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翔安区马巷如意小学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修编稿J厦门圣德信工程管理二O一五年一月翔安区马巷如意小学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建设单位:翔安区马巷中心小学编制单位:厦门圣德信工程管理证书编号:工咨发证机关:国家开展改革委员会审 批:陈丁山技术负责人高级工程师审核:罗林生高级工程师工程经理:傅建廷工程师参加人员:徐敏工程师吕桂燕助理工程师骆园助理工程师目录第1章工程概况11.1 工程名称11.2 工程承办单位11.3 工程背景11.4 工程概况21.5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及研究范围31.6 主要结论41.7 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分析42.1 制度环境及政策安排42.2 需求层面82.3 社会价值层面9第3章工
2、程选址与建设条件123.1 工程选址123.2 建设条件12第4章功能定位与建设规模174.1 功能定位174.2 规模分析184.3 建设内容及建设规模确定20第5章工程方案设计275.1 相关依据275.2 规划设计指导思想与原那么275.3 总平面布置285.4 建筑设计325.5 结构设计345.6 电气设计365.7 给排水设计395.8 室外公用工程405.9 消防415.10 色建筑43第6章节能篇章446.1 用能标准和节能标准446.2 能源品种的选用446.3 工程用能状况456.4 工程综合能耗折标476.5 节能措施47第7章环境保护、消防与平安507.1 环境影响分析
3、507.2 2劳动平安547.3 消防设施54第8章工程实施进度方案56第9章工程建设管理579.1 工程建设期组织管理579.2 工程管理589.3 工程监控609.4 工程资金管理60第10章工程招标6110.1 招投标方案的原那么6110.2 招投标方案的依据6210.3 招投标的实施6210.4 工程招标范围、组织形式、方式62第11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6511.1 投资估算6511.2 资金筹措66第12章工程社会效益分析6012.1 经济效益分析6012.2 工程对社会影响分析60第13章工程社会稳定分析6213.1 编制依据6213.2 风险调查6213.3 风险识别6413.4
4、 风险估计及初始风险等级判断6513.5 风险防范和化解措施6613.6 落实措施后的预期风险等级6813.7 风险分析结论68第14章主要结论与建议6914.1 主要结论6914.2 建议69附件:1、工程区位图2、总平面图(方案一)3、平面图(方案一)4、总平面图(方案二)5、平面图(方案二)6、厦门市翔安区开展和改革局关于如意小学工程建议书的复函(翔发计函202366号)第1章工程概况1.1 工程名称翔安区马巷如意小学1.2 工程承办单位工程建设单位:翔安区马巷中心小学工程代建单位:厦门翔发地产。该公司为翔发集团全资子公司。厦门翔发地产经营范围:房地产开发经营;物业管理效劳;市政工程施工
5、对酒店业的投资;建筑材料开发与销售。1.3 工程背景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农村与城市的差距也在逐步增大。城乡一体化作为一种重要的理论与政策视角,对我国的工业化、城市化乃至现代化既带来了机遇也提出了挑战,甚至成为一种成败得失的考量。厦门由于自然环境和历史因素形成了岛内城市和岛外农村的二元结构,经过新中国60多年来的建设和经济特区30多年的开展,岛内城市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岛外农村的开展却严重滞后,岛内外开展差距过大已经成为影响厦门提升开展层次的瓶颈。因此,迫切需要推进岛内外一体化建设,统筹城乡开展。城乡一体化,教育要先行。教育的根底性、全局性、先导性作用要求只有坚持教育先行,将
6、教育作为关系全局的先导性根底设施加以建设,才能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构建和谐社会。教育是城乡社会开展的重要方面,没有城乡教育的一体化就谈不上城乡社会的一体化。岛内外教育一体化是岛内外一体化的重要内容,是保障城乡教育均衡开展、促进教育公平的必然要求。厦门经济特区自成立以来,教育事业适应特区建设需要,获得了显著的开展。厦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义务教育的均衡开展,于2007年出台破解“就学难促进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开展的假设干意见,2023年出台统筹城乡开展推进岛内外一体化建设的假设干意见,以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和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为目标,努力缩小城乡、区域、校际差距,提高义务教育办学水平
7、2023年初,市政协将8份提案并案形成了关于均衡教育资源,提升我市教育水平的建议,3月份又发布了2023-2023年加快义务教育学前教育建设三年行动方案,方案建设教育工程130个,新增学位超过9万个,以满足教育学位需求。如意小学为“2023-2023年加快义务教育、学前教育建设三年行动方案建设工程之一。随着火炬(翔安)工业区不断开展,外来务工子女就学问题成为了一道难题,如意小学的建设,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该问题,更好地满足广阔市民群众和外地进城人员随迁子女的就学需求。1.4 工程概况工程地址工程拟建于马巷镇山亭社区,南侧为山亭路,东临翔安西路。拟建规模如意小学拟规划建设成为30个班/1350个
8、学生的公办小学。工程总用地面积25373.353m2,总建筑面积12100m2,其中计容建筑面积IloOl28m2,架空层建筑面积1098.720?0工程总投资本工程工程估算总投资5761.19万元,其中:建安工程建设费用4630.57万元,工程建设其它费用504.82万元,征地拆迁费为625.80万元。资金来源本工程建设资金拟由市财政投资,资金来源有保证。工程建设工期安排工程建设期为18个月,预计2023年4月开工,全部工程至2023年6月底前完成。1.4.6主要技术指标序号指标单位数值1总规划用地面积m225373.3532总建筑面积12100.00其中计容建筑面积2m11001.28架空
9、建筑面积m1098.723建筑占地面积nr3653.334建筑密度%14.405容积率0.446绿化率%30.27停车位位221.5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及研究范围编制依据1)建设工程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中国方案出版社。(2)厦门市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开展规划纲要(3)厦门市开展改革委厦门市财政局厦门市教育局关于印发2023-2023年加快义务教育学前教育建设三年行动方案的通知。(4)翔安区政府相关会议纪要。(5)工程建议书的批复(6)建设工程选址意见书(7)编制本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委托合同。研究范围本研究报告通过对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建设区域的资源条件、市场等进行研究,提出工程
10、的建设目标和方案,通过投资估算,对可能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分析,提出结论性意见。L6主要结论如意小学的建设,增加了火炬(翔安)工业区的学位供给,解决了适龄儿童的就学问题,对于标准校园建设,完善义务教育布局促进教育事业开展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本工程的建设是必要的。第2章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分析2.1 制度环境及政策安排国家对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开展规划纲要(20232023)“十二五期间,国家为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开展,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制定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开展规划纲要。纲要中对义务阶段教育做了以下要求:到2023年,全面提高普及水平,全面提
11、高教育质量,根本实现区域内均衡开展,确保适龄儿童少年接受良好义务教育。稳固义务教育普及成果。适应城乡开展需要,合理规划学校布局,办好必要的教学点,方便学生就近入学。坚持以输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确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研究制定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方法。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建立国家义务教育质量根本标准和监测制度。严格执行义务教育国家课程标准、教师资格标准。深化课程与教学方法改革,推行小班教学。配齐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教师,开足开好规定课程。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开展。均衡开展是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开展保障机制
12、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均衡配置教师、设备、图书、校舍等资源。厦门市教育事业的机遇和挑战历届市委、市政府着眼经济社会开展和现代化建设全局,加快实施科教兴市的战略,始终把教育摆在适度超前、优先开展的战略地位。“十二五时期,国务院制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假设干意见,批准厦门特区扩大到岛外4个区,对我市教育改革和开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事业开展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尽管我市教育事业在“十一五期间取得了长足进步,但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还有不少差距:优质教育资源还不能充分满足需求,城乡、区域、校际尤其是岛内外的教育设施条件差异还比拟大;素质教育水平有待提高,学生课业负担仍然过重;进
13、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学比例有待提高,学前教育、继续教育有待加强;教育效劳经济社会开展的功能还未充分表达,人才培养模式与经济社会开展需求还不能完全适应等。厦门教育要充分发挥“侨、台、特、海的优势,面向未来,放眼世界,着力先试先行,以强烈的使命感和紧迫感办出富有时代特征、表达厦门特点、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开展。厦门市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目标到2023年,初步实现教育现代化,初步形成学习型社会,跻身全国教育强市和人力资源强市。以人民满意为准绳,实现更高标准的普及教育。学前三年教育普及水平进一步提高,毛入园率达95%,全面解决“入园难、入园贵问题;义务教育稳固率达99%以上
14、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进入公办学校入学率到达90%以上,实现岛内外和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开展的目标;普通高中实现优质特色开展,中职教育凸显专业品牌和就业优势,高中教育阶段毛入学率达99%以上;高等教育普及化保持较高水平,毛入学率(户籍)稳定在80%以上;三类残疾儿童、青少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达99%以上,实现特殊教育向学前和高中阶段“两头延伸;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1.8年,其中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达22.9%,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年参与率达60%。以促进公平为目标,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开展。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把促进公平作为根本教育政策,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
15、衡开展和扶持弱势群体,着力促进公共教育资源配置均衡、公平,加快缩小城乡、区域教育开展差距。以实施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开展改革试点为动力,大力推进岛内外和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实现布局均衡、投入均衡、师资均衡、质量均衡、时机均衡的全市义务教育均衡化开展格局。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实现教育优质开展。学前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严格办园标准,加强标准管理,提高保教质量;根底教育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教学与课程改革,建立和完善指导体系,落实质量监测制度,推进教学方式转变,进一步提高教育水平,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显著提高;职业教育要推进校企合作,坚持市场导向,面向社会需求,
16、深化办学模式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中职生在国家级、省级重点中职学校就学比例达80%以上,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就业率、取得“双证率均到达95%;高等教育要实施教学质量提升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特色学科和专业群,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和科学研究水平;大力抓好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教师职业理想、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培训,不断提升教师的学识能力、人格魅力,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同时促进继续教育、民族教育、特殊教育协调开展。以健全机制为抓手,建设更加完善的终身教育体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教育开展规律的教育体制机制全面建立。办
17、学体制逐步优化,政府办学为主体、全社会积极参与、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共同开展的格局根本形成。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加快推进,政府依法管理、学校自主办学机制不断健全。公共财政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教育投入机制更趋完善。推动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开展,学前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互通,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衔接,稳步开展学历继续教育,大力开展非学历继续教育,广泛开展城乡社区教育,形成开放灵活、选择多样、纵向贯穿、横向衔接、具有厦门特色的现代终身教育体系。以促进教育与社会各领域融合为背景,提高教育效劳经济社会的能力。促进教育与经济社会各领域融合开展,强化课程教材与社会开展、科技进步和学生经验的
18、联系,形成人才培养链、科技创新链和产业增值链紧密结合的科学开展生态圈。紧贴我市产业开展导向,优化中高职院校专业结构,鼓励高校积极参与产学研用合作,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高新技术产业园等,建立资源共享机制,加快科技成果对接,推动教育资源、人力资源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使我市高校成为重大科研成果的主要奉献者,科研创新人才培养与聚集的主要基地和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提供者。以区位优势为依托,打造厦台教育合作的特色区域。建设厦台教育合作实验区,探索建立合作共赢、共同开展的合作新机制,打造全方位、宽领域、多形式的厦台教育交流合作特色。翔安区对教育和谐均衡开展的要求根据厦门市翔安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实施意见,翔安
19、区将加快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2023年,完成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全部学校通过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验收。到2023年底,80%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按城市学校标准配齐实验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到2023年根本按城市学校标准配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完善以区为主的中小学教师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区域内校长、教师合理流动机制,均衡配置义务教育教师资源。整合优化义务教育资源。加强合作办学,推动翔安区属校与市属校、岛内区属优质校合作,办成岛内优质校分校,推动翔安区属校与市属校、岛内区属优质校合作,办成岛内优质校分校。并且进一步完善中小学布点规划,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在新建、扩建和改建学校时,适当调整和撤销一
20、批生源缺乏、办学条件差、教育质量低的学校,努力缩小城乡间、学校间的差距,逐步实现中小学校办学条件根本均衡。2.2 需求层面2023年末,翔安区共有教育机构210所,其中中等教育20所,初等教育68所,学前教育116所,其它教育6所。年末教职员工2752人,全年教育总收入41443.29万元,比上年增加11773.21万元,增长39.68%,其中财政拨款37362.4万元、事业性收入1425.29万元;固定资产原值34905.77万元,比上年增加1618.57万元,增长4.86%。高中教育4所,招生数2382人,比上年增加962人,增长67.75%;在校生数4236人,比上年减少220人,下降4
21、94%。初中教育14所,招生数2925人,比上年减少115人,下降3.78%;在校生数8620人,比上年增加41人,增长0.5%。虽然翔安区教育事业有了一定的开展,市、区两级财政不断加大对农村学校投入的力度,但是由于地理条件及城市规划等原因,局部农村学校的根底配套设施与市区学校还有一定的差距。近年来随着新城区的建设以及各工业园区建设的蓬勃开展,外来人口大量增加也给翔安区带来了巨大的就学压力。一方面农村学生就学以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矛盾尚未得到完全解决,而另一方面新城区建设以及各工业园区建设大量外来人口的涌入给相关区又带来的巨大的就学压力,翔安区开始面临与岛内两区同样的外来人口就学问题。2.3
22、 社会价值层面2.3.1 是厦门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需要一个城市的开展,越来越依靠人口素质、科技进步和人才优势,最终取决于教育开展水平。经过二三十年的开展,特别是“十一五方案的实施,厦门教育事业取得了很大成就。厦门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了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要求。推进义务教育向学前一年延伸,率先实行十年义务教育。实现城区每2万人口不少于1所、每个镇不少于2所公办幼儿园,标准和扶持民办幼儿园,学前三年入园率达95%。逐步统一城乡义务教育学校的办学经费、师资力量、设备配置和质量评价标准。调整优化中小学校布局,完善新城和重大片区配套学校建设,推动城区学校扩容,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
23、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完全免费。厦门目前的教育与经济社会开展还不相适应,无法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迫切需求。通过本工程的建设,可以有效提高优质义务教育规模,为现代化教育建设添砖加瓦。是翔安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开展的需要按照厦门市翔安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实施意见(2023-2023年),翔安区将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中长期教育开展规划与纲要,遵循教育规律,立足本区实际,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名学生,建立和完善义务教育体制机制,着力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校际之间的差距,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接受优质义务教育的需求,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24、以促进公平、优质育人、改革创新、统筹协调为工作原那么,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开展。这就需要加快义务教育学校的标准化建设,保障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根据翔安区的教育开展方案,2023年,实现免费义务教育;2023年,完成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2023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100%进公办学校就读,完成中小学校舍平安工程加固改造任务,根本完成农村义务教育资源的整合优化。如意小学按标准化建设,为进城务工子女就读公办学校提供了保障,工程的建成将为翔安区义务教育均衡开展作为奉献。2.3.3是解决片区就学问题的需要工程位于火炬翔安)产业区,火炬(翔安)产业区是厦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
25、发区“一区多园中最大的综合性园区,中长远期规划总面积26.75平方公里,位于马巷和新店之间,规划居住人口约10万人。工厂的入驻,势力造成大量工人的涌入,而马上面临的就是工人子女的就学问题,按照厦门市城市管理技术规定12023版)确定的小学生规划指标为70座/千人,需要学位为7000个,156个班,建筑面积约56000平方米,目前该片区有小学:逸夫小学、舫阳小学、海滨小学、后滨小学、西坂小学、黎安小学、山亭小学、亭洋小学,现有的学位数远远不能满足片区的教育需求。根据规划,拟对舫阳小学、西坂小学进行迁建并扩大规模,新建如意小学,并将山亭小学、亭洋小学并入该校,以整合教学资源。根据该片区的学位需求,
26、按照厦门经济特区学校用地保护规定、厦门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的相关要求,结合厦门市翔安区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如意小学教学规模确定为30个班。如意小学的建设,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该片区即将到来的就学压力,因此扩大学位供给任务于当前以及将来都显得迫切和重要。是改善火炬(翔安)产业基地投资环境的需要随着火炬(翔安)产业基地的不断推进,开发面积的不断扩大,许多外地企业涌入了翔安,很多开发商和务工人员也把家安在了翔安。他们的到来为翔安经济开展注入了活力,同时给我们各方面配套环境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而当务之急是如何妥善解决外地务工子女就学的问题。目前翔安区现有的学校布局已不能适应开展的需要。因此对全区的中
27、小学布局进行科学规划和调整,提高办学的规模效益和教学质量,将是吸引优质人才,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的重要举措。如意小学的建设将致力于区域人文环境与素质的提升,为翔安区的教育事业的开展添砖加瓦,提升火炬(翔安)产业基地的投资环境。第3章工程选址与建设条件3.1 工程选址工程拟建于马巷镇山亭社区,南侧为山亭路,东临翔安西路。场地原始地貌大局部为耕地,有局部池塘,场地进行一定的处理后,适宜进行建设。详见附图。3.2 建设条件3.2.1 自然条件翔安地处厦门东部,地理环境优越,东北与泉州市交界,西面与翔安区接壤,南隔海与金门岛相望,居厦、漳、泉闽南“金三角中心地带,把守闽南地区南下北上之咽喉,东起内厝镇后
28、坡村,西至翔安区三忠村,南从大崂海域,北到大帽山罗田,全区土地总面积351.6平方公里,海岸线长75公里,海域面积133.84平方公里,占厦门市海域面积的39%,是通往金门、台湾的黄金海岸。翔安区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境内河流短促,水系呈树枝状。翔安植物资源丰富,各类主要植物共190科732属1306种。翔安山海俱备,水陆面积开阔,气候环境适宜,动物资源丰富。境内矿产资源丰富,特别是高岭土、花岗岩、砂石分布广,面积大,品味高,储量丰富,具有较大的经济开采价值。气温:多年平均气温20.7C;极端最高气温38.5C(1979年8月15日);极端最低气温1.5C(1991年12月29日);最高
29、月平均气温28.1C;最低月平均气温12.4C;N35C高温日数207天;最热月份7月;最冷月份2月。降雨:降水主要集中在49月份,占了全年降水量的76%。年平均降水量1,188.4mm;年最大降水量1,998.6mm(1990年);年最小降水量783.5mm(1957年);月平均最多降雨量207.1mm(6月份);月平均最少降雨量26.Imm(12月份);日最大降水量32Ornm(2000年6月18日);年平均降雨天数122.7天;最大降雨强度88mmh0风况:厦门位于亚热带季风区,风向、风速季节性变化明显。全年盛行偏东风,每年1-3月多ENE风和SE风,4-6月多SE风,7-9多的SE风和
30、NE风,10-12月多NE风。冬、春半年盛行NE-ENE风,风速较大;夏、秋半年以SE风为主,风速一般较小。多年平均6级以上大风日数为30.2天,最多大风日数为53天。本区多年平均风速3.4ms。雾况:厦门市一般雾日不多,雾多生成于夜间或早晨,但持续时间短,一般在早晨日出后消散。多出现在16月份,尤以34月最多。海雾是厦门地区害性天气之一。能见度VIQOOm雾日,年平均31.5天;年最多雾日数75天(1983年)。湿度和蒸发:厦门地区空气湿润,多年平均相对湿度达78%,56月平均相对湿度最大(84%86%),92月平均相对湿度较低(69%78%)0年平均蒸发量较大,达1,850.7mm,蒸发量
31、明显大于降水量。710月份月蒸发量200220mm,13月份月蒸发量较少为80-1IOmm0日照及天气状况:厦门地区纬度较低,日照时数多,年平均日照时数达3179小时以上,年平均日照率49%o厦门地区全年天气以阴雨天为多,多年平均晴天115.4天,阴天75.2天,雨天122.8天,连续阴天最长日数18天(1970年)。灾害性天气:厦门地区灾害性天气主要有台风、暴雨、寒潮、大风、雷暴等。台风:厦门地处东亚大陆的东南,濒临西太平洋和南海,故常受台风袭击。台风影响厦门地区一般在每年5-11月份,以8月份最多。据统计,厦门地区平均每年受56次台风影响。暴雨:厦门日降雨量50mm的暴雨日数年平均3.6天
32、主要集中在4-9月,以7-8月最多,最大日降雨量239.7mm(1973年4月23日)。大风:平均大风(8级)日数为25.8天,其中7-11月份出现大风日数最多,其次是34月份。大风主要是由冷空气、台风、强对流等天气系统造成的,尤以台风及强对流天气系统带来的大风最为猛烈,大风严重威胁海上作业的平安。强冷空气和寒潮主要集中出现在122月份。雷暴:厦门地区全年都可能发生雷暴,每年35月发生雷暴较多,其中8月份最多,平均8.5天。寒潮:强冷空气、寒潮主要集中出现在122月。地震:厦门地区位于华南地震区北部,东南沿海地震带中段,但历史上区内未发生过破坏性地震,遭受震害主要是区外强震的涉及。根据中国地
33、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规划区对应的地震根本烈度为7度。3.2.2 社会经济条件2023年,翔安区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位居全市前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331.46亿元,增长15.3%;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819.87亿元,增长21.8%;固定资产投资211.40亿元,增长4.9%;财政总收入28.21亿元,增长27.7%;区地方级财政收入15.94亿元,增长3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02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244元,增长10.5%;农民人均纯收入12392元,增长12.3%o其中,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财政总收入、区地方级财政收入以及
34、农民人均纯收入5项指标增幅位居全市各区第一。3.2.3 根底设施条件1、交通条件工程位于火炬园(翔安)产业区下潭尾南片区,南侧为山亭路,东临翔安西路,交通极其便利。2、给排水条件本工程近期供水由周边市政道路引入,通过学校内环状供水线路,供给用水点使用并满足消防用水,可满足需要。工程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直接排入市政管网,最终排入翔安污水处理厂。3、供电条件工程供电由就近开闭所引入至学校配电室,即可为学校教学和生活供电。325材料供给条件砂石料及水泥、管材等所需耗材:厦门地区盛产砂和石材,其中同安的山砂、河砂藏量丰富;翔安盛产海砂。岛外天马山、大帽山、大坪山、后溪等地有正在开采的石料场,石料丰富,种
35、类齐全,可就近采购。厦门市内有小型的水泥厂,可提供本工程建设局部所需。厦门本岛有水泥制管厂,可供给管径d200dl8(X)的钢筋混凝土管材,运输采用汽车非常便捷,运距不超过40公里。另厦门是天然的良港,水陆运输兴旺,刘五店港区有货运码头;鹰厦铁路、324国道、厦漳泉高速公路与全国铁路、公路形成网络,外购材料可直达现场。第4章功能定位与建设规模4.1 功能定位4.1.1 效劳范围根据厦门市中小学规划,如意小学效劳于火炬(翔安)产业区下潭尾光电产业集中区。光电产业集中区位于翔安区中部,规划范围东起翔安大道,南抵海翔大道,西至滨海大道,北临内安大道,规划总用地面积11.65平方公里。4.1.2 建设
36、标准本工程规模标准确定的原那么如下:应满足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和福建省义务教育校舍建设标准(试行)的要求;应满足厦门市城市总体规划以及思明区总体规划的要求;应满足厦门市城市管理规划规定2023年版的要求;应满足厦门市中小学规划的要求。(4)适应厦门市、翔安区现状技术经济条件、社会开展状况特别是教育开展现状。4.1.3 功能设置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由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办公用房、生活效劳用房三局部组成。(1)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设置普通教室;自然教室、音乐教室、语言教室、计算机教室、劳动技术教室、美术教室、书法教室等专用教室及其辅助用房;多功能教室、图书阅览室、体育活动室、科技活动室、心理
37、咨询室、电教器械室等公共教学用房。(2)办公用房完全小学设置教学办公室、行政办公室、社团办公室及播送室,会议接待室、德育展览室、卫生保健室、总务仓库、传达值班室、维修管理室等管理用房。(3)生活效劳用房设置教工单身宿舍、教工食堂、开水房、汽车库、配电室、厕所等用房;根据办学的实际需要,增设学生食堂。4.2 规模分析(1)学生千人指标根据厦门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23版)内规定的厦门市一般中小学建设标准,确定小学生千人指标为70座/千人。(2)班级规模我国建设部、国家开展方案委员会、教育部三部委于2002年7月1日颁发的城市普通中小学校舍建设标准中规定,小学每班学生定员为45人。小学应按其
38、效劳范围均衡布置,效劳半径一般不宜大于500mo新建的如意小学,按照规定以45人/班作为班级规模的标准。(3)学校规模火炬(翔安)产业区作为厦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一区多园最大的综合性园区,中长远期规划总面积25平方公里,位于马巷和新店之间,随着翔安大道的贯穿和翔安隧道的建设,区位优势十清楚显。将形成一个公共设施共享、生活区集中、产业分区明确、市政设施齐全、交通高效便捷的高科技工业园区。本工程建成后将立足于效劳火炬(翔安)产业区下潭尾光电产业集中区的居民,同时可根据自身开展状况,适当扩大录取范围,择优录取其他片区或者周边的优秀生源,对这些区域提供教育补充。力争以自身高起点的硬件设施及先天的生
39、源优势建立起自己的竞争力,但始终要以保证效劳本片区、保证一流教学质量为前提,合理控制学校规模。报告认为新建的如意小学覆盖人口数量及学校规模的预测应以翔安区下潭尾光电产业集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主要依据进行分析。根据翔安区下潭尾光电产业集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产业区现状居住区人口包含9个行政村(内官、洪厝、洪溪、垓边、同美、西炉、龙东、龙西)下属的22个自然村。其中龙东村和龙西村隶属同安区洪塘镇,其他村庄那么隶属翔安区马巷镇,村内共计人口14755人。规划二类居住用地约78.15公顷,规划区总人口达5万人(含村镇居住人口),其中西南综合片1.5万人,中东综合片1.58万人,西北综合片0.55万人,中
40、北综合片0.6万人,中部综合片0.32万人。规划分别在西南综合片、中北综合片、东北综合片、中东综合片内,布置一所完中、四所小学。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开展,片区企业办厂的增多,外来工人会不断增多,作为义务教育配套学校,也马上会面临外来工人子女的就业问题,根据预测火炬产业区建成后就业人口将到达3万人,本工程辐射范围内外来工人数按6000人计。如意小学为新建小学之一,学校效劳半径为500米左右,招生范围内片区现状常住人口约为5214人,外来人口约为6000人,现状人口总数11214人,本地居民与外来人口比例约为1:1,考虑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大量增加,未来人口持续增多且趋向于年轻化,生育人口比例大,本地居
41、民与外来人口比例将逐渐增大,预计将到达1:2,那么预计五年内人口数量将到达1.9万人,新建如意小学,要将山亭小学、亭洋小学并入该校。根据上述结论,本工程以19000人作为学校规模分析的人口基数,结合厦门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23年版)内规定的厦门市一般中小学配置标准:小学生千人指标为70座/千人,作为估算学校规模的依据。推算出如意小学生总数19000/1000*70=1330人。因此本工程将满足约1330名小学适龄儿童入学。按照完全小学的班级人数标准,每班45名学生,那么该小学应设30个教学班。考虑到火炬片区以后的开展,外来务工的子女增多,又考虑到学校年段班级设置的合理性以及片区间的平衡
42、和用地的限制,建议新建如意小学每个年段设置5个班级,即30个班,生源数量约为1350人。学校将以此规模为设计和建设依据,预留开展空间作为未来人口规模增长过大导致的生源增多。4.3 建设内容及建设规模确定工程的建设规模根据厦门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23年版)、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福建省义务教育校舍建设标准、福建省完全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I、福建省完全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II的规定确定。4.3.1 用地规模1、用地面积:根据厦门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23年版),规划确定厦门市完全小学生生均用地为:18-19n?/人,根据这一指标,计算如意小学建设需要不少于30*45*18=2
43、4300m2的土地,根据如意小学建设工程选址意见书,工程规划用地面积25373.353m2,生均用地面积为18.8m2o2、体育活动用地:根据福建省义务教育校舍建设标准规定,“完全小学每生至少2.3平方米,且不少于一组6条跑道的直跑道,每6个班应有1个篮球场或排球场,结合学校实际情况,配置200米跑道田径场一个,面积4500m2;3个篮球场、2个排球场,面积1584m2,其他体育活动设施(含、乒乓球区、器械区)用地约800n共计面积约6884m2,生均5.1nA3、绿化面积:绿化率为30.2%,面积为7662.75m2,生均面积5.64m2,满足福建省义务教育校舍建设标准中“完全小学每生不小于
44、1.5平方米的规定。建筑面积根据福建省义务教育校舍建设标准及厦门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完全小学30班规模生均校舍建筑面积不低于6.511f生标准,计算出学校校舍建筑面积应不低于30456.5=8775m2。根据表4-1分析,如意小学总建筑面积应为12300m2,生均9.11m2,计容建筑面积IIOoOm2,生均8.15m2o工程的实际面积根据地块的实际情况及推荐方案的平面布置情况,确定如意小学总建筑面积应为12100m2,生均8.96tf,计容建筑面积IlooL28Itf,生均8.14nf;不计容架空层面积1291.93m2o表4-1如意小学建设规模分析表序号工程标准指标C30个班,1350人)
45、建设规模30个班,1350人备注说明间数使用面积小计间数使用面积小计(Ma)建筑面积小计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475250048340生均6.18m7人1普通教室3018303020233350采用67平米/间,见备注1。生均2.48m7人。2专用教室156515652608生均1.93Itf/人2.1科学教室21722172287福建省完全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I2.2科学活动室186186143福建省完全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I2.3仪器室14314372福建省完全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12.4准备室123I2338福建省完全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I2.5实验教师办公室11211220福建省完全小学教
46、育技术装备标准I2.6培养室14314372福建省完全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I2.7标本室14314372福建省完全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I2.8仪器标本室186186143福建省完全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I2.9音乐教室21462146243福建省完全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n2.10乐器室123I2338福建省完全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II2.11美术教室186186143福建省完全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H2.12美术教具室123I2338福建省完全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n2.13书法教室186186143福建省完全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n2.14语言教室186186143福建省完全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I2.15语言资料室12312338福建省完全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I2.16计算机教室21722172287福建省完全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I2.17计算机辅房123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