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学习重点+难点+练习.docx

上传人:极速器 文档编号:468292 上传时间:2025-07-2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5.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学习重点+难点+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学习重点+难点+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学习重点+难点+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学习重点+难点+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学习重点+难点+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学习重点+难点+练习-S学习重点(一)秦的暴政1 .沉重的赋税:农民需将三分之二的收获物上缴国家,极大地加重了农民负担,严重影响了农民的生活和农业生产。2 .繁重的徭役兵役:为修建骊山陵、阿房宫等大型工程,以及进行对外开拓交通等活动,秦朝连年在全国大规模征调民力。大量农民被迫离开家园,脱离农业生产,致使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例如,修建骊山陵和阿房宫役使70多万人,征伐南方调发了50万士卒,修筑长城征派了40万人,而当时全国人口约2000万,每年服役的成年男子就达300万。3 .残酷的刑法:秦朝法律严苛,民众稍有不慎便触犯法律,且实行连坐法,一人犯法,亲邻牵连。刑罚种类繁多

2、且极其残忍,有各种残害肢体的肉刑,单死刑就有车裂、腰斩、活埋等10多种。4 .禁锢思想言论:公元前213年,秦始皇采纳丞相李斯的建议,焚毁诸子百家书籍,仅留下秦朝的史书及医药、种植、占卜之类的书籍;公元前212年,又坑杀儒生,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焚书坑儒”。这一举措严重禁锢了思想,摧残了文化。5 .秦二世更加残暴:秦二世漠视生命,在埋葬秦始皇时将大量宫女殉葬,把修建墓室的所有工匠闷死在墓里;通过沙丘政变,逼死扶苏;残害忠良,逼死蒙恬;残害手足,残杀兄弟;并且穷奢极欲,四处巡游,使人民陷入更加悲惨的境地。(二)陈胜、吴广起义1.起义的原因客观原因(直接原因):公元前209年,900多农民被征发去

3、渔阳戍守长城,途中在大泽乡遇雨,道路泥泞无法前行,导致不能按期到达。按照秦律,戍守误期要被处死。主观原因:面对必死的命运,陈胜、吴广等人不甘束手就擒,他们认为“死即举大名耳”,要为平等而抗争,发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呐喊。1 .起义的爆发:公元前209年,在大泽乡,陈胜、吴广杀死押队的军官,“斩木为兵,揭竿为旗”,领导900多农民起义,揭开了秦末农民大起义的序幕。2 .起义的意义从根本上动摇了秦王朝的统治根基,沉重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显示出了人民敢于反抗、追求平等的伟大精神,为后世农民起义树立了榜样,其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必11

4、O1秦朝的灭亡相关重要战役巨鹿之战:公元前207年,项羽率兵在巨鹿与秦军主力作战。项羽下令破釜沉舟,以示决一死战的决心,最终以少胜多,将秦军主力歼灭,对推翻秦朝统治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秦朝灭亡标志:公元前207年,刘邦领兵攻入咸阳,秦朝统治者投降,存在仅15年的秦朝宣告灭亡。(三)楚汉之争1垓下之围:公元前202年,项羽与刘邦的军队在垓下对峙。刘邦采用“四面楚歌”的计策,瓦解了项羽军队的士气,项羽兵败自刎。2项羽兵败原因项羽刚愎自用:听不进谋士的合理建议,如鸿门宴上不听从范增的建议杀掉刘邦,错失良机。过分依赖武力:认为凭借自己的武力就能征服天下,不注重政治策略和人心的收揽。不善用人才:许多有才能

5、的人在项羽麾下得不到重用,如韩信原本在项羽军中未受重视,后转投刘邦,为刘邦出谋划策,成为刘邦战胜项羽的重要助力。刘邦懂得收揽人心:刘邦入关中后,与关中百姓“约法三章”,废除秦朝苛法,赢得了百姓的支持和拥护。刘邦善用人才:刘邦能够充分发挥张良、萧何、韩信等众多人才的才能,让他们为自己效力。二、学习难点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战争性质的变化。在秦朝灭亡前,项羽、刘邦领导的战争属于农民起义战争,其目的是推翻秦朝的残暴统治。他们顺应了人民对秦朝暴政的不满和反抗情绪,代表了广大农民阶级的利益,是为了反抗秦朝的压迫和剥削,争取生存权利和平等地位而进行的战争。然而,秦朝灭亡后,项羽和刘邦为了争夺天下最高统

6、治权,展开了长达四年的楚汉之争。此时,他们的战争性质转变为封建统治阶级内部争夺帝位的斗争。双方的目的不再是反抗暴政,而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野心,成为天下的主宰,代表的是各自集团的利益,不再具有农民起义反抗压迫的性质。三、练习(一)选择题1 .秦始皇完成统一大业后,采取一系列巩固措施,但秦朝却迅速灭亡。导致秦朝速亡的根本原因是()A.匈奴的侵扰B.农民起义爆发C.秦朝的暴政D.楚汉之争2 .有学者指出,秦始皇的严酷法律固然使秦朝迅速灭亡,但也使“天下趋于法律之下”。该学者意在强调()A.法律的重要性B.秦朝灭亡的原因C.秦始皇的功绩D.秦朝法律的严酷3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

7、他们“斩木为兵,揭竿为旗”,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次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A.戍边遇雨误期B.秦朝的暴政C.想夺取帝位D.民族矛盾激化4 .下列关于陈胜、吴广起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起义军在陈县建立了“张楚”政权B.起义最后失败了C.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D.推翻了秦朝的统治5 .巨鹿之战中,项羽下令破釜沉舟,最终以少胜多击败秦军主力。这场战役的重要意义在于()A.消灭了秦军的全部主力B.直接导致秦朝灭亡C.为推翻秦朝统治奠定了基础D.使项羽成为起义军的领袖6 .秦朝灭亡后,刘邦和项羽展开了长达四年的楚汉之争。楚汉之争的性质是()A.农民起义战争B.争夺帝位的战争C.反抗外

8、族入侵的战争D.推翻暴政的战争7 .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下列成语与楚汉之争有关的是()A.揭竿而起B.破釜沉舟C.四面楚歌D.约法三章8 .刘邦能在楚汉之争中战胜项羽,主要原因有()刘邦收揽民心-刘邦善用人才-项羽刚愎自用-项羽实力弱小A.-B.-C.-D.-(二)材料分析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秦朝农民每年要将收获物的三分之二上缴国家。常年在外服役的有二三百万人。那时候,所有壮年男子都去打仗或服劳役,妇女也被迫转运军粮。材料二:秦朝的法律非常严苛,民众稍有不慎即触犯法律,而且是一人犯法,亲族和邻里都要受到牵连。当时刑罚极其残酷,有各种残害肢体的肉刑,单是死刑就有车裂、腰斩

9、活埋等10多种。材料三:“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1)材料一、材料二分别反映了秦朝的什么社会现象?(2)材料三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这一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有何历史意义?(3)从秦朝的灭亡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三)简答题1 .简述秦的暴政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2 .比较陈胜、吴广起义与楚汉之争,说明它们的不同之处。四、答案(一)选择题1 C2.A3.B4.D5.C6.B7.C8,B(二)材料分析题(1)材料一反映了秦朝赋税沉重、徭役和兵役繁重;材料二反映了秦朝法律严苛、刑罚残酷。(2)材料三与陈胜、吴广起义有关。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历史意义: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

10、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从根本上动摇了秦王朝的统治。(3)启示: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统治者要实行仁政,爱惜民力,关注人民的利益,否则会导致国家灭亡。(三)简答题1秦的暴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沉重的赋税,农民需将三分之二的收获物上缴国家;繁重的徭役兵役,大量农民被迫脱离农业生产去服劳役和兵役;残酷的刑法,法律严苛且刑罚种类繁多、手段残忍;禁锢思想言论,实行“焚书坑儒”;秦二世统治更加残暴,恣意挥霍,残害手足和忠良等。2 .陈胜、吴广起义与楚汉之争的不同之处:目的不同:陈胜、吴广起义的目的是推翻秦朝的残暴统治,反抗秦朝的压迫和剥削;楚汉之争的目的是刘邦和项羽为争夺天下最高统治权。性质不同:陈胜、吴广起义属于农民起义战争,代表农民阶级反抗秦朝统治;楚汉之争是封建统治阶级内部争夺帝位的斗争。结果不同:陈胜、吴广起义虽然失败了,但沉重打击了秦朝统治,具有开创性意义;楚汉之争以刘邦胜利、项羽失败告终,刘邦建立了汉朝,实现了全国的统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