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农村支部书记党课讲稿(四篇集合).docx

上传人:飞猪 文档编号:459322 上传时间:2025-07-28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9.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4年农村支部书记党课讲稿(四篇集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2024年农村支部书记党课讲稿(四篇集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2024年农村支部书记党课讲稿(四篇集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2024年农村支部书记党课讲稿(四篇集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2024年农村支部书记党课讲稿(四篇集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24年农村支部书记党课讲稿“严格遵守党规党纪,做合格党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X年3月9日,习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安徽带便团审议时对各级干部提出了“三严三实”要求。所谓“三严三实”,就是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三严三实”体现着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和政治品格,明确了领导干部的修身之本、为政之道、成事之要。俗话说:“村民看党员,党员看干部”,作为广大的农村党员,如何落实“三严三实”要求,就是要在做一名优秀的农村党员上下功夫。一名优秀的农村党员,首先是要真正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我们中国共产党章程中,总纲的第一句话就是:“中国共

2、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在第一章第二条中“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第二条第二款党员义务中“在生产、工作和社会生活中起先锋模范作用”。这说明,共产党员必须具备“先锋”的素质,“先锋”的作用,否则,就不是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我个人认为,既然加入了党组织,只能是合格的党员,否则,就不能称之为共产党员。一、合格的共产党员必须始终坚守党的信仰什么是党的信仰?共产党员信仰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革命战争年代,广大共产党员因为拥有这样崇高的信仰,内心充实,灵魂净化,意志坚定,一心一意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不息

3、崇高的信仰就像黑暗里的火把,引领无数人集结到共产党的旗帜下,追求真理,向往光明。方志敏、江姐、董存瑞等无数革命先烈,为了崇高的信仰,久经磨难,英勇斗争,前仆后继,浴血疆场杀敌,视死如归,在敌人的屠刀下从容就义。这些,都是革命年代共产党员拥有的信仰。在当今和平年代,随便翻开报纸,打开电视网络,大家可以看到,抗击新冠肺炎战役中牺牲的医护人员是共产党员!我想这些先进事迹背后的绝大多数普通共产党员都是为了信仰而不是任何物质利益的东西!信仰,没有交换价值,它永远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自我献身行为。现实情况是什么?党的信仰逐渐被模糊和缺失。在我们身边有少数党员信仰模糊,思想上左右摇摆,不坚定,工作中徘徊犹豫,

4、不能用党员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关键时刻站不出来,冲不上去。这样的党员,群众不服气,百姓看不起。还有些党员信仰缺失,压根儿就没有共产主义的信仰,目光短浅,自私自利,既没有为群众服务的内在品质,又缺少为群众干实事的真本领。有些同志会说,共产党现在太腐败,让我丧失了对党的信任和信仰,但纵观世界各国各党派,哪个党派敢说没有腐败现象,有些同志又会说了,共产党执政问题就是多,美日国家政策体制比中国好,我们承认,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跟美日比起来是有差距的,美国从1865年南北战争结束后就开始发展经济用了100多年,日本从1945年战败后发展经济用了50多年,中国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发展经济,到今

5、天30多年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也就是说,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美日可以用50-100年来解决,中国却要用30多年解决50-100年的问题,出现一些不合理现象,都是正常的,作为党员应该充分相信我们的党,坚决跟党走。有些同志会说,我一个基层党员,一没权、二没势,一不会贪污、二不会腐败,跟那些贪官污吏比起来,绝对的合格党员,我说,是,当今时代中确实有那么一些党员干部经不起考验,垮掉了。但是党员同志们,我们不能因为党内少数的腐败现象而泯灭了自己的信仰,一个连党的信仰都丢掉了的人,还能当共产党员吗?一个连群众都不如的党员,能称之为共产党员吗?所以,当你和这些人比较时,会不由自主的降低党员标准,

6、降低对自己和工作的要求。想想当初为什么要入党?你信仰什么?我们举起右手在党旗下庄严宣誓的时候,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加入党组织就要终生为党的宗旨奋斗,要奉献一生并随时准备为党的事业牺牲一切。二、如何当一名合格的农村共产党员党的正确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和政策,要通过每一个党员的实践活动来贯彻;党对于各项事业的领导,要通过每一个党员的模范作用来体现;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要以广大党员为桥梁来连接、以每一个党员的形象来促进;党治国理政的全部活动及其能力,也要由每一个党员的具体工作能力表现出来。(一)适应形势,勇当时代发展的先锋一要认清形势。农村党员干部面临的形势,就是当前农村工作所处的形势。随着

7、改革开放的逐步推进,市场经济不断深入发展,我国的农村工作形势发生了极其深刻的的变化。从党员自身看,思想观念发生改变。以前党员是“越穷越先进”,现在是“越富越先进”。在目前新形势下,党员富不了,甚至比群众都穷,就没有群众威信,党员先进性更无从谈起。从干部自身看,工作方式亟需转变。以前是计划经济,现在是市场经济。行政命令不通了、干部说话不灵了,群众也听烦了、不愿意听了,干部干好工作必须转变和改进旧的工作方式、工作方法,由“管理型”转向“服务型”。从工作方面看,基层更难干了。农村党员干部处在农村工作的最基层,“上面千根针,下面一条线”,又直接面向群众,工作压力很大,也很难开展,这是上下各级人所共知的

8、作为农村党员干部,必须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为己任,以带领群众共同致富为目标,必须面对现实,正视困难,战胜困难,努力为群众趟出一条增收致富的好路子来。二要找准问题。目前:整个党员队伍的主流是好的,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少,集中表现在“三个淡化、一个不适应”上。一是宗旨观念淡化。有的党员只要个人利益不要集体利益,只要群众尽义务,不为群众搞服务,个别的党员干部利用职权为自己谋取私利,处事不公道,办事不公正,想个人多想群众少,对群众的困难不关心、不帮助;有的方法简单、作风粗暴,引起了群众的强烈反感,党群干群关系紧张;有的攀比思想严重,不是比工作,比贡献,而是比资格、比待遇。二是纪律观念淡化。有的党员只要权利

9、不要义务,只要自由不要纪律,”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对党组织的各项决议决定有利的就执行,没利的就不执行;有的不积极参加组织生活,甚至与党组织明顶暗抗,极个别的还组织参与非正当活动,做了一些违背组织原则和党纪法规的事。三是党员意识淡化。一些党员没有光荣感和责任感,感觉与群众没什么两样,把自己混同于一般群众;有的经不住金钱等消极腐败现象的诱惑,不该说的话说了,不该做的事做了,不该拿的东西拿了,在群众中影响很坏;有的党员自身模范作用差,不能起示范带头作用,体现不出先进性;有的党员干部致富能力差,自己还在“温饱线”上徘徊,根本谈不上带领群众共同致富;有的党员甚至参与闹班子、上访,损害了党的形象。四是素

10、质能力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有的党员思想保守、观念陈旧,条条框框多,机遇意识不强,不适应市场经济新形势的发展要求;有的党员干部本身就是贫困户,缺乏致富能力,更谈不上带领群众致富;有的党员干部精神状态差,对工作糊糊弄弄,应付了事,缺乏干就干好、干就干成的敬业进取精神。三要抓住机遇。形势就是机遇,认清了形势,并适应了形势,就抓住了机遇。一个村(社区)大的几千人,小的几百人,但党员都占少数,都是“佼佼者”。作为农村党员干部,一定不能小视自己,认为“党不党”无所谓,混同于一般群众,甚至落后于群众,当群众的“尾巴”,这是各级党组织和群众所不允许的。全面深化改革给我们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特别是给党

11、员带来了创业致富的良好机遇和广阔空间。作为农村党员干部,不论年龄大小,不论贫富差距。都要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和压力感,抢抓机遇,努力成为科技致富的明白人、经济发展的带头人、服务群众的贴心人。(二)敢闯敢干,勇当奔康致富的能手党员带头致富是职责,带领群众共富是义务。目前农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如何,主要体现在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农村经济,农村党员干部要敢闯、敢干、敢试,先为群众趟出路子,然后帮着、带着、领着、激着群众致富。一要带头致富。“打铁还需自身硬”。作为农村党员干部,要敢于闯市场,增强致富本领包夏制到粘贴板致富。目前在农村,群众要致富、经济要发展,主要是缺

12、技术、缺门路、特别是缺带头人。多数群众求富心切,黑白考虑怎样致富?就是怕上当、怕赔本、怕风险。特别是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走了不少弯路,用了不少背劲,使农民产生了“种什么赔什么”、“干部吆喝什么不干什么”的逆反心理。这是在市场经济逐步发展完善的过程中,由于行政多、指导少,计划多、市场少的情况下产生的。现在,各级党员干部的工作方式都转变了,主要是提供服务、政策扶持、技术培训、说服教育、示范引导。在这种新形势下,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党员必须先致富、快致富、带头致富,给群众做出样子。“贫穷不是共产党员”。现在仍有部分党员和群众一样存有“小农意识”、“靠田吃饭”的思想,迟迟不敢

13、放手经营,更谈不上带头致富了。这样的党员,在历史发展中早晚将被淘汰。如何提高农村党员干部致富、带富的能力?党组织,特别是党员自身都必须做出相应的积极的努力。一是换脑筋。作为农村党员干部,要经常对照先进经验,对照工作实际,认真查找自己在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发展意识、致富本领、发展路子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看自己到底哪方面落后了,哪方面不适应形势的发展。二是换思路。“思路决定出路:作为农村党员干部,要打破传统思维定势,立足自身找优势、谋发展,努力找到适合自身特点的发展路子。二要带领群众致富。“自己富了不算富,带领群众共同富裕才算富”,这已成为广大农村党员干部的新追求。会不会、能不能带领群众致富,在很大

14、程度上决定着农村党员在群众中的威信高低。目前,农村党员中有“两种人”:一种是“富了不带富”。这种人有经济头脑,很会算计,但只关心个人的利益,从不关心集体和群众的利益,不愿意操心带领群众致富,没有奉献精神。另一种是“不富忌人富”。这种人包括部分干部在内,心胸狭窄,忌贤妒能,自己挂着党员的名,没本事富起来,怕别人富了,对自己不利。如何带领群众致富?有三点。一是富了不忘众乡亲。不管党员,还是群众,自己富了都不能忘了回报社会,要想想怎样带动大家富起来。特别是干部,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政治组织优势,制定规划,确定目标,努力带领群众致富。二是领着群众闯市场。农村党员干部要当好农民的“千里眼”、“顺风耳”,学会

15、捕捉准确的市场信息,搞好信息咨询,积极帮助农民开拓市场,切实解决好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的事情。三是多为群众解难题。农民在致富中,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难题,如资金、技术、场地、销售等。对此,致富党员、村干部要积极帮助解决。三要富“口袋”更要富“脑袋”。经济上富不算富,真有学问才算富。作为农村党员干部,不学科技、不学法律、不学政策、不学市场经济,两眼乌黑,脑子空空,怎么能带领群众致富呢?在今天这种新形势下,作为农村党员干部要不断进行“充电”,首先把自己的“头脑”武装起来。一是强化知识灌输。要通过“三会一课”等多种形式,组织党员认真学习有关的法律法规、党在农村的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及市场经济知识等,不断

16、提高党员的自身素质。二是强化电教培训。发挥好远程教育设施,制定好计划,认真组织党员和群众收看,使大家足不出户就能学到丰富的知识。(三)服从大局,勇当精诚团结的表率。“堡垒先从内部攻破:促进经济发展,农村党员干部队伍是“生力军”,村两委班子是“桥头堡二如果党员失去党性、干部失去原则,说话办事随随便便,从里到外都看不出一个党员和干部的影子,那么这支队伍就如一盘散沙。如果村两委班子失去团结,搞内江,那么这个班子就彻底“瘫”了、“乱”了,什么战斗力、凝聚力、创造力?都将消失殆尽。维护团结是所有农村党员干部的基本职责和要求,也是上级党组织和群众评价考验每一个农村党员干部的重要依据。干部之间需要团结,党员

17、之间也需要团结,没有党员之间的团结,就没有干部之间的团结,更没有村两委班子的“大团结”。一是服从大局,维护团结,要有团结的愿望和协作的精神。只有团结协作,才能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发展大业。团结协作,形成合力,要做到四点:首先要有正确的认识。农村工作很辛苦,任务很艰巨,大家能在一个集体共事,是一种缘分,应当团结一致、和和睦睦,形成亲如兄弟姐妹的良好氛围。当然,大家在一起干事,难免意见不一,有磕磕碰碰。但只要有团结的愿望、协作的行动,再大的磨擦,也会得到妥善解决。团结出活力,出效益,出好心情,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其次,搞好班子团结,关键是村支部书记、村主任的配合要默契。两人要多演“将相和”,不唱“对台

18、戏”,做到“将相心头可跑马,宰相肚里能行船“。当然,讲团结不是搞无原则的一团和气,要坚持党性原则,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健全制度,规范行为,在权责明确、科学高效、运转协调的工作机制上下功夫。第三,作为班子成员,要增强大局观念。求大同,存小异;多信任,少猜疑;多负责,少推诿,分工不分家,补台不拆台,形成团结战斗的坚强集体。第四,作为一般党员,也不能只会当“墙头草”,别人怎么吹,你就怎么倒,不辩真伪,不分是非,受人利用,鲜明地支持真干事、干实事的干部,批评不干事、干不成事的干部。只要全体党员和干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班子团结协调,就没有干不成的事。二是服从大局,维护团结,要正确对待信访问题。信

19、访问题是涉及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大问题,不论哪一个单位,不论到什么时候,都不能轻视,不能放松。信访多,村就会大乱,党群、干群关系就十分紧张,经济发展就停滞不前。处理信访问题,党员重任在肩。一要摆正位置。每名党员都受支部的直接领导,要自觉维护支部班子的权威和形象,真正做到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说,不利于发展的事不做。最痛恨的是部分党员为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竟然鼓动和参与群众上访,在群众身后当“幕僚”。二要当好参谋。党员与群众接触得最多、最直接,可以说,是群众心声的“晴雨表”,群众心里想什么、怎么想、怎么看,党员最清楚、最了解。特别是对容易引起群众上访的矛盾问题,党员要及时向支部反映,给村里当好参谋

20、切实帮助解决。三要一身正气。党员要认真执行支部的决议和决定,时刻牢记党员身份,不了解的事情不乱说,不该党员说的话不说,有不同意见不在群众中说,有牢骚不当着群众说,受了委屈不当着群众的面发火。那有的同志会问了,党员也是人,也有想不通的,那我到哪诉苦、发脾气,我告诉你到书记那,书记就是党员同志们的出气筒。有的村为什么不稳定、好出乱子,就是党员会开得少,不经常与党员进行沟通了解,这样的支部是“空中楼阁”、“昙花一现”,这样的支部书记不称职、不会干,出了乱子,怨这个怨那个,怨党员怨群众,实际上,谁也不怨,就怨自己。(四)关心群众,勇当为民务实的模范党中央决定,今年在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三严三实

21、专题教育,对加强团结和改进作风建设,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一名农村党员干部,要充分认识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重要意义,切实做到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一要改进作风。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作风关乎民心,关乎党的形象。每名党员,每名干部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自觉做到“低群众一等干工作”村干部说到底就是百姓的“管家”,要为百姓服务,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而不是所谓的“人上人”。“认真就是能力,扎实就是水平,求实就是成绩”树立起措施围绕“实”字定,工作围绕“实”字抓,一切围绕“实”字干的良好风气。二要自觉奉献。农村工作头绪多、任务重,广大农村干部的工作十分辛苦,为农村经济发

22、展、社会稳定做出了贡献。但受客观条件制约,农村干部经济待遇不高劳酬不符的现象仍然存在。这些问题,只能随经济的不断发展而逐步解决。农村干部要继续发扬无私奉献精神,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当成大事,先公后私,先人后己,想群众所想,办群众所需。要自觉奉献,首先要廉洁自律,不贪不沾,“双手干净”。群众评价干部,既看是不是干事,还看是不是干净。公生明,廉生威,威则有信,信则有众服。干部只有自己干净了,在群众心里才会有威信,群众才会跟你贴心。三要办事公道。群众看干部,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看干部能不能出以公心、公平待人、公道处事。群众利益无小事,体现在一些很具体很实在的事情上。有些事虽然不大,但是对某一户、某个农民

23、来说,却是贴心连肉的大事。如果农村干部能够秉公处事,办事就会十分简单和顺利,群众也服气;如果私心作怪,优亲厚友,公事和亲情纠缠在一起,不仅办不好事情,群众也不买你的帐。因此,处理任何事情,都必须公平、公正、公道,一视同仁,一把尺子,一个标准。四要为民解困。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就要从那些群众最关注、最盼望、最不满意、最急需办的事抓起。比如部分贫困户生活困难问题,上学难、看病难、吃水难、行路难问题等等,都要认真考虑,帮助解决好,使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当前.,农民群众的最大利益是发展经济致富。农村党员干部要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带领群众干事创业致富。只有这样,才能和农民打成一片,受到农

24、民的欢迎。同志们:从我们面对党旗、举起右手、庄严宣誓的那一刻起,自己的命运就已经和党的命运紧密相关,自己许下的誓言能有什么理由不去实践、不去兑现呢?有人说:“入党是一阵子,做党员是一辈子”。这话很有道理。既然加入了党组织,既然对党宣了誓,就要认真按党的要求去做,就要以实际行动做一名“合格党员”,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多做贡献,为党旗多添光彩。最后,祝各位党员同志身体健康,家庭和睦,万事如意!谢谢大家!2024年基层党支部书记讲党课讲稿2024年基层党支部书记讲党课讲稿基层党员干部,无论何时何地,要严格要求自己,坚持不断学习,切实提升自身素质,充分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这是每位党员干部都想得到的,但是

25、如何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一、深化政治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修养坚持理论武装是马克思主义政党鲜明的政治特征,重视从思想上加强学习是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的重要法宝。坚持理论武装、重视从思想上建党,就要加强党组织理论学习能力建设,认真学习和掌握系列重要讲话贯穿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努力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树立高度自觉的大局意识,自觉从大局看问题马克思说,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客观地说,集体有集体的利益、部分有部分的利益、区域有区域的利益,要统筹,协调新时期的各种利益关系,打破利益藩篱,

26、处理好局部和全局、个体和整体、当前和长远的关系,必须牢固树立大局意识。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我们党都依靠大局意识这个战略支撑来凝聚思想、激发士气、统一行动,夺取一个又一个胜利。三、坚持真抓实干,做到求真务实基层党员干部要找准工作担当的支点,激发危机意识、担当意识,自觉做到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于律己,谋事要实,正确、认真地对待我们所从事的工作,真正把重任扛起来,把工作干出色。还要加强调查研究,真正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真正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四、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民服务的宗旨我们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实践党的宗旨,就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27、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对党负责与对人民负责的一致性。基层党员干部要积极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群众所接受,并变为自觉行动。要诚心为人民服务,带领群众发展经济,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基层党员干部要立足本职,创造一流业绩。要始终发扬大公无私、服从大局、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的精神。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要带头深入基层,要深入群众,解难题、攻难关、做奉献,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党员领导干部专题党课学习讲稿做新时代党需要的好干部我们党来自于人民,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是我们共和国的坚实根基,是

28、我们强党兴国的根本所在。100多年来,党始终践行初心使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绘就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壮美画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新时代,我们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依然严峻复杂,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人民就是我们党的工作的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党员干部要自觉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牢记人民是真正的英雄,永远相信人民、依靠人民,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真心对群众服务,诚心接受群众监督,在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一、牢固树立群众观点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我们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我们党是在同人民群众的

29、密切联系中成长、发展、壮大起来的,是靠宣传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起家,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党员干部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坚信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恩格斯指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决定历史发展的是“行动着的群众”。毛泽东提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其最稳定的主体部分始终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及其知识分子。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中国的命运一经操在人民自己的手里,中国就将如太阳升起在东方那样,以自己的辉煌

30、的光焰普照大地”。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因而从根本上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他们不断地改进劳动工具,提高生产力水平,从而创造了人类的物质文明。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掀起参加工业化建设的热潮,”每一秒钟都为创造社会主义社会而劳动”的口号响彻大江南北:鞍钢技术革新能手王崇伦发明和改进了“万能工具胎”,一年完成了三年的劳动定额。大同煤矿工人马六孩和他的伙伴们创造了一套巷道快速掘进法,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特别是以王进喜为代表的石油工人发扬主人翁精神,把我国“贫油”的帽子扔进了太平洋。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脑力劳动在创造物质成果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知识分子作为人民群众的一部分,一起创造着社会物质财

31、富。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从而推动了社会的全面进步。他们为精神生产提供物质基础,由科学家、艺术家、思想家整理和加工以形成先进文化。更重要的是,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改革开放以来的许多重大理论成果和实践创新,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的兴起、林权制度改革,到新时代“枫桥经验”、“四议两公开”,无不首先来自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是群众的智慧、集体的智慧、民族的智慧。党员干部要真正懂得,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推动了社会的发展,而社会矛盾只能通过人的活动去解决。人民群众对历史发展的决定作用,突出地表现在社会变革时期。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在党的

32、领导下,广大人民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1950年夏,淮河流域暴雨引发了大洪水,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巨大损失。毛泽东号召:”一定要把淮河修好。”当年冬天,党中央就启动了治淮工程,80万人民群众执情参加,他们搭起帐篷和其他简易房屋,仅用80多天就建成一条长达168公里的灌溉总渠。当时,淮河两岸红旗招展、口号震天,人民群众展开了劳动竞赛。到1957年冬季,治淮工程基本完成,共有数百万人参加,治理大小河道175条,修建堤防4600多公里;修建水库9座,库容量达316亿立方米,极大地提高了淮河流域的防洪泄洪能力。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

33、路上,凝聚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真抓实干,务实功、出实招、求实效,为党和人民事业拼搏奉献,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留下无悔的奋斗足迹。(二)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中国共产党100多年来的历史,就是一部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不断依靠人民群众取得胜利的历史。在百年奋斗征程中,我们党形成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优良传统和工作作风。1943年6月,毛泽东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中,明确提出并深入阐述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并强调这是“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都必须实行的方法,是“基本的领导方法邓小平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的地位和作用,1980年12月,他在中

34、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使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我们都要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把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是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观点,是群众路线的核心内容;“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把群众观点落到实处的方法论,二者的有机结合构成了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的整体内容。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就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党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

35、点和归宿,是无产阶级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先后开展一系列集中学习教育,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教育引导全党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强调:“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忘记了人民,脱离了人民,我们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会一事无成。”为了使贫困地区群众尽快脱贫,他强调,必须时不我待抓好脱贫攻坚工作,要求脱贫路上“决不能落下

36、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并提出“精准扶贫”思想,强调脱贫攻坚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这为我国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指明了方向。2021年,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数百万扶贫干部坚决响应党中央号召,在脱贫攻坚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呕心沥血、建功立业。他们舍小家为大家,同贫困群众结对子、认亲戚,把心血和汗水洒遍千山万水、千家万户。他们去过最偏远的村寨,住过最穷的人家,哪里有需要,他们就战斗在哪里。“我是一个共产党员,我必须带领群众,拔掉老百姓的穷根这是他们共同的心声

37、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就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尊重人民首创精神,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顶层设计和问计于民统一起来;要从生动鲜活的基层实践中汲取智慧,增强工作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要紧密联系亿万群众的创造性实践,作出新概括、获得新认识、形成新成果;要坚持试点先行和全面推进相促进,形成改革创新活力竞相进发、充分涌流的生动局面。1978年7月,一场打破“铁坂碗”的改革悄悄在广东清远客肥厂试付:拿出5万元设立综合奖并和产量挂钩,按照多劳多得分配给工人。第二年厂子就扭亏为盈,产能大幅度提升。尝到甜头的清远随后在其他县办国营工厂推行“超计划”利润提成奖时任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习仲勋总结的“清远经验”

38、震动全国。1979年4月,党中央决定在北京、天津、上海等地大型国营企业进行扩大企业自主权改革试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在全国推开。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就要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人民群众就是我们最好的老师,学习他们、了解他们,才能与他们建立密切的联系,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并依靠人民群众解决各种困难。学习人民群众的思维方式,真正把人民群众放在心里,沉下身子,深入实地,与群众面对面、心贴心,与他们交朋友,了解他们的生活、工作方式方法,了解他们想问题看事情的角度,设身处地理解他们的想法,多听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学习人民群众踏实的作风,深入群众,就能感受人民群众那种朴实的感情和

39、踏实的作风,他们可能不会讲大道理、不会说漂亮话,但却会用最直接的行动告诉你能不能、行不行、做不做得到。这正是党员干部需要学习的地方,说空话大话、少摆花架子,用脚踏实地的行动回应群众的呼声。学习人民群众优秀的品德,在人民群众身上流淌着我国几千年沉淀下来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我们每一个党员干部要继承和发扬的精神血脉,也是党员干部成长成才的营养剂。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就要善于发动和组织群众在群众实践中检验工作是否正确。好的方针政策都应该来自人民、顺应人民的意愿、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领导工作的正确方法就是将群众意见集中起来形成正确的决策,又到群众中宣传解释,将决策化为群众的行动,并在群众

40、实践中检验这些决策是否正确。要深入研究和准确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改讲群众工作方法,提高群众工作水平。努力创造在新形势下发动与组织群众的新方式新方法,高度关注新业态发展,坚持网上网下结合,做好新就业群体的思想引导和凝聚服务工作。(三)坚持人民至上、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发挥人民主体作用是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等等。科学回答了当代中国“为谁发展”“靠谁发展”的基本问题,反映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及坚持人民主体

41、地位的内在要求和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是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从一穷二白、百废待兴,到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人民生活不断改善,靠的是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从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到小岗村“大包干”依靠人民首创精神推动改革创新,世界上没有一个政党像中国共产党这样,在理论上鲜明提出、在思想上明确要求、在实践中始终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利益而奋斗。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回应着新时代的人民呼声

42、中国共产党要从人民群众普遍关注、反映强烈、反复出现的问题出发,拿出更多改革创新举措,把就业、教育、医疗、社保、住房、养老、食品安全、生态环境、社会治安等问题一个一个解决好,努力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覆盖人口最多的社会保障体系,为亿万群众基本生活兜底。解决世界最难的就业问题,城镇新增就业年均超过1300万人。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无论年龄再大、病情再重都绝不放弃救治,真正做到生命至上、人民至上。党员干部要深刻领会,我们党成立100多年来,之所以一直得到老百姓衷心拥护,就是因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

43、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并身体力行始终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把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昭示着共同富裕的美好未来。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归根结底是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社会主义社会决不能允许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穷者愈穷富者愈富,决不能在富的人和穷的人之间出现一遒不可逾越的鸿沟。党员干部要从自身做起,在干事创业中自觉主动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等问题,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公平正

44、义,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人民群众真真切切感受到共同富裕不是一个口号,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真实可感的事实。二、扎根基层深入群众善于做群众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新时代的群众工作呈现出多元化、多样化、复杂化的特征,既对党员干部掌握群众工作方法、增强群众工作本领提出了新任务新挑战,也为党员干部发挥自身优势做好群众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一)对群众要有真感情贯彻党的群众路线,首先要对群众有感情,真正把自己当作群众的一员。1949年,中共中央领导机关由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迁往北平。当毛泽东一行到达颐和园休息时,却看不到游人。后来,他得知是中

45、央社会部为了自己的安全把人清理出去了,十分生气地对该部负责人说:“你把水全都排干了,你要保护的那个鱼还讲什么安全?”该部负责人解释说:“北平刚解放,城里城外的特务搞破坏和暗杀活动很猖狂,不能不严加防范。”毛泽东说:“鱼离开了水,你安安全全地干死在那里、饿死在那里吧!”对人民群众的感情不是与生俱有的,也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在不断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中、在为人民服务的实践中产生和培育的。党员干部要带着感情、带着责任,经常到百姓家中坐一坐。多一些乡土俚语、少一些专业术语,在深入群众中增进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毛泽东在延安时就喜欢与群众拉家常、与农民交朋友,关心他们的生活,还为年老者祝寿。习近平总书记也经常

46、与老百姓唠家常、算家账。2017年春节前夕,他走进河北省张家口市的困难群众徐海成家,帮着徐海成算账:他们一家4口人,2016年种植甜菜、马铃薯、菠麦的收入,加上农业支持保护补贴和务工收入,共计4.3万多元,他的妻子治病和女儿上大学花了3.5万多元,除去基本生活,家里没有多少活钱了。习近平总书记一边帮他算账,一边安慰他,说党和政府一定会持续关心像他这样的家庭,让乡亲们过上越来越好的日子。党员干部要深刻懂得,一个长期与群众打交道、全心全意服务群众的人,必然会在灵魂深处尊重群众、爱护群众:一个对党的历史有深刻认知的干人,必然会把群众看做真正的英雄,建立与群众的深厚感情。(二)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知屋漏

47、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人民群众是新时代社会的建设者,他们对各类问题感受深、看得准,最有发言权。党员干部要深入研究和准确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改进群众工作方法,提高群众工作水平。要听实话、摸实情。焦裕禄说过:“当工作感到没办法的时候,你就到群众中去,问问群众,你就有办法了。”党员干部要深入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社会各界人士之中,走得远一点,哪怕看得少一些,真实的才是最宝贵的!最高人民检察院第一任检察长张鼎丞经常深入群众倾听意见。1958年秋,张鼎丞在闽西看到谷穗因过熟而倒伏,但收割稻子的尽是老人和小孩,他便主动倾听群众的意见,很快就了解到,原来青壮年都被抽调去炼钢铁了。于是他立

48、即下到田里帮群众收割稻子,并对干部们说,谷子烂在田里,怎么对得起群众呢?干部天天喊为人民服务,就应该处处为人民的利益着想。要有虚心接受群众意见的胸怀雅量。要让群众大胆提意见,既要听群众的顺耳话,也要听群众的逆耳言。不仅要有“闻过则喜”的胸怀雅量,还要有“闻过必改”的决心勇气。1941年,陕北延安打雷劈死了一个人,有个老农逢人就说:“老天爷不开眼,为什么不劈死毛泽东?”保卫部门闻讯要追查,毛泽东立即阻止说,群众发牢骚、有意见,说明我们的政策和工作有毛病。不要一听到群众有议论就去追查、就要立案,进行打击压制。事后,毛泽东让人调查,发现是由于征粮过多、农民负担太重才有这种气话,干是问题很快被纠正了过

49、来。1956年,陈云曾说过,我不赞成骂人,但如果共产党5年听不到骂声,就有垮台的危险。所以要让群众看到自己敢于正视并解决问题的决心,看到自己拜群众为师、向群众求教的态度。要善于归纳整理和总结提炼。正确的道路从哪里来?从群众中来。群众反映的问题和意见往往零散繁杂,盲目听取、机械吸收是对群众的不负责任。这就要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检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三)走好“网上群众路线”当今时代,互联网飞速发展,截至2021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32亿,网民涵盖各个阶层,其中40岁以下的占54.8%。网络空间日益成为汇聚民意的新渠道、思潮交锋的新战场、政治参与的新场域和为人民服务的新平台。这种形势使党的群众工作环境、对象发生了深刻变化。关注网络民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老百姓上了网,民意也就上了网。”“网上群众路线”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致辞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