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病梅馆记》教案.doc

上传人:来看看 文档编号:5027380 上传时间:2020-01-29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病梅馆记》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语文《病梅馆记》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病梅馆记》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病梅馆记》教案.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病梅馆记(清)龚自珍教学目标1、 感受作者对封建统治者摧残人才、压制个性的愤慨及要求社会改良的强烈愿望。2、 理解“病梅“的象征义及作者“托物言志”的写法。教学课时1课时(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诗文对句,设疑导入回顾古典诗词中的“咏梅”诗句。梅是古典诗词中的美丽意象,其孤傲、清高、坚韧的品性也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今天,我们就要学一篇写“梅”的文章,然而这 “梅”却不再拥有健康、自然的美,而是被扭曲的病态之美。那么,作者笔下的“病梅”将是一种怎样的独特文化象征呢?二、朗读课文,熟悉内容。三、理顺文脉,体味情感。1、夭梅病梅之风是如何在社会上大行其道的?哪些人在制造病梅?文人画士:孤癖之隐(

2、以个人的审美标准“绳天下之梅”)第三者:转“文人画士”之意于鬻梅者。 鬻梅者: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引导学生重点品读六个动词,抓住核心句“遏其生气”,感受以“文人画士”之流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社会机制,他们的行为实质是摧残生命,遏制个性,后果是“江浙之梅皆病”。)2、作者都采取了哪些具体的行动、措施来疗梅、救梅? “购梅三百盆”“辟病梅之馆贮之” “纵之顺之,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缚;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引导学生重点品读七个动词,抓住核心句“纵之顺之”,感受作者不随波逐流,其行为实质是尊重生命,推崇天性)3、作者“记“文人画士害梅和自己辟馆疗梅,

3、分别倾注了怎样的思想情感?请同学圈划、朗读文中的有关词句并体味作者的情感。 “ 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沉重的叹息、愤慨。 “ 泣”同情病梅 “誓”“甘受诟厉”态度坚决、毫不妥协 “安得使予多也哉!” 希望中含着无奈四、背景切入,深化理解文章短小精悍,三百多字几乎句句写梅。作者仅仅为梅而写梅吗?在这背后,你有没有读出作者的言外之意呢? (请学生简要谈谈自己的阅读感受,但不急于作判断)1、 由“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的故事引出本文的相关社会、文化背景。(学生介绍自己查阅的相关资料。)八股取士 文字狱(分别从考试形式、政治手段上禁锢人的思想,压制人的个性,知识分子呈现了整体的人格缺损,丧失了独

4、立的精神和自由的品格,从而也失去了创造力乃至生命力。教师补充:咏史乙丙之际著议第九一文中龚自珍的论述资料。2、面对这样的社会大背景,龚自珍有着怎样独特而深邃的思想主张? (请学生介绍自己查阅的作者生平资料。) 朗读己亥杂诗,感受作者对统治者压制人才的不满,感受对让人才百花齐放的宽松社会环境的强烈呼吁。教师补充:那样死寂的年代,龚自珍的思想、主张无疑是独树一帜的,然而他提出的社会改良措施终不能为统治者接受,他自己也成为了一个被扼杀的人才。本文就写于1839年被迫辞官南归时。更值得一提的是,他南归后在讲浙一带开书院讲学,悉心培养人才,对文中“辟馆贮梅”做了最好的注解。3、请学生回归文本,再次谈谈“

5、病梅”都引发了你那些联想?“病梅”成为一种怎样的文化象征?小结:文中的“夭梅病梅”象征着统治者压抑、束缚人才,统治者企图制造出如“病梅”一样没有个性、思想平庸容易为自己利用的人才,作者的“疗梅”之举代表他疗救社会的病态,拯救天下的英才,追求精神的自由和个性的解放的改良愿望。4、总结阅读方法:知人论世法五、 触类旁通,理解写法。1、既然作者想要表达自己的社会改良愿望,为什么不直言其实而在“梅”上大做文章?(思想统治如此壁垒森严,作者以梅来设喻是一种自我保护,也是文人的一种写作智慧。)2、 作者采用的这一“曲笔”是一种什么写法?请同学们回忆以前所学过的“记”,归纳“记”这一文体写法上的共性。小石潭记借幽静冷清的小石潭抒发自己被贬官后的郁闷。桃花源记借美丽的“世外桃源”表达自己对和平的向往。醉翁亭记借醉翁亭表达自己闲适、与民同乐的生活情趣。(“记”或借物喻人,或借物抒情,或托物言志,本文就是用托物言志的手法抒发了对清统治者摧残、压抑人才的愤慨、痛惜,表达了要求改革的心情。)3、 总结阅读方法:触类旁通六、 小结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夭梅病梅的时代已成为历史,今天云开日出,清风雨露,万木峥嵘。在这样倡导自由弘扬个性的时代,我衷心地祝愿同学们健康成长! 师生共同朗读自创诗歌。板书: 知人论世法 了解生活思想、时代背景 触类旁通法 “记”以物喻人,托物言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商业贸易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