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圆》教材分析.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4969314 上传时间:2020-01-21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186.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年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圆》教材分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4年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圆》教材分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4年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圆》教材分析.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4年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圆》教材分析.pdf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4年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圆》教材分析.pdf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年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圆》教材分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年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圆》教材分析.pdf(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圆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以及它们的 周长、面积计算,直观的认识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小学阶段的最后一个 认识平面图形的单元。圆这个平面图形与以往学习的平面图形有显著的不同,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都是直线图形,而圆是曲线图 形。由此,教学将从对直线图形的研究过渡到对曲线图形的研究,这对学生而 言是一种跨越与挑战。因为无论是研究曲线图形的思想还是方法,与直线图形 相比,都有显著的变化和提升。因此,通过对圆的研究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 握圆的一些基础知识,还要让学生感受与体悟“化曲为直”“等积变换”“极限” 等数学思想方法,以促进与发展

2、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和问题解决的能力。本单 元的内容主要有:圆的认识、圆的周长、圆的面积、扇形的认识等。 一、与实验教材的主要区别 (一)改变圆的各部分名称的引入方式,用圆规画圆引出圆的各部分名称, 继而研究圆的性质。实验教材在引入圆时,先让学生利用圆形杯盖、圆柱体物 体、三角板上的圆孔描出圆,再把圆剪下来,通过多次对折等方式引出圆心、 半径、直径等概念;在认识了圆的半径和直径的特点之后,再专门教学用圆规 画圆的方法。考虑到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具备初步的用圆规画圆的知识,本次修 订时,对于“你能想办法在纸上画一个圆吗”这一问题,教材同时给出了用杯 盖、三角尺上的圆孔、圆规画圆的方法,符合真实的学情。

3、接下来,利用圆规 画圆的方法引出圆心、半径、直径等概念,水到渠成,这样的引入方式也能更 好地体现圆“一中同长”的本质特征。接下来,通过让学生用圆规画几个大小 不同的圆,探讨直径、半径的特点,在这一过程中,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用 圆规画圆的方法。 (二)增加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的内容。“圆,一中同长 也” ,这是 墨子中对圆的定义。只要确定了“中”和“长”,圆的位置与大 小就确定下来了。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这一事实,过去虽然 没在教材中明确指出,但实际上学生已经在自觉应用了。例如,用圆规画圆时, 不可避免地会遇到 “针尖定在哪儿” “画多大的圆” 等问题,如果要画半径

4、是 3 cm 的圆,针尖到纸边缘的距离必须大于3 cm,才能在纸上画出一个完整的圆来。 在本册教材中,接下来还编排了利用圆设计图案的内容,在设计图案的过程, 学生会时时处处遇到 “要画一个多大的圆”“这个圆的圆心应该在哪儿” 等问题。 因此,教材增加这一部分内容,能帮助学生在应用知识的过程中更好地认识圆 的数学特征。 (三)降低圆的对称性的篇幅,新增利用圆设计图案的内容。由于在“轴 对称图形”的相关内容中,已经对圆的对称性有过比较充分的探讨,所以,本 单元不再单独编排圆的对称性的例题,只在相关练习中加以巩固。 在修订过程中,新增了利用圆设计图案的内容。先让学生模仿教材上提供的步 骤,画出美丽的

5、图案,再放手让学生试着画出教材上提供的图案。在这一过程 中,需要用到用圆规画圆的方法,需要观察这些图案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是 如何组成的。需要学生对圆心位置的确定、半径大小的确定、圆的对称性等知 识加以综合应用。一方面,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圆的特征;另一方面, 使学生充分体会数学的对称美、和谐美。例如,下面左图中大圆内部的每个 “水 滴”是由三个半圆围成的,其中两个半圆的直径是大圆半径的一半,还有一个 半圆的直径是大圆的半径,除此之外,还要关注这些半圆的圆心位置在哪里。 右图中,大圆的内部有八个小圆,这些圆的直径都是大圆的半径,依次排列在 大圆的八等分线上,互相重叠,形成了美丽的图案。 教学时,

6、还可以让学生自由创作出更多的作品。此外,还可以借助这些图案, 复习轴对称、平移、旋转等图形变换的知识。由于这一内容的操作性、综合性、 探究性都很强,也可以把它设计成一个“综合与实践”活动。 (四)增加求圆与外切正方形、内接正方形之间面积的内容。在“圆的面 积”部分,增加了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即求圆与外切正方形、内接正方形之 间的面积。 要求学生利用图形之间的关系,灵活计算这两部分的面积, 并在“讨 论”环节进一步得出更为一般化的结论。 要计算正方形的面积,首先要求出正方形的边长,这是比较常规的思路。例如, 求圆的外切正方形的面积时,观察到正方形的边长和圆的直径相等,所以很容 易求出来。但在求圆

7、的内接正方形的边长时学生却遇到了困难,圆的直径和正 方形的对角线相等,但没有办法直接求出正方形的边长。此时,教材引导学生 改变观察角度,把正方形分割成两个三角形,这两个三角形的底是圆的直径, 高是圆的半径,很容易求出其面积。在解决几何问题时,有时换一个角度看问 题,会发现一个全新的世界。经历这样的问题解决过程,有助于提高学生多角 度分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解决了圆半径是1 m 的特殊问题后,教材在“回顾与反思”环节,进一步 讨论两个圆的半径都为的情况,使学生发现,圆的外切正方形面积是,外 切正方形与圆之间的面积是,内接正方形的面积是,圆与内接正方形之 间的面积是。这些结果中隐藏着很多有意思的数

8、学事实,如:外切正方形 的面积始终是内接正方形面积的2 倍,外切正方形与内接正方形之间的面积正 好是,即和内接正方形的面积相等,等。 (五) “扇形”由选学变为正式教学内容。扇形的内容是学习扇形统计图的 必要基础,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对相关内容的调整,此 次修订把这部分内容由选学变为正式教学内容。 二、教材例题分析 (一)圆的认识 1圆的各部分名称、圆的性质 “你能想办法在纸上画一个圆吗?” ,教材呈现用茶杯盖、三角尺上的圆洞等圆 形物体进行描摹以及用圆规画圆的情境。学生在课外应该都尝试过用圆规画圆, 但是如何画得标准,画得轻松,还需教师进一步指导。利用圆规画圆,引出圆

9、的各部分名称。一方面,与前面的活动自然衔接;另一方面,画圆的过程非常 切合“圆是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所有点的集合”这一几何学的定义。通过 这一过程引出圆心、半径、直径等概念,将动手操作、观察思考、概念引出融 为一体,自然流畅。 对圆特征的认识,分四个层次编排:首先,让学生将画好的圆折一折、画一画、 量一量,发现沿着任意一条直径对折,两边可以重合,说明了圆是轴对称图形。 第二,通过对折痕的观察和想象,让学生理解半径和直径都有无数条。第三, 通过测量与比较,让学生认识到同一圆内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也都 相等,并且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 倍。第四,结合画圆的经验,理解圆心可决 定圆的位置,半

10、径可决定圆的大小。 2利用圆设计图案 这是一个实践性内容。在画圆设计图案过程中,涉及充分利用圆的对称性,需 要学生学会确定某个圆或半圆的圆心和半径,这也是圆心和半径分别确定圆的 位置与大小的最直接应用。此外,还需要学生添加一些辅助线。因此,这样的 活动体现了很强的综合性。 通过教学,既可以让学生进一步熟练用圆规画圆的技能,促进学生对圆的特征 的进一步认识,又能让学生在用尺规画出漂亮图案的过程中提高动手操作的能 力,学会欣赏数学的美,培养热爱数学学习的情感。 (二)圆的周长 1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材从“要在圆桌和菜板的边缘箍上一圈铁皮,求铁皮的长度”这一学生熟悉 的实际情境引入,帮助学生理

11、解圆的周长的概念。 学生已经具备了测量一般图形(物体)周长的技能,因此,面对“分别需要多 长的铁皮”的问题,引导学生得出了绕、滚、围等策略的测量方法。显然,在 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生感受到了方法的多样性和“化曲为直”的转化思 想。更重要的是,圆周长概念的内涵,就在这样的过程中得以清晰化、直观化。 教材在此基础上提出“除了上面的方法,还可以怎样求圆的周长呢?”要求学 生跳出绕、滚、围等策略的测量方法,找到一种更为一般化的方法。通过“圆 的周长和圆的大小有关系,圆的大小取决于, ” ,启发学生将问题解决的方向 放在从圆本身的特征去想办法突破。引导学生通过测量几组圆的直径和周长, 自主发现周长和

12、直径的比值是一个固定值,从而引出圆周率的概念,并总结出 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在这个内容中,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利用实验的手段,通过测量、计算、猜测 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验证猜测等过程,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计算方法。 2例 1:计算圆的周长 本例是一个与圆的周长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通过学生经常看到或使用的自行 车引出问题,能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广泛应用。自行车的后轮半径是33 cm, 它滚一圈能走多远,那就是求它的周长。这样的问题,是“化曲为直”思想的 应用用曲的车轮周长计量自行车前进的距离。第二个问题带有更强的现实 性, “小明从家到学校1 km,轮子大约转了多少圈?”学生必须通过计算,才能

13、解决这个问题。得出的相关结果也能加强学生的生活经验。 (三)圆的面积 1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把圆分割成若干等份后拼成近似的长方形的方法,学生很难自主发现,因此, 教材直接给出明确的提示,让学生把圆分成若干等份,拼一拼。接下来的过程, 则主要交给学生自主探索。 教材让学生通过观察,看到拼出的是近似的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随着分的 份数越来越多,拼出的图形越来越接近于长方形,体会“无限逼近”的极限思 想。这个近似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的周长、半径有着紧密的联系。引导学生 通过观察、对比,利用圆与长方形之间的关系,自行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2例 1:计算圆的面积 本例是在学生推导出了圆面积计

14、算公式以后,用此公式解决本节开头的实际问 题。求的是“铺满草皮需要多少钱” ,这一问题比“求草皮面积是多少”更有现 实意义、更自然。要求铺满草皮需要多少钱,首先要求出圆形草皮的面积。 3例 2:求圆环的面积 本例是求圆环的面积,教材通过插图帮助学生了解什么叫圆环,理解求圆环的 面积是用外圆面积减去内圆面积。教材给出了两种算法:3.14623.1422和 3.14(6222) 。教材也有意引导学生根据乘法分配律,采用相对简便的算法, 这样,可以大大减少计算的繁杂程度,减少计算出错的可能性。 4例 3:圆与内接正方形、外切正方形之间面积的计算。 例题以中国古建筑中“外方内圆”和“外圆内方”两种经典

15、设计为情境,直观 清晰地提出了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求正方形与圆之间的那部分面积。两个 图中的圆大小相同,但正方形位置与大小都不同。很自然地引出一个问题:中 间部分的面积与圆的面积有没有关系?有什么样的关系?例3 给出一个特殊的 圆半径,先解决特殊问题,在“回顾与反思”部分再讨论一般性的规律。 “分析与解答”引导学生根据图示寻找正方形与圆之间的关系。第一个图,很 容易看出正方形的边长就是圆的直径;第二个图,正方形的边长不知道,不能 用边长的平方直接计算面积。此时,就需要转换思路,将正方形看成两个底是 圆的直径、高是圆的半径的三角形(或四个小三角形)。 在前面的解题环节,学生发现正方形与圆之间的面积

16、与圆的半径是有关的,那 到底有什么样的关系呢?因此,在“回顾与反思”这一环节,需要继续延伸讨 论,进一步探讨一般化的结论。让学生利用刚才的方法,得到一个代数式的结 果。把=1 m 代入,与前面的结果相符,以此检验这个代数式的正确性。 (四)扇形的认识 教材结合图示,以直接介绍的方式,揭示了“弧”“扇形” “圆心角”等术语的 含义。事实上,扇形就是弧和圆心角所组成的图形。几何原本 中这样定义扇 形:由 顶点在圆心的角的两边和这两边所截一段圆弧围成的图形叫做扇形。扇 形的大小与圆心角的大小紧密相关,也与所在圆的半径大小有关。教材上还列 出了两类特殊的扇形:半圆为弧的扇形对应的圆心角是180,圆为弧的扇形 对应的圆心角是90。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圆的认识以及圆的周长、面积计算及其应用,教学难 点是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