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颂》学习重点、难点与练习.docx

上传人:极速器 文档编号:469865 上传时间:2025-07-2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6.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河颂》学习重点、难点与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黄河颂》学习重点、难点与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黄河颂》学习重点、难点与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黄河颂》学习重点、难点与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黄河颂》学习重点、难点与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黄河颂学习重点、难点与练习-S学习重点1.作者及作品背景:黄河颂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作者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38年,抗战进入相持阶段,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出队来到黄河边,目睹黄河的雄伟气势,心中涌起万丈狂澜,挥笔写下黄河颂。冼星海为之谱曲,共同完成了这部史诗性的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激励着中华儿女为祖国的尊严而战。2字词积累字音:澎湃(p&i)、气魄(P6)、山巅(diGn)、浊流(zhu6)s狂澜(Ian)、宛转(wan)s哺育(bu)s一泻万丈(xie)字形:“巅不要写成颠;“澜”与“波澜”有关,是三点水旁;“哺育”的“哺”不能误写。词义

2、澎湃”形容波浪互相撞击,也比喻声势浩大,气势雄伟;“狂澜”指巨大的波浪,比喻动荡不定的局势或猛烈的潮流;“哺育”指喂养,也比喻培养。1 .诗歌结构:全诗分为朗诵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诵词作为序曲,开篇点题,歌颂黄河的英雄气魄及其所表现的伟大而坚强的民族精神,引出下文的颂歌。歌词部分是主体,先“望”黄河,描绘黄河的雄伟气势,从“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这些诗句中,我们仿佛看到黄河奔腾不息的壮观景象。接着“颂”黄河,从黄河的历史贡献(“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

3、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的身边扮演!”)、地理特征(“你是伟大坚强,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自然特点(“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三个方面进行赞颂,最后发出学习黄河精神的号召。2 .主题思想: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以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保卫黄河,保卫中国。诗人通过描绘黄河的磅礴气势,展现了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和不屈的意志,表达了对祖国深深的热爱之情。二、学习难点1 .对黄河象征意义的理解:黄河被诗人比作“中华民族的摇篮”,因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

4、发展、壮大,它哺育滋养了世代炎黄子孙,形象地写出了黄河对中华民族的养育之恩。黄河又被视为“民族的屏障”,一方面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作为军事屏障,抵御外敌入侵;另一方面,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法宝,成为民族精神的城防。“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把黄河比喻为一个巨人,黄河主流是巨人的躯干,黄河流域中的无数条支流就是“巨人”身上千万条“铁的臂膀”,象征着黄河孕育了众多的中华儿女,也体现了黄河如巨人般磅礴的气势和强大的力量,激励着中华民族勇往直前。2 .诗歌语言的赏析:这首诗语言富有特色。长短句并用,音律和谐。如“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节奏明快,读起来

5、朗朗上口,增强了诗歌的韵律美和节奏感,有力地表现了黄河的雄伟气势。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热情歌颂黄河的伟大精神。运用呼告手法,如“啊!黄河!”反复出现,直接抒发了对黄河的热爱和赞颂之情,使情感表达更加强烈,同时把歌词主体部分分为三个层次,层次分明。运用比喻,如把黄河比作“摇篮”“屏障”“巨人”等,生动形象地展现了黄河的特点和对中华民族的重要意义。运用拟人,赋予黄河以人的精神风貌,如“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写出了黄河的磅礴气势和强大力量。3 .体会诗歌的艺术感染力:诗人以明朗的语言塑造了黄河奔腾不息、气势宏伟的形象,字里行间充满着雄浑豪迈之美。通过对黄河的歌颂,激发读者内心深处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民

6、族精神的认同。要体会这种艺术感染力,需要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背景、意象和情感,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和对祖国的情感,在反复诵读中感受诗歌的魅力,领悟黄河所凝聚着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从而产生强烈的共鸣。三、练习题(一)基础知识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澎湃(bai)气魄(p)高山之巅(dian)B.浊流(zhu)狂澜(Ian)九曲连环(qu)C.哺育(bu)扮演(*n)一泻万丈(i)D.屏障(Pmg)滋长(ZT)浩浩荡荡(dang)2 .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A.赞歌昆仑掀起艰强B.倾泄浩荡臂膀发源C.澎湃中原劈成摇篮D.榜样惊涛演凑豪迈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7、A.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在这里是气势的意思)B.掀起万丈狂澜(巨大的波浪)C.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幔帐)D.你一泻万丈(形容江河水流迅速)4.下列诗句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B.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C.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D.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5.下列关于黄河颂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黄河颂是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这首诗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黄河的形象,并表达中华儿女向它学习的决心。B.“望黄河滚滚”的“望”字,一直统领到“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既有写实的成分,也有雄奇瑰丽的想象。C.该诗注意营造歌词的画

8、面之美,“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出现在亚洲的原野”“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等句,在读者面前展开了一幅宏大的波澜壮阔的雄伟图画。D.这首诗表面上歌颂黄河,实际上是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雄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祖国。(二)阅读理解阅读黄河颂选段,回答问题。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的身边扮演!啊!黄河!你是伟大坚强,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1 .诗中三

9、次出现“啊!黄河!”,有什么作用?2 .诗人把黄河比作“中华民族的摇篮”,是因为;把黄河比作“民族的屏障”,是因为O3 .“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4 .选段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三)拓展延伸1 .请写出两句与黄河有关的古诗句。2 .黄河颂中作者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激发了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在我国历史上,有许多仁人志士像黄河一样,有着伟大坚强的精神,为国家和民族做出了巨大贡献,请列举一位,并简要介绍其事迹。四、答案(一)基础知识1 .D解析:A项“湃”应读,1pai;B项“浊”应读“zhu6”;C项正确。2 .C解析:A项“艰强”应为“

10、坚强”;B项“倾泄”应为“倾泻”;D项“演凑”应为“演奏”。3C解析:“屏障”在这里的意思是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多指山岭、岛屿等),并非“幔帐”。4.D解析:正确的划分应为“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5.B解析:“望”字一直统领到“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二)阅读理解1 .“啊!黄河!”三次出现,把诗歌的主体部分分为三个层次,从不同角度赞颂黄河。同时,反复咏叹,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美,强烈地抒发了对黄河的热爱和赞颂之情。2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它哺育滋养了世代炎黄子孙;一方面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作为军事屏障,抵御外敌入侵,另一

11、方面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法宝3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把黄河比作巨人,“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赋予黄河以人的动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黄河流域支流众多,气势磅礴,力量强大,也象征着黄河孕育了众多的中华儿女,激励着中华民族勇往直前。4 .表达了诗人对黄河的热爱和赞颂之情,以及对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赞美,同时激发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激励人们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保卫黄河,保卫祖国。(三)拓展延伸1 .示例: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其一)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2 .示例:岳飞,南宋时期抗金名将。他自幼勤奋好学,练就一身好武艺。面对金兵的入侵,他率领岳家军奋起抵抗,多次取得胜利。他的军队纪律严明,“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深受百姓爱戴。他所指挥的哪城大捷,大破金军“铁浮屠”“拐子马”,极大地鼓舞了南宋军民的士气。岳飞一心报国,却被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陷害,但他的爱国精神和伟大坚强的品质一直被后人传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