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十五五”竹产业发展规划前言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讲话指出:“是产竹大省,要因地制宜发展竹产业,发挥好蜀南竹海等优势,让竹林成为美丽乡村的一道风景线。”将竹资源优势转变为竹产业经济优势、实现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的协调统一,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重要行动和具体实践。省各级党委政府积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制定了相应的政策措施,全力推动竹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为进一步推进竹产业发展,县委县政府提出制定“十五五”竹产业发展规划。规划组经过广泛调查研究,结合县实际,提出了以三个“五个一”(五个“一”发展目标,五个“一”整体布局,五个“一”重点工程)为主线的县竹产业
2、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定位与目标、发展布局、重点项目和保障措施等。规划到2030年,打造成中国竹纤维第一县,建成特色鲜明、集群化发展的竹产业体系,全县竹产业产值达到59亿元,成为中国现代竹产业强县和竹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县。期望以规划的制定和实施为契机,促进竹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朝着“竹子看,竹子看”的目标前进,助力”中华竹都最美竹海”建设,并为全省经济副中心和成渝地区经济副中心建设作出竹产业贡献。第一章背景与现状1.1 竹产业发展背景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讲话指出,”是产竹大省,要因地制宜发展竹产业,发挥好蜀南竹海等优势,让竹林成为美丽乡村的一道风景线”。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
3、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把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放在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位置是当前竹产业发展的根本理念;必须将竹产业放到全省经济“两个跨越”的大格局中,放到全市建设“省经济副中心城市”的工作任务中,放到精准脱贫、乡村振兴和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大战略中,加快推进竹产业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竹子资源是重要的生态、产业和文化资源。全世界竹子有88属,1642种,面积3200多万公顷。我国有竹子39属837种。第九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显示,我国竹林面积为641.16万公顷,占世界竹林面积的20%,是世界上竹资源最丰富的国家。竹产业是我国林业朝阳产业。2
4、019年全国竹业产值接近3000亿元。2019年初,中国竹产业协会提出我国竹产业中期发展目标是20252030年竹产业产值翻两番,即由2600亿元增加到100OO亿元。远期目标是20302050年达到与林产工业并驾齐驱的水平,总产值达到80000亿元。竹林面积固碳量,水土保持,空气与环境质量等方面达到突破性的高度和水平。从目前情况看,中国竹产业已远远突破传统的林草系统,跨界进入到了文化旅游、建筑和建材、化工化学、轻工食品、轻工造纸、轻工纺织、轻工工艺品等行业。竹产业跨界融合,取长补短,合作共赢,其机遇与挑战并存,将是我国未来竹产业发展的新格局。发展竹产业,也是实现脱贫不返贫,保证农民持续增收的
5、最重要产业之一。1.1.1 竹林培育业不断提升在竹林培育方面基于分类经营与定向培育的竹林培育理论与技术研究得到长足发展,竹林培育水平、笋竹产品产量和竹林培育效益得到提升。从竹林培育技术发展看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1)竹林的自然利用阶段,以收获竹材为主,间或采收竹笋。”重采收、轻管理”,对林地管理粗放。(2)20世纪70年代开始,我国实施推广材用林和笋竹两用林丰产培育。在此阶段,技术上大力推广“安吉模式”即深翻垦复、护笋养竹和适当追肥等3个技术要点。(3)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笋用、笋材两用、观赏用等分类经营、林下复合经营和定向培育成为热点,在笋芽分化、水肥管理、产品采收等竹林培育的理论和技术
6、上都有较大创新发展,并出现了以现代科技园区为组织形式的竹林培育发展新模式。同时,竹林培育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受益于培育技术水平的提升,较之传统的材用林培育,笋用、笋材两用林培育效益得到显著提高。近年来,雷竹、毛竹、苦竹等笋用林培育亩纯收入万元以上的报道也屡见不鲜。1.1.2竹加工业创新快速发展在竹加工业方面,中国对竹子的传统利用,即以农业生产用竹和居民生活用竹、传统竹笋鲜食与加工为主的利用,一直持续到20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台湾、韩国竹加工设备与技术引入大陆,竹产业进入大规模工业化利用阶段,竹加工业技术水平大幅提升,经济规模迅速扩张,目前产品有竹材人造板、传统竹制品(建材、日用品、工艺品
7、竹浆造纸、竹纤维制品、竹炭和竹醋液、竹笋加工品、竹叶提取物等10大类、上万个品种,产品已主要应用于建筑、运输、包装、家具、装饰、轻工、纺织、造纸、食品、医药、保健、环保、旅游等行业,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笋竹利用呈现出由传统利用向现代化利用、单一利用向综合利用、手工和半机械化生产向机械化自动化生产、粗加工向精深加工、单一产品向系列产品以及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全面发展的态势,形成了规模化的笋竹加工工业体系。川林发2026第29号文件中提出,要积极推进竹纤维综合开发,高效利用,有序发展竹纤维纺织、竹原纤维、竹基纤维复合材料及“以竹代塑”日用品等新兴产业,要在以泸州市、乐山市、市为重点
8、区域,做强竹纤维主产带,打造全国竹纤维产业发展创新高地。1.1.3竹文化旅游产业方兴未艾竹文化旅游是竹产业中重要的第三产业,在中国竹产区日益受到重视。如在浙吉,以竹为主题的安吉竹博园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点),安吉大竹海、“竹海农家乐”休闲游已成风尚。2019年全县共接待游客2807.4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88.2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1%、19.55%o2025全国县域旅游研究报告显示,安吉位于2025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首位。长宁县以竹为特色的森林生态旅游的大旅游框架已初步形成,蜀南竹海2003年12月通过世界“绿色环球21”认证,2005年获评“中国最美的十大
9、森林”,2007年底荣获国家建设部评出的“最受群众欢迎的中国十大风景名胜区”和“最具特色的中国十大风景名胜区”;2019年,全县接待游客1201.78万人次、旅游收入142.10亿元,分别增长22.16%.14.78%,并成功创建为首批天府旅游名县。1.1.4竹林生态效益日益凸现竹子因其独特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而具有极高的生态价值:(1)与其他树木和植物相比,竹子生长速度快、无性繁衍周期短,在其适生区域能迅速恢复森林植被,且固碳能力强;(2)竹子地下鞭根系统庞大,枯落物丰富,具有强大的水土保持功能;(3)竹林培育中多采用择伐,每年都可采收笋竹产品而不破坏林相,生态功能稳定;(4)竹子用途广泛,“
10、以竹代木,以竹代塑“能减少木材消耗和塑料制品使用,从而达到保护森林植被、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当前,全球气候巨变是人类面对的共同难题。竹林因其极强的固碳能力,因而在应对温室气体过度排放而引起的全球气候变化中可发挥积极作用。竹子种植后可快速成林,其固碳优势在新造林中也可得到发挥,对现有竹林改造和科学经营管理能提高竹林固碳能力,并可提供木质产品,帮助竹农增收致富。1.2县概况1.2.1地理环境县隶属于省市,位于盆地南缘,长江之滨,之东,地处、泸州、自贡三市之交,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0457/401051430,北纬2822,20285645之间。东临泸州纳溪区,南接兴文县;西与长宁县连界;北与南溪区、
11、自贡富顺县相邻。全县幅员面积948平方公里。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常年平均气温为18.1七。1.2.2国民经济发展情况2025年,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86.26亿元,同比增长3.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6.12亿元,同比增长6.6%;第二产业增加值69.77亿元,同比增长4.0如第三产业增加值80.37亿元,同比增长1.8%。三次产业比重为19.4:37.5:43.Io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2%o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86.3%;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2%,其中工业投资增长1.4%;第三产业投资增长5.7%o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0.39亿元,下降1.9
12、降幅呈逐季收窄的运行态势。卫生健康、教育、公共安全等保障支出分别增长43.6%、8.6%、19.9%o1.2. 3现状交通目前50公里范围内全高速直达、泸州航空港,200公里范围内全高速可达成都、重庆航空港。省道307、308、309连接县道江红公路形成直达周边市县完善的公路网络。最近的高铁站长宁站距离城区20公里。此外,境内有38.8公里长的长江黄金水道。港区是港的次枢纽港,是川南地区、滇东北地区、黔西北地区物资经长江出海最便捷的港口。二龙口货运码头、拟建的白沙综合码头形成市腹地能源、原材料、工业品的物流集散地,5000吨级货船可直达上海。1. 2.4文化人杰地灵,塑造了特有的地方文化元
13、素,积淀了厚重的历史文化。(1)民间文化县于2008年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拥有川南建筑活化石”夕佳山古民居”、中国戏剧摇篮“国立剧专旧址“、中华工艺奇葩“竹簧工艺”、长江文化瑰宝“长江奇石”四大文化品牌。(2)红色文化县是中国工农红军川滇黔游击纵队主要游击区。2004年被列为革命老区县。川滇黔红军游击纵队驻扎的仁和乡鸡冠寨、鹿鸣村等遗迹、余泽鸿牺牲地纪念亭以及青峰寺剿匪遗址、佛耳岩战斗地、北城江边岩石上的“还我河山”也成为红色文化的印记保存下来。(3)竹文化县竹文化发展历史悠久、传承悠远,形成以竹簧竹工艺等具有本地特色的文化传统。目前竹簧工艺拥有国家级传承人1人,省级传承人
14、2人,市级传承人3人,县级传承人5人。其中被评为亚太竹工艺大师1人、亚大竹工艺工匠1人、亚太青年竹工艺师2人、中国竹工艺大师1人、省级工艺美术大师7人,高级民间雕刻艺术家2人,竹工艺品年产能10余万件。2019年11月,竹簧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4)竹簧工艺竹簧工艺是省地方传统竹雕工艺品之一,是竹工艺的总称,市乃至省的竹文化显著符号。竹簧兴盛于明正德年间。竹簧工艺独具粗犷、质朴、精美的艺术特色。其表现形态为竹簧、竹筷、竹筒、竹根雕、竹编、竹装修等7大类上千个工艺产品。曾于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金奖。2007年,竹簧工艺被批准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
15、护名录”扩展项目。1.3县竹产业发展现状1.3. 1产业产值现状分析近年来,县竹产业迅速发展,2025年实现竹产业总产值37.90亿元,是2017年的近三倍,占2025年县GDP的20.35%o其中第二产业产值21.34亿元,占竹产业总产值的56%,对县竹产业总值拉动极为明显。2017年,实现竹产业总产值12.72亿元,其中第一产业产值3.84亿元、第二产业产值4.33亿元、第三产业产值4.55亿元。2018年,实现竹产业总产值25.72亿元,其中第一产业产值4.62亿元、第二产业产值11.65亿元、第三产业产值9.45亿元。2019年,实现竹产业总产值33.92亿元,其中第一产业产值5.03
16、亿元、第二产业产值18.37亿元、第三产业产值10.53亿元。2025年,实现竹产业总产值37.90亿元,其中第一产业产值7.55亿元、第二产业产值21.34亿元、第三产业产值9.01亿元。图1-52017-2025年县竹产业产值分析图1.3.2 第一产业现状竹林培育基础好,提升空间较大。竹类品种多、分布广、面积大,资源极为丰富。全县有竹类品种6个属57种,素有“中国橙竹之乡”的美誉,是全省竹资源高质量发展示范县的19个培育县之一。县的主要竹种有硬头黄竹、慈竹、绵竹、撑绿竹、料慈竹、楠竹,其面积分别为25.8万亩、13.3万亩、4.8万亩、4.1万亩、3.2万亩、1.9万亩。截至2026年3月
17、全县竹林面积达51.81万亩,其中成片竹林面积45万余亩,主要以丛生竹类为主,占资源面积的90%以上,蓄积量300余万吨,年平均产竹量40万吨左右。竹林基地重点分布于长江以南9个镇,其中以仁和镇竹林面积最大,约12万亩,其次是大井镇、夕佳山镇、镇、怡乐镇,竹林面积均在2万亩以上。表1-12025年县各乡镇竹林面积统计表序号镇面积(亩)占:1仁和镇11196821.2夕佳山镇9659918.3大井镇5631810.4怡乐镇407427A5镇362357.(6留耕镇326026.z7红桥镇294935.8阳春镇2772759下长镇225704O1大妙镇22093411四面山镇107022.(21
18、五矿镇9827IC31县国有林场93331.E41铁清镇71341.;51迎安镇46040.E61合计51794710(表1-22025年县竹种面积统计表序号竹种类面积(亩)占I1硬头黄竹25808449.2慈竹16588132.3绵竹40932IA4撑绿杂交竹194563.15其他竹种165423.6楠竹134762A7苦竹19220.;8麻竹9980.9西凤竹5290.10雷竹1270.(11合计51794710(1.3.3 第二产业现状县目前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四大竹加工体系。县竹加工历史悠久,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随着竹资源的不断增长,竹加工业有了较快的发展,但竹资源主要仍以原竹外销为主。近
19、几年,县竹加工产业稳步推进,全县现有林竹加工企业5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0家(天竹竹资源开发有限公司、润檀工艺品有限公司、琦丰绿色能源有限公司、何氏竹工艺有限公司、中科板业有限公司、县庆慧丰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县顺良棕竹木棉制品厂、县千山木业有限责任公司、怡华竹业有限公司、棠木轩实木家具有限公司),省级以上龙头企业2家(天竹竹资源开发有限公司、琦丰绿色能源有限公司),初步形成了“竹纤维、竹浆粕、竹建材、竹工艺品”四大加工体系。竹纤维、竹浆粕加工企业主要有天竹竹资源开发有限公司;竹建材加工企业主要有原中科板业有限公司,现已由西月路华公司收购;竹工艺品加工企业主要有何氏竹工艺有限公司;产业链
20、条末端布局了生物质发电企业琦丰绿色能源公司,有效解决了竹加工废物处置、环境污染等问题。此外,2018年以来,坚持“走出去、请进来”针对性招商,完成招商引资竹产业企业10个,完成签约项目16个,签约金额41.44亿元;重点引进了竹基复合材料项目、竹蔑卷材项目等,不断延伸和拓展竹加工产业链,推动竹类产业集群化发展。1. 3.4第三产业现状县生态旅游资源丰富,竹文化生态旅游发展前景极佳。县旅游资源丰富。县内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夕佳山古民居,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国立剧专旧址、油榨坪祠堂、吴氏名居,有省级森林公园青峰寺等旅游景点,县城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近几年来,竹生态旅游产业初见成效,县积极发展竹生态
21、旅游业,将竹林资源的保护、利用与旅游开发有机结合起来,努力搞好竹景观为重点的生态旅游开发,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拓展旅游、休闲、度假、观光、康养等服务项目,加强竹生态旅游竹林景观的培育和管护。以竹资源为依托,拥有已纳入“大竹海”规划的连天山省级森林公园、仁和百竹海等以竹林为主的景区景点,将全县竹林资源的保护、利用与旅游开发有机结合起来,努力搞好竹景观为重点的生态旅游开发,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拓展旅游、休闲、度假、观光、康养等服务项目,加强竹生态旅游竹林景观的培育和管护。2018年还因地制宜大手笔规划建设了长江上游首个以竹生态、竹文化为主题的竹生态博览园一长江竹岛,是竹生态旅游的一张亮丽名
22、片,竹岛占地800亩(枯水期),2019年10月国庆节已对市民开放,2025年已成功申创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同时打造旅游精品,推动竹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建设“宜长兴”百里翠竹竹风景线70.6公里,建设翠竹长廊3条,成功创建省级竹林乡镇1个(仁和镇)、省级竹林人家3家(青峰山庄、水云居、百竹海生态度假村)、省级森林康养基地2个(青峰山庄、仁和百竹海)和市级竹特色镇1个(大井镇)、市级竹特色村16个(铜锣村、鹿鸣村、桂花村、青年村、五里村等)、市级竹林人家4家、县级竹林人家14家。第二章专题研究2. 1竞争条件研究2.1.1县与周边区县竞争条件分析县位于省市,市作为中华竹都,其区划内各区县多以
23、竹产业为特色产业,如何使县最大程度利用其优势条件,与周边各区县形成差异化竞争,从而实现县竹产业高质量发展,是优先思考的课题。通过对县在地理区位、交通条件、自然资源、产业发展重点、发展特色、未来发展条件等六方面与周边长宁县、屏山县、筠连县、兴文县等对比分析,以高新竹加工技术赋能的阳春产业园是县竹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同时凭借得天独厚的长江沿线风景资源,形成特色竹文旅产业(最美长江竹林风景带),与周边县市形成错位竞争,推动县竹产业高质量发展。2.2相关案例研究2.2.1案例一:竹产业发展增长标杆一兴文(1)兴文概况兴文县,位于市境东南,东南与叙永县相邻,南与云南省威信县接壤,西接琪县,西北接长宁,
24、北与、泸州市纳溪区毗邻,总面积1379.89平方千米。兴文县竹林面积超51万亩,覆盖所有乡镇,种类包括方竹、楠竹、硬头黄、苦竹等10余个品种。其中,作为纸浆竹的硬头黄、巨黄竹、慈竹、绵竹,栽种面积达18万余亩。竹产业是兴文县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2019年兴文县实现竹产业产值25亿元,其中一产产值4.7亿元,二产产值10.1亿元,三产产值10.2亿元。农民人均竹业收入达1780元。其中,基础设施不佳是制约兴文县竹产业发展重要问题。(2)兴文启示兴文县全链发展竹产业,打造转型升级“绿色引擎”。近年来,兴文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指示和来川视察重要讲话精神,将竹产业发展作
25、为“一把手”工程,成立以县委书记和县政府县长任双组长的竹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高位谋划、高点定位、高效推进,全县竹产业发展呈现出“一产增量、二产提质、三产增效”的良好态势,被列入省竹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县培育县。具体来看,兴文县实施“禁塑限塑”以绿色生活理念带动绿色产业发展。瞄准“创新竹日用品”方向,突出精准定位、精准招商。围绕打造“创新竹日用品之都”的目标,建立了首家“创新竹日用品交易中心”,同步配套“创新竹日用品网上商城”。同时,利用资源、政策优势,聚力做大兴文竹。把竹产业列入3+6成长型产业体系。投资4.43亿元建设兴文经开区竹产业园。打造一批竹林乡镇、康养基地、四季鲜笋基地。同时,组建“
26、工作专班+专业公司”平台,让专业人做好专业事。2.2.2案例二:第一竹乡一浙吉(1)安吉概况浙吉是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诞生地,中国美丽乡村发源地和绿色发展先行地。安吉依托百万亩竹林景观资源,大力发展竹林旅游,通过旅游带动一产培育及二产发展,成为一、二产业产品的一个重要销售窗口。安吉县是著名的竹子之乡,全县总面积18.8万公顷,林地面积13.2万公顷,其中竹林面积达到6.7万公顷,森林覆盖率69.4%。有“中国竹子看浙江,浙江竹子看安吉”之誉。2017年,安吉竹产业总产值达到210亿元,以全国1.8%的立竹量创造了占全国10%以上的竹产值。(2)安吉启示安吉的竹加工产业链齐全
27、三产融合发展。安吉竹产业经历了资源培育、加工业兴起和产业融合3个发展阶段,不断加深对竹子经济开发、文化内涵和生态特性等多重价值的认识,一根竹子吃到底,打造形成了从根到叶、从物理到生化利用的完整产业链。安吉以全国1.8%的立竹量,创造了全国10%的竹产值,使竹产业成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践行“两山”理念的最重要产业。在安吉,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劳动力成本上涨的同时毛竹和传统竹产品价格不涨反跌,林农和企业经济效益下滑。当地严格的环保政策制约了传统竹加工业发展。这是安吉竹产业所面临的问题,也是竹产业发展的契机。2.2.3案例三:竹子之乡一福建建瓯(1)建瓯概况建瓯(古属建宁府建安
28、县、瓯宁县)简称芝,是福建省北部农业大市,省级生态市和省级园林城市。建瓯是中国十大竹乡之一,现有竹林面积873平方公里,主要以毛竹林为主,毛竹林面积达822.7平方公里,占有林地面积24%,毛竹立竹总数2.2亿株,平均2670株/公顷。毛竹林培育类型为笋竹两用,年产鲜笋近300千吨、竹材2800万根,毛竹林面积、立竹量、鲜笋和毛竹材产量均居全国第一。2018年,建瓯全市竹产业总值131.4亿元,其中竹山产值(一产)19.5亿元,笋竹加工产值(二产)87.8亿元,商贸旅游产值(三产)24.1亿元。2025年,建瓯全市竹产业完成产值142亿元,增长6.04%o(2)建瓯启示产业聚集、跨越发展,科技
29、创新、绿色发展,是建瓯竹产业发展的道路。过去,建瓯竹加工企业以竹筷、竹签等初级加工产品为主,产品附加值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高。随后,建瓯围绕打造林产工业千亿产值龙头的定位,鼓励企业转型升级开展技术研发。随着产业基金的扶持和各类政策的出台,许多优质企业落地建瓯。之后,竹胶板、重竹地板、竹刨切单板、竹浆纸、竹炭纤维等产品开始在建瓯不断涌现。2.2.4案例四:楠竹之乡一湖南桃江(1)桃江概况桃江县位于湖南省中部益阳市、资水中下游,因县内闻名中外的桃花江而得名,总面积2068平方公里。全县有林业用地1313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63.7%,竹林面积767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64.15%。桃江县是全
30、国十大“竹子之乡”之一,竹林面积115万亩,立竹2.16亿株,竹资源总量居湖南之首,是湖南省“千亿竹业项目”的核心基地。全县15个乡镇均有竹子分布,其中高产竹林基地35个,面积5万多亩,年产量超过3000万株,约50万吨。桃江县先后获得“中国竹子之乡”“全国绿色小康县”“全国竹产业示范县”“湖南省重点林区县”等荣誉称号。(2)桃江启示将竹资源优势进一步转变为产业优势,需要加强科技研发和创新。近年来,桃江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桃江特色竹资源转化这一课题,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聚力打造百亿竹产业。先后出台关于做活“五篇文章”加快推动竹产业发展实施方案等方案政策,通过大力建设笋竹两用林基地,促使笋竹加
31、工利用体系日趋完善,推动竹产业发展与带动脱贫致富的有机结合。与此同时,资金、人才、技术匮乏,传统生产和经营模式占主导模式、产业利润率不高等问题制约了当地竹产业发展。因此在把握机遇,完善经营模式的同时,应多样化多渠道利用资源,使竹产业的发展紧跟时代潮流,通过兴起的互联网服务来推进楠竹产业的发展。2. 3SWOT分析2.3. 1自身优势(1)区位优势作为成渝经济区的重要节点,川南经济区的重要区域,自泸内宜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支点,具有长江经济带,中国白酒金三角,成渝经济区,川南经济区,临港经济区等多层次、多类型政策机遇。临近航空港、公路网络完善、坐拥长江黄金水道,交通设施完善。(2)资源优势竹类
32、品种多、分布广、面积大,资源极为丰富,有竹类品种6个属57种,是全省竹资源高质量发展示范县的19个培育县之一。截至目前,全县竹林面积达51.81万亩,其中成片竹林面积45万余亩,主要以丛生竹类为主,占资源面积的85%以上,蓄积量300余万吨,年平均产竹量40万吨左右。产业优势全县现有林竹加工企业5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0家,初步形成了“竹纤维、竹浆粕、竹建材、竹工艺品”四大加工体系。此外,2018年以来,坚持“走出去、请进来”针对性招商,完成招商引资竹产业企业10个,完成签约项目16个,签约金额41.44亿元;重点引进了竹基复合材料项目、竹蔑卷材项目等,不断延伸和拓展竹加工产业链,推动竹类
33、产业集群化发展,实现了竹资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县主要竹加工企业见表2-1o(4)旅游优势近几年来,县积极发展竹生态旅游业,以竹资源为依托,拥有已纳入“大竹海”规划的连天山省级森林公园、仁和百竹海等以竹林为主的景区景点,有效将全县竹林资源的保护、利用与旅游开发有机结合起来。2018年还因地制宜大手笔规划建设了长江上游首个以竹生态、竹文化为主题的竹生态博览园一长江竹岛,是竹生态旅游的一张亮丽名片。同时以打造旅游精品以推动竹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建设“宜长兴”百里翠竹竹风景线70.6公里,建设翠竹长廊3条,成功创建省级竹林乡镇1个(仁和镇)、省级竹林人家3家、省级森林康养基地2个和市级竹特色镇1个(大
34、井镇)、市级竹特色村16个、市级竹林人家4家、县级竹林人家14家;县生态旅游特色村镇情况详见表2-2o文化优势拥有众多特有的地方文化元素,积淀了浓厚的历史文化,为开展生态旅游提供源源不断的文化滋养。有“国立剧专旧址”“夕佳山民居”等民间文化,有“革命老区”红色文化,还有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竹簧工艺文化等表2-12019年县竹加工企业情况表类别数量企业名称林竹加工企业50规模以上企业10天竹竹资源开发有限公百润檀工艺品有限公司琦丰绿色能源有限公司何氏竹工艺有限公司中科板业有限公司县庆慧丰农业科技开发培县顺良棕竹木棉制品厂县千山木业有限责任公百怡华竹业有限公司棠木轩实木家具有限公百省级以上
35、龙头企业2天竹竹资源开发有限公百琦丰绿色能源有限公司表2-2截止2025年县生态旅游特色村镇创建情况表项目数量单位名“宜长兴”百里翠竹竹风景线70.6公里翠竹长廊3条省级竹林乡镇1个仁省级竹林人家3个清力百村省级森林康养基地2个清仁市级竹特色镇1个大市级竹特色村16个鹿君清5市级竹林人家4个县级竹林人家14个2.3.2自身劣势竹林培育水平有待提升县总体竹林培育水平有待提升,竹产业基础设施薄弱。竹林资源多分布在低山区,现有的竹区道路建设较为滞后,大部分竹区都还未建设专用的竹区道路、生产便道(集材道)等,且竹区内的路网密度较小、断头路多、通达能力弱、采运成本居高不下。竹区水利设施弱,库、塘、渠不配
36、套,生产、生活供水保障不足。产业基地的良种化、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水平不高,单位面积产出率偏低。(2)竹精深加工产业薄弱以低端一二产为主,缺乏创新性的竹研发、竹新技术运用的产出、缺乏高附加值产业相关业态。竹产业发育不充分,涉及林业的带动性、引领性的大型龙头企业少,名牌产品和知名品牌少,中介组织发育迟缓,标准化体系建设滞后等问题仍十分突出。加工链条短、加工园区建设滞后,未形成集聚化集群化发展的现代产业模式;企业创新不足,产品单一,对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应用不够,新一代精深加工产品少,高附加值的产品少;竹枝、竹梢、竹叶等还未得到充分利用,综合利用有待进一步提高,产业链条不完善。(3)竹旅游资
37、源开发较弱县虽然竹类旅游资源丰富,景色独具奇观,但基础设施投入不足,旅游配套服务脱节,旅游资源有待于进一步整合,旅游项目相对单一,旅游基础配套设施还有待于改善。缺少竹文旅品牌。竹业商贸和物流不发达,在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和提升竹产业影响力上难度较大,加快竹产业发展还有待于整合竹生态资源,提升生态旅游服务水平。另外竹生态旅游宣传营销力度不够,存在发展意识不强,本土企业缺乏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和人才,在项目创意策划、论证包装、培育、推介、引进等方面观念不够新,招商引资市场化运作不力。(4)竹产业发展缺乏创新科技支撑县竹产业发展缺乏创新科技支撑。目前竹产品种类较单一,缺乏专业的竹产品创新研发人才。由于劳
38、动者多为农户,缺乏高素质人才,也增加了科学普及技术传播的难度。另一方面,县整体科研和推广能力较弱,缺乏高新技术的支持。县缺乏专门的科研机构,鲜少与高等院校、研究院展开深度合作,导致一些竹产品创新研发技术很难到达本土企业并生根发芽。2.3.3外部机遇(1)竹产业发展受到各级政府高度重视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时指出:”要因地制宜发展竹产业,发挥好蜀南竹海等优势,让竹林成为美丽乡村的一道风景线”。中共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竹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设美丽乡村风景线的意见(川委发201834号)提出,到2022年,全省竹林面积增加到1800万亩以上,现代竹产业基地突破1000万亩;建成竹产业高质
39、量发展示范县10个、竹林乡镇30个;实现竹业综合产值1000亿元;基本形成一产优、二产强、三产兴的竹产业体系,绿色生态、优质高效、三产融合的竹生产体系,标准化、集约化、专业化的竹经营体系,全方位、全链条、一站式的竹服务体系。市将竹产业作为“一把手”工程加快推进,倾力打造“中华竹都、最美竹海”。2018年9月26日中共市委办公室、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市支持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的通知(宜办发20181号)指出,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省、市关于加快竹产业发展安排部署,制定如下政策:一、大力支持竹基地建设;二、大力支持竹区道路建设;三、大力支持竹基地高质量规模化
40、经营管理;四、大力支持竹特色小镇和特色村建设;五、大力支持竹产品精深加工和招商引资;六、大力支持人才队伍建设和技术创新创造。(2)新发展理念为产业发展提供新机遇2015年10月29日,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鲜明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2026年1月28日,习近平主持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确保“十五五”时期我国发展开好局起好步。其中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我国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问题十分严峻,人民群众对清新空气、干净饮水、安全食品、优美环境的要求越来越强烈。以竹代塑将成为未来竹产品
41、发展的重要方向,竹材作为一次性塑料产品的替代品,其市场有巨大增长空间。竹纤维纺织产业的前景广阔。竹纤维作为一种新型竹产品,被誉为“21世纪最具有发展前景的健康面料”。竹原纤维是一种天然植物纤维,具有良好的透气性、耐磨性和染色性,同时又具有天然抗菌、抑菌等从属功能。(3)新发展格局为产业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空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将“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纳入其中。构建基于“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是党中央在国内外环境发生显著变化大背景下,推动我国开放型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大战略部
42、署。自2010年以来,我国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对整个国民经济增长支撑作用持续扩大,消费率进入新一轮上升阶段,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从提质来看,在传统的衣食住行方面出现“从有向好”的巨大转变趋势;从扩容来讲,消费的重心从过去的以商品消费为主,转向以服务消费为主;从创新来看,随着新技术革命的持续演进,出现了一系列由新技术推动的新型消费。上述这些我国消费方面涌现出来的新现象、新趋势,正是我国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的需求基础。竹食品研发成为新型健康食品产业的重要窗口。随着生活水平提高,我国肥胖人口规模已超2.5亿,及由肥胖引起的健康问题已逐渐成为社
43、会关注的焦点。因此中国绿色、健康食品以及功能型瘦身食品市场有巨大的增长潜力,而竹饮食丰富的膳食纤维有助于肥胖人群减肥。(4)大旅游、大健康新浪潮为竹产业发展带来新契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旅游的需求越来越大。作为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森林康养对丰富人民群众生活、提升国民健康具有重要作用。森林康养被纳入林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2017年中央1号文件和林业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2019年我国旅游业国内旅游收入约5.6万亿元,森林旅游创造社会综合产值达1.7万亿元,约占国内旅游人数的30%o过去5年,全国森林旅游人数年均增长速度超过15%,综合产值平均增长速度超过
44、20%o2019年我国竹林旅游人数达到7000多万人次,全年旅游总收入700多亿元。竹林良好的生态环境,较高的负氧离子含量,极益人体健康,吸引越来越多的旅游者进入竹林。据测算,一个成年人平均每天呼出二氧化碳0.9公斤,吸进氧0.75公斤。1.5亩竹林每天可生产氧气135公斤,能够满足100多人一天的呼吸需要,比同面积的森林多释放35%的氧气。(5)文化建设日益受到重视2025年9月22日习近平主持召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45、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文化是重要内容;推动高质量发展,文化是重要支点;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文化是重要因素;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文化是重要力量源泉。“十五五”时期,我们要把文化建设放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切实抓紧抓好。2. 3.4外部挑战(1)竹产业竞争愈演愈烈竹产业作为林业朝阳产业,受到全国各地各级政府高度重视。重庆、安徽、浙江、福建、江西等竹业大省都将竹业作为林业支柱产业来抓。浙吉、安徽霍山等地区专门成立竹产业发展局,争做竹产业发展标杆。市内部各县区的竹产业发展也非常迅猛,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如何走出独特的发展道路,是竹产业发展面临的
46、最大挑战。(2)旅游竞争白热化当前国内旅游产业竞争日趋激烈,游客的要求、品位逐步提升,对景点的要求呈现多元化趋势,对景点的文化内涵需求越来越高。各地各级政府利用本地自然和人文资源,大办旅游的热情不断升温,不但原有景区持续改造升级,而且各地新景点不断涌现,旅游客源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县如何以竹为特色,打造差异性旅游产品,发展生态旅游业,是一个值得思考的课题。(3)产业发展同质化我国幅员辽阔,各区域自然、经济、社会、文化条件各有差异。在信息流通日益迅捷的当下,一个地区的优秀产业发展模式很容易迅速向全国推广,但同时也带来一定程度上各地区产业发展趋同化、套路化的问题,不利于形成符合当地实际需求的产业发展
47、模式。因此,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竹产业发展需因地制宜,形成可行性高、效益好的先进发展模式。(4)环境保护对产业发展提出更高要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环境是县的立县之本。如何既能很好地保护生态环境,又能满足人们的生产、生活和文化需求,是社会经济发展必须认真对待的严肃课题,对于如何协调竹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探索,永远在路上。第三章规划大纲3.1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九大关于美丽中国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为统领,以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2月来川视察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以“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导向,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按照中央、省、市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各项部署以及市委市政府打造“中华竹都”、建设“最美竹海”的工作要求,围绕县委县政府“打造长江上游节点城市,建设绿色”“建成成渝地区经济副中心”“强支”发展战略,发挥县区位、资源、产业、旅游和文化等优势,创新发展机制,按照“强二产,优一产,拓三产”的竹产业高质量发展思路,因地制宜把竹产业打造成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