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对土地管理和政策问题的思考.docx

上传人:小小飞 文档编号:499066 上传时间:2018-11-1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推荐]对土地管理和政策问题的思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推荐]对土地管理和政策问题的思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推荐]对土地管理和政策问题的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荐]对土地管理和政策问题的思考.docx(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推荐对土地管理和政策问题的思考 特征码 aYbfaSSsNrbULNEiKFFA 近年来,耕地被大量地占用,甚至占而不用,失地农民 增加,并且征地补偿不到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但是,究竟 怎样认识、避免和解决这些问题,笔者提出一些疑问,并进行 经济学的思考和探讨,表明一些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以免土地 管理和政策矫枉过正,对经济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造成 负面影响。 一、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和推进城市化需不需要占用耕地? 对近两年圈地过多、征地不用和炒买炒卖土地,确实应当 加以纠正。但是,有的学者提出,要严格保护耕地,交通、城 市和企业建设,不能占用耕地。这也可能过于极端。目前,从 农

2、村到城市的务工劳动力有亿之多,还有其万子女 和妻子等家属;到年,可能还会有亿农村剩余劳动 力向城市转移,加上子女和妻子等家属,也会有万 转移人口。如果现有的耕地中不分配一部分用来转移农村剩余 第 2 页 劳动力和人口,现有的交通如果不扩大运力,城市中住宅和公 共设施不增加,城市中企业不增加,转移农村的万 人口,交通设施可能承受不了,农民工和家属到城市里没有地 方住,到城市中也没有就业机会。这显然是行不通的。 经济学上的一个原理是,劳动、资本和技术,一般情况下, 只有和土地要素相结合,才能形成生产力;人口不论是在农村, 还是在城市,都需要一定比例的土地,才能有居住、出行、工 作和购物等经济和社会

3、活动。如果进城人口每人需要交通、居 住、工作、公益设施等用地需要亩计算,未来年 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转移农村人口近亿,很可能还需要占用 亿亩耕地。由于节约建设成本、寻求交通便利、解决水源供给 等因素,城市一般又要建在平原、盆地、依山傍水、交通要道, 大多要占用耕地,甚至良田。不可为了节约耕地将城市和企业 专门建在山上和沟壑中。这就有一个两难选择:你是要占用一 些耕地来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和人口,还是很少地占用土地, 甚至不用占用耕地,慢一些和少一些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和人 口?问题是象英国、法国、韩国、日本、德国等这样一些人口 密度比我们还要大的国家分配一些耕地用来建设城市、企业和 交通,并没有发生粮

4、食危机,进入了发达国家行列,甚至农产 品还可以出口;而一些阿富汗、埃塞俄比亚、孟加拉等非洲和 亚洲国家,农村人口占较大的比重,没有将很多的耕地用来进 第 3 页 行城市化和工业化,有的国家粮食还不够吃,需要进口。 因此,在尽可能节约用地的前提下,工业化和城市化转移 近亿农村剩余劳动力和人口,建设交通、城市和企业,仍然 还是要用亿亩左右的耕地。 二、大量圈地、农田占而不用、炒买炒卖土地、征地补偿 不到位等问题,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目前许多学者给中央提出,要对耕地实行最严格的保护制 度,而实施者就是政府的有关部门。反而推之,似乎是因为政 府管理不力造成了目前的土地问题。其实,这是错误的看法。

5、造成目前诸多土地方面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征地制度 不合理。一般来说,农村土地转成任何建设用地,几乎都要通 过国家强制征用农村集体土地变成国有土地才可以;农村集体 土地,即使是经营性用地,不经过征用,不能随意转变土地的 用途,不能直接进入用地市场。农村集体作为土地的所有者, 与政府就要被征用的土地,没有谈判和讨价还价的平等地位和 权力。、目前有关土地法及其实施法规对农民的补偿规定极 不合理。规定的补偿是,几年的土地产出量,加青苗补偿费, 再加一定的安置补助等等,给农民的补偿远低于土地应有的价 第 4 页 值,而且就是这种不到位的补偿也因县、乡、村的提留和克扣, 到农民手中,也没有多少了。政府并没

6、有将土地当作农民一两 代人,甚至几代人赖以生存和保障的财产,也没有进行等价交 换,更没有按照土地供求关系来定价。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 又不可能给失地农民提供就业机会。使农民成了无地、无就业 和无保障的农村人口。、农民基本上没有地权。现行的农村 集体所有制,是一种每个农民对于土地产权极不明晰的体制, 集体往往是一种虚无的组织,甚至是一种被低价征地的利用工 具,农民对于土地没有发言权、控制权、处置权和收益权。 经济学分析的规律是,当一种稀缺资源,其产权约束不明, 他人可以很容易得到,并且价格很低时,这种资源的转让、使 用将会处于极大的浪费之中;否则,反之。试想,如果农民对 土地的所有权很明确,作为

7、用地者能从农村轻易地获得土地吗? 再试想,当土地的价格由供求决定时,或者农民作为土地的出 租者和入股者,索求土地的租金和分红时,能化数亿钱建几千 亩地的收益率较低的高尔夫球场,能投资数亿、数十亿钱圈几 千亩地放着不用吗?只有零地价、低地价和占地不付应有的成 本时,才会发生这样的怪现象。 因此,从根本上解决目前诸多土地问题的关键在于:改革 征地制度,公益性征地要基本等价交换,农村集体土地可以直 第 5 页 接进入经营性用地市场,明晰农民的土地财产权力。 三、简单否定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可能会带来什么后果? 目前,许多地方开发区和工业园区过多过滥,许多开发区 和工业园区对于耕地占而不用。整顿开发区和工

8、业园区,不能 说不对。但是,现在开发区和工业园区似乎成了乱占耕地的代 名词,成了舆论上人人喊打的事物。于是一些地方将工业和项 目分散布置,避免开发区和工业园区之嫌。这种现象如果成为 普遍行为,将会给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危害。 一是经济发展的污染扩散,并不能集中得以治理。一些工 业项目集中在工业园区,可以集中排放污水,并且规模化处理, 治理污染的管线和动力等成本降低,使污染得到治理。如果分 散布置,户户点火,村村冒烟,到处排放污水,遍地都是垃圾, 则污染无法得到治理。二是分散布置项目,将需要更多的土地。 集中摆置工业项目,道路、仓储、治污等配套项目可以共用, 可以节约大量的土地。否则,分散布置项目

9、,一个项目一条道 路、一个污水厂、一条供电设施,一个仓储区等等,土地将被 大量地浪费。三是产业发展失去专业协作和集群效应。产业要 集中连片,这样企业之间才能分工和协作,以专业化提高效率, 以就近的分工降低专业化造成的交易成本。并且,相互形成外 第 6 页 部效应,共享一些设施。从而形成产业的聚集效应。但是,如 果分散布置产业项目,则正好相反,则会导致“大而全”和 “小而全” ,并且使协作的交易成本大大上升。四是空间上导致 项目乱布局,使土地利用的功能发生混乱。如果一些地方为了 躲避对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的检查,分散地布置项目,将会形成 村村象城镇、城城象农村,蜂窝煤和弥漫式的城市化。这是我 们土地

10、利用和城市化中的大忌。 因此,工业化和城市化一定要互动,产业一定要进区集中 连片发展,不能简单地否定开发区和工业园区。 四、为什么农村土地不能顺畅流转,为什么农村妇女土地 权益得不到保护? 许多学者认为,中国农业的出路在于规模化经营:只有规 模化经营,才能提高劳动生产率,技术进步的分摊成本将会降 低,利于农业的技术进步,农业社会化服务才能获得规模化的 服务对象。而农业的规模化生产,由于生产方式较为简单,只 有家庭农场这样的较为简单的组织形式,其简单生产方式的收 益才能与简单家庭经营的低成本组织方式相适应。而要实现农 业的家庭规模经营,土地必须流转和集中。 第 7 页 除了其他制约因素外,农民没

11、有较为硬化的地权,土地的 承包期短,是土地不能流转的最关键原因。比如目前承包的土 地,只有年的使用期了,想转让者,由于被转让的土地使 用期太短,卖不了较高的价钱;而想集中土地的农户,则也因 使用期太短,用较高的价位卖了下来,投入很大,过几年又要 被村里收回,买者也不合算。所以有地的不愿卖,想集中土地 的不想买,土地规模经营就很难实现。 另外,中国一个很大的社会和经济问题是,农村妇女基本 上没有对土地的权益。农村妇女出嫁到另一村,甚至到另一村 民组的,因为土地是本村集体所有,其原来承包的土地不能带 走;而嫁进来的妇女,因承包地已经分定,不可能对土地进行 调整,也不能在新的村子里再分到承包地。假如

12、,明晰了农民 对土地的产权,土地永佃制,则妇女也可以拥有自己的那份土 地,嫁人的时候,可以转让与家庭成员;如果父母的土地要子 女继承,即使嫁出去也可以继承。因此,妇女土地权益得不保 护的根本原因是现行的产权不明晰的农村集体土地所有制。 因此,实现农村土地规模经营,保护妇女和转让土地者的 权益,关键是要明晰农民对土地的产权,无限期延长土地的使 用年限,对耕地和宅地实行永佃制。 第 8 页 五、市场经济体制下,劳动力、资金、技术等要素的配置 由市场横向分散调节,而土地要素能通过集权纵向集中管理来 实现合理配置吗? 由于农民土地利益、土地分配和利用方面出了诸多的问题, 因此,一种要加强政府有关部门对

13、土地的集权纵向集中管理呼 声越来越高,并逐步在付之于实施。 从经济学的角度讲,一个国家,如果实行市场经济体制, 市场调节和配置资源为基础机制,则不可能劳动、资金、技术 等要素由市场来横向分散配置,而土地要素则可由政府集权纵 向集中配置。如果其他要素市场配置,硬要土地资源由政府来 高度集中配置。则会出现一系列问题:一是高度集中的土地资 源分配模式与市场经济结构不断变化对土地资源配置的需求不 相适应。因为中央集权机关并不了解土地资源的分配结构如何 确定是最优的,也不会科学地预测土地需求的未来结构,并且 用地计划的调整赶不上经济结构的频繁变动。二是需要一个庞 大的土地管理机关,土地管理的成本相当高,

14、并且效率将极低。 中国有亿人口,城市建设、开办企业、企业破产和转产、 吸引外资等等,一年可能要发生涉地事件几千万件,中央土地 管理机关能管得过来吗?如果都管起来,需要一个多大的管理 机关呢?可能会形成这样的局面:即企业其他的要素随时可以 第 9 页 从市场上获得,但是土地要素的获得则要层层上报,层层审批, 再层层批复,周期可能需要几个月和一两年。这会给厂商造成 巨大的损失。 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配置土地资源基础性的机制仍 然是市场,不可能是纵向集权的政府集中管理模式。扭曲的要 素管理体制,只能会给国民经济带来更多的混乱和损失。 六、市场经济模式下,究竟应当建立一种什么样的土地产 权和基本分

15、配体制? 作为土地要素来说,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首先,要明确土 地的产权归属。由于土地私有化的历史追索、成本支付和面临 的风险看,是不可取的。因此,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能选择 的方案,一是改良目前的集体所有制,将集体所有的土地产权 给每个用地农民明晰化,形成土地股份合作经济。硬化农民对 土地的所有权。另外,要取消承包期,给农民以永佃权。二是 彻底改为国有制,但是给农民年的使用期,使用期内土 地可以转让、出租、抵押、继承等等。农民也可以将自己长期 使用的土地年期入股,形成土地使用权股份合作组织。不论采 取何种方案,只要硬化了土地的产权,产权所有者就可以以自 己拥有的产权来进行对等谈判。产权是在财产

16、交换中维护自己 第 10 页 利益的最基本的要素,如果没有产权,就谈不上等价交换。 其次,土地产权交换者的地位是平等的,并且土地要等价 交换,土地这样的稀缺资源,还要由市场供求来决定它的价格。 如果法律上规定,一个所有者可以强制地、单方定价购买另一 个所有者的财产,则后者的利益肯定会受到损失。因而,土地 的交换,除了公益用地外,经营性用地应当由土地所有者和用 地者之间进行平等谈判交换,如果土地的增值部分太高,国家 可以程度不同地对增值部分征税。 再次,土地资源的配置,仍然应当以市场配置为基础。一 些土地资源较为稀缺的地方,一些条件和地理位置较好的土地, 土地价格就高一些,调节使用者节约使用和提

17、高土地利用率; 土地价格的差异和不断变动,也调节产业和不同用地在城市中 合理分布,在地区间梯度转移;经济结构对土地不断分配和再 分配的要求,由市场供求、价格等信息调节来满足。土地的价 格不能由政府来确定。 七、在土地资源的分配和管理中,政府究竟应当管些什么? 我认为,政府在土地管理上不能越位,也不能错位,更不 第 11 页 能空位。一是宏观和各地区的国土规划要由土地管理部门来做, 并与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城市规划、城乡建设、交通、农业、 林业、环保等部门的计划和规划相协调和配合;二是城市规划 部门,对城市的功能分区、道路、公益设施等等进行合理的规 划,使城市形成合理的空间结构;三是土地管理部门提请、起 草和制定有关土地管理的法律和法规,起草过程要民主化,由 土地管理部门监督和处罚用地过程中的违法行为;四是土地管 理部门打击屯积土地和恶意炒买炒卖的行为,对土地的投机进 行限制,干预由炒作引起的地价上升;五是税收部门,应对土 地交易中过高的增值部分,进行税收调节;六是认可土地使用 权交易,发放土地产权证,或者发放土地使用年期证,管理土 地依法交易;七是土地管理部门制定城乡土地制度改革的方案, 并组织实施。至于同样用途的土地,在不同的用地者之间进行 交易;或者土地在不同用途之间进行交易,只要符合远期的规 划,只要在大范围进行耕地的平衡,并且农民满意的,政府部 门尽可能少管,或者不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事务文书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