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水产养殖业发展规划.docx

上传人:极速器 文档编号:465262 上传时间:2025-07-28 格式:DOCX 页数:57 大小:166.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五五”水产养殖业发展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十五五”水产养殖业发展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十五五”水产养殖业发展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十五五”水产养殖业发展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十五五”水产养殖业发展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十五五”水产养殖业发展规划前言县是省首批重点水产大县,养殖规模和产量一直排名全省前列。在上世纪90年代以前,县内以山坪塘和水库等水利工程水域养殖为主,主要养殖大宗淡水鱼类,曾在80年代开始推广发展网箱养殖和施肥养鱼;从上世纪90年代至2010年前后,县内开始逐步发展挖塘养鱼,修建专业鱼池4万多亩。在养殖品种和数量上,1997年以前,通常以草、鲤、第、鲤、鲫为常规养殖品种,革胡子绘、罗非鱼为引进养殖品种,黄鱼善、泥雄、乌鳗为资源性品种;19972006年期间,县内先后引进南方大口绘、丁觞、黄颗鱼、武昌鱼、彭泽鲫、建鲤、斑点叉尾蛔、长吻觞、中华倒刺肥等养殖品种;加强了黄鳍、泥翅、乌鳗等品种的养殖

2、驯化,并获得初步成功。根据“十五五”全国渔业发展规划加快建设现代农业“10+3”产业体系推进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的意见市水产业第十五个五年发展规划等总体要求,结合县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及县水产养殖业发展实际,制定县水产养殖业“十五五”发展规划。规划围绕“四区牵引,五极联动,产城一体,全域发展,奋力开创天府新区新局面”的奋斗目标,大力推进水产养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现有的精养规模的基础上,适度增加生态养殖面积,重点抓好以名特优新品种推广为主的水产品品种结构调整,加大老旧池塘改造力度,大力推行工厂化、池塘内循环养殖模式以及稻渔综合种养,适度发展水库“放牧式”生态增殖,控制水产养殖业环境影响,突出打造

3、水产品牌和特色效益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基地,建设西部乃至全国的水产养殖强县。结合当前物联网、Al人工智能及大数据分析,搭建现代化水产养殖宣传、销售平台,充分发挥网络及实体结合的优势,全面深化与“抖音”“快手”等直播平台的合作,积极搭建“盒马”“山姆”等“互联网+”超市销售沟通平台,加大水产养殖的宣传;深度开发水产品相关的副产品,从养殖到运输,从粗加工到精加工全面优化水产,不断增强县现代水产养殖产业竞争力,提升县水产养殖业获得感,彰显县现代水产养殖业文化软实力,提升县水产养殖业国内以至国际的开放度及知名度。第一章规划背景一、“十四五”水产养殖发展取得的成效“十四五”期间,在市、县党委政府领导下,在部

4、省渔业部门关心和支持下,县各级渔业主管部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市场为导向,以水产养殖生态环境保护及水产养殖经济效益为中心,以水产助农增收、保障水产品安全有效供给为目标,狠抓水产健康养殖技术推广、技术培训、优良品种试验示范、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产养殖尾水治理、美丽渔村示范建设、水生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等,渔业经济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县水产品产量持续增长,市场供给充足,水产养殖业经济发展形势总体情况良好。水产优良品种选育示范和技术推广、无公害品牌建设、现代渔业业主培育、安全生产管理、水产养殖尾水治理、天然水域禁捕和渔业生态环境资源保护等各项工作扎实开展,取得较好成效。(一)

5、水产养殖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十四五”期间,县基本保持水产养殖业减量不减收,渔民收益有所增加,水产养殖产出效率得到提高。特别是在新冠疫情冲击下依然保持了水产品稳定供应,为“菜篮子”产品稳价保供做出了贡献。全县水产养殖面积10.2万亩,其中池塘4.5万亩、水库3.5万亩、山坪塘2.2万亩,全年水产品总产量5.38万吨,占年计划的100%,渔业经济总产值11亿元。累计发展水产专业合作社58个(其中省级示范专业合作社1个),家庭渔场5个,市级龙头企业2个;水产养殖业的发展为推动县农村经济、乡村振兴做出了重要贡献。(二)水产标准化健康养殖推广成效显著。县是省水产产业化示范重点县,是国家大宗淡水鱼产业

6、体系建设示范县。黑龙滩水库生态鱼示范区被农业农村部和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授予“国家级淡水鱼标准化养殖示范区”“国家级生态鱼标准化健康养殖示范区”等称号。全县创建农业农村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5个,水库生态鱼标准化养殖示范区1个、无公害水产品养殖基地3个、省级水产原良种场2个。(三)非法捕捞专项整治力度加大。出台县天然水域禁捕工作方案,明确禁捕目标任务、工作原则、时间节点、禁捕范围,落实相关单位和乡镇(街道)工作责任,大力整治非法捕捞。全年累计出动检查车辆44车次,出动检查人员330人次,检查重点乡镇12个、养殖户32户、渔药销售点15个、鱼饲料门市8个、水产品市场8个

7、发放宣传资料1600份、张贴禁渔通告310张,共协助县人民法院立案查处非法捕捞案件7起,处理群众举报1起;开展“三无”船舶、违法捕捞专项检查5次,专项行动出动执法车辆15台次、执法人员65人次,清理“三无”船舶19艘,待拆解19艘。(四)水产养殖生态环境及水生生物资源保护成效明显。开展渔业生产主体调查和渔业种质资源普查,对全县所有水产养殖户进行全覆盖调查摸底,并对主体数量和种质资源情况进行分析上报。开展球溪河增殖放流,县财政每年投入资金40万元,以政府采购竞争性谈判方式采购鲤第鱼苗,共计100万尾,在球溪河段进行天然水域增殖放流;2017年水产种质资源场建设项目由中央财政补助资金495万元主

8、要用于在满井镇杜家村建设市黄领鱼水产种质资源场。(五)重点提升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开展2026年省级财政农业公共安全与生态资源保护利用工程水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检测工作,共抽检50个水产品样品用于实验室开展定量检测,检测结果全部合格。同时,开展水生动物疫病监测1批次5个样品,风险监测1批次10个样品,产地抽检1批次7个样品,监督抽查1批次13个样品。以上所有检测结果均合格,合格率100%o开展安全生产检查。结合交叉检查、食品安全监督抽查、隐患排查、市场巡查、执法抽检等工作,切实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通过宣传、检查和隐患排查等措施,确保全县水产养殖业全年未发生一起事故。全年共派出检查小组30个

9、出动检查人员127人,检查乡镇53个、养殖户60个,发现一般隐患3个,整改到位3个。举办水产品质量安全专题会议2次,参会人员75人,推广水产健康养殖技术、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推行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及渔业统计调查工作等,培训提高了水产技术推广人员质量安全意识和工作能力水平。(六)大力开展水产养殖污染防治。印发县水产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编制县养殖水域滩涂规划(20172030),出台县全面禁止肥水养鱼实施方案,实施水产养殖“十条措施”,全面取缔肥水养鱼,完成排污试点工程建设,大中小型水库全部收回承包经营权,全部实行人放天养生态健康养殖;在钟祥镇等8个乡镇开展池塘底排污、过滤沉淀池、池塘内循环等生

10、态健康养殖技术试点,配套鱼菜共生、生态净化池、节水循环等节能环保设施,提升尾水水质。实施2026年集中连片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和尾水治理项目建设,择优选择7个50亩以上集中连片的水产养殖场实施养殖尾水治理,该项目总投资728万元,项目工程已完工。开展了鱼塘尾水排放、错峰放水、尾水治理的申报制度,形成了鱼塘尾水治理的“模式”。二、“十五五”水产养殖发展面临的挑战“十四五”期间,县水产养殖业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面临着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与养殖水平发达的县(市、区)仍存在较大差距。(一)发展结构性矛盾突出。受传统养殖模式及经营观念影响,县水产养殖长期注重生产养殖,注重

11、提高产量,而忽视提高品质。生产经营布局分散、养殖品种结构单一的状况仍旧存在;水产养殖生产规模化、集约化、组织化程度还不高,整体以小规模、分散式水产养殖为主,产业整合、示范带农能力弱;行业内二、三产业发展不够,以水产品精深加工为代表的二产发展较为滞后,以休闲水产养殖业为代表的三产发展还有较大提升空间。此外,县水产养殖业未纳入政策性农业保险扶持范围,渔业抗风险和抵御市场能力弱。(二)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强。县水产养殖业基础设施仍较薄弱,基层技术推广体系、渔政执法体系等尚未完全健全,水产养殖业管理配套制度仍待完善。众多水产养殖区域处于零散养殖状态,缺少处置养殖尾水、废弃物的设施设备,水产种苗生产水源条

12、件、产卵、孵化及控温、增氧等设施设备老化,亟待改造完善和配套。(三)行业转型需求与压力并存。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的实施及生态保护和环境整治的扎实推进,县水产养殖业发展面临的刚性要求越来越严,对传统水产养殖空间也有一定制约,行业转型的需求与矛盾逐渐凸显。传统养殖方式与现代农产品需求存在一定差距,产量与质量仍需进一步调整、平衡。目前急需对现有的一批水产养殖池塘及养殖循环水处理设施进行提升改造,以保证水产养殖的生产及发展。(四)水产品质量仍存在安全隐患。部分渔农水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意识依然淡薄,各种渔药、鱼饲料及鱼饲料添加剂、水质改良剂、微生物制剂等水产投入品超量使用、国家禁令药物违法使用,影

13、响水产品质量。加之水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建设滞后,检验检测设备不完善不配套,检验检测专业人员匮乏,水产养殖病害、体内药物残留超标现象等得不到及时发现,很大程度影响水产养殖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五)水产养殖业发展内生动力不足。水生动物防疫、水产品质量、水产技术推广、渔政执法、渔船管理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还需完善;水产养殖业科研、水产保种育种、标准化及品牌建设等经费投入不足。水产养殖业从业人员总体文化水平不高,组织化程度低,规范有效管理难度加大。(六)渔政执法亟待加强。随着水产养殖业经济快速发展,现有渔政管理及执法工作力度明显跟不上水产养殖业经济发展步伐,违法捕捞行为时有发生。目前全县渔政执法人员严

14、重偏少,执法力量薄弱,执法经费保障不足,执法硬件、软件设施建设较差,加上渔政执法大多数时候需要市场监督管理、公安、生态环境等部门配合,由于管理体制、机制不完善,致使各部门协调、配合力度不够,渔政管理及执法工作明显滞后于水产养殖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渔政管理和执法工作仍需加强。三、发展机遇“十五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基本实现水产养殖业现代化的关键承接期和重要机遇期。(一)中央及地方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加大。近年,随着物流的发展及国民日益增长的蛋白质需求,水产养殖业作为重要的优质蛋

15、白质来源乘上了发展的快车。国家高度重视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刺激水产养殖业发展及促进行业转型的文件及要求,用宏观政策环境为水产养殖业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农业农村部制定印发了“十五五”全国渔业发展规划,“十五五”期间,将坚持“稳产保供、创新增效、绿色低碳、规范安全、富裕渔民”的工作思路,坚持数量质量并重、创新驱动、绿色发展、扩大内需、开放共赢、统筹发展和安全的基本原则,推进水产养殖业高质量发展,统筹推动水产养殖业现代化建设;提出水产养殖业产业发展、绿色生态、科技创新、治理能力四个方面12项指标,力争到2035年基本实现渔业现代化。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快建设现代农业“10+3”产业体系

16、推进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的意见,提出推进川粮油、川猪、川茶、川菜、川酒、川竹、川果、川药、川牛羊、川鱼十大优势特色产业全产业链融合发展,夯实现代农业种业、现代农业装备、现代农业烘干冷链物流3大先导性产业支撑,形成特色鲜明、结构合理、链条完整、全国领先的现代农业“10+3”产业体系。(二)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带来新机遇。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调“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十五五”时期,全县现代农业发展将紧紧围绕大力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加快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吸引更多资源要素进入农业农村,全面提升全

17、县乡村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在当前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背景下,农民增收形势不容乐观,必须依托产业发展,多渠道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在推动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前提下,水产养殖生产、加工、销售、流通、服务等环节都将发生诸多转变,为全县现代水产养殖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机遇。(三)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将为发展注入新活力。市是全省水产养殖业生产大市,也是我国西南地区最重要的水产养殖业生产基地,地处成都市与市衔接的区域,是重要的成都市农产品配送基地。县处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区域合作核心地带,地理环境、地势地貌、交通位置优越,有丰富的水产养殖业水域资源和鱼类资源。“十五五”时期,发展迎

18、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天府新区建设、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系列国家战略机遇,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将直接辐射带动跨越发展,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战略将加快补短板,并深度融入和抢占“两个市场”。同时,因为“长江十年禁渔”,导致天然渔业减少,也将为加快发展水产养殖提供新的机遇。(四)产业资本加速发力推进水产养殖业发展。县地理地势条件优越,县是全省首批重点渔业大县,也是成都市优质水产品配送基地县。近年来,县发展了一批水产养殖龙头企业,积极扩大产能,产业资本加速进入水产养殖行业,推进了县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及升级。县水产养殖业发展氛围十分浓厚,得天独厚的地理

19、及区位优势加上优良的渔、水资源,水产养殖业将在乃至全省渔业经济发展中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十五五”期间,县将加快构建生态良好、生产发展、装备先进、产品优质、渔民富裕、渔区和谐、管理高效的现代渔业渔政发展新格局,为乡村振兴作出更大贡献。(五)优质水产品消费需求增长带动产业升级。随着我国人口总量增长、群众生活水平提升、城镇化进程加快和人民膳食结构的改善,对低脂高蛋白产品的需求量不断增长,成为发展水产养殖业的市场动力。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公共卫生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高度关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理念深入人心,为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凝聚了社会共识。未来健康饮食将逐渐成为消费主流,人们选择水产品的

20、标准也将发生变化,逐渐向更优品质、更高质量、更安全健康的方向发展。因此,根据市场需求调整水产养殖品种与规模,不断提高优质产品比重,将是县水产养殖业发展主要方向。第二章水产养殖资源条件一、水域滩涂资源状况(一)地理位置。县位于盆地中南部,距岷、沱二江分水脊地段。东临资中县、资阳市雁江区,南接威远县、荣县、井研县,西毗青神县、市东坡区和彭山区,北邻成都市双流区、简阳市。地处东经10357,至10426,北纬2939,至3019,之间。县城距乐山117公里,距成都市中心89公里。东西宽50.5公里,南北长75.5公里。县幅员面积2716.86加2,辖32个乡镇(街道)、216个村,全域进入天府新区辐

21、射区、影响区,4个镇、1个街道纳入环天府新区经济带。全县户籍人口154.04万,常住人口120.24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38.15%。县境地貌以丘陵为主,境内地势西北高东部低,龙泉山脉自县境东北角走向西南斜贯县境,荣威山脉矗立南端,最低海拔350m,最高海拔988m。HE/:OK附图1县地理位置图(二)地质地貌。县地处岷、沱二江分水脊地段。地势西北高,东南低,龙泉山脉在境内呈东北一西南走向,斜贯全境,荣威山脉横亘于南。境内海拔高程在350988米之间,高差638米。全县分为低丘平坝、低山、丘陵三种地貌单元,从西向东依次为:低丘平坝:位于龙泉山以西的川西平原边缘地带,地形平缓多坝,占全县总面积1

22、0.75%。海拔450500m,相对高差30mo低山:主要分布于龙泉山脉一带,占全县总面积17.35%o海拔500600m,最高988m。丘陵:龙泉山之东为绵延起伏、广阔的红色丘陵,是川中丘陵之延伸,为丘陵地貌,占全县总面积71.90%。丘陵地貌可细分为浅丘(中)宽谷、中丘中谷、深丘窄谷3种小地貌单元,从西向东依次为:浅丘(中)宽谷丘陵:占全县总面积45.40%。海拔400500m,相对高度30100m。中丘中谷丘陵:占全县总面积26.10%。海拔350506%相对高度50100mo深丘窄谷丘陵:主要分布于荣威山脉一带,占全县总面积8.40%。海拔500-60011,相对高度100200%(三

23、水系分布。县以龙泉山脉为界,西部为岷江水系,东部为沱江水系。全县受影响较大的河流33条。33条河流总长742km,其中岷江流域16条,主要涉及5个乡镇(汪洋镇、黑龙滩镇、龙正镇、虞丞乡、视高街道),共计206km;沱江流域17条,主要涉及27个乡镇(文林街道、普宁街道、怀仁街道、大化镇、文宫镇、高家镇、贵平镇、龙马镇、方家镇、珠嘉镇、富加镇、钟祥镇、始建镇、满井镇、宝马镇、藕塘镇、谢安镇、青岗乡、曹家镇、禾加镇、彰加镇、慈航镇、禄加镇、新店镇、板桥镇、宝飞镇、北斗镇),共计536km。附图2县水系图(四)水域类型。分类方法参照国家、省及县土地分类进行。其水位线的确定原则为:有设计高程的水库、

24、坑塘等以设计高程,没有设计高程的坑塘以多年高水位为准,河流以常年洪水位或已确定的江河界为准。全县水域面积近15.08万亩,占幅员面积的3.86%0县内存在丰富的水资源,如河流、水库、池塘、稻田等。县内主要河流有33条,河流水域面积3.64万余亩。5条较大的河流中龙水河、球溪河、清水河在北斗镇清水寺相汇成球溪河注入沱江,椰江河、越溪河分别注入岷江。河流总长282公里,年平均径流量9.89亿立方米。另外还有334条小溪河,总长868.4公里,平均水面宽13米,主要河流名录见附表1;全县123座水库,其中大型1座(黑龙滩水库)、中型2座(洪峰水库、李家沟水库)、小(一)型21座,小(二)型99座,水

25、库正常蓄水位水面面积共计5.08万余亩,全部水库以灌溉为主,兼有旅游、水产养殖等功能;县内共有山坪塘、专业鱼池等大小池塘6.7万亩,其中山坪塘水面面积共计2.2万亩,专业鱼池面积共计约4.5万亩;全县有稻田10.81万亩(不计入总水面),可以发展稻渔综合种养,具有重要渔业价值。表21县不同类型水域面积表类项目总水域面积流面水库水面塘和田(不计入内)/计型库型库一水1库二水库积1353CNCL61(50796648408055400535990880680708102亩)比(%)100.0%24.2%33.7%23.5%.7%.6%CL.9%42.1%、区位交通优势县隶属于省市,位于东经1035

26、7,至104。26,北纬2939,至3019,之间,地处成都市正南方向,境内荣威山脉、二峨山分南北横亘;东接资阳市雁江区、内江市资中县,西邻市东坡区、彭山区、青神县,南接乐山市井研县、自贡市荣县、内江市威远县,北连成都市双流区、简阳市。是成都正南第一城,全球最长城市中轴线一天府大道直达县城,坐拥“成都区位、成本”比较优势。一是县内建成和正在抓紧建设的成赤高速、遂资眉高速、仁沐高速、成都经济区环线高速公路,天府大道、站华路延伸线、红星路延伸线,国道213线和省道106线,连汪燕铁路,将形成“4321”交通主骨架,使成为成都以南最为重要的交通节点,进一步加快了全县融入成都全域发展的步伐。具有成都市

27、特大城市居民食品生产供应基地的特征,拥有就近市场鲜活畜产品供应优势条件,区位优势明显。二是县坐拥天府、双流“双机场”,毗邻成都天府、天府、成都东部“三新区”,是融入成都的“桥头堡”,区位优势突出,无论是成都“东进”“南拓”,还是“北上”“东进”,都是直接受益者,都会收到强大的溢出效应,从而有利于全县深度融入成都半小时经济圈,促进都市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发展。三、自然气候条件(一)水文水资源状况。全县可供水量3.94亿立方米,可开采的地下水量1.2亿立方米,地表水沿龙泉山脉东西分流,椰江河、越溪河与龙水河、球溪河、清水河汇入岷、沱二江。流域面积2222平方公里,总长282公里。年平均径流量9.89亿

28、立方米。1972年在龙泉山西麓建成的省内第一座大型引蓄灌溉工程黑龙滩水库,黑龙滩水库蓄水3.6亿起。年平均径流量9.89亿m3,年均降雨量837.8mm,枯水期为1月、2月、3月、10月、11月、12月;丰水期为4月、5月、6月、7月、8月、9月。(二)土地资源。县行政区域范围内土地总面积为260927.9公顷,其中农用地面积215071.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82.43%;建设用地35295.5公顷,占13.53%;其他土地10560.9公顷,占4.05%O全县土地利用以农用地为主,农用地面积215071.5公顷。其中耕地面积是98889.88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45.98%;园地面积1980

29、9.2公顷,占农用地的9.21%;林地面积48320.0公顷,占农用地的22.47%;其他农用地面积47964.5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22.30%。全县城乡建设用地面积29476.1公顷,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83.51%。交通水利用地面积5667.3公顷,占建设用地总面积16.06%。其他建设用地面积152.0公顷,占建设用地总面积0.43%O全县其他土地10560.9公顷。其中水域面积5333.7公顷,占其他土地面积的50.50%;自然保留地5227.2公顷,占49.50%o图3县土地利用现状图(三)旅游资源。奎星阁、双石牌坊、大佛、牛角寨、黑龙滩、三岔湖旅游风景区是的旅游名片。县城位于盆地中

30、南部,北距西南现代化大都会成都60公里,南距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名录的乐山大佛、峨83公里,西距三苏故里30公里,位于川西旅游热线中部的最佳位置。黑龙滩风景区是都江堰引水工程建成的调节水库,水库总库容3.6亿立方米,库区幅员186.4平方公里,湖面23.6平方公里;湖中有7峡7坝15岛,形成北、西、东、中四大景段。目前天府新区南进开发,与简阳三岔湖共同形成了成都城市气候功能调节的“两湖一山”独特风景区,环境功能作用价值不可估量。(四)农业种植情况。2025年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165.4亿元,是2015年的2.2倍,年均增长17.4%,较全省高0.2个百分点,与全市持平。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和总产量

31、达到173.3万亩、65.03万吨。油菜种植面积和总产量达到28.45万亩、4.12万吨。形成面积10.5万亩的枇杷产业带、近20万亩柑橘产业带、超过6.9万亩梨产业带。成功创建国家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1个、省星级现代农业园区1个、市级现代农业园区2个。成功创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成功培育“天府仁品”区域农业公用品牌,“三品一标”产品达51个,省级著名商标3个,农产品交易会金奖20个,农产品QS认证50个。(五)水质。国、省控断面:球溪河发轮河口、越溪河黄龙桥为国控出境监测断面,两断面2025年年均水质类别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II类,水质状况良好。市级

32、河长制”水质情况:2025年县市级“河长制”监测了沙溪河、王店河、粤江河、东风渠、东总干渠、南总干渠,其中沙溪河、王店河为III类水质,粤江河为IV类水质,东风渠、东总干渠、南总干渠为II类水质,年均水质均能达到各自的水质目标。水源地:县境内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共有2处,分别为黑龙滩水库市中心城区饮用水水源地和黑龙滩水库民生隧洞饮用水水源地。目前两处水源地均划定了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并进行了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取水口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II类标准。(六)土壤环境质量。全县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基本保障,土壤环境风险得到

33、基本管控。2025年监督性监测结果表明,县9家市控土壤重点监管单位所测指标全部达标。县企业重点污染源企业周边土壤环境质量情况总体稳定,重点监管单位达标率100%。(七)气候。县境内冷热四季分明,干湿两季明显。春季回暖早,多低温、寒潮;夏季无酷暑,雨量集中,旱洪交替;秋季降温快,多绵阴雨;冬季冷而不寒,降雨就多,雪更少见。常年易旱,雨量年际变化大,属亚热带季风气候。表22县累年各月平均气温表(。C)份012均温.8.43.48.424.36.56.31.97.73.1.17.3据多年气象资料记载,年平均气温为17.3o年平均气温最高为18.2C,出现在1963年;年平均气温最低为16.5,出现在

34、1976年。最热月265t,极端最高气温38.6C,出现在1972年8月15日。全年无霜期平均310天,最长356天,最短282天。全年正积温历年平均为6316.2。(2,最大为6659.7,出现在1963年,最小为6049.8,出现在1976年和1984年。目前境内普遍采用的一年两熟耕作制度需5600。C的积温,尚有约720。C的热量未被利用。表23县累年各月平均降水量(毫米)份012年量.03.51.96.01.625.043.633.925.13.04.9.2009.1县境内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009.1毫米,最多年总降水量为1410.2毫米,出现在1961年,最少年总降水量为644.6毫

35、米,出现在1991年,年差值为765.6毫米。一年之中,降水量的分配极不均匀。最多降水量出现在7月,多年平均为243.6毫米,其次是8月,多年平均为233.9毫米。最少降水量出现在1月,多年平均降水量为9毫米,其次是12月,多年平均降水量为9.2毫米。故冬干、春旱、夏洪、秋涝成了普遍的规律,给水产养殖业生产带来灾害。县地处多云、雾、雨天气的盆地,是全国日照最少的地区之一。从1957年至1997年平均日照百分率为27%。累年各月平均最大为43%,出现在8月;最小为17%,出现在12月,历年月最大日照百分率为61%,出现在1973年8月,月最小日照百分率为3%,出现在1982年2月。全年平均太阳总

36、辐射为90.1千卡/cmz,平均生理辐射(Q45%)为40.6千卡c11L年总辐射最大达97千卡/cm?,最小时亦有80.7千卡cm2o一年中48月每月的总辐射量均在9千卡/cn?以上,8月最大,达IL9千卡/cm?。年总辐射处于全国低值区范围,相对集中于48月,占全年的58%,这种光能资源的分布特点与热量和水分分配的密切配合,对大春作物的生长发育十分有利。从9月开始辐射总量迅速减少,到12月达全年的最低点,不足3.9千卡/cn?,只占8月辐射的三分之一。县内累年平均蒸发量为1260.4毫米,以48月为最大,月蒸发量近150毫米;39月次之,亦大于100毫米。特别是3-6月平均降水量只有294

37、5毫米的情况下,而蒸发总量却达581.2毫米之多,所以常发生春、夏旱。(八)自然灾害。县处于长江中上游偏中游位置,雨季受大洪水以及洪水顶托影响,沿河城镇发生内涝的可能性偏大。特别是山洪灾害重点防治区、地质灾害危险区、沿河村落、重点场镇,发生山洪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偏大。从往年统计数据分析,主汛期主要在7、8月份。四、社会经济状况(一)行政区划和人口分布。县幅员面积271686k11辖32个乡镇(街道)、216个村,全域进入天府新区辐射区、影响区,4个镇、1个街道纳入环天府新区经济带。全县户籍人口154.04万,常住人口120.24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38.15%。(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202

38、5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57.4亿元、增长4.4%,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全省、全市2.1、0.6、0.2个百分点,位列全市第2位、全省8个重点培育县(市)第2位、高于8县(市)平均2.1个百分点,总量位列全省109个县第2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现416.3亿元、增长13.8%,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全省、全市4.3、3、Ll个百分点,位列全市第1位、全省8个重点培育县(市)第2位,总量位列全省109个县、8个重点培育县(市)第1位。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36.9亿元、增长18.5%,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全省、全市19.4、11.5、8.7个百分点,位列全市第1位、全省8个重点培育县(市)第2位

39、总量位列全省109个县、8个重点培育县(市)第2位。现代农业稳步提升。2025年,全县粮食总产量达65万吨、水果产量56.5万吨、蔬菜产量45.5万吨,进入全省柑橘产业集群规划,成功申报国家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生猪产能持续恢复,德康代养场投产300个单元,全年出栏生猪91.7万头,一产增加值增长5.8%,排位全市第2。现代工业量质齐升。中德通内斯、川威、宝能等重点项目加快推进,全县157户规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371.4亿元、增长8.2%,增加值增长3.9%,工业用电量、工业税收分别同比增长13.3%、-19.97%0信利光电产值突破50亿元、达55.3亿元,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增长达45

40、现代服务业持续恢复。出台发放消费券、购房补助等刺激政策,消费市场持续回暖,商品房销售面积实现374.3万平方米、增长46.1%,连续三个季度保持高速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87.1亿元,降幅较一季度收窄10.8个百分点。乐高乐园、万达广场等项目加快推进,推动全县服务业迈向多样化、专业化、高端化。五、区域水产养殖承载力情况(一)水域滩涂承载力评价。县境内属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境内冷热四季分明,干湿两季明显,水生生物资源丰富。县内整体水域滩涂类型多样,水资源丰富,33条主要河流水量充沛;水库数量众多,有省内第一座大型引蓄灌溉工程黑龙滩水库,水库储水量大,总面积共计5.08万亩;有储量丰

41、富的地下水源;县内各种大小山坪塘、池塘数量众多,面积共计6.6万亩;县内囤水田面积共计10.81万亩,目前已开展稻田综合种养4.42万亩。总体来看,县具有发展水产养殖的优势条件,池塘还有一定的增产潜力,囤水田有较大的开发空间。可在池塘开展高效健康优质精养,发展设施化、现代化、工厂化养殖模式,提高杂交鲫鱼、武昌鱼、长吻觞、黄颗鱼、斑点叉尾蒯等优势名优品种养殖比例;在水库开展放牧式生态增殖,主养鲤、鲸等滤食性鱼类;进一步开发利用稻田资源,开展稻渔综合种养,发展克氏原螯虾、中华鳖、泥翅等特色品种。(二)鱼产力估算。根据县的地理条件、积温与光照及对相关水域理化指标,按照生态环境容量的计算和实际经验:将

42、水库水域分为贫营养型、中营养型,饮用水源地水库水体列为贫营养型,IU类水库水质水体列为中营养型,河流和沟渠水域为天然水域,根据饵料生物量来估算鱼产力的大小。池塘和稻田鱼产力按现有产量和市最高不完全统计数据计算。计算公式:鱼产力F二饵料生物现存量BX(P/B系数)X饵料生物利用率a/鱼类饵料系数kP/B系数:浮游植物取平均值50,浮游动物取平均值20;饵料生物利用率:浮游植物的利用率可取20%,浮游动物的可取25%;饵料系数:浮游植物与水生植物为80,浮游动物为10。经过估算:县水域滩涂总鱼产力在49244.8112400.3吨之间。表24县水域滩涂鱼产力估算项目河流水域水库水域池塘稻田合计贫营

43、养型中营养型面积(亩)36484368101399565892108102258898现有鱼产力(公斤/亩)1152072621现有鱼产力(吨)36.5552.2279.947837.62270.149244.8最高鱼产力(公斤/亩)115241500150最高鱼产力(吨)36.5552.2335.99883816215.3112400.3(三)水产养殖前景预测。作为市的主要水产品生产基地,县有优越的水产业基础条件,县内及周边有良好的水产品消费习惯及市场需求,2016年全县人均水产品占有量29.9kg,低于全国平均水平(48.65kg)0同时,就省而言,若要赶上全国人均水产品消费水平,水产品缺

44、口还有250万吨以上,可见市场发展潜力巨大。第三章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二十大和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现代水产产业的意见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坚持新发展理念,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以水产品安全供给和农(渔)民增收为目的,坚持创新、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调整优化水,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满足人民对优质水产品和优美水域生态环境的需求为目标,以保障水产品供给为第一要务,以优化渔业生产结构、改善水域生态环境为重点,以绿色养殖、适度捕捞、保护资源、做强产业为方向,以保

45、数量、保多样、保质量为着力点,提升渔业生产标准化、绿色化、产业化、组织化和可持续发展水平,实现水产养殖业“渔池美、渔业强、渔民富”。二、政策依据(一)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管理规定水产苗种管理办法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管理暂行办法基本农田

46、保护条例省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实施办法省环境保护条例省地面水水域环境功能划类管理规定省饮用水水源保护管理条例省水资源条例省土壤污染防治条例省沱江流域水环境保护条例省岷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条例(二)技术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地下水质量标准渔业水质标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动物性水产制品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稻田养鱼技术规范无公害食品稻田养鱼技术规范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水库鱼产力评价标准水库渔业资源调查规范(SL167-96)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规范(SC/T1135.1-2017)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SC/T9101-2007)(三)政策文件。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实施2025年水产绿色健康养殖“五大行动”的通知(农办渔20258号)关于做好2022年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技术推广“五大行动”工作的通知(农渔养函202211号)关于发布水产养殖用药明白纸2022年1、2号宣传材料的通知(农渔养函2022115号)关于乡村振兴战略下加强水产技术推广工作的指导意见(农渔发2019)7号)关于印发水产养殖动物疫病防控指南(试行)的通知(农渔养函(2022)116号)农业农村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和建立补偿制度实施方案的通知(农长渔发(2019)1号)农业部关于印发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水产/渔业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