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优秀教案.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4752416 上传时间:2019-12-08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66.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优秀教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优秀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优秀教案.pdf(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一、导入 有一部曾获得多项奥斯卡奖的电影叫辛得勒的名单,真实地再现了纳粹屠杀犹太人 的恐怖罪行,我们共同看其中一段。 (用多媒体播放视频同时教师解说:成批的战俘和无辜的百姓每天从世界各地运送到这 里。失去劳动力和没有劳动力的人一下军用火车后,立即被送到集中营里的毒气室成批地杀 害。德国兵从屋顶倒下紫蓝色的毒药,倒完后立即把气孔封上。不一会儿,里面的人身上发 青,血迹斑斑,直到痛苦地死去。二三十分钟后,抽气机把毒气抽掉,大门打开了。尸体被 运往焚尸炉烧焚。) 电影是以直观的形式反映奥斯维辛集中营最恶的,而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闻奥 则是 通过记述自己和其他参观者在访问奥斯威辛的

2、主观感受来解释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最恶的,今 天就让我们随着美国著名记者罗森塔尔一起走进奥斯威辛纪念馆,通过访问死难者生前倍受 折磨的场所,唤起人们对灾难的记忆。 二、进入文本 一)整体把握析标题 1、这篇新闻有没有体现一般新闻的普遍特性? 参考示例 :真实性,真实的景象、真实的感受; 客观性,客观的事实存在; 时效性, 14 年后重游所写,似乎没有什么时效性; 异常性, 与奥斯维辛不相匹配的景象(这里居然阳光明媚温暖还有儿童在追逐游 戏;一切都可怕地颠倒了;这样一个事实使他们终生难忘雏菊花正在怒放)。 2、最突出的新闻特性是什么? 参考示例 :突出了新闻的异常性。 3、如果说这样的充满生机的安详

3、宁静的景象是异常的,那么在奥斯维辛,怎样的景象是正 常的?你怎样理解“ 没有什么新闻” ?既然 “ 没有什么新闻” 了,为什么还要报道?这说明“ 没 有什么新闻 ” 具有新闻价值,具有怎样的新闻价值呢? 参考示例 :奥斯维辛是纳粹德国建立的集中营,是一所令人不寒而栗的杀人工厂。它总 共存在 4 年零 9 个月,即 1730 天,在这段时间, 共有 400 万人死在那里, 平均一天死去2312 人,这就是当年人们听惯了的每天发生在奥斯维辛集中营里的骇人听闻的新闻! 而今天的奥斯维辛曾经的杀人工厂,已经不再杀人。 就常理而言, 这里确实没有可 供报道的新闻。 可美国记者罗森塔尔则意识到,曾经的杀人

4、工厂已经不再杀人,这对爱好和 平的人来说, 是他们经历了多少磨难付出了多大牺牲才换来的最激动人心的好消息,这难道 不值得报道不值得与读者分享吗?杀人工厂不再杀人,甚至呈现出一派祥和安宁生机勃勃的 景象,这就是最大的新闻! 4、报道这篇新闻,仅仅是因为“ 杀人工厂不再杀人了” 这个让人欣喜的消息吗?这个消息应 该不是作者去参观的时候才发生的吧,作者报道这一则新闻还有什么原因呢?(第 6 段) 参考示例 : 曾经的杀人工厂不再杀人了,这里生机勃勃安详宁静,这固然是让人欣喜的; 但是否也意味着,这个曾经是“杀人工厂”的集中营已经关闭14 年了,“在大门附近的草 地上”“追逐嬉戏”的儿童们知道当年发生

5、在这里的恐怖悲剧吗?而远在大门之外处于世 界各个角落享受着和平与安宁的人们还会记得这里曾经展示出的人性的丑陋吗?,所以作者 才在第六段说: “今天, 在奥斯维辛, 并没有可供报道的新闻。记者只有一种非写不可的使 命感,这种使命感来源于一种不安的心情:在访问这里之后,如果不说些什么或写些什么 就离开,那就对不起在这里遇难的人们。” 所以, 作者想借助这篇新闻报道,警醒人们,不要忘记那段黑暗的历史,他意在唤醒人 们关于灾难的回忆。 5、要怎样才能更好地警醒人们呢? 参考示例 :最大限度地突破“零度创作”原则,真实再现参观者的主观感受;注重描绘 细节,尽可能地再现历史,以唤醒人们的灾难记忆。 二)把

6、握新闻结构细节分析 1、罗森塔尔不仅是写作者,也是一个拍摄者,在这篇文章中,为我们摄取了那些场景和画 面? 引导:场景可能是景物描写,也可以是人的活动,那些地方写了? 明确:景物描写( 1、16 段)、参观者参观的画面( 715) 参考示例 :一是奥斯维辛的现在的景物描写(1、16 段),一是参观者参观的画面(7 15),一共三个场景。 小结: 可以看到写参观者的见闻,是这篇新闻的主体部分,那么前面的段落就是第1-3 段新闻的导语部分(段意:布热金卡阳光明媚,但曾是人间地狱)。4-6 段是背景材料(段 意:引入奥斯维辛背景材料,介绍奥斯维辛可怕的历史)。16 段是结语(段意:再次强调 奥斯维辛

7、没有什么新闻)。 2、下面我们首先来看第715 节 带问题自由读 问题:参观者参观了那些地方? 参考示例 :毒气室焚尸炉死囚牢女牢房灰砖房长廊地下室 3、通过刚才的朗读。我们看到作者在报道参观者的见闻时,有许多精彩的细节和精僻的议 论,同桌之间或前后桌共同讨论,你们认为那一个细节,或者是议论最精彩,请找出来并说 出理由。 把全班分为两个组,一组讨论(7 11 节),二组讨论(12 15 节) 第一组 参考示例:如第8 段“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 花在怒放” 问题:为什么要把废墟和怒放的雏菊花组合在一起? 引导:(问题分解为两问) 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雏菊花在怒放

8、分别代表什么? 明确:废墟是罪恶的见证,菊花是生命的象征 两者比照式的放在一起象征什么? 明确: 多么残暴的力量也阻止不了生命的进程,正义是邪恶镇压不了的,自由与光明之 花,人性与生命之花必将灿烂的开放 整理综合之后: 参考示例 :一边是残害生命的毒气室和焚尸炉,一边是生机勃勃的生命,两种反差极大 的事物对照式放在一起,这样的景象让人震撼。它是对灭绝人性的罪行的控诉,也同时也 告诉我们:多么残暴的力量也阻止不了生命的进程,正义是邪恶镇压不了的,自由与光明 之花,人性与生命之花必将灿烂的开放。当然它也是对灭绝人性的罪行的控诉。 明确:如第7 节“参观者默默地迈着步子,先是很快地望上一眼;接着,当

9、他们在想 像中把人同牢房、毒气室、地下室和鞭刑柱联系起来的时候,他们的步履不由得慢了下来” 问题:作者写这些细节要表现什么? 引导:(问题分解为两问) 默默写出了参观者怎样的心情? 明确:沉重 先是很快地望上一眼步履不由得慢了下来又表现什么(看到那么多惨不忍睹的景象, 这里表明了怎样的感情)? 明确:很清楚每一个地方都很恐怖,但却不知道会碰上什么可怕的景象,参观者的震惊, 与沉痛。 整理综合之后: 参考示例 :“默默”表明参观者的沉重的心情,“很快的望上一眼”表明参观者很清楚 每一个地方都很恐怖,但却不知道会碰上什么可怕的景象。“他们的步履不由得慢了下来” 表明当景象与眼前的事物联系起来的时候

10、,参观者的震惊。 明确:第9 节“他们就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浑身发抖” 问题:作者写这些细节要表现什么? 参考示例 :表明参观者的害怕、惊惧、 还因为遭受苦难的和施加苦难的都是和参观者一 样的人,羞耻。 明确:第10 节 “一个参观者惊惧万分,张大了嘴巴,他想叫,但是叫不出来” 问题:作者写这些细节要表现什么? 参考示例 :表明参观者的害怕、惊惧 明确:第11 节“参观者庆幸他没有打开门进去,否则他会羞红了脸的” 参考示例 :这是纳粹为了从根本上消灭他们所认为的犹太等劣等民族,让他们从根本上 灭绝,所实行的最没人性的措施。 小结: 正是通过描写这些参观者的神态表情表现了人们的情感,表明参观者的

11、害怕、惊 惧、愤怒还因为遭受苦难的和施加苦难的都是和参观者一样的人,羞耻。 从这样一个全新的 视角表现他们的愤怒和控诉 第二组 第 12 节、第 13 节 “从长廊两边的墙上,成排的人在注视着参观者。 “在一排照片的中间,有一张特别引人注目,发人深尽。这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姑娘,长得 丰满,可爱,皮肤细白,金发碧眼。她在温和地微笑着,似乎是为着一个美好而又隐秘的 梦想而微笑。当时,她在想什么呢?现在她在这堵奥斯维辛集中营遇难者纪念墙上,又在想 什么呢 ?“ 问题:在这里作者突出的描写了这个姑娘的形象,“二十多岁的姑娘,长得丰满,可爱, 皮肤细白,金发碧眼。她在温和地微笑着”,作者通过这样的一位女孩

12、要表达什么? 参考示例: 美和善就是这样被蹂躏、被践踏和毁灭的,活着的人应该永远铭记纳粹的罪 恶。 问题:我们把第12、13 节放在一块,望着注视着我们的死难者,我们仿佛穿越了时空,历 史,走进了他们的身边,走进了他们的心灵,作者说“现在她在这堵奥斯维辛集中营遇难 者纪念墙上,又在想什么呢?”你想象一下,她要告诉我们什么? 引导:这里把11、12 节放在一块,重点分析小姑娘(分解成两个问题) 你感觉这个姑娘是怎样的一个人? 明确:活泼可爱善良充满梦想 这样的人却被毁灭了,表达了什么? 明确: 痛惜之情,美和善就是这样被蹂躏、被践踏和毁灭的,活着的人应该永远铭记纳 粹的罪恶 整理综合之后: 参考

13、示例 :他们是沉默着,他们在沉默中注视着我们,又好像在无声的象生者倾诉,倾诉他 们的苦难,他们的悲剧,又似乎在无声中谴责、控诉。 14 节“在奥斯维辛,没有可以作祷告的地方” 问题:为什么没有可以作为祷告的地方? 引导:(分解成三个问题) 谁需要祷告? 明确:有罪的人和无罪的人都需要祷告 在西方祷告是为了什么? 明确:忏悔、保佑 有罪的人是需要洗清罪恶,无罪的人是为了求得保佑。 沾满鲜血的纳粹刽子手会祷告吗?无辜的人们能祷告吗? 明确: 刽子手丧失了人性,双手沾满了无辜者的鲜血,他们是不可能向上帝祷告的,而 无辜的人们无计可逃,是没有办法求得上帝的保佑的 整理综合之后:参考示例:祷告或者是为了

14、求得上帝的谅解,或者是为了求得上帝 的保佑,但在奥斯维辛,做祷告的地方是没有的,因为刽子手丧失了人性,双手沾满了无辜 者的鲜血, 他们是不可能向上帝祷告的,而无辜的人们无计可逃,是没有办法求得上帝的保 佑的。 第 15 节参观者们用恳求的目光彼此看了一眼,然后对解说员说:“够了。” 问题:“够了”表现了参观者什么样的情感? 对死难者的遭遇目不忍睹,耳不忍闻;对纳粹罪恶的义愤填膺;对历史不再重演的期望。 小结:这一节我们分析到这儿,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在这里不只是一个记录着,也 是一个参观者,他以他那深沉、犀利的眼光在注视着这一段没有人性和良知的历史,在注 视着每一个参观者,同样也在表达自己的震

15、惊、沉重和愤怒。同时在默默地告诉我们要在 对历史的回顾中铭记历史。铭记住400 万人的生命的毁灭,铭记住那些失去生命的儿童、 妇女、老人。带着沉重的心情走出历史,我们看到这样一幅图景(场景一和场景三): 问题:在这里,作者为什么说“最可怕的事情是这里,居然”联系上下文回答 参考示例 :第二段(读) 这里的景象固然美好,却与他的历史不协调,这里曾经是人间地狱,应该永远没有阳光, 白花永远凋谢,表达了作者的强烈的愤怒和控诉。 我们看到这三段(第13)其实饱含了作者浓烈的情感,我们齐读这这三段 其实这三段(第1 3)就是一首情感浓郁的抒情诗,你看我变化一下 在布热金卡 / 最可怕的事情是/ 这里居然

16、 / 阳光明媚温暖 / 一行行白杨树/ 婆娑起舞 在大门附近的草地上/ 儿童在追逐游戏 在布热金卡 / 本来不该有 /阳光照耀 /不该有 / 光亮 不该有 / 碧绿的草地 不该有 / 孩子们的嬉笑 布热金卡 / 应当是个 / 永远没有阳光/百花永远凋谢的地方 因为 /这里曾经是 / 人间地狱 在奥斯维辛 / 没有新鲜东西可供报道/ 这里 / 阳光明媚 / 绿树成阴 / 孩子们在追逐游戏 问题:读完这些我有个问题:这里为什么要写“儿童”,为什么不写人们的耕种,人们 的忙碌,大人们的悠闲? 参考示例 :儿童是天真的, 他们不知道历史的沉重,儿童是世界的未来我们更应该在他 们长大后告诉他们人类历史上

17、曾经的罪恶,我们不仅要铭记住历史,更应当在对历史的反思 中,呼唤人性与善良,呼唤良知和对生命的尊重,在孩子们, 在每一位生者的心中播种下文 明与自由的种子,善良与良知的种子,让人性之花、尊重生命之花在每一位生者心中绽放。 我们看到文章的第16 节和第一节,基本上是重复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呢? 参考示例 :再次点题,呼应第6 自然段首句,这不仅使全文结构收尾圆合。“这里阳光 明媚,绿树成阴,在集中营大门附近,孩子们在追逐游戏”呼应首段,反复展现今天布热金 卡的安谧、秀丽的风景,同时提醒人们“前事不忘,后世之师”,要百倍珍惜今天的自由与 和平,幸福和和谐。 四、拓展延伸:(时间不够,可作为作业)

18、这让我想起了我们的1937 年 12 月 13 日, 南京大屠杀。 34 万同胞被日本人残忍的杀害, 时至今日,奥斯维辛式的罪恶仍未绝迹。为了不让悲剧重演,作为生活在和平时代的我们, 应该对过去有着怎样的认识?又应该为未来做些什么? 参考示例: 我只想说一句话,德国已经对自己的罪恶进行来真诚的忏悔,我们期待日本 民族的忏悔。 五、小结: 1、“ 没有什么新闻” 为什么却成了新闻? 参考示例 :其一、 杀人工厂不再杀人,甚至呈现出一派祥和安宁生机勃勃的景象,这种 极为异常的现象,就是最大的新闻;其二,源于一种责任,借助这篇新闻报道,以警醒人们 不要忘记那段黑暗的历史,以唤醒人们关于灾难的回忆。

19、2、这篇新闻有何独特之处?为何成为新闻史上的名篇? 参考示例 :结合普利策新闻奖颁奖词归纳总结这篇新闻的特点。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突破新闻“零度写作”原则,着眼细节,以冷峻的视角,深 沉地描述了今天的奥斯维辛集中营纪念馆。在恐怖与快乐、 战争与和平、 历史与现实的反差 中,它召唤起人们关于灾难的记忆、关于生命的思考、关于人性的自省。它的发表充分地表 现了一个新闻记者的使命感,更以迫人的力量震撼生者的心,成为新闻史不朽的名篇。 特点: 突出新闻异常、 突破零度原则、 强调主观情感、 着眼细节描述, 让人们思考生命、 自省人性。 奥斯威辛是一个尺度:关于时代的、道德的、人性的尺度,无法弃置的尺度

20、;即使作 家所写的题材毫不涉及战争和杀戮,时至今日,也都与奥斯威辛有关。在这里,奥斯威辛 已成为现实的一部分,虽然属于过去,却向未来敞开。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这一作品本身的价值在哪?社会价值又在哪?你能否从这 两个角度思考,试写一段颁奖词。 1)其实普利策新闻颁奖词已经做了很好的示范。 2)一个来自天堂的声音,呼唤了我们。他用最朴实的文字,摄影机般的再现了那不堪 回首的历史;用最诚挚的心灵,感召并震撼着全世界每一个爱好和平的善良人的心。奥斯 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用闪烁着的人性的光辉,照亮了人性中的黑暗与堕落。他向行凶者发出 控诉,给受难者以缅怀,为世人留下了“永远都不要抹去那无情的历史”的一声叮嘱,而这 声音的主人就是罗森塔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