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资料:《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XX年版)》十.docx

上传人:韩长文 文档编号:476635 上传时间:2018-11-18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8.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资料:《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XX年版)》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资料:《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XX年版)》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资料:《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XX年版)》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资料:《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XX年版)》十.docx(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资料: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 要讲话读本(20XX 年版) 十 特征码 cTpHhJByGZweawJCbyKE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资料: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 话读本(20XX 年版) 十 十、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关于发展社会 主义民主政治 人民民主是我们党始终高举的旗帜,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 我们党始终不渝的追求。20XX 年 9月 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 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 60周年大会上指出:“人民民主是社 会主义的生命。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 现代化,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社会主义愈发展,民主也 愈发展。在前进道路

2、上,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发展道路,继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政 治文明。 1.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以什么样的思路来谋划和推进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具有管根本、管全局、管长远的作用。古今 中外,由于政治发展道路选择错误而导致社会动荡、国家分裂、 第 2 页 人亡政息的例子比比皆是。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坚持正确 的政治发展道路更是关系根本、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 “物之不齐,物之情也。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政治模式, 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政治制度,走什么样的政治发展道路, 必须与这个国家的国情和性质相适应。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

3、团结带领人民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成功开辟和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为实现最 广泛的人民民主确立了正确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强大生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 展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正确道路。 ”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既有科学的指导思想,又有严谨 的制度安排,既有明确的价值取向,又有有效的实现形式和可 靠的推动力量。这一政治发展道路的核心思想、主体内容、基 本要求,都在宪法中得到了确认和体现,其精神实质紧密联系、 相互贯通、相互促进。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人民当家作主、依

4、法治国有机统一。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 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 本质和核心,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要 坚持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改进和完善 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不断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 依法执政水平。切实保证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以民主的 第 3 页 制度、民主的形式、民主的手段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 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 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使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社会 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走上制度化、法律化的轨道。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必须积极稳妥推进政 治体

5、制改革。应该看到,我国民主法治建设同扩大人民民主和 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体制、 机制、程序、规范以及具体运行上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在保 障人民民主权利、发挥人民创造精神方面也还存在一些不足, 必须继续加以完善。要把坚定制度自信和不断改革创新统一起 来,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 人民积极性为目标,在坚持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的基 础上,不断推进制度体系完善和发展,不断建设社会主义政治 文明。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 向。如果这一点把握不好、把握不牢,走偏了方向,不仅政治 文明建设很难搞好,而且会给党和人民的事

6、业带来损害。我们 需要借鉴国外政治文明有益成果,但绝不能放弃中国政治制度 的根本。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照抄照搬他国的政治制度行不 通,会水土不服,会画虎不成反类犬,甚至会把国家前途命运 葬送掉。 ”要保持政治定力,坚持从国情出发、从实际出发,既 要把握长期形成的历史传承,又要把握走过的发展道路、积累 第 4 页 的政治经验、形成的政治原则,还要把握现实要求、着眼解决 现实问题,不能割断历史,不能想象突然就搬来一座政治制度 上的“飞来峰” 。要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信, 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信心和决心。 2.发展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决定于

7、这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基础,同 时又反作用于这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基础,乃至于起到决定性作 用。中国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 专政的国体,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实行中国共产党 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 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这样一套制度安 排,是在我国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 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必须长期坚持、全面 贯彻、不断发展。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 分,也是支撑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根本政治制度。 在中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在人类政治制度史

8、 上的伟大创造,是深刻总结近代以后中国政治生活惨痛教训得 出的基本结论,是中国社会 100多年激越变革、激荡发展的历 史结果,是中国人民翻身作主、掌握自己命运的必然选择。习 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 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障实现中华民 第 5 页 族伟大复兴的好制度。 ”新形势下,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 度,必须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须保证和发展人 民当家作主,必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 基本政治制度,也是我国政治格局稳定的重要制度保证。几十 年的实践证明,这个制

9、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植根于我国土壤, 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一个鲜明特色。要更好体现这 项制度的效能,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 共的方针,加强同民主党派合作共事,支持民主党派更好履行 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协商职能。 支持民主党派加强思想、组织、制度特别是领导班子建设,提 高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合作共事能 力、解决自身问题能力。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特 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重要内容和制度保障。民族区域自 治制度符合我国国情,在维护祖国统一、领土完整,在加强民 族平等团结、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增强中华

10、民族凝聚力等方面 都起到了重要作用。民族区域自治是党的民族政策的源头,我 们的民族政策都是由此而来、依此而存。这个源头变了,根基 就动摇了,在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民族关系等问题上就会产 生多米诺效应。民族区域自治不是某个民族独享的自治,民族 自治地方更不是某个民族独有的地方,要坚持统一和自治相结 第 6 页 合、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相结合,把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的 规定落实好,帮助民族自治地方发展经济、改善民生。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完善基层 群众自治制度,发展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 础。要完善基层民主制度,畅通民主渠道,健全基层选举、议 事、公开、述职、问责

11、等机制,促进群众在城乡社区治理、基 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中依法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 自我监督,切实防止出现人民形式上有权、实际上无权的现象。 实践证明,只有扎根本国土壤、汲取充沛养分的制度,才 最可靠,也最管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之所以行得通、 有生命力、有效率,就是因为它是从中国的社会土壤中生长起 来的。我国的政治制度安排,能够有效保证人民享有更加广泛、 更加充实的权利和自由,保证人民广泛参加国家治理和社会治 理;能够有效调节国家政治关系,发展充满活力的政党关系、 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增强民族 凝聚力,形成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有

12、效促进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促进现代化建设各项事业,促 进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能够有效维护国家独立自主, 有力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维护中国人民和中华民 族的福祉。我们要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 程序化,更好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越性,为党 第 7 页 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提供更加完善的制度保障。 3.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中国共 产党领导人民实行人民民主,就是保证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证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不是一句口号、 不是一句空话,必须落实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 ” 实行人民

13、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必须坚持国家一切权 力属于人民的宪法理念。要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照宪法 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通过各种 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共同 建设,共同享有,共同发展,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 人。要扩大人民民主,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 主渠道,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发展更加广 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要贯彻党的群众路线, 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不断 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凝聚起最广大人 民的智慧和力量。 实行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要

14、求治国理政大政方 针在人民内部各方面进行广泛商量。协商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 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是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在 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既坚持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又发挥了 各方面的积极作用;既坚持了人民主体地位,又贯彻了民主集 第 8 页 中制的领导制度和组织原则;既坚持了人民民主的原则,又贯 彻了团结和谐的要求。中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丰富了民主的形 式、拓展了民主的渠道、加深了民主的内涵。要继续重点加强 政党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积极开展人大协商、基层协 商、人民团体协商,逐步探索社会组织协商,充分发挥人民政 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的作用。要推进协商 民主广泛多

15、层制度化发展,构建程序合理、环节完整的社会主 义协商民主体系,确保协商民主有制可依、有规可守、有章可 循、有序可遵,不断提高协商民主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实行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实现形式是丰富多样 的,不能拘泥于刻板的模式,更不能说只有一种放之四海而皆 准的评判标准。保证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通过依法选举、让 人民的代表来参与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的管理是十分重要的, 通过选举以外的制度和方式让人民参与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的 管理也是十分重要的。人民只有投票的权利而没有广泛参与的 权利,人民只有在投票时被唤醒、投票后就进入休眠期,这样 的民主是形式主义的。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和人民内 部各

16、方面在重大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进行充分协商,尽可 能就共同性问题取得一致意见,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 要形式。在中国,这两种民主形式不是相互替代、相互否定的, 而是相互补充、相得益彰的,共同构成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 治的制度特点和优势。 第 9 页 实行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必须具体地、现实地 体现到中国共产党执政和国家治理上来,具体地、现实地体现 到党和国家机关各个方面、各个层级的工作上来,具体地、现 实地体现到人民对自身利益的实现和发展上来。民主不是装饰 品,不是用来做摆设的,而是要用来解决人民要解决的问题的。 党的一切执政活动,国家的一切治理活动,都要尊重人民主体 地位,尊重

17、人民首创精神,拜人民为师,把政治智慧的增长、 治国理政本领的增强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之中,使各 方面提出的真知灼见都能运用于治国理政。 4.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的一大法宝。在革命、建设、改革 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始终把统一战线和统战工作摆在全党工 作的重要位置,努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 调动的积极因素,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发展创造了十分有利的 条件。 人心向背、力量对比是决定党和人民事业成败的关键,是 最大的政治。统战工作的本质要求是大团结大联合,解决的就 是人心和力量问题。现在,党所处的历史方位、所面临的内外 形势、所肩负的使命任务发生了重

18、大变化。越是变化大,越是 要把统一战线发展好、把统战工作开展好。要坚持和完善中国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挥人民政协协调关 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的重要作用,促进政党关 第 10 页 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 最大限度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共同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 做好新形势下统战工作,必须掌握规律、坚持原则、讲究 方法,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党的领导。统一战线是党领导的统一 战线。在统战工作中,实行的政策、采取的措施都要有利于坚 持和巩固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同时,必须明确,党对统 一战线的领导主要是政治领导,即政治原则、政治方向、重

19、大 方针政策的领导,主要体现为党委领导而不是部门领导、集体 领导而不是个人领导。坚持党的领导要坚定不移,但在这个过 程中也要尊重、维护、照顾同盟者的利益,帮助党外人士排忧 解难。 做好新形势下统战工作,必须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关 系。统一战线是一致性和多样性的统一体。一致性和多样性不 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历史的、具体的、发展的。正确处理两者 的关系,关键是要坚持求同存异。一方面,要不断巩固共同思 想政治基础,包括巩固已有共识、推动形成新的共识,这是基 础和前提。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扬民主,尊重包容差异。对危 害中国共产党领导、危害我国社会主义政权、危害国家制度和 法治、损害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问

20、题,必须旗帜鲜明反对。 对其他各种多样性,要尽可能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找到最大公 约数,画出最大的同心圆。 第 11 页 做好新形势下统战工作,必须善于联谊交友。统一战线是 做人的工作的,搞统一战线是为了壮大共同奋斗的力量。统一 战线工作做得好不好,要看交到的朋友多不多、合格不合格、 够不够铁。交朋友的面要广,朋友越多越好,特别是要交一些 能说心里话的挚友诤友。想交到这样的朋友,不能做快餐,而 是要做“佛跳墙”这样的功夫菜。要坚持讲尊重、讲平等、讲 诚恳,也要坚持讲原则、讲纪律、讲规矩,出于公心为党交一 大批肝胆相照的好朋友、真朋友。 做好新形势下统战工作,必须牢牢把握大团结大联合的主 题,团结

21、带领各族人民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着人民更加 美好的生活目标共同奋斗。要重视发挥好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 士的积极作用,做好党外知识分子和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 中的知识分子工作,鼓励留学人员回国工作或以多种形式为国 服务。加强和改善对新媒体中的代表性人士的工作,引导他们 在净化网络空间、弘扬主旋律等方面展现正能量。帮助引导非 公有制经济人士特别是年轻一代致富思源、富而思进,发扬老 一代企业家的创业精神和听党话、跟党走的光荣传统,做合格 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按照“亲” 、 “清”原则,打 造新型政商关系。重视民族和宗教工作,做好港澳工作、对台 工作、侨务工作,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团结、奋进

22、、开拓、活跃 的大好局面。加大党外代表人士培养、选拔、使用工作力度, 努力培养造就一支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坚定不移地走中 第 12 页 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较强代表性和参政议政能力的党外 代表人士队伍。 5.在行政体制改革上迈出新步伐 行政体制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推动上层建 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必然要求,必须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发展不断推进。要按照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 制的目标,深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 开,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建立权责统一、 权威高效的依法行政体制,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 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

23、府。 转变政府职能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这实质上要解 决的是政府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重点是政府、市场、 社会的关系,即哪些事应该由市场、社会、政府各自分担,哪 些事应该由三者共同承担。改革开放 30多年来,我国行政体制 改革的过程,就是从计划经济条件下的政府职能体系不断向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职能体系转变的过程。总体上看, 我们在转变政府职能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积累了宝贵经验, 有力推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但也必须看到,现在政府职 能转变还不到位,政府对微观经济运行干预过多过细,宏观经 济调节还不完善,市场监管问题较多,社会管理亟待加强,公 共服务比较薄弱。这些问题的存在,

24、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 要求不相符合,必须下更大决心、以更大力度推进政府职能转 第 13 页 变。 转变政府职能,要明确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 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总方向。要按照这个总方向,科学 界定政府职能范围,优化各级政府组织结构,理顺部门职责分 工,突出强化责任,确保权责一致。政府要全面正确履行经济 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应该有所为有所 不为,该管的事一定要管好、管到位,该放的权一定要放足、 放到位,努力做到不越位、不错位、不缺位,充分发挥市场在 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社会力量在管理社会事务 中的作用,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转变政府职能,要坚

25、持积极稳妥、循序渐进、成熟先行。 抓住主要矛盾和重点问题,把职能转变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既巩固以往的改革成果,又着力破解重大难题。条件成熟、形 成共识的就先推进,能改的先改起来。上层建筑需要不断适应 经济基础发展的要求,但这是一个不断调整的过程,不可能毕 其功于一役,不可能通过一次改革就统统解决,有的改革还需 要探索、还需要时间,需要积累共识和经验,条件成熟时再作 推进。 转变政府职能,要处理好几个重要关系。一是处理好大和 小的关系。大部门制要稳步推进,但也不是所有职能部门都要 大,不是所有相关职能都要往一个筐里装,关键要看怎样摆布 符合实际、科学合理、更有效率。二是处理好收和放的关系。 第

26、 14 页 转变政府职能需要放权,以发挥地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并 不是说什么权都要下放,该下放的当然要下放,但该加强的也 要加强。三是处理好政府和社会的关系。发挥社会力量在管理 社会事务中的作用,一些不适宜政府去管的事务,可以让群众 依法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同时也要加强对各类社会组织 的规范和引导。四是处理好管理和服务的关系。政府既有管理 职能,又有服务职能,管理和服务不能偏废,寓管理于服务之 中是讲管理的,政府该管的不仅要管,而且要切实管好。 不论行政体制怎么改、政府职能怎么转,为人民服务的宗 旨都不能变。要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接地气、通下情, 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

27、所忧,在服务中实施 管理,在管理中实现服务。要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和政风建设, 改进工作方式,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提 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 6.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宗教政策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又是一个拥有众多信教群众的国 家,处理好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对于国家的长治久安十分重要。 要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宗教政策,积极引导各族群众增强 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充分发挥 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促 进民族团结、宗教和睦。 第 15 页 多民族是我国的一大特色,也是我国发

28、展的一大有利因素。 在历史演进中,我国各民族在分布上交错杂居、文化上兼收并 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 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多元一体格局。中华民族和各民族的 关系,是一个大家庭和家庭成员的关系,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是 一个大家庭里不同成员的关系。 要坚持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处理好民族问 题、做好民族工作,是关系祖国统一和边疆巩固的大事,是关 系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大事,是关系国家长治久安和中华民 族繁荣昌盛的大事。必须坚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维护祖国统一,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 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

29、斗、共 同繁荣发展,坚持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坚持依法 治国,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 共济、和谐发展,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 族关系,共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做好民族工作,最关键的 是搞好民族团结,最管用的是争取人心。要正确认识我国民族 关系的主流,多看民族团结的光明面,善于团结群众、争取人 心,全社会一起做交流、培养、融洽感情的工作。加强各民族 交往交流交融,尊重差异、包容多样,让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 家庭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用法律来保障民族团结,增强各 第 16 页 族群众法律意识,坚决反对大汉族主义和狭隘民

30、族主义,自觉 维护国家最高利益和民族团结大局。要对边疆地区、贫困地区、 生态保护区实行差别化的区域政策,优化转移支付和对口支援 体制机制,加快少数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要重视 做好城市民族工作,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注 重保障各民族合法权益,推动建立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 区环境,引导进入城市的少数民族群众自觉遵守国家法律和城 市管理规定,让城市更好接纳少数民族群众,让少数民族群众 更好融入城市。 解决好民族问题,物质方面的问题要解决好,精神方面的 问题也要解决好。要旗帜鲜明地反对各种错误思想观念,增强 各族干部群众识别大是大非、抵御国内外敌对势力思想渗透的 能力,牢固树

31、立正确的祖国观、历史观、民族观。积极培养中 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把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作为战略任务 来抓,抓好爱国主义教育这一课,把爱我中华的种子埋在每个 孩子的心灵深处,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祖国下一代的心田 生根发芽。弘扬和保护各民族传统文化,努力实现创造性转化 和创新性发展。 宗教工作是一个关系党的执政前途和命运的全局性和战略 性工作。做好宗教工作,对于加强民族团结和保持社会稳定有 着不容忽视的重要意义。要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 第 17 页 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必须坚持中国化方 向,必须

32、提高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无论本土宗教还是外来宗 教,都要不断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充实时代内涵。要用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用中华文化浸润我国各种宗教,支持宗教 界对宗教思想、教规教义进行符合时代进步要求的阐释,坚决 防范西方意识形态渗透,自觉抵御极端主义思潮影响。依法对 宗教事务进行管理,是世界大多数国家的通行做法,也是引导 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必由之路。遵守宪法法律是公民 的基本义务,不允许有法外之地、法外之人、法外之教。要坚 持保护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极端、抵御渗透、打击犯罪的原 则,对涉及宗教因素的问题具体分析,是什么性质就按什么性 质处理,该保护的必须保护,该取缔的坚决取缔,该打

33、击的依 法打击。要依法保障信教群众正常宗教需求,尊重信教群众的 习俗,稳步拓宽信教群众正确掌握宗教常识的合法渠道。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必须辩证看待宗教 的社会作用,必须重视发挥宗教界人士作用。宗教与社会主义 社会相适应的过程,应该是调动积极因素、抑制消极因素的过 程。既不能只注重抑制消极因素、忽视调动积极因素,也不能 只注重调动积极因素、忽视抑制消极因素。发挥宗教积极作用, 不是把宗教当作济世良方,人为助长宗教热,而是要因势利导、 趋利避害,引导宗教努力为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文化繁 第 18 页 荣、民族团结、祖国统一服务。要努力培养更多政治上靠得住、 宗教上有造诣、品德上

34、能服众、关键时起作用的宗教界代表人 士,确保宗教组织领导权牢牢掌握在爱国爱教人士手中。 7.丰富“一国两制”实践 “一国两制”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一国两制”实践取 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功。事实证明, “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具有强 大生命力,必须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 、 “港人治港” 、 “澳 人治澳” 、高度自治的方针,严格按照宪法和基本法办事,保持 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必须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方针,巩固和发展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基础,造福两岸同胞。 深入推进“一国两制”在港澳实践,是实现香港、澳门长 期繁荣稳定的必然要求,符合国家和民族根本利益,符合香港、 澳门整体和长远利益,

35、符合外来投资者利益。习近平总书记指 出:“继续推进一国两制事业,是中央政府、特别行政区 政府和包括港澳同胞在内的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使命,无论遇 到什么样的困难和挑战,我们对一国两制方针的信心和决 心都绝不会动摇,我们推进一国两制实践的信心和决心都 绝不会动摇!” 继续推进“一国两制”事业,必须牢牢把握“一国两制” 的根本宗旨,共同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保持香港、 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必须坚持依法治港、依法治澳,依法保障 “一国两制”实践;必须把坚持一国原则和尊重两制差异、维 第 19 页 护中央权力和保障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发挥祖国内地坚强 后盾作用和提高港澳自身竞争力有机结合起来,任

36、何时候都不 能偏废。中央贯彻落实“一国两制” 、严格按照基本法办事的方 针不会变;支持行政长官和特别行政区政府依法施政、履行职 责的决心不会变;支持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发展经济、 改善民生、推进民主、促进和谐的政策也不会变。要发挥港澳 独特优势,提升港澳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地位和功 能,深化内地与港澳合作。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 政区同胞,要以国家和香港、澳门整体利益为重,共同维护和 促进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不可阻挡的历史进 程。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也是 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式。 “一国两制”在台湾的具体

37、实现形式 会充分考虑台湾现实情况,充分吸收两岸各界意见和建议,是 能充分照顾到台湾同胞利益的安排。我们所追求的国家统一不 仅是形式上的统一,更重要的是两岸同胞的心灵契合。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一条维护两岸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造福两岸同胞的正确道路,也是通向和平统一的光明大道。习 近平总书记指出:“两岸双方应该胸怀民族整体利益、紧跟时 代前进步伐,携手巩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大格局,共同实现中 华民族伟大复兴。 ”坚持“九二共识” 、反对“台独”是两岸关 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没有这个定海神针,和平发展之舟就 第 20 页 会遭遇惊涛骇浪,甚至彻底颠覆。 “九二共识”体现了一个中国 原则,明确界定了

38、两岸关系的根本性质。它表明大陆与台湾同 属一个中国,两岸关系不是国与国关系,也不是“一中一台” 。 承认“九二共识”的历史事实,认同其核心意涵,两岸双方就 有了共同政治基础,就可以保持良性互动。 我们愿意首先与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机遇,持续推进两 岸各领域交流合作,深化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传承和弘扬 中华文化优秀传统,增进两岸同胞文化、民族认同,加强两岸 基层民众和青少年交流往来,扩大两岸民众的受益面和获得感, 增进同胞亲情和福祉,增强对命运共同体的认知。我们将坚决 遏制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行径,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绝不让国家分裂的历史悲剧重演。 两岸同胞是命运与共的骨肉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 民族强盛,是同胞共同之福;民族弱乱,是同胞共同之祸。两 岸关系和平发展成果需要两岸同胞共同维护,开创共同美好未 来需要两岸同胞共同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两岸同 胞携起手来同心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事务文书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