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仲舒与儒家经学”研讨会致词.docx

上传人:椰子壳 文档编号:477460 上传时间:2018-11-18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7.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董仲舒与儒家经学”研讨会致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董仲舒与儒家经学”研讨会致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董仲舒与儒家经学”研讨会致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董仲舒与儒家经学”研讨会致词.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董仲舒与儒家经学”研讨会致词 特征码 vnhLeRkEftLFLDbWtszB * “董仲舒与儒家经学”研讨会致词 尊敬的各位领导、来宾和专家学者: 值此由中华孔子学会董仲舒研究会、西北大学现代学院、衡水 学院董子学院主办的“董仲舒与儒家经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在古都西安,也就是在董仲舒曾经工作过并且终老和安葬于此 的地方,胜利召开之际,我谨受中华孔子学会会长和常务副会 长的委托,代表中华孔子学会,向本次研讨会的胜利召开表示 热烈的祝贺,也向与会的各位领导、来宾和专家学者表示诚挚 的感谢! 董仲舒在中国儒学史、经学史和文化史上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 位。他在汉代“为群儒首” 、 “为

2、儒者宗” 。他传承和发展了先秦 儒家思想,实现了儒家思想与秦以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整合, 实现了秦以后从法家的“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到儒家的“任 德不任刑”或“德主刑辅”的治国理念转型,奠定了儒学、经 学在汉代以后的主流和主导地位。中华民族和中国文化自汉代 始成为一个思想观念、政治制度和社会经济生活有机结合在一 第 2 页 起的“实体性存在” 。如果说先秦儒学以孔子为代表,宋明儒学 以朱熹为代表,那么当之无愧地,汉唐儒学就以董仲舒为代表。 衡水是董仲舒的故乡,西安是汉唐的首都,是董仲舒曾经工作 过並终老和安葬于此的地方。去年我们在衡水学院举办研讨会, 正式成立了董仲舒研究会,成立了衡水学院董子

3、学院,今年我 们又在西安举办研讨会,而且是在孔子诞辰的纪念日召开了本 次会议。这必将是“董仲舒和儒家经学”研究史上的一次非常 重要的国际学术研讨会。 本次会议在西北大学现代学院胜利召开。我们知道,西北大学 现代学院一直注重于传统与现代的结合,这是贵校的优秀传统 和优良学风。这也更启示我们,要注重研究董仲舒思想、儒家 经学与现时代的关系。清代史学家赵翼曾经说“秦汉间为天地 一大变局” ,我们在 1840 年以后又经历着“数千年来未有之变 局” 。汉代儒家在他们所面临的“变局”中,是如何处理“变” 与“常”的关系(参见拙文董仲舒对先秦儒家的继承和损益 , 载衡水学院学报20XX 年第 3 期) 、

4、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汉书董仲舒传记载,董仲舒认为古井田制“难以猝行” , 故提出了“限民名田” ) 、尊儒与思想文化多元性的关系(汉初 的陆贾在新语术事中说:“书不必起仲尼之门,药不必 出扁鹊之方,合之者善,可以为法,因世而权行” ,此即“尊儒” 而不“独尊” ,参见拙文秦后第一儒陆贾 ,载孔子研 第 3 页 究1992 年第 3 期,董仲舒虽然有“独尊儒术”的思想,但实 际上在他的思想中也综合了道、法、名、墨、阴阳五行家的思 想)等等,探讨这些内容也将为我们今天的传承和弘扬优秀传 统文化,並且实现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供历史的借鉴,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总之,这将是一次非常重要、能够记入史册、极大推动董仲舒 和儒家经学研究进一步深入发展的研讨会。最后,我再次向大 会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与会的各位领导、来宾和专家学者表示 诚挚的感谢!预祝本次学术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事务文书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