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二岳麓版检测:第一单元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911686 上传时间:2020-01-0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二岳麓版检测:第一单元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二岳麓版检测:第一单元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二岳麓版检测:第一单元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二岳麓版检测:第一单元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二岳麓版检测:第一单元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二岳麓版检测:第一单元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Word版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二岳麓版检测:第一单元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Word版含解析.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1“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文中“公田”的实际占有者是()A周王 B贵族C平民 D奴隶解析:依据“方里而井”等信息可知,材料描述的是井田制的状况。井田的土地所有权属于国王,但井田制中的“公田”实际上由贵族占有,故选B项。答案:B2商鞅变法后“民得卖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这一现象的根源是()A土地国有 B土地集体所有C土地私有 D商品经济的发展解析:商鞅变法规定土地私有,土地可以买卖,从而造成了土地兼并现象。答案:C3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田制三中提出自己的构想:“以实在田土均

2、之,人户一千六十二万一千四百三十六,每户授田五十亩则天下之田自无不足,又何必限田、均田之纷纷。”这里他针对的社会问题是()A均田制破坏 D土地兼并C赋税沉重 D重农抑商解析:用限定语突破法。由材料信息“又何必限田、均田之纷纷”可知,它针对的是土地兼并问题,故B项正确。答案:B4北魏至唐初,国家为抑制土地兼并,维护小农经济,实行的土地制度是()A井田制 B分封制C均田制 D坊市制解析:井田制是西周时期土地制度,故A项错误;分封制是政治制度,故B项错误;均田制是北魏至唐朝初期为抑制土地兼并而实行的土地制度,故C项正确;坊市制不属于土地制度,故D项错误。答案:C51786年毕沅的一件奏折记载:“豫省

3、连岁不登,凡有恒产之家,往往变卖糊口。近更有于青黄不接之时,将转瞬成熟麦地贱价准卖。山西等处富户,闻风赴豫,举放利债,借此准折地亩。贫民已经失业,虽遇丰稔之年,亦无凭借。”材料所述现象对当时经营方式产生的影响是()A土地买卖频繁 B租佃关系发展C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D庄园经济盛行解析:根据所学史实,明清时期由于土地兼并,租佃关系发展,失地农民大量租种地主土地。故选B。答案:B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近来土地多归有力之家,非乡绅,则富民若夫穷民,本无立锥之地。杨文弱先生全集材料二先代有限田之议,均田之制,口分世业之法,宜仿其制而乘除之,亦因时救弊之政也。胶滨语录材料三徒党不下数千,始则占耕民田

4、,后遂攻打郡县。王文成公全书(1)根据材料一指出,明朝后期出现了什么社会问题?(2)对于这一社会问题,材料二提出了怎样的解决方案?问题是否得到了根本解决?原因何在?(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问题?解析:第(1)问要根据材料一中“土地多归有力之家,非乡绅,则富民若夫穷民,本无立锥之地”回答。第(2)问根据材料中提到的“限田”“均田”等关键信息,并调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第(3)问对材料三描述进行归纳概括,注意语言科学,用语规范。答案:(1)土地兼并严重(或土地高度集中)。(2)借鉴先代限田制、均田制等措施,限制土地兼并。不能根本解决问题。原因:土地兼并问题是土地私有制发展的必然结果,封建统治者的改革,

5、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封建土地私有制,也就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土地兼并问题。(3)土地兼并激化了阶级矛盾,农民进行反抗斗争,力图通过暴力手段改变旧秩序。基础巩固1据左传鲁宣公十五年记载:“民不肯尽力于公田。”下列对引文中所说“公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土地名义上归国家所有B出现于商周时期C贵族是实际上的土地主人D春秋时期彻底瓦解解析:井田制在我国春秋时期开始瓦解,战国时期才崩溃的,D项说法错误,其他几项都符合史实。答案:D2春秋战国时期,导致井田制瓦解和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的根本原因是()A“礼乐征伐自诸侯和大夫出”B“废井田,开阡陌”C“相地而衰征”“履亩而税”D“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解析:井田

6、制瓦解和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是指作为祭祀的牛成为耕地之牛,牛耕的使用是生产力发展的表现。答案:D3郭沫若认为:虽然春秋关于“初税亩”的记载仅仅几个字,却含有极其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这里所说的“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主要是指()A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B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C土地国有制度不断完善D井田制在历史上完全消失解析:土地私有制是在战国时期商鞅变法中以法律形式确立的,故B项错误;“初税亩”按田亩实数收税,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故C项错误,A项正确;D项未在题干中体现且说法错误。答案:A能力提升4北宋前期,统治者认为:“富

7、室田连阡陌,为国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这表明北宋政府()A采取抑制土地兼并,重农抑商的政策B减轻农民负担,限制大地主特权C纵容土地兼并以便筹集军费D力图搜刮百姓充实国库解析:本题考查提取有效信息与分析问题的能力。材料强调“富室田连阡陌”只不过是“为国守财”,一旦有“盗贼窃发,边境扰动”,那些“兼并之财皆我之物”。可见国家不抑制土地兼并,以便将来筹集军费。答案:C5从云梦秦简看,封建国家的农业管理官吏体系自成一体,如“牛长”“田典”“部佐”“田啬夫”等。这种体系说明()A国家对地主豪强加强了控制B封建国家直辖土地数量很大C中国古代农耕经济高度发达D秦朝自

8、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解析:材料中提到的都是管理国家土地或农事的官吏。封建政府直接掌握的土地太多,必须配备自成体系的农官系统,故B项符合题意。其他选项虽然表述正确,但与材料关系不大,故排除。答案:B6下列能反映秦汉时期已经出现租佃关系的是()A“为田开阡陌封疆”B“或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五”C“不抑兼并”D“上米贸银,别以下中者抵租”解析:考查对“租佃关系”概念的理解。本题有两个限制条件,一个是秦汉时期,一个是反映“租佃关系”,可以排除A、C两项。 而D项可以看出佃农和商品经济发生关系,并能取得实际利益,最早应该发生在明代,综合这两个限制条件只能选B项。答案:B7唐后期至宋代,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进一

9、步发展,土地兼并和土地买卖频繁。南宋叶适记载说:“民自以私相贸易,而官反为之司契券而取其直。”材料主要反映了()A宋代租佃关系的进一步发展B佃农之间土地买卖频繁C地权所有者在土地买卖中获利D政府维护地权流转解析:“民自以私相贸易,而官反为之司契券而取其直”的大意是:民间土地私自买卖,而政府则为土地买卖提供法律保护并对其征税。这反映出土地买卖的合法化,政府维护地权流转,故D项正确;题干材料信息没有涉及租佃关系,故A项错误;佃农租种地主的土地,不是土地的所有者,故B项错误;题干材料能说明官府从土地买卖中征税,无法说明地权所有者在土地买卖中获利,故C项错误。答案:D8东汉光武帝刘秀的舅父占有田地面积

10、达300余顷;东晋宰相谢安占有水陆地256顷,含带两山;明皇庄土地面积达37 000多顷。这种现象的根源是()A土地兼并的盛行 B豪强地主强占土地C国家授田制的推行 D土地私有制的存在解析:此题为根本原因型选择题。材料反映的现象为土地兼并,土地兼并的根源在于土地私有制的存在。答案:D9下图是出土的唐代初期文物“敦煌张文信租田契”的抄件片段。据此可知当时()张文信于康海多边(处)租取田五亩,直价(租价)一亩麦小一斛若到六月(租价)不了者,一罚入康(海多);若到种田之日,不得田佃者,一斛罚二斛入张文信。两和立契书,画指为记。契两本,各执一本。田主康海多租田人张文信A土地租佃在全国普遍推广B农耕经济

11、开始向河西走廊扩展C均田制已经被迫彻底废弃D一些经济活动蕴含着契约意识解析:本题考查提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两和立契书”体现了公平诚信、自主自愿的契约意识,故D项正确;此田契为孤证,不能证明土地租佃在全国的推广,故A项错误;“开始”说的过于绝对,故B项错误;“均田制”为国家授田、百姓纳税的土地国有制,与本题无关,故C项错误。正确答案为D。答案:D10下面各图(注:X轴表示时间,Y轴表示佃农对地主的依附程度)能准确体现佃农与地主依附关系发展的是()解析:随着时间推移,佃农对地主的依附程度越来越低。答案:B二、非选择题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废井田,开阡陌围剿公田材料三诸男夫十

12、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奴婢依良。丁牛一头受田三十亩,限四牛。所授之田率倍之,三易之田再倍之,以供耕作及还受之盈缩。诸民年及课则受田,老免及身没则还田。奴婢、牛随有无以还受。魏书食货志(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种土地制度?其性质是什么?(2)材料二反映了土地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对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3)概括材料三所反映的土地制度的实际情况,能否达到其目的?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土地所有制形式的变化。第(1)问,从图中的“公田”“私田”等信息可进行判断。第(2)问,注意材料二左图左上角的文字信息“废井田,开阡陌”,以及右图“围剿公田”,这些信息都体现了井田制的废除,其影响应主要

13、强调生产关系的变化对生产力的影响,同时也造成土地兼并问题。第(3)问,从材料中受田等信息再加上材料出处可判断其土地制度。是否能达到目的还要从土地兼并产生的根源上寻找。答案:(1)奴隶社会的井田制;性质是周王所有的贵族土地所有制。(2)变化:井田制被废除,土地私有制从法律上得以确认。影响:土地私有制的确立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推动了生产的发展,但是土地兼并造成大土地私有制的发展,严重影响了国家收入。农民失去土地,生活困难,引起社会动荡不安。(3)均田制在北魏开始实行,隋、唐初继续实行。均田制是为保护自耕农经济,限制土地兼并,但是由于土地私有制的存在,均田制虽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抑制作用,但不可能从根本上遏制土地兼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