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历史(通史)课件:板块十 第1讲 新时期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外交活动30 .ppt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926847 上传时间:2020-01-14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7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历史(通史)课件:板块十 第1讲 新时期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外交活动30 .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历史(通史)课件:板块十 第1讲 新时期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外交活动30 .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历史(通史)课件:板块十 第1讲 新时期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外交活动30 .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历史(通史)课件:板块十 第1讲 新时期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外交活动30 .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历史(通史)课件:板块十 第1讲 新时期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外交活动30 .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历史(通史)课件:板块十 第1讲 新时期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外交活动30 .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历史(通史)课件:板块十 第1讲 新时期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外交活动30 .ppt(3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板块十 中国现代化建设道路的新探 索改革开放新时期,【阶段特征】 1978年至今,现代化建设加速发展时期 1.政治:民主法制建设得到加强,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依法治国写入宪法;“一国两制”提出并成功运用,海峡两岸不断交流和发展。 2.经济: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逐渐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外开放范围不断扩大,层次不断加深,逐渐形成了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 3.思想文化: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思想指南;科技、教育、文艺等全面繁荣。 4.外交:加强与联合国的合作,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致力于促进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为社会主

2、义现代化建设创造一个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第1讲 新时期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外交活动,考情备考分析,主干知识整合,要点史料探究,高考教材连线,考情备考分析 考题角度备考分析,主干知识整合 整合知识夯实基础,抓主干 一、新时期民主法制的健全与完善 1.法制走向健全 (1)措施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方针。 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 1980年,邓小平发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重要讲话。 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成就: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使民主政治建设趋于制度化

3、、法律化。 2.民主制度的重建与完善 (1)重新召开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2)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982年,中国共产党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 (3)健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984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4)加强基层民主建设。1998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二、祖国统一大业 1.“一国两制”的理论 (1)背景 1949年,国民党集团退往台湾,台湾与祖国大陆处于隔绝的敌对状态。 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毛泽东、周恩来针对祖国统一问题提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设想。 1979年元旦,全国人

4、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 1981年,叶剑英具体阐述了和平统一祖国的“九条方针”。 (2)提出: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全面阐述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深刻含义。 (3)通过:1984年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通过。 (4)含义:“一国”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两制”是指祖国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5)意义:“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2.“一国两制”的实践 (1)香港回归:1997年7月1日,中国正式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2)澳门回归:1999年12月20日,中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3.海峡两

5、岸关系的进展 (1)20世纪80年代:打破两岸隔绝状态。1979年元旦,国防部长徐向前宣布中国人民解放军停止炮击金门,两岸实现真正停火。1987年开始,台湾当局允许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 (2)20世纪90年代:两岸关系的新突破。 20世纪90年代初,两岸分别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和海峡两岸关系协会;1992年,两岸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重要共识,即“九二共识”。 199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推动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1995年,江泽民发表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重要讲话,成为新时期解决台湾问题的纲领性文件。 (3)2000年以来 200

6、5年,全国人大通过反分裂国家法。 2005年,胡锦涛会见国民党主席连战率领的“和平之旅”访问团。 2008年,两岸直接通邮、通航、通商。,三、新时期的外交建树 1.背景 (1)国内: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党全国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开始实行改革开放。 (2)国际: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格局由美苏两极向多极化发展。 2.方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新时期具体表现为不结盟。 3.目标: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4.成就 (1)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2)积极参与亚太经合组织等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 (3)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4)

7、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积极参与上海合作组织的活动。,重理解 中、苏(俄)关系的发展演变 (1)从新中国成立初到50年代末:友好合作阶段。 新中国成立后,苏联第一个和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1950年,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给予中国大量的经济、技术上的援助,有力地支持了中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中国采取“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在国际事务中,坚决地站在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走苏联模式,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2)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至80年代中期:对抗和僵持阶段。 为与美国争霸,赫鲁晓夫提出要在中国建立长波电台和联合舰队的建议,遭到中国拒绝,中苏关系

8、开始恶化。 1960年,苏联撕毁全部经济技术合作的协议。 中苏边境甚至发生武装冲突,从北面构成对中国的威胁。 (3)从80年代末到现在:开始恢复正常化。 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由于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劣势,苏联的对外政策从扩张转向收缩,因此,开始同中国关系实现正常化。 苏联解体后,中俄关系稳定发展,形成了一种以“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为主要原则的新型的国家关系,为世界和平与安全作出了贡献。,要点史料探究 研习史料探究重点,主题 分歧与合作并存中美关系的发展演变 史料 19492008年中国与外国建交状况曲线图 【问题】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新中国建交的三个高潮形成的主要原因。,

9、【解答】 (1)明问题,找方向:本题要求回答“新中国建交的三个高潮形成的主要原因”。首先依据图片找出“三个高潮”,然后结合所学来分析原因。 (2)定时空,找关联:新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新中国外交与时俱进,不断调整,取得卓越成就。 (3)提信息,找关键:反映出第一个高潮出现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1949年。 反映出第二个高潮出现于1972年。 反映出第三个高潮出现于1992年。 【答案】 (1)新中国成立初期:执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社会主义国家纷纷与新中国建交。 (2)20世纪70年代初期: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缓和,资本主义国家掀起了一个同中

10、国建交的热潮。 (3)20世纪末: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新诞生的国家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深化拓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美关系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原因 1.新中国成立后到20世纪60年代末:对抗 (1)中美在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上存在矛盾和冲突。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推行全球霸权,在中国“扶蒋反共”。 (3)新中国成立后,美国采取经济封锁、外交孤立、军事威胁,企图扼杀新 政权。,2.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走向缓和,最终正常化 (1)从美国方面看 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 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 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潭。 经济发展缓慢,被西欧和日本赶上。 (2)从中国方面看 国际地位的提高。 牵

11、制和对付苏联的威胁。 实现和平解决台湾问题,解决中美之间的长期争端。,3.20世纪90年代以来时而紧张、时而缓和 (1)中美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利害冲突,矛盾、斗争乃至对抗在所难免。台湾问题历来是中美关系的核心问题。 (2)中美之间也存在着共同的利益:经济上相互需要,政治上互有所求。为了各自的利益,双方可作出妥协,中美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对世界和平与发展都负有重大责任。,高考教材连线 透析高考教材补缺,【析考题】 角度一 中国积极维护世界和平 【典例1】 (2016天津卷,11)1990年11月,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678号决议,“授权同科威特政府合作的会员国,除非伊拉克在1991年1月15

12、日或之前完全执行上述各决议(指无条件撤军),否则可以使用一切必要手段恢复该地区的国际和平与安全”。依此决议,多国部队对伊拉克采取了军事行动。中国政府对该决议投了弃权票。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 A.中国政府反对军事干预解决争端 B.中国政府反对联合国安理会决议 C.联合国的军事行动违背了大国一致原则 D.联合国大会职责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试题分析】 在伊拉克入侵科威特问题上,中国政府要求伊拉克无条件撤军,但反对大国干预,希望海湾国家通过和平方式,自行或借助联合国的帮助解决危机,联合国安理会的决议有悖于中国力主和平解决国际危机的一贯立场,因而中国对其投了弃权票,故A项正确;材料中中国投了弃权票

13、,不能体现中国反对该决议及违背大国一致原则,排除B、C两项;D项材料未体现。 答案:A,角度二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影响 【典例2】(2014安徽卷,18)有学者认为,加入多边国际公约是衡量一个国家对国际社会认可度的重要指标。下图中最高点(H)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A.中国恢复了联合国合法席位 B.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C.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试题分析】 2001年11月,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大大推动了中国与世界接轨的进程,中国随后签订了多个多边国际公约,直接促进了H点的出现,C项正确。 中国恢复了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在1971年,而题中H值出现的

14、年份在2001年,A项错误;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是在1987年,台湾当局允许台湾民众到大陆探亲,与2001年不相符,B项错误;2010年,中国已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时间与图中的2001年不符,D项错误。 答案:C,【练考题】 1.(2012江苏卷,11)1969年5月11日,人民日报向全世界报道了一则我国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的消息。此后我国形成了不向国内外借债的财政政策,直到1979年12月,我国政府同意接受外国政府提供的第一批贷款,这一政策才被打破。这表明我国( ) A.由单边外交转向多边外交 B.由自力更生转向依赖外援 C.由思想禁锢转向对外开放 D.由民间融资转

15、向政府借贷,解析:C 本题考查现代中国外交政策的转变。解读题干可知20世纪60年代末中国实行相对封闭的对外政策,而20世纪70年代末同意接受外国政府提供的第一批贷款,这反映了中国由思想禁锢逐渐转向对外开放,C项符合题意。,2.(2013大纲卷,39,节选)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二 1950年,中国与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及其相关协定,规定:“缔约国双方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期制止日本或其他直接间接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任何国家之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 苏

16、联解体后,中俄关系从“互视为友好国家”发展到“建设性伙伴关系”,再到1996年确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2001年,中俄两国签署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将两国永做好邻居、好伙伴、好朋友的意愿和决心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 世界知识出版社编国际条约集等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90年代中俄关系不断发展的背景。,解析:背景要从国际、国内两个方面加以概括。国际方面要结合两极格局解体后的世界各大国力量对比等分析,国内方面要从中国改革开放的成果入手分析,注意要点要全面,语言要精练。 答案:中苏关系实现正常化;中国改革开放,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调整外交战略;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俄罗斯国际地位下降,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流。,点击进入 课时提升训练,谢谢观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