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一轮复习通史版历史作业:第9单元 听课手册-答案 Word版含解析.docx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867012 上传时间:2019-12-2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83.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届高考一轮复习通史版历史作业:第9单元 听课手册-答案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0届高考一轮复习通史版历史作业:第9单元 听课手册-答案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0届高考一轮复习通史版历史作业:第9单元 听课手册-答案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0届高考一轮复习通史版历史作业:第9单元 听课手册-答案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0届高考一轮复习通史版历史作业:第9单元 听课手册-答案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届高考一轮复习通史版历史作业:第9单元 听课手册-答案 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届高考一轮复习通史版历史作业:第9单元 听课手册-答案 Word版含解析.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九单元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建设(19491976年)第27讲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中国的民主建设与外交成就【主干知识梳理】1.半殖民地半封建2.政治协商民主监督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5.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6.世界五大国求同存异【考点深化探究】考点一特点:利用开国大典及国庆等节日来塑造;采用群众运动的方式广泛地动员民众参与;多方面塑造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都建立新秩序,树立新形象;内政、外交结合对内建立新政权,对外建立独立自主的新外交关系。意义:使新中国赢得了广大民众的普遍认同;巩固了政权;提升了新中国的国际影响力。考点二共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一个

2、中国的原则。影响:标志着中美之间结束了长期的敌对状态;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推动中日关系的改善;推动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纷纷与中国建交,中国迎来第三次建交高潮,中国外交打开了新局面;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有利于我国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国家统一;有利于世界局势的缓和及世界的和平与发展。【高考链接突破】解考题考题1A解析 本题以19481949年夏中国共产党的外交政策为切入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和推理的能力,以及正确解释历史事物和认识历史事物本质的能力。根据材料可知,中共中央不接受英、法、美等国提出的足以束缚手脚的条件,不急于争取这些国家的承认,可见中国共产党奉行独立自

3、主的外交政策,A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西方国家并未放弃对国民党政权的支持,B项说法错误;中国冲破美国的外交孤立是在20世纪70年代,C项与题干时间不符;D项不是对材料的本质反映,排除。考题2C解析 本题以中共“八大”报告为切入点,考查1956年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影响,考查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材料的关键信息:一是时间“1956年”中共“八大”,社会主义制度即将建立;二是中共“八大”刘少奇的报告强调法制建设。1956年,中共“八大”上对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分析,突出我国主要矛盾是先进的社会制度与落后生产力间的矛盾,党和国家工作中心是经济建设,法制建设要为经济建设服务,故

4、答案为C项。法制建设制度化是在改革开放之后,A项与题目时间不符;组建政权是1949年新政协会议的工作,B项与题目时间不符;依法治国是中共“十五大”提出的任务,D项错误。考题3B解析 解题时注意题干关键信息。1965年,中国大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在进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与1957年相比有了大幅上升,这与当时我国面临的外部环境直接有关。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中国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导致材料中现象的出现,故选B项。20世纪70年代,随着中美、中日关系的正常化,西方国家陆续承认新中国,与题干时间不吻合,A项错误;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政府推行全方位外交,与题干时间不吻合,C项错误;在新中国

5、成立初期,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敌视新中国,对华进行经济封锁,而材料中的信息不足以表明新中国打破了欧美对华经济封锁,D项错误。考题4A解析 本题以抗美援朝为切入点,考查新中国的外交,旨在考查学生描述和阐释历史问题、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从材料信息中的抗美援朝进入对峙阶段后美国同意和谈分析可知,新中国在抗美援朝期间,国际地位提高,A项正确;1951年,“冷战”对峙处在高峰期,B项与史实不符;材料没有涉及联合国的相关信息,C项错误;直到现在,朝鲜半岛也未实现统一,D项违背史实。考题5B解析 本题以外交声明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阐释历史事物、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较小。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195

6、3年周恩来会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的外交原则,材料中“两国总理”说明这一信息,故B项正确。万隆会议和日内瓦会议不符合材料有关信息,故A项和C项错误;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属于相同的意识形态领域的外交,与“不同的社会制度”不符,故D项错误。故选B项。考题6C解析 材料“凝结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心血”,说明了社会各阶层的参与,且“它”得到了“全国各方面人士的一致拥护”,由此可以得出应该是共同纲领,故选C项。A项不符合“凝结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心血”,排除;论联合政府是1945年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作的政治报告

7、,排除B项;1956年,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提出了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考题7A解析 本题以1953年人民日报报道内容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并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依据题干中的时间1953年以及“当选的代表”“旧社会哪有妇女的选举权”等信息,可以推断出当时中国人民民主原则得到落实,故本题选A项。B项时间是1954年,不符合题意;C项在材料中没有提及;D项中法制化不符合题意。练经典1.A解析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它是在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选举基础之上召开的,说明全国人大的组织基础正逐

8、步健全,故A项正确;1954年人民代表大会制在全国范围建立起来,故B项错误;题干论述的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没有谈及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故C项错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大职权的任务宣告结束是在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后,故D项错误。2.B解析 基层民主制度是指我国的基层群众性自治制度,不是人民代表会议,故A项错误;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代表会议的召开、民主政治建设的开展有利于保障国家政权建设,故B项正确;民主统一战线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不是人民代表会议,故C项错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人民代表会议是为了保障国家政权建设,不是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故D项错误。3.B解析

9、鼓掌表决是一种倒退,说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发展中出现了曲折,并非一帆风顺,故A项错误;从鼓掌表决到法律明确规范投票表决,体现了民主制度在曲折中逐步完善,故B项正确;人大完善了投票表决方式,并不代表政治体制改革都注重完善民主程序,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人大投票方式的变化,无法体现依法治国成为国家意识,1999年依法治国被写入宪法,故D项错误。4.B解析 A项是中共领导的其他党派和爱国民主人士参政议政的政治制度,与材料中“它有望造就一批草根政治家”不符,故A项错误;我国实行基层群众自己选举基层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体现了中共的群众路线和人民真正成为国家主人,故B项正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选

10、举代表,代替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制度,与材料不符,故C项错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的自治制度,故D项错误。5.C解析 “另起炉灶”“一边倒”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的外交政策,不能体现周恩来“博大精深的外交思想”,故A项错误;“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的外交政策,不能体现周恩来“博大精深的外交思想”,故B项错误;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此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而在1955年万隆会议陷入僵局时,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取得圆满成功,这些都体现了周恩来“博大精深的外交思想”,故C项正确;“亲、诚、惠、容

11、”是习近平新时代周边外交政策的内容,与周恩来无关,故D项错误。6.D解析 1972年中日关系正常化,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中日关系发展而非苏联的威胁,故B项错误;中苏同盟关系破裂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故C项错误;由材料“1953年3月,中日双方达成日侨回国协议。1955年3月,中国派出贸易代表团访日,中日双方签署民间贸易协定,两国的贸易关系有了显著的发展”可知,中国奉行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外交策略,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实践,故D项正确。7.D解析 从材料中“一条线”包括的国家可知,并不是与第三世界国家联盟,故A项错误;中美关系缓和,并不是中国要与美国共同领导国际统一战线,故B项错误

12、;与美国、日本关系的缓和及构建统一战线,说明中国在淡化阶级斗争,故C项错误;中国此时与美国、日本缓和关系,主要是因为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劣势及中苏关系恶化,所以这是反对苏联大国沙文主义的一种策略,故D项正确。8.B解析 法英语言的普及,这种说法本身是错误的,故A项错误;从新中国成立初的俄文到20世纪70年代前期护照改为中法英文对照,说明了中国从新中国成立初的“一边倒”到20世纪70年代出现与西方国家的建交热潮;护照的语种变迁说明了护照语种是国际政治局势变化的晴雨表,故B项正确;中国以开放姿态逐渐融入世界大家庭是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故C项错误;据材料“这一时段因私护照几乎为零”可知D项错误。第

13、28讲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主干知识梳理】1.农业生产合作社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公私合营社会主义经济体系2.多快好省调整巩固充实3.经济领域周恩来全面整顿【考点深化探究】考点一1.(1)背景:新中国政权得到巩固,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社会主义国营经济掌握国家经济命脉。思想基础:中国共产党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2)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成因:重工业基础薄弱;新中国面临严峻的国际形势,加强国防建设的需要;借鉴苏联的经验。2.设想:借鉴苏联经验,优先发展重工业,尽快实现工业化。不同: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工业化设想不能片面强调发展重工业,要处理好重工业、轻工业、农业的关系,走一条与苏

14、联不同的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考点二2.史料1再现了“大跃进”的本质特点,即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的高速度和高指标,明显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史料2体现了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特点,即扩大公有化、集体化的规模,实行军事化的管理形式,违背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基本原理。【高考链接突破】解考题考题1D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提取相关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953年,我国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确立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对各种矿产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进行了大规模的资源勘探工作,D项符合题意。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后,新中国初步改变工业落后局面,A项说法错误;漫画主要反映的

15、是资源勘探,而不是开始进行对矿产资源的开采,B项与题干及漫画信息不符;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是在1965年,C项错误。考题2B解析 本题考查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通过对漫画及画中文字的观察,能够看出奶奶和阿姨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为社会主义建设做贡献,从而得出女性成为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故B项正确。漫画及画中文字未体现工业化,故A项错误;人民公社化运动于1958年兴起,故C项错误;当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牺牲农村、农民和农业,集中力量发展城市重工业,D项说法错误,且在材料中无法反映。考题3A解析 本题以“一五”计划期间的投资变化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提取材料有效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B项

16、表述与题干矛盾,非生产性建设投资减少,会导致国民经济结构不平衡;题干中提到的是住宅建设占基本建设投资额的比重不断减少,而并非大力压缩基本建设投资规模,故C项错误;题干核心信息是“一五”计划时期我国压缩住宅建设和非生产性建设投资,说明投资主要用于生产性建设领域,这促进了国家工业化的发展,奠定了工业化的基础,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故D项错误、A项正确。考题4A解析 本题以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美国、英国主要工业指标年均增长速度的比较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数据材料信息的提取能力和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材料表明“一五”计划期间,中国主要工业指标年均增长速度远远高于美国和英国。中国主要工业指标年均增

17、长速度较快的原因是新中国工业基础薄弱、起点低,起步阶段发展速度快,故答案为A项。“冷战”并没有制约美英工业的发展,二战后美英工业发展较快,故排除B项;在“一五”计划期间,中国重工业发展并未出现急躁冒进的倾向,排除C项;二战后美英传统工业产业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得以改造和发展,并没有出现衰落,排除D项。考题5B解析 本题以“一五”计划期间粮食计划供应制度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并运用所学知识说明、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反映了“一五”期间的粮食计划供应,粮食供应不涉及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故排除A项;材料不涉及自然灾害问题,故排除C项;国民经济恢复的时间是1952年,故排除D项。考题6C解析

18、 本题以统购统销的新材料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分析材料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一是时间1953年,二是国家统一实行粮食的统购统销政策,解题角度是原因与影响。1952年国民经济基本恢复,故排除A项;B项也是在1952年以前实现的;统购统销政策与为工业提供劳动力没有内在关系,故排除D项;1953年我国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材料说明农民经济生活受到国家计划体制的制约,故答案为C项。练经典1.A解析 材料“战斗的武器保存起来”说明民主革命发生转向,材料“经济建设的最前线”和“拿起生产建设的武器”表明要恢复生产、发展经济,故A项正确;“工农武装割据”时期的人民军队为中国工农红军而不是材料中的

19、人民解放军,故B项错误;“反抗外敌入侵”指的是抗日战争时期,此时中国共产党的军队是八路军和新四军,而不是人民解放军,故C项错误;社会主义改造是指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材料“拿起生产建设的武器”是对人民解放军的要求,故D项错误。2.D解析 国民经济比例关系一般是指农业、重工业、轻工业之间的关系,而题干仅展示了上海私营工业1949年到1952年的比例变化,故A项错误;表格中“自产自销”部分由90%急剧下降到41.2%,说明私营工业发展的自主性受到限制,没有说明私营工业有较快的发展,故B项错误;表格展示的是私营工业在“加工订货”和“自产自销”两个方面比例的变化,不能够证明国家工业化建

20、设成效显著,故C项错误;表格中“加工订货”的比例有很大的提高,说明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对私营经济进行了调控,这为后来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基础,故D项正确。3.C解析 从表中可以看出农业总产值所占比重下降,说明工业总产值比重上升,而不是农业发展呈现衰退趋势,故A项错误;从表中可以看出农业总产值所占比重下降,说明工业总产值比重上升,表明工业化水平提高,不是畸形发展,故B项错误;从表中可以看出农业总产值所占比重下降,说明工业总产值比重上升,故C项正确;计划经济体制初步形成与表格说明工业化建设成就明显不符,故D项错误。4.C解析 “一五”计划期间,上海作为新中国最大的经济城市

21、的地位没有发生改变,故A项错误;上海对国家经济建设的贡献巨大符合史实,但不合题意,故B项错误;据材料“上海作为新中国最大的经济城市,占据全国工业总产量的20%,在一五计划中得到全国投资的2.5%;到1957年,25万工人迁出上海,分散到全国各地”得出计划经济体制的优势符合题意,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其他地区经济发展的状况,故D项错误。5.A解析 通过表格可知,在国家财政预算支出中,工业建设占据了一半以上,结合所学可知,这符合“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这一史实,故A项正确;国家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是通过三大改造完成的,故B项错误;“一五”计划侧重于重工业的发展,与改善民生的关系并不密切

22、,故C项错误;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的是“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故D项错误。6.B解析 从题干信息中可以得出毛泽东说的是如何发展重工业的问题,而优先发展重工业早就开始进行了,1953年的“一五”计划就已经明确提出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故A项错误;从题干信息中可以得出毛泽东说的是如何发展重工业的问题,也就是如何发展更有利于我国国民经济的长远发展,故B项正确;社会主义改造是指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故C项错误;这一时期经济建设中没有出现“左”倾错误,故D项错误。7.D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市场经济的提出和建设应该为1992年以后,与材料所给时间1953年不符,故A项错误;根据所

23、学农业合作化完成为1956年年底,与材料所给1953年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根据所学“大跃进”运动开始于1958年,材料中提到的是农业合作社的问题,C项与材料所给时间和合作社经济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河北省合作总社应当认真克服片面营利观点,公开肥料成本,重新确定合理利润,不要使下级社在经营中发生亏累现象,以便迅速调整肥料价格,克服社价和市价脱节现象”体现了合作社经济的内部调整,意在利用经济规律促进农村合作社经济的发展,故D项正确。8.C解析 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利用计划和市场手段恢复经济,而不是突出当时的国民经济形势,故A项错误;据材料“现在供应紧张,应该两条腿走路”,可知当时国民收入未提高,故

24、B项错误;依据所学,计划经济体制建立后,先后开展“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这些运动导致国民经济遭到破坏,到1960年年底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结合材料“有些商品应该是只要有钞票就可以买”可知计划经济体制弊端暴露,故C项正确;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利用计划和市场手段恢复经济,未涉及社会消费需求的增长,故D项错误。9.C解析 表格中反映的是粮食、棉花、原油、钢产量的发展情况,没有涉及工农业发展比例的情况,不能据此得出工农业发展不平衡,故A项错误;表中强调的是各类物品产量的变化,不能反映出经济困难,故B项错误;根据表中数据分析,粮食和棉花的发展不及原油和钢的发展,再结合时间信息可知,1953年开始的“一五

25、”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致使发展重心在重工业生产上,使得农业生产发展缓慢,故C项正确;“文革”开始于1966年,与材料中的时间信息不符,故D项错误。第29讲现代中国的社会生活、科教与文化【主干知识梳理】1.革命战争北京电视台2.原子弹东方红一号袁隆平3.全面发展半工半读4.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考点深化探究】考点一打破了美、苏等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同时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安定的环境。考点二要处理好科学、文艺工作和政治的关系;要处理好科学、文艺工作和人民生活的关系;要处理好继承传统和不断革新的关系。【高考链接突破】解考题考题1C解析 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计划经济体制,

26、意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难度较大。在历史资料中,档案馆藏的原始文件是第一手资料,可信度最高,故C项正确。展览的文字介绍是经过加工处理的,并不完全真实可信,故A项错误;材料中关于两部经济著作的记述的时间及供应量并不相同,故B项错误;材料中北京市档案馆藏的原始文件说明当时确实发放过“补脑油”,并且其他经济著作中也有记载,说明现在的史料能证实这一事件,故D项错误。故选C。考题2C解析 本题以婆媳上冬学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有效信息,发现历史本质的能力。婆媳上冬学描绘的是婆媳二人冒着严寒去上补习班的场景,显示出其对知识的渴望。画家以质朴的表现手法,反映了新中国农村

27、的新气象,歌颂了新社会的新道德、新风尚。现实主义绘画的特点是真实表现画家所处时代人们的生活、思想和面貌,故C项正确。传统文人画注重写意,融诗、书、画、印为一体,讲求神似、意境和气韵,注重个人主观性情的抒发,表现手法灵活、自由,故A项错误;20世纪以来,西方流行现代主义绘画,现代主义绘画的特点是反传统、反理性,使用夸张、变形与抽象的表现手法,故B项错误;婆媳上冬学真实地反映了婆媳上冬学的情境,无法体现作者的艺术想象,故D项错误。考题3C解析 本题以史实与结论之间的关系为切入点,考查学生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仅凭本草纲目这一部药物学巨著不能反映明代科技水平全面提高,排除A项;康熙帝对西方自然科学的

28、重视不能说明“全社会”关注西方自然科学,排除B项;电影是近代西方的科技发明之一,定军山被拍成电影反映了这一中国传统艺术形式在近代科技的影响下获得了新的传播形式,C项正确;联合国粮农组织把在全球范围内推广杂交水稻技术作为解决世界粮食短缺问题的一项战略计划,但不能说“解决了”世界粮食短缺问题,排除D项。考题4B解析 本题考查现代中国的科技成就,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和调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原子能的研制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A项错误;新中国成立初期,西方国家对中国实行遏制政策,为了增强国防力量,中国开始研制原子弹,1958年,中国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建成,标志着中国开始跨入原子能时代,B项正

29、确;1964年,中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C项与题意不符;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科技成就主要是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和杂交水稻的成功培育,D项错误。考题5B解析 本题以1952年我国高校进行院系调整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和透过现象分析原因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2年我国国民经济得到了恢复,即将开始大规模的经济建设,许多高校进行院系调整,特别是多科性工业大学的出现主要是为了培养经济建设的专门人才。故B项正确。练经典1.C解析 材料指1958年中国决定研制原子弹。A、B两项都不属于直接的国际背景,排除;材料“1958年,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没有那个东西,人家就

30、说你不算数”说明研制原子弹是因为二战后美、苏垄断核武器使我国受到了威胁,故C项正确;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不属于“国际背景”,故D项错误。2.D解析 “文革”时期是19661976年,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是1965年,与1966年“文革”开始的时间不符,故错误;1967年中国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故正确;袁隆平成功培育籼型杂交水稻是1973年,故正确;1970年“东方红一号”成功进入预定轨道,故正确。选择D项符合题意。3.C解析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是在1956年,与材料时间信息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扫盲教育运动,而题目问的是“侧面反映”而非直接反映,故B项错误;由材料中

31、“妇女识字小组”“侧面反映”可知新中国对公民人权的重视,故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成人的教育而非义务教育,故D项错误。4.D解析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决策,故A项错误;恢复高考有利于推动教育发展,选拔人才,而非扩大办学自主权的需要,故B项错误;1995年提出“科教兴国”战略,故C项错误;恢复高考是教育界拨乱反正的需要,故D项正确。5.A解析 1956年中共中央确定了“双百”方针,推动了科学的发展和文化事业的繁荣,故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学术研究成就突出,没有反映科技发明硕果累累,故B项错误;材料中科研成果突出是学术研讨的结果,不是教育的推动,故C项错误;中国打破学术界中的政

32、治倾向,主张不同学派、不同观点互相交流,自由讨论,没有体现出与苏联科研模式的关系,故D项错误。6.A解析 A项与材料中“王蒙因批评官僚主义而被划为右派。1962年,毛泽东对此说北京怎么就不能出官僚主义”相符,故A项正确;“双百”方针并未能坚持贯彻下去,由于政治运动的扩大化,一些学术问题被当成政治问题,甚至上升为阶级斗争问题,“全面落实”与材料中“批评官僚主义而被划为右派”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中“毛泽东对此说”“北京怎么就不能出官僚主义”不等于将反对官僚主义作为党的工作重心,故C项错误;彻底清算了“左”倾路线与史实不符,以后还发生了“文化大革命”,故D项错误。单元整合(九)考题例证1D解析 民

33、族区域自治制度就是让少数民族当家作主,行使自治权,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财政收入及国家补贴,故B项错误;材料只是反映少数民族地区的财政收入及国家对其补贴情况,故C项错误;从图示看,国家补贴超过了各个少数民族自治区的财政收入,故D项正确。考题例证2A解析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了“左”倾错误,解放了思想,推动了报社的改革,故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报社财务管理上实行企业管理的办法,没有体现新闻立法的内容,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上海新闻媒体的改革,没有涉及经济特区,故C项错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开始是在1984年,故D项错误。考题例证3D解析 材料主旨不是强调广告业的发展,故A项错误

34、;材料说明徐园播放中国戏曲和西方的影戏,不是说明戏曲艺术中西结合,故B项错误;材料中并未说明昆曲的特点,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当时徐园的演出情况,一方面“专设戏台,演出昆曲”,同时也播放“西洋影戏”,说明当时上海新旧并存的特点,故D项正确。考题例证4A解析 根据材料“谁养活了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从猿到人的社会发展史教育”“大张旗鼓地宣传与深入细致的工作相结合”,可知主要是为了对农村进行思想改造,以适应新生国家巩固政权的需要,故A项正确;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故B项错误;材料所述思想教育不属于教育改革的范畴,故C项错误;农民问题是重要的议题,但不是革命的中心问题,故D项错误。考题例证5A解析 两部宪法制定于不同时期,但它们都为经济建设提供了法律依据,故A项正确;1954年宪法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属于民主制度的建立,而不是重建和完善,故B项错误;1954年宪法确立了新型国家的架构,1982年宪法没有确立,故C项错误;1982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拨乱反正提供了法律依据,而1954年宪法没有,故D项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