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高科技园区管理模式创新及园区产业规划综合报告.doc

上传人:韩长文 文档编号:5016529 上传时间:2020-01-28 格式:DOC 页数:118 大小:87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XX高科技园区管理模式创新及园区产业规划综合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8页
XX高科技园区管理模式创新及园区产业规划综合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8页
XX高科技园区管理模式创新及园区产业规划综合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8页
XX高科技园区管理模式创新及园区产业规划综合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8页
XX高科技园区管理模式创新及园区产业规划综合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高科技园区管理模式创新及园区产业规划综合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高科技园区管理模式创新及园区产业规划综合报告.doc(1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XXXXX高科园管理模式创新和产业规划综合研究项目北京XXX高科技园区管理模式创新及园区产业规划综合报告目 录1前言32高科技园区的基础理论52.1基础理论52.2高科技园区的基本功能72.3高科技园区的发展模式82.4高科技园区发展动因分析92.5我国高科技园区的管理模式122.6我国高科技园区管委会的性质和经验借鉴183内部环境分析203.1园区发展优势203.2园区发展劣势224外部环境分析234.1园区发展机遇234.2园区发展挑战365可供借鉴的园区发展经验445.1北京市开发区发展状况445.2国外高科园成功经验的借鉴465.3国内高科技园区成功经验的借鉴506产业发展分析756.

2、1集成电路行业分析756.2八大处高科园产业规划分析综述887八大处高科技园区发展模式分析917.1独立发展模式的可能性917.2拓展发展模式的可能性927.3协同发展模式的分析948八大处高科园产业规划958.1总体原则和目标958.2园区规划968.3主要措施979八大处高科技园区管理模式调整1039.1八大处高科技园区管理模式调整的目标1039.2八大处高科技园区管理体制改革的原则1039.3八大处高科技园区管理机构职责和权限1059.4八大处高科技园区管理模式1069.5具体措施11210园区发展展望1141 前言北京市石景山区八大处高科技园管理模式创新和产业规划综合研究项目第二阶段分

3、析和方案形成阶段是在第一阶段调研阶段对园区情况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北京市石景山区八大处高科技园管理模式创新和产业规划综合研究项目综合报告(以下简称“综合报告”)是第二阶段的工作成果。在综合报告中,我们结合调研阶段的成果,进一步分析了八大处高科技园区的内外部环境,认清了园区的优势和劣势以及机会和威胁,以高科技园区基础理论的分析为根基,参考国外和国内优秀高科技园区的发展经验,深入对八大处高科技园区的产业规划和管理模式进行了分析、设计,并提出了实施措施。报告的逻辑结构如下图所示。基础理论可供借鉴的经验产业规划分析管理模式分析产业规划具体措施具体措施管理模式内部环境外部环境基础理论基本功

4、能发展模式发展动因管理模式管委会性质奥斯汀中关村硅谷班加罗尔张江天津苏州深圳优势劣势优势挑战机遇本报告在撰写期间,得到了石景山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石景山区商务局、科学技术委员会、石景山区投资促进服务中心、八大处高科技园区管委会办公室等各级领导和工作人员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衷心地感谢!2 高科技园区的基础理论2.1 基础理论2.1.1 增长极理论“增长极”的概念,是指经济的发展首先以不同的强度出现在一些增长点或增长极上,然后通过某些渠道向外扩散,形成以增长极为核心,周边地区不均衡增长的地区性经济综合体。由增长极概念又衍生出了“核心边缘扩散”理论,即核心区集聚或扩散资源要素,引导或支配边缘区,谋求

5、区域经济的一体化发展。这是科技园区最重要的理论基础,科技园区的公司从边缘地区购买原料、吸收剩余劳动力以及向边缘地区投资,刺激了经济的增长,并且科技园区内的高科技产业具有更强的扩散效应。2.1.2 地区创造性理论地区创造性理论是指,创造性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最初在高度竞争的地区发展,并可以通过政策来创造此类区域。而创造性主要附着于企业家身上,科技园区创造了环境,培育了新的公司和创新企业家,创造社会和经济效益。科技园区的发展可以分为“机构阶段”和“企业家阶段”,机构阶段,科技园区建造服务和支撑设施,吸引的是研究机构、科学家和工程师的集聚,他们相互联系并影响。企业家阶段,园区内的企业逐渐成熟并涌现出大

6、量的企业家,企业家密度的增加将创造园区的创造性,并改善文化和经济环境。 2.1.3 孵化器理论企业孵化器是一种为培育新生企业而设计的受控制的工作环境。在这种环境中管理者仕途创造一些条件来训练、支持和发展一些成功的小企业家和盈利企业。特点包括:有选择的允许有潜力的新建或处于初始阶段的企业进入;提供经营场所,且租金和服务收费是可接受的;训练、培育新生企业小规模的管理队伍;提供法律和金融等专业服务的渠道;企业进驻孵化器一段时间后,将毕业离开。政府在初建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但最终的孵化器需要实现企业化运作并达到经济自立。科技园区是以高技能的劳动力和大量研究开发工作为特征的,是孵化器最佳选址,但必须关注

7、的是科技园区政府是否具有在较长一段时期内支持孵化器的财力以及管理水平。2.1.4 技术创新理论技术是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创新是现代经济增长的核心。创新推动产业走向繁荣的过程分为三个步骤:为了谋取额外利润,企业纷纷进行新的创新,随后其他企业为了分享这种利益开始对新技术和新产品进行模仿、采取旧方式生产的企业为了生存而进行适应性的模仿,后两步即是技术的扩散。创新的产物,创新产品的发展过程将经历“新产品、成熟和标准化”三个过程(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创新技术对一项企业的影响则将经历零利润、超额利润、平均利润、平均利润递减和间或递增、负利润五个阶段(利润周期模式)。技术创新需要有创新载体,即知识中心,它是

8、科学和技术教育、交流和创造的空间集聚地,由大学和研究机构组成。一个具有高技术含量、有持续创新能力、有高效的资源配置和人才集聚环境的知识中心是科技园区成功的重要因素。2.1.5 空间扩散理论扩散是创新进行空间传播或转移的过程。一项创新的产生由于能够提高运行效率和创造更高的价值,使创新者相对于其周边空间产生了位势差。为了消除这种差异,周边地区会进行学习、模仿和借鉴,扩散可以发生在人群、厂商、地区之间,并通过技术转让、信息交流、人才流动及贸易实现。技术扩散按扩散过程中空间区位的变化特征来分,可以分为扩展扩散、等级扩散和区位扩散。技术空间扩散是科技园区形成的重要基础。高科技产业的扩散具有明显的阶段性,

9、在初期处于能源积累阶段,技术和产业的空间扩张很慢,当积累到一定规模后,扩张的速度加快,园区才能呈现出明显的增长。2.2 高科技园区的基本功能科技园区基本上被建立者作为促进科学与工业相结合、增强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战略。从整体上看,它在振兴科学教育、经济和社会方面具有集聚、孵化、辐射和带动等多种功能。2.2.1 集聚功能与效应科技园区是一个高度优化的场所(区位优化、政策优化、环境优化、投资条件优化),同时具有一个“产学研”一体化的运行机制,比其他区域具有更强的吸纳能力,能够在短期内吸纳和集聚大量的人才、研发机构、生产企业,并使之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巨大的经济能量,当高科技企业群集聚到临界数量,则

10、会形成产业聚群,形成高科技产业带(区)。产业聚群将会带来带来相互的竞争和人员的流动,推动企业管理和技术水平的提升,带来集中的市场和顾客群,带动上下游供应和销售产业,带动相关服务业的发展,也会使企业员工流动出来成立新的效率更高的小企业,形成专业化程度更高、分工更细的新的企业环节,从而达到技术、知识、人才、信息、资金和服务密集。2.2.2 孵化功能与效应从微观的角度,科技园区内的孵化器或创业中心通过创造优良的条件训练、支持和发展一批成功的小企业家、盈利的企业和风险投资家,是科技园区内培育高技术企业的起点。从宏观的角度,科技园区是高技术企业的孵化器和摇篮,新的高技术企业一旦在孵化器渡过了成果商品化阶

11、段,就可以在科技园区内进行二次孵化或规模生产,也就是,孵化器使高技术企业从无到有,高科技园区使高科技企业从小到大,作为都市要素高度浓缩和集约管理的区域,对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乃至经济社会所起的孵化作用更为直接和明显。孵化器在企业家创业的过程中可以起到如下作用:一是节省时间,一般一个小企业从入驻到开始运转只需要10天左右的时间;二是少走弯路,富有经验的孵化器管理人员及有关专家的咨询服务,可以使企业家做出正确的决策,并较快地形成管理经验;三是创业者的集聚可以加强交流和合作;四是为风险投资机构提供土壤。2.2.3 辐射功能与效应科技园区的辐射功能与效应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技术的辐射效应,园区的知识中心进行

12、技术创新,持有创新技术的人才进行创业或进入已成型企业,形成技术对产业的辐射作用。二是经济的辐射效应,即高科技技术在产业化的过程中,通过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商务沟通等种种渠道,形成成倍的经济效益增长。三是管理的辐射作用。2.2.4 带动功能与效应科技园区的高科技技术及产业对地区发展的左右主要表现在:一是高科技产业是新的经济增长点,将为地区带来大量的新增税收,从而改善地区的经济实力;二是高科技产业除了自身的发展,还将带动服务业、中介行业等相关行业的发展,而服务业的就业吸纳能力最为强劲,将带来具有乘数效应的大量的新增就业机会,改善地区居民的生活水平;三是高科技产业对传统产业具有改造作用,通过高新技术

13、在传统产业中的应用,降低传统产业的能耗和成本、提高传统产业的盈利能力;四是带动了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改变地区的形象。2.3 高科技园区的发展模式高科技园区的发展模式,是关系到科学园区建设兴衰成败的关键问题。概括起来,高科技园区可以从以下角度分类,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前两种发展模式:划分的依据类型发展优势模式优势主导型优势导入型优势综合发展型形成过程模式市场自发型政府计划型混合型管理体制模式一元管理型多元管理型投资主体模式政府投资型民间投资型混合经济型经济活动模式外向型内向型双向型学科模式单一专业型多学科综合型发展优势模式:其中优势主导型最常见于发达国家,是以一个地区具有的特色优势,包括工业技术优势

14、、学科专业优势、智力人才优势、地理位置优势、投资环境优势、资源优势、市场优势等为主导来谋求发展。特点是扬长避短、重点倾斜、注重实力。如美国的I270高科技走廊(以众多的研究机构和生物信息技术为优势)和台湾新竹工业园(智力和人才资源)等属于此类。优势导入型模式源于该地区优势不突出,科技、工业技术基础薄弱,或原有传统产业失去优势,面临困境,而改弦易辙,创造条件谋取未来优势,特点是因势利导,借人之长,补己之短,从而带动本地区的经济发展,如法国索菲亚安蒂波利斯科学城。优势综合发展型是综合利用本地区的多种优势资源优势、科技优势、产业优势、人才优势、环境优势等发展起来,特点是投资少、见效快,如美国的费城科

15、学城、北京中关村。形成过程模式:其中市场自发型基本上都在发达国家和地区,所在地综合优势明显,学术力量强,宏观环境好,市场体制完善,商业气氛浓,法制健全。资源配置灵活,市场竞争力强,充满活力,缺点是缺乏统一规划,资源集中不够,容易产生外部不经济问题。政府计划型基本上在发展中国家,属于后发型,所在地优势不明显,条件不充分,需要政府的力量为推动力,具有集中统一、权威高、规划型强的特点,但也可能缺乏灵活性和创造性,活力不够,甚至可能造成资源浪费。混合型的高科技园区基本上在欧美发达国家和地区,既发挥了政府的资源,同时也发挥了民间和市场的资源,既有集中统一的特点,又具有灵活性和创造性。2.4 高科技园区发

16、展动因分析2.4.1 高科技园区的参与主体高科技园区的参与主体主要包括:企业(高科技企业、金融机构、支撑服务中介企业)、大学和科研院所、政府(管理委员会、创业服务中心、专家咨询委员会等)。2.4.2 高科技园区参与主体的需求从参与主体的需求入手,分析其参与园区的利益驱动机制,可以了解高科技园区发展的动因,也是我们制定规划、不断完善机制体制的根本依据。2.4.2.1 高科技企业对园区的需求因素u 降低交易费用高科技企业分工专业性强,生产组织是垂直分离的,同时生产组织之间又存在大量的交易关系,交易费用受到空间距离的影响,而产业链上各环节企业的集聚,对降低交易费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企业的集聚、垂直产

17、业链的形成、基础和配套设施有针对性的完善是满足这一需求因素的重要方面。u 便利的资金、技术市场高科技企业研发投入大,投入具有风险性,人员需要经过高等教育和培训,需要有良好的资金投入、人力投入机制。u 各种资源快速整合高科技产业发展效率是高科技企业的灵魂,在产品生命周期或加工变化缩短的情况下,需要资金与技术、供应商与制造商、生产与市场的快速结合。u 增强创新能力创新是科技园区发展的源动力,高科技企业的发展需要的是完整的创新氛围和园区创新文化,不仅包括技术的创新,还有体制机制的创新、经营模式的创新等。u 法制环境高科技企业的生命在于技术创新,但如果技术创新不能被法律保护,则会大大降低企业创新的积极

18、性。高科技企业需要园区不仅有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而且能够提供方便快捷的法律服务。u 参与孵化新创办的中小型高科技企业往往存在资金短缺、创业者缺乏经营管理知识和经营、市场开拓能力有限等问题,存活能力差,需要园区提供孵化器,提供企业生存与成长所需的投融资体系、培训体系、及相对低廉的初期运营成本。2.4.2.2 大学院校和科研机构的需求u 解决经费的问题传统大学和科研机构对经费“等、靠、要”的机制,使资金来源渠道单一,和政府、企业的联合可以提供更广阔的资金来源。u 提高科技人员适应企业和社会的能力传统教育脱离社会的人才培养方式,使大学毕业生和科技人员难以适应企业的要求,大学和科研机构参与高科技园区,

19、使教学、科研更近地贴近市场终端和实际需求,获取大量、及时、准确和全方位的新型,促进教学科研机构的发展,同时,还可以推动教学和科研机构的改革,优化资源的配置,消除校园文化、科研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冲突。u 扩大知名度和美誉度通过与政府和企业的合作,不断促进大学院校和科研机构科研水平的提升,学生和科研人员素质的不断提高,将在社会上形成良好的机构形象,促进机构知名度和美誉度的提高。2.4.2.3 政府的需求u 创建区域经济的增长极,促进就业、增加税收,保持社会稳定地区的发展不会是全面和均衡的,必然是在某些具有比较优势的地区形成先期发展,形成经济的增长极,继而逐渐向周边辐射,带动区域整体经济的增长。在产业

20、结构的不断调整中,无法适应形势要求的企业破产倒闭、人员失业下岗,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多,导致政府税收减少,高科技产业不仅在形成新的产业的同时带动服务业的发展,达到增加就业的目的,同时其价值还在于对传统产业的渗透,使传统产业焕发活力。从而使高科技园区成为当地的增长极,继而带动整体区域经济的增长,促进就业,增加税收,同时也将创新辐射到本地区的其他区域。u 长期目标:发展高科技以增强地区的综合竞争力国家、区域之间的竞争日益体现为以科技为先导、以经济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高新技术的发展不仅是增强国家和地区综合实力的关键,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的需要。2.4.3 园区参与主体的互动从以上的分析我们了解了

21、园区各参与主体的需求,但高科技园区仅仅只是发挥了将参与主体聚集到一起的作用,则是有局限性的。园区真正的价值和获得长足发展的关键是在于创造条件,使各参与主体互动起来,发挥1113的作用。首先整体互动,即园区内合理组织,统一协调,科学管理,使各参与主体在满足自身需求的情况下同时达到园区整体利益的最大化。其次是相关互动,即各参与主体要加强相互沟通、联系和相互作用,使各主体的优势和潜力得到充分发挥。第三是网络互动,即高科技园区要形成创新的网络组织,使各参与主体成为网络的节点,作为节点的研究机构之间、高科技企业及其相关企业之间、中介组织之间、企业家之间、科研人员之间形成区域创新的网络协同作用。2.4.4

22、 政府在高科技园区中的定位第一,要建设基础和配套设施、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第二,对教育和科研投入。第三,通过投放种子基金,支持高科技产业的开发,起到示范和催生的作用。第四,通过制定诸如金融、税收、人才等优惠政策,吸引园区外的资本、技术和人才进驻园区,鼓励本地产品出口,为企业提供各类咨询和其他服务。2.5 我国高科技园区的管理模式我国高科技园区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在借鉴国外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园区组织管理模式。一般说来,我国的开发区组织管理模式可以分为行政主导型,公司制以及混合型三类。管理模式分类示意及优缺点比较表管理模式分类细分优点缺点行政主导型纵向协调型u 有利于城市政

23、府的宏观调控,园区不会脱离城市的整体规划轨道而片面发展u 管委会权限很少,不利于大胆创新和试验。u 管委会在许多职能部门的多重管理下,造成相互推诿和相互扯皮的现象,管理工作效率低下。集中管理型u 管委会有较大的经济管理权和部分社会事务管理权,以及拥有对新运行体制和机制的试验权,能够不断探索和创新。u 摆脱了各市级管理部门的牵制和约束,能够及时果断地处理园区内重大问题,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开发区的整体规划和协调发展。u 管委会下属部门受管委会统一领导,摆脱了双重管理,能够保持相互沟通和协调一致,避免相互扯皮的现象。u 容易脱离城市整体的发展规划,并造成与老城区的资源和人才的竞争。公司制u 有利于

24、政企分开,使开发区政府从大量的行政事务中解脱出来,提高工作效率,增加对市场信息的敏锐性。u 有利于总公司经济实力的增强,进行园区建设,并提高整体建设的速度和整体经济效益。u 开发公司作为经济组织,缺乏必要的政府行政权力,如征地、规划、项目审批等,行政协调能力不强,权威性不及政府部门,影响了管理效力的发挥,只能在较小型的开发区中适用。u 容易造成政府部门与开发公司各行其是,形成管理的死角。u 开发公司是一个企业,必然会采取各种手段达到盈利的目的,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混合型政企合一型u 建立初期对开发区的建设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有利于管委会和总公司各司其职,既发挥政府的行政职能,同时又发挥总公司

25、的经济杠杆功能。u 由于管委会管理的最大特征是具有统一性和权威性,开发公司基本上没有决策自主权,随着进一步发展,管委会不仅负责宏观管理,同时还有负责具体的微观管理,容易导致政企不分,管委会精力分散,降低管理的效力;开发公司的作用不能充分发挥,公司缺乏活力,形同虚设。政企分开型管委会与总公司并存u 不仅体现了“小政府、大企业”的原则,还有利于充分发挥政府的行政职能,同时利用实力雄厚的企业资金和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来弥补开发区自身的不足,充分发挥企业的职能,使二者相互促进、相互配合。u 在初创阶段,难以集中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建设,有可能与政府的职能部门产生矛盾或相互推诿的现象。管委会与专业公

26、司并存管委会与联合公司并存2.5.1 行政主导型管理模式行政主导型管理模式是在开发区的管理过程中,突出强调政府行政部门在管理中的主导左右突出强调政府行政部门在管理中的主导作用,由所在地区的地方政府或政府业务部门进行直接管理。根据管委会职能的强弱可分为“纵向协调型”和“集中各类型”。u “纵向协调型”管理模式“纵向协调型”管理模式强调由所在城市的政府全面领导开发区的建设与管理。所在城市的人民政府设置管理委员会,成员由原政府行业或主管部门的主要负责人组成,园区内各类企业的行业管理和日常管理仍由原行业主管部门履行,管委会只负责在各部门之间进行协调,不直接参与开发区的日常建设管理和经营管理。所在区县政

27、府负责园区内的公安、消防、卫生、网点等的管理。哈尔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属于“纵向协调型”的典型。管理结构如下所示:纵向协调型管理模式管理结构图所在城市人民政府土地管理科委计划经贸规划设计环境保护海关商检财政税务所在区县政府管委会及下设部门区内各类企事业单位u “集中管理型”管理模式“集中管理型”管理模式是我国大多数国家级高新区所采用的管理模式。由市政府在开发区设立专门的派出机构管委会全面管理园区的建设和发展,具有较大的经济管理权限和相应的行政职能。管委会可自行设置规划、土地、项目审批、财政、税务、劳动人事、工商行政等部门,可享受城市的各级管理部门的权限,同时也接受主管部门必要的指导和制约,真正

28、体现了“小政府、大社会”的特点。苏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即采用此种模式。集中管理型模式的管理结构如下:集中管理型模式的管理结构图管委会办公室规划局招商局科技发展局财政局建设管理局劳动人事局经济贸易局区内各类企事业单位所在城市人民政府工商行政管理局公安局税务局2.5.2 “公司制”管理模式又被称为企业型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主要是以企业作为开发区的开发者与管理者。目前在县、乡(镇)级的开发区和高新区中使用的较多。县、乡政府并不设立派出机构,而是通过建立开发公司作为经济法人,组织区内的经济活动,并承担部分政府职能,如协调职能等。总公司直接向所在地区政府负责,实行承包经营,担负土地开发、项目招标、建设

29、管理、企业管理、行业管理和规划管理等职能,而园区的其他管理事务,如劳动人事、财政税收、工商行政、公共安全等,主要还是依靠政府的相关职能部门。 “公司制”管理模式管理结构如下:“公司制”管理模式管理结构图开发公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招商行业和企业管理土地开发环保事务县、乡(镇)人民政府规划管理2.5.3 混合型管理模式混合型管理模式是介于行政主导型和公司制管理模式之间的一种管理模式,或者是两种结合的一种方式。又有政企合一和政企分开两种模式。u 政企合一模式政企合一模式类似地方的行政管理模式,是在管委会下设一个开发公司,管委会负责决策、职能管理以及服务性工作,而开发公司则负责开发区内的基础设施建设,这

30、种开发公司尽管是经济实体,但管理行为很大程度上仍然是行政性的。管委会和开发公司在人员设置上相互混合,负责人通常是互相兼任,即是通常所说的“两块牌子,一套班子”。在这种管理模式下,政府的管理具有双重性质,不仅行使审批、规划、协调等行政之前,同时还负责资金筹措、开发建设等具体经营事务,而开发公司和专业公司基本上没有自我决策权。我国南通开发区采用的是此种模式。管理结构图如下:政企合一管理模式管理结构图管委会规划管理财政税务招商引资土地管理工商管理开发公司区内各类企事业单位u 政企分开型管理模式政企分开型管理模式,管委会作为地方政府的派出机构,行使政府管理职权,并不运用行政权力干预企业的经营活动,只起

31、监督协调作用,而开发公司作为独立的经济法人,实现企业内部的自我管理,从而实现政府的行政权与企业的经营权相分离。政企分开模式,目前为我国大多数开发区所采用。根据具体情况不同,又可分为三种类别:管理模式特点采用开发区管委会与总公司并存既设有管委会、又设开发公司,管委会负责宏观决策,监督、协调和项目审批,开发公司负责项目引进,经营各种基础设施。广州、天津、常州等管委会与专业公司并存设立管委会和各种专业公司,由专业公司负责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福州马尾、江苏昆山管委会与联合公司并存管委会与联合公司并存,管委会作为政府派出机构行使管理职权,而负责开发区建设及项目引进的开发公司是由管委会与其他企业共同出资建立

32、的股份公司。宁波、苏州等2.6 我国高科技园区管委会的性质和经验借鉴2.6.1 我国高科技园区管委会的性质没有明确的立法界定是当前不可避免遭遇到的问题在当前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大环境下,高科技园区管委会的性质尚未得到有效地解决,没有明确的立法界定,也没有将园区管委会划入政府序列。园区管委会履行了相当一部分的政府行政管理职能,但园区管委会不在政府序列中,其工作人员除通过挂靠的方式获得外,公务员身份无法得到解决,园区在对自身工作人员的管理上束手束脚。也由于无法可依,使主管部门缺乏对园区管委会的管理架构监督和管理的依据,园区管委会难以保持一个合理的规模。这是我国大部分高新技术开发区存在的问题,是在当前

33、我国行政体制改革过渡时期不可避免要遭遇的问题。2002年3月,科技部下发了关于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体制改革与创新的若干意见,尽管没有明确高科技园区管委会的性质,但对高新技术开发区的改革提出了目标和原则,鼓励在园区体制改革上的大胆创新和突破,为对高科技园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的探索的大胆尝试和步伐的进一步加快提供了政策保障。2.6.2 经验借鉴新加坡政府在公共事务的管理思路上的设置对我们进行国家高新技术园区管委会的性质界定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新加坡将国有事务和经济分为三个层次,在管理上,实现三个层次的分离。三个层次即,第一层次是政府的行政管理职能,第三个层次是企业的经营,介乎于二者之间的

34、是法定机构,是一种准政府机构,受政府委托和监督,以合理的价格提供公共服务职能,创造良好的社区和市场环境,以使政府从微观管理中解脱出来,注重宏观管理和规划。法定机构在提供社会产品和劳务方面,不受过度的集中控制和管理约束,在履行职责时享有较大的自主权和灵活性。法定机构的工作人员不属于国家公务员。新加坡的法定机构是我们在进行高科技园区的管理模式创新时非常值得借鉴的经验,尤其是对于没有实行一体化管理的级别较低的高科技园区。在职能划分上,高科技园区的管理机构同样可以划分为宏观管理和微观管理。微观管理层面的工作人员不一定要享有公务员身份,可以实行聘用制,微观管理层面的费用可以一部分由政府拨款解决,一部分以

35、合适的价格提供的服务的收费形成的收入解决。3 内部环境分析3.1 园区发展优势3.1.1 园区环境优势八大处高科园位于北京西部上风上水的西山风景区,自然环境宜人,首钢完成搬迁之后,将更加改善园区的环境,为对空气和环境要求非常高的高科技企业提供良好的生产和办公环境,以及为注重生活的高科技人才提供了高质量、低成本的生活环境。3.1.2 园区区位优势在北京25个工业开发区中,八大处高科园是距离市中心最近、交通最为便利的开发区。园区位于市区规划的东西轴线上,交通便利,且与中关村高科园海淀园区距离相当近,具有极强的区位相关性,有助于接受中关村高科园的辐射效应,形成互补经济。3.1.3 园区产业优势经过几

36、年的发展,园区已经形成了电子信息、生物工程、医疗器械、新材料为主的支柱产业,并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和实力。园区形成了较为稳定的产业结构,科技产业企业占全区企业总数的80以上,在科技产业中,信息技术产业是具有绝对优势的主导产业,企业数量占60以上,科贸、生产企业和光机电企业也占据一定的比重。由信息技术产业向微电子等产业转型和过渡比较顺畅。园区多年的经营,已经摸索出了一套有利于创新型中小企业发展的运营经验,并初步形成了中小企业的集聚。3.1.4 园区知识资源优势尽管相对于中关村高科园海淀区,八大处高科园的大学和研究机构数量较少,但相对于北京市其他工业园区,园区周边高等院校北方工业大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

37、院,科研院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电子科学研究院、电子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和信息产业部电子情报研究所均在信息技术等方面具有较强的科研实力和科技人才培养力量。3.1.5 园区工业技术和产业资源优势八大处高科园所在的石景山区共有中央属法人单位167个,市属法人单位292个,是北京市传统的工业基地,首钢总公司、北京京能热电股份有限公司、首钢日电电子有限公司、北京重型电机厂等大型工业企业长期积累了深厚的产业技术基础。首钢在推进战略性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过程中,重点是加快发展以软件开发、芯片设计和芯片生产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形成软件设计芯片的微电子产业链,推进具有国内一流水平的应用软件开发、生

38、产及集成电路的加工、制造。首钢NEC已经在微电子产业上打造较为了雄厚的基础。3.1.6 产业技术人力资源优势八大处高科园所在的石景山区的大量大型企事业单位为社会培养了大批各级技术人才。截至2003年底 数据来源:石景山区统计年鉴,各类企事业单位有高级职务专业技术人员2771人,中级职务专业技术人员9272人,初级职务及未聘任专业技术人员18164人,具有各级职务专业技术人员占石景山区常住人口总数的9%。同时石景山区职业教育齐全,拥有各类职业学校10余所,其中成人技术培训学校6所,包括石景山业余大学、中新大学、高等秘书研修学院、首钢工学院等,每年接受职业培训的人员多达三万人,能为服务业、科技产业

39、培养各类专业“蓝领”人才。为高科技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广泛的产业技术人力资源基础。3.2 园区发展劣势3.2.1 园区硬环境的劣势u 场地空间狭窄,缺乏进一步发展的空间。从园区面积来看,一区五园中每个园区的面积均数倍甚至数十倍于八大处高科技园区,园区的可开发土地是制约园区发展的重要因素。u 土地利用效率不高,布局不合理,闲置问题突出。u 园区配套设施水平尚有待提高。3.2.2 园区软环境的劣势u 管委会常设办事机构过于精简,力量薄弱。u 区政府对管委会赋予的权力难以执行到位。u 尚未建立起强有力的政策、技术、服务支撑体系以及良性的运行机制,使园区难以形成集聚经济效应。u 企业准入的产业门

40、槛较低,缺少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和淘汰机制。u 品牌效应有待加强。u 产业定位与规划尚处于形成之中。u 产业特色不突出,尚没有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及建立有机的产业链上下游结构。u 八大处高科技园区尽管以其连续较快的发展速度成为石景山区经济的亮点,但尚难以承担起石景山区产业结构调整的龙头作用。4 外部环境分析4.1 园区发展机遇4.1.1 经济的稳定增长为园区经济创造了良好的大环境。4.1.1.1 我国经济正处于新一轮增长的上升阶段。改革开放二十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实现并保持了高速的增长。从目前的经济增长态势来看,我国经济处于新一轮增长的上升阶段。在扩大消费等诸项政策措施的推动下,特别是随着住房制度改

41、革的到位,我国居民以住、行为主的新一轮消费结构升级开始启动,家庭汽车和住房持续热销,带动了房地产和汽车工业高速增长。各项改革措施推进了产权的明确、市场经济秩序的规范和政府职能的转变,各类企业的自身素质和发展环境的不断改善,使得企业逐步适应了市场竞争的环境,经济自主增长能力提高。这就必然启动以消费结构升级拉动、以市场调节为主、在较低的物价水平上的的新一轮经济增长。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入,特别是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国有企业开始从竞争性领域加快退出,依托国有经济的政府相关管理部门、国有商业银行等也都随之转变职能。“计划轨”加快转向“市场轨”,市场配置资源的范围不断扩大,经济增长开始以市场调节为主。这为高

42、科技园区发展创造了更加富有活力的环境。我国进出口占GDP的比重明显上升。2004年进出口总额占GDP的比重为60%,这意味着,我国国民经济总量中有60%要加入世界经济的大循环中,我国已经成为世界制造业的加工基地。同时,外商直接投资(FDI)也逐步上升,近几年基本保持在占GDP总量4%左右的水平,我国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工业配套水平以及廉价的劳动力等因素吸引大量外资流入,世界制造业向中国转移的世界制造业结构调整的趋势不可逆转,园区吸引大型外资将具有更强的可能性。4.1.1.2 北京市经济目前处于快速稳定的增长期,“首都经济”建设卓有成效。北京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与国际交往中心,同时北京又是生机勃勃、充

43、满活力的综合性产业城市。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九五时期,中共北京市委、市政府提出了首都经济的概念,北京的综合经济实力保持在全国前列,目前处于快速、稳定的增长时期,经济增长率连续5年保持在10%以上。2004年北京市经济发展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这不仅体现在增长速度上,而且也体现在平稳性、协调性、持续性和有效性等多个方面。2004年北京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283.3亿元,比上年增长13.2%,为1995年以来的最高增速。2004年全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637.8元,比上年增长12.6%;人均消费支出为12200.4元,比上年增长9.7%。随着北京经济实力的增强,所产生的带动作用,为北京市各区县

44、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契机。4.1.1.3 石景山区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八大处高科技园区获得更大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奠定了基础。“十五”计划实施以来,石景山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城市建设步伐加快,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进一步提高。2003年,全区区生产总值完成128亿元,同比增长8%,在城八区中排第七位;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完成98亿元,同比增长47.1%,在城八区中排第六位;地方财政收入完成7.46亿元,同比增长15.8%,在城八区中排第七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000元,同比增长8.9%,在城八区中排第八位。石景山区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为八大处高科技园区获得更大

45、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奠定了基础。4.1.2 产业结构和城市规划调整对八大处高科园的机遇4.1.2.1 北京市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规划对八大处高科园的机遇u 高科技产业和服务业是北京市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2003年,北京市整体产业结构体现出了科技主导和服务主导两大特点。全市生产总值(GDP)达到3611.9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95.3亿元 ,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298.5亿元,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218.2亿元。经济结构调整优化,以汽车制造为代表的现代制造业异军突起,高新技术产业稳步回升,工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3.2%。北京工业中通讯设备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

46、及压延、仪器仪表和专用设备制造业4大行业的经济增加值指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北京市仍然处于重化工业化的进程中,但同时高新技术产业工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8.7%,成为带动工业增长的龙头。北京今后15年的第二产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是加快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为主体,以优化改造后的传统优势产业为基础,以都市型工业为重要补充的新型工业结构。在北京20个主要服务行业中,教育文化艺术和广播电影电视业、商业经纪与代理业、银行业、信息咨询业、旅游业的价值创造能力位居前列,是“创意经济”的主要生产地和市场。在第三产业中,会展业、旅游业、发展服务业和文化业是主导发展产业。北京市2003年产业结构图北京的产业结构调整导向将促使社会各界深入研究高科技产业发展的支撑环境,将使高科技产业能够享受更多、更大的政策优惠,有利于北京形成高科技产业的集聚,为八大处高科技园区带来新的发展机遇。u 北京市新的城市规划对八大处高科园的机遇根据北京市“两轴两带多中心”新的城市发展规划,石景山区处在“一轴”长安街的东西轴和“一带”西部发展带的交汇地域,与门头沟新城共同构成城市西部发展带的重要节点,是城市综合服务中心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商业贸易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