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随堂练习.docx

上传人:极速器 文档编号:468995 上传时间:2025-07-2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4.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3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随堂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第3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随堂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第3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随堂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第3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随堂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第3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随堂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3课中华文明的起源随堂练习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1.良渚古城遗址距今5300-4300年,古城由宫殿区、内城和外城组成,城北有水利系统,城中有大型广场和高级建筑,墓葬中有祭祀的玉琮、玉璧和象征权力的玉钺。这说明当时()A.出现早期文明特征B.贫富分化非常严重C.城市规划十分完美D.玉器工艺世界领先2.浙江良渚古城遗址周边新发现疑似水坝近20处,陕西清涧发现商代方国中心城址和“甲”字形大墓,秦始皇帝陵陵西墓葬的车马坑陪葬坑中发现罕见羊车实物,关中地区已发掘十六国时期墓葬200余座这些重大考古成果()A.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B.推动了中华文化的创新性发展C.熔铸了中华民族的远大理想

2、D.为增强文化自信提供坚强支撑3.2023年杭州亚运会的吉祥物之一琮琮的设计理念来源于良渚古城遗址发掘的玉琮,良渚古城由宫殿区、内城和外城组成,除玉琮外,城内外祭坛上权贵们的墓地里还有象征军事指挥权的玉钺等,这表明中国()A.古代历史遗存分布广泛B.已出现了早期国家形态C.文明最早发祥于长江流域D.旧石器时代生产水平高超4.良渚遗址是以良渚古城为核心的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距今5300-4300年。该遗址的城址布局凸显了()A.发达的稻作农业B.独特的建筑风格C.鲜明的社会分工D.权力中心的特征5.山西省襄汾县陶寺都城遗址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这里出土了1号宫殿基址

3、复原后的观象台、象征军权的玉钺、朱书符号陶壶等。这些考古实物(复原物)能够佐证当时这一地区()A.手工业水平已经较为发达B.出现了明显的阶级分化C.代表农耕文明的最高水平D.具备了早期国家的形态6.陶寺都城遗址位于山西省襄汾县,距今4300-4000年,被纳入了“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该遗址已陆续发掘出城墙、宫殿区、大型宗教礼制建筑、王陵区、政府掌控的大型仓储区等。该遗址的发掘可以用来研究()A.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B.早期国家的产生C.长江流域的原始农业D.部落联盟的兴起7,中国神话崇尚伦理道德,注重人品伦理、道德操守规范。在与自然斗争、在牺牲自我创造生活的过程中,形成中国神话传说鲜明的民族特色

4、以下神话故事反映的共同价值追求是()A.坚韧不拔的顽强意志B.众志成城的合作精神C.威武不屈的英雄气概D.仁爱宽容的人文情怀8 .每年4月4日,甲辰(2024)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在陕西举行,中国国民党前主席马英九先生率台湾青年参加。两岸人民公祭轩辕黄帝是因为()A.黄帝治理了黄河水患B.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C.黄帝创造了中国文字D.黄帝建立了第一个封建王朝9 .黄帝陵位于陕西黄陵县城北,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平日到这里来瞻仰的人络绎不绝。每年的清明时节,更是有来自海内外的华人华侨到这里祭拜。这是因为()A.黄帝教民开垦耕种、交换物品B.黄帝被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C.黄帝治水有功得

5、到民众爱戴D.黄帝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10 .“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华夏民族是从单一民族发展而来的B.黄帝为首的部落联盟逐渐形成为华夏民族C.黄帝、炎帝被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D.华夏民族是众多民族在不断交往、交流中逐渐形成的11 .大约从距今约5800年开始,中华大地上各个区域相继出现较为明显的社会分化,进入了文明起源的加速阶段。以下能体现这一时期社会分化的考古发现是()A.北京人使用的打制石器B.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C.牛河梁遗址中的积石冢D.半坡遗址的彩陶12 .某同学

6、在学习“中华文明的起源”时,制作了如下思维导图,其中处应填写的内容是()A.禅让制B.世袭制C.分封制D.郡县制13 .传说中,炎帝和黄帝是部落联盟的首领,他们主要活动在()A.长江流域B.珠江流域C.黄河流域D.淮河流域14 .他治水造福于民而名扬天下,又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他”是()A.黄帝B.尧C.舜D.禹15.下列关于神话传说和史实的说法,正确的是()A.神话传说完全不可信B.史实都是由神话传说演变而来的C.神话传说背后往往有真实的历史信息D.神话传说和史实没有任何联系二、材料分析题(共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研学日记良渚先民的活动想象5000多年前,生活在今

7、天长江中下游太湖流域一带的良渚先民们,学会了使用陶器等工具,用原始文字来交流或记事,过上了“饭稻羹鱼”的农耕生活。先民们拥立了自己的国王,国王用玉器标识身份和表示对神的崇拜。国王等贵族组织大量平民兴修水利,修建宫殿城市,经过几代人的奋斗,良渚王国迈进了文明时代。材料二:良渚古城遗址出土文物图片(此处略,可想象为玉琮、玉钺等文物图片)(1)材料一属于哪类史料?材料二属于哪类史料?(4分)(2)选取材料一、二中相关联的两个信息点,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15分)(3)通过对良渚古城遗址的研究,你对中华文明的起源有了哪些新的认识?(6分)三、简答题

8、每题10分,共30分)1 .请简述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原因及相互关系。2 .黄帝和炎帝被尊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请列举他们的主要贡献(至少三点)。3 .说说禅让制的特点,并分析这种制度对当今社会有什么借鉴意义。答案一、选择题1A2,A3.B4.D5.B6.B7.A8.B9.B10.D11.C12.A13.C14.D15.C二、材料分析题(1)材料一属于文献史料;材料二属于实物史料。(2)示例:观点:良渚先民已经进入文明时代。事件:良渚先民会制作玉琮等玉器,用玉器标识身份和表示对神的崇拜;良渚先民拥立了自己的国王,国王等贵族组织平民兴修水利,修建宫殿城市。论述:良渚先民学会用玉器标识身份

9、表示对神的崇拜,这体现了当时有了一定的宗教信仰和等级观念。国王等贵族能够组织平民进行大规模的工程建设,如兴修水利、修建宫殿城市,说明当时已经有了较强的社会组织能力和社会分工。这些都表明良渚王国已经进入文明时代,对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原始文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结论:良渚王国在诸多方面展现出文明时代的特征,是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见证。(3)认识:中华文明起源具有多元性,良渚古城遗址是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代表之一;在文明起源过程中,农业发展、社会组织、文化艺术等方面相互促进;良渚古城遗址的发现,进一步丰富了我们对中华文明早期发展历程的认识,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三、简答题1 .原因:生产力的发展,

10、使人们的劳动产品有了剩余,这是私有制产生的根本原因。私有制的产生,导致社会成员之间的贫富分化加剧,从而出现了阶级。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建立了军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构,国家由此产生。相互关系:私有制的产生是阶级产生的基础,阶级的出现是国家产生的前提,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2 .黄帝的主要贡献: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会炼铜,发明弓箭等。炎帝的主要贡献: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教人们通商交换,制作乐器琴瑟等。3 .禅让制的特点:将联盟首领的位子传给贤德之人。借鉴意义:当今社会选拔人才时,可以借鉴禅让制中注重品德和才能的理念,选拔有道德、有能力的人担任重要职务,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这种民主推选的方式也有助于营造公平竞争的氛围,激励人们提升自己的素质和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