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标版5年高考3年模拟A版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八单元中国近代文明的进一步深化课件.pdf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858495 上传时间:2019-12-26 格式:PDF 页数:24 大小:300.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标版5年高考3年模拟A版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八单元中国近代文明的进一步深化课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课标版5年高考3年模拟A版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八单元中国近代文明的进一步深化课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课标版5年高考3年模拟A版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八单元中国近代文明的进一步深化课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课标版5年高考3年模拟A版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八单元中国近代文明的进一步深化课件.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课标版5年高考3年模拟A版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八单元中国近代文明的进一步深化课件.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标版5年高考3年模拟A版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八单元中国近代文明的进一步深化课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标版5年高考3年模拟A版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八单元中国近代文明的进一步深化课件.pdf(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八单元 中国近代文明的进一步深化 高考历史(课标专用)高考历史(课标专用) 考点考点清单清单 考点一 辛亥革命考点一 辛亥革命 1.背景背景 (1)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人普遍感到清政府腐败无能,应当推翻。 (2)清政府打出“ 新政 ”“预备立宪”的幌子,进行改革。这些 改革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为革命准备了条件。 (3)革命知识分子的队伍不断壮大,积极宣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 传播民主革命思想。上海和日本东京成为重要阵地,著名的革命宣传家 有章炳麟、 邹容 、陈天华等。 (4)1894年,孙中山建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 兴中会 。 (5)1905年, 中国同盟会 在东京成

2、立,以孙中山提出的“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政治纲领。中国同盟会是近代中国 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6)同盟会成立后,发动一系列武装起义,推动全国革命进入高潮,其中 黄花岗 起义最为壮烈。革命党人深入湖北新军做宣传组织工作, 武汉成为民主革命的摇篮。 (7)1911年5月,清政府发布“铁路国有”法令,引起保路风潮。 2.经过经过 (1)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12日,革命军占领武汉三镇。 (2)1912年元旦,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成立,定 都南京,以五色旗为国旗。 (3)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内容a.中华民国主权属于 国民全体

3、 b.规定了国民的基本人权 c.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d.特别规定实行 责任内阁制 意义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 资产阶级 性质的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4)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清朝覆灭。 (5)1912年3月,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落 入袁世凯手里。 3.意义意义 (1)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 资产阶级民主 革命。 (2)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 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 民主共和 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3)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为中国民族资本

4、主义的发展创造 了条件。 教材知识补遗教材知识补遗 1.预备立宪 1905年,清政府派载泽等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为将来实行立宪之准 备”。1906年,清政府发布“预备仿行宪政”的上谕。1907年,颁布 钦定宪法大纲,下令在中央设资政院,“以立议院基础”,各省设谘 议局。1907年又宣布以九年为期完成立宪的筹备工作。1910年,清政府 宣布,将原定九年预备立宪期缩短为五年,提前于1913年召开国会,在国 会召开前两年成立新内阁。1911年5月,撤销军机处,成立以庆亲王奕劻 为首的责任内阁。在13名阁员中,满人占9人,其中皇族7人,全部军政大 权集中于皇室,被称为“皇族内阁”。预备立宪的骗局完全

5、暴露,立宪 派大失所望,许多人转而投机革命,清政府更加孤立。 2.北洋军阀 北洋军阀是民国军阀势力之一,由袁世凯掌权后的北洋新军主要将领组 成,袁死后,无人具有足够能力统领整个北洋军队及政权,各领导人以省 割据导致分裂,以军队为主要力量在各省建立势力范围,在名义上仍接 受北京政府的支配。但北京政府实际上先后被不同的军阀所控制,故而 在北洋军阀时期,北京政府又有北洋军阀政府(简称北洋政府)的称呼。 历史上把长江吴淞口以北的军阀也称北洋军阀。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始于1912年4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结束 于1928年底张学良东北易帜。 考点二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发展与社会变迁考点二 民国时

6、期民族工业的发展与社会变迁 一、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一、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短暂的春天短暂的春天” 1.条件条件 (1)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民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 了一些障碍。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投 资近代企业的热情。各种实业团体纷纷成立。海外华侨竞相投资国内 工商业。 (2)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此起彼伏,特别是抵制日货、提倡国货的群 众运动,有力地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3)一战爆发后,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客观上为民族资本 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2.时间:19121919年。 3.表现:企业数量增多,投资增加。 面粉业 和

7、 纺织业 发展最 快。 4.结局:一战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民族工业迅速萧条。 二、社会生活的变迁二、社会生活的变迁 1.辛亥革命后,中山装受到新派人士的欢迎。 2.辛亥革命前后,“断发易服”具有了反清革命的色彩。民国时期,政府 颁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 3.交通、通讯、报刊、影视等也有一定的发展。 教材知识补遗教材知识补遗 近代中国的五种经济成分近代中国的五种经济成分 (1)自然经济 自然经济是近代中国社会最落后的经济形式。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向 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逐渐把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家庭手 工业逐步破产,农产品商品化加速发展,自然经济开始逐步解体。 (2)外国资本主

8、义 外国资本主义企业资金和技术雄厚,利用中外之间不平等的经济秩序榨 取超额利润,是阻碍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但同时为中国带来了近 代化的科学技术和企业管理经验,对中国落后的自然经济有明显的冲 击、瓦解作用,客观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3)洋务企业 洋务企业中的军事工业采用机器生产方式,其产品由政府调拨,不进入 市场流通,在经营管理上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基本属于封建性近代工 业。民用工业基本上是建立在利润、市场和价值规律基础上的近代资 本主义企业,但也有一定程度的封建性。洋务企业的兴办,引进了外国 先进的机器设备,是中国从手工业生产向机器生产过渡的标志,是中国 经济近代化的开端。

9、它对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有一定的抵制作用, 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有诱导作用。 (4)民族资本主义 民族资本主义是在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 的,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与束缚,同时又对它们存在 一定的依赖性。民族资本主义是一种革命和进步的经济成分,既瓦解着 自然经济,又对外国经济侵略起抵制作用。 (5)官僚资本主义 官僚资本主义不是中国资本主义正常发展的结果,而是半殖民地半封建 社会的特殊产物。它是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家政权同帝国 主义、本国封建地主阶级和旧式富农相结合而形成的国家垄断资本主 义。它压迫和阻碍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是国民政府统治的经济基

10、础。 考点三 三民主义与新文化运动考点三 三民主义与新文化运动 一、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一、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1.背景背景 (1)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试图在维护或基本保持封建制度的前提 下,通过各种改良,使中国摆脱民族危机,但却屡屡碰壁。 (2)19世纪末,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 (3)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后,孙中山在 民报发刊词 上,将同 盟会的纲领进一步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以建立 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为目标,成为革命的指导思想。 民族主义就是用革命手段推翻清朝封建统治 民权主义就是通过政治革命,推翻 封建帝制 ,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民生主义

11、主张核定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 由国民共享 2.内容内容 3.评价评价 (1)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实 现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2)带有明显的时代局限和阶级局限。 4.实践实践 (1)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1912年建立了中华民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 (2)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认国家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民在政 治上一律平等。它对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制度,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具有进 步意义。 (3)孙中山领导发动了“ 二次革命 ”“护国运动”“护法运动”, 捍卫了民主共和制度。 二、新

12、文化运动二、新文化运动 1.背景背景 (1)辛亥革命时期,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进一步传播。 (2)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要求冲破封建思 想牢笼,实行民主制度。 (3)袁世凯为复辟帝制,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一股 尊孔复古 的逆流。 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奋起反击,新文化运动应运而生。 2.兴起兴起 (1)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第二卷起改名为 新青年 ), 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封建文化,揭开了 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2)1916年底,蔡元培就任北大校长,实行“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的 办学方针,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13、 (3)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4)新青年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 要活动基地。 3.内容内容 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 制和愚昧、迷信 陈独秀号召青年,以民主和科学并重,“战胜恶社会”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陈独秀指出:“孔教与共和存其一必废其一。”有人甚至提出 “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1917年,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还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 文。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鲁迅写出 狂人日记 孔乙己等小说,深刻揭露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4.影响 (1)猛烈冲击了 封建思想 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解 放。 (2)知识

14、分子受到 民主 与科学的洗礼,也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 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1.比较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比较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 (1)相同点:都主张推翻清朝统治;都建立了与清朝对立的政权;其失败都 是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都有体现资本主义色彩的施政方案。 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 性质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领导阶级农民阶级资产阶级 结果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加速了它的衰 落和崩溃 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 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2)不同点 2.综合分析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综合分析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1)主题: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救民之

15、路。 阶级时间代表人物主张评价 地主 阶级 19世纪四 五十年代 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 ” 为抵御外侮、谋求民族与国家独立自强而 探究、学习西方 19世纪60年 代至90年代 李鸿章等“中学为体,西学为 用” 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 资产 阶级 19世纪末康有为、梁启超、谭 嗣同、严复 君主立宪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兴民权,提倡新学,起到 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20世纪初孙中山三民主义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1915年起陈独秀、李大钊、胡 适、鲁迅等 民主与科学;抨击 儒家旧道德;文学 革命 猛烈地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 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知识分子受到 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马克思主义

16、在 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无产阶级五四运动后陈独秀、李大钊宣传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思想基础 (2)历程 (3)三个层面 (4)特点:向西方学习的层面不断深入,逐渐突破封建思想的束缚,中 国人的思想不断得到解放。 3.孔子及其儒家思想在维新变法和新文化运动中的不同命运 康有为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同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利用孔子 的权威论证维新变法的合理性,为变法思想寻找历史依据,以减少变法 阻力。 器物层面地主阶级抵抗派、洋务派,只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维护中国传统文化 制度层面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孙中山等革命派主张实行民主共和制 思想文化层面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和科

17、学,向西方学习深入文化层面 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和科学,把批判的矛头指向以孔子为首的儒家思 想,为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扫除思想上、道德上的障碍。 4.综合分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 领域的主要活动 政治 领域 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动了戊戌变法,形成了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资产阶级革命派发 动辛亥革命,最终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 颁布了资产阶级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经济 领域 民族资产阶级掀起了“实业救国”运动,大力发展实业,民族工业发展出现“短暂的春天”。但在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这种

18、“实业救国”道路终究行不通 思想文 化领域 资产阶级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掀起了新文化运动,在思想领域继续进行反封建斗争,动摇了封 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5.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原因、特点、实质和影响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原因、特点、实质和影响 (1)原因:西方工业文明给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带来的强烈冲击是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根本原因。为适应中国近代政治、经济、思 想等领域的变化状况,中国政府不断推行各种改革,从而导致中国近代 社会生活和习俗的变迁。西方自由、平等、民主思想的不断传播,资产 阶级改良和革命运动的兴起与发展冲击着旧的制度和旧的生活方式,促 进了社会生活的变迁。 (2)特点:经历了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随着中国近代政 治、经济、思想的变化而不断加深;城乡之间的差异极大,变迁主要发 生在大城市,广大农村仍然处在落后、封闭的状态,地区之间的发展也 极不平衡。 (3)实质:中西文化的激烈碰撞,结果是中西文化逐渐融合,且保留了中华 民族的文化特色。 (4)影响:政治上有利于中国革命斗争的开展,促进了资产阶级改良和革 命斗争的发展;经济上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 加快;思想文化上有利于冲破旧文化的束缚,既保留了中国文化的精髓, 又日趋科学合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