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9-2020年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模拟试卷 含答案题 号一二总 分333435得 分 A鸦片战争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C甲午战争后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7刺激列强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狂潮是因为清政府屈辱签订了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8有人认为:“五四精神是一种不屈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一种改造和变革社会的执着探索精神;一种团结战斗的精神。”能够说明这一结论的史实有 提出“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口号 反对巴黎和会将中国山东主权转让给日本 以三民主义为指导思想探索救国出路 运动从学生扩大到工商界人士 A B C D9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
2、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此会议是 A中共一大 B“八七会议” 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大10我国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是 A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B国共合作 C一个中国 D“九二共识”11右图漫画反映的是 A布雷顿森林会议的召开 B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C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D欧洲联盟的建立12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农业方面的成就突出。其主要表现是 A铁犁牛耕的出现 B高转筒车的发明 C耦犁技术的普及 D曲辕犁的推广13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能提供给我们的历史信息包括 商品经济的繁荣 城市的发展 市井生活的描述 “坊”、“市”界限被打破 A B C D14有
3、学者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这里“分水岭”的含义是 A西欧封建制度解体的速度加快 B工业革命的成果扩展到世界各地 C人的注意力转移到现实生活中来 D从分散走向整体15我们习惯上把第一、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分别称为“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这样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A产业结构不同 B主要动力不同 C生产方式不同 D交通工具不同16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洋务派创办一批近代民用工业的直接目的是 A抵制外国的经济侵略 B瓦解本国的封建经济 C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D解决军事工业资金、燃料等困难17“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
4、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1979年安徽凤阳全县粮食产量比1978年增长49%,卖给国家粮食4450千克。”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A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创办了经济特区18有一位新国民,戴一顶自由帽,穿一套文明装,着一双进步靴,走过了交通路,来到了模范街,踏进了公益会,说几句义务话。这一新国民形象的描述反映了 A社会生活的近代化 B礼仪风俗的简洁化 C民间服饰的西洋化 D民族经济的工业化19在美国历史上,罗斯福被看作是美国最伟大的总统之一。其理由是 A领导内战,维护国家统一 B实施新政,挽救民主制度 C改变美国,创
5、立民主制度 D抗击德国,取得二战胜利20下图中的第聂伯河水电站修建于1927年至1939年,是苏联工业化中的重要工程,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修建该电站时,苏联的领导人是 A列宁 B斯大林 C赫鲁晓夫 D戈尔巴乔夫21右图所反映的区域集团是 A欧洲联盟 B东南亚联盟 C北美自由贸易区 D亚太经济合作组织22中国积极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表现不包括 A参加布雷顿森林会议 B上海浦东的开发和开放 C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3下列属于儒家基本思想主张的是 A无为而治 B道法自然 C祸福相依 D民贵君轻24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是 A孔子始创的儒学 B董仲舒新儒学 C
6、程朱理学 D王阳明的心学25文艺复兴运动是一场促使人们思想解放的文化运动。对此运动描述正确的是 A开始于是18世纪欧洲 B兴起于意大利 C核心思想是提倡理性主义 D实质是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复兴26记录了黄河中下游的农业生产经验,主张轮作、多施绿肥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是 A氾胜之书 B农书 C齐民要术 D农政全书271846年某日,德国天文学家加勒在根据某科学定律推算出的位置上找到了一颗后来被命名为海王星的行星,该天被人们评价为某理论“最辉煌的一天”。该理论是 A牛顿力学 B普朗克量子理论 C达尔文进化论 D爱因斯坦相对论28近代中国维新变法思想的传播所起到的最重要历史作用是 A挽救了民族危亡
7、B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根基 C扩大了人民权利 D促进了人民的思想觉醒29殷海光认为,1840年以来中国对西方的反应,依次经历了“技术的反应”、“制度的反应”、“观念的反应”和“组织的反应”四个阶段。按此理解,下列属于“观念的反应”的是 A洋务运动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中国共产党成立30某班同学在学校网站上做了一个有关毛泽东的网页,如果在“毛泽东思想研究”栏目下再增加一个相关链接,则链接项“X”里应该是 A新三民主义 B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31下列属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是 A“两弹一星” B载人飞船 C巨型计算机
8、 D普及九年义务教育32“双百”方针提出的历史背景是 A新中国刚刚建立,百废待兴 B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大规模经济建设逐步展开 C“文化大革命”结束,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重新确立 D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期第卷 本卷共3题,共36分。33(12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革命已经十三年,现在得到的结果,徒有民国之年号,没有民国之事实所以革命事业就是救国救民。我一生革命,便是担负这种责任。 摘自1924年孙中山在黄埔军校的演讲 (1)材料一中孙中山先生说“中国革命已经十三年”,这里所说的十三年前的革命是指哪次革命?(1分)这次革命最为突出的历史功绩是什么?(2分
9、 材料二 我们实行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的时候,须同时想法子改良社会经济组织,防止后来的社会革命,这真是最大的责任。欧美各国,善果被富人享尽,贫民反食恶果,总由少数人把持文明幸福,故成此不平世界。欧、美为其不能解决社会问题?因为没有解决土地问题。解决的法子,社会学者所见不一,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价的法,比方地主有地价值一千元,可定价为一千,或多至二千,就算那地将来因交通发达涨至一万,地主应得二千,已属有益无损;盈利八千,当归国家。这于国计民生,皆有大益。少数富人把持垄断的弊端自然永绝,这是最简便易行之法。 孙中山民族的、国民的、社会的国家 (2)材料二体现了孙中山先生三民主义思想中的哪一主张?(1
10、分)其核心内容是什么?(1分)据材料分析,孙中山先生解决这一问题的具体办法是什么?(1分) 材料三 革命行动,欠缺人民心力,无异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因此吾人欲证实民族主义实为健全之反帝国主义,则当努力于赞助国内各种平民阶级之组织,以发扬国民之能力。盖惟国民党与民众深切结合之后,中国民族之真正自由与独立,始有可望也。故国民革命之运动,必持全国农夫、工人之参加,然后可以决胜,盖无可疑也。 孙中山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如何发展了自己的思想?(4分)在新思想的指导下,孙中山进行了哪些革命实践?(2分)34(12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1、 材料一 毛泽东相信中国“人民群众”有不可思议的力量,纯粹凭借意志力和意识形态能克服一切障碍,推进经济发展;邓小平对中国的贫穷及其与发达世界在生活水平方面的巨大鸿沟直言不讳,他宣布“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中国需要获得外国技术、专长和资本来补救缺失。 (美)亨利基辛格论中国 (1)据材料一,基辛格认为毛泽东和邓小平在治国方略上有何不同?(4分) 材料二 1992年1月17日,88岁高龄的邓小平启程南下,开始他历史性的南方之行。他先后来到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视察,前后35天时间,一路走,一路讲。这就是著名的“南方谈话”。 谢春涛主编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明
12、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国内外背景及意义。(5分) 材料三 他引导中国完成了从落后、封闭、僵化的社会主义制度走向一个有国际影响的现代化经济强国的艰难过渡。假如中国人要感谢某一个领导人改善了他们的日常生活,这个人就是邓小平。 (美)傅高义著邓小平时代 (3)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三的观点。(3分)35(12分)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伏尔泰认为,自由是人人享有的一种天赋权利,不应受到任何侵犯,这种天赋人权只受法律支配。而平等则意味着反对等级制度和封建特权,人人生而平等,一切拥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都是平等的,当他们发挥自身的各种动物机能的时候,以及运用他们的理智的时候,他们也是
13、平等的。而政府只不过是从法律上来保护人们的自由、平等权利的国家政治制度和权力结构,而并非专指在一个国家内负责行政事务的当局。法国应建立依靠资产阶级力量的开明君主制,让人民享有言论、出版、选举等自由。 材料二 卢梭认为,私有制产生之前,人人过着自由、平等、幸福的生活。私有制产生后,贫富分化,人类就进入了不平等的文明社会。人类不平等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私有财产产生,出现了贫富的不平等。富人为维护财产就欺骗穷人订立契约,制定法律。第二阶段,为确保富人的私有财产,设立了强有力的政府权力机构,确认强者对弱者的统治。第三阶段,政府机构蜕化,政府的权力变成专制权力,出现封建暴君的专横统治,使不平
14、等发展到顶点。是封建暴君的野蛮统治破坏了天赋人权,民众对剥夺他们自由、平等权的暴君,有权用暴力恢复天赋之人权,实现自由、平等。卢梭认为推翻专制暴君是天经地义的,他说:“以绞死或废黜一个暴君为目的的暴动,乃是一件与他昨天处置臣 民生命财产的那些暴行同样合法的行为。”卢梭从阐述不平等的起源中引出了下述革命的结论:民众有权以暴力推翻暴政。请回答: (1)伏尔泰和卢梭各从哪个角度论述了自由、平等的观念?(4分) (2)伏尔泰认为在自由、平等问题上政府的职能是什么?他最推崇的政治体制是什么?(4分) (3)卢梭认为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是什么?为什么说卢梭的观点更为激进?(4分)天津市武清区xx高中学业水平考
15、试历史模拟试卷参考答案I卷共32题,每题2分,共64分。 1A 2C 3D 4A 5B 6B 7C 8D 9C 10A 11C 12A 13D 14D 15B 16D 17C 18A 19B 20B 21A 22A 23D 24C 25B 26C 27A 28D 29C 30B 31A 32BII卷共3题,共36分。 33(12分) (1)辛亥革命。(1分)推翻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2分) (2)民生主义。(1分)平均地权。(1分)核定地价。(1分) (3)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4分)改组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进行北
16、伐战争,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等。(2分) 34(12分) (1)毛泽东强调依靠人民和意识形态的力量来发展经济;(2分)邓小平强调利用外国技术、专长和资本来发展经济。(2分) (2)背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遭受挫折;(2分)我国改革开放事业面临严峻考验。(1分)意义: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的标志。(2分) (3)实行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一国两制”构想下成功解决港、澳问题等。(只要举例论证正确即可)(3分) 35(12分) (1)伏尔泰从自然法权(即法律)的角度;卢梭从私有财产的角度。(4分) (2)从法律上保护人们的自由、平等权利。(2分)资产阶级开明君主制。(2分) (3)财产私有制。(2分)明确提出“主权在民”,认为民众有权以暴力推翻暴政。(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