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课时跟踪检测七忽必烈改制含解析岳麓版选修.pdf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824629 上传时间:2019-12-22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72.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课时跟踪检测七忽必烈改制含解析岳麓版选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课时跟踪检测七忽必烈改制含解析岳麓版选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课时跟踪检测七忽必烈改制含解析岳麓版选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课时跟踪检测七忽必烈改制含解析岳麓版选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课时跟踪检测七忽必烈改制含解析岳麓版选修.pdf(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课时跟踪检测(七) 忽必烈改制课时跟踪检测(七) 忽必烈改制 一、选择题(每小题 4 分,共 24 分) 1忽必烈改国号为“元”之后,确定“山以南,国之根本也” ,说明他要( ) A立志变通蒙古军事上的扩张 B以中原文明为基础进行改革 C实行南北汉蒙分治 D抛弃游牧生产方式,推行农耕 解析:选 B 解答本题要注意结合具体历史背景分析材料信息。“山以南”即指中原地 区,所以可得出“以中原文明为基础”的结论。 2下列对元朝“汉法”与“旧俗”斗争结果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先进文化必将战胜落后的文化 B社会进步是在不断斗争中前进的 C“汉法”与“旧俗”的性质相同 D习俗落后的一些民族必将被其它民

2、族的先进习俗所同化 解析:选 C “汉法”代表中原先进文化,“旧俗”代表蒙古社会落后的习俗文化,前 者是建立在封建经济基础之上的, 后者是建立在奴隶社会和游牧生产方式基础之上的, 两者 性质不同,故选 C。A、B、D 三项均正确。 3“元制,凡有重大军事,则遣中书省官员前往督之,其班底仿中书省建制,故称 行中书省 。”由此可见,元朝的行中书省( ) 最初是出于军事需要而设立的 实际上是中书省的派出机构 确保了地方的独 立性 对我国的地方行政机构改革影响深远 A B C D 解析:选 A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材料中的“凡有重大军 事,则遣中书省官员前往督之”表明行中书省最

3、初是出于军事需要而设立的,而“中书省官 员前往督之” “仿中书省建制” 则说明行中书省是中书省的派出机构。 元政府实行行省制度, 目的是加强对地方的管辖,而不是确保地方的独立性,说法错误,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4忽必烈即位后诏令天下:“国以民为本,民以衣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这一 方针标志着蒙古汗国国策逐渐转变为( ) A改行汉法 B工商立国 C游牧经济 D农耕文明 解析:选 D 忽必烈改制主要是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而当时中原地区的汉族文化主要 是以农业为主,即农耕文明。 5元朝转变立国之本,重视农业发展,其中为此指定的考察地方官吏的主要标准是 ( ) A屯田多少 B编写农书 C推广先进的科

4、学技术 D农桑兴废 解析:选 D 元朝为转变立国之本推行农业,制定了考察地方官吏的主要标准是以发展 农桑为原则。 6最能说明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原理的是( ) A蒙古贵族采用汉法 B元朝实行行省制度 C元朝实行民族分治 D元朝的民族融合 解析:选 A B、C、D 三项为政治范畴,首先排除;采用汉法反映出为适应中原地区的 先进生产力,蒙古贵族被迫逐步改变落后的生产方式。 二、非选择题(第 7 题 10 分,第 8 题 16 分,共 26 分)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蒙古贵族进入中原以后)“占民田千顷,不耕不稼,谓之草场,专放孽畜。” 续文献通考 元世祖即位之初, 首诏天下

5、: “国以民为本, 民以衣食为本, 衣食以农桑为本。” “洪 范八政,食为首而货次之,盖食货者养生之源也。民非食货则无以为生,国非食货则无以 为用。” 元史 材料二 (元世祖)至元四年(1267 年)设置“斡脱总管府” ,向斡脱提供低息贷款。斡脱 和中国商人的商业交易税为 333%的低额(徐元瑞习吏幼学指南中提道:斡脱“谓转运 官钱,散本求利之名也” ,“见圣旨、令旨,随处做买卖之人”)。 至元七年(1270 年),在中央正式成立司农司,“司农司之设,专掌农桑水利。仍分布 劝农官及知水利者” 。 材料三 元太祖起自朔土,统有其众,部落野处,非有城郭之制及取中原,太宗始 立十路宣课司,选儒臣用之

6、世祖即位,立朝仪,造都邑,酌古今之道,定内外之官。其 总政务者曰、中书省,秉兵柄者曰枢密院,司黜陟者曰御史台官有常职,位有常员,其 长则蒙古人为之,而汉人、南人贰焉,于是一代之制始备。 (1)根据材料一,元世祖时期的生产方式与蒙古贵族初占中原时相比有什么变化?根据 材料二,概括元世祖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措施。(8 分) (2)结合材料,从元朝统治方式的变化中,你能得出什么规律性的认识?(2 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解读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第(1)问,可结合所学 知识回答。第(2)问,应点出先进与落后的关系。 答案:(1)变化:由游牧经济向农耕经济转化。措施:农业从中央到地方建立指导

7、 农业生产的行政机构,制定相关法规制度,把农桑兴废作为考核官员的重要指标;商业 设立专门机构,给予优惠政策(低息贷款、降低商税),鼓励商业发展。 (2)文化落后的征服民族必然被他们所征服的民族的较高文化所征服。 8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元朝疆域图 材料二 忽必烈竭力维护蒙古贵族利益,实行民族分治,将元朝人分为蒙古人、色目人 (除蒙古族以外的西北、西域各族人)、汉人(淮河以北原金朝境内的汉族和契丹、女真等族 以及云南、四川人等)、南人(原南宋境内的汉族和其他民族)四等。他在元大都皇宫内引种 漠北“誓俭草” ,以“示子孙无忘草地” 。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总结,为巩固统一,元世祖忽

8、必烈采取了哪些措施?(8 分) (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2 分) (3)据以上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元世祖。(6 分) 解析 : 第(1)问,主要是考查忽必烈在政治上的改革措施。第(2)问,注意运用阶级分析 法理解忽必烈推行民族分治的目的。第(3)问,对人物的评价,要注意一分为二地分析其在 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答案:(1)在中央设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三大系统,设宣政院,管理全国宗教事务 和西藏地区 ; 在地方设行中书省,加强对地方的管辖,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设 官开发云南,设通政院,建立驿站制度。 (2)忽必烈在推行汉法的同时不忘蒙古渊源,体现了他竭力维护蒙古贵族利益的心态。 (3)元世祖推动国家统一,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与民族融合,实行行省制度,加强 了对边疆的管理 ; 实行民族分化政策,加剧了民族矛盾,导致人民反抗。总之,元世祖功大 于过,是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家、军事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