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历史(浙江专用)一轮课件:专题十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pptx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846917 上传时间:2019-12-24 格式:PPTX 页数:65 大小:1.1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高考历史(浙江专用)一轮课件:专题十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2020版高考历史(浙江专用)一轮课件:专题十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2020版高考历史(浙江专用)一轮课件:专题十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2020版高考历史(浙江专用)一轮课件:专题十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2020版高考历史(浙江专用)一轮课件:专题十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版高考历史(浙江专用)一轮课件:专题十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版高考历史(浙江专用)一轮课件:专题十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pptx(6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专题十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高考历史 (浙江选考专用),五年高考,A组 自主命题浙江卷题组,考点一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1.(2019浙江4月选考,12,2分)观察右侧两图(绘制时间:1924年)。 结合所学,判断下列项中表述正确的是 ( ) 20世纪上半叶男装流行长袍马褂 知识女性着装宽松肥大 男性着装凸显等级身份 女性服饰趋向短袍窄袖 A. B. C. D.,答案 A 观察图片,结合所学,很显然20世上半叶女性服饰趋向短袍窄袖,男装流行长袍马褂, 故正确。单从图片无法看出图中人物的身份和地位,因此“知识女性着装宽松肥大”和 “男性着装凸显等级身份”的说法没有根据,错误。,2.

2、(2018浙江4月选考,9,2分)清代北京竹枝词中说:“坤(女)鞋制造甚精工,争奈人多足似 弓。庚子(1900年)已过尚依旧,几时强迫变颓风?”这反映了 ( ) A.传统观念影响习俗变革 B.社会启蒙与进步知难行易 C.妇女缠足之风气日趋衰颓 D.近代女鞋制造工艺删繁就简,答案 A 本题考查中国近代社会风俗变迁。由题意可知,清末,社会风气已然日渐开放,但缠 足的陋习仍然存在,说明传统观念影响了习俗变革。,3.(2017浙江4月选考,9,2分)20世纪初,复报登载了学生编的新歌:“世界新,男女重平等,文 明国,自由结婚乐。我中华,旧俗真堪嗟,抑女权,九州铸铁错。”后大公报申报等相 继刊载。这一现

3、象反映了 ( ) A.婚姻自由成为普遍时尚 B.民生主义影响巨大 C.婚俗中西合璧土洋结合 D.婚嫁旧俗受到冲击,答案 D “世界新,男女重平等,文明国,自由结婚乐。我中华,旧俗真堪嗟,抑女权,九州铸铁 错”体现了学生对新婚俗的赞美和对旧婚俗的否定,反映了婚嫁旧俗受到冲击,故D项正确。 A项所述不符合史实;题干中并未体现民生主义,B项错误;C项所述在题干中无法体现。,4.(2016浙江10月选考,11,2分)19世纪初叶,中国丛报一篇文章写道,在中国“最时尚的区 域里,大部分的妇女都缠足”。促动缠足陋习开始改变的重要历史事件是 ( ) A.辛亥革命 B.新文化运动 C.新中国成立 D.改革开放

4、,答案 A 根据所学可知,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一系列法令,其中规定禁止女子缠 足。故A项正确。,5.(2016浙江4月选考,10,2分)从甲图到乙图的历史变迁,反映了( ) A.男女日常服饰的逐渐变化 B.先进习俗已取代落后习俗 C.近代婚姻礼俗的删繁就简 D.婚姻自主观念的普遍流行,答案 C 题目体现的是婚俗的变化,A并非图片表达的重点,排除;B无法从图片中得出,排除; C、D都是讲婚俗,但婚姻自主这一点从两张图片中无法看出,故选C,排除D。,6.(2015浙江10月选考,16,2分)20世纪末,中国的传统服饰连同印花棉布、古典丝绸又在国际时 装舞台上活跃起来,掀起了一股股各具特色的

5、“中国风”。时装“中国风”的出现反映了( ) 归真返璞的文化现象 经济全球化的加强 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 服饰深受政治生活影响 A. B. C. D.,答案 A 20世纪末,中国的传统服饰连同印花棉布、古典丝绸又在国际时装舞台上活跃起 来,掀起“中国风”。这些体现了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经济全球化的加强。中国的传统服饰 在国际舞台上活跃起来,体现了归真返璞的文化现象。在题干中无法体现。由此分析,A项 正确。,7.(2017浙江11月选考,31,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上海县城外形成了被英、法、美三国依仗强权分占的特区势力,出现了各自为政 的“租界”。在这里,他们拥有相对独立的行政权

6、、立法权、司法权,俨然“国中之 国”。起初,由于外人来华之际,中外民情扞格,以风俗习惯等种种不同,不愿华洋杂居。小刀 会起义爆发,华人逃入租界者甚多,不久便华洋杂居。不同的风俗习惯发生碰撞、冲突也就在 所难免了。 摘自张仲礼、熊月之等长江沿江城市与中国近代化 材料二 (租界开辟后)西洋服饰之引入,使上海自明清以来形成“服尚新奇、衣必华鲜”的 习俗得以进一步张扬。洋泾浜新竹枝词写道:“康奴也学假斯文,衣履难将贵贱分。 更有异言并异眼,淡黄马褂着纷纷。”哪里还有什么不敢穿的? 摘自张仲礼、熊月之等长江沿江城市与中国近代化 (1)梳理材料一,概述近代初期上海“华洋杂居”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租界

7、”的消极 影响。(4分) (2)阅读材料二,分析“西洋服饰之引入”对上海民风嬗变的影响。综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中叶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的典型特征。(6分),答案 (1)原因:殖民者设立租界,小刀会起义的冲击。 影响:严重践踏中国国家主权,突显半殖民地社会特征。 (2)影响:新奇、时尚的习俗进一步张扬;淡化了等级观念。 特征:中西各种社会文化因素相互交汇与碰撞;中西合璧、土洋并存。,解析 (1)上海“华洋杂居”的原因可从材料一中归纳。“租界”的消极影响可从对中国主 权的破坏、社会性质的改变、产生社会冲突等角度分析。 (2)材料“习俗得以进一步张扬”体现社会习俗的变化;“

8、衣履难将贵贱分”体现平等思想; “更有异言并异眼,淡黄马褂着纷纷”体现土洋并存特征;“哪里还有什么不敢穿的”体现人 们思想观念的改变。据此归纳“影响”及“特征”。归纳典型特征,注意结合历史阶段特征 分析。,以下为教师用书专用(810),8.(2014浙江文综,16,4分)从甲图到乙图,表明 ( ),A.先进习俗必然取代落后习俗 B.某些生活习俗具有深刻的政治意义 C.专制王朝由强大走向败落的历史命运 D.专制与民主的斗争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答案 B 本题以中国历史上男子由蓄辫到剪辫的变化考查中国历史的变迁。甲图反映的是清初男子剃发蓄辫,本质是清朝统治者为巩固统治而采取的措施;乙图体现的是民国初年

9、男子剪辫的情景,反映了辛亥革命对民众生活习俗的影响。两幅图都反映了政治历史的变化对生活习俗的深刻影响。因此B项正确。蓄辫和剪辫的行为不能从本质上体现习俗的先进与落后,因此A项错误。甲、乙两图所体现的历史现象不能反映专制王朝的命运以及专制与民主的斗争,C、D两项应排除。,9.(2012浙江文综,17,4分)1862年6月26日,上海新报一则某商行售卖“外国杂货”的广告 云:新到什锦饼干、酸果、洋醋、吕宋烟、白兰地、小面镜仔、东洋竹篮仔等。这反映出 ( ) A.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B.国人办报事业的发展 C.物质生活时尚的变化 D.百姓衣食住行的西化,答案 C 本题考查近现代中国物质生活的变迁。从

10、题干广告中列举的外国杂货可以看出国 人崇尚西洋事物,这反映出当时物质生活时尚的变化,故C项正确。出现售卖外国杂货的广告 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无必然联系,故A项不符合题意。1873年中国才开始独立办报,故 B项错误。广告中的杂货仅体现出“食”和“用”的变化,未体现出“衣”“住”“行”的 变化,故D项表述不准确。,10.(2011浙江文综,17,4分)据地方志记载,民国时期某城市“旧式婚姻居十之七八,新式者不过 十之二三”。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 ) A.旧式婚礼因为简便节约更为流行 B.城市尚且如此守旧,更不要说乡村 C.婚姻习俗的新旧变迁有一个过程 D.传统的婚姻观念仍为多数人所坚持,答案

11、A 注意题干中“民国时期”这一时间限制。“旧式婚姻居十之七八,新式者不过十 之二三”反映了婚姻习俗虽已发生变化,但旧式婚姻礼仪仍居主导地位,这说明婚姻习俗变迁 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材料并未反映出“旧式婚礼”“简便节约”的特点,而且这一说法 不符合史实,故A项理解不正确,符合题意。,考点二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1.(2019浙江4月选考,16,2分)科学技术是推动时代进步的重要力量。从“马拉火车”的天下 奇观到磁悬浮列车的运行,“行行复行行”的历史面貌下,其所反映的是 ( ) 交通事业近代化的开始 新式交通工具改变民众生活 交通工具左右地区经济发展 交通事业现代化的进程和社会的进步 A. B

12、. C. D.,答案 D 从“马拉火车”的天下奇观到磁悬浮列车的运行,这体现的是中国近现代交通事 业的发展历程和社会的进步,而交通工具的现代化显然对民众的生活产生深刻影响,故正 确。磁悬浮列车的运行体现出我国交通事业的巨大进步,已不仅仅是“近代化的开始”,故 错误;交通工具不能左右地区经济发展,故错误。,2.(2018浙江11月选考,15,2分)由人力、畜力向机械动力的演进,是交通近代化的趋势。下图所 示属于中国近代新式交通工具的有 ( ) A. B. C. D.,答案 D 是自行车,是人力车,是汽车,都是中国近代新式交通工具,反映了交通由人 力、畜力向机械动力演进的趋势,故D正确。,3.(2

13、018浙江4月选考,15,2分)“两盒点心跑一天”到20世纪90年代已不再是人们春节拜年的 主要形式。1994年,某城从除夕夜7点到初五中午12点,家庭电话通话次数比平日增多了65% 左右;1999年,中国电信网上每天至少有四五千封电子贺年邮件接来送往。随着手机的普及,短 信、微信拜年成了现阶段人们春节期间拜年的首选。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 ( ) A.邮政电信合一时代到来 B.电信缩短了人们的心理距离 C.改革开放加速了城市化进程 D.通信网络发展改变了生活方式,答案 D 本题考查电信技术对社会的影响。春节拜年从带点心串门到打电话、发邮件等, 表明通信网络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4.(201

14、7浙江11月选考,12,2分)右图所示为近代一则电话广告,中有“无论天气 冷、热、晴、雨,可以足不出门,立刻使你将各种事情很顺利的办妥装有电话 的家庭,处处可以享受迅速便利舒适的利益,而且可以节省劳力、时间、金钱”等 字样。该广告反映出 ( ) A.电话于19世纪末传入中国 B.电话推动了妇女走出家庭步入社会 C.电话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 D.“风雨无阻”的电话是民族工业的领跑者,答案 C 该电话广告体现了电话给人们生活所带来的便捷,促进人们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 的改变,故C项正确。A、B、D三项在材料中均无体现。,5.(2016浙江10月选考,10,2分)某记者回忆从业生涯时说,20

15、世纪80年代他曾以“书信电报”的 方式发送文稿。他先把整篇稿子逐字填写在电报纸上,邮局再逐字译成电报码,利用电流把 “点点杠杠”符号传输,对方通过无线电接收机接收信号还原文稿。这种通信方式在中国最 早出现于 ( ) A.19世纪中期 B.19世纪末期 C.20世纪初期 D.20世纪中期,答案 C “利用电流把点点杠杠符号传输,对方通过无线电接收机接收信号”表明这 种通信方式为无线电报。根据所学可知,中国无线电报创设于1906年。故C项正确。,考点三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1.(2018浙江4月选考,28,2分)阅读下表,解读正确的是 ( ),中国电影在发展初期以戏剧电影为主 中国与欧美几乎同时进

16、入“有声电影黑白时代” 中国电影事业经历了从进口片到国产片的发展历程 电影以其特有的沟通方式促进了多元文化的发展,A. B. C. D.,答案 D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电影。从表格中可知,中国电影发展初期只有一部定军山 属于戏剧电影,因此说法以偏概全。解读均正确,故本题选D。,2.(2017浙江11月选考,28,2分)近代文人包天笑早年曾中秀才,1905年起任上海时报副刊 余兴的编辑。余兴侧重消闲,内容有诗词歌曲、笔记杂录、游戏文章、诙谐小品 等。当时沪上小说盛行,时报设小说专栏,以语体文(通行口语)译介不少世界名著,如雨果 悲惨世界、莎士比亚哈姆雷特等,传诵一时。影响之下,沪上各报争相设副刊。上

17、述 材料集中表明 ( ) A.白话文运动始于20世纪初 B.通俗性报刊广受民众欢迎 C.西方文学经典在晚清的影响迅速扩大 D.通俗读物改变传统读书人的价值取向,答案 B 题干材料“沪上各报争相设副刊”等体现了通俗性报刊广受民众欢迎,故B项正确。,3.(2016浙江10月选考,28,2分)1905年,民报第一号刊载了四幅人物画,目录标题分别是 “世界第一之民族主义大伟人黄帝”“世界第一之民权主义大家卢梭”“世界第一之共和 国建设者华盛顿”“世界第一之平等博爱主义大家墨翟”。民报此举的根本目的是 ( ) A.以中西杰出人物为标杆树立人生新坐标 B.考订黄帝、墨翟、卢梭、华盛顿的历史地位 C.利用报

18、刊媒介进行民主革命的舆论动员 D.立足三民主义理论评价中西历史人物,答案 C 民报为同盟会的机关报,该报是革命派在海外的主要宣传阵地。民报刊 载黄帝、卢梭、华盛顿、墨翟的画像主要是为了宣传三民主义、民主共和、平等博爱等思 想,以进行革命舆论动员。故C项正确。,以下为教师用书专用(45),4.(2014浙江文综,17,4分)右图是20世纪初某报截图,它不能作为直接史料来 说明 ( ) A.出版业的发展 B.广告业的进步 C.婚姻礼俗之变迁 D.世界文明之演进,答案 D 本题利用20世纪初的报纸截图,主要考查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该报截图可以 作为当时出版业发展的直接史料,故A项不符合题意。报纸刊

19、登的求婚信息,反映了当时婚姻 礼俗的变化,同时登报求婚也体现了广告业的进步,故B、C两项也不符合题意。该报纸截图 及其中的信息并不能作为直接史料来说明世界文明的演进,故D项符合题目要求。,5.(2013浙江文综,18,4分)据中国近代报刊史,时务报初创时,每期只销4 000份左右,半 年后增至7 000份,一年后达到13 000份,最多时销达17 000份,创造了当时国内报纸发行量的最 高记录。这一现象说明 ( ) A.通俗性报刊广受普通民众欢迎 B.时务报开创了国人办报的先例 C.维新派有效利用新式媒介开启民智 D.国人所办的报纸市场需求极大,答案 C 新文化运动时才首倡白话文,故维新派创办

20、的时务报不是通俗性报刊,而是文 言政论性报刊,A错;早在19世纪70年代,国人就已开始办报,而时务报在1896年创办于上 海,B错;当时中国报刊业刚起步,国人报纸需求量有限,D错。,评析 本题以近代报刊时务报为命题素材,考查报刊这一大众传媒的相关知识,难度中 等。解题的关键在于牢固掌握大众传媒变迁等相关史实。,B组 统一命题、省(区、市)卷题组,考点一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1.(2019江苏单科,7,3分)清末卖宁波脚带:“宁波小脚啥好看,脚背高起一大段。如何脚带 竟出名,四乡八镇销场远。明诏近来禁缠脚,脚带虽好用勿着。我劝卖脚带人早弃行,免使女子 缠脚遭凌虐。”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21、) A.观念变化已致脚带无人问津 B.诏令颁布引发妇女普遍解放 C.女子缠足当时仍然普遍存在 D.废止缠足已成当时社会共识,答案 C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社会习俗的变迁,考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 的能力。试题以清末卖宁波脚带歌谣为背景材料,考查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素养,引导学 生理解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材料“如何脚带竟出名,四乡八镇销场远”反映了当时脚带畅销,说明女子缠足仍然普遍存在, A项错误,C项正确;妇女普遍解放是在新中国成立后,B项错误;材料涉及的只是清末卖宁波 脚带歌谣,无法说明废止缠足成为社会共识,D项错误。,2.(2018江苏单科,7,3分)张园是

22、清朝末年上海最大的私家园林,被主人开放为公共场所。下图 为筠香斋刻印的年画海上第一名园,描绘的是当年张园门前的景象。该年画 ( ) A.延续传统绘画的以形求神 B.体现追求时尚的国民共识 C.反映世界交通的最新成果 D.表明社会生活的新旧杂陈,答案 D 清朝末年,上海张园门前既有黄包车、电线杆、洋楼等新式景象,又有传统的交通 工具马车,这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生活新旧杂陈。故选D项。该年画属于写实画,无法体现 以形求神,排除A项;年画仅涉及上海一个地区的个别情况,无法说明追求时尚的国民共识,排除 B项;年画中并未出现当时世界上先进的交通工具汽车,排除C项。,3.(2017课标,29,4分)20世纪3

23、0年代,上海市政府组织举办集体婚礼。仪式上,喜字纱灯引导, 乐队演奏钢琴曲,新郎着蓝袍黑褂,新娘穿粉色旗袍,头披白纱,手持鲜花,婚礼场面整齐宏大。 这反映了当时上海 ( ) A.民众实现了婚姻自主 B.中西习俗融合成为时尚 C.门当户对观念已颠覆 D.政府主导社会习俗演变,答案 B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从材料信息可知,在集体婚礼上,既有体现中 式习俗的“喜字纱灯”,又有体现西式习俗的“头披白纱”,这反映了当时上海中西习俗融合 成为时尚,故选B项。仅从材料信息无法说明民众实现了婚姻自主,排除A项;C项表述过于绝 对;仅从举办集体婚礼无法说明政府主导整个社会习俗演变,排除D项。,知识拓

24、展 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的原因 “欧风美雨”的影响;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的推动;先进的中国人积极主动地学习先进文化;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始终把改善人民生活放在第一位;经济发展是生活变迁的根本原因。,4.(2016江苏单科,10,3分)1921年成都警察厅发布通令:“近日妇女每多剪发齐眉,并梳拿破 仑、华盛顿等头式(流行的男式发型),实属有伤风俗,应予以禁止,以挽颓风如敢固违,定以 妇女坐法并处罚家长。”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 A.剪发齐眉成为妇女的普遍选择 B.男女平等思想逐渐深入人心 C.新潮女性的行为冲击传统习俗 D.处罚措施体现民国法治精神,答案 C 材料表述的是成都妇女,并非所有妇

25、女,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妇女剪发齐眉,没有 体现男女平等的信息,B项错误;“有伤风俗,应予以禁止,以挽颓风”表明新潮女性的行为冲击 了传统习俗,C项正确;成都警察厅发布的通令无法体现民国法治精神,D项错误。,评析 本题以1921年成都警察厅发布的通令切入,考查中国近代社会习俗的变迁,难度中等。 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准确、全面理解。,5.(2015四川文综,6,4分)1919年,某新潮社社员暨新潮杂志主要撰稿人在面临个人婚事抉 择时看重八字、命书,认为“这些命书,无论然否,要之我的婚事,乃听其主持,不得不看为一生 绝大的纪念品”。该事例说明 ( ) A.新潮社是一个保守社团 B.新式青年仍可接

26、受传统婚俗 C.国人尚未认同西式婚俗 D.八字、命书决定时人的婚姻,答案 B 从题干看,这位新潮社社员为新式青年,但在面临个人婚事抉择时,仍然看重八字、 命书,且认为这些命书是人生重要的纪念品,故选B项。材料无法反映出A项;题干中新潮社某 社员的行为只是个例,不能体现国人不认同西式婚俗,C项错误;D项说法明显错误,排除。,评析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婚姻习俗的变化,主要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得 出历史结论的能力,难度中等。解题关键是抓住时代特征。,以下为教师用书专用(612),6.(2014课标,28,4分)1892年,维新思想家宋恕提出“欲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 服始”。康有

27、为在奏议中也不止一次提及“易服”。维新派如此重视易服的主要原因是 ( ) A.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 B.意在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 C.中国需改变对外形象 D.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答案 B 从材料信息看,宋恕认为“易西服”是“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的前提,即 “易服”可以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故B项符合题意。其旨在强调“易服”与变革之间的关 系,A、C两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材料信息并不能说明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排除D项。,7.(2014江苏单科,6,3分)右侧漫画发辫之将来从本质上表明,当时社 会上一部分人 ( ) A.盲目崇尚西洋风尚 B.刻意保存传统精华 C.旧有观念根深蒂固 D.主动破除

28、国人陋俗,答案 C 从漫画可以看出,主人公将发辫作为国粹保存,反对将代表旧事物的发辫全部剪掉, 表明当时社会上有一部分人的旧有观念根深蒂固,C项正确。A项没有体现“保存国粹”的信 息;B项没有体现“崇尚西法”的信息;D项与题干要求不符。,8.(2014福建文综,15,4分)旗袍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成为中国城市女性的时尚着装。其社会原 因是 ( ) A.西式服饰传入,生活方式完全西化 B.中华民国建立,人们思想观念变化 C.城市化进程中,女性开始引领时尚 D.旗袍典雅大方,体现女性的曲线美,答案 B 新式旗袍是中西合璧的产物,20世纪二三十年代旗袍成为中国城市女性的时尚着 装,是由于辛亥革命后人

29、们思想观念发生了变化,故B项符合题意。材料只涉及城市女性着装, 不具有普遍性,故A项错误;仅从着装一个方面的情况,不能体现城市化的进程和女性对时尚的 引领,故C项错误;D项只是旗袍本身的特点而非社会原因,不符合题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 住设问角度进行辨析。,9.(2014北京文综,17,4分)下图是民国时期描绘北京社会生活的风俗画。画中最能反映近代社 会生活变革的有 ( ) 墙上画作的风格 人物的发型 照明手段 饮食方式 A. B. C. D.,答案 B 本题以图画的形式创设历史情境,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社会生活习俗的变迁。应注 意“民国时期”这一时间,同时仔细观察图画中的人物造型、家具摆设等细节

30、,然后进行解 读。图画中人物的发型各异(有长辫和短发),有电灯。这些都能反映出这一时期社会生活的 变化。图画中的饮食方式及墙上画作的风格未能反映出社会生活的变化。由此分析,B项正确。,10.(2014天津文综,13,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时期,形成了一个积累大量财富的商人群体淮扬盐商。康乾年间,“奢靡风 习创于盐商,而操他业以致富者群慕效之”,扬州地区物质繁荣、名流荟萃,周边乃至全国都追 慕扬州,以至“作事轩昂,向曰扬气尽事奢华也”。 摘编自孙燕京晚清社会风尚研究 (1)阅读材料一,回答何谓“扬气”。它的出现对思想观念有何影响?(5分) 材料二 天津通商后不出十年,租界里中

31、国人的时髦打扮已变成“短衫窄裤,头戴小草帽,口衔 烟卷,时辰表链,特挂胸前”。甲午战争前,即便是内地甚至某些乡村,日用洋货也有所流行。 洋货成为某些人生活的必需品,原先的“扬气”“今则竟曰洋气了”。 摘编自孙燕京晚清社会风尚研究 (2)材料二中的“洋气”是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从“扬气”变为“洋气”的原因。(6分) 材料三 20世纪末,中国百姓生活中,电话从“摇着打”到“走着打”,汽车从奢侈品到代步工 具。世界名牌服饰逐渐走进寻常百姓家,可供选择的服饰多了。将服饰产品打造成国内甚至国际品牌,成了众多服饰厂家的经营诉求。世界服装艺术中的中国元素也得到更多体现。 摘编自严昌洪20世纪中国社会生

32、活变迁史等,(3)对比材料二与材料三,分析中国人在对外态度上有何进步。(4分) (4)综上,你认为影响社会生活风尚的因素有哪些?(3分),答案 (1)始创于扬州盐商的一种奢靡生活风气。 冲击了儒家的正统思想;传统的俭朴观念发生变化。 (2)西方式生活时尚。 西方列强的入侵,西方商品的输入,西方文化的影响。 (3)19世纪后期,中国人被动接受西方文化和简单模仿西方生活方式;改革开放之后,中国人积 极主动地学习并融入世界。 (4)时代特征;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外来影响。,解析 (1)据材料中“作事轩昂,向曰扬气尽事奢华也”得出“扬气”的含义是一种奢靡的生活风气。分析影响应着眼于其对传统的儒家思想及

33、俭朴的生活观念的冲击。(2)据材料可知“洋气”指的是“洋货成为某些人生活的必需品”,即生活方式的西化。分析从“扬气”变为“洋气”的原因应注意材料中所蕴含的时代背景“天津通商后不出十年”。结合所学,从西方列强的侵略、通商口岸的开辟、西方商品和文化的入侵等角度分析。(3)应将材料二、三进行比较,主要从时代的变迁、文明的演进中认识到中国从被动卷入世界、效仿西方文明到主动融入世界、丰富世界文化的转变和进步。(4)综合三则材料,分析影响社会生活风尚的因素应从时代特征的角度入手,从经济的发展、政治形势的变化、西方文化的影响等方面归纳。,11.(2013安徽文综,37,15分)(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34、。 材料一 后(武则天)欲以武三思为太子二人(狄仁杰与王方庆)同辞对曰:“姑侄与母 子孰亲?陛下立庐陵王(武则天儿子李显),则千秋万岁后常享宗庙;三思立,庙不袝(新死者附祭 于先祖)姑。”后感悟,即日遣徐彦伯迎庐陵王于房州。王至,后匿王帐中,召见仁杰语庐陵 事。仁杰敷请切至,涕下不能止。后乃使王出,曰:“还尔太子!” 新唐书狄仁杰传 材料二 中国的县志中有丰富的女性资料,它们清楚地表明,妇女的贞节是当地荣誉的象征 对风俗的描述,列女志的前言,甚至许多地方志的编纂体例都清楚地显示,女性贞节是向外部 世界描绘地方道德标准的综合价值观的组成部分。来自长江下游的一些例子很有说服力,其 中有如下描写:“

35、歙称闺门邹鲁(指文教兴盛之地),盖山川清淑之气所独钟,抑亦程朱之教 泽。” 邓小南等中国妇女史读本,材料三 中国妇女解放的要求,不但是精神上的,而且是身体上的。我以为按照中国妇女 地位,在决定“男女平等”这个问题之前,更要紧的问题,是决定女子也是个“人”。我们中国的诗礼人家,有客来访时,若男主人不在家,女主人必定隔着门帘回答说:“我家里没有人。” 这就是中国的妇女不自算是个“人”的铁证。所以中国妇女,第一必须取得法律家所谓“自 然人”的资格,然后才能够说到别的问题,才能够说到和别的人同等权利。 陈独秀我的妇女解放观(1921年3月8日)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清末民初有关妇女解放

36、的主要史实,并对上述三则材料所 反映的妇女地位分别进行辩证解读。(15分),答案 (3)废止缠足;改革传统婚姻制度;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武则天虽有皇帝之尊,却受制于“家天下”政治制度;妇女贞节虽被地方视为道德标准,但妇女 身心却遭摧残;五四前后,妇女解放和男女平等观念在实践层面有所体现,但女性的社会地位仍 然不高。,解析 第(3)问第一小问首先从材料中归纳要点,然后再结合所学知识总结其他要点。第二小 问注意题目要求“辩证解读”。,12.(2013重庆文综,14,10分)(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 “文化大革命”时期“国防绿”“海军蓝”是中国城乡居民追求的色彩。那时期,穿一身“国

37、防绿”、腰间系一条帆布大板带、肩背军挎包成为青年男女尤其是大中专学生追求的一种时尚。20世纪80年代,色彩鲜艳、款式时髦的服装逐步在大众中流行。毛皮大衣、羽绒服、西服、呢大衣等各种服装充分展现穿着者的风采与魅力。民众受西方现代文化的影响较大,中国服饰正式走向了多元化。 摘编自陈志华、朱华中国服饰史 (3)根据材料三,归纳中国民众的服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种 变化的主要因素。(8分),答案 (3)由单一服饰到多元化服饰。 改革开放;经济和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民众思想观念变化;外来文化影响。,解析 第(3)问考查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第一小问由材料三中“文

38、革”时期服饰的色 彩及20世纪80年代“色彩鲜艳、款式时髦的服装逐步在大众中流行”等信息归纳概括;第二 小问由“民众受西方现代文化的影响较大”及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思想方面的变化分 析原因。,考点三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1.(2017江苏单科,7,3分)万国公报对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产生了较大影响。有学者统计了 其中发表的相关文章,如下表:,由此推断 ( ) A.万国公报是中国人最早创办的报刊 B.晚清知识分子通过报刊实现了言论自由 C.知识界的宣传呼吁迫使清政府革除陋习 D.随社会发展知识界对妇女问题渐趋重视,答案 D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大众传媒的变迁。由材料信息可知,从1880年到1907年,

39、万国 公报上发表的禁止女子缠足、兴女学和介绍外国妇女的文章逐渐增多,这说明随着社会的 发展知识界对妇女问题渐趋重视,故选D项。万国公报是外国人在中国创办的报刊,A项 排除;B项中“实现了言论自由”的表述不当,排除;材料信息无法说明知识界的宣传呼吁迫使 清政府革除陋习,故C项错误。,知识拓展 报刊对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1)传播西方文明,促进思想解放。鸦片战争后,外国人在中国创办的报刊和中国人自己创办的 报刊都促进了西方文明在中国的传播,有利于解放人们的思想。 (2)制造舆论,唤醒民众。戊戌变法时期、辛亥革命时期以及新文化运动期间,报刊成为宣传改 良、革命和新文化的思想武器。 (3)娱乐大众

40、,传播新知。以休闲娱乐为特征的通俗性报刊,满足了市民文化消遣的需要,丰富 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的专业性报刊,促进了新知识的传播。,2.(2017北京文综,19,4分)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答案 C 本题考查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及古代、近现代的科技。李时珍的本草纲 目是对前人经验的总结,属于传统科技的总结性著作,且这仅是医学方面的成就,因此由李时 珍写成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无法得出明代科技水平全面提高,排除A项;康熙帝向西方传 教士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更多的是出于个人兴趣,并不能由此得出清初全社会关注西方自 然科学,排除B项;电影的发明是近代科

41、技进步的结果,京剧被拍成电影,体现了近代科技使传统 戏剧获得新的传播形式,因此C项正确;联合国向世界推广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把它作为解 决粮食短缺问题的一项战略计划,但世界粮食短缺问题尚未得到成功解决,排除D项。,以下为教师用书专用(38),3.(2014安徽文综,13,4分)1912年4月22日申报刊载西装叹:“更有西装新少年,短衣窄 袖娇自怜。足踏黄革履,鼻架金丝边。自诩开通世莫敌,爱皮西地口头禅。醉心争购舶来品,金 钱浪掷轻利权。”这表明 ( ) A.国人对西方文化认识过于肤浅 B.着西装已成为当时普遍现象 C.西方生活方式已成为都市主流 D.大众传媒理性看待社会时尚,答案 D 题干文

42、章指出了当时国人对西方文化的认识停留在日常行为的模仿和日常用品的 争购上,忽视西方文化的核心“利权”意识,体现出大众传媒对社会时尚的理性分析,故D 项符合题意。材料描述的只是一部分“新少年”的西化状况,并不能得出西装普遍化、西方 生活方式已成为都市生活主流的结论,B、C两项错误;文章已经指出了西方文化的核心 “利权”意识,说明国人对西方文化的认识并不是过于肤浅,A项错误。,评析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以报刊资料为切入点,考查学生提取材料信息、分 析历史现象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通读材料,抓住国人对西方文化“重”与“轻”的着力点 进行分析。,4.(2014课标,30,4分)20世纪20年

43、代,上海成为中国电影的制作中心,当时在上海放映的各种 影片中,外国片与国产片比例约为21;而在北京和天津,这一比例高达51甚至61。上海与 京津放映中外电影比例不同,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应是 ( ) A.外国电影的制作水平较高 B.京津民众对外来事物更具热情 C.中国电影拷贝流通税费重 D.上海民众的社会心态更为开放,答案 C 从材料信息可知,20世纪20年代,上海是中国电影的制作中心。当时中国电影拷贝 流通税费较重,这会造成国产影片在上海以外地方放映时成本大大增加,而外国影片拷贝到中 国并放映,其成本并无大的变化,因此出现了京津地区外国片与国产片放映比例远高于上海地 区的情况。故选C项。,5.

44、(2013天津文综,6,4分)据中国报学史统计,武昌起义胜利后半年内,全国报纸由100多家 迅速发展到500多家,总销量达到4200万份。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 A.人们关心社会变革,希望了解世界变化 B.临时约法规定有言论、出版等自由 C.大力提倡白话文使阅读报纸的人数激增 D.人们普遍赞成民主共和,反对君主专制,答案 A 武昌起义胜利后,清政府很快土崩瓦解。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建立。1912年2月, 清帝退位。此时社会发生剧变,受此影响,人们更加关心时事。材料中报纸的创办数量增加、 销量增长正是人们关心社会变革,希望了解世界变化导致的,故选A项。B项属于报纸迅速发 展的可能条

45、件,不是必然原因,可排除;C项发生在新文化运动时期,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符,可排 除;D项与题目无关。,评析 本题考查近代大众传媒的发展,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 力。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是从当时社会剧变的影响入手,分析材料内涵解答。,6.(2013江苏单科,6,3分)1909年,京华百二竹枝词曰:“报纸于今最有功,能教民智渐开通。 眼前报馆如林立,不见中央有大同(中央大同均为当时报纸名称)。”这一 描述表明 ( ) A.报纸宣传成为变革根本动力 B.描述者倡导报纸产业多元化 C.描述者肯定报纸的教化功能 D.报纸舆论受到专制政府控制,答案 C 竹枝词前两句认为报纸能够开通民

46、智,功劳很大,说明描述者肯定报纸的教化功能, 故C项正确。A项夸大了报纸的宣传作用。竹枝词只强调报馆林立,并不能说明其倡导报纸产 业多元化,故B项错误。D项在材料中无从体现。,7.(2013四川文综,7,4分)下图是一幅民国时期的商品广告。据此可知 ( ) A.民国时期的广告都借助了明星代言 B.当时影视明星具有崇高的社会地位 C.这一广告突出了对产品功效的宣传 D.明星代言得到普通民众的广泛认同,答案 C 本题主要考查读图分析能力。由“一幅民国时期的商品广告”得不出“民国时期 的广告都借助了明星代言”与“明星代言得到普通民众的广泛认同”的结论,A项与D项都犯 了典型的以偏概全的错误;B项错在

47、“崇高的社会地位”;由广告的内容,可知C项正确。,评析 本题的解题关键是读图,要特别注意不能犯以点概面、以偏概全的错误。,8.(2014四川文综,14,10分)(节选)历史叙述、历史解释和历史评价是历史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 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近代中国出现的新事物(部分),材料三 将零散而混乱的过去信息整理成有条理的历史知识是历史解释的基本任务;探讨因 果是历史解释的重要形式。(据李剑鸣历史学家的修养和技艺) (2)根据材料三对历史解释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解释材料二图片中所示近代中国新事物的出 现。(10分),答案 (2)整理:材料二图片中所示新事物具体表现在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

48、变迁、交通和通 信工具的变迁、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等几个方面,集中体现了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 因果:鸦片战争后,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先进的西方工业文明对传统中华文明的冲 击;部分先进的中国人倡导向西方学习和社会变革运动的影响。这些新事物的出现,促进了人 们行为方式、思想观念等方面的变化。(10分),解析 本题考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和工业文明的兴起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冲击,考查学生 准确把握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阐释和论证历史现象的能力。(2)材料三中的观点,一是整理 历史知识,二是探讨因果,实质上是对图片中出现的新事物进行归类,并探讨这些新事物出现的 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分析即可。,三

49、年模拟,A组 20172019年高考模拟考点基础题组,考点一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1.(2019浙江1月学考,15)宣传画能反映一定时期的社会特征,右图为20世纪80年 代的一幅宣传画,它能够反映 ( ) A.苏式服装成为人们的普遍选择 B.一批新青年开始反对包办婚姻 C.服饰受到港台、欧美文化影响 D.握手开始成为常见的社交礼节,答案 C 抓住题干中的时间20世纪80年代和图片中的交谊舞并结合改革开放带来的思想、 衣着变化,可知此时男女服饰受到港台欧美影响,故选C项;苏式服装受到中国人民欢迎是在中 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苏关系友好时期,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男女青年反对包办婚姻,排 除B项;握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