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语文母题题源系列专题09理解文本内容含解.doc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353898 上传时间:2019-11-0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考语文母题题源系列专题09理解文本内容含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9年高考语文母题题源系列专题09理解文本内容含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9年高考语文母题题源系列专题09理解文本内容含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9年高考语文母题题源系列专题09理解文本内容含解.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9年高考语文母题题源系列专题09理解文本内容含解.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高考语文母题题源系列专题09理解文本内容含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高考语文母题题源系列专题09理解文本内容含解.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理解文本内容【母题来源】2019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母题原题】1【2019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对文学艺术创作者来说,或早或晚,都会遭遇到这个问题为谁创作、为谁立言?习近平同志强调,“文学艺术创造、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首先要搞清楚为谁创作、为谁立言的问题,这是一个根本问题。人民是创作的源头活水,只有扎根人民,创作才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目前,文艺界普遍认识到,只有与身处的时代积极互动,深刻回应时代重大命题,才会获得艺术创作的蓬勃生机。然而,在创作实践中,还有许多作家、艺术家困惑于现实是如此宏大丰富,以至于完全超出个人的认识和表现能力。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说法:现实太

2、精彩了,它甚至远远走到了小说家想象力的前面。是的,我们有幸生活在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随时发生着习焉不察而影响深远的变化。这就为作家、艺术家观察现实、理解生活带来巨大困难。对于他们而言,活灵活现地描绘出生活的现象和表象,大约是不难的,难就难在理解生活复杂的结构,理解隐藏在表象之下那些更深层的东西。那么,这“更深层的东西”是什么呢?去过天安门广场的朋友一定会对矗立在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印象深刻,许多人都能背得出上面的碑文“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

3、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今天,再次诵读这段话,我们就会意识到,这改天换地的宏伟现实是人民创造的,人民当之无愧是时代的英雄,是历史的创造者。只有认识到人民的主体地位,才能感受到奔涌的时代浪潮下面深藏的不竭力量,才有可能从整体上把握一个时代,认识沸腾的现实。认识人民创造历史的主体地位,是为了从理性和情感上把自己放到人民中间,是为了解决我是谁、我属于谁的问题。新文化运动以来,无论是经历革命与战争考验的现代作家,还是上世纪80年代那批经历了知青岁月的当代作家,他们内心其实都有一方情感根据地,都和某一片土地上的人民建立了非常深切的

4、情感关系。这些作家是属于某个情感共同体的,这个共同体时刻提醒着他,他的生命和创作与这世界上更广大的人群休戚相关。一个普普通通的劳动者,或许并不是我们的读者,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将他以及他所代表的广大人民作为我们认识现实、理解时代的依据。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国文化产品供给的主要矛盾已经不是缺不缺、够不够的问题,而是好不好、精不精的问题。诚然,娱乐和消费也是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的一部分,但是,有责任感的艺术家会深深感到,我们就生活在那些为美好生活、为民族复兴而奋斗的人们中间,理应对我们的共同奋斗负有共同责任。我们有责任通过形象的塑造,凝聚精神上的认同。这种认同,

5、是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认同,是与新时代伟大历史进程的同频共振,作者和艺术家只有把自己看成人民的儿子,积极投身于人们争取美好未来的壮阔征程,才有能力创造出闪耀着明亮光芒的文艺,照亮和雕刻一个民族的灵魂。(摘编自铁凝照亮和雕刻民族的灵魂)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作家树立了与时代积极互动的理念,在创作实践中就能做到以人民为中心。B对人民的情感认同,是新文化运动以来很多作家创作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C人民是认识现实、理解时代的依据,因为普通劳动者才是文艺最理想的读者。D真正扎根时代、富有责任感的艺术家,无须考虑人民群众的娱乐和消费需求。【答案】B【试题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本内容的

6、能力。A项,曲解文意,且“在创作实践中就能做到以人民为中心”说法过于绝对,相关信息在文章第二段,原文为“文艺界普遍认识到,只有与身处的时代积极互动,深刻回应时代重大命题,才会获得艺术创作的蓬勃生机”;C项,强加因果,“人民是认识现实、理解时代的依据”与“普通劳动者才是文艺最理想的读者”之间没有因果关系,相关信息在文章第四段,原文为“一个普普通通的劳动者,或许并不是我们的读者,但并不妨碍我们将他以及他所代表的广大人民作为我们认识现实,理解时代的依据”;D项,“无须考虑人民的娱乐和消费需求”曲解文意,原文第五段说“诚然,娱乐和消费也是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的一部分”。故选B。【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理解

7、文本内容的能力,着重从整体视角对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考试方向】从近年来论述类文本阅读第一题来看,一般都会考查对文中重要信息的筛选或整体把握文本内容的能力,一般采用迁移应用或信息整合的方式命题。【得分要点】阅读文本,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1)抓文章标题,了解文本主要谈的是什么问题或就什么事情阐述道理。(2)抓段落中心句,了解作者的基本立场、观点、情感和态度等。(3)抓文本思路及结构,了解文本是依照怎样的顺序谋篇布局、组织文章的,其段落之间的关系如何。(4)抓论证方法,了解文本在行文中为突显文意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段和材料。 第一题一般是对文章内容的整体分析,应试思路: (1)明确题干要求。题干的

8、语言指令通常分两个方面:一是对四个选择项的内容的指向与界定。二是要求判断正误的界定。(2)读懂选项内容。对于选项的拟写,出题者会有一个通盘的考虑,四个选项涉及的内容都是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考生要仔细阅读选项,弄明白每个选项是关于哪个方面的,并思考选项之间的关联。(3)结合语境判断。出题者拟写选项时,会根据题干的指令,设计一些错误的节点,因此考生要结合选项相关内容与原文进行比对,从而对选项作出正误判断。【题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结构语言学”或称“结构主义语言学”,最早指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创立的语言学理论,但影响最大的是后来发展起来的美国描写语言学理论(即美国结构语言学理论)。索

9、绪尔的代表作是1916年出版的普通语言学教程,其理论主要内容包括:把“说话”分成“语言(langue)”和“言语(parole/speech)”;提出“语言是个符号系统”,语言符号具有“线性”和“任意性”,具有“能指”和“所指”两面;认为语言要素具有“句段关系(组合关系)”和“联想关系(聚合关系)”;区分语言“共时研究”和“历时研究”,区分“内部语言学”和“外部语言学”等。美国描写语言学代表人物有布龙菲尔德、哈里斯和霍凯特等。该理论从一开始就更注重语言的共时研究和口语研究,更重视对语料的穷尽分析,这就与欧洲传统语言学注重书面语研究和欧洲历史比较语言学重视历时研究的做法形成了明显对立。这一理论主

10、要内容包括:提出“向心结构”和“离心结构”,以及提出“直接成分分析(层次分析)”“分布分析”和“变换分析”等重要的语言结构分析方法。结构语言学理论,特别是美国描写语言学的分析方法,对汉语研究产生了重大而长期的影响,至今仍然是汉语研究特别是语法研究的主流理论。虽然自1988年马建忠的马氏文通至20世纪40年代王力、吕叔湘、高名凯等的著作,在做句子分析时也有结构和层次的意识,不过真正采用层次分析等方法分析汉语结构,则是来源于美国描写语言学理论。在汉语研究中最早运用美国描写语言学的理论方法来分析描写汉语语法结构的是美籍华裔学者赵元任,代表著作是1948年哈佛大学出版的汉语口语教程。这本小册子原是为外

11、国人学汉语写的,但经翻译介绍到中国后,立刻在语法学界引起强烈反响,它也成了汉语结构语法学的奠基石。1952年中国语文连载了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撰的语法讲话,后经修改于1961年由商务印书馆更名现代汉语语法讲话出版,该书明确说明是运用了描写语言学的理论方法。后来著名汉语语言学家朱德煕又于1982年出版了他六十年代在北京大学的讲稿语法讲义,该书把美国描写语言学的理论全面运用到汉语语法研究各个层面,不但讨论了句法结构的层次分析,而且用“分布”理论划分汉语词类,用“向心结构、离心结构”理论建立词组的类型,用“自由、黏着”理论建立语素的类型等,更是把汉语的结构语法研究推向高峰。此后在中国还围绕层次分析

12、开展了“汉语句子分析问题大讨论”,进一步扩大了美国结构主义描写语言学在汉语语法研究中的影响,结构理论甚至还成为中国中学语法教学体系的理论基础。(摘编自陆俭明、沈阳关于汉语和汉语研究)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创立的语言学理论,和后来发展起来的美国描写语言学理论,同属于“结构主义语言学”。B索绪尔提出了“语言是个符号系统”,并指出了语言符号所具有的特征,这是他的理论的主要内容之一。C“同心结构”和“离心结构”、“直接成分分析”“分布分析”等都是美国描写语言学的内容,后被朱德熙运用于汉语研究。D汉语的结构语法研究在语法讲义等著作的出版之后达到了高峰,此

13、后国内还对它展开了大讨论。【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把握文中的基本概念和重要信息,提取并整合最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或文章主旨的语句,阐释或归纳文中的主要内容。解答是应先从原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阅读区间,然后与选项的表述仔细比对,看是否一致;同时还要了解错误表述设置的一般思路,比如张冠李戴、无中生有、混淆时态、以偏概全、曲解文意等等。C项“同心结构”理解错误,原文说的是“向心结构”。故选C。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先介绍了结构语言学在国外的发展历程,接着介绍了汉语研究在其影响之下的发展过程,条理清晰,结构严谨。B本文运用举例论证、

14、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详细阐述了“结构语言学”在国外与国内的发展过程。C本文在阐释索绪尔将“说话”分成“语言”和“言语”时,引注了英文原词,更清晰地标明了二者之间的区别。D本文在介绍几部运用美国描写语言学理论的汉语研究著作时,分别说明了它们的来龙去脉,显得更加精准严谨。【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证的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B项,“本文运用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详细阐述了结构语言学在国外与国内的发展过程。”分析错误,文章运用对比论证主要是阐述“结

15、构语言学”在国外的发展过程。故选B。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为了和欧洲传统语言学、欧洲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做法相区别,布龙菲尔德等学者从一开始就更注重语言的共时研究和口语研究,以及对语料的穷尽分析。B在受到美国描写语言学理论影响,采用层次分析等方法分析汉语结构之前,中国的学者其实就已经在有意识地从结构和层次的角度去分析汉语了。C汉语结构语法学的奠基之作汉语口语教程,最初的写作目的并非是为了进行系统的汉语研究,书中未必明确说明是运用了描写语言学的理论方法。D如果没有引进美国结构主义描写语言学的分析方法,中国汉语语法研究者就不会了解到结构语言学,甚至会推迟确立中国中学语法教学体系的

16、理论基础。【答案】A【解析】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种归纳内容要点和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题目,解答时应先根据选项确定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后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并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判断。A项,强加因果,布龙菲尔德等学者的研究一开始就更注重语言的共时研究和口语研究,更重视对语料的穷尽分析。从而出现与欧洲传统语言学、欧洲历史比较语学的区别。这并非他们的目的。故选A。【题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做人民需要的学问肖伟光习近平同志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艺界、社科界委员时强调,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多到实地调查研究,了解百姓生活状况、把握群众思想脉搏,着眼群众

17、需要解疑释惑,阐明道理,把学问写进群众心坎里。古人做学问,特别注重“经世致用”。今天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更要强调“管用”,做人民需要的学问。做人民需要的学问,就得走出书斋,走进实践,为人民立德立言。论语有载,孔子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与状态,用通俗的语言指导他们如何尽孝、如何为政、如何行仁。他还将“六艺”传播到民间,是将学问带出“象牙塔”的典范。这对于今天如何做学问仍有重要价值和启示意义。然而在现实中,有的学术研究陷入自我循环,一些所谓的“学术成果”,材料似曾相识,观点人云亦云,一看便知属于闭门造车;还有一些人不甘心坐冷板凳,不潜心做真学问,而是热衷于做学术“明星”、网络“红人”。凡此种种,都

18、不是研究的大道、学术的正途,都不可能做出真学问。习近平同志指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根本性、原则性问题。”世界上伟大的哲学社会科学成果都是在回答和解决人与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中创造出来的。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有所作为,就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脱离了人民,哲学社会科学就不会有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生命力。只有切合时代需要、满足人民需求的学问才是真学问,才能写进群众心坎里、发挥应有作用。学问一词源自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强调学问最终要落实到行动上。做人民需要的学问,贵在“知”,即思想的创新;更贵在“行”,即对社会生活产生影响。北宋学者范仲淹不

19、仅潜心学问,而且开创了义庄慈善事业。这种知行合一的优良传统在我国学者中代代相传,生生不息。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河北农业大学教授李保国三十五年如一日扎根太行,带领10万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他每年进山“务农”超过200天,帮助山区农民增收28.5亿元,成为村民们眼中的“科技财神”。在新时代,做学问的实质在于从学术的角度总结、提炼和发展人民群众创造的社会实践经验。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紧密结合思想和工作实际,切实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砥砺奋进,无论是在中华民族历史上,还是在世界历史上,都

20、是一部感天动地的奋斗史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动实践为理论创新提供了丰厚土壤。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不能辜负了这个时代,要把握好这一历史性机遇,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把学问写进群众心坎里,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积极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建言献策。(选自2019年3月8日人民日报)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做人民需要的学问,意味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多到实地调查研究,根据群众实际情况解疑释惑,阐明道理。B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那些人云亦云、闭门造车,或粗浅浮躁、热衷虚名的做法,都不可能研究出真学问来。C做人民需要的学问,就是要切合时代需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

21、,并且坚持发扬知行合一的优良传统。D做人民需要的学问,既批判地继承了我国古代“经世致用的优良传统,又可回答和解决当前时代的重大问题。【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D项,“批判地继承”错误,属于无中生有。5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段以习近平同志在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中的专题讲话开篇,点明文章题旨。B第段联系现实,列举学术研究中一些不良风气,增强文章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C第段引用习近平同志的话进行道理论证,阐明以人民为中心的意义,领起下文。D第段总结全篇,提

22、出要求希望,号召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把握机遇、不辱使命。【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C项,“阐明以人民为中心的意义”错误,曲解了文意,原文是说“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孔子为例,赞扬他根据学生不同特点和状态指导他们尽孝、为政行仁阐明了因材施教的重要作用。B文章引用中庸里

23、的名句,重在论证“学问”一词的出处及其丰富内涵强调用学到的知识指导社会实践。C北宋范仲淹、当代李保国,他们不仅潜心学问,而且躬身力行,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是做“真学问”的典范。D当今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以做人民需要的学问为己任,把握机遇,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A项,“阐明了因材施教的重要作用”错误,属于无中生有;B项,“强调用学到的知识指导社会实践”错误,原文是说“强调学问最终要落实到行动上”;D项,“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

24、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错误,原文是说“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题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中西哲学之间的关系,展开为一个历史变迁和衍化的过程。在早期,中国哲学除了先后传播于周边区城,对世界的其他区域并没有形成实质性的影响。在这一历史时期,中国哲学和世界其他文化传统(包括西方文化)之间,主要表现为空间上的并存关系,而没有内涵上的实质交流和互动。到了明清之际,情况开始发生某些变化。早期来华的传教士开始把西方文化,即古希腊以来欧洲的哲学思想,宗教思想和科学思想,包括基督教思想介绍、引入到中国。与此同时,他们也逐渐将中国古代的若干典籍,首先是儒家的经典,翻译、介绍到西方世界。17世纪的

25、时候,儒家经典已被比较完整地剖译成拉丁文,并渐渐为当时主流的西方思想家们所关注。在欧洲,莱布尼茨对中国哲学予以很高的评价,认为在“实践哲学方面”,欧洲人不如中国人,而且,“中国哲学比古希腊人的哲学更接近于基督教神学”。考虑到莱布尼茨时代基督教神学在欧洲仍具有独特的地位,这一评价无疑是相当高的。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同样表现出对中国哲学的多方面肯定。伏尔泰指出:“中国的儒教是令人敬佩的。毫无迷信,毫无荒诞不经的传说,更没有那种蔑视理性和自然的教条”,这里无疑有见于中国哲学(包括学)内在的理性精神。反观那一时期的中国思想界和哲学界,其中的一些代表人物对于传教士介绍的西方思想观念也给予了某种关切,但

26、即使对天主教思想表现出某种认同和肯定的徐光启,也将主要的兴趣放在几何学等科学知识上。以亚里士多德的哲学而言,徐光启时代的中国哲学家感兴趣的,主要是其中与几何学比较接近的、形式层面的逻辑学,对其形而上学、伦理学,则很少问津。王夫之认为:“盖格物者,即物以穷理,惟实測为得之。”这看法无疑受到西方实测之学的影响,但在哲学层面,却很难看到王夫之对西学总体上的正面评价。可见,明清之际重要的中国思想家,从徐光启到王夫之,对西学都已有不同程度的接触,但他们所关注的主要还是西学中科学与技术的层面,如历法、数学、实测之学,等等,对于哲学层面的普遍思想内涵、价値观念,在总体上并没有给予实质上的肯定。相对于布尼茨、

27、伏尔泰等对中国哲学普遍内涵的关注和实残哲学等方面的推崇,中国哲学家显然没有在这方面给予西学以同样的关切。这里的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包括由于缺乏专业哲学家的介绍和阐释,西方哲学难以展示其系统的图景,从而妨碍了中国哲学家对西学的理解;同时,价值观方面的差异,也容易使中国思想家对外来文化保持某种距离,等等。由此形成的结果之,是中西文化之间在这一时期形成某种不平衡或不对称:西方主流思想家对中国文化的重視超过了中国主流思想家对西方文化的重視。(节选自杨国荣超越非对称:中西哲学互动的历史走向,有删改)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早期哲学是相对独立的,与其他文化传统的隔绝限制到它的影响范

28、围和思想成就。B明清时的传教士不但带来西方文化,也第一次使中国儒家思想走出国门,走向西方世界。C徐光启对西方文化的兴趣在几何学、逻辑学等,不大关注形而上学、伦理学等哲学知识。D所引王夫之语证明其受到西方的思想影响主要在科学技术,而非哲学层面的思想和观念。【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说法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的是“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A项,“隔绝限制思想成就”错误,该信息于原文无据,文章第一段只是说中国早期哲学是相对独立的,并没有说与其他文化传统的隔绝限制到它的影响范围和思想

29、成就。B项,“第一次使中国儒家思想走出国门”错误,文章第二段只是说“与此同时,他们也逐渐将中国古代的若干典籍,首先是儒家的经典,翻译、介绍到西方世界”,并没有说“第一次”,且之前中国儒家思想已影响到周边国家。C项,“徐光启对”错误,从第四段来看,所列并非徐光启一人的行为,而是包括他的同时代的思想家。故选D。8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在论述中西哲学的互动关系时,以时间、空间为轴线,而将重点放在明清时期。B文章引用欧洲思想家的评价,指出中国哲学在实践哲学和理性精神方面优于西方哲学C文章运用对比论证,指出中国和欧洲的主流思想家对于对方的哲学理解并不均衡对称。D文章探究中西

30、哲学互动的历史,其意不在比较两者的优劣,而在促进彼此的深层理解。【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B项,“理性精神方面优于西方哲学”错误,从文章第三段来看,只是莱布尼茨和伏尔泰认为的优点,并非与西方哲学比较而言。故选B。9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传教士充当传播文明的使者,促进了西方文化和中国文化的交流,这其中就包含中西哲学。B莱布

31、尼茨和伏尔泰都对中国哲学评价很高,但他们视角不同,所见中国哲学的优点也不同。C有赖于对中国哲学专业化的介绍和阐释,西方哲学家对中国哲学有较为深刻而全面的理解。D西方科学技术与中国价值观关系不大,明清思想家对西学的这部分有更多关注和理。【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本题中,C项,“有赖于对中国哲学专业化的介绍和阐释”错误,原文只提到西方哲学在中国“缺乏专业哲学家的介绍和阐释”,并无中国哲学在西方的“专业化的介绍和阐释”的表述。故选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