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XXX污水处理厂工程深基坑平安专项施工方案审批:XXXX建设股份XXXXX污水处理厂工程经理部二O一五年五月二十日1工况-3-1.1 工程简介-3-12施工平面布置r3-施工场地布置-3施工道路3-水电安装3-1.3 施工要求和技术保证条件3-1.4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4-1.4.1 工程地质-4-水文地质-4-2、三-7-3、材料及设备配置方案7-3.1 材料方案7-4基坑降水-74.1 基坑降水方案比选7.4.2 地下水7-43降水井结构设计-9-4.4 降水井施工工艺-9-4.5 降水试运行-Il-4.5.1 前期准备11-4.5.2 降水运行Ul-4.5.3 水运行考前须知12-4
2、5.4 降水井后期处理-las基坑监测及沉降监测方案12-5.1 监测日的12-5.2 监控量测管理体系8-12-53管理措施14-5.4 监控的工程、方法及频率155.5 监控的工程、方法、频率及点位布置r15-监测点的布置、-15-6基坑开挖工序-156.1 基坑开挖施工组织保障15-6.2 基坑开挖前的施工准备16-63基坑开挖施工工艺17-6.2.1 基坑施工技术参数-17-基坑开挖工艺流程-18-施工方法19基坑开挖施工组织-20基坑开挖关键工序-20-设置坑内外排水系统20-6.4 基坑开挖平安保证措施22-6.5 基坑大幅度变形应急措施23-6.6 基坑涌水事故应急措施23-6
3、7 第三道钢支撑换撑技术措施24-6.8 基坑开挖工程的其他平安规定-24-6.9 危险源辨识257边坡防护处理-25-7.1 编制依据-25-7.2 方案安科&25-7.3 主要施工方法Z7-7.4 、刀型幽融指嬷34-7.5 工程质量保证措施及验收标准35-76文明施工措施36-77施工进度方栗夕-7.8 应急物资储藏37-7.9 基坑开挖施工应急预案38-7.10 意外停电应急预案40-7.11 备用发电机应急预案408劳动防案42-8.1专职平安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方案表-42-1 .工程概况1.1 工程简介XXXXX粗格栅及提升泵房、综合大楼位于XXX镇xxx4、5组。拟建场
4、地主要为空地和道路。粗格栅及提升泵房、综合大楼为明挖根底。提升泵房宽度6.8m、长度16.4m;粗格栅宽度11.9m、长度5.9m;粗格栅埋深为8.0m,提升泵房埋深为5.Omo1.2 施工平面布置1.3 .1施工场地布置位置位于整个工程的西北方及西南方紧邻污水厂围墙。1.4 .2施工道路根据现有施工场地实际情况,现目前尚有房屋未拆迁,基坑与办公室之间有一个大门为进出口,将基坑开挖土方外运,也作为施工机械材料运输通道。1.2.3水电安装用水安装取水采用自行打井抽水,水井位置位于场地中心污水池附近,场区内部埋设引水管道,能够满足施工及生活用水需要。用电安装场地内已设有变压器一个,施工用电采用三相
5、五线制供电系统,变压器输出端设主控制箱,各施工区及作业面设分控制箱。其余施工场地及各工作面,通过电缆输入至各用电负荷点。1.5 施工要求和技术保证条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合理布置施工场地,土方运输车辆的停车场地设置在整个施工场地中心。施工前要求施工人员人人做到了解周边环境,并成立以工程经理为组长的对外协调小组负责对外协调工作。选择适合本工程使用的机械设备,包含挖掘机二台,压路机一台,运输车八辆。对所有进入现场的设备做一次检修,保证开工期间机械正常运转。备齐合格的支撑设备开挖前需先检验带有活动接头的支撑、支撑配件、施加支撑预应力的油泵装置(带有观测预应力值的仪表)等安装支撑所必须的器材,合格前方可
6、投入使用,并分类临时存放于支撑堆放场。现场备足支撑。做好水文地质勘探、备足排水设备为保证基坑开挖面不浸水,并确保排干基坑开挖范围的储水体、废旧水管等的积水,必须事先备好设备以防开挖土坡被暗臧积水冲坍,乃至冲断基坑横向支撑,从而造成围护结构大幅度变形和地面大量沉陷的严重后果。落实好出土运输道路和弃土场地,办理有关硝土外运证件,保证基坑开挖连续高效出土,加快开挖速度,减少地层扰动,确保水平位移量在规定指标内。认真制定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操作规程按设计规定的技术标准、地质资料以及周围建筑物和地下管线等详实资料,详细制定深基坑施工组织设计(包括保护周围环境的监控措施)和施工操作规程,明确深基坑开挖与支撑
7、施工技术的要点。各阶段挖土前均做好思想统一、交底清楚、目标明确,严格遵循“阶梯式”开挖顺序,遵从“从上到下、分层分块、留出护坡,阶梯流水开挖,垫层及时浇注”的总原那么。据文明施工管理方法,成立保洁班,做好场地内文明施工。(10)挖土阶段的设备用机械,由专人检查用电和后勤工作。做好地下管线的监控与保护,按工程监测的要求布置好测点,并测得各测点的初始数据。1.4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1.4.1工程地质根据地勘报告共勘查84个点。深度以能控制地基土受力层为主,深度略大于地基土压缩层计算深度,确定勘探点深度原那么对独立根底不小于1.5b,且不小于5.Om,或采用桩基应到达预计桩以下3-5d(d为桩径),在
8、预定深度内遇到厚度较大且分布均匀的坚实土层时除控制性孔深度到达规定深度外,一般性钻孔可适当减少。全部勘探点布置总平面图布经甲方确认。场地位于岷江西岸的I级阶地之上,地形开阔平坦。各孔高程根据地形图上的高程点用水准仪测定,为黄海高程。地面高程368.30367.IOm(详见“勘探点平面位置图最大相对高差L20m。1.4.2水文地质乐山第三污水厂地处大渡河、青衣江、峨嵋河交界处,属I级阶地。根据勘察结果,深度范围内场区地层共分为四层,现由上而下表达如下:第(1)层砂质粉土黄色、灰褐色,稍湿,表层原为耕土,含大量的植物根茎及碳化物。局部夹薄层粉质粘土或粉砂土,结构稍密,分布不连续。埋深O.002.O
9、Om,层厚1.503.90mo第(2)层粉细砂冲洪积成因,灰褐、深灰、灰黄等,稍湿饱和。主要成份为长石、石英、岩屑等,含少量黑云母、白云母。一般表层泥质含量较重,以粉砂为主,下部较纯洁,以细砂为主。结构松散,连续分布。埋深0.00-3.20m,层厚0.504.50m第(3)层卵石冲洪积成因。灰褐、深灰色等,饱和,卵石粒径2T5c较多,据现场筛分,粒径大于50rrnn的占58%,25cm约1023%。含漂石。成份较杂,以花岗岩、石英砂岩、白云质灰岩、凝灰岩等为主,磨圆较好,充填表层以粉砂、细砂为主.其下以中砂为主。埋深1.50-5.IOmo根据其密实程度,卵石含量,用N超重型动力触探试验击数,将
10、其分为四个亚层:松散卵石TN1203稍密卵石-23N1206中密卵石-3611松散卵石T:呈透镜体零星分布。,层厚050200m。稍密卵石-2:分布较广泛,但不连续,与中密卵石互层。层厚0.505.OOmo中密卵石-3,局部缺失缺以外。与稍密卵石互层。层厚0.505.90mo密实卵石-4:局部缺失。本次揭露层厚O.506.70m(未揭穿)。第(4)层中风化砂质泥岩紫红色,中厚层状构造,以粘土矿物为主,裂隙不发育,偶见不规那么的微裂隙,隙面不规那么,风化程度中风化,组织结构局部稍有破坏,节理不发育,岩芯较完整(完整指数0.500.55),为较硬岩,岩块暴露或浸水后较易软化、崩解。岩芯采取率达85
11、93虬仅1116号钻孔揭露,埋深10.7011.20米,揭露厚度5.106.3Onb本次勘察未揭穿,岩石质量较好,岩体根本质量等级为V级。粉质粘土主要物理力学性质统计表标工程组数n范围值平均值n标准差f变异系数统计修正系数YS标准值天然含水量0(%)1020.726.623.12.090.091.0524.3天然密度Po(gcmj)101.92-2.021.970.040.02孔隙比e100.631-0.8000.7060.060.081.050.740液性指数L.100.16-0.490.330.100.301.180.38塑性指数Ip106.89.98.90.960.11内聚力C(kPa)
12、1043986623.420.360.7952内摩擦角(o)1013.0-19.516.42.310.140.9215.0压缩模量ES(MPa)105.5810.947.762.120.270.846.52地基土、岩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建议值表指标土黑、重度Y(Wmi)承载力特征值3(kPa)压缩模量Es(MPa)变形模量Eo(MPa)抗剪强度指标戚底摩擦系数K泊松比单轴天然湿度度标准值(MPa)内聚力标准值Ck(kPa)内摩擦角标准值k()砂质粉土19.01104.5/20200.300.42粉细砂18.5100/6.0/250.300.41松散卵石120.0150/16.0/280.350.3
13、9稍密卵石220.5350/21.0/320.400.36中密卵石-321.0550/25.5/360.450.34密实卵石-421.5800/40.0/400.500.30中风化砂质泥岩23.81000/20040.000500.3010.88场地等效剪切波速计算表土名状态承载力特征值fak(kPa)估计剪切波速Si(ms)计算厚度di(m)覆盖层厚度CIO(m)传播时间ti(s)等效剪切波速se(ms砂质粉土松散1101802.09.700.043225粉细砂松散1051702.30卵石松散1802300.70稍密3503201.60中密5003803.10密实8005002、进度方案XX
14、XX污水处理厂总体工期10个月。见附图:XXXXXX污水处理厂总平图。XXXX污水处理厂总平图3、材料及设备配置方案3.1材料方案根据XXXX污水处理厂施工合同工作量清单数量、施工方案横道图及投资方案,根据施工现场实际要求,施工各阶段主要材料需求量,已与供给商签订供货合同。4基坑降水4.1 基坑降水方案比选开挖深度分别为5m、8m(属深基坑,工程平安等级为一级),基坑底部位于中密卵石层中,基坑开挖后,假设不采取降水措施,坑底高承压水将会产生突涌,本设计方案在基坑内、外设置降水管井进行疏干降水。针对基坑坑底下部含水层中的承压水,可采取深井管井降水或中深井降水技术抽排地下水以降低地下水压力水头。根
15、据类似地层进行的深井完整井抽水试验结果可知,假设采用深井完整井,单井抽排水量虽大,但单井的降深能力小,水位降深难以到达设计要求且降水运行不经济,结合武汉地区、长江沿岸地区超深基坑工程的施工降水经验,本次基坑降水设计拟采用中深井降水技术进行降水。4.2 地下水1、场区地下水为第四系孔隙潜水,赋存在地基土之中。据相邻工程施工降水资料,渗透系数:砂质粉土:K=0.l0.5md,粉细砂:K=Lo2.0md,卵石:K=2550md,勘探期间属平水期,测得地下水埋深3.20-3.90m,顶板高程364.OO36470m。据调查年变幅12.0m。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和地表径流水,并补给河水。地下水与拟建工程关
16、系密切。对施工的影响较大。2、腐蚀性评价3、土腐蚀性试验及水质简分析试验沿用原报告,按岩土工程勘察标准(GB50021-2001)(2009年版),场地环境类别属11类,取水样作水质分析和土样作土腐蚀性分析(详见附件),按岩土工程勘察标准(GB500212001)(2009年版)有关规定,地下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情况评价表4.2-1和表4.2-2:地下水对建筑材料腐蚀评价表表4.2-1评价方法9实测值评价标准腐蚀等级备注结论按环境类型对碎腐蚀性S0(mgD61.46-65.71300微环境类型为II类场地地下水对碎及碎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Mg2(mgL)6.55-8.122000微NH.(mgL
17、)0.48-0.40500微OH(mgL)0.0043000微总矿化度(mgL)202.16203.446.5微A类强渗透性HCO1(mmolL)1.99-2.031.0微侵蚀性CO2(mgL)0.0015微对钢筋混凝土中钢筋的腐蚀性CT4.197.78100微A类备注按(GB50021-2001)(2009年版)12.2评价土对建筑材料腐蚀判定表表评价类型腐蚀介质测试值评定标准环境类型为H腐蚀等级评价结果土对混凝土结构S0(mgkg)179.93199.8445011类环境微对碎结构具微腐蚀性Mg(mgkg)42.4748.946.5B微士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Cl59.3971.135.
18、5土对钢结构具微腐蚀性(仅根据PH值判定)备注按(GB50021-2001)(2009年版)12.2节评价4、根据上表综合分析评价得知:本场地下水及地基土对碎结构、碎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地基土对钢结构具微腐蚀性(原始数据见水质简分析报告和土腐蚀性分析报告)。4. 3降水井结构设计结构系依据降水地段地质岩性构成、水文地质条件、钻孔工艺、施工要求及有关标准规定设计。管井深度过滤管安装深度以开采含水层(段)的埋深、厚度、渗透性、富水性及其出水能力等因素来综合确定,经场地岩土工程和水文地质专门勘察说明:埋藏基坑坑底下面的下部承压含水层,以下部中密卵石层为主要取水层,井底不宜揭穿该层。其孔径和井管管
19、径那么按反滤层厚度,排水含砂量要求及安泵深度,泵型决定。4.4降水井施工工艺施工工艺艺流程见以下图:降水井施工工艺流程图。1、探井施工在施放好的井位上人工挖探井2.55m,见原状土,较深的探井应随挖随做碎护壁,确认无地下管线及地下构筑物后下护筒,护筒外侧填粘土封隔好表层杂填土层,以防止钻井施工用水大量漏失及塌孔。如遇地下管线,需适当调整井位,重挖探井。2、挖(围)泥浆池3、根据场地条件在距降水井3m左右处挖(围)泥浆池。4、为确保降水效果,减小洗井难度,所有管井采用泵吸反循环钻机成孔,井径、孔深不小于设计值,井孔应保持圆正垂直。5、井管下入前注入清水置换全井孔内泥浆,砂石泵抽出沉渣并测定孔深。
20、替浆过程中,务必安排好泥浆及渣土的清运工作。6、井管采用钢管外包铁丝网,采用汽车吊吊放,缓缓下放,当管口与井口相差200mm时,接上节井管,接头处用尼龙网裹严,以免挤入泥砂淤塞井管。为防止上下节错位,在下管前将井管立直。吊放井管要垂直,保持在井孔中心,为防止雨污水、泥砂或异物落入井中,井管要高出地面不小于20Onlnb并加盖或捆绑防水雨布临时保护。7、井管下入后立即填入砾料。砾料沿井管外四周均匀填入,宜保持连续,将稀泥浆挤出井孔。填砾料时,应不断测填入高度,当填入量与理论计算量不一致时,及时查找原因。不得用装载机或手推车直接填料,应用铁锹填料,以防不均匀或冲击井壁,如遇封堵可用水冲。填砾完成后
21、在洗井过程中,如砾料下沉量过大,应补填至井口下3米处,其上用粘土封填。砾料为623mm洁净圆砾。8、于是反循环钻机施工的降水井,可采用下泵抽水洗井,用潜水泵反复进行抽洗,直至水清砂净,上下含水层水串通,否那么改用空压机由上而下分段洗井。洗井过程中应观测水位及出水量变化情况。9、潜水泵吊放于距井底1.5m处。安装并接通电源,单井单控电路,并检查水位继电制动抽水装置和漏电保护系统。10、质量标准施工质量检验主要执行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标准(JGJ/T111-98、建筑地基根底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50202-2002)与其内容综合如表4.4.2-lo表4.4.2-1管井施工质量检验标准序号检
22、查工程允许值或允许偏差检查方法单位数值1排水沟坡度%012目测:坑内不积水,沟内排水通畅2井管(点)垂直度%1插管时目测3井管(点)间距(与设计相比)%15用钢尺量4井管(点)插入深度(与设计相比)mm200测绳测量5过滤砂砾料填灌(与设计相比)%5检查回填砾料用量4.5降水试运行4.5.1前期准备试运行之前,准确测定各井口和地面标高、静止水位,然后开始试运行,以检查抽水设备、抽水与排水系统能否满足降水要求。在降水井的成井施工阶段要边施工边抽水,即完成一口投入运行一口,在基坑开挖前,将基坑内地下水降到开挖面以下05lm深。水位降到设计深度后,即暂停抽水,观测井内的水位恢复情况。4.5.2 降水
23、运行降水在基坑开挖前20天进行,做到能及时降低基坑中的地下水位。降水井抽水时,潜水泵的抽水间隔时间自短至长,降水井内的每次抽水后,应立即停泵,对于出水量较大的井每天开泵抽水的次数相应要增多。降水运行过程中,做好各井的水位观测工作,及时掌握承压含水层水头的变化情况。降水运行期间,现场实行24小时值班制,值班人员要认真做好各项质量记录,做到资料齐全,数据准确。降水运行过程中对降水运行的记录,及时分析整理,绘制各种必要图表,以合理指导降水工作,提高降水运行的效果。降水运行记录每天提交一份,对停抽的井及时测量水位,每天12次。4.5.3 降水运行考前须知降水运行阶段要经常检查泵的工作状态,一旦发现不正
24、常及时调泵并修复。降水运行阶段保证电源供给,如遇电网停电,须提前两个小时通知降水施工人员,以便及时采取措施,保证降水效果,对连续墙外的降压井开始工作前要确保电源正常供电,必要时设双电源,保证施工平安。在降水运行过程中,对于降压井的停抽时间,必须得到设计认可前方能停止抽水在降水期间,还要随时注意抽出的地下水是否浑浊,防止抽水带走土层的细颗粒。4.5.4 降水井后期处理降水管井在完成其使用目的后,首先切断供抽水用电源,撤除井下水泵、电缆、泵管。回填封堵处理还应符合建筑地基处理技术标准(JGJ79-91)等技术标准、规程规定。5、基坑监测及沉降监测方案5.1 监测目的保证工程结构的稳定和施工平安。确
25、保邻近建筑物、道路及管线等的正常使用和保护周边环境。根据监测结果,判断工程的平安状况,分析开展趋势,预测可能发生的危险征兆,提出需采取的预防措施,遏止危险的趋势,确保施工及周边环境的平安。以施工监测的结果指导现场施工,进行信息化反应优化施工方案,使其更切合实际,平安合理。将现场监测的结果与理论预测值相比拟,修正设计参数,为优化设计提供依据。5. 2监控量测管理体系针对本工程监测工程的特点成立专业监控量测管理机构,由我单位派驻现场4人组成监控量测及反应信息小组,成员由多年从事地下工程施工及监测经验的技术人员组成,组长由具有丰富施工经验,具有较高结构分析和计算能力的工程师担任。并且由工程经理、工程
26、总工对监测方案及施工对策进行审核。监测小组设一名专项负责人,在监测主管的领导下负责地面和地下的日常监测工作及资料整理工作。监控量测组织机构详见图5.2-lo对监测方案及施工措工程经理审核监测方案,制定施工程总工图5.2-1监控量测组织结构图监测量测小组主要人员配备详见表5.2-2所示。表5.2-2监控量测小组主要人员配备表序号姓名职务学历工作年限1黄道平组长大专18年2余长德组员大专27年3杨洪组员本科16年4唐湖棚组员本科8年取得各种监测资料后,需及时进行处理,排除仪器、读书等操作过程中的失误,剔除和识别各种粗大、偶然和系统误差,防止漏测和错测,保证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和完整性,采用计算机进行监
27、控量测资料的整理和初步定性分析工作。具体监测资料的反应程序见图5.2-3。图5.2-3监测资料反应程序监测数据管理施工中将监测管理基准划分为三个等级,将变形及应力允许值的三分之一作为基准值,当实测值在基准值以下时,说明结构是稳定的,将允许值的三分之二作为警告值,当实测值在基准值和警告值之间时,需考虑采取加强措施,预防最终值超限。监测数据管理基准表见表5.2-4。表5.2-4监测数据管理基准表管理等级管理位移施工状态IIIU02Un3采取特殊措施注:UO为实测位移值,Un允许位移值量测数据整理对监测工程按规定时间量测后,当天整理出结果,绘制时间一位移或应力一时间关系曲线图,并进行回归分析,以预测
28、该测点可能出现的最大位移或应力值,掌握位移及应力变化规律,评价施工、结构及可能影响的构筑物的平安度,采用的回归函数:Y=AlogxB式中:Y:变形值(或应力值)A、B:回归系数X:测点的观测周期监测数据的整理及回归分析均由计算机管理完成,以确保监测成果的质量,加快信息反应速度,每次监测必须有监测成果整理报告,及时上报监测日报表,并按期向施工监理、设计单位提交监测报告,以对监测数据进行处理分析,与前周进行比拟,如发现异常现象。立即复测核实,明确无误后及时反应施工管理部门和报送监理及设计单位,发出警戒报告,分析原因,并立即采取相应措施。信息反应工程经理部根据整理出的量测结果,及时调整施工步骤,采取
29、相应技术措施,以确保结构、地表构筑物的平安。累计变形值监测点位布设和监测频率严格按照设计标准执行,对监测的数据进行处理,当地面沉降量大于25mm,隆起量大于IOrnnI时,要采取处理措施。变形速率监测的数据每天都稳定为一个值,没有上下变化,这时可视为稳定状态。变形加速度监测的数据每天都在增大,且增大值为一个稳定值,没有上下变化,这样以加速度的形式变化,说明为不稳定状态。这时要采取处理措施。5.3 管理措施为保证量测数据的真实可靠及连续性,特制定以下各项措施:密切配合监理工程师工作,及时真实地向监理工程师报告情况及问题,并提供有关切实可靠的数据记录。制定切实可行的监测实施方案和相应测点埋设保护措
30、施,并将其纳入工程的施工过程控制方案中。各监测工程在监测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相应的实施细那么。量测工程人员要固定,量测仪器由专人使用、保养、检校、管理,量测设备、元器件等在使用前均应经过检校,合格前方可使用,量测资料的整理均设专人负责,保证数据资料的连续性和可靠性。量测数据的存储、计算、管理均采用计算机系统进行,均要经现场检查,室内两级复核前方可上报。5.4 监控的工程、方法及频率本工程明挖结构在施工过程中应对基坑围护结构顶部水平位移、基坑围护结构垂直位移、地下水位、基坑周围地表沉降及裂缝、围护结构的裂缝、支撑及锚杆的应力和轴力、周围建筑物的沉降、倾斜、裂缝、周围管线的位移和裂缝进行观测。严格控
31、制基坑周围超载。对工程施工可能引起环境或结构本身的影响等做出必要的分析、预测,指导现场施工。5.5 监控的工程、方法、频率及点位布置5.6 .1监测点的布置结构监测点的布置应按以下顺序进行:先期布设地表沉降点、建筑物沉降点、高压电线杆沉降及各种管线监测点。围护结构施工时,同步安装围护桩内的测斜管。围护结构及坑内外加固施工完后,钻孔埋设坑内分层沉降管,坑外的水位管。桩顶的圈梁浇捣时,同步埋设桩顶的位移测点,并做好测斜管的保护工作,进行初始值的测取工作。基坑开挖前,应测出各测试工程的初始值。6基坑开挖工序6.1 基坑开挖施工组织保障(1)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及施工技术方案进行工程主体及附属结构的开挖施
32、工。(2)配备专职平安员对现场平安进行监控,并对围护结构的情况进行观察,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上报并有权决定停止施工。(3)在施工现场备足应急物资,如编织袋、水泥、小导管、碎喷射料以及方木等。(4)围护结构施工前,应先做好污水厂周围的拆迁和交通疏解工作。地表以下2米范围内严禁采用机械开挖,以保护不明管线。(5)基坑开挖从上到下依次进行,基坑的开挖深度应严格按设计图中给出的标高进行,严禁超挖。(6)基坑开挖应注意纵向的边坡稳定,基坑开挖严格按照分段、分层开挖。开挖时,弃土堆应远离基坑顶边线20In以外范围。(7)钢支撑的稳定性是整个基坑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应在规定时间内安装好钢支撑,钢支撑的架设必须准
33、确到位,并严格按设计图的要求施加预应力。尤其要注意斜支撑的稳定性,在斜支撑的制作、安装等每一个环节均要作到精心作业。另外,从钢支撑的架设到撤除的整个施工过程中,对钢支撑的监测应严格要求,确保钢支撑的稳定万无一失。(8)基坑开挖前应预见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施工前准备一定数量的应急材料,做好基坑抢险加固准备工作。当围护结构出现渗漏水的情况时,应及时采取有效的堵漏止水措施。基坑开挖引起流砂、涌土或坑底隆起失稳时,或围护结构变形过大或有失稳前兆时,应立即停止施工,并采取有效的措施,确保施工平安、顺利进行。基坑开挖和结构施工期间,应控制基坑周围一定范围内的施工堆载不得大于20千帕,基坑开挖阶段钢支撑上的施
34、工荷载每米不得大于0.5KNo(10)对各道支撑必须采取可靠的支托和连接,防止因围护结构变形和施工撞击而发生支撑脱落。(Il)加强监控量测,以信息化指导施工。6.2 基坑开挖前的施工准备认真制定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操作规程按设计规定的技术标准,地质资料以及周围建筑物和地下管线等详实资料,认真地做好深基坑施工组织设计(包括保护周围环境的监控措施)和施工操作规程。开挖与支撑施工技术的要点是:沿纵向按限定长度的开挖段逐段开挖;在每个开挖段中分层,分小段开挖、随挖随撑,按规定时限施加支持应力,同时做好基坑排水,减少基坑暴露时间。在基坑开挖中,沿纵向的分段坑底长度L25,而在每开挖段的开挖层中,又分成Lt
35、6m长一小段,挖好一小段,在地连墙的设计位置安装2根钢支撑。基坑开挖前进行必要的基坑土体加固加固内容及要求按设计进行,主要有:锚喷加固,以防止开挖时引起土体松动沉降;为确保开挖土坡稳定的土体加强;基坑底部被动土压力区采用振冲、分层、快凝、双液抽条等方法加固;对基坑内自地面下至基坑底以下一定厚度的土体,用超前降水法加固土体。备齐合格的支撑设备开挖前需先检验带有活动接头的支撑、支撑配件、施加支撑予应力的油泵装置(带有观测预应力值的仪表)等安装支撑所必须的器材,合格前方可投入使用,并分类临时存放于钢支撑堆放场。严防安装支撑时,因缺少支撑条件而延搁支撑时间,同时准备一定数量的支撑备用。备足排除基坑积
36、水的排水设备为保证基坑开挖而不浸水,并确保查清和排干基坑开挖范围的储水体、废旧水管等的积水,必须事先备好设备以防开挖土坡被暗藏积水冲坍,乃至冲断基坑横向支撑,从而造成地下墙大幅度变形和地面大量沉陷的严重后果。备好出土、运输和弃土条件采用小型挖掘机坑内作业,龙门吊垂直提升。保证基坑开挖中连续高效率出土,加快开挖速度,减少地层挠动,确保到达规定的水平位移管理指标。地下管线的监控与保护根据平行于基坑外侧地下管道的管材、接头型式、埋深等条件,在开挖前设计并敷设好地下墙外侧管道地基土不均匀沉降观测点和调整管道地基沉降量的跟踪注浆管及注浆装置。开挖前备好所有注浆材料和设备,以在管道沉降量和各相邻测量线段(
37、约5m)沉降差大于控制值时,及时跟踪注浆,调整管道地基沉降曲线。6.3基坑开挖施工工艺6.3.1基坑施工技术参数粗格栅及提升泵房基坑开挖长度22.3m,围护结构采用80mm厚地连墙,基坑土方开挖总量约3300m3,分二个基坑进行施工,首先施工粗格栅,基坑长5.9m,土方总量1300m3,考虑到雨天及各种干扰,正常施工时间按照平均每月25天计算,日均挖土量为500m3,方案完成时间3天;其次施工提升泵房,基坑长16.4m,土方总量2000m3,考虑到雨天及各种干扰,施工时间按照平均每月25天计算,日均挖土为量500m3,方案完成时间4天;综合大楼宽为14.4米,长为34.2米,土方总量4800m
38、3,施工时间按照平均每月25天计算,日均挖土为量500m3,方案完成时间10天;基坑开挖在围护结构、降水实施工完成后进行。基坑土石方开挖遵循“竖向分层、纵向分段、平面分区、对称平衡、先撑后挖”的原那么进行。主体结构施工采用明挖法施工。基坑土方开挖及时支护,合理安排施工工序,保证基坑开挖后围护结构及周边建筑物沉降、变形在可控范围,防止基坑开挖后流砂、涌水是基坑施工成败的关键。根据本工程实际情况,认真进行机械设备的选型与配备,严格遵照先撑后挖原那么进行施工,合理布置降水井,严格控制降水井抽排量及时间,保证基坑开挖施工快速有序、周边结构稳定和建筑物平安。在基坑开挖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基坑变形,以保持基
39、坑稳定为首要目的,严格控制土体开挖卸载后无支撑暴露时间为主要施工参数,坑内降水提高土体抗剪强度和注意做好基坑排水等综合措施,到达控制基坑周边地层位移稳定为主要目的。根据本工程基坑规模、几何尺寸、围护结构及支撑结构体系的布置等工程特点,进行分层、分步、对称开挖和先支撑后开挖的施工顺序,并确定各工序的时限,施工参数如下:开挖分层的层数:n=2;每层分部开挖的数量:V=350460m3;分部开挖的时间限制:Tc=810h;开挖至支撑标高完成支撑的时间限制:Ts=l2h;钢支撑预加轴力:根据施工监测情况分级施加;每部开挖的宽度B和高度H:B=21.9m,H=6.53m;每部开挖卸载后无支撑暴露时间:T
40、r=812h;开挖深度:主体结构标准段开挖深度8m。开挖过程中严格控制好以下几点:减少开挖过程中的土体扰动范围,最大限度减少坑周围土体位移量和差异位移量。在每一步开挖及支撑的工况下,基坑中已施加的局部支撑围护体系及开挖纵向坡度得以保持稳定,并控制坑周土体位移量和差异位移量。有方案的进行开挖,开挖过程中将监测数据与预测值相比拟,以判断施工工艺和施工参数是否符合预期要求,以确定和优化下一步的施工参数。6.3.2基坑开挖工艺流程基坑开挖前的准备工作根据施工场地周围建筑物和地下管线、现行技术标准、地质资料做好基坑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操作规程,通过技术交底,使全体施工人员认识到:基坑开挖支撑施工是整个工程
41、施工中的关键工序;基坑开挖应严格按照标准要求分段、分层均衡开挖。根据前期的现场调查研究,在各种地下管线相关主管部门的指导下,绘制后湖大道站基坑开挖范围内所有地下管线综合图,严格按照地下管线改迁方案中的措施,将所有管线改迁至车站主体结构以外后再开始进行基坑土方开挖。按施工方案,合理安排机械设备。对所有将进入现场的设备做一次检修,保证开工期间机械正常运转。各挖土方阶段均设置备用机械,设专人管理现场施工用电、机械维修、保养、保洁等后勤工作。由于本工程分两道基坑施工工作面开挖长度短,施工场地在建设大道上围挡距离结构距离较近,土方开挖受施工场地限制,合理安排劳动力是工程成败关键。因此根据本工程实际情况,
42、挑选了一支专业土方开挖队伍。组织专业施工的工程管理部,学习、讨论以前同类型工程的施工经验,广开思路、取其精华、完善施工方法,并使每个管理人员有一个统一的思想,发挥集体优势基坑开挖顺序基坑开挖首先开挖第一段第一层土方,按“先中间成槽后向两边扩展”的顺序进行开挖,第一层直接采用反铲挖掘机开挖、装车。然后纵向开挖第二段第一层土方,竖向开挖第一段第二层土方,依次推进。第二层及以下土方按留台阶反铲接力的方法将土方转至地面通过反铲装车外运。基坑南端的开挖最后阶段,无法按台阶法反铲接力转运土的方法施工时,采用挖机挖、装,龙门吊提升吊运。基坑开挖面以下0511)的土方采用人工开挖,控制超挖,防止对基底扰动。端
43、头井部位土方开挖顺序:端头井第一道碎支撑,在基坑开挖前已施做完成。开挖端头井第一层土方开挖时,首先开挖端头井斜撑之间的土方,再开挖斜撑下土方、,最后开挖和土方。所示范围内土方自基坑角点沿垂直于斜撑方向向基坑内分层、分块、限时地开挖开挖至第二道钢支撑标高时在2小时内完成钢支撑安装。端头井土方开挖顺序见图5.2.2-1。标准段土方开挖中坚持“分层、分块、先中间后两边、拉槽支撑”的原那么。图5.2.2-1端头井土方开挖顺序示意图基坑开挖施工组织土方开挖施工组织根据施工段的划分,开挖时为保证施工进度、控制工程质量和施工平安,本车站的基坑土方开挖主要采用机械开挖,人工配合挖土、修边平坡。开挖时严格按施工
44、方案进行组织施工。设备选择施工中采用挖掘机分层开挖,顶层使用装载机配合挖掘机直接挖装,自卸车外运,二层采用2台挖掘机倒运至顶层,后由自卸车运至指定弃硝场。总体顺序根据分层开挖的标高呈阶梯状放坡挖掘。组织原那么土方开挖必须在围护结构封闭完成前方可进行。支撑安装采取挖一层土安装一道支撑。在开挖土方接近坑底(50Cm左右)时,辅以人工挖土整平,防止超挖、扰动基底土体。土方开挖时,坑边20m范围内严禁堆放弃土。车站基坑土质多为淤泥质粉质粘土,地质条件差,基坑开挖前已做三轴搅拌桩裙边抽条对土体进行加固。在开挖过程中为防止土体失稳坍塌造成挖机侧翻,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分层厚度及分层坡度进行开挖,根据现场地质情况放大开挖纵坡,土方开挖纵坡21:0.3,地质条件差的部位开挖纵坡适当再放缓,确保纵坡稳定。6.3.3施工方法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