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分类号:备案号: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DL/T XXXXXXXX 国家能源局 发 布20XX-XX -XX 实施20XX-XX -XX 发布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运行控制规范 Operation and control specification for distributed resources interconnecting to power grid (征求意见稿)1目 次 前 言II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 基本技术要求25 功率控制和电压调节26 并网/退出控制27 继电保护与安全自动装置38 电网异常响应39 电能质量410 电能计量411 通信与自动
2、化412 防雷与接地4附录A6编 制 说 明7I前 言本标准根据国家能源局“关于下达2011年第二批能源领域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国能科技【2011】252号)的要求编制。本标准的编写格式和规则符合GB/T 1.1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及DL/T 600-2001电力行业标准编写基本规定的要求。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 本标准主要参加单位: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本标准于XXXX年XX月首次发布。11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运行控制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运行控制的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以同步电机、感应电机、变流器等
3、形式接入35kV及以下电压等级电网的分布式电源。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14050 系统接地的型式及安全技术要求GB 50057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T 12325 电能质量 供电电压偏差GB/T 12326 电能质量 电压波动和闪变GB/T 14549 电能质量 公共电网谐波GB/T 15543 电能质量 三相电压不平衡GB/T 15945 电能质量 电力系统频率偏差GB/T 18481 电能质量 暂时过电压和瞬态过电压DL/T 4
4、48 电能计量装置技术管理规程DL/T 5202 电能量计量系统设计技术规程DL/T 584 3kV110kV电网继电保护装置运行整定规程DL/T 614 多功能电能表DL/T 620 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DL/T 621 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DL/T 634.5101 远动设备及系统 第5-101部分 传输规约 基本远动任务配套标准DL/T 634.5104 远动设备及系统 第5-104部分 传输规约 采用标准传输协议集IEC60870-5-101网络访问DL/T 645 多功能电能表通信协议DL/T XXXX 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技术规定DL/T XXXX 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测试
5、技术规范3术语和定义 3.1电能计量点 metering point分布式电源与电网之间的电量交换点。3.2上网电量 on-grid energy分布式电源通过电能计量点向公共电网输送的电量。3.3产权分界点 boundary of ownership分布式电源电气设备与公共电网的资产分界点。 4 基本技术要求4.1 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应符合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技术规定的要求,运行前应按照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测试技术规范进行型式试验、例行试验和现场试验。4.2 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前,其运营管理方与电网运营管理部门应按照统一调度、分级管理和平等互利、协商一致的原则,签订供用电合同,并根据相关规定签订
6、并网调度协议。4.3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运行应执行电网调度管理条例,并应根据相关安全规程,结合现场实际,制定相应的运行规程。4.4 分布式电源并网点应安装易于操作、可闭锁、具有接地功能、有明显开断点的开断设备,具备开断故障电流的能力,能够就地或远方开断。4.5 接入380V和10kV35kV电压等级电网的分布式电源,应以三相平衡方式接入。4.6 分布式电源中性点接地方式应与其所接入电网的接地方式相适应。4.7接入10kV35 kV电压等级电网的分布式电源,其运营管理方宜进行电力预测,向电网调度机构报送次日发电计划,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当日滚动修改发电计划,向电网调度机构上报发电计划。4.8 接入
7、电网的分布式电源及其互联接口发生异常或故障时,其运营管理方应收集和报送相关信息。接入10kV35 kV电压等级电网的分布式电源,其运营管理方应对设备的运行维护提供24h技术保障。4.9紧急情况下,电网调度机构或用电管理部门可直接限制分布式电源的有功功率输出。 5 功率控制和电压调节5.1 接入10kV35 kV电压等级电网的分布式电源应具备有功功率控制和无功/电压调节能力,输出功率因数应满足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技术规定的要求;当分布式电源无功/电压调节能力有限时,应安装就地无功补偿设备/装置。5.2 接入10kV35 kV电压等级电网且向公共电网输送电量的分布式电源,其功率控制和电压调节应执行电
8、网调度机构指令。5.3接入10kV35 kV电压等级电网且向公共电网输送电量的分布式电源,其最大输出功率和最大功率变化率应符合电网调度机构批准的运行方案。 5.4接入220V/380V电网的分布式电源,其无功功率应符合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技术规定的要求。6 并网/退出控制6.1接入10kV35 kV电压等级电网的分布式电源,其并网/退出应按照并网调度协议执行;接入220V/380V电网的分布式电源,其并网/退出应按照供用电营业规则执行。6.2 分布式电源首次并网应满足以下基本条件:a) 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应通过并网调试试验,试验项目按照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测试技术规范的规定执行,试验报告应在首次并
9、网日前向电网调度机构或用电管理部门提交;b) 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运行特性应符合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技术规定的要求。分布式电源主要设备检修或更换后,其重新并网也应满足上述基本条件。6.3 分布式电源并网时应监测电网频率、电压偏差状态等电网运行信息,并网点的电能质量应满足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技术规定相关要求。6.4 接入电网但不向公共电网输送电量的分布式电源,应具备逆功率保护功能;当并网点电流方向发生变化时,逆功率保护应在2s内将分布式电源与电网断开。6.5 在非计划孤岛情况下,接入电网的分布式电源应在2s内与电网断开。6.6 接入10kV35 kV电压等级电网的分布式电源,恢复并网应在电网调度机构发
10、出指令后方可执行,应进行记录并通知电网调度机构;接入220V/380V的分布式电源,在电网恢复正常运行条件后的20s后方可并网。6.7 接入10kV35 kV电压等级电网的分布式电源及其互联接口设备的检修计划应上报电网调度机构,并服从统一安排;当分布式电源发生故障停运时,应及时记录并通知电网调度机构。7 继电保护与安全自动装置7.1 分布式电源继电保护装置的配置选型与设计应符合国家标准、电力行业标准和其他相关规定,并通过电网运营管理部门审定。7.2 接入电网的分布式电源,其保护配置应满足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技术规定的要求。7.3 接入10kV35kV电压等级电网的分布式电源,宜配置光纤电流差动保
11、护或方向保护,在能够满足保护装置可靠动作的情况下,也可采用电流电压保护;接入380V电网的分布式电源,宜配置快速熔丝或低压过流保护开关,并应配置剩余电流保护装置;接入220V电网的分布式电源,宜配置低压过流保护开关和剩余电流保护装置。7.4分布式电源应具备监测孤岛并与电网快速断开的能力;分布式电源的保护应与电网线路侧保护相配合。7.5接入10kV35kV电压等级电网的分布式电源,应由电网调度机构负责其互联接口的继电保护定值的计算和整定。7.6接入10kV35kV电压等级电网的分布式电源,其运营管理方应遵循继电保护装置的规程、规范和调度运行管理规定,设置专责对分布式电源继电保护与安全自动装置进行
12、管理、运行维护和定期检验,并将检验结果上报电网调度机构;接入220V/380V电网的分布式电源,其继电保护装置应进行定期校验。8 电网异常响应8.1 对于接入10kV35 kV电网的分布式电源,当并网点电压发生异常时,应按表1的规定执行。三相系统中的任一相电压发生异常,也应按此要求执行。表1分布式电源的电压异常响应特性并网点电压与电网断开的时间要求不应超过0.2s不应超过2.0s不应超过2.0s不应超过0.2s注:1.U为分布式电源并网点电压,UN为分布式电源并网点处的电网额定电压。8.2 接入10kV35 kV电压等级电网的分布式电源,当电网频率超过50.2Hz后,应根据电网调度指令降低有功
13、输出或停止向电网供电;已经停运的分布式电源不得自行并网。当电网频率低于49.5Hz时,分布式电源不应随意停机。8.3 接入380V电网的分布式电源,当电网频率低于49.5Hz或高于50.2Hz时,应在0.2s内与电网断开;已经停运的分布式电源不得自行并网。8.4 经变流器直接接入电网的分布式电源应具备一定的过电流能力,在120%额定电流时,连续可靠工作时间不小于1分钟;在150%额定电流时,连续可靠工作时间应不小于10秒。9 电能质量9.1 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后,并网点的电能质量应满足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技术规定的要求,其互联接口应具备电能质量监测和记录功能。9.2 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后,当并网
14、点的电能质量不满足要求时,应产生报警信息。接入10kV35 kV电压等级电网的分布式电源,其运营管理方应将该信息上报至电网调度机构;接入220V/380V电网的分布式电源,其运营管理方应记录报警信息以备电网调度机构查阅。9.3分布式电源并网点电能质量不满足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技术规定的要求时,其运营管理方应采取电能质量改善措施。 10 电能计量10.1 分布式电源首次接入电网前,应明确上网电量和用网电量计量点。电能计量点设置原则应遵循以下规定: a) 分布式电源采用专线接入公共电网,电能计量点设在产权分界点;b) 分布式电源采用T接方式接入公用线路,电能计量点设在分布式电源出线侧;c) 分布式电
15、源接入企业(用户)内部电网的,电能计量点设在并网点;d) 其他情况按照相关规定执行。10.2 当电能计量装置未安装在产权分界点时,应明确线路与变压器损耗的有功与无功电量承担方。10.3 电能计量装置应具备双向有功和四象限无功计量功能、事件记录功能,应满足DL/T448的要求,并应配有标准通信接口,具备本地通信和远程通信的功能。电能计量装置通信协议应符合DL/T645的要求。11 通信与自动化11.1 接入电网的分布式电源应满足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监控系统功能规范的技术要求。接入10kV35 kV电压等级电网的分布式电源,应具备与电网调度机构进行双向通信的能力,能够实现远程监测和控制功能;接入22
16、0V/380V电网的分布式电源,应具备就地监控功能。11.2 接入10kV35 kV电压等级电网的分布式电源,其与电网调度机构之间的通信方式和信息传输应符合电力系统二次安全防护规定,满足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技术规定的要求。11.3 接入10kV35 kV电网的分布式电源,当具有遥控、遥调功能时,宜采用专网通信,有条件时可采用专线通信。 11.4 接入10kV35 kV电压等级电网的分布式电源,应配置独立的通信和自动化后备电源,保证在失去外部电源时,其通信和自动化设备能够至少运行2h。11.5 接入10kV35 kV电压等级电网的分布式电源应向电网调度机构提供的基本信息包括:a) 电气模拟量:并网
17、点的电压、电流、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功率因数、频率(电网侧及电源侧)、电能质量数据、直流电流分量;b) 电能量:并网点的上网电量和用网电量;c) 状态量:并网点的并网断路器状态、分布式电源监控终端状态和通信通道状态、保护动作等信号;d) 其他信息:分布式电源的总容量、投入容量等。12 防雷与接地12.1 接入电网的分布式电源,其防雷与接地应符合GB 50057 、GB 14050和DL/T 621的要求。分布式电源与电网的互联接口的过电压保护应符合DL/T 620的规定。12.2接入10kV35 kV电压等级电网的分布式电源,无建筑物遮蔽的架空绝缘线路在多雷地区应逐杆采取措施防止雷击断线。12
18、3 分布式电源与电网的互联接口应根据所在地区污秽水平进行相应的绝缘配合。12.4分布式电源接地电阻宜每年进行测试。附录A参考资料1、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工业部第8号令 供用电营业规则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15号令 电网调度管理条例 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运行控制规范编 制 说 明目次1 编制背景92 编制主要原则93 与其他标准文件的关系94 主要工作过程95 标准结构和内容106 条文说明101 编制背景为有效指导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运行控制相关工作,按照国能科技【2011】252号文件关于2011年第二批能源领域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的要求,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组织有关单位编制了编制了分布式电
19、源接入电网运行控制规范。2 编制主要原则本标准的编制遵守现有相关的法律、条例、标准和导则,以现有电网以及分布式发电技术水平为基础,兼顾电网运行和分布式电源发展需求编制而成。本标准编制出发点和基本原则是在确保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分布式电源的作用。3 与其他标准文件的关系本标准以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技术规定(DL/T XXX)为依据,参考了分布式电源接入电力系统标准(IEEE 1547)、分布式电源与电力系统互联的监测、信息交换与控制指南(IEEE1547.3),并引用了电能质量系列标准、供用电营业规则和电网调度管理条例中的相关规定。本标准与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技术规定、分
20、布式电源接入电网测试技术规范和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监控系统功能规范构成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系列标准。4 主要工作过程2011年11月25日,启动会,明确了编写工作的牵头单位和配合单位,对标准编写的总体进度提出了要求。2012年3月,中国电科院在充分调研国内外相关标准的基础上,编制了本规定的编写大纲,并在征求配合单位的意见后明确了各单位的分工,确定了编写工作的具体时间节点。2012年4月5月,在工作组关于分布式电源前期研究基础上,结合分布式电源的特性、我国电网结构以及电网运行对分布式互联接口的要求,编制了本标准的草案稿。2012年6月2013年2月,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组织召开标准的初稿讨论会,进一步
21、修改完善了标准内容,形成了本标准的征求意见稿。5 标准结构和内容本标准共分12章。第1章 “范围”,规定了本标准的主要内容和适用范围。第2章 “规范性引用文件”,列出了本标准所引用的19项标准、导则、规范、规程和有关文件。第3章 “术语和定义”,对本标准采用的但未在引用标准中定义的、或是在引用标准中定义的但对理解本规范很重要的主要术语进行了定义。第4章 “基本技术要求”规定了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运行控制的一般性原则。第5章 “功率控制与电压调节”,对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的有功功率控制、电压/无功调节作了具体规定。第6章 “并网/退出控制”,对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的并网/退出控制提出了具体的要求。第7
22、章“继电保护与安全自动装置”,对分布式电源的保护配置与安全自动装置提出了具体的技术要求。第8章 “电网异常响应”,规定了分布式电源在所接入电网处于异常状态时应具备的响应特性。第9章 “电能质量”,规定了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并网点的电能质量要求。第10章 “电能计量”,对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的电能计量装置的计量点和技术性能做了规定。第11章 “通信与自动化”,规定了电网调度机构对接入电网的分布式电源的监测或控制,以及通信的技术要求。第12章 “防雷与接地”,规定了分布式电源及其与电网互联设备的防雷与接地要求。6 条文说明本标准内容的主要条款分析和说明如下:“1 范围” 虽然分布式能源形式种类繁多,但
23、目前各种分布式能源主要是以同步电机、感应发电机和变流器方式接入电网,为此,本标准范围明确提出适用于以同步电机、感应电机、变流器等形式接入35 kV及以下电压等级电网的分布式电源。对于分布式电源接入20kV或6kV电网的运行控制技术要求可参照10kV电压等级电网执行。“2 规范性引用文件” 目前,电能质量系列标准除电能质量 公共电网谐波正处于修订之中,其余的均在2008年已修订完成,因此本标准的规范性引用文件中未注明日期,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第4.1条 明确了分布式电源的接入应满足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技术规定中所提出的相关技术指标;分布式电源与电网的互联接口应按照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测试技术规范
24、中的规定进行测试;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前,其运营管理方应向电网企业提交分布式电源及其互联接口的相关试验报告。第4.2条 规定了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前,其运营管理方应与电网企业签订并网调度协议或供用电合同。如果该分布式电源并不纳入电网调度范畴,其运营管理方应与电网企业签订相关协议,以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第4.4条 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必须在并网点设置易于操作、可闭锁、具有明显断开点的并网断开装置,使得电力设施检修维护人员能目测到开关状态,确保人身安全。第4.5条 规定了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的方式。对于接入10kV35 kV电压等级电网的分布式电源,本标准规定其应以三相平衡方式接入。对于接入低压电网的分布
25、式电源,可以三相平衡方式接入,也可以单相接入,但无论是以何种方式接入,都必须满足并网点三相平衡要求。第4.7条 由于分布式电源中的几种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发电形式具有波动性、间歇性和随机性的特点,这类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会对电网可靠、稳定运行带来诸多问题,给电网调度增加困难。为此,规定接入10kV35 kV电压等级电网的分布式电源,其运营管理方应进行电力预测与申报工作,向电网调度机构报送次日发电计划,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当日滚动修改发电计划,向电网调度机构上报发电计划。第4.8条 接入10kV35 kV电压等级电网电网的分布式电源,应设置专责负责运行维护,为保证其运行维护水平,降低分布式电源对电网
26、的负面影响,因此本规范要求接入10kV35 kV电压等级电网电网的分布式电源,其运营管理方应对其设备的运行维护提供24h技术保障。第4.9条 在故障抢修、维护及电网运行出现紧急情况时,为确保维修人员、设备及电网安全,电网可直接限制分布式电源的有功功率输出,包括断开分布式电源与电网的连接。第5.1条 规定以三相接入电网的分布式电源应具备有功功率控制和无功功率调节的能力,保证输出功率因数满足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技术规定的要求。按照规定,接入10kV35 kV电压等级电网电网的分布式电源,同步电机类型的应保证机端功率因数在0.95(超前)0.95(滞后)范围内连续可调并参与并网点的电压调节,异步电机和
27、变流器类型的应在0.98(超前)0.98(滞后)范围内连续可调。接入380V电网的分布式电源功率因数应在0.98(超前)-0.98(滞后)范围。为保证满足要求,本标准规定当分布式电源无功功率调节能力有限时,应安装就地无功补偿设备/装置。第6.5条 分布式电源应具备防孤岛保护功能,无论是采用主动式检测还是被动式检测,都应保证在非计划孤岛情况下,接入电网的分布式电源应在2s内与电网断开。为此,本保准并未对防孤岛检测方式作规定。第6.7条 接入电网的分布式电源及其互联接口设备检修会影响电网正常运行,为此,规定接入电网的分布式电源及其互联接口设备检修,应服从电网调度机构的统一安排。分布式电源运营管理方
28、应按照相关规程要求,向电网调度机构报送检修申请和设备检修计划,严格执行设备检修的申报、批复、延(改)期制度,检修计划确定后,应严格执行。第7.5条 目前国外几乎所有的技术标准都要求,分布式电源与电网互联接口的继电保护与自动控制装置的整定值应与电力系统中的重合闸策略相协调,与现有保护配置相适应,以保证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因此对于接入电网的分布式电源,应由电网调度机构负责其互联接口的继电保护定值的计算和整定。第8.4条 按照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技术规定的要求,变流器类型分布式电源应具备一定的过电流能力,在120%额定电流以下,变流器类型分布式电源可靠工作时间不小于1分钟;在120%150%额定电流内,变流器类型分布式电源连续可靠工作时间应不小于10秒。其中,以三相接入电网的分布式电源,容量相对较大,在并网点电压暂降时,其退出对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带来较大影响。因此,要求以三相接入电网的分布式电源应具备相应的低电压穿越能力,以支撑电网的可靠运行。第10.1条 d)中的其他情况主要是指,很多分布式发电项目都享受了不同程度的国家财政补贴,对这些项目,应合理设置其电能计量点,保证国家补贴资金落到实处。第11.3条 接入电网且具有遥控、遥调功能的分布式电源,宜采用专网通信。为提高重要分布式电源站点的通信可靠性,有条件的可采用专线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