动物学,还是生态学,秦岭都是研究这些学科当之无愧的基地,而“秦岭学”也将成为一门重要的研究学科。C谈到易建联在湖人队的遭遇,特邀评论员马健讲起他在美国打篮球的种种不易,接着,又对目前美国篮球职业联赛的选人制度做出尖锐批评。DMG平台在整个游戏产业链中,占据了中游资源,不仅成为海外市场拓展的先行者,而且是中国民族网络游戏、移动互联网市场应用的领跑者。解析:本题考查语病。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A项,中途易辙,在“传统民俗”前加“使”;C

16、项,表意不明,“他”指代不明;D项,语序不当,“不仅而且”内容互换。答案:B3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A王教授是唐诗研究行家,他对李白诗风的论述非常透彻,真是抛砖引玉,让同学们大开眼界。B志愿者为留守儿童们送礼物,小萌领到礼物非常高兴,她说:“谢谢叔叔阿姨,礼物我笑纳了。”C本报衷心呼吁大家踊跃投稿,不管名流大家还是文坛新人,我们都一视同仁,唯以质量为准。D令爱出身书香门第,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如此大家闺秀,博通之人,当是小女学习的楷模。解析:A项,“抛砖引玉”运用不得体,“抛砖引玉”是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见或作品引出别人更好的意见或好作品。B项,“笑纳”是客套话,用于请人收下礼物。C

17、项,“呼吁”用于请求援助或主持公道,用在此处,不得体,应改为“欢迎”。答案:D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北京环卫集团将推行“垃圾智能分类模式”,垃圾统一纳入互联网积分反馈平台。报纸、饮料瓶,打包后贴上二维码标签,投进再生资源回收柜里,_,而积分可以换卡,也可以兑现。_,不仅让垃圾分类更便捷,也让分类好处看得见摸得着,这是科技的魅力,也是创新的尝试。只要有益于垃圾分类,_,更何况点赞的这个尝试反馈的效果不错。_解析:第一个空的内容,根据前文“垃圾统一纳入互联网积分反馈平台”和后一句“而积分可以换卡”分析,应该是强调“能够

18、获得积分”;第二个空应该填后文“这是科技的魅力,也是创新的尝试”中代词“这”所指代的内容的意思垃圾打包后贴上二维码标签;第三个空则照应后文的“点赞”。答案:就能获得积分将二维码应用在垃圾分类上任何尝试都值得点赞5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马云说:“如果你到35岁还很穷,那你只能怪你自己!”他在演讲时分享成功的秘诀:面对新事物,要看得见机会、看得起机会;充分理解新事物;快速决定,抢先行动。因此,我们如果看得起新事物,就肯定能实现理想。野心宏大,未来就一定很宽广。抓住先机立即行动,就能创造别人不敢、也不能的奇迹。看得起新事物,不一定能实现梦想。_答案:野心宏大,未

19、来不一定很宽广。抓住先机立即行动,不一定能创造别人不敢、也不能的奇迹。6电影海报的文字不仅需要直观、简洁、准确地传达出电影的主题信息,更要吸引观众的兴趣。请阅读下面有关电影荡寇风云的信息,然后为之拟写一条20字以内的海报广告词。荡寇风云根据中国民族英雄戚继光的事迹改编,讲述了明朝抗倭英雄戚继光与史上首支“特种部队”戚家军一起抗击倭寇的故事,是一部英雄史诗巨制。导演陈嘉上为了真实还原抗倭风云,两年潜心研究,查阅海量资料,邀请到了专业的日本演员,打造了符合明代历史的服饰和兵器。其中主演洪金宝与赵文卓两大功夫明星首次合作。该片于2017年5月30日在中国上映。答:_解析:本题考查考生信息筛选和组织表

20、达能力。“英雄史”“抗倭”“真实再现”“倾力打造/大投入”“两大巨星”“首次合作”是关键信息点,能点到其中4个即可。海报广告词句式可自由。答案:倾力打造英雄史诗(或两大巨星首次合作); 真实再现抗倭风云。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被现代人误读的鸳鸯实际上,鸳鸯的象征意义是多方面的,不能在“鸳鸯”与“夫妻”之间画等号。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鸳鸯有不同的含义,有时比喻恩爱夫妻,有时代表兄弟手足之情,有时象征君子、贤者,有时甚至是艳妓的代称。魏晋以后,鸳鸯的象征意义才逐渐趋向单一,基本定格在“夫妻爱情”上。有学者认为,鸳鸯作为爱情的象征只是一种晚出的文化意蕴,这种观点也有失偏颇。虽然鸳鸯的象征意义在魏

21、晋以后才基本定格在“夫妻爱情”上,但并不意味着鸳鸯象征爱情是“晚出”的。恰恰相反,在文学史上鸳鸯最“原始”的意象就是夫妻。史上最早出现鸳鸯意象的文学作品是诗经,其中诗经小雅中有两首诗都以鸳鸯比喻夫妻。第一首名为鸳鸯,是一首贺贵族新婚诗,此诗一、二章均以鸳鸯起兴(“鸳鸯于飞,毕之罗之”“鸳鸯在梁,戢其左翼”),象征夫妇成双成对,相濡以沫,忠贞不渝。第二首名为白华,是一首贵族弃妇怨诗,诗中第七章用“鸳鸯在梁,戢其左翼”反兴“之子无良,二三其德”,也是以鸳鸯比喻恩爱夫妻。两汉以后,文学作品中的鸳鸯才转向比喻兄弟及贤者,从象征异性之爱变成代表同性之间的手足之情及互相倾慕、互相挂念之情。如文选中辑录的苏

22、武李陵赠答诗,其中有“昔为鸳和鸯,今为参与商”两句,描写苏武与李陵之间的友情。三国魏曹植的释思赋,则以“乐鸳鸯之同池,羡比翼之共林”之句比喻兄弟之情;另一首赠王粲诗,用“中有孤鸳鸯,哀鸣求匹俦”比喻王粲怀才不遇,急求志同道合的朋友。三国魏嵇康的四言赠兄秀才入军诗开篇即曰:“鸳鸯于飞,肃肃其羽。朝游高原,夕宿兰渚。邕邕和鸣,顾眄俦侣。俛仰慷慨,优游容与。”用“鸳鸯于飞”比喻自己和兄长过去的优游生活,惜别之情溢于言表。晋人郑丰有答陆士龙诗四首,第一首名为鸳鸯,诗序说:“鸳鸯,美贤也。有贤乾二人,双飞东岳。”诗中的“鸳鸯”,是比喻陆云、陆机兄弟。这种“基情四射”的文化现象,从两汉一直持续到魏晋,达数

23、百年之久。魏晋以后,风气又变,鸳鸯的意象,又重新回归到“传统”文化意蕴。促成这次回归的原因,诗经已有先例是其一,而更重要的是一些民间传说的广泛传播。晋人干宝的搜神记,有一篇名为韩妻,讲述了韩凭与妻子何氏至死不渝的爱情故事,他们死后,其“精魂”化为鸳鸯,栖息于墓旁两棵根枝交错的大树上,“晨夕不去,交颈悲鸣,音声感人”。类似的民间传说还有“怨哥”和“映妹”的故事等,其结局大抵都是双双化为鸳鸯。后来,很多文人又用诗歌来表达这些传说,使鸳鸯在人们心目中成为挥之不去的永恒爱情象征。至唐代,诗歌中的鸳鸯意象,几乎是清一色的“夫妻”。如卢照邻的“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李白的“七十紫鸳鸯,双双戏亭

24、幽”;杜甫的“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等。诗人崔珏因三首和友人鸳鸯之什诗而名声大噪,被时人称为“崔鸳鸯”。此后,鸳鸯的象征意义,便基本固定下来,一直延续至今。7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对鸳鸯误读,指现代人把鸳鸯象征“爱情”出现的时间弄错。B两汉之后,鸳鸯的象征意义扩大,增加了代表手足之情的内涵。C诗经鸳鸯和赠王粲中的“鸳鸯”分别象征夫妇和贤者。D唐代诗歌中的鸳鸯意象的象征意义是固定的,都是指夫妻。解析:A项,“现代人把鸳鸯象征爱情出现的时间弄错”错误,应指“把鸳鸯的象征意义单一化,在鸳鸯和夫妻之间画等号”;B项,“增加”错,原文是“转向”;C项,是对原文“其中诗经小雅中

25、有两首诗都以鸳鸯比喻夫妻。第一首名为鸳鸯,是一首贺贵族新婚诗”“两汉以后,文学作品中的鸳鸯才转向比喻兄弟及贤者”“赠王粲诗,用中有孤鸳鸯,哀鸣求匹俦比喻王粲怀才不遇,急求志同道合的朋友”的概括,正确;D项,“都是指夫妻”错误,过于绝对,原文:诗歌中的鸳鸯意象,几乎是清一色的“夫妻”。答案:C8下列对原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的开头介绍鸳鸯不同的象征意义,既明确中心论点,又照应标题。B第二段引述诗经中的句子,强调鸳鸯在文学上最原始的意象是夫妻。C文章主体部分以时间为序,解说鸳鸯象征爱情、手足之情、君子、贤者。D文章最后一段论述鸳鸯意象回归的主要原因是诗经和民间传说中有相关记载。解

26、析:D项,“民间传说中有相关记载”错误,原文是“民间传说的广泛传播”;A项,是对文章的第一段和中心论点的概括,正确;B项,是对第二段文中引用诗经这一论据的作用的分析,正确;C项,是对文章的思路的分析,正确。答案:D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鸳鸯”与“夫妻”之间不能画等号,鸳鸯的象征意义不同时期并不相同。B鸳鸯作为爱情象征,是经历了很长时间才基本固定下来,并延续至今的。C有学者认为鸳鸯作为爱情的象征是一种晚出的文化底蕴,这是有道理的。D鸳鸯的意象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在历代的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解析:C项,文本内容“鸳鸯作为爱情的象征只是一种晚出的文化意蕴,这种观点也有失偏颇”可知选项“认为鸳鸯作为爱情的象征是一种晚出的文化底蕴,这是有道理的”错误;A项,根据原文“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鸳鸯有不同的含义,有时比喻恩爱夫妻,有时代表兄弟手足之情,有时象征君子、贤者,有时甚至是艳妓的代称”可知正确;B项,根据原文“此后,鸳鸯的象征意义,便基本固定下来,一直延续至今”可知正确;D项,根据原文“又重新回归到传统文化意蕴”可知“鸳鸯的意象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正确,再根据全文列举的一些诗句可知“在历代的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正确。答案:C最新精品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