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专业论文开题报告.docx

上传人:飞猪 文档编号:49856 上传时间:2025-07-0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7.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学专业论文开题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历史学专业论文开题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历史学专业论文开题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历史学专业论文开题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历史学专业论文开题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历史学专业论文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依据及意义(一)选题背景和选题依据1.选题背景19世纪西方各国分别展开了工业革命,经济实力得到大幅提升。有了物质基础,各国在文化教育等方面也取得了较大进展。而同一时期的中国和日本确处在闭关锁国的状态之中,封建社会与资本主义社会存在较大的差距。为加快资本主义的发展,西方列强开始了侵略之路,处于亚洲的中日两国同时受到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觊觎。面对列强的坚船利炮,一些知识分子开始思考变革之策,试图寻求变革之道,自此,社会开始发生变化。在几乎相同的时间,中日两国面临同样的危机,在寻求自救自强的道路上,中日两国都开始了各自的改革之路,在教育制度上的改革也随之开始。中日

2、两国教育近代化开始,中日两国近代教育改革对两国的近代史发展的方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日两国隔海相望,西方列强到来之前,两国封建社会体系的发展大致相同,国内的教育状况也相差无几。自古以来,中国一直是日本学习的榜样,儒学在日本盛行,两国都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在国门被西方列强打开的同时,西方文化也开始传入中日两国。中日两国的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融合也是渗透在两国近代教育改革的进程中。在处理本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冲突上,终于由于传统教育观念根深蒂固,加之人们的思想落后,所以教育制度变革举步维艰。同时在学习西方教育的时候,没有考虑本国国情,对其进行一味的照搬。甚至出现了一些激进分子,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全盘

3、否定。这两种学习方式更加成为中西文化融合的阻碍。而日本在传统文化与西方教育思想上则是处理的比较好,成功的将儒家所提崇的忠君之道保留下来并发挥到了极致,又将西方的教育体制消化之后进行了修改使其更适合当时的需求。改革的顺利实施离不开制度的支持,没有相应制度辅助的改革是很难有成效的。人才是推动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制度的变革能够为人才的培养提供更加充足的条件,因此教育制度变革必不可少。日本近代教育的发展对日本成为世界强国起了不可磨灭的作用,所以学习、分析、比较中日两国近代教育制度变革,从而得到启示,为当代进行的如火如荼的现代教育改革吸取宝贵的历史经验及教训。2.选题依据过去已有的关于中日两

4、国近代教育制度变革的研究往往都是将两者分开进行研究。中日两国近代有着相似的遭遇,在相同的时期都进行了教育改革,但是教育改革成效却大不相同,原因之一就是教育制度不同。本文的研究重点是将中日两国近代教育制度变革进行比较,分析出中日两国近代教育制度变革的异同。本研究立足于教育管理的视角,全面细致地分析中日两国近代教育的异同,从而实现对中日近代教育制度变革比较性研究的补充。在军事、经济、文化、历史等领域,人们往往愿意将两国或两地作比较,从而得出经验教训。同样,将中日两国近代教育制度变革作比较。通过研究其差异性,总结历史经验为我国当前教育现代化进程作出启示。(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研究的目的笔者通

5、过研究中日两国近代教育制度变革,学习、分析、比较中日两国近代教育制度变革之路,从而得到启示,例如:教育制度的变革应以服务全民为目的,教育制度变革应全面统筹考虑,教育制度变革应充分考虑本国国情等。为当代进行的现代教育发展吸取宝贵的历史经验及教训。2.课题研究的意义我国现代教育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在改革进行的道路上,我们不仅要讲目光投向未来,立足长远;更应该回顾历史,从历史得出经验教训。中日两国近代教育制度变革的比较对当今教育改革的进行有着启示作用。教育改革的在我国从未停止过,近年来也取得一定的成就,但改革结果往往不可能是完美的,带来益处的同时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有的问题可能是因为改革而引

6、起,有的问题并不是改革背景下的新问题。而教育制度是影响教育改革进行的重要因素。教育是社会、国家和公民共同的事业,所以教育制度变革既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又要遵循教育自身的内在规律,不能忽视教育的相对独立性。学习借鉴历史上已有的先进教育制度,对我国当前教育改革意义重大。二、文献综述1.中国近代教育制度变革文献综述清末时期,西方列强的侵略,内部隐患的不断出现,在社会变革的大背景之下,历经洋务教育、维新教育、新政教育三个阶段,中国教育逐渐走向近代化。第二次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洋务教育时期,洋务派开设新式学堂,发展新式课堂,开启留学教育,前后经历了三十余年的教育改革。甲午中日战争之后,列强掀起了瓜

7、分中国的狂潮,维新派人士意识到了社会文化机制以及民族素质的重要性,于是通过传统思想以及体制的变革来探索教育变革的理论与方法。清王朝的最后十年间,新政教育时期废除了科举制度,癸卯学制的出现,开启了近代化教育体制的新篇章。随着西方文化思想的不断涌入,在近代中国资本主义活动的驱使下,近代教育在与封建传统教育的交锋中逐渐占得上风。同时,推动近代教育变革的制度也变现出了自身发展的特点。本文通过参考有关参考教育制度变革的文献,从而提取出近代教育制度变革相关的信息。笔者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有关近代教育改革的专题研究逐渐增多,近代教育改革的专著也非常多,但是与近代教育改革相关的硕博士论文寥寥无几。相关的研究资

8、料比较集中在期刊论文中。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著作有:李璐的中国近代三次教育改革论述,她在文章中以时间为线索,系统的介绍了三次教育改革的内容,并指出这三次改革都是在列强侵略严重,国家极不稳定的情况下进行的,其目的是为了维护清王朝的统治。虽是主观上进行的,但却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改革虽存在狭隘性,但有些措施任然满足了近代社会的发展,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刘春华的晚清教育改革探微,文章以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以及中日甲午战争等为背景介绍了近代中国进行的三次教育改革,并列举了具体改革措施。通过文章我们可以了解到,作为社会改革的一个方面,中国近代教育改革与中国现近代化的进程是紧密相关的。随着西方文化思想的

9、不断涌入,这三次教育改革从局部逐渐走向全面改革,在与封建传统教育思想的交锋中逐渐占得先机,新式学堂的兴办,科举制度的废除,近代学制的确立,使得教育逐步走向近代化。2.日本近代教育制度变革文献综述日本的教育,从明治维新以来,进行过三次大的改革。第一次始于明治维新,第二次始于二战后,第三次始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本文主要对近代日本教育改革进行研究,所以文献的搜索范围在明治维新时期的日本教育改革。就本人查找的文献而言,整体研究日本近代教育改革的文献比较少,大多也都是分专题研究,其中研究明治维新时期的教育改革文献占大多数。通过中国知网,对 2000 年到 2018 年间我国学者发表的有关日本近代教育改革

10、的学术论文进行检索,以“日本近代教育改革”为主题检索词,有 91 篇期刊论文。其中中文核心期刊论文 8 篇。而直接以“日本近代教育改革”为篇名,检索到 21 篇,其中中文核心期刊 4 篇。整体研究日本近代教育改的文献有:何荣芝和孙志江的日本的近代教育改革,文章以时间为线索,对明治维新是其日本近代教育的发展进行分析,并以此作为开始,探讨了整个日本近代教育改革,展示了近代日本通过教育是国家走向兴旺的崛起之路。刘敬文的试论近代日本教育改革介绍了日本近代的教育改革,对明治维新时期的教育改革作出了高度的评价,肯定了近代日本教育改革的历史地位,近代教育改革为日本培育了大量的人才,对日本的迅速崛起起了打下坚

11、实的基础。3.中日近代教育制度变革比较文献综述中日两国近代的背景相似,在门户尚未被西方资本主义列强打开之前,两国都是落后的封建国家,其社会发展水平大致相当,教育发展程度也差相仿佛,并共同面临着西方国家殖民侵略的威胁。但是这两个国家的发展命运却大有不同:日本迅速地走上独立的资本主义发展道路,而中国则一步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竟然远远落后于自己的邻国。而教育制度变革正是导致这一差距的原因之一。我国学者对这段时间两国教育的研究较少,比较这时期两国教育的文献主要集中在洋务运动教育和明治维新教育上,也有一部分学者研究了造成两国教育改革成效差距的原因。关于两国近代教育改革对比分析的文献中具有代表性的

12、有:朱敏的中日近代教育改革之比较,该文指出教育政策的角度出发,提出中日两国近代教育在政策的制定、理解以及实行等方面以及实行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都存在上有很多相同点。与此同时,该文也提出两国教育的政策在执行主体和政策执行结果方面有很多不同点,这些不同点拉大了两国教育水平的差距。所以,对中日两国教育的比较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能够为我国教育改革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关于洋务运动教育制度变革和明治维新教育制度变革的文献则比较多,其中有:杨勇的洋务运动教育改革与明治维新教育改革比较研究,这篇文章通过改革背景、内容、成效等方面来对比洋务运动教育改革与明治维新教育改革,总结出中日两国在分别在这两个时

13、期的教育改革与发展历史的异同及原因,并以此提出了供我们借鉴的经验教训。作者从两国教育改革背景、目的、指导思想、措施和成效等几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总结出教育改革对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性,也指出教育改革进行需要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并强调教育改革应与其他改革配套进行。研究两国近代教育改革成效的文献有:赵颂尧近代中日教育改革的成败原因浅析,作者在文章中提出了两点主要原因:中日两国统治集团对教育重视程度不同。日本明治政府一建立,即把教育改革作为重要议题提到日程上,足以看出日本统治集团对教育改革的重视。而清政府当局丝毫没有意识到教育需要改革;其次就是两国教育改革所遇阻力不同。指出日本面临的阻力主要是保守势力的

14、反对、下层群众的不满和反抗、上层的阻力。而中国面临的阻力则与日本不同,分别是传统观念的影响、封建顽固势力的抵抗、帝国主义势力的控制。三、本课题的研究内容、方法和进度计划(一)研究内容本研究将中日两国近代教育制度变革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背景、内容和影响等方面来比较中日两国在近代教育制度变革中的差异性。具体研究路线为:首先介绍近代中日两国社会变革的基本情况,阐述其与教育制度变革关系,其次再对两国近代教育制度变革的背景进行分析比较,在相似的背景情况下,两国做出教育发展措施又是如何?所以接下来再对教育制度变革的内容进行描述。最后再分析两国近代教育制度变革对社会的影响,根据其影响,结合我国当代教育发展情况

15、得出一些启示和建议。(二)研究方法本研究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研究法、历史研究法和比较分析法。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查阅,分析中日两国近代教育制度变革,再以时间为线索,将同一时期两国的教育制度变革进行对比,根据比较分析的结果,为我国教育的发展提供一些启示和建议。(三)研究进度计划1.实行方案分三个阶段完成任务第一阶段:详细阅读有关书籍,收集相关资料,完成论文的前期准备工作。第二阶段: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完成论文初稿,进行修改整理工作。第三阶段:完成论文的终稿,进行打印工作。2.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进度2019年12月确定论文方向;2020年01月查阅文献资料,完成开题报告;2020年02月在网上收集资

16、料,写出论文第一稿;2020年03月底,对第一稿进行修改,提交第二稿;2020年04月初对第二稿进行文字、句子结构等细节性修改,提交第三稿直至定稿。四、参考文献1臧佩红.日本近现代教育史M.世界知识出版社,2010.2王洁.浅谈影响近代中国教育体制的译作文学兴国策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63-67.3新乔,赵晓宁,任熙俊.近代教育变革与教育世俗化国家化公民化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8(22):1-2.4程晋宽.制度是如何形成与演化的:中国近代教育行政的历史存在与体制变迁评中国近代教育行政体制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16(6):82-84.5马晓君,李春江,闫瑞

17、华,et al.近代中国大学治理结构的历史变迁与改革创新J.科技创业月刊,2017,30(15):99-100.6杨文海.民国初期教育行政管理机构改革的历史回顾与评析(19121923年)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8(1):91-95.7念烨,杨卫明,NIANYE,et al.中国近代教育学会与教育学科体制建设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6(3):81-85.8次仁桑珠.日本近代文字改革及文字使用概况研究J.时代教育,2016(21):160-161.9阎登科.民初教育部与高等教育近代变迁J.兰台世界,2015(4):29-30.10赵畔.民国初期的教育制度的历史反思J.文存阅刊,2018(7):29-29.11胡国勇.日本教师教育制度改革面面观J.上海教育,2007,No.703(09):42-44.12于洪波.教育的民族化与国际化日本近代国家主义教育体制的发展理念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48(4):102-105.13丁安宁.日本的教育改革与当今的概况J.江苏高教,1985(02):101-110.14郭健.日本近代教育发展的几点经验J.日本问题研究,1996(4):64-68.15王妍妍.学习欧美:日本明治时期之教育变革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8,v.18;No.85(02):64-6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 > 管理论文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