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财源建设专项规划.docx

上传人:极速器 文档编号:466171 上传时间:2025-07-2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2.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五五”财源建设专项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十五五”财源建设专项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十五五”财源建设专项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十五五”财源建设专项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十五五”财源建设专项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十五五”财源建设专项规划财源建设是一项长期性、基础性的工作,也是财政工作最核心的内容。财源建设工作的成效,直接关系到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财力支撑程度、公共服务和民生事业的保障水平。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群众对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水平有更高的期盼与要求,城镇建设对财政资金有更大的渴求,县域经济的发展需要更加充足的财政资金保障,财政压力与日俱增。做好财源建设工作、增加财政收入,既是财政工作的重点,也是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近期,县财政局结合十五五财源建设规划,对全县财源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了解财源建设新情况,分析财源建设新问题,讨论思考解决问题新方法,为十五五财源建设规划编制夯实基础。

2、一、十四五财源建设取得成绩良好县历年来高度重视财源建设,持续加大财源投入力度,不断夯实财源基础,全县财政收入稳步增加,为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从十四五情况来看,财源建设总体形势较好,主要有以下特点:(一)财政经济运行平稳。2016年-2020年,全县财政收入分别实现10.2951亿元、10.1575亿元、9.4343亿元、9.6354亿元、2020年预计5.000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6%、-2.3%、-6.2%、2.13%、-51.4%,(剔除2020年特殊原因)年均增长2%。五年来,县财政收入克服经济下行和减税降费压力,财政经济运行稳定在合理区间。十四五期间地方公共财政

3、预算收支情况表单位:万元年度地方公共预算收入比上年增长地方公共预算支出比上年增长201610295210.60%297460-0.30%2017100575-2.30%3189307.20%201894343-6.20%35954412.70%2019963542.13%3811116%202050002-48.1%359857-5.60%(二)收入质量不断提高。2016-2020年全县税收收入在减税降费的宏观形势下实现逆势上扬,分别完成61819万元、60894万元、71335万元、72959万元、78692万元,同比分别增长Tl%、T.5%、17.15%2.28%、7.85%,近五年税收收

4、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分别为60.1%、60.64%、75.61%、76.72%、77%,占比逐年提升,五年平均提升3个百分点,收入质量稳中有进。(三)税源培育逐显成效。2016-2020年重点税源企业分别完成税收4.37亿元、4.72亿元、5.01亿元、5.21亿元、5.32亿元,增长5%、8%、6%、6%,年均增长2%。五年来,年纳税100o万元以上的企业由10个增加到14个;年纳税费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由1个增加到3个;年纳税费1亿元以上的企业产生1户,实现零的突破。(四)征管力度持续加大。征收部门不断加强收入征管力度,通过综合治税、非税收入稽查,对磷矿暨磷化工企业、建筑企业、交通运输、房

5、地产、水电等主体财源开展大规模的税收清查,同时强化土地出让金追缴,落实了多项挖潜增收措施,为应收尽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五)财政管理趋于规范。在省、市的统一设计、统一指导下,财政领域开展了多项改革,制度更加规范、管理更加高效。开展了国库集中支付动态监控改革,提高了资金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在全省率先出台部门预算绩效管理办法,并先后出台了专项扶贫资金、投资评审、政府采购、村级财务、培训费、会议费等多项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了财政资金使用行为;改进年度预算控制方式,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资金的使用导向更强、透明度更高。(六)风险防范积极有为。全面摸清政府性债务底数,甄别认定隐性债务总量。按照“停、

6、缓、调、撤”原则分类处置各类项目,减少项目投资,调减财政支出责任。政府存量债务置换工作全面完成,每年节约利息支出2000万元以上。根据省财政厅债务风险评估办法测算,我县属于债务风险绿色地区,风险总体可控。二、“十四五”规划存在的问题和短板当前全县财源建设形势虽然总体良好,但也存在不少短板和问题。(一)财源建设有“三大压力”。一是政策性减收压力大。税收收入方面,近年来全面落实了增值税税率下调、小规模纳税人起征点提高、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覆盖范围扩大、个税起征点提高等优惠政策,2019年全县共为各类市场主体减税1.93亿元;今年前两季度为全县市场主体减税近亿元,财政直接减收近0.9亿元。非税收入方面

7、县持续加大了清费降费力度,十四五以来,共取消行政事业性项目25个,降低征收标准项目6个,非税收入大大减少。二是化债压力大。全县上下虽然加大了偿债资金的筹集力度,但筹集进度偏慢,化债资金总体较为紧张。计划处置的资产也没有及时处置,尤其是平台公司的市场化转型,目前还存在政企分离难、造血功能差、矛盾问题多等问题,进度偏慢。三是财力保障压力大。稳增长、惠民生、促改革等各项工作都需要大量的财力保障,但全县财政资金主要是“保工资”,对重点项目经费、奖金、单位运转经费等难以确保。(二)财源建设有“三大难题”。一是财政收入增长难。产业转型压力加大,现有骨干财源乏力、替代财源不足问题进一步显现。磷化工、水电、

8、烟叶等传统产业支撑作用减弱,税收将延续低(微)增长;生态旅游、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等总量偏小、比重偏低,对经济和财政的支撑作用不够,难以弥补传统产业回落带来的影响。加上目前要继续巩固减税降费成效,为企业减负减压,除了土地增减挂钩土地交易收入外,我县无其它明显增长点,财政增收的空间不断压缩。二是财政平衡压力大。近年来,“三保”支出刚性增长因素多、增长快,落实五项奖励、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事业单位职员等级晋升、乡镇工作补贴、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及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等政策叠加,还有乡村振兴、精准扶贫、教育、卫生、社保等重点民生保障力度不断加大,刚性支出大幅度增加,收支矛盾更加突出。201

9、9年全县财政本级收入9.64亿元,总支出38.11亿元,财政自给水平(总收入与总支出的比值)仅为25%,在全省自给水平较低。三是支撑发展能力弱。财政对重点项目的支撑明显不足,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没有很好发挥。比如,保神高速公路建设项目、郑万高铁建设没有落实相应的配套资金、仅靠债券资金支撑;县医院扩建、棚改及老旧城区改造、卫生医疗防控体系建设资金还没有完全落实,重点项目不能发挥预期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三)财源建设存在“三大短板”。一是财源培育不足。工业方面,近年来引进的项目建设进度较慢,投产达效的较少;今年通过“三集中”开工的项目,大部分规模较小,而且目前基本上都处于投入期,短期内难以形

10、成收入增长点。规模企业方面,缴纳的税金少,暂时无法形成财政效益。重点项目方面,近年来的重点项目建设,因资金、征地拆迁等问题,每年都有不少项目进展缓慢,甚至有未开工和“零税收”项目存在。二是征管力度仍需加强。各类清查工作虽然在稳步推进,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股金分红、小房地产交易等应税行为,隐秘性强,征管难度大,没有取得实际性突破。随着房地产市场的不景气,土地出让金的收入组织难度加大。止匕外,部分县内施工的县外建筑企业没有按要求在设立分支机构,造成税收流失。三是资金使用的效率不高。一方面,可用财力不足,大部分单位、乡镇经费运转困难。另一方面,每年都有大量的财政资金趴在账上“睡觉”。通过存量资金专项

11、清理,2016年收回年度结转资金0.45亿元,2019年清理收回财政存量资金1.02亿元。使用财政资金的项目,工程概算普遍偏高,2019年全县完成评审项目89个,评审额6.14亿元,审减项目预结算资金3179万元,审减率达到5%o三、财源建设存在的利好因素县财政自给率较低,上级转移支付占县级财力总收入的比重超过64.3%,是典型的“吃补助”县市,财源建设工作任务虽然艰巨,机遇也很难得。一方面,财源基础雏型初具。我们通过与省再担保集团、农担公司开展经营合作,发挥“四两拨千金”作用;安排“过桥”资金和财政间隙资金,借给企业短期周转和帮助企业用承兑抵押缴税,有效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不折不扣落

12、实好减税降费政策,出台支持矿业经济发展“黄金11条”,为磷矿企业减负让利,增强企业发展信心和活力;筹措7.7亿元资金,支持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省级已验收1.905万亩,成功交易5473亩,还下余1.3577万亩,若成功交易,将极大的缓解了我县财政捉襟见肘的困境。另一方面,财政增收多点开花。综观我县县财源建设的形势,财政收入增长点较多:尧治河酒业、能源风力发电项目提供税收逐渐稳定增长;减税降费实施带来磷矿石销售和磷化工企业逆势增长;老旧城区改造项目纵深推进和余家湖园区企业有效盘活;乡村振兴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据初步测算,一是尧治河酒业每年预增加500万元;二是能源风能发电项目每年预增加300

13、万元;三是老旧城区改造项目2026年预增加2000万元;四是余家湖园区企业盘活预计每年增加500万元;五是实施乡村振兴基础设施建设2026年预增加税收1000万元;六是补短板建设及其他收入2026年预计增加500万元。四、十五五财源建设努力方向针对财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新形势下的工作目标,全力增加收入、提高质量、防范风险,为经济社会发展夯实财力支撑。(一)做强工业财源。深入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对接落实“中国制造2030”,坚持做大总量和调优结构并重、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培育新兴产业并举,强化工业支撑地位。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支持马桥、马良、店娅加快磷矿采选整合、绿色矿山建设和产业转型发展,推

14、动磷矿资源和矿山企业整合,推动磷矿资源进一步向优势企业集中,到2030年,现有磷矿开采主体企业整合到10家以内,马良片区探转采新增4家,支持建设磷化精细产业园,全县磷矿开采主体企业16家,磷矿开采规模达到1200万吨,实现工业总产值200亿元,利税40亿元,提高矿业经济集约化水平;在继续推进南河、沮河干支流水能梯级开发的基础上,结合风电、光电建设项目,统筹布局,全力引进,大力发展以水能发电为先导能源,以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和生物燃料为新型能源产业;依托余家湖工业园,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汽车零部件及关键技术研发、动力总成、机械制造、高端装备等项目,加快发展光学玻璃、微晶玻璃、磷系新型阻燃剂

15、等新材料产业,确保新增培植规上企业27家,累计达到120家,实现工业产值300亿元,实利税收9亿元。(二)做优生态旅游。大力实施全域旅游战略,推动生态旅游由“亮点培育”向“全面开花”发展,争创全国全域旅游示范点。围绕建设生态旅游试验区和打造国内知名旅游目的地目标,进一步整合旅游资源,创新旅游管理体制,完善现代旅游设施,提升配套服务功能,推动旅游开发向精品化、集约化转型,旅游产品向观光、休闲、度假转变,旅游服务向优质高效提升,把生态旅游业打造成为带动山区人民脱贫致富、引领县域经济转型发展的增长极。按照“对接一江两山,实施差异化发展”的思路,着力构建“一心两轴五区”的旅游发展格局。通过培育高山运动

16、休闲游、养生养老游、自助自驾游等旅游新业态,打造生态旅游升级版,实现年接待游客达到5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40亿元,年平均增长30%以上,实现税收收入12000万元。(三)做大特色农业。围绕“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总目标,紧抓“中国有机谷”建设上升为省级战略的重大机遇,以发展生态有机农业、休闲观光农业、保障农村民生为重点,力争把建成“中国有机谷”中心项目示范区、全省“荆楚美味”特色农业示范区,到2030年,建设冷水稻生产基地3万亩,生产冷水稻米1.2万吨,产值达到1.2亿元;新建冷水鱼绿色养殖项目,利用高山冷水资源,发展冷水鱼养殖,到2030年,养殖面积达到1万亩,产值达到1.5亿元;发展白

17、芨、柴胡等中药材基地,到2030年,力争中药材基地总面积达到25万亩,产值达到15亿元,培育1-2个具有影响力中药材龙头企业;依托自然资源和产业发展优势,按照“一路二区三县”有机农业发展布局,着力加强农业与旅游业、服务业的融合;依托丰富特色农业资源,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支持荆山锦、佰蒂、澳立生物、圭翠园等企业通过股权融资、嫁接重组等方式做大做强;确保十五五期间,农业产值达17.7亿元,实现税收6000万元。(四)做精现代服务。坚持以提升服务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重点发展现代商贸、现代物流、电子商务、金融服务等支柱产业,积极发展信息服务、科技服务、服务外包、健康养老等新兴服务业,推进现代服务业跨

18、越发展,不断提高服务业在三次产业中的占比和地位。“十五五”期间,要在城区城南老酒厂、河西凤凰新城、老装卸运输公司和后坪高铁站各建设1家大型商业中心,城关以外的10个乡镇各建设1家大型商超。要促进城区现有6家大型商超提档升级,带动乡镇商超绿色发展,到2030年,全县绿色消费普及达到80%以上。“十五五”期间,城区要建设5家以上较大型的家政服务公司,各乡镇各建设1家以上。到2030年,全县要达到20家以上较大型的家政、养老服务企业,形成城乡结合、全面协调发展的良好形态。引进银行、保险、证券、基金、风险投资等各类金融服务机构,规范发展小贷公司、担保公司等准金融机构。积极推进产品创新。创新金融保险服务

19、模式,开发适合新兴产业特点的产业链融资、创业投资基金等金融产品服务。拓展电子商务应用领域,大力推广“实体经济+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的产业发展模式,推进线上线下市场融合发展。加强对县内企业的培育,促使电商企业队伍不断壮大。(五)做实有效投资。牢固树立“财政保工资,发展上项目,资金靠争取”的理念,按照“精准招商、招落一体”原则,提升招商引资科学化、精准化、规范化水平,盘活僵尸企业和存量资产。充分利用片区扶贫攻坚重点县IPO上市不排队的政策,加大资本招商力度,引进有意上市的公司来我县注册企业、设立总部、投资项目、贡献税收。拓展招商策略,创新招商手段,优化服务方式,推动招商引资扩张升级。完善招商引资奖

20、励和督导机制,加大督办考核力度,充分调动各个方面抓招商的积极性。要用好产业基金,探索“基金+项目”、“基金+园区”模式,吸引重大产业项目落户。加强政银企合作,争取银行扩大信贷投放规模。支持企业发行债券或包装上市募集资金。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公共服务领域,大力推行PPP模式,多渠道破解投融资难题。(六)做大财政蛋糕。一要盘活存量。紧盯矿业经济、烟叶、水电、房地产等传统骨干税源,精准落实各项政策措施,为重点企业“加油”、“输血”,支持企业稳定生产、正常经营,推动骨干税源恢复性增长。要抓住郑万高铁、保神高速开工建设的有利时机,建立税收联动机制,抓好机遇性税源征管。二要做大增量。全面落实“营改增”、税收优

21、惠等减税降费政策,积极争取技术创新、节能减排、清洁生产、人员安置等扶持政策,用活产业基金、财政贴息和担保贷款,支持重点项目建设,培植新的财税增长点。用好贫困县企业首次公开募股不排队政策,引进上市公司到设立总部,与本土企业嫁接重组,培育一批上市后备企业,涵养税收的“源头活水”。三要精细管理。全面加强综合治税,强化国税、地税合作,优化服务流程,推进办税便利化。加强财政预算管理,强化资金使用绩效评价和投资评审,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严控一般性支出和“三公”经费,把更多财力向保障改善民生、服务发展倾斜。五、“十五五”财源建设目标预测依据全县经济发展规划,十五五期间,地方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幅预计为10%

22、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年均增幅预计为4%;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年均增幅预计为3%,社会保险基金支出预计为5%o县“十五五”财政收支预测表单位:亿元项目“十四五”“十五五”时期20262027202820292030年均期末数年年年年年增幅收入合计13.815.7816.1317.9119.0820.34L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026.627.288.018.819.6910%2.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8.188.518.859.209.579.954%3.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0.600.650.650.70.70.73%支出合计40.7842.1943.645.1246.6348.191.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2.4033.3734.3735.4136.4737.563%2.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7.788.178.589.019.469.935%3.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0.600.650.650.70.70.7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