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级语文下册教案.pdf

上传人:yyf 文档编号:5017962 上传时间:2020-01-28 格式:PDF 页数:82 大小:693.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级语文下册教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2页
人教版七级语文下册教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2页
人教版七级语文下册教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2页
人教版七级语文下册教案.pdf_第4页
第4页 / 共82页
人教版七级语文下册教案.pdf_第5页
第5页 / 共8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级语文下册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级语文下册教案.pdf(8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 1.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设计简说】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表现了鲁迅的生命哲学,是其对精神苦难的温暖慰藉。生命哲学最 好的邂逅方式是无言之中的打动,对于处在内心成长起步阶段的学生,作品言说的深层命题 是无法读解的,但教师可以引领学生品味鲁迅“心灵怀乡”的情结,即对儿童拥有健康童年 的期盼。语言是思想的外显,以品读简练生动、传神的语言为“抓手”,提升学生语言的感 悟力、 表现力是教学的重点;创设情景, 了解叙事结构,感悟作者的赤子情怀是教学的难点 。 教学目标: 1、了解童年时鲁迅爱美丽的自然景物,爱动人的民间传说,爱读书学习,恭敬学识渊博的 人,爱绘画,爱一切新鲜活泼的生活的性格和生

2、活情趣。 2、 理解鲁迅在永别故乡和流离颠沛中,追忆童年生活时的一种惆怅的失落感。明白鲁迅 “夕 拾” “朝花”的深刻的批判精神和强烈的爱憎感情。 3、学习本文依照时间、空间顺序有层次的记叙,准确的形容,准确的表述动作,体会记叙 的感情色彩。 4、能够记叙自己经历的印象深刻的人和事,要求内容充实,增进记叙的兴趣。 教学重点: 作家抓住特点写景和写景中确切使用形容词、动词的方法。 教学难点: 1.弄懂插叙美女蛇的故事的作用,特别是理解插叙后的一段议论的含义。 2.正确理解鲁迅对三味书屋生活的态度。 教学课时:三课时 教学方法: 1、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索精

3、神,注重质疑 问难与互相切磋 2、注重学生的内心感受与自我体验 3、培养学生语感,能够初步领悟作品内涵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鲁迅图片,解题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谁吗?有谁能给同学们介绍一下鲁迅? (投影)鲁迅简介(18811936) :本名周树人,浙江省绍兴市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 家、革命家。著作有杂文、小说、散文、诗歌等,收在鲁迅全集里。本文写于 1926 年, 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收在朝花夕拾 (原名旧事重提 ) 。百草园,绍兴城内鲁 迅家房屋后面的园子。三味书屋,在鲁迅家附近,鲁迅小时候(12 岁到 17 岁)在这里读书 。 从文章题目可看出它有二个部分,百草园和三味书

4、屋是鲁迅童年生活过的两个地方。鲁迅用 “从到”的标题把它们联系在一起, 带有比照意味。 那么二部分的过渡段在哪里呢? (我不知道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二、快速阅读,感受情感 1、快速阅读课文,回想课文内容,限时 7 分钟(大约 3500 字) 你最先想到的是什么内容? 文中传递了鲁迅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怎样的情感? 百草园:依恋,留恋;三味书屋:害怕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感? 在百草园中有有趣的植物、有趣的动物组成了有趣的活动,可以干有趣的事情,听有趣的故 事,所以百草园是我的乐园。 (可以满足孩子的好奇心;不只是对自然的观察,而是自己动 手去翻,去捉,去按,去拔,去尝觉得更加好玩。增长许多知识

5、) 三、合作探究,揣摩乐趣 1、提供话题,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所有乐趣之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并请文中找出你 以为作者最为留恋的内容。 (朗读、分析) 2、班级交流。为什么作者要把他们写得如此详细,又为什么能写得如此详细?因为这些给 作者印象最深,感情最深,当作者充满感情回忆起童年时,这一切便都栩栩如生的出现在眼 前。 四、品读赏析,景物描写 1、百草园的景物很美,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呢?又是用了一个怎样的句式把它们连缀起来 呢?(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有) “不必说”之后写了哪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它们的共性是什么?(菜畦、石井栏、皂荚 树、桑椹。-碧绿、光滑、高大、紫红。它们的共性都是静物。)

6、 “也不必说”之后写了哪些景物,各有什么行为,它们的共性是什么?(鸣蝉、叫天子、黄蜂 。 -长吟、伏在菜花上、直窜向云霄里去。写的都是动物。) 2、品味词语 A、 ()菜畦、 ()石井栏、 ()皂荚树、 ()桑椹。 鸣蝉() 、 ()叫天子()向云霄里去、 ()黄蜂()在菜花上 B、 ()一块雪, ()出地面,用一支短棒()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些秕谷,棒上( ) 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着, ()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 ,便( ) 住了。 朗读第二段,划出能准确表达事物特点的词语并分析,重点引导学生如何描写景物。 1)抓住事物特点,符合儿童心理 石井栏“光滑”表明长

7、年累月摸,写出少年鲁迅多次好奇地摸。 “直窜”写出鸟儿的机灵轻 捷和儿童羡慕不已的心理。 2)多角度写景,形声色味俱全,春夏秋齐备。 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皆有;桑椹,菜花在春末,蝉鸣在盛夏,蟋蟀到秋后才叫,与后文冬季合 成四季图,构思极精巧。 3)融情入景,景中有人,表现儿童好奇好知热爱大自然的性格特点。 4)写景有序,层次井然,条理分明,活泼多姿。 本文采取了由整体到局部,由远及近、由高到低、从静到动、先夏后冬的顺序,对百草园的 景物作了有层次的描述。先写远远望见的、粗线条的景物,如菜畦、皂荚树、鸣蝉,再写身 边、脚下、眼前的景物,如斑蝥、何首乌根、覆盆子果实;先写静止的,如石井栏,再写动 态的

8、,如叫天子;先写生机勃勃的夏季,再写别有情趣的冬季。“不必说也不必说 单是就“用“单是就”突出后者 五、合作探究,蛇的故事 1、为什么要写美女蛇的故事? 美女蛇的故事本来与文中提到的百草园中的赤练蛇毫无关系,但作者却由此生发联想。对 于为什么要写这一内容,历来看法不一。有的说是表现长妈妈的迷信思想,有的说是寄托善 良制服邪恶的愿望,有的说表现百草园里存在着恶毒的事物。 2、写百草园插入一段美女蛇的故事有什么作用?(增加了百草园的神秘色彩,使得它更有 情趣。其他方面不必涉及。 ) 教学时可以撇开这些不同的观点, 重点让学生想一想: 童年鲁迅对这个故事是不是很感兴趣? 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这一联

9、想对作者阐述百草园是“我的乐园”是否有帮助?最后让学生 明白:不管别人的争论如何,有一点可以看出,美女蛇的故事深深地吸引着“我”,使“我” 得到一些教训,悟出一些道理,同时也给百草园增添了更多的神秘色彩。 六、课文小结,巩固延伸 1、请同学们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有”的句式造一组句子,并说说 这个句式有什么特点。 (参考答案:“不必说数学 12 道题要做, 也不必说英语 20 个单词得默 , 单是语文的一篇作文就有一个多小时的时间,您想,我得什么时候睡觉呀! ”此句是说学生 的家庭作业太多。由此看出这个句式的特点是形容某种事物非常之多。 ) 2、同学们小的时候,都捕捉过小昆虫或玩过各种游戏。

10、请你模仿鲁迅描写冬天捕鸟使用一 系列动词,也用五个以上的动词描写你亲自做过的一种活动。 (教师可找几位同学看谁说得 好;也可以做为书面作业。还可以边说边表演。 )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回顾,图片导入 上节课,我们整体把握了全文内容,领略了作者在百草园的一段生活经历, 这节课让我们同作者一起走进三味书屋。 二、 快速阅读,感知“三味” 少年鲁迅对三味书屋的生活是否满意? 不满意?(拘束人的礼节:拜鹿拜孔子,拜先生;问“怪哉虫”老师不予回答; 读的内容大多不懂。 ) 三、 研读赏析,读书生活 1、 课文两部分内容是怎样衔接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通过第九段巧妙地过渡的,这一段起承上启下的作

11、用。既表达了作者对百草园生活的眷恋之 情,同时也暗示对三味书屋读书的不情愿、不满意。 2、 第二部分是从哪些方面写三味书屋的? 学习三味书屋的生活 1)学习环境:呆板(黑油竹门,匾,画) 2)学习生活:单调枯燥: (正面描写)教学内容单调难明,只读书,习字,对课,古书 难明 教学方法死板,发问遭禁止,要打戒尺,罚跪 (侧面描写)折花、寻蝉蜕,做戏,画画儿,喂蚂蚁。 教书先生:方正、质朴、博学、严格中有和蔼、开明的一面 好学、追求探索知识,封建教育束缚了儿童的身心发展 写人:客观、带有感情。 3、童年鲁迅对本文所提到的先生是什么态度? 讨论明确:主要是敬慕先生,对他渊博的知识感到信服。同时也很爱

12、他,因为学生虽然很调 皮,很贪玩,但先生很少体罚他们,通常总不过是瞪瞪眼睛而已。 4、把前后两部分联系起来思考,讨论:这篇文章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下面三种说法 可供参考。 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衬托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揭露和批判封建腐朽、脱离儿童实际的私 塾 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同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作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 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 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 (这三种说法都有一定道理,学生无论赞成哪种说法,都要给 予适当肯定。第一种说法,根据是鲁迅在不

13、止一篇文章中批判过封建私塾教育的陈腐,扼杀 儿童天性。即使在本文中,也写到私塾生活的呆板、枯燥。第二种说法,是对第一种说法的 修正,比第一种说法合理些。第三种说法,最易为现在的人们接受,似乎最为合理。 ) 对于这个问题,有三种不同的看法。一种看法认为,两部分是对比关系,用百草园自由快乐 的生活同三味书屋枯燥陈腐的生活相对比,一个是多么适合儿童心理,表现了儿童的广泛的 生活乐趣,一个是多么妨碍儿童身心的发展,表现了儿童对它的厌恶。另一种看法认为,两 部分是衬托关系,用自由欢乐的百草园生活来衬托枯燥无味的三味书屋生活,以批判封建教 育制度对儿童的束缚和损害。还有一种看法认为,两部分是和谐统一的关系

14、,贯穿全文的, 是甜美的欢乐的回忆,是对自然的爱和对知识的追求,是一颗天真调皮的童心,这是这篇散 文的意境美和韵味美之所在。 (对本文结构的不同理解,实际上表现了对文章主题思想的不 同理解。对文章的主题思想,可以允许有不同理解,只要言之成理就行。 ) 四、互动释疑,拓展延伸 (一)互动释疑:“似乎”和“确凿”矛盾吗? “教参”答案:这句话是用成人的眼光来看的。 “确凿只有”断定其中不会有什么动人 之处;“似乎”又对这断定有踌躇,这是表示是否记得清楚还不敢说。 “似乎”表示“从表面看是这样,而实际上不是”。这一句的意思是:从表面看确实只 有一些野草,没有什么动人之处,但实际上有许多有趣的事物,是

15、“我的乐园”。所以不但 不矛盾,还表现了鲁迅的语言艺术。 (二)拓展延伸: 1、学了本文,在你印象中鲁迅的童年与少年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提起鲁迅,人们常常会想到他的严肃、庄重,但是打开他的童年之窗,我们会发现,那里却 是另外一道风景:灿烂的春光中有童真,无味的冬天也是童趣;自由的玩耍中充满幻想,严 肃的学习中也不乏快乐。 (活泼、天真、好奇、求知欲强等) 2、你怎样认识百草园的趣味和三味书屋的无味?(儿童少年与大自然接触,不仅增长知 识,而且无拘无束;三味书屋生活被封建礼教束缚,学的东西似懂非懂,枯燥无味。 ) 3、你怎样看待寿镜吾老师? (方正、质朴、博学;在当时比较开明,不打骂学生;对学

16、生既和蔼又严格。但在封 建社会里,他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都是守旧的。 ) 4、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是否存在对比 三味书屋并不像人们分析的那么坏, 那么可怕, 作者对三味书屋的学习生活无意持批判态度 , 因此,文章的前后两部分也就不存在什么对比的问题。 A、可从六个细节看: 1.据寿先生之子寿洙邻在我也谈谈鲁迅的故事一文中写道: “三味书屋坐东朝西,前临 小河,架石桥以渡,后有竹园,修竹千竿,门前有小院,簇种花草,后有自怡亭一间, 前后还有高大的古木,名贵的花草。可见三味书屋的环境十分幽静,是一个读书的好所在。 屋内正中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没有孔子牌位”,这说明陈设

17、并 不算古旧,气氛也谈不上沉闷。至于说学生要两次行礼,这也完全正常,如今学生上学不也 要向国旗行礼,向老师行礼吗?何况“第二次行礼,先生便和蔼地在一旁答礼”,这是必要 的礼貌教育,谈不上礼仪陈腐。 2.先生不回答“怪哉”是怎么回事也无可挑剔。 3.关于戒尺和罚跪的问题,文中说得很清楚: “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 读书。”周作人曾经指出,寿先生“不打人,不骂人”,“罚跪我就没有见过” 。很明 确,先生虽然严厉,然而不失开明。 4.至于鼎沸的读书声, 读的尽是一些艰涩难懂的内容, 鲁迅对此也只是一种绘声绘色的回忆 , 并无批判之意。当时没有白话文,只能读那些古书。我们要历史地看待和

18、分析问题,不能苛 求于古人。 5.关于寿先生读书的声调、姿态,那是进入了文章氛围、激起内心视象的非常投入的一种好 的朗读,真可谓是声情并茂。 6.最后谈谈学生在读书时的小动作问题,小动作过去的学生有,当今的学生也不少。鲁迅在 三味书屋读书是非常用功的。寿洙邻说鲁迅“风度矜贵,从不违犯学规”,“虽不注意正课, 但未尝欠课,一见了了,不劳记诵,间出余技,为同学捉刀”。鲁迅写这个细节,并不是为 了说明三味书屋的学习生活“单调乏味”,像“牢笼”,他只不过认为有趣,活灵活现地描写 出来罢了。 B、还可以从“百草园”的描写不全是好的、乐的,也有阴暗的,可怕的一面看; “三味书 屋”的描写不仅不坏,还有特别

19、值得津津乐道、特别值得自豪、得意的事情: 如对百草园里的赤练蛇的描写,有恐怖色彩,说明“乐园”也有“不乐”(只是有趣) 。 再如在三味书屋,“我”能够看到上学前请长妈妈都难得找到的各种小说,并描摹了成本成 本的荡寇志和西游记的绣像,后来还卖了钱,这对于少年鲁迅来说,不知道是如何 得意,如何自豪的美事,由此说来,三味书屋不但不可怕,而且是一个值得“我”回味一生 的好地方。从这两个细节可以看出,鲁迅原本就没有把前后两部分对比起来写的意思。 五、总结存储,作业延伸 1、 用形象化的儿童语言写一段童年有趣的生活。 2、 用形象、风趣的语言描写某位老师上课的神态、语言、动作,让同班同学一看就知道写 的是

20、哪位老师。 第三课时 体验反思,拓展延伸 1、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对学习生活的认识。 你喜欢怎样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你喜欢什么样的老师? 你认为游戏与学习之间是矛盾的吗?你是怎样认识的? 鲁迅写三味书屋是为了批判封建教育吗? 从新的视角来研究作者的意图: 如果我们认为鲁迅把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合起来写是为了达到批判封建教育制度的目的, 实际 上这种评判已经忽视了作家的某些本意。从根本上说,这篇文章传达的是一种作者感受到的 人生况味,是人生不是社会,是况味而不是思想,用“时代感”去硬套,或用“深刻”去度 量,都不尽其然。只有那些能体味到作者人生况味的研究者、读者,才会深切地感受到作品 的内

21、在气韵。而鲁迅正是通过对人生经验通感的把握,找到了一条通往读者心灵的最佳通道 道而我们仅仅把它理解为对封建教育制度的批判,即使不是曲解,也是对作品审美意义的削 弱。 2、搜集资料,交流认识,走近鲁迅。 在我们学过的风筝一课中,在我们看到的鲁迅的照片中,他却是一个很严肃的,甚至有 点不近人情的感觉。那么鲁迅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们的作业就是搜集关于鲁迅的文 章、作品与资料,然后写一篇我眼中的鲁迅 ,时间是两周。 2.爸爸的花儿落了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了解作家作品;领悟标题的双关含义,掌握拟题技巧;把握行文线索,理清文章的结构; 分析文中父亲的形象;把握文章的主旨。 过程和方法目标:

22、 反复朗读课文,理清层次;结合自身实际,用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体味人与人之间的 真情;感知文章的内容,感受文章的写作特色,学习插叙手法在记叙中的运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体会文中爸爸对自己的深情和盼望自己长大、懂事的情感,让学生理解父母对子女的爱; 还要让学生在读中认识到要勇敢面对生活中的挫折,使自己真正的成熟起来。 教学重点: 1、理清文章的结构,把握文章的线索,体会伏笔在文中的运用; 2、感受父亲的情,理解父亲的深情是怎样影响着“我”的成长的。 教学难点: 1、分析文中父亲的形象; 2、感知文章波澜起伏、跌宕有致的结构特色。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了解作家作品;积累

23、生字生词及理解标题的含义;整体感知课文结构。 教与学互动步骤: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先播放影片城南旧事的几个片段,从而让学生回答有谁看过这部电影 ,再播放音 乐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 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这首李叔同 1908 年谱词的骊歌 ,由林海音城南 旧事改编的同名电影而广为人知,这首歌含有淡淡的哀愁,浓浓的相思,这部影片曾获马 尼拉第二届国际电影节金鹰奖。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林海音小说城南旧事的最后一部 分爸爸的花儿落了 ,在这里亲爱的爸爸也去了,她的童年也该结束了,十三岁的她 在经历了许多多人生世事后,

24、在爸爸去世之时,终于体会到自己已经长大了,不再是小孩子 的成长历程。 二、走近作家作品,检查预习: 1、作者简介:林海音(19182001),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 原籍台湾省苗栗县,父母曾东渡日本经商。生于日本大坂,3 岁随父母返台,5 岁来到北京, 北京是她文学之路的起点。被称为台湾文学“祖母级的人物”。作品有:处女作散文小说合 集冬青树 、短篇小说集烛心 婚姻的故事 城南旧事 。 2、 城南旧事简介:20 年代末,六岁的小姑娘林英子住在北京城南的一条小胡同里。 经常痴立在胡同口寻找女儿的“疯”女人秀贞,是英子结交的第一个朋友。秀贞曾与一个大 学生暗中相爱,后大学生被警

25、察抓走,秀贞生下的女儿小桂子又被家人扔到城根下,生死不 明。英子对她非常同情。英子得知小伙伴妞儿的身世很像小桂子,又发现她脖颈后的青记, 急忙带她去找秀贞。秀贞与离散六年的女儿相认后,立刻带妞儿去找寻爸爸,结果母女俩惨 死在火车轮下。后英子一家迁居新帘子胡同。英子又在附近的荒园中认识了一个厚嘴唇的年 轻人。他为了供给弟弟上学,不得不去偷东西。英子觉得他很善良,但又分不清他是好人还 是坏人。不久,英子在荒草地上捡到一个小铜佛,被警察局暗探发现,带巡警来抓走了这个 年轻人。这件事使英子非常难过。英子九岁那年,她的奶妈宋妈的丈夫冯大明来到林家。英 子得知宋妈的儿子两年前掉进河里淹死,女儿也被丈夫卖给

26、别人,心里十分伤心,不明白宋 妈为什么撇下自己的孩子不管,来伺候别人。后来,英子的爸爸因肺病去世,宋妈也被她丈 夫用小毛驴接走。英子随家人乘上远行的马车,带着种种疑惑告别了童年。 爸爸的花儿落了是它的最后一部分 3、检查预习,听写词语: 肿胀叮嘱恐惧骊歌花圃窘迫 从以上词语中任选四个写一段意境优美的话,至少要用上一种修辞。 三、初读课文,理解标题美: 学生大声朗读课文后,相互讨论标题的含义。 文章题目为爸爸的花儿落了,一语双关,一方面实指夹竹桃的败落,一方面象征天性爱花的 爸爸的辞世。与题目相映,文章也多处写到花,如开头由衣襟上的夹竹桃引出爸爸生病住院, 结尾用垂落的夹竹桃回应前文,点出爸爸已

27、不在人间,可以看出花是作为线索贯穿小说始 末的。 四、再读课文,领悟文章的结构美: 学生有感情的再次朗读课文,探讨文章的结构美。 1、按时间先后顺序划分文章的结构。 第一部分:毕业典礼前(134段) :由夹竹桃花(想起)病床叮嘱;由迟到 (想起)赖床被打;由钟声响了(想起)爸爸爱花 第二部分:毕业典礼时(3553 段) :韩主任讲话、唱骊歌、哭别(想起)闯练 做事 第三部分:毕业典礼后(5468 段) :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不再是小孩子。 2、探讨文章的结构美。 (1)别致生动的插叙。文章时而写眼前的事,时而又穿插往事,但每次忆述往事都是由眼 前的事引发的,这样显得波澜起伏,跌宕有致。文章开篇用

28、衣襟上的粉红色夹竹桃,引出前 一天去医院探望爸爸时的情形;通过忆述探病时爸爸说的一番话,特别是嘱咐她不要迟到, 引出六年前因赖床不起受爸爸惩罚以及自己以后上学从不迟到的情形; 又由礼堂的钟声想到 爸爸不会来了,她思潮起伏,想到爸爸的病和因病而不能料理花儿,于是又忆起爸爸爱花的 情形;还没有想完,韩主任已经讲话了,我们也唱起了骊歌,又由此想到很多人盼望自己长 大,进而回忆起爸爸要她闯练,让她到东交民巷正金银行汇款给在日本的陈叔叔的经过;最 后写毕业典礼回来, 看着满院零落的花儿, 听到老高的话, 她清醒地意识到爸爸的花儿落了 , 自己已经长大了。 可见, 这篇文章是随着主人公起伏的思潮而记叙下来

29、的, 有现实又有回忆 , 用现实引出回忆。 (2) 、双线并行的结构。文章一是以花为线索贯穿小说始末(以花开头、以花结尾,中间也 都多次提到花是因为父亲喜欢花,花让作者想到回忆起父亲,同时花也成了象征;以花 来贯穿小说的始末,作为潜在的线索,这样可以做到使事件交错而不凌乱。 )二是毕业典礼 “两线相互辉映,既有利于情节的展开,又使两个人物主次分明,相映生辉。”(张百栋语) (3)文章写得含蓄,处处有伏笔。文中没有正面写爸爸病危、濒死,但文中多处作了暗示。 比如开头“我”回忆去医院看望爸爸时,爸爸曾说:“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 弟和妹妹,你已经长大了,是不是?”这是一处伏笔。又如当

30、毕业典礼的钟声响起后,我突然又 想到妈妈爸爸,疑惑“妈妈今早的眼睛为什么红肿着”暗示妈妈对爸爸的病情很了解,知道他 将去世。而毕业典礼结束后,“催着自己,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急急忙忙赶回家去, 这恐怕是一种预感。 写她进家门以后看到“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校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 样”,更是以花喻人,把即将丧父的伤痛推到极致。文章从“我的襟上”的“粉红色的夹竹桃” 起笔,到爱花的爸爸病死,处处有伏笔,事事有照应,沉郁的氛围和丧父的伤痛一直笼罩着 全文。 3、学生相互交流自己的探讨心得。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揣摩文章的情感美;探究语言美;整体把握延伸 。 教与学互动步骤:

31、(接上一节课的步骤) 五、默读课文 ,揣摩人物美: (一)爸爸 1、我认为这是一个() 的爸爸,并说说理由。 爸爸表面上很严厉,实际上却充满爱心。 鼓励孩子要坚强,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 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很重感情,他听到弟弟被日本人害死的消息,便急得吐血了。特别 爱花,每天下班回来,第一件事就是浇花。 2、对爸爸逼我去上学的回忆表明了爸爸怎样的态度和情感?对我的成长有什么影响? 爸爸对我要求很严格,希望我从小就能养成好的习惯,但是他表面的严厉中又有无限的关 爱,关心自己的冷暖和苦乐。爸爸的爱使我意识到不能懒惰,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为我以 后的成长上了很好的一课。 3、你有没有类似我赖

32、在床上不想上学的经历,你的父亲是如何处理的?说给大家听听。 (二) 、英子 1、从哪些地方我们可以感受到英子的成长? 英子的长大主要表现为学习非常用功,被选做代表为同学领毕业证书和致谢词。从六年 前的那一次后从不迟到。硬着头皮完成了汇款给在日本的陈叔叔这件事。闻说爸爸去世而处 乱不惊从容面对 2、爸爸对“我”的成长有什么影响呢? 使“我”意识到不能懒惰,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对自己负责;历练中培养不怕困难,敢闯 敢练的坚强性格、敢于承担家庭责任的品质 3、以“英子,你真是好样的。”打头,说一句(段)话。 六、跳读课文,品味情感美: 1 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最打动你最让你感动的是什么? 本文是作者回

33、忆童年之作,字里行间真情洋溢,这是文章最动人的地方。 2细细品读,文中写到的感情具体讲有哪几种?结合精彩语段有感情地朗读并谈谈读后的 感受。 文中表现的感情具体涉及这几种:父女情、师生情、同学情、手足情 、主仆情。 (选择两个精彩语段全班齐读,教师辅导朗读,体会感悟其间蕴涵的真挚情谊。 ) 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距离学生的生活很近,读后确能引发切身之感,心有所动。学生谈 感要多联系到自己的生活实际,联想到自己的父母,曾经的学校、老师、同学,能谈出真情 实感。 3 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中如此丰富、真挚的感情是怎么表现出来的? 通过事情的记叙来表现。 比如: 爸爸先打英子后送夹袄一事表现出爸爸对女儿那份

34、独特的爱 : 既严厉又慈祥。 借助“花儿”来表现。 如: 毕业典礼上英子胸前的夹竹桃花儿无声地诉说着爸爸的爱和期待 。 通过人物对话、人物动作来表现。比如写妈妈的眼睛红肿着,暗示爸爸病情严重,生命垂危 , 妈妈为此深切悲痛。 通过抒情语段来表现。 正因为借助上述种种手段来表现感情,文章字里行间渗透真情,感情表露含蓄深沉,分外动 人。 七、回读课文,体会语言美: 让学生体会本文语言的风格特色,探讨后明确:语言质朴淡雅,蕴含真情;再让学生找出文 中包含深情或含义深刻的语句。 文中人是最平凡的人;事,是最平凡的事,都是人们司空见惯的。但读者却能从这些人 们司空见惯的人和事中,感受到人性的美和人情的美

35、。作者正是用这种质朴、淡雅、含蓄而 深邃的语言拨动了读者的心弦。 八、拓展延伸,表述看法: 1、“严师出高徒” “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这与文中父亲的教育方法一致 , 对文中父亲“打我”这些从严的教育方法,你是否赞同,说说你的看法。 2、以“爸爸,我想对您说”为题,对文中的爸爸或对自己的爸爸说几句话。 3.丑小鸭 教学目标: 1、了解安徒生的生平,进而了解本文的思想内容。 2、理解丑小鸭这一形象,进行深层鉴赏,领悟丑小鸭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 通过复述课文了解丑小鸭的不幸遭遇,理解丑小鸭面对坎坷所采取的态度以及他所做的努 力,深刻的领悟丑小鸭这一典型形象的意义。 教学方法:朗读法

36、 讨论法 教学过程: 导入: 同学们,有一个美丽的故事我们很小的时候就听说过,故事里有一只苯苯的鸭 子我们应该都很熟悉,谁能知道老师说的是哪个有名的故事呢? 是的,就是丑小鸭,今天 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丑小鸭 首先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利用圈点 法复述课文大意。 学生明确:丑小鸭原是一个不知来历的被遗忘的天鹅蛋,一只鸭子把他当做一只鸭蛋孵了出 来,丑小鸭长得太丑了,所有的鸡、 鸭都嘲笑他,排挤他,连他的兄弟姐妹也欺负他,看 不起他,最后连自己的妈妈也不得不劝他走远些。在巨大的压力下,他被迫离家流浪,几经 风险。处处受到大家的排挤,最后他不堪忍受,来到他心驰神往的大自然。秋天到了,

37、丑小 鸭看到一群南飞的幸福的天鹅,从此他再也无法忘记这些美丽的鸟儿。冬天到了,天是那么 的冷丑小鸭几乎被冻死在冰冷的湖边。又是一个美丽的春天,他又看到了那些美丽的鸟儿, 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丑小鸭抑制丑小鸭不住内心的向往,决定不顾生死飞向美丽的天鹅, 然而,这时水中映出的不再是丑陋的灰鸭子,而是一只美丽洁白的天鹅。 信息交流:同学和老师互相交流我们对安徒生的了解。 媒体展示:安徒生是个穷苦鞋匠的儿子,母亲靠为人洗衣勉强度日,安徒生从小不仅经常与 饥饿相伴,同时还处处遭到人们的鄙视,但就是这样他却有一个与自己身份不相称的,异想 天开的理想,就是当一个艺术家,一个芭蕾舞演员,一个歌唱家,一个在舞台

38、上表演人生的 , 创造美的艺术家。 为此, 他在一般俗人的眼里就成了一个天大的笑柄, 但他却一点也不气馁 , 安徒生 14 岁就离家,只身去当时的文化中心哥本哈根去追求理想。饥饿与精神上的打击与 他接了不解之缘,但他以顽强的毅力,克服了种种困难,虽然没有实现他的理想却成为了全 世界亿万儿童所喜爱的童话作家,他在童话作品中所创造出的美和诗,成为人类永远享受不 尽的精神财富和艺术宝藏。 丑小鸭的遭遇和安徒生有类似之处,他们处境艰难,屡遭歧视和侮辱,都有坚强的意志,正 视生活,向往美,追求美。丑小鸭最终成为一只美丽的天鹅,安徒生也一样,他终于成了一 个伟大的童话作家 。 学生互动,讨论交流,合作探究

39、丑小鸭的形象意义和现实意义。 学生分组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其余同学做补充,老师做指导。 教师引导:同学们,丑小鸭是一篇童话,他的思想内容我们似乎一目了然很容易就掌握了, 可是我们不能仅满足于这一点,俗话说,学习贵于思考,学而不思则罔,因此对这样一篇看 似易懂的童话,老师想同同学门进行深入的思考与探究,看我们从中还会得到那些启发和认 识。 教师设计问题供同学们讨论并适时的进行指导。 1、 丑小鸭是靠自己的努力而变成白天鹅的吗? 是,他克服了种种困难,顽强的坚持到最后 不是,他本身就是一个天鹅蛋,不努力到时 候仍然会 变成天鹅 2、你认为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丑小鸭会变成白天鹅吗? 不会,鸭子就是鸭

40、子再怎么努力也不会成为 白天鹅 会,功夫不负有心人,许多被一般人认为是“ 丑 小鸭”的人经过自己的努力也变成了“百 天鹅”邓 亚萍,海伦,爱迪生 3、你觉得只要是天鹅蛋就一定能变成白天鹅吗? 是的,只要是天鹅蛋就可以变成天鹅的 不一定,仲永小时后才华出众,可最后却泯然众人 本来是一个天鹅却成了普通的鸭子,成 功还来源与 自己的努力 4、如果丑小鸭经过自己的努力最终也没有变成白天鹅,那他还值得我们学习么? 只要为自己的理想 尽了最大的力,我们也就无怨无悔 5、鸭子和天鹅有什么本质的区别么?如果可以选择你愿意做什么? 重要的是做好自己 鸭子,天鹅,可能更多的时候他们也只是一个代码,也许 人的外在有

41、鸭子还是天鹅之分但 内在的精神气 质是不能以它而论的 只要你本来就具有高尚的品质和坚定的意志, 那些庸人的讪笑和奚落又怎能阻止你前进的脚 步?怎能阻止你攀上你所向往的高峰?可以失败,可以孤单,但谁也不能阻止你前进的心。 课堂结语: 同学们,今天的学习就要结束了,在课堂上我们认识了丑小鸭,探讨了丑小鸭,更从中得到 了许多启发和认识,希望这些都能成为我们今后学习生活的宝贵精神财富。老师还希望通过 我们这次的学习同学们能养成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多角度看问题的学习方法,看似简单的 问题只要我们思考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课后请同学们办一期我和丑小鸭的手抄报。 请同学们各展风采,尽显才华。 板书设计:丑小

42、鸭 白天鹅抗争追求 4.诗两首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识记“瞬息、幽寂、延绵、荒草萋萋”等词; 2、了解两位诗人,理解两首诗中所蕴含的哲理; 过程与方法:1 背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熟读未选择的路 。 2、分析理解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直抒胸臆的手法、 未选择的路的象征手 法。 情感与德育: 、提高学生对人生的认识,培养健康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解两位诗人,理解两首诗中所蕴含的哲理 教学难点: 分析理解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直抒胸臆的手法、 未选择的路的象征手法 教学方法: 诗歌四步教学法:读诗说诗悟诗品诗。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成长的道路上,

43、阳光时时洒满你的心田,但风雨也可能不期而至。假如你觉得生活欺 骗了你,你将如何面对?俄罗斯伟大诗人普希金给了我们的叮咛和嘱咐。人生的道路不止一 条,长长的一生中,我们有时不得不遭遇选择的尴尬和困惑。美国现代诗人弗罗斯特向我们 表达了他对人生之路的思考。 二、夯实基础 (一)字词过关 参考: “读一读,写一写”中的字词及补充: 瞬息:一眨眼一呼吸的短时间。幽寂:幽静,寂寞。 延绵:绵延。荒草萋萋:形容野草长得茂盛的样子。 镇静:情绪稳定或平静。忧郁:忧伤,愁闷。 因是诗歌,牵涉的字词很少,教学时也应从快从简。 (二)知人论世 1、作者简介 普希金(17991837),俄国诗人。近代俄罗斯民族文学

44、的奠基人,史称“俄罗斯文学之 父”。俄罗斯著名的文学理论批评家别林斯基曾这样赞誉普希金的诗: “所表现的音调和语言 的力量到了令人惊异的地步:它像海波的喋喋一样柔和、优美,像松脂一样醇厚,像闪电一 样鲜明,像水晶一样透明、洁静,像春天一样芬芳,像勇士手中的剑击一样铿锵有力。 ” 弗罗斯特(18741963),美国诗人。被认为是“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也被称为“交替性 的诗人”。 (由教师介绍,学生适当笔记。详细介绍见教师教学用书P30、P31) 2、写作背景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那时俄国革命如火如荼,诗人 却被迫与世隔绝。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仍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

45、爱生活,执著地追求 理想,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诗中阐明了这样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当生活欺骗了 你时,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在苦恼之时要善于忍耐,一切都会过去,未来是幸福、美好的 。 生活中不可能没有痛苦与悲伤, 欢乐不会永远被忧伤所掩盖, 快乐的日子终会到来。 第二节 , 诗人表达了心儿永远向着未来的积极人生态度,并告诉人们,当越过艰难困苦之后再回首那 段往事时,那过去的一切便会变得美好起来。这是诗人人生经验的总结,也是生活的真谛。 人们常常把人的一生比做走一条路,把人生的选择比做对路的选择。美国诗人弗罗斯特 的这首未选择的路有着特别的意蕴,它正是借写自然界的道路来表达对于人生之路的思

46、考。 三、文本学习 (一)学习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1、读诗 采用的方式:范读或听读,抽读,齐读。 教学时注重读诗的节奏和重音。 2、说诗 诗的主题是什么? 告诉人们要正确对待挫折,坚信未来是光明的,美好的。 从诗中你能看出作者告诉我们如何对待生活中的过去、现在、未来吗? 过去的已经成为历史,不可挽回,只是怀念;现在只是暂时的,一切都将过去;将来才是永 久,我们要面向未来。 假如把这首诗分成两部分,请各用一个词来概括其内容。 劝告希望 教师小结:这首诗没有什么形象可言,短短八句,都是劝告的口吻按常理这是诗歌创作 要尽力避免的,但这首诗却以说理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意象意境) 3、悟诗 诗人在诗中

47、阐明了怎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你感受最深的诗句说说你曾有过的体验。 明确: 诗中阐明了这样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当生活欺骗了你时,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 在苦恼的时候要善于忍耐,一切都会过去,我们一定要永葆积极乐观的心态;生活中不可能 没有痛苦与悲伤,欢乐不会永远被忧伤所掩盖,快乐的日子终会到来。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名篇,许多人把它记在自己的笔记本上,作为鼓励自己的座右铭,你 读了之后,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请同学们自由讨论,各持己见。 4、品诗 你怎样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这两句诗的含义? 这两句诗道出了人生体验中一种极为普通的感觉。诗人强调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反对 悲

48、观消极的人生态度。从另一个角度说,各种体验都是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都有助于把握 人生。 (二)学习未选择的路 方法步骤同上,学生自主学习。 练习及参考: 1.作者为何以“未选择的路”为题? 这首诗实际是写人生道路。诗人写作重点不是写已选择的道路,而重点对未来选择的道路发 出感叹,更能打动读者的心灵,让人更深入地思考人生的选择问题。 2.本诗主要应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象征 3.诗中流露了作者一种怎样的复杂感情? 对已选择的路的不满,对未来选择之路的向往。 4.本诗蕴含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人只能选择一种人生道路,必须慎重,人生道路的选择不要随波逐流,而要自己思考,做出 独立自主的选择。 四、课文小

49、结 古今中外许多诗人作家,对“路”都有过精彩的描写。屈原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 上下而求索”的志向,辛弃疾有“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感叹,鲁迅也有“其实世上本 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样的想法。也希望同学们的人生之路上走出精彩,走 出成就。 五、作业练习 1、课堂作业: 练习题二 2、课外练习:教辅资料、练习题三 板书设计 学生自我设计: 诗两首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 过去历史不可挽回,怀念伫立(思索) 现在暂时一切都将过去决定(选择) 未来永久坚信,面向选择之后的怅惘 多年后的回顾、叹息 正确对待挫折,坚信未来是光明美好的人生之路 5.伤仲永 教学目标: 朗读课文,正确掌握句中的停顿;掌握和积累文言词汇;体会课文简洁精练的语言。 启发学生探讨方仲永由天才变成普通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商业贸易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