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4课明朝的统治随堂练习一、选择题1小明在某堂历史复习课上记下了“1368年“应天府朱元璋”等关键词,据此你认为他复习的内容应该是()A.隋朝的建立B.唐朝的建立C.宋朝的建立D.明朝的建立2 .元朝末年,政治十分腐败,各级官吏竭力搜刮民财,导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发动大规模农民起义,推翻元朝统治的是()A.黄巢B.朱元璋C.李自成D.吴三桂3 .明太祖朱元璋为加强君权采取的措施有()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权分六部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设立由皇帝直接指挥的锦衣卫设立军机处A.B.C.D.4.明朝时期,科举考试的范围是四书五经,从朱熹的四书集注中出题,发挥题意也以集注为依据,以“八股”为应
2、试文章的程式。此举()A.提高了政府的办事效率B.有利于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人才C.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D.严重禁锢知识分子的创新思维5 .明朝时期,许多读书人只钻研四书五经,对国计民生毫不关心,这是因为明朝政府()A.实行八股取士B.废除丞相C.大兴文字狱D.设立三司6 .如果你是明朝的一位考生,你不可能做到的是()A.熟读四书”“五经”B.严格按照八股文的格式答题C.对题目的解释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D.发挥自己的才华,针硬时弊7 .明朝时,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在前代基础上继续发展。下列关于明朝经济发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明代引进了原产于南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8 .棉纺
3、织业在明代已从南方推向北方,南北方都涌现出一批棉纺织业基地C.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所产的青花瓷器畅销海内外D.明朝的商品经济十分活跃,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还出现了有名的商帮,如晋商和徽商等,其中晋商主要贩卖粮食、食盐、绸缎等,徽商主要从事食盐、典当、茶叶、木材、粮食、布绸等行业的经营活动8.某历史兴趣小组准备开展以“明朝加强专制统治”为主题的探究活动,下列符合主题的有()废丞相,权分六部设置厂卫制度八股取士设三省六部制A.8 .C.D.9 .明朝时期,我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其本质特征是()A.进行商品生产B.使用手工机械进行的集中劳动C.雇佣劳动关系D.商人投入资金控制手工业生
4、产10.下列关于明朝与周边少数民族关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明朝初期,国力强盛,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B.明朝中期,国力衰退,边疆地区时常受到少数民族的侵扰C.明朝后期,东北地区的女真族崛起,建立后金政权,对明朝构成威胁D.明朝时期,与蒙古一直保持着和平友好的关系,双方互市不断11.明朝时,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明成祖派遣郑和率领船队出使西洋。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A.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B.印度洋沿岸和红海沿岸C.非洲东海岸和印度洋沿岸D.大西洋沿岸和非洲西海岸12 .明朝时期,在东南沿海地区抗击倭寇的民族英雄是()A.岳飞B.文天祥C.戚继光D.郑成功13 .下列关于明朝文化的表述
5、正确的是()A.明朝时期,小说创作蓬勃发展,著名的有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等B.明朝时期,书法艺术进一步发展,出现了文征明、董其昌等著名书法家C.明朝时期,绘画艺术以山水画和花鸟画为主,徐渭是这一时期的代表画家0.明朝时期,戏曲艺术也有很大发展,汤显祖的牡丹亭是这一时期的杰出作品14.明朝时期,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统治者采取的措施是()A.焚书坑儒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八股取土D.大兴文字狱15.明朝时期,中国的科技成就依然显著。下列属于明朝时期科技著作的是()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齐民要术A.B.C.D.二、材料分析题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
6、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顽,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明太祖皇明祖训祖训首章材料二: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顾炎武(1)材料一中明太祖对丞相制度的看法是什么?为此他采取了什么措施?(2)材料二中顾炎武对八股取士持什么态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八股取士的危害。(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有哪些特点。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明朝时,农业、手工业和
7、商业在前代基础上继续发展。大量农产品和手工业产品投入市场,成为商品。全国性的商贸城市有北京和南京,还出现了数十座较大的商业城市。许多富人携带重金,积极从事商贸活动,出现了有名的商帮,如晋商、徽商。材料二:明代引进了原产于南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棉纺织业在明代已从南方推向北方,南北方都涌现出一批棉纺织业基地。苏州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所产的青花瓷器,造型多样,花纹优美,畅销海内外。(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朝商业发展的表现。(2)根据材料二,指出明朝农业和手工业发展的具体表现。(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朝经济发展的原因有哪些。三、简答题1 .简述明朝建立的
8、时间、建立者和都城。2 .列举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3 .说一说八股取士的目的、考试范围和文体格式,以及它对中国古代教育和人才选拔产生的影响。答案一、选择题1.D2.B3.A4.D5.A6.D7.D8.D9.C10.D11.A12.C13.B14.C15.A二、材料分析题(1)看法:丞相制度容易导致小人专权乱政。措施:废除丞相制度,权分六部,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2)态度:批判(否定)。危害: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文化的发展,扼杀了人才的培养,使许多读书人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不利于社会的进步。(3)特点:通过分散权力、加强思想控制等方式来强化皇权;措施严厉,具有强制性。17.(1)表现:大
9、量农产品和手工业产品成为商品;出现全国性商贸城市和数十座较大商业城市;出现有名的商帮。(2)农业:引进原产于南美洲的多种农作物。手工业:棉纺织业从南方推向北方,涌现出一批棉纺织业基地;苏州是丝织业中心;景德镇是全国制瓷中心,青花瓷器畅销海内外。(3)原因:国家统一,社会相对稳定;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采取了一系列促进经济发展的措施;对外交往的加强,引进了新的农作物品种;手工业技术的进步;商业活动的活跃等。三、简答题1 .时间:1368年。建立者:朱元璋。都城:应天府(今南京)。2 .措施:在地方,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将原来行中书省的权力一分为三,互不统属,从而使行省的权力分散;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巩固皇室。在中央,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吏、户、礼、兵、开k工六部的职权,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把原来的大都督府分为五军都督府,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皇帝直接掌握军事大权;设立由皇帝直接指挥的锦衣卫,监视官民。3 .目的:加强思想控制,选拔能听命于皇帝的官吏。考试范围: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文体格式:八股文,由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个部分组成。影响:消极影响:禁锢了知识分子的思想,不利于社会的进步,使读书人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阻碍了中国古代教育和学术文化的发展。积极影响: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考试形式,使考试标准相对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