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国家玉米记载标准.docx

上传人:极速器 文档编号:4463 上传时间:2025-07-0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74.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国家玉米记载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8年国家玉米记载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8年国家玉米记载标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8年国家玉米记载标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8年国家玉米记载标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普通玉米品种区域试验、生产试验调查项目和标准A.1 物候期A.1.1 播种期:播种当天的日期,以日/月表示,下同。A.1.2 出苗期:全区有50穴数幼苗出土高达2cm 时的日期。A.1.3苗势:幼苗健壮程度,分强、中、弱三级。A.1.4抽雄期:全区50以上的植株雄穗顶端露出顶叶的日期。A.1.5吐丝期:全区50以上的雌穗抽出花丝的日期。A.1.6散粉期:全区50以上的雄穗主轴散粉的日期。A.1.7 成熟期:90籽粒出现成熟黑层的日期。A.1.8生育期:从出苗到出现成熟黑层的天数。A.2 农艺性状A.2.1 叶(芽)鞘色:展开 2 叶之前,目测幼苗第一叶的叶鞘出现时的颜色,分绿、浅紫、紫、深紫等

2、A.2.2 叶片色 :在植株生长到 3-4 叶时目测,分淡绿、绿、深绿 等。A.2.3 雄穗分枝 :散粉盛期目测 10 株雄穗一级侧枝数目,求其 平均值。A.2.4 颖壳颜 色:散粉盛期观测雄穗主轴上部 1/3 处的颖壳,分 绿、紫等。A.2.5 花药颜色 :散粉盛期观测雄穗主轴上部 1/3 处新鲜花药颜 色,分绿、浅紫、紫、深紫、黑紫等。A.2.6 花丝颜色 :吐丝期,新鲜花丝长出约 5厘米时观测雌穗新 鲜花丝颜色,分绿、浅紫、紫、深紫、黑紫等,调查一次重复。A.2.7穗柄长度:腊熟期在小区边行选择10株剖开果穗苞叶, 测量穗柄与穗位节间长度的比值,求其平均值。A.2.8果穗与茎秆角度:腊

3、熟期观测果穗与茎秆角度,用 45、 4 4昧示。株型:抽雄后目测,分平展、半紧凑、紧凑型记载。A.2.9苞叶长短:收获前观测果穗和苞叶。果穗明显露出苞叶 定为短,当苞叶刚好覆盖果穗或略超出果穗定为中,苞叶明显超出果穗定为长。A.2.10成株叶片数:分别在植株第三叶、第五叶、第十叶和第 十五叶点漆标记,在乳熟期统计10株全株叶片数,求其平均值。A.2.11株型:抽雄后目测,分平展、半紧凑、紧凑型记载。A.2.12株高:植株停止生长后,连续取小区内生育正常的10株, 测量由地表到雄穗顶端的高度,求其平均值,用 cm表示。A.2.13穗位高:测量株高的同时测量植株从地表到果穗柄着生 节的高度,求其平

4、均值,用cm表示。A.2.14倒伏率(根倒):植株倾斜度大于 45度者占全区株数的 百分比,倒伏后立即调查。A.2.15倒折率(茎折):果穗以下部位折断的植株占全区株数 的百分比,收获前调查。A.2.16保绿度:目测成熟后茎叶呈绿色的百分比。A.2.17空秆率:成熟后调查不结果穗、或果穗结实20粒以下的植株占全区株数的百分比。A.2.18双穗株率:成熟后调查结有双穗(第二穗结实20粒以上) 的植株占全区株数的百分比。A.3果穗性状(1-6项一般随机取样10穗测量)A.3.1穗长:测量从穗基部到顶端的长度,求其平均值,以 cm 表不。A.3.2穗粗:将取样的果穗头尾相间排成一行, 测量果穗中间

5、直 径,求其平均值,以 cm 表示。A.3.3秃尖长:测量果穗顶端不结实部分的长度,求其平均值, 以cm表示。A.3.4穗型:分长筒型、短筒型、长锥型、短锥型。A.3.5穗行数:计数果穗中部的籽粒行数,求其平均值。A.3.6行粒数:每穗数一中等长度行的粒数,求其平均值。A.3.7粒色:分白、浅黄、黄、橙红、红。A.3.8粒型:以果穗中部籽粒为准,分硬粒型、半马齿型、马齿 型三种。A.3.9轴色:分白、粉、红、紫。A.3.10百粒重:随机取100粒籽粒称重,重复取样3次,取相近 两个数的平均数,用g表示。A.3.11出籽率:用取回样本调查,以百分数()表示,计算公 式为:出籽率=(籽粒干重/果穗

6、干重)X100%。A.3.12籽粒产量:将计产样本的果穗风干后脱粒,称其籽粒干 重,按标准水份(14%)折算,即为小区产量,再由小区产量折成亩 产,用kg表示。每小区缺株数超过10%的,本小区作报废处理。A.4病虫害田间调查项目及记载标准A4.1西南春玉米组重点调查的病虫害(加粗线的为主要病害):纹 枯病、穗腐病、茎腐病、大斑病、小斑病、灰斑病、南方锈病)A4.1.2玉米纹枯病调查时间:普通玉米在进入蜡熟期进行调查。调查方法:调查时目测每份鉴定材料群体的发病状况。 调查重点 部位为果穗以下茎节,记载病情级别。病情分级:植株病情分级、相对应的病状描述见表4.7表4.7玉米纹枯病鉴定病情级别划分病

7、情级别症状描述1果穗下第4叶鞘及以下叶鞘发病3果穗下第3叶鞘及以下叶鞘发病5果穗下第2叶鞘及以下叶鞘发病7果穗下第1叶鞘及以下叶鞘发病9果穗及其以上叶鞘发病A4.2.2玉米穗腐病调查时间:在玉米成熟期后进行调查调查方法:每份鉴定材料选取 30个果穗剥去苞叶,逐个调查记 载果穗发病级别,计算平均发病级别。病情分级:植株病情分级、相对应的病状描述见表4.8。根据每份材料中多数果穗的级别,确定该材料的抗性水平。表4.8玉米穗腐病鉴定病情级别划分病情级别症状描述1发病卸积占果穗总面积0% 1%3发病卸积占果穗总面积2% 10%5发病卸积占果穗总面积11% 25%7发病卸积占果穗总卸积 26% 50%9

8、发病卸积占果穗总面积51% 100%A4.1.3玉米大斑病调查时间:进入乳熟期后进行调查。调查方法:调查时目测每份鉴定材料群体的发病状况。调查重 点部位为玉米果穗的上方叶片和下方3叶,根据病害症状描述,逐份 材料进行调查并记载病情级别。病情分级:田间病情分级、相对应的病状描述见表4.1。表4.1玉米大斑病田间记载标准分级描述1叶片上无病斑或仅在穗位下部叶片上有少量病斑,病斑占叶面 积少于或等于5%。3穗位下部叶片上有少量病斑,占叶面积6-10%,穗位上部叶片有零星病斑。5穗位下部叶片上病斑较多,占叶面积 11-30%,穗位上部叶片有 较多病斑。7穗位上部叶片有大氏病斑,病斑相连,占叶面积 31

9、70%,下宫B 病叶枯死。9全株叶片基本为病斑覆盖,叶片枯死。A4.1.4玉米小斑病调查时间:进入乳熟期后进行调查。调查方法:调查时目测每份鉴定材料群体的发病状况。调查重点部位为玉米果穗的上方叶片和下方3叶,根据病害症状描述,逐份 材料进行调查并记载病情级别。病情分级:田间病情分级、相对应的病状描述见表4.2表4.2玉米小斑病田间记载标准分级描述1叶片上无病斑或仅在穗位下部叶片上有少量病斑,病斑占叶面 积少于或等于5%。3穗位下部叶片上有少量病斑,占叶面积6-10%,穗位上部叶片有零星病斑。5穗位下部叶片上病斑较多,占叶面积 11-30%,穗位上部叶片有 较多病斑。7穗位上部叶片有大氏病斑,

10、病斑相连,占叶面积 31-70%,下宫B 病叶枯死。9全株叶片基本为病斑覆盖,叶片枯死。A4.1.5玉米灰斑病调查时间:进入乳熟期后进行调查。调查方法:调查时目测每份鉴定材料群体的发病状况。调查重点部位为玉米果穗的上方叶片和下方3叶,根据病害症状描述,逐份 材料进行调查并记载病情级别。病情分级:田间病情分级、相对应的病状描述见表4.4。表4.4玉米灰斑病田间记载标准分级描述1叶片上无病斑或仅有少量病斑,病斑占叶面积少于或等于5%。3叶片上有少量病斑,占叶面积 6-10%。5叶片上病斑较多,占叶面积11-30%7叶片上有大量病斑,病斑相连,占叶面积 31-70%。9全株叶片基本为病斑覆盖,叶片枯

11、死。A4.1.6玉米茎腐病调查时间:在玉米进入乳熟后期进行调查。调查方法:每份材料进行逐株调查,调查重点部位为茎基部节位, 茎节明显变褐或用手指捏近地表茎节感到变软的植株,即为发病株。分别记载调查总株数、发病株数,计算和记载发病株率。发病株率()=发病株数/调查总株数X100病情分级:植株病情分级描述见表 4.11。表4.11玉米茎腐病鉴定病情级别划分分级症状描述1发病株率0%5.0%3发病株率5.1%10.0%5发病株率10.1%30.0%7发病株率30.1%40.0%9发病株率40.1%100%A4.1.7玉米锈病(南方锈病、普通锈病)调查时间:在玉米抽雄前进行第一次调查;进入乳熟期进行第

12、二 次调查调查方法:调查时目测每份鉴定材料群体的发病状况。 调查重点 部位为玉米果穗的上方叶片和下方 3叶,根据病害症状描述,逐份材 料进行调查并记载病情级别病情分级:田间病情分级、相对应的病状描述见表4.5表4.5玉米锈病鉴定病情级别划分分级症状描述1叶片上无病斑或仅有无抱子堆的过敏性反应3叶片上有少量抱子堆,占叶面积少于 25%5叶片上有中量抱子堆,占叶面积 2650%7叶片上有大氏抱子堆,占叶面积 5175%9叶片上有大氏抱子堆,占叶面积76100%,叶片枯死A4.1.8玉米螟调查时间:在当地第一次虫害发生高峰后调查。调查方法:估测群体中上部叶片被玉米螟取食的状况。叶片危害程度分级:根据

13、玉米螟幼虫取食心叶后所形成的叶片虫 孔直径大小和数量划分食叶级别,见表4.13。表4.13玉米螟对心叶危害程度的级别划分食叶级别症状描述1仅个别叶片上有12个孔径 1mmi孔2仅个别叶片上有3 6个孔径 1mmi孔3少数叶片有7个以上孔径 1mmfe孔4个别叶片上有12个孔径W2mmfe孔5少数叶片上有36个孔径W2mmfe孔6部分叶片上有7个以上孔径 2mmfe孔7少数叶片上有12个孔径大于2mm的虫孔8部分叶片上有36个孔径大于2mm的虫孔9大部叶片上有7个以上孔径大于2mm的虫孔螟虫折茎:成熟期调查螟折株数,以%表示。A4.1.9玉米丝黑穗病调查时间:在玉米进入乳熟后期进行调查。调查方法:每份材料进行逐株调查,分别记载调查总株数、发病株数,计算和记载发病株率。发病株率()=发病株数/调查总株数X 1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统计图表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