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册《第2课 俄国的改革》课后作业.docx

上传人:极速器 文档编号:472482 上传时间:2025-07-2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6.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下册《第2课 俄国的改革》课后作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九年级下册《第2课 俄国的改革》课后作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九年级下册《第2课 俄国的改革》课后作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九年级下册《第2课 俄国的改革》课后作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九年级下册《第2课 俄国的改革》课后作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九年级下册第2课俄国的改革课后作业一、选择题1.17世纪,俄国盛行农奴制,封闭落后。为改变这一局面,沙皇彼得一世进行了改革。彼得一世改革的主要目的是()A.废除农奴制B.发展资本主义C改变俄国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D.建立资产阶级政权2彼得一世改革在政治方面的措施是()A,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进一步加强了沙皇的专制权力B.创建了一支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C.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D.推行文化教育,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创办报纸3彼得一世改革在文化教育方面的举措有()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创办报纸提倡西方的礼节和生活方式A.B.C.D.4彼得一世改革

2、的积极影响是()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农奴制进一步强化,后来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A.B.C.D.5.19世纪中期,俄国农奴制严重制约了俄国的经济发展。这主要表现在()农奴生活困苦,无力购买工业品,造成国内市场狭小农奴被束缚在土地上,工厂不易雇佣到更多的自由劳动力农奴制阻碍了俄国农业的发展,农产品产量低农奴制下,俄国的工业生产技术落后A.B.C.D.6.俄国1861年改革的根本原因是()A.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B.农奴暴动频繁,威胁沙皇统治C.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失败,暴露了农奴制

3、的腐朽D.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为了巩固统治,缓和阶级矛盾7 .俄国1861年改革的领导者是()A.彼得一世B.亚历山大二世C.列宁D.斯大林8 .俄国1861年改革的内容包括()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获得一份土地,但是必须出钱赎买废除沙皇专制制度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A.B.C.D.9 .俄国1861年改革的性质是()A.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B,自上而下的封建性质的改革C.自下而上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D,自下而上的封建性质的改革10 .俄国1861年改革的历史意义是()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改革废除了

4、农奴制,推动俄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影响着俄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使俄国成为欧洲最强大的国家为俄国对外扩张奠定了基础A.B.C.D.11 .比较彼得一世改革和俄国1861年改革,它们的相同点是()A.都废除了农奴制B.都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C.都是自上而下的改革D.都增强了俄国的综合国力,成为欧洲强国12 .下列关于俄国历史发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9世纪,斯拉夫人在东欧地区建立基辅罗斯B.13世纪上半叶,基辅罗斯被蒙古帝国侵占C16世纪,莫斯科公国建立起俄罗斯D.18世纪初,彼得一世改革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13.1861年后,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最

5、基本特点是()A.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B.总体水平落后于美国、西欧C.对外国资本依赖严重D.分布不平衡14.19世纪中期,俄国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是()A国内市场狭小B.自由劳动力缺乏C农奴制的阻碍D.技术落后15.亚历山大二世说:“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这表明他推行农奴制改革的目的是()A.解放农民B.发展资本主义C.维护沙皇专制统治D.增强俄国实力16.俄国1861年改革后,农民的地位发生了变化,主要表现在()农民获得了人身自由农民可以拥有自己的财产农民可以自由选择职业农民可以无偿得到一块土地A.B.C.D.17彳皮得一世改革与1861年改革的相

6、同点是()A,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B,都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C.都增强了俄国的国力D,都废除了农奴制18.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主要是因为它()A.采取了自上而下的方式解放农民B.使农民获得了土地C.动摇了俄国落后的封建生产关系D.从根本上推动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19.17世纪晚期,俄国经济严重落后于西欧,为了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彼得一世进行了改革。彼得一世改革的主要内容不包括()A加强中央集权B.鼓励兴办手工工场C.废除农奴制D.推行文化教育20.俄国1861年改革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其主要依据是()A.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B.改革是由沙皇自上而

7、下进行的C.改革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D.改革使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二、简答题L简述彼得一世改革的背景、目的、内容和影响。2 .俄国1861年改革的背景是什么?改革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如何评价这次改革?3 .比较彼得一世改革和俄国1861年改革的异同点。三、材料分析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7世纪末,俄国只有21个手工工场,主要使用农奴劳动。中央政务由按沙皇意愿设置的几十个部门负责,职责不清,效率低下,贪赃枉法盛行。地方的“督军”权力广泛,往往成为独霸一方的小沙皇。当时的俄国只有陆军,没有海军。士兵一面当兵,一面还从事手工业和做买卖。文化教育受教会控制,学校数量很少。全城识字率最高的莫斯科

8、识字的居民也只占总人数的23.6%。材料二:正如俄罗斯哲学家别尔嘉耶夫所说:“彼得大帝的改革完全是不可避免的,以前的进程为其作了准备,同时,它又是带强制性的上层革命彼得大帝的改革对人民是如此巨大的痛苦,但没有彼得的强制性改革,俄罗斯就不能完成自己在世界历史中的使命,也不能在世界历史上获得自己的发言权。”材料三: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说。他说:“到处在谣传,我要给农民自由,这是不公正的,但是,遗憾的是,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地主管束的事情。因而,从上面解决要比从下面解决好得多。”材料四: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列宁(1

9、)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彼得一世改革的必要性。(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二中“彼得大帝的改革对人民是如此巨大的痛苦,但没有彼得的强制性改革,俄罗斯就不能完成自己在世界历史中的使命,也不能在世界历史上获得自己的发言权”的理解。(3)材料三反映了俄国历史上的哪次改革?这次改革的目的是什么?(4)为什么列宁说“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次改革在俄国历史上的影响。答案一、选择题IC2.A3.A4.A5.A6.A7.B8.A9.A10.A11.C12.D13.A14.C15.C16.A17.C18.D19.C20.A二、简答题1.背景:17世纪,俄国盛行

10、农奴制,封闭落后,工商业发展极其缓慢。目的:改变俄国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内容:政治上: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进一步加强了沙皇的专制权力。军事上:创建了一支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要求贵族必须到军队或行政机构为国家服务,按功劳和才能提拔。经济上: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文化上:推行文化教育,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创办报纸。生活方式上:提倡西方的礼节和生活方式。影响:积极影响: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以强兵和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为目的,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消极影响:农奴制进一步强化,后来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

11、碍。1背景:农奴制严重制约俄国的经济发展。农奴暴动频繁。主要内容: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获得一份土地,但是必须出钱赎买。评价:积极方面: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改革废除了农奴制,推动俄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消极方面: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影响着俄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相同点.方式相同:都是自上而下的改革。影响相同:都增强了俄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推动了俄国社会的进步。背景相同:改革前俄国都面临着落后的局面,都需要改变现状。内容相同:都涉及到经济、军事等方面的改革。性质相同:都是地主(农奴主)阶级性质的改革。不同点:背景不

12、同:彼得一世改革时,俄国盛行农奴制,封闭落后,工商业发展缓慢,面临着来自西欧国家的压力;1861年改革时,农奴制严重制约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农奴暴动频繁,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失败,暴露了农奴制的腐朽。目的不同:彼得一世改革的目的是改变俄国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1861年改革的目的是摆脱农奴制危机,维护沙皇专制统治。内容不同:彼得一世改革主要是加强中央集权,扩大军事力量,发展经济,推动学校教育,改革社会习俗,丝毫未触动农奴制;1861年改革宣布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废除了农奴制度。影响不同:彼得一世改革强化了俄国的农奴制度,增强了国力,使俄国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1861年改革虽然很不

13、彻底,但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性质不同:彼得一世改革是地主(农奴主)阶级性质的改革;1861年改革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三、材料分析题(1)彼得一世改革的必要性:俄国手工工场数量少,主要使用农奴劳动;中央政务部门职责不清,效率低下,贪赃枉法盛行;地方权力过大;军事力量薄弱,只有陆军,没有海军;文化教育受教会控制,识字率低。俄国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都落后于西欧国家,迫切需要进行改革来改变落后面貌。(2)彼得一世的改革以强兵和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为目标,通过一系列改革措施,使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让俄国在世界历史上获得了一定的地位和发言权。但改革过程中,采取了强制性手段,对人民进行了残酷剥削,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痛苦,如加重了农民的负担,强制农民为手工工场劳动等。(3)材料三反映了俄国1861年改革。改革的目的是摆脱农奴制危机,维护沙皇专制统治。(4)因为农奴在获得解放时,要出钱赎买份地,赎金比当时的地价还高,农奴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所以列宁说“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改革废除了农奴制,推动俄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但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影响着俄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