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单元检测试卷四含解析北师大版必(002).docx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832741 上传时间:2019-12-2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716.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单元检测试卷四含解析北师大版必(00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单元检测试卷四含解析北师大版必(00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单元检测试卷四含解析北师大版必(00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单元检测试卷四含解析北师大版必(00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单元检测试卷四含解析北师大版必(00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单元检测试卷四含解析北师大版必(00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单元检测试卷四含解析北师大版必(002).docx(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单元检测试卷(四)(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革命,革命,剪掉辫子反朝廷;独立,独立,中国岂是鞑子的!”这首歌谣反映了当时()A革命的主要目的是移风易俗B民族主义思想已影响到民众C民族区域自治思想深入人心D反对帝国主义成为思想主流答案B解析结合“革命”“独立”等关键词可知,该歌谣反映了民众推翻清王朝统治的要求和愿望,其反映了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已经影响到民众,因此B项与题干信息吻合。2(2018邢台高二期末)孙中山认为:“将来世界上总有和平之望,总有大同之日,但前提是要先恢复民族主

2、义和民族地位,用固有的道德和平做基础,去统一世界,成一个大同之治。”这表明()A三民主义与儒学大同观相同B孙中山发展了儒家的大同观C孙中山明确提出反帝的主张D民族主义成为三民主义核心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将来世界上总有和平之望,总有大同之日,但前提是要先恢复民族主义和民族地位,用固有的道德和平做基础,去统一世界,成一个大同之治”可知,孙中山发展了儒家的大同观,故B项正确。3(2018北京西城高二期末)北京香山碧云寺是孙中山先生灵柩暂厝(停放)之地,这里建有“孙中山纪念堂”,内设生平事迹展览室,内容分为六个部分。依据所学判断,表中空白处应是()第一展室求学立志第二展室致力革命第三展室推翻帝制第四展

3、室第五展室讨袁护法第六展室伟大转折A.三民主义B三大政策C创建民国D和平统一答案C解析材料中表述是孙中山的生平事迹展,因此,应该是按照时间先后顺序,三民主义提出于1905年,应该发生在1912年推翻帝制之前,故A项错误;三大政策是国共合作,应该是材料中的伟大转折,故B项错误;推翻帝制之后创建民国,与所学知识相符,故C项正确;孙中山没有和平统一的史实,故D项错误。4(2018滨州高三期末)“现在清室不能压制我们,但各国还是要压制的勿谓满清已倒,种族革命已告成功,民族主义即可束诸高阁矣。”孙中山意识到()A反满革命还要继续B国共合作的必要性C民族革命的长期性D救亡图存刻不容缓答案C解析材料中强调的

4、是不能认为推翻满清政府就认为民族革命就结束了,而应当继续坚持下去,故C项正确。5马克思认为剩余价值是工人劳动的产物,应归工人所有;孙中山以纺纱织布为例,认为棉布的制成除工人外,也离不开种植棉花的有关人员,因而其认为马克思的观点“忽略了社会上其他各种有用分子的劳动”,从而提出“民生问题才可说是社会进化的原动力”。据此可知()A二者都认识到资本主义的弊端B民生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C民生主义源自剩余价值学说D三民主义比马克思主义先进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剩余价值是工人劳动的产物,应归工人所有”,马克思看到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根据材料“民生问题才可说是社会进化的原动力”,孙中山看到了资本主义的贫富两极

5、分化,故A项正确。6(2019深圳调研)孙中山认为,共和是中国政治之精髓,先哲之遗业;人们所共尊的尧、舜、禹三代就是“天下为公”的自治共和时代,共和制度是中国政治的古老传统。据此可知,孙中山意在()A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B剖析民主共和制度的实质C为民权主义寻找历史依据D继承和发展儒家传统文化答案C解析根据“先哲之遗业”“是中国政治的古老传统”可知孙中山认为民主共和是政治传统,意在为其民权主义寻找历史依据,故C项正确。7(2018南阳高二期中)孙中山是近代坚定的民主革命家,但他同时又说:“纯用革命手段不能完全解决经济问题。”“夫今日立国于世界之上,犹乎人处于社会之中,相资为用,互助以成者也。”在

6、这里,孙中山主要强调的是()A革命是解决民生问题的主要手段B民生问题解决要立足和谐互助C国内各民族要平等、团结、互助D以和平方式实现财富国有,国民共享答案B解析“夫今日立国于世界之上,犹乎人处于社会之中,相资为用,互助以成者也”强调以和谐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故B项正确。81924年孙中山在建国纲领中指出:“土地之岁收,地价之增益皆为地方政府之所有,而用以经营地方人民之事业,及育幼、养老、济贫、救灾、医病与夫种种公共之需。”这表明他主张()A解决民生问题B废除封建剥削C实行土地国有D践行社会主义答案A解析据材料“而用以经营地方人民之事业,及育幼、养老、济贫、救灾、医病与夫种种公共之需”可知孙中山关

7、注民生问题,故A项正确。9(2019辽宁五校期末联考)1906年,孙中山提出了“将来中华民国的宪法是要创一种新主义,叫五权分立”。孙中山称之为“破天荒的政体”。这里的五权除了西方的三权以外,新增了考试权和监察权。孙中山的“新主义”()A受制于中国现状而未能付诸实践B推动了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体现了中西政治文明成果的融合D旨在弥补西方政党制度的弊端答案C解析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三权源自西方的三权分立,而考试权和监察权则源于古代中国的科举制和监察制度,所以五权分立是中西融合的成果,故C项正确。10国民党一大上,中山先生说:“至共产主义之实行,并非创自俄国,我国数十年前,洪秀全在太平天国已经实行

8、(“圣库制度”),且其功效较俄国尤大。”孙中山对“圣库制度”的认识表明()A俄国道路不适合中国国情B“联俄”未必要全盘学习俄国C共产主义和圣库制度一脉相承D民生主义是对圣库制度的补充答案B解析根据题目“洪秀全在太平天国已经实行(圣库制度),且其功效较俄国尤大”体现了孙中山并未完全学习俄国,故B项正确。111924年8月,孙中山指出:“现在一般青年学者信仰马克思主义,一讲到社会主义,便主张用马克思的办法来解决中国社会经济问题,但是我们今日师马克思之意则可,用马克思之法则不可。”这反映出当时国民党()A注重借鉴科学社会主义的精神B丧失了领导国民革命的主导地位C试图消除与中国共产党的分歧D逃避现实希

9、求在革命中得到认可答案A解析据材料“今日师马克思之意则可”得出注重借鉴科学社会主义的精神,故A项正确。12(2018聊城高二期末)毛泽东在战争和战略问题中指出,“(中国)无议会可以利用,无组织工人举行罢工的合法权利。在这里,共产党的任务,基本地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材料的核心观点是()A中国必须坚持无产阶级的革命领导权B中国应采取议会合法斗争的策略C中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D中国革命的步骤必须分两步走答案C解析从材料“在这里,共产党的任务,基本地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

10、可知材料的核心观点是中国应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故C项正确。131958年,郭沫若发表文章指出:“我要坦白地说,我是敬仰毛泽东同志的。我这不是盲目的个人崇拜,我是同样反对盲目崇拜的人。所谓盲目的个人崇拜是所崇拜的对象并不是真正代表真理的个人。”这一说法()A未能阻止社会对毛泽东的个人崇拜B有效遏制了当时的“左”倾错误C肯定了当时民众对毛泽东的个人崇拜D丰富了毛泽东思想的具体内容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我要坦白地说,我是敬仰毛泽东同志的。我这不是盲目的个人崇拜,我是同样反对盲目崇拜的人。所谓盲目的个人崇拜是所崇拜的对象并不是真正代表真理的个人”可知郭沫若是反对对毛泽东的个人崇拜,但是未能阻止社会

11、对毛泽东的个人崇拜,因为此后对毛泽东的个人崇拜有增无减,故A项正确。14(2018山西名校高二期末)学习毛泽东一文中指出,他(毛泽东)在建设苏维埃政权的问题上在建设民族统一战线问题上,把统一与斗争的原则辩证地了解和运用起来,保证了民族的团结与抗战。在该文看来,我们应学习毛泽东()A为人民服务的社会责任感B实事求是的创新精神C军事指挥才能D乐观的革命精神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他(毛泽东)在建设苏维埃政权的问题上在建设民族统一战线问题上,把统一与斗争的原则辩证地了解和运用起来,保证了民族的团结与抗战”可知,文章在这里颂扬的就是毛泽东一种实事求是的创新精神,故B项正确。15(2018山西五校联考)毛泽

12、东在论持久战中提出单靠自己的力量还是不够的,还须依靠国际力量和敌国内部变化的援助,否则是不能胜利的,因此加重了中国的国际宣传和外交工作的任务。据此可知毛泽东()A重视舆论宣传作用B向世界宣传社会主义制度C把冷战思维用于外交D希望世界接受“万隆精神”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加重了中国的国际宣传和外交工作的任务”,毛泽东注重对外宣传,争取国际力量和敌国内部变化的援助,故A项正确。16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指出:“在中国的条件下,除了国家自己的经济、劳动人民的个体经济和合作经济之外,一定要让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在不能操纵国民生计的范围内获得发展的便利,才能有益于社会的向前发展。”毛泽东旨在强调()A坚持新民主主

13、义道路的必要性B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紧迫性C孙中山民生主义思想的局限性D民族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性答案A解析材料“一定要让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在不能操纵国民生计的范围内获得发展的便利”体现了坚持无产阶级领导和利用民族资本主义的新民主主义道路的主张,故A项正确。17法国学者毕仰高认为人民大众之所以支持共产党,“主要并不是因为党的领导干部和红军官兵的抗日活动,而是在于他们的行为让民众感到耳目一新,而且他们真正回应了民众的需求”,材料反映了毛泽东思想中的()A独立自主B实事求是C自力更生D群众路线答案D解析“而是在于他们的行为让民众感到耳目一新,而且他们真正回应了民众的需求”反映了毛泽东思想中的群众路线,故

14、D项正确。18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中共八大党章中却删去了“毛泽东思想”的提法,只提“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A中国革命任务已经完成B毛泽东权威下降C党和国家工作中心已经转移D吸取苏联教训答案D解析1956年2月苏共二十大的召开,对斯大林个人崇拜进行批判,导致苏联出现了思想混乱,毛泽东吸取苏联的教训,才会有删去毛泽东思想的提法,故D项正确。19(2018怀化高三期末)一位美国学者评论说,1956年,毛泽东向政治局提交了供选择的建议,即他的论十大关系,这篇讲话虽然用词、含义模糊,但要求却十分清楚,描绘了一种完全不同的发展战

15、略。对“完全不同的发展战略”的正确理解是()A根据国情自主探索建设之路B完全抛弃苏联的发展模式C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D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答案A解析依所学,中共八大结合中国国情提出了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故A项正确。20毛泽东义利观主要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在物质和精神的关系上,它更多地强调精神;邓小平的义利观形成于改革开放时期,他认为:“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由此说明两人的义利观()A都反映了社会现实B各自具有片面性C都是为了发展经济D从根本上是对立的答案A解析一定时期的思想是一定时期经济政治的反映,毛泽东和邓小平对义利观认识的不同,是与当时的社会现实紧

16、密联系的,故A项正确。21邓小平曾说:“为什么一谈市场就说是资本主义,只有计划才是社会主义吗?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嘛。只要对发展生产力有好处,就可以利用它为社会主义服务,就是社会主义的;为资本主义服务,就是资本主义的。”这一论断()A阐述的是政治路线的问题B解决的是经济发展手段问题C论证了社会主义本质问题D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材料强调的是经济的方法与手段问题,故B项正确。22有学者指出,之所以说邓小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新历史条件下对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继承,首先在于这两大科学理论的立论前提是一致的。这里的“立论前提”主要是指()A基本国情的

17、科学分析B坚持马克思主义原理C改革开放的成功探索D革命伟人的特殊经历答案A解析邓小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立论前提是一致的,主要是指两者都是基本国情的科学分析,都是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故A项正确。23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总结性地说道:“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立的章程并不少经济、政治、科技、文化、军事、外交等方面都有明确的方针和政策,而且有准确的表述语言。”这一说法()A体现了改革开放政策的正确性B标志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正式启动C体现了改革开放政策的全面性D表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立的章程并不少经济、政治、

18、科技、文化、军事、外交等方面都有明确的方针和政策,而且有准确的表述语言”这一说法体现了改革开放政策的全面性,故C项正确。24下图反映了新时期党的理论发展情况。对图片解读正确的是()A体现了新时期理论成果的内在一致性B体现了邓小平个人思想的不断发展C新时期理论的核心均是党的建设问题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着眼科学发展答案A解析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体现了新时期理论成果的内在一致性,故A项正确。25(2018湖北三市高二期末)20世纪以来,先进的中国人把世

19、界文化的优秀成果同振兴中华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这些重大理论成果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对这些重大理论成果“一致性”的理解正确的是()A都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以复兴民族为宗旨B都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C都是20世纪推动中国历史前进的思想武器D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产物答案A解析“20世纪以来,先进的中国人把世界文化的优秀成果同振兴中华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可见这些理论均符合这个判定,故A项正确。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25分,第27题13分,第28题12分,共50

20、分。)26(25分)阅读材料,完成相关问题。材料一在领导革命和建设中,毛泽东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对待传统文化,并从中汲取了大量的思想。青年时期,他曾寄希望于和平改良,失败后转向暴力革命,“政治改良一途,可谓绝无希望。吾人惟有另辟道路,另造环境一法。”主编湘江评论时,强调“引入实际去研究实事和真理”,“反对脱离实际的空虚思想”。在党的“七大”报告中,提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的著名论断。他还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座右铭,决心要为全中国痛苦的人、全世界痛苦的人贡献自己的力量。新中国成立前夕,要求全党:“务必要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要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

21、风”。摘编自吴伟锋毛泽东与中华传统文化材料二毛泽东根据马克思的基本观点,在参照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立足中国实际,第一次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命题明确作出概括:“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他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已不再表现为激烈的阶级斗争,而是大量地表现为人民内部矛盾。“我们国家内部的阶级矛盾已经基本上解决了,所有人民应当团结起来。解决的方法,就是从团结出发,经过批评与自我批评,达到团结这样一种方法。”摘编自许全兴毛泽东晚年的理论与实践(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毛泽东身上所体现的中华优秀传

22、统文化,并指出中华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与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关系。(15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毛泽东社会主义矛盾学说论述过程中体现的特点,并指出这一论述的背景。(10分)答案(1)体现:革故鼎新;实事求是;以民为本;爱国情怀;艰苦奋斗。影响:毛泽东思想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2)特点:理论的创新性(第一次作出明确概括);内容的科学性(基于国情提出了正确的社会矛盾);解决方法的合理性(团结批评团结的方法);目标的针对性(为了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背景:苏共二十大召开后

23、,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社会主义改造即将结束,消灭剥削阶级;目的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毛泽东身上所体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据材料一的信息归纳即可;第二小问影响,根据材料一“毛泽东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对待传统文化,并从中汲取了大量的思想”可得出毛泽东思想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联系所学可知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第(2)问,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二的信息回答;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从三大改造即将结束,团结一切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等方面回答。27(1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邓小

24、平从世界经济多极化的格局和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实际出发,提出了我国对外开放的梯度推进战略,即根据各区域的不同情况,分别实行不同程度的开放政策和对外资的优惠政策,通过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多层次的梯度推进,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摘编自陈钺、汤秀莲邓小平的对外开放理论:富民强国之路材料二从1978年算起,我国曾有过三次思想大解放。其中:1978年,一篇署名文章打破“两个凡是”神话,拉开了第一次思想大解放的序幕;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触动姓“社”姓“资”,引发第二次思想大解放的潮流。摘编自光明网我国三次思想大解放的历史回望(1)根据材料一概括邓小平对外开放的思路,并指出中国

25、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7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两次思想大解放的不同作用。(6分)答案(1)思路:先试验,取得成功经验后再推广,走渐进式开放之路。特点:点、线、面相结合,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宽领域、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新格局。(2)作用:第一次思想大解放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奠定了思想基础。第二次思想大解放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奠定了思想基础。28(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国今是患贫,不是患不均。在不均的社会,当然可用马克思的办法,提倡阶级战争去打平他。但在中国实业尚未发达的时候,马克思的阶级战争、无产专制便用不着。所以我们今日师马克思之意则可,用马克思之法则不可

26、。我们主张解决民生问题的方法,不是先提出一种毫不合时用的剧烈办法,再等到实业发达以求适用;是要用一种思患预防的办法来阻止私人的大资本,防备将来社会贫富不均的大毛病。孙中山三民主义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孙中山与马克思主义”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12分)答案(示例1)论题:孙中山借鉴了马克思主义。阐述:孙中山自1894年创立兴中会以来,历次革命屡败屡战、屡战屡败。1917年苏俄的十月革命、1919年中国的五四运动,为其指出了一条新路。同时,孙中山看到了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巨大的贫富差距和尖锐的社会矛盾,也不愿重走欧美资本主义

27、国家的老路,其民生主义原本就试图以“平均地权”的方式缩小贫富差距。在新的历史形势下,孙中山一定程度上吸收借鉴了马克思主义,重新阐释了三民主义,增加了“节制资本”“扶助农工”等有社会主义色彩的内容。结论:孙中山借鉴了马克思主义,其民生主义有了新的发展。(示例2)论题:孙中山指出不能照搬马克思主义。阐述:马克思主义形成于资本主义发达的西欧,列宁主义与十月革命在帝国主义链条上相对薄弱的俄国取得成功。已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与上述地区情况迥异,生产力水平、社会文明发展程度远远落后。照搬马克思主义,搞城市革命,消灭资产阶级,在中国不可能取得成功。作为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主张“师马克思之意”,不“师马克思之法”。事实上,中国共产党人正是在革命实践中,逐渐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才取得了革命的胜利。结论:孙中山指出不能照搬马克思主义,应该师其意,不用其法。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孙中山不主张照搬马克思主义,根据材料并结合当时中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可知,当时中国不适合照搬马克思主义,结合之后的史实可知中共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也并未照搬马克思主义。另一种论点可从孙中山借鉴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进行分析,着重从新三民主义的角度进行论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