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培育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座谈发言稿+学习《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心得体会.docx

上传人:田海滨 文档编号:468393 上传时间:2025-07-2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4.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4年培育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座谈发言稿+学习《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心得体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4年培育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座谈发言稿+学习《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心得体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24年培育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座谈发言稿+学习《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心得体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24年培育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座谈发言稿+学习《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心得体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24年培育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座谈发言稿+学习《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心得体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培育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座谈发言稿学习贯彻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心得体会坚定改革信心中心组学习发言稿培育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座谈发言稿技能是强国之基、立业之本。要大力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的产业工人队伍,培养一批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更加坚实的人才基础。产业工人是工人阶级的主体力量,是创造社会财富的中坚力量,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的骨干力量。目前,我国技能劳动者超过2亿人,高技能人才超过6000万人。其中,大多数是产业工人,活跃在生产制造领域最前沿。产业工人是促进产业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近年来,我国高度重

2、视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工作,不断推动人才结构战略性调整,政策体系日趋完善、培养能力日益增强、激励机制更加健全。产业工人队伍已经成为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基础,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产业工人是联结技术创新与生产实践的核心要素,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实现制造强国目标的关键所在。在新质生产力的诸要素中,核心要素是掌握高新科技创新能力的劳动者。高素质产业工人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能动要素,要大力培育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赋能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壮大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助力高质量发展。要围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全面推进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进职业教

3、育和普通教育融通、科教融汇,培育扩大高素质专业化产业工人数量,深化产教融合、校企深度合作,通过到一线“干中学”加快产业工人创新能力培养,塑造发展澎湃动能。要高标准要求、高质量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助力产业工人化“工”为“匠”,努力培养造就一支与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相匹配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大军,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的新动力。要加强技能型人才政策体系建设,在全社会形成真心爱才、悉心育才、倾心引才、精心用才的人才生态。要建立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注重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培育和职业道德养成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让产业工人晋升有空间、发展有奔头。要进一步完善产业工人工

4、资决定、合理增长、支付保障机制,健全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切实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待遇,提高劳动者、特别是一线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占比,实现多劳者多得、技高者多得。要营造尊重劳动、崇尚技能、鼓励创造的社会氛围,增强广大产业工人的荣誉感、责任感,同时增强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技能是强国之基、立业之本。要大力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的产业工人队伍,培养一批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更加坚实的人才基础。学习贯彻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心得体会“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是新时代新征程就业工作的新定位、新使命。”在求是杂志新近刊发的习近

5、平总书记重要文章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中,总书记明确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就业工作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中承担的使命、肩负的任务,进一步彰显了党中央对就业工作的高度重视。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一头连着百姓饭碗、一头连着经济脉搏,一头连着家、一头连着国,是重要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就业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就业是民生之本、财富之源,是亿万劳动者获得收入来源的重要手段,关系每一名劳动者的生存和发展。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实现就业机会更加充分、就业结构更加合理、就业环境更加公平、就业能力持续增强、就业保障稳步提升,有利于促进居民增收、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为

6、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奠定坚实基础。就业事关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就业是发展之要,沟通社会需求和供给,连接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是支撑经济运行的基本盘和社会运转的稳定器。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可以有效优化人力资源结构、支撑实体经济发展、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持续不断的动能。就业事关国家长治久安。就业是和谐之基,与千家万户的幸福生活息息相关。劳动者在劳动就业中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做到人岗相适、用人所长、人尽其才,社会和谐就有了“压舱石”。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持续促进就业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能够更好实现人人都有机会通过勤奋劳动得到发展、融入社会、享有高品质生活,有力

7、保障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在成立伊始,就把为受剥削、受压迫的劳苦大众争取劳动就业权利作为奋斗目标,并在中央苏区和革命根据地实行社会保险和劳资两利等政策。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积极开展失业登记、就业介绍,大力发展技工教育,广泛开展技能培训I,全面建立劳动保险制度,并在推进大规模经济建设中扩大就业,建立起一支规模宏大的职工队伍,人民群众走上安居乐业之路。改革开放以后,积极推进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促进大批新成长劳动力实现就业和农业劳动力转移就业,逐步建立国家、企业、个人共同负担的社会保障制度。“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

8、书记对就业工作念兹在兹,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在党的十八大闭幕后的中外记者见面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饱含殷殷深情道出人民群众对拥有“更稳定的工作”的期盼。在多个重要场合、调研考察中,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推动就业支持体系不断完善,深刻指明就业工作的重大战略、政策取向。一次次重要指示,一份份牵挂叮嘱,饱含我们党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深厚真挚的人民情怀和为民造福的价值追求。新时代,我国城镇新增就业年均1300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保持较低水平,在14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实现了比较充分的就业,为

9、民生改善和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城镇就业人数由2012年的3.7亿人增加到2023年的4.7亿人。累计实现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6532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超过2100万人。2023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218元,比2012年增加22708元。老百姓的饭碗越端越稳、劳动收入稳步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这篇重要文章中,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总结新时代就业工作规律,概括提出新时代就业工作的主要经验:坚持党对就业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把就业作为民生之本,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坚持依靠发展促进就业,坚持扩大就业容量和提升就业质量相结合,坚持突出抓好重点群体就业,坚持创业带动就业,

10、坚持营造公平就业环境,坚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等等。这些经验十分宝贵,既是新时代就业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的成功之道,也是做好新征程就业工作的科学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丰富完善。我国有14亿多人口、8亿多1659岁劳动力年龄人口,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是我国发展的一大优势,同时解决好就业问题也是我国长期面对的一项重大任务,任何时候都必须抓好。在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这篇重要文章中,习近平总书记立足新时代新征程就业工作的新定位、新使命,针对就业工作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就“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作出深刻阐释和系统部署。关于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基本内涵。在宏观层面,高质量充分就业主要包括就业机会充分、就业环境公平

11、就业结构优化、人岗匹配高效、劳动关系和谐等;在微观层面,高质量充分就业主要表现为劳动者不仅有活干,而且工作稳定、收入合理、保障可靠、职业安全等。关于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要把握的原则。高质量充分就业是一个很高的要求,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必须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必须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引导大家依靠努力奋斗创造幸福生活,不能不劳而获、坐享其成。关于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总体要求。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贯彻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基础,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为引领,以强化就业优先政策为抓手,以深化就业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

12、持续促进就业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不断增强广大劳动者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坚定改革信心中心组学习发言稿共同为改革想招、一起为改革出力,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取得历史性、革命性、开创性成就的成功经验,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方法。改革越往前走、越往纵深推进,触及的利益矛盾就会越复杂越尖锐,急流险滩也就越多。越是这样的时候,越要凝聚改革共识、汇聚改革力量。最近,许多上海奉贤区的市民都觉察到了一些新变化一一社区食堂延长了午餐供应时长,奉贤图书馆推出了“深夜书房”,正环路这条早晚高峰必堵的上班路增设了一条疏堵的右转专用道。这些看似没有

13、什么关联的变化,都源于相同的牵引“新城好点子”人民建议征集活动。“金点子”结出了“金果子”,进一步激发了市民参与城市治理的热情,市民积极建言献策。市民与城市的双向互动,为改革发展增添着动力与活力。改革开放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引导全党全国人民坚定改革信心,更好凝心聚力推动改革行稳致远”,指出“广泛凝聚共识、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对顺利推进改革十分重要”。共同为改革想招、一起为改革出力,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取得历史性、革命性、开创性成就的成功经验,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方法。改革与每一个人的利益息息相关

14、事实上,每个人既是改革的受益者,也是改革的参与者;每个主体既是改革的见证者,也是改革的推动者。浙江义乌的外贸企业为降低运费,通常选择出口拼箱。然而,一旦集装箱里的某批货物需要查验,同箱的其他货物就需要等查验完毕以后,才能再次一起出发,导致货物通关效率不稳定。当地企业建议能否“先查验后装运”,义乌海关积极回应,沿着优化出口拼箱货物监管流程、查验前置的改革思路,率先开展改革试点。新监管模式下,查验时间大大压缩。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壮阔的改革进程中,认识上的每一次突破和进展,实践中的每一个创造和积累,都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拼搏奋斗和聪明才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也必须激发全社会参与改革、推动改革的积极

15、性、主动性、创造性。改革之路从无坦途。改革越往前走、越往纵深推进,触及的利益矛盾就会越复杂越尖锐,急流险滩也就越多。越是这样的时候,越要凝聚改革共识、汇聚改革力量。今天,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蓝图已经绘就,“如何落实好”“怎样改好”是关键。比如,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涉及医院、医生、患者、医药企业等不同利益主体,必须凝聚各方合力。再比如,推进生态综合补偿,涉及部门众多,财政、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农业农村等部门需要相互协同配合。当越来越多人积极投身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就能形成锐意进取、攻坚克难的合力,推动改革向着既定目标不断迈进。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党员、干部更要带头前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16、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牢固树立改革没有局外人旁观者的观念”。心态决定状态,状态关系成效。当此船到中流、人到半山之时,广大党员、干部必须鼓足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拿出“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的决心,摒弃拈轻怕重、躺平甩锅、敷衍塞责、得过且过等一切消极心态,做到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紧密结合工作职责,把改革任务落细落小落实。10月30日凌晨,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浩瀚太空首次迎来中国90后访客。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九号,一个个航天传奇,背后是多少人的共同努力。正如神舟飞船首任总设计师戚发初院士所言,”把每个人的岗位工作做好了,拼起来就是中国航天,就是伟大祖国”。建设航天强国如此,推动改革行稳致远,亦是如此。人人都增一分信心、强一分信念,人人都尽一份心、出一份力,摺起袖子加油干、越是艰险越向前,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将大潮澎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总结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