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工业革命》专题复习.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4934450 上传时间:2020-01-15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127.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次工业革命》专题复习.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三次工业革命》专题复习.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次工业革命》专题复习.pdf(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三次工业革命专题复习 知识梳理 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工业革命 条 件 政权:英国在17 世纪确立资产阶 级统治 劳动力: 圈地运动 资本:殖民掠夺、 海外贸易 科技:工场手工业 积累了生产技术 市场: 国内(圈地 运动)、国际(殖 民扩张、海外贸 易) 自然科学研究取得重大突 破。 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 内确立。 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化 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 资本主义处于相对稳定时 期 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 一定的物质技术基础的 形成。 社会需要,特别是二战 期间和战后各国对高科技 的迫切需求。 二战后,世界局势的相 对稳定。 时间18 世纪 60 年代19 世纪 70 年代2

2、0 世纪四、五十年代 标 志 蒸汽机的发明和应 用 电力的广泛应用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 电子计算机、人工合成材 料、分子生物学、遗传工 程 主 要 成 就 纺织:珍妮纺纱机、 骡机、水力织 布机 动力:蒸汽机 交通:蒸汽汽船、 蒸 汽机车 电力:发电机、电灯、电 车、电影放映机 动力:电动机、内燃机 交通:汽车、内燃机车、 远洋轮船、飞机 能源:石油开采和石油化 工工业 通讯:电话、无线电报 化学工业:火药、塑料、 人造纤维 原子能技术:1945 年, 美国爆炸第一颗原子弹; 1954 年,苏联建立第一座 核电站。 航天技术: 1957 年,苏 联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 1969 年,美国“阿

3、波罗11 号”登月; 1981 年美国第 一架航天飞机升空。 电子计算机:1946 年延 生于美国 分子生物学:1972 年美 国重组 DNA生物基因工程; 1999 年美国首次制成DNA 分子 遗传工程: 1997 年英国 克隆羊成功; 2000 年美、 日、法、德、英、中公布 类基因组草图。 特 点 许多技术发明来 源于工匠的实践经 验, 科学与技术尚未 结合。 首先发生于英国, 其它国家进程缓慢。 以轻工业为突破 口。 科 学 开 始 与 技 术 结 合 起 来,在推动生产力方面发挥 了更为重要的作用。 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 的资本主义国家,规模更广 泛,发展更迅速。 有的国家再次工业

4、革命交 叉进行。 以重工业为突破口。 新技术更新换代的速度 加快科技转化为生产力 的速度加快 科技在推动生产力发展 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 用 科学与技术密切结合, 相互促进。 科 技 各 领 域 间 互 相 渗 透。 以军事工业为突破口 影 响 极大地提高了生 产力,巩固了资本主 义各国的统治基础。 出现了自由主义 思潮。 引起了社会结构 的重大变革, 工人运 动兴起。 促进了近代城市 的兴起。 密切了世界各地 的联系,最终确立了 资产阶级对世界的 统治。 英国成为世界霸 主。 使东方从属于西 文方,客观上传播了 先进的生产技术和 生产方式, 猛烈冲击 着旧思想、旧制度。 推动了农业社会 向

5、工业社会迈进。 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 推动了垄断组织出现。 使资本主义国家对外侵略 由以商品输出为主变为以资 本输出为主。 推动了资本主义国家掀起 瓜狂潮,资本主义世界殖民 体系形成。 使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 不平衡加剧,矛盾尖锐。 推动了城市化进程。 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在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 作用更大。 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 社会生活结构的变化。 推动了国际经济格局的 调整,进一步扩大了发达 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 差距。 使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 思想变化,国家垄断资本 主义进一步推广。 推动了经济全球化。 促进了武器的急剧变革 和军事战略的调整。 推动了文化多元化,提 高了教育的战略地位

6、。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丰 富和发展。 密 切 了 世 界 各 地 的 联 系。 纵横联系 1科技革命对各国经济发展速度的影响 (1)第一次工业革命主要在英国,所以工业革命完成后,英国成为“ 世界工厂 ” ,是世 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资本主义工业迅速发展;法国因为各种原因,新技术和新机器的发明 与推广比较困难, 工业革命的发展受到一定的阻碍;美国则借助移民带来的技术和引进英国 技术,不断产生新的发明,工业革命较快地完成。 (2)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和德国的科学技术发明和应用较多,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速度加快, 工业生产总值分别跃居世界第一、二位。而英国拥有广大殖民地,资本家把大量 资本输往国外,

7、 不愿更新设备,纺织工业等部门的设备陈旧,技术水平相对较低;法国农民 贫困、 农业经营落后和国内外市场狭窄,普法战争战败导致失去重要资源和资金,垄断资本 家把资金投向信贷而不投向生产,投往国外而不投向国内。这些导致其经济发展速度减慢, 工业生产分别被美、德赶上和超过。 ( 3)第三次科技革命期间,各国都注重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提高劳动生产率, 发展新兴产业。20 世纪 50 年代西欧国家凭借原有的经济技术基础,经济迅速恢复,其中联 邦德国注重发展科技教育,经济发展较快; 日本在战后经济发展中注重引进先进的科技,同 时重视发展教育、培养人才,20 世纪 60 年代末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

8、世界第二号经济 大国; 美国在二战后应用最新的科学技术成果,革新生产技术,发展新兴产业,经济稳定发 展。 2分析、比较三次科技革命的异同点,并从中得出基本理论认识。 相同点: 三次科技 (工业 ) 革命都受到本国政府的重视。都引起社会关系的巨变。第 一次工业革命导致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出现;第二次工业革命导致垄断 资本主义的形成, 国家机构开始和垄断组织结合;第三次科技革命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社 会生活结构的变化,以及人类日常衣、食、住、行、用各方面的变革。都对世界格局发生 巨大影响。 第一次工业革命,列强的殖民扩张造成了东方从属于西方;第二次工业革命,形 成了世界资本主义的殖

9、民体系;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了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从经济上 看,都加速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发展。 不同点: 第一、 第二次工业革命都有一个相对和平的社会环境;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 于“二战”期间,延续至今。从发明者看,第一次工业革命是劳动者凭借经验和技能,发 明成果都是生产经验的总结;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先驱多是科学家和工程师, 各种发明无一不是在精确的自然科学研究成果之上取得的。从发源地看, 第一次工业革命 开始于英国,约半个世纪后才在各国真正开 展,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则是多源的。从突破口来看,第一次工业革命以轻 工业为突破口;第二次工业革命以重工业为突破口;第三次科

10、技革命以军事工业为突破口。 认识: 三次科技 ( 工业 ) 革命的后果表明,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决定 生产关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树立科教兴国的战略思想。 3从原因和结果两个方面概括说明三次工业革命( 科技革命 ) 与资本主义市场的关系。 市场的扩大促进了科技革命的扩展:18 世纪中期,英国打败法国,成为最大的殖民 国家,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开展。19 世纪中期前后,美德日俄等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改 革,建立了统一的国内市场,同时由于殖民扩展的加强,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竞争激烈,又推 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二战”后,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恢复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的发展,新一轮的

11、市场竞争开始,促进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开展。 科技革命促进资本主义市场的进一步扩大,同时也加剧了各国对市场的争夺:第一次 工业革命迅速提高了生产力,使东方从属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二次工 业革命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更为广泛的途径,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产生垄断,殖民扩张加剧, 世界被瓜分完毕,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第三次科技革命大大加速了现代生产力的 发展,导致战后资本主义国家间争夺市场的斗争加剧,同时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围绕市场 的垄断和反垄断斗争也日趋尖锐。 4正确认识三次科技( 工业 ) 革命时的中国。 (1)第一次工业革命时: 中国处于清朝中后期,受专制政治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影

12、响,社会经济没有发生大的变 动。 第一次工业革命给中国带来的灾难:欧美列强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成为列强的商品输出市场和原料产地。 客观上也为中国带来了先进的资本主义,自然经济瓦解, 近代工业产生, 中国开始学 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开始了近代化进程。 (2)第二次工业革命时: 中国仍然是清朝封建统治,半殖民地化程度不断加深,国家主权进一步丧失。 资本主义列强对华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 中国资本主义在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得到了初步发展,但极其缓慢。 中国人民面对帝国主义瓜分狂潮,掀起了救亡图存运动。 (3)第三次科技革命时: 由于

13、帝国主义国家长期敌视、封锁, 中国没有发展科技革命的和平环境,也缺乏正常 的交流;建国后受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影响,“左“倾思潮泛滥,没有落实知识分 子政策,教育发展受冲击,失去发展科技的好机会。 但科技革命还远没有结束,世界各国都在本国生产力发展的战略中把科技摆在第一 位。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实行改 革开放, 紧密结合国际形势,制定一系列发展生产力的大政方针,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 可持续发展战略,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正取得历史性飞跃。 专项训练 一、选择题: 1第一次工业革命基本完成的主要标志是 () A用机器制造机器 B工业生产实现机

14、械化 C手工工场基本消失 D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了主导地位 2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对于新能源、新通讯手段的发明都曾起到重要作用的自然科学 基础理论是 () A 电磁学的理论 B化学元素周期律 C质能转化原理 D 质量守恒 定律 3 第 二 次 工 业 革 命 与 第 一 次 工 业 革 命 相 比 , 最 突 出 的 特 点 是 () A 科学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作用更突出 B几乎是在几个先进的国家同时发生 C 新技术发明的范围广泛,发展迅速 D有一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4 第 二 次 工 业 革 命 中 的 重 大 科 技 成 果 , 除 了 电 灯 的 发 明 和 使 用 外 , 还 有

15、() 电话的发明和使用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应用汽车的发明汽船的发明和使 用 A B C D 5 下 列 陈 述 未 能 正 确 地 反 映 第 二 次 工 业 革 命 后 资 本 主 义 经 济 特 点 的 是 () A 垄断组织通过特权获得巨额利润 B资本主义经济走向全面衰退 C一些垄断组织控制国家经济命脉 D靠利息生活的人增多 6 第 三 次 科技 革 命 出 现在20世 纪 四 五 十 年 代 的 主 要 原 因 是 ()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推动 B和平的环境 冷战的开始 D苏美之间急于夺取世界霸权的需要 7 对第三次科技革命出现的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科学理论出现重大突破 B科技

16、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物质、技术基础 C 科技直接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D “二战”期间和战后各国对科技的需要 8 与 前 两 次 工 业 革 命 相 比 , 第 三 次 科 技 革 命 在 能 源 上 的 主 要 变 化 是 () 主要以水力为能源 B以煤和石油为主要能源 C原子能在能源比重中上升 D已经不需要任何能源 9 2000年 美 、 日 、 法 、 德 、 英 、 中 公 布 人 类 基 因 组 工 作 草 图 说 明 () 原子能技术取得进展 B航天技术取得进展 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取得进展 D电子计算机技术取得进展 10 第 三 次 科 技 革 命 与 前 两 次 工 业 革 命

17、 相 比 , 明 显 的 不 同 点 是 () 具备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和技术基础 B社会的需要 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大大加快 D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11 “二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由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进行,劳动生产率提高,劳动人 民的 物质生活状况有了相当改善。这说明 () A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工人阶级的经济地位已发生根本变化 B 当代科学技术进步已成为提高生产率和促进经济增长的源泉 C 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已得以解决 D科技的发展是资本家利润的源泉 12 科学技术各个领域之间互相渗透,不正确的解释是 () 学科越来越多,分工越来越细 B学科研究越来越深入 C 学科研究向综合性方

18、向发展 D没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分 13 第 三 次 科 技 革 命 促 进 了 社 会 经 济 结 构 的 变 化 , 其 最 突 出 的 表 现 是 () 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得以产生和发展 B第三产业的产值和就业人数急剧 上升 C政府加强了对科技的扶植和资本的投入 D新兴工业区和保税区的不断出现 1420世纪80年代西欧为发展科技而提出的计划是 () 星球大战计划 B尤里卡计划 C信息高速公路计划 D星火计划 二、非选择题: 1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从科技发明到产品投入市场所用平均时间 时间18851919 年19201944 年1945 1964 年 从科技发明到生产 技术成熟 30

19、 年16 年9 年 从生产技术成熟到 产品投入市场 7 年8 年5 年 材料二某发达国家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时 间 19291947 年 1948 1973 年 197480 年代中 期 贡献 率 313340 回答: (1) 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科学技术发展的哪些特 点? (2)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科技革命怎样推动世界 形成一 个整体 ? (3) 材料三反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劳动力构 成发生了 什么变化 ?试从产业结构和产业内部劳动力构成的角 度,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是怎样推动上述变化的? (4) 材料四反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产业结构发生了哪些变化?产业结构变化的根本原因 是

20、什么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应如何调整产业结构?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从长远看, 要注意教育和科学技术。 我们要千方百计,在别的方面忍耐一些,甚至于牺牲一点速度,把教育问题解决好。 邓小平科学技术 是第一生产力 材料二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科学技术日益渗透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 成为推动现代生产力发展的最活跃的因素,并且归根结底是现代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力量。现 代国际间的竞争,说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 江泽民用现代科学技术知 识武装起来回答: (1)材料一、二的共识是什么? (2)你怎样看待国际间的竞争?作为当代青年应该怎样做? 参考

21、答案 1.A 2.A 3.A 4.B 5.B 6.A 7.C 8.C 9.C 10.C 11.B 12.D 13.B 14.B 15 (1)是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2)国际间的竞争实质上是综合国力 的竞争, 其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而这又往往取决于教育与人才的竞争。作为当代青年我 们应该努力学习和掌握现代科技与文化知识,努力为祖国的繁荣与富强做出自己最大的贡 献。 16(1) 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科学技术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加大。 (2)第二次科技革命推动下经济的巨大发展,资本主义以全球为市场进行扩张,世界领 土瓜分完毕;内燃机和新的交通工具的创制,新的通讯手段的发明。 (3)非体力劳动者在就业人数中的超过了体力劳动者;第三次科技革命使以体力劳动为 主的第一产业比 重下降,就业人数急剧减少,第二产业比重下降,其中科技和管理等人员增加,体力劳动者 减少,以非体力劳动者为主的第三产业在经济结构中占据了第一位。 (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第一产业比重明显下降,第二产业比重基本稳定,第三产业比 重持续增加;产业结构变化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调整中国产业结构的基本途径是要运用科学技术改造三大产业;发展高产、 优质、高效农业; 提高第二产业的科技含量;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