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20XX学年度第二学期小学科学教研工作计划.docx

上传人:来看看 文档编号:452960 上传时间:2018-11-1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XX—20XX学年度第二学期小学科学教研工作计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XX—20XX学年度第二学期小学科学教研工作计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XX—20XX学年度第二学期小学科学教研工作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XX—20XX学年度第二学期小学科学教研工作计划.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20XX20XX 学年度第二学期小学科学教研工作计划 特征码 UEsAePzZPJqsedKZcSbf 20XX20XX 学年度第二学期小学科学教研工作计划 一、工作思路 本学期工作的核心是:全面贯彻新课程理念,深化课程改革, 不断提升“研究、指导、服务和管理”的品质;围绕课程实施 中实际问题的解决而展开行之有效的教研活动;注重专业指导 与学术性、群众性研讨并行,面与点共进。 本学期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改进和完善教学研究制度和工作方 式,努力建构民主、开放、高效的教研机制;认真研究课程功 能、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课程管理, 深入了解并及时解决教学中的困难和问题;提

2、炼、推广教学经 验,探索教学规律,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不断提高教师的教 学专业水平、课程建设与管理能力;加强科学学科课型研究, 构建具有 xx 特色的科学课型范例体系;修改、完善xx 市科 学学科教学建议 ;组织开展对市区小学校本化科学命题情况的 调研与评析;针对课程建设中的核心问题,组织开展教学沙龙 第 2 页 活动。 本学期工作的特色追求:充分展开群众性教学研究,加强指导、 完善服务。科学学科的教学研究应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 调动广大一线教师的积极性,紧紧围绕课程实施中的基本问题, 深入而全面、扎实而有效地展开,群策群力、共同探讨。把科 学学科教师队伍打造成一个团结的共同体、研究的共同

3、体、发 展的共同体。 二、工作重点 (一)构建学习型组织,提升课程与教学理论水平 1精心组织各种学习活动,积极构建学习型组织。 (1)邀请省内知名课程与教学专家为科学教师作教育教学理论 学习辅导报告。从教师的不同需求出发,采取“参与式” “研讨 式”等多种学习形式,提高理论学习的效果。 (2)针对课程建设中的核心问题,组织开展专题学术沙龙,营 造良好学术氛围,为各种不同类型的教师交流教育教学改革的 心得、体会、问题、困惑提供平台,促进教学素养的共同提高。 (3)强化团队建设:强化学科中心组建设,充分发挥科学学科 带头人、骨干教师的服务、引领、研究、示范功能,在小课题 研究、创新教学设计、学术论

4、文撰写等方面展开创新研究和成 果突破;加强校际联动式科学教研组的建设,倡导学校科学教 师之间就近组队、能力互补、协作双赢、特色共建。 第 3 页 2精心安排系列学习内容,讲求针对性、有效性。 (1) 认真学习和钻研科学课程标准修订稿、系统钻研新 教材,既有科学课程改革理念性、学术性思考;又有科学教学 实践层面专题性、主题性研究。 (2)认真学习和钻研有关“科学探究” 、 “教学策略”和“课程 评价” 、 “教学评价”的理论和经验。 (3)认真学习和钻研有关研究性学习、校本课程开发和推进校 本教研的理论和经验。 (4)认真学习以“电子白板” 、数字化学习、微课程为核心的 现代教学技术手段以及相关

5、教学理论。 (5)优选我市科学教师优秀教育教学论文,作为共同学习的课 程素材,从中提炼主题、充实素材、拓展观点、提炼经验,形 成富有 xx 特色的科学课程实践智慧。 (二)规范组织和管理,完善课程建设方式 1加强课程管理,引导学校及科学教师落实和执行国家的课程 计划,杜绝违规行为。 2加强科学学科网络信息化建设,做到教研信息透明、课程资 源共享。 3严格按照市教科院关于优质课评比、基本功竞赛的各项规定 有序开展教师专业能力竞赛活动,激发教师专业热情。 4有序推进课程优质资源库建设,以“精品课” 、 “微课”为抓 手,为教师优化课堂教学提供范式。 第 4 页 5进一步完善研究课、示范课教学申报、

6、推荐制度,发挥学科 中心组在教学设计、课堂观察、反思剖析中的帮扶、引领作用, 力求有主题、成系列、创品牌。 6整合全市教科研力量,由市教科院牵头,针对课程改革中的 重点和难点成立相关专题研究组,开展专项研究。 7强化科学学科基地的系统化建设,充分发挥学科基地的学术 引领、示范、辐射功能。 (三)丰富研究维度,拓展课程视野 1尝试“同题异构”多元化教学设计以及个性化教学实施,倡 导教学品味多元风格。 2深化对科学探究本质要义的理解,活化科学探究在科学课堂 教学中的表现形式。 3加强对课堂教学动态生成资源问题的研究,在实践中激发教 师的教学智慧。 4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研讨和观摩活动,加强各类课

7、型研 究,构建具有 xx 特色的科学课型范例体系。 5继续征集、整理教学情境设计、课堂教学实录及评析,积极 发现、总结、推广教学第一线教师的教学改革成果。 (四)加强课堂教学研究,提升教学领导力 倡导教学改革和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多元化,引导学校、教 师深刻理解教育教学改革的系统性、复杂性、艰难性和渐进性, 准确理解教与学、学与评的关系,反对简单照搬或移植所谓的 第 5 页 教学模式。引导小学科学教师进一步转变教学观念,提升教学 素质与能力,加深专业理解,努力改变单一的、灌输式、机械 训练式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多元化,不断提升自 主学习的能力。 1继续开展形式多样的专题研究。各科教研

8、员须引导教师在认 真落实“xx 市中小学学科教学建议”的基础上,开展多种形式 的课堂教学研讨和观摩活动。 2继续组织科研人员设计课堂观察量表,逐步建构具有 xx 特 色的课堂教学观课议课框架。 3深入学习与研究集我市小学科学教师教学智慧的小学科学 课型范式与实施策略 ,切实加强课型研究,形成具有 xx 特色 的课堂教学新范式。 4继续组织开展初高中各科课堂教学同题异构研讨活动,引导 教师不断探索学科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方式,分享教学实践智 慧,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5继续组织 xx 市小学科学学科教师基本功竞赛或优质课评比 活动,将学科专业竞赛和学科专业培训结合起来。 6引导广大小学科学教师深入开

9、展“数字化学习”的研究,在 微课程、精品课资源库及微研究成果方面积极探索,促进信息 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不断提升教学效益。 (五)重视教育科研,深化课题研究 探索科学学科课题研究的原则和方法,展开针对课程与教材中 第 6 页 的“疑难问题解决”的专题研究,提高课题研究的针对性和实 效性。科学课题研究应重视应用研究、行动研究、现场研究、 微观研究;应重视质的研究;应以课堂教学、课程建设等具体 问题为着眼点:强调结果价值与过程价值并重,提倡“过程即 成长”的行动理念。 (六)改革评价方式,完善评价体系 1逐步建立起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以学生自评、学生互评、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为重要内容的课堂教

10、学即时评价体系。 2帮助部分学校逐步建立并完善学生学业(学生成长)记录袋, 探索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性评价体系。 3对符合科学教育规律的命题理论以及相关命题技术作出探讨, 将命题科学化、合理化的研究引向深入。组织开展对市区小学 校校本化科学命题情况的调研与评析,总结成功经验,指出存 在问题,提高学校自主命题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4探求科学实验操作考查的最佳模式,是科学评价体系中重点 需要加强的环节。 (七)组织各类研修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实施新课程的关键是要有一支数量和质量都能够得到保证的教 师队伍。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它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教师的业务水平。

11、因此,组织必 要的培训、调研、总结、推广和竞赛活动,能够推动教师队伍 的业务能力发展。 第 7 页 制订切实可行的新课程研修方案,提高研修的实效性。引导学 科教师深入研究新的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科学设计学科过程性 研修方案,采取多种方式引导教师加深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理 解,提升教师开发教材及课程资源的能力。我们建议各校采用 案例式教学研修方式,以案说理,以理导教,促进个体反思水 平的提高。 1继续承担科学教师继续教育任务,围绕课程改革这一核心内 容充分展开,为新课程实施提供保障。认真组织各种形式的、 行之有效的新课程培训活动,引导教师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 提升课程意识和课程实施水平,为新课程实施

12、提供有力保障。 2引导科学教师立足科学学科课程改革的前沿;组建学科性研 究小组,攻克难关,提高课程理解能力。 3以省级示范小学为龙头,积极探索提高科学学科教学质量的 途径和方法,采取积极措施,大面积稳步提高科学教学水平。 4加强对青年科学教师的培养,探索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 新途径、新方法:以青年科学教师为主体,以课题研究为切入 口,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主线,加大对青年科学教师培养力 度;通过双向选择,为青年教师确定教学指导(以教研员、学 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为主) ,有目的地开展“传” “帮” “带”和 交流活动,促进青年教师健康成长;继续抓好青年教师的课题 研究工作,引导青年教师开展小型课

13、题研究工作。 5根据省市教科院有关规定,有关学科组织教师教学能力竞赛、 第 8 页 学科评优活动。 (八)加强自身建设,提高研究能力 1加强教研员自身的理论学习,确立自身的研究方向和专题, 提高专业研究水平。 2进一步加强对辖市(区)教研员的工作指导,促进各地区教 研水平的均衡发展。 3教研员苦练内功,不断增强服务意识,提升服务能力,努力 提高自身的课程理论水平、专业论文发表质量、课堂教学研究 与实践能力、教研活动水准,确保在新课程推进过程中专业引 领的整体水平能够得到大幅度提升。 (九)加强课程资源建设,建构优秀课例体系 继续完善“教育新视野”师生服务平台,丰富微课资源,充分 利用精品课视频

14、案例、微研究等主题资源,开展网络教研活动。 改革精品课拍摄的内容与方式,为小学科学教师的学习与研究 提供素材。引导教师积极开展“数字化学习”研究,提升信息 技术支持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利用网络资源,改革研究性、 探究性学习成果呈现方式,为学生专题学习、合作学习学习搭 建良好的平台。 三、工作安排 二月份 1市、区科学教研工作协调会; 2组织主题化、研究性、参与式讲座培训; 第 9 页 3组织部分优秀科学教师筹拍“精品课” 、 “微课” ; 4科学课堂教学专题研讨活动实验探究。 三月份 1科学集体备课活动; 2筹措科学课堂“同题异构”活动; 3科学课堂教学专题研讨活动; 4筹措新一轮科学中心组核

15、心课题研究方案; 5组织部分优秀教师筹拍“精品课” 、 “微课” 。 四月份 1科学教学常规调研; 2学科中心组学术沙龙; 3科学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创新设计; 4xx 特色科学学科课型研究活动; 5小学科学初中理科衔接教学活动; 6区域特色命题基本技术培训活动。 五月份 1科学教学常规调研; 2学科中心组学术沙龙; 3科学课堂教学研讨活动规律建构; 4xx 特色科学学科课型研究活动; 5小学科学初中理科衔接教学活动; 6xx 市小学科学优质课评比活动。 第 10 页 六月份 1科学教学常规调研; 2学科中心组学术沙龙; 3科学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核心概念; 4举办有关学校“同课异构”联校教研活动; 5科学中心组核心课题研究活动; 6区域特色命题情境立意培训活动; 7本学期工作总结; 8下学期工作计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事务文书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